第一篇:带头发展健康人际关系(本站推荐)
带头发展健康人际关系
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使大家明确我军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基本要求、核心内容,带头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育重点:
自觉地抵制庸俗关系学对部队的侵蚀。
教育方法:
1、课堂讲授:30'
2、分组讨论:30'
讨论题:
党员干部如何带头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育内容: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军营人际关系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负面效应也给军营人际关系带来了消极影响。共产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如果不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就有可能陷入庸俗关系学的泥坑,败坏党的风气,危害部队建设。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认清庸俗关系学的危害,带头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部队。
一、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重要条件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关系。我军的人际关系是指军人在作战训练和生活中按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形成的相互关系。同志情、战友爱是革命军人交往准则的基本要求,平等、友爱、团结、互助是军营健康人际关系的核心内容。回顾我军的历史,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关怀下,我军破除了剥削阶级旧军队的人身依附、金钱雇佣、剥削压迫、官兵不平等的影响,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了健康的人际关系。
1、创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开端
三湾改编中实行官兵平等,是我军创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开端。三湾改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废除军阀作风,实行官兵平等。毛泽东在改编动员大会讲话中提出,在部队内部要实行民主制度,官长不准打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连队经济公开,官兵待遇平等。后来,罗荣桓写文章说,秋收起义以前,军官每顿饭菜都是四菜一汤,和士兵的待遇悬殊很大。三湾改编以后,因为斗争很艰苦,那时最需要的是官兵艰苦与共,所以生活待遇改为完全一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改革。
2、确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基础
古田会议决议为我军确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前,由于红军不断扩大,补充了大批俘虏,其中有些人担任了领导职务,他们把旧军队中的一些思想作风带到红军中,习惯于旧军队的领导方式,对战士随意拳脚相加,甚至动用肉刑,严重影响官兵关系。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正确处理官兵关系的原则和方法。指出“红军官兵之间只有职务的分别,没有阶级的分别,官长不是剥削阶级,士兵不是被剥削阶级。”这些规定为我军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建立融洽无间的官兵关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3、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标志
政治工作三大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军新型的人际关系不仅从实践上,而且从理论上完全确立。1937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提出了著名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重申了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把官兵关系弄不好提到“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即“尊重士兵”的高度上来认识。1944年,全军广泛开展了尊干爱兵运动。政治工作三大原则的提出和在我军的全面贯彻,使军营人际关系更加团结和谐,我军成为一支坚如磐石、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革命队伍。
二、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广大党员成长进步的重要保证
1、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目标和任务基础上的
共同的理想、目标和任务是保持和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的根本之所在。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巩固国防,抵御侵略,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的光荣任务。共同的理想、目标和任务,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古人云“朋辈志同意自投,团成砥柱止中流”。志同道合是我们团结战斗的基础。
2、健康的人际关系是抵制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潮侵蚀的有力武器
军营并不是世外桃源,社会上的种种不良倾向也会侵蚀军营,影响党的肌体。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以在党内抵制各种不良倾向的蔓延,筑起抵制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潮的屏障。建立在共同的理想、目标和任务基础上的人际关系,是抵制不良行为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无原则的一团“稀泥”,而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保持和发展的。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地克服各种错误倾向,纯洁内部关系,为每个党员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
3、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催人奋发向上和建功立业的重要动力
在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中,每个同志都会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起巨大的工作热情。相反庸俗的人际关系是使人消极退步、甚至走上邪路的推力。大量事实都说明了这一点。许多军转干部在谈起成功的“秘诀”时,都异口同声地说:是军队这个大熔炉熔铸了优良的军人素质,学会了怎样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因而能够在地方的建设中得心应手。这说明健康的人际关系,对每个同志成才是很有帮助的。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巩固和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人认为纯洁的人际关系过时了,现在是“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必须以平等、友爱、团结、互助为基本准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党的性质、宗旨没有变,健康的人际关系就不能变。因此,不管社会风气如何,共产党员、党员干部都应该站在党的立场上,带头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1、带头抵制庸俗的关系学
近年来,部队出现了个别人把等价交换原则搬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的不良现象。如有的党员干部向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索贿;有的党员干部把心思精力用在跑官要官上;有的党员干部为了个人利益而贪污腐化等。尽管这些是个别现象,但如果任其发展,将使党内的同志关系、党员与群众的关系变成金钱关系,将会涣散党的组织,损害官兵之间的团结友谊。党员同志要坚决抵制庸俗关系学对党组织和部队的侵蚀,发扬共产主义道德风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与监督,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做带头抵制庸俗关系学的模范。
2、带头保持良好的官兵关系
官兵关系是军营人际之间的基本关系。保持良好的官兵关系,实行官兵一致,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保持良好的官兵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尊干爱兵。尊干爱兵,关键是干部要端正态度,以爱兵为天职,用真心、真情、真功去爱兵,增强官兵之间的团结友爱。团结友爱是维系官兵关系的纽带。在团结与友爱二者之间,友爱是团结的基石。官兵关系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才具有稳定的根基。党员干部要用慈母般的爱哺育战士成长,知兵用真心,爱兵动真情,带兵下真功。战士也要尊重干部,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官兵互爱,才能同心同德,同仇敌忾。
3、带头维护纯洁的同志关系
每个党员应该认识到,保持党内纯洁的同志关系,是保持和发扬良好的军营人际关系的关键。党员干部要做到“廉洁、公正、作表率”。廉洁,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的先进性的表现。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洁问题,关系到基层党员干部在连队有没有号召力和领导权威的问题。因此,党员干部要认清自己的责任,消除与己无关的思想,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抓好廉政建设,不能认为基层涉及的问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到廉政的高度,自我宽容;也不能以“大气候不变,小气候难办”,对基层的消极现象不管不问。在个人成长进步顺利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要自觉做到慎独。公正,就是对战士一视同仁,不能有亲疏厚薄,尤其是在关系到战士切身利益问题上一定要公道办事。作表率,就是共产党员要处处以身作则,在保持发展我军优良人际关系中发挥带头作用。
总之,良好的军营人际关系,需要每个共产党员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只要大家从我做起,我军的内部关系就会更加纯洁,内部团结就会更加紧密,战斗力就会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各项任务。
第二篇:产业发展带头人马
产业发展带头人——马海春典型事迹材料
马海春是羊头崖乡南寺庄村的现任党支部书记,中共党员,现年44岁。近几年来马海春带领支部、村委一班人积极推进南寺庄村的新农村建设,马海春带领村民大力调整结构,实现全民增收。培养大型养猪专业户12户,存栏猪1000余头,组织群众外出参观12次,320多人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11次,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成为百姓公认的产业发展带头人。
在马海春的带领下,南寺庄村投资12万元修通了南寺庄自然村到三圣自然村2公里的水泥路,这样整个南寺庄行政村水泥路里程达到10.2公里,老百姓出门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统一在三圣自然村规划了新农村住宅小区,小区住户达到了27户,整个南寺庄村安装程控电话户数达到了40余户,使广大村民和外面的世界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他带领南寺庄村人办成两件大事:一是为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发展户用沼气和吊炕。连续两年共建沼气池87户,响应中央的惠民政策共建吊炕32个,占到全县的五分之一,专门成立了能源沼气服务站,使沼气户普及率达到95%,吊炕实现100%入户率,同时完成太阳能热水器48户、生物炉51户的入户推广使用,推进了南寺庄生态家园的建设进程。二是利用羊头崖乡适宜种植仁用杏的独特优势把仁用杏产业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全村种植仁用杏210亩,其中为配合九榆线绿化工程,建设生态九榆,在九榆线两侧种植仁用杏120亩,培育仁用杏苗木5亩,夯实了仁用杏产业的基础,实现了仁用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还被聘为省级信用村。
第三篇:如何建立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何建立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建立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所谓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心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正是通过和别人发生作用而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快乐的源泉,有助于身心健康,有益于完善个人性格,同时促进个人的成功。
现在的我们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无形之中养成了惟我独尊的品性。凡事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不强,容易产生自私的想法,不能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事物。
其次是沟通能力有限。由于语言表达、思维习惯的限制,很多学生不能将内心想法与对方充分交流,造成了互相之间的误会或隔阂。
再次是个性品质欠缺。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常见的不良个性品质有以下方面:自私、自傲、猜疑、逆反、冷漠、妒忌等等,都是不受欢迎的个性品质,是人际关系的重要障碍。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平等原则。平等就意味着相互尊重。寻求尊重是人们的一种需要。二是相容原则。相容表现在对交往同学的理解、关怀和喜爱上。人际交往中双方如果能以容忍的态度对待别人,就可以避免很多冲突。三是互利原则。互利原则要求我们在际交往中,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倾向,多关心、帮助他,并保持对方的得大于失,从而维持和发展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四是信用原则。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相欺、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除了以上几个原则,我们还应做到,第一要真诚。真诚能使交往双方内心踏实、有安全感,能促进彼此的信任,任何真正的友谊的基础都是彼此付出真心。第二要谦虚。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欣赏他人,多向他人学习。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容易形成彼此认同、互相促进的良好关系。第三要热情。阳光般的热情能给人以温暖,摒除人心头的顾虑和担心。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人际关系变得和谐融洽。第四要宽容。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样就会理解别人的言行。在不涉及原则性问题的事情上,对别人的选择多一点尊重,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隔阂,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提高中国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做出一份贡献。
五年临床3班
胡阳
1311143
第四篇:辩论赛:网络是否有利于人际关系发展
正方一辩: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我认为网络促进人际交往。从前人们是天涯海角各一方,而今人们却可以有“网”千里来相会;从前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今人们却可以千里姻缘一“网”牵。网络是由电子邮件组成的通讯脉络,它的出现使人与人除了正面交谈、书信电话以外,还多了一种超越时空、方便快捷的交往方式。相识的人可以采用网上聊天、发送信息或电子邮件、节假日互送电子贺卡等方式交往,不相识的同样可以通过上述形式相互交谈、倾诉、探讨人生。人人都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和需求找到自己想交的朋友。可见,网络开拓了人们的交往领域,增强了社交能力。
其次,网上交往所具有的间接性、虚拟性特征也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社交能力较弱的人进行人际交往打开了方便之门。网络为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交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缓解了现实社交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不可否认,网络存在大量垃圾信息,这些信息对不合理使用网络的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强有力手段,其普及化是必然的。这个过程中,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勇敢地面对,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发挥网络促进人际交往的作用。我方观点陈述完毕,谢谢!主席:感谢正方一辩,谢谢!下面有请反方一辩来陈述观点,时间也是3分钟。反方一辩:主席、评委,大家好!我认为网络影响人际交往。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令无数的网络用户深陷其中,有些人甚至到了废寝忘食、难以自拔的程度。试问,一个被网络占据了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业余时间的人,又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人际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呢?事实上,有不少人因为上网而造成与周围的人关系淡化甚至紧张。其次,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上网时间的增长,网络用户的语言能力会逐渐出现障碍。其实这很好理解,坐在电脑屏幕前用击键代替说话,久而久之,说话自然会不太灵便。试想,一个说话表意都很困难的人怎能与人轻松自如地交往呢?
另外,网络世界是充满虚幻性的。对方的一大论据是上网可以交到许多网友。但是这所谓网友的真实性又有多少呢?难道聊聊天就可以算是“人际交往”了吗?网络使人际关系本身就充满了虚幻,这难道还不是影响人际交往吗?
我不知道对方辩友还有什么高论可以证明网络能促进人际交往,但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疏远了他们的人际距离。据港台媒体报道,台湾有些网络迷每天上网十几个小时,以致精神恍惚,学业荒废,被女友抛弃,还要支付每月数千元的电话费用。这已经不仅仅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问题了!我承认计算机网络能给人带来便利,但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实在是有害无益的,它起的是影响人际交往的消极作用。我方观点陈述完毕,谢谢!
主席:感谢反方一辩!下面进入攻辩盘问环节。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不厌其烦地列举了网络的数大罪状。但是你们不会不知道,全世界的网络用户数量正在以指数速度增长。人是群体性的动物,人们为什么会对你们所说的人际交往的头号敌人——网络有如此巨大的兴趣呢?是人类突然转了性,还是网络本来就迎合了人类结群的愿望? 反方二群:网络用户数量的增长只能说明网络是一种获取信息资源的良好途径,并不能证明网络促进人际交往。据社会调查显示:在网络交际中,有31%的人并不认为“网上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人认为“在网上说粗话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24%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有许多人会将网络中培养出来的任性、放纵、撒谎、不负责任、不懂规矩等不良习惯也应用到现实社会中。网络虚幻性的无限“魅力”极易让青少年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在其中去寻找刺激。然而,他们一旦回到现实社会中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生活,患上“网络疏离症”。可见,网络不仅不能促进人际交往,反而以更加冠冕堂皇的形式毒害着我们。
现在流行一句很有名的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假如你真的和一条狗交了网友,恐怕你还蒙在鼓里呢。请问正方二辩,你能把这个也叫做“人际交往”吗?
正方二辩:我当然知道“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但据我所知还没有能上网的狗,所以我并不担心把“人狗交往”错认为“人际交往”。就算这是真的,那也是开阔交往范围的事,有什么不好呢?能让平时不可能来往的人互相认识,这正是网络这个大交际圈的诱人之处。设想一下:一个学生和一个商场售货员,如果没有共同认识的人,又相隔遥远难以来往,在以往几乎是没有认识的可能,因为他们的交际圈离得太远。但在网络上,直接的交流可以打破因职业不同而产生的心理隔膜;至于地理差距,在网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他们可能成为好朋友。请问,还有哪一种方法可以像这样促进人际交往?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强调说,由于网络上的人用匿名和人交往,因此使得人与人之间关系更疏远。这个论点我也感到非常奇怪,请问对方三辩,我和笔友交往,我用的是笔名,难道你就能凭此论断说,我和笔友之间的交往是越来越疏远了吗?
反方三辩:与笔友交往是用书信的方式,双方的地址和身份是真实的,因此人们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而网络上一切都是虚拟的,因为没有一套成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很多人带着假面具上网,而所得到的也极可能是一个或很多假面人发出的信息。不必负责任的互联网上什么都可以乱说,假如与网友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当然有人会像现实中那样设法弥补,但是更多的人是换个名字重新开始。这使得网上的所谓友谊为得轻易而脆弱,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反复无常。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用户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自己的姓名、性格甚至性别。当然用户自己也知道在网上的其他人也可以改头换面一番,于是在交往中难免心存芥蒂,难以坦诚相见。这种人际距离,即使看上去很亲密,实质上也是很疏远的,因为它是建立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不论多么雄伟,都是一触即溃。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我国有一项调查表明,在上网人群中,20%的人情绪低落,有孤独感,12%的人与家人、朋友疏远。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位教授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他连微笑也不会了,甚至与人说话时,老是这样(指敲键盘动作)。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他失去了交流的能力了,对方辩友。既然在你们眼中,网络有如此多的好处,对人际交往帮助那么大,那是否可以给我们解释一下上面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谢谢!(掌声)
正方三辩:谢谢对方辩友,我这里也有一组数据。近来,某市对2882名网民进行了专项调查。“您上网最常做的事”的调查结果显示,约34.1%的人,即近一千人选择了进聊天室交友聊天。许多人正是通过网络这条信息高速公路扩大交友面,有的还通过国际互联网同世界各地的网民交上了朋友。事实证明网络促进了人际交往。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上网人群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沉迷于网络和有道德缺陷的人,但是这部分群体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网民。而且,他们并不是因为沉迷于网络而减少与周边人群的社会交往,相反,恰恰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少与周围人群的交往导致了迷恋网络,在这种社交问题中,网络并没有使社交能力发生退化。更何况,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沉迷于网络,就像今天有许许多多的人沉迷于读书,难道我们可以说读书以及阅读也影响人际交往吗?
主席:下面请双方一辩作攻辩小结。首先有请正方一辩。
正方一辩: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平台和交流环境,扩大了社交范围。网络以其开放性,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拓宽了传统社交,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社交空间。在与形形色色的信息接触中,他们拓宽了求知途径,开阔了视野。网络时代人际交往突破时空界限,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交往对象并可同时和许多人交往,尽情放松,尽兴聊天,平日里不敢袒露的心声,在网上尽可袒露;平日里不能实现的情感,在网上尽可实现。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广泛性、虚拟性、直接性、间接性等,不仅打破了交往者社会等级限制,也为性格内向、羞于言谈、社会交往能力弱的青年“网开一面”。
另外,对方辩友请注意,网络是一个客观性的工具,它没有主观倾向性,不是网络这一工具使青少年社交能力降低,而是错误使用网络这一行为!网络的存在并没有错啊,就像核能一样,核能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但是滥用核能就可能导致人类的毁灭。人们自己跳入网络的潮流,因为没有合理利用使社交能力降低了,然后又怪网络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这和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刀也!”有何区别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利用网络这一工具可以获取信息,我方并没有否认这一点啊!然而,人际交往却要求我们最终要立足现实社会。在现实中,不断实践与创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终实现交际能力的提高啊!
网络只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它确实为人类的远距离沟通提供了方便。但是,很多人沉迷于人机交流,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试想想你的电子邮件怎能比得上你亲自为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擦擦后背揉揉肩。网友们的“886”怎能比得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意呢?
网络交往作为人们宣泄情感的一个渠道,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但过多虚拟性的网上交往,会使人有意识地逃避现实的人际交往,使他们对他人的情感更趋于冷漠。“虚拟世界”、“虚拟社区”、“虚拟家庭”等为人们在“地球村”里交谈、沟通、共享、帮助、关怀提供了虚拟的技术空间,实现了“天涯”若“比邻”,但是它也使人们减少了对周围人际的交往和接触,造成人们“比邻”若“天涯”。此外,个人也会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有些甚至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只会纸上谈兵,无法面对真实的社会。
主席:刚才正反双方的辩手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更为激烈的自由辩论阶段,一起领略双方辩友思维的争锋,智慧的碰撞。首先有请正方提问,请。
正方:网络可以使你认识很多人,也可以使很多从认识你,这样你的人际圈子自然会变得更大,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当然也更方便。这如果不是促进人际交往,那又是什么呢? 反方:网络不过是0和1构成的数字世界,说到底是虚幻的。沉溺其中只会淡化对现实世界的感情,影响人际交往。
正方:网络上同样有喜怒哀乐,不但不会压抑人的感情,而且由于网络相当于另一个社会,反而会使人的感情更加丰富。即使像你说的那样“淡化”了对现实世界的感情,那也不过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网上交到的朋友并不比在网络以外交到的差。反方:我早已说过,所谓网友是充满了虚幻性的。在现实中,有不少网友一见面就无话可说,就像陌生人一样。这种“见面死”的情况十分普遍,难道这也算是人际交往?你的所谓“收之桑榆”根本就是得不偿失的。
正方:网友之间的确有“见面死”的情况,而在网上,他们确实是非常好的朋友。这正说明了网络构筑的世界是别的环境所不能取代的。而且网络世界与外界并非格格不入,有人就通过网络找到了现实中的爱情。
反方:你从网友说到网恋,竭力想证明网络可以拉近人际距离。但请问,有多少网上的恋人可以在生活中共结连理?地理、教育、职业等多方面的差异使一对对网上恋人只能进行柏拉图式的爱情。更不用说那些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在网上招摇撞骗的人了:明明是三十好几的大男人,却要装成二十出头的纯情少女,给对方造成了心灵上的莫大伤害,可能还有经济损失。你能把这叫做促进人际交往吗? 正方:为什么会有“心灵上的莫大伤害”呢?不正是因为感情受到欺骗了吗?这与网络外的感情挫折又有什么区别呢?可见,网内网外的交际都是一样的呀。
反方:人际交往,以诚信为本。在一个充满了欺骗的地方,每个人都不可信,这难道不是影响了人际交往吗? 正方:在网络外,尔虞我诈的事也不少啊;在网络上,也有许多热心人,诚信者。你不能一概而论。
主席:尼采说,哲学并不是固定的,只有从不同角度来看哲学。今天的辩题也没有固定的答案,但自由辩论的过程却让我们对网络与人际交往的关系有了新的深入的思考。接下来,请正反双方四辩作总结陈词。首先有请反方四辩,请。
反方四辩:首先请允许我指出对方辩友的两个错误,其一,对方辩友一直在把“网络的有用性”与“网络促进人际交往”相混淆。我方从未否认我们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信息,但它和人际交往并无必然联系。其二,对方辩友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对方所说的关于网络能够提高社交能力的方面,无外乎是从网络可以作为交流工具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两个方面来论证的,但事实上网络所包括的内容远不止这么多。我们不可能抛开它的弊端而只看它的优点。我方认为网络影响人际交往,理由有三。
第一,在网络这个所谓的人际圈里,每个人都因隔着网络而无法以真面目示人。网络虚拟世界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变换角色的场所,而许多人就热衷此道。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长期以多个社会角色生活,会使人逐渐产生人格分裂的倾向。这一点,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对人际交往没有好处。
第二,依赖网络交流,忽视人际交流。企图以人机交流取代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使人们更加疏远。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又不沉溺于工具,在于人能够制定和遵守社会契约,惩恶扬善。当人们在孤立的电子城堡里,通过键盘向甚至咫尺之遥的亲朋好友发出一串串毫无热量与生命的电子化信息时,试问,人类失去的难道仅仅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现实交往本性吗?
第三,网络有它自己的弊端,不良信息的泛滥,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安全体系不完善等等。而这些对于青少年这个特殊的群体又是极具诱惑性的,很容易对他们产生错误的导向。网络以它无形的手在改变着青少年的思维构成,指导着他们的行为。当虚拟世界成为他们的精神领袖时,影响人际交往也就是成为必然了。
我不否认网络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便利,正因为它的强大功能,使得一些人对它产生迷信,认为网络无所不能,无所不有,但是和许多人类文明的产物一样,网络对人类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网络影响了人际交往,就是它的一大消极影响。我们只有正视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克服对网络的迷信,使网络为社会进步服务,而不是成为网络的奴隶。
正方四辩:大家好!首先请让我针对对方辩友所犯的两个错误加以纠正。其一,对方辩友的第一论证是说,今天由于网络是人机交流,有了这个人机交流,人们必然忽略人“面”交流。但是,用网络难道真的忽略了人“面”交流吗?今天我在家也上网,难道你就能凭此论断说,从此我就隐居在室内,和电脑共在一起,我就不出来与人交往了吗?不,我一样和人交往,但是我从此用网络和全世界各地的人民有了更多的交往。其二,对方在立论及自由辩中,一再混淆网络与网络上的行为,无视网络这一工具的客观性,将人类的主观意识强加在网络身上,将网民自身的错误行为归罪于网络,这样的做法显然有失偏颇。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网络是虚幻的,可网络从操作者到储存信息的存储器都是现实的,网络本身就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网上的热门往往就是现实中的热门,更不用说网上的成员都同样生活在现实中了。网络社会只是相对独立,网上交际圈也只是相对独立的。实现网络内外的融合并不是难事。
网络对于你所谓的“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也并不像你渲染得那么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网络一项重要功能的电子邮件,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交流,相隔遥远的两个人,用电子邮件在一秒钟之内就实现邮件的传递。网络的普及,在通讯方面的贡献就像当初电话的普及一样,你总不能说电话影响了人际交往吧。
汽车诞生之初有人担心人类会因此而变懒,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今又有人担心网络会影响人际交往,未来同样会证明这种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非但没必要担心,反而应该庆幸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人际交往方式,打破国界隔阂,打破文化樊篱,从而为拉近人际距离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我方认为网络促进人际交往。我方陈词完毕。谢谢!
主席:网络到底是促进还是影响人际交往,虽然我们现在也没有得到固定的答案,但辩论重在过程,在辩论中,我们感受到辩手们的智慧碰撞,激情燃烧。感谢双方辩论员![教师点评] 今天课堂上大家的精彩辩论,让我真正地体验到了中学生的活力与智慧。我为各位辩手感到骄傲,能走上辩论台挑战自我的都是勇士,都是成功者。
纵观整场比赛,辩论双方紧密地围绕辩题展开论证,较好地阐述了本方观点。本场比赛的特点主要有:辩论双方的观点鲜明,论据较为充分,眼界宽阔,辩手之间融合默契,展示了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辩论风采。在针锋相对的论辩过程中,双方辩势如虹,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或幽默调侃、挥洒自如,或巧设陷阱、反戈一击,或欲擒故纵、巧借东风。显示了对方辩手较高的辩论水平。特别是反方三辩,思维敏捷,有很好的口才,语言富有激情,能自圆其说,而且有风度,具备了一个优秀辩手的素质。本场比赛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双方在一辩陈词中对网络与人际交往的关系表述不够清晰和明确,特别是对网络与网络交往、网络交往与人际交往等概念之间的关系阐述得不够清晰。第二,反方对正方网络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的观点采取了消极回避的态度,没有能组织起对正方这一观点的有效反击。正方辩手对反方所提出的交往应该是在现实社会中的“面对面”交往的观点,没有能组织起强有力的反驳,对“面对面交往形式”的概念没有进行系统的正面陈述。
第五篇:和谐、健康、发展
和谐、健康、发展
——临翔区文华小学召开第四届小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
临翔区文华小学李树怀
为了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促进班级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经过一个多月的经心筹备,我校于12月4日举办了2009年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本次活动以“和谐、健康、发展”为主题,注重贴近师生生活,活动内容有文艺汇演、两人三脚赛、背人比赛、踩气球、滚铁环、短绳王、投篮王、快乐竹竿舞等多项比赛。在活动期间还展出了近百幅绘画、书法作品及多件小制作,使同学们的才艺得到充分展示。
通过此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我们有如下收获:
一、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体现了师生的创新意识。
三、展示了师生的个人才华。
四、接受了艺术教育和美的熏陶。
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艺术节活动中,充分体现出了师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凝聚力,这是难能可贵的。
学校不仅是传授文化的主阵地,更是拓展师生知识,使师生享受文化艺术之美的天地,愿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星星之火可以持续点燃我校的艺术文化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