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酒泉市商务工作情况汇报
全市商务工作情况汇报
商务局成立以来,全市商务工作以健全机构和启动工作为前提,以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为目标,以商务部十三项工程为抓手,开拓创新,奋发图强,以“务”兴商、强商、安商,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机构改革情况
2004年底以来,市县两级陆续组建了商务局或明确了履行商务工作职能的部门。市上整合了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全部职能、市招商局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职能、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流通贸易和对外经济协调职能、市边防办公室(口岸办公室)口岸管理职能,组建了市商务局,并加挂了招商局、口岸办、整规办、酒类商品管理局的牌子,同时承担贸促会、国际商会、外商投资企业家协会业务工作和监管职能,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与国内经济合作统一起来,形成了与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相对应的大商务行政工作格局。五个农业县市在原经贸局的基础上整合招商局、商业局、乡企局的职能组建了商务局,加挂经济局、乡企局、招商局的牌子,两个牧业县也明确商务行政职能由发改委、中小企业局承担。2006年县级机构改革中,五个农业县市区又将原经济局、乡企局部分职能划出成立中小企业局。至此,县市区商务局的职能范围也与市、省、国家商务部的职能范围基本实现了对接。两次机构改革后,全市商务行政系统在职干部职工135
人。其中市商务局35人,下设8个职能科室;县市区99人;副科级以上干部49人。
二、商务工作情况
近年来,全市商务系统重点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商务发展规划。结合XX区位优势独特,曾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窗口和国际商贸流通大都会的文化积淀,研究提出了“承接东西,集散南北,把XX建成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奋斗目标,并根据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的安排和全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编制了全市商务发展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明确了今后全市商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二是努力发展流通服务业。按照城乡并重、流通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全面抓好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从2005年开始率先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并按照统一管理——推行加盟连锁经营模式、统一进货——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统一配送——降低物流成本、统一标识——树立龙头企业品牌形象的工作思路和“国家补一点,龙头企业投一点,农家店拿一点”的筹资建设措施,三年来投资800多万元改造建设连锁超市农家店577个,其中得到国家补贴资金近300万元。同时,选择两个乡镇进行了“信福工程”试点;一个乡镇进行了“退市还路工程”试点;为460个村免费发放《新农村商报》,提供商务信息服务。城市通过招商引资等渠道投资近20多亿元,对流通服务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东方大明步行街、富康购物中心、世纪新天地购物广场、敦煌风情城、瓜州商厦等20多项新的流通服务设施开工建设和投入使用,带动超市经营、连锁配
送、直销店、专营店、加盟店、网上购物等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发展。与流通相配套,结合贯彻落实商务部《餐饮企业经营规范》、《农家乐经营规范》、《饭店业星级服务人员资格评定条件》,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饮食服务业专项活动的通知》,制定实施方案,安排两年时间,对全市餐饮、住宿、洗浴、美容美发、采扩摄影、休闲娱乐等饮食服务业进行整顿规范,组建市、县两级饮食服务业协会,开展饮食服务企业经营等级评定、地方传统名优小吃及名菜名点竞赛和明星服务员评选工作,引导饮食服务业经营上档次,管理上水平,提高质量,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居全省前列。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额完成42亿元,增长15%;住宿餐饮业完成营业额6.8亿元,增长20%。
三是促进外经贸快速发展。利用国家和省上各项外经贸政策扶持,建成XX商务网及26户外经贸企业网站,为企业了解和走向国际市场搭建了信息平台;组织50户100多名领导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进行商务考察。争取国家科技贸易等专项资金,扶持脱水菜、番茄酱、种子、塑料制品、节水材料、种子机械、石油配件、钒产品等扩大出口。2007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4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3%,三年翻了一番。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由2004年的34家发展到80家;出口产品由8个增加到26个;出口市场由15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23个国家和地区。随着XX海关挂牌运营,我市已成为继兰州之后,全省第二个口岸、海关、商检、边检等对外开放服务体系健全的地州市。
与此同时,积极做好外资外经和国际援助方面的工作。三年期间,外商投资企业由3家增加到15家,引进外资合同金额达到1.3亿美元,已到位5700万美元。外商投资规模由前几年的一个项目几十万美元扩大到现在的上亿美元,投资国别和地区由港台地区扩大到美国、丹麦、意大利、英国、韩国和港台等8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杜邦先锋公司、丹麦嘉士伯啤酒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XX。外商投资领域从过去的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扩大到可再生资源、机电装备、塑料制品、节水材料、商贸、文化等多个产业和领域。三年期间,共接收国际多双边无偿援助115万美元,利用国外政府和机构贷款4200万美元。
四是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坚持社会各界全面招商与政府组织引导招商相结合、市场主体主动招商与政府部门服务招商相结合、经常性联系招商与参加重点节会招商相结合、吸引外部投资与引导民间融资相结合的招商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敦煌飞天”和“XX航天”两大品牌效应,通过节会招商、小分队招商、网络招商、驻外机构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大力宣传本地投资环境和优势项目。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健全招商引资领导和激励机制,认真抓好督促检查、任务落实、统计通报和考核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关心招商、支持招商、参与招商,三年共组团21次,引导项目业主和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科博会”、“厦洽会”、“兰洽会”、“东博会”、“津洽会”、“西洽会”等重点节会,大力推介项目和宣传我市的投资环境,使全市招商引资规模连年攀升,累计引进项
目520个,引进资金75亿元,其中2007年引进市外资金32亿元,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建成项目34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千万以上项目282个,招商引资占到市县属固定资产投资的40%以上,有的县市达到90%左右,已成为扩大就业、财政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五是强化市场监管。为了提高全市商务运行的质量和水平,市、县商务部门除对饮食服务进行专项整治外,切实加强酒类商品、成品油、二手车交易、废旧物资、典当拍卖、家畜定点屠宰、美容洗发等行业的市场监管,开展了打击非法传销、商业欺诈,整顿集市贸易、农资市场,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护知识产权,建设商业信用体系等20多个专项整治行动,市场环境和秩序逐年好转。
六是切实加强对商务工作的领导。市上先后成立了对外开放及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整顿和规范饮食服务业专项活动领导小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海关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并均在商务局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抓好流通服务、对外贸易、外资外经、投资促进、市场监管、市场秩序、口岸海关等商务工作,并在领导力量和业务经费上给与重视和支持。
三、下一步打算
充分发挥我市区位独特、流通服务设施发展较快、外经贸服
务体系健全的优势,努力把XX建成承接东西、辐射南北的区域性商贸中心。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流通服务抓提高。不断增强现有企业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完善流通服务网络,努力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和竞争力。引导发展直销、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新型业态,稳步推进便利消费和便民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以健全市场体系,引导和扩大社会消费。二是外经外贸促发展。进一步重视外资外经工作。千方百计引进外资,利用外资,发挥外资在推动我市产品开发、产业升级、品牌创新、扩大出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蒙古、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办企业,搞经营,承揽工程,提供劳务,增收创汇,进口资源,为我所用。加快外贸发展。支持制种、啤酒花、番茄酱、果蔬粉、脱水菜、节水材料、种子机械、塑料制品、洋葱等生产经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寻求出口渠道和客商,由代理出口变为直接出口,增加创汇,提高效益。引导和培育钒产品、铁合金、旅游纪念品等地方优势产品争取出口,形成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同时,积极进口国外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装备企业,利用国外资源发展自己,使全市进出口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三是投资促进上档次。根据国家产业导向、投资重点、土地政策、环保要求和市场需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新确定现阶段全市的投资领域、投资重点、投资项目和扶持政策。在此基础上,引导和支持现有招商企业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科学发展理念,促进产品上档次、生产上规模、管理上水平。在设定投资准入条件的前提下,加强园区建设和投资促进
工作,增加招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加大项目策划力度,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可行性,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名牌强势企业和投资主体,来我市投资新上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深度开发、清洁能源生产利用和旅游商品规模经营项目,从根本上改善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质量。同时,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以会展和文化旅游为载体,促进消费、投资和贸易快速发展。四是对外开放上水平。在继续抓好对内开放、扩大国内贸易、吸引市外投资的同时,按照外贸、外资、外经、外事“四外联动”的思路,进一步扩大对国外的开放,积极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在不违反国家外事纪律的大前提下,协调有关部门适度放宽本市和国外商务工作人员出入境审批限制,要求公务人员在赴境外学习考察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经贸合作任务。加强关贸、检贸、税贸、银贸、商贸、汇贸协调,为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按照“汇报高层协调、组织民间推动、经贸发展促进”的思路,积极促进马鬃山口岸复关,努力争取敦煌航空口岸正式开通,健全完善以口岸、海关、商检、边检为主要内容的对外开放协调服务体系。
四、请求省上解决的几个问题
1、从XX区位优势、现有商贸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XX建设兰州以西、乌鲁木齐以东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市上已把XX建成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作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努力实施。建议省上在全省商务发展布局上,把XX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
作为重点,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在工作上给予重点指导,并在建立发展基金、搞好规划、进行区域经贸合作交流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
2、请求省上将XX春光蔬菜批发市场列为今年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项目,上报国家给予扶持。该市场为河西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218亩,辐射XX、嘉峪关、XX卫星发射中心、内蒙古阿拉善、青海格尔木、新疆哈密等地,日批发果菜600-900吨,年成交额5亿多元。2006年省商务厅等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评估中,该市场综合评分列全省第四名,为省上推荐商务部实施“双百市场工程”的5个重点市场之一(其中前3名已于2006年实施)。市场已累计投资3500多万元,今年计划再投资1500万元实施市场改造一期工程,修建室内交易大厅、结算中心、废弃物及污水处理中心、活禽交易屠宰区。建设资金大部分由企业自筹,市、区政府补贴一部分,市政府今年已补贴36万元,申请国家专项资金300-500万元。
3、请求省上对XX洋葱流通服务予以支持。XX是全国洋葱主产区,年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产量60万吨以上,品质全国第一,每年9月至次年3月基本上垄断国内销售市场,占全国出口洋葱的60%以上,完全可以象定西洋芋一样成为甘肃省的一大品牌。由于销售龙头企业发展滞后,仓储设施不足,调节市场能力弱,常常造成葱贱伤农,中央领导去年为此作出重要批示。恳请省上将XX洋葱流通服务列为重点支持项目,对现有龙头企业泰达洋葱交易市场信息服务、恒温库和检验检测建设项目予以资金扶
持。
4、请求省上对肃州区豆腐加工厂列入商务部“放心豆腐工程”项目予以扶持。肃州区年豆腐需求量6000吨以上,现有加工作坊24家,规模小,成本高,卫生难以保障,市区两级已确定支持改造,请求省上给予关心扶持。
5、请求省上对XX奥凯种子机械厂产品出口给予扶持。该企业种子机械生产在全国规模最大,去年出口50多万美元,国际市场需求潜力较大,请求省上在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政策方面给予倾斜扶持。
6、敦煌航空口岸开通和马鬃山口岸复关,事关全省对外开放大局。请求省上对此项工作给予更加重视,并在前期工作经费方面一如既往的给予支持。
7、我市外贸企业破产改制时,安置职工支出资金330万元,其中市财政支持130万元,还有200万元由商务局向社保中心借款垫付,请省厅在商务领域经济体制改革资金中予以支持解决。
8、XX市政大厦是由市直各部门共同筹资修建,市商务局入住后拖欠工程款60万元,因市上财政困难,请省商务厅帮助解决。
XX市商务局 二〇〇八年二月十六日
第二篇:商务工作汇报
玉泉区发展和改革经济贸易局
2011年商务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各位的到来,并感谢各位在百忙中指导我们的工作。2011年,我们继续在我区“工贸旅游文化强区”的发展战略下,发展旅游业、振兴商贸业、大力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区服务业迅速成长,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区的商贸工作在市商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呼和浩特市2011年商务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具体汇报如下:
一、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我区1月—10月份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已完成全年任务的84%,比去年同期增长20%。
二、商业网点建设步伐加快
在接到市商务局督查调研通知之后,我们对我区商贸服务业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盘点。从填报的我区商业各项表格可以看到,近几年我区从原有传统商业基础上通过不断延伸、扩大、整合、升级,形成了现有的以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规模物流园区、特色商业街区为走向的现代商业模式。
1、商业网点建设统计中,我区近十年来一直是由恒昌、光彩、天孚等面积均在3千平米左右的低端百货业构成;辖区内稍具规模的超市就是面积不足4千平米的维多利新天地店和面积不足2000平米的永盛成 1
超市玉泉店。这些商业网点都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玉泉经济。我区正在建设的面积达128万平米的“金宇新天地”已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提升我区商业网点中百货业的规模。正在建设的面积在4万平米的华润万家超市大盛魁店将会满足大召区块内及我区大部分市民对大型超市的需求。由蒙苑集团投资25亿元在原北方药都旧址建设的大型仓储式商场正在设计阶段。
2、商业街建设统计中,我区目前已建成的主要是还在不断发展的大召前街、九久街、阿拉坦罕广场、塞上老街构成的十几万平方米的大召街区。该商业街区正在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古玩城、名品城、旅游特产市场、茶叶批发市场、大型餐饮聚集区。茶叶批发市场已成为呼包鄂地区最大的专业茶叶批发市场;在建的是鄂尔多斯广场项目中的4万平米的高端商品汇集的商业街区和大盛魁文创园项目中面积大约1万平米的圪料街。
3、物流园区建设统计中,我区目前已建成的是占地6万平米的北
都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将在“北方国际物流总部”建成后搬迁。正在建设的是营业面积大约为12万平米的居然之家物流园区和面积大约为30万平米的庞大汽车文化广场。
4、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中,我区目前成规模的专业市场主要是美通首府无公害物流园、食全食美二级批发市场和洪兴建材城。这三个专业市场发展很成熟。下一步主要是不断完善设施建设。新建的华美国际汽配城和闵兴广场均已竣工,2012年将投入运营。
三、食品安全工作严格监管
1、按照“玉泉区整治肉食品市场及屠宰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的监管,我们坚持“内管外查”的工作方针,从生猪屠宰的源头抓起,严格“三证”、检疫、检验制度,对屠宰场内的检验、卫生消毒、运输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严厉打击了私屠滥宰、瘦肉精、病害肉等不法行为。同时,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明确工作重点,严格规范屠宰企业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生猪疫病标识追溯制度,统一的台帐和证章制度,对私屠滥宰等行为实行投诉举报制度,对流通环节以制度形式进行程序监控,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现象,杜绝了“问题肉”的上市,私屠滥宰现象得到遏制。在重大节假日或其它地区有重大疫情发生时,我们坚持对生猪屠宰场实行“日报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意识,在甲流防控期间,召开屠宰场点高危从业人员会议,人员全天候轮流值班,苗头上报。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生猪无害化处理条例》及自治区、市商务局的文件精神,规范生猪屠宰和生猪无害化处理,使市民们吃上优质肉、放心肉、平价肉。生猪无害化财政补贴资金已全部到位。辖区生猪定点屠宰率100%,小黑河镇定点屠宰率97%。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制,给予了人员和经费的保障。
2、酒类流通实行备案登记制度,实施了酒类商品流通备案登记制和销售溯源制。截止目前完成酒类备案登记520家。发放酒类流通随附单252本。实现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率100%。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同时也是促进我区酒类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对打击假冒伪劣酒类商品和规范酒类经营市场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惠民工程继续推进
1、“家电下乡”工作
我局根据我市关于家电下乡的总体部署,认真学习领会商务部、财政部下发的《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及时制定出《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保证了我区家电下乡工作的顺利开展。家电下乡领导组办公室印制5万份有关家电下乡的宣传册(单),通过市场,依托乡镇、村委会分发等途径向农民群众宣传;在全区范围内悬挂横幅30余条,涂刷墙体广告30余个;组织2次大型进乡入村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15多台次,宣传人员30余人,不留宣传死角和盲区,实现了小黑河镇的群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截止2011年10月,全区共发放家电下乡补贴款425.18万元。销售台数为2286台。
2、“家电以旧换新”工作
我们对辖区内具备资质的家电企业进行了先期调研,实现100%的备案率,为今后中小型经销商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做好前期准备。派专人前往北京参加商务部关于“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培训,为下一步做好此项工作进行充分准备。
五、“社区双进”工作深入开展
我区在去年新建和改建13家社区菜市场的基础上,今年对符合国
家面积要求的三里营社区菜市场、金峰菜市场、美华隆菜市场、天客永菜市场、国华社区菜市场、食全食美社区菜市场等六家菜市场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即将申报国家标准化菜市场改造申请资金。社区双进改造的社区为天骄社区、汇豪天下社区、烟厂社区、农科院社区。对社区内的商业设施进行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制作、统一配送,政府各部门加强配合,提供便利。争取尽快实现有玉泉特色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目标。
六、其他工作
商务执法队伍建设。为了加强我们的商务执法力度,我局向区编办申请成立玉泉区商务行政执法大队。
我区的美通首府无公害物流园已建成生鲜配送中心,下一步将为该公司在全市建设的50余家食全食美社区菜市场实现集中配送。
玉泉区发展和改革经济贸易局
2011年11月1日
第三篇:街道商务工作汇报
街道商务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商务局的关心指导下,我街道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立足自身实际,克服土地和项目开发冻结政策制约、整体规划仍未出台等一系列发展上的困难,扎实推进商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现将今年以来的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招商引资
内资方面,今年截止目前,共完成引进企业124户,注册资金总额10631.8万元,已超额完成全年1亿元的招商任务。其中百万元以上企业22户,注册资金5590万元;千万元企业1户,实现全年指标。外资方面,今年在区商务局的关心帮助下,共引进台湾、德国和加拿大三个投资项目,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72.5万美元,占年计划的172.5%;实际利用外资62万美元,占年计划的77.5%,目前加拿大项目资金已经到位,正在办理验资和执照变更,待手续完备后,基本可以完成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指标;完成地方外贸出口104.05万美元,占年计划的86.71%;外经营业额10.9万美元,占年计划的91.07%,完成全年目标没有问题。
二、菜市场建设
自2003年以来,受污水处理厂进场管线工程资金迟迟未能到位的影响,旗杆菜市场改造工程已连续4年列入区政府重点奋斗目标。今年4月,污水厂管线工程正式动工,我街道为配合好建设单位,在时间紧、难度大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工程所在的旗杆农贸市场及周边沿线居民的拆迁补偿、农贸市场临时安置点的建设、经营户转移安置等各项工作,保障了该项重点市政工程的顺利推进。目前由于污水厂管线工程无法在年内完工,并且菜市场改建方案尚未经区政府批准,我街道已将有关情 1
况上报区商务局、区发改局等部门(并附江心洲污水厂扩建工程指挥部关于污水处理厂进场管线工程建设进度情况说明一份),请求调整该项目至明年建设。
在旗杆菜市场拆迁让地前,街道投入7万余元改造建设了临时安置点,并在拆迁的同时顺利完成经营户转移安置,确保群众生活不受影响。虽然安置点的设施较为简陋,但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扎实做好环境卫生及蔬菜、肉类、豆制品“三放心”工作,做好每天上市蔬菜的检测及肉类有关单据的检查,建立健全台账制度,确保市场经营秩序的稳定。
在生猪屠宰管理上,我们主要配合街道农林业科和兽医站,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控制河南等地生猪进岛,把好生猪来源关,生猪主要为双闸等地本地猪为主,落实各项检验检疫措施,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
三、会展节庆活动
今年,我街道举办了江上人家新春乐、葡萄节、江鲜美食节等三季旅游节庆活动,积聚了大量的人气。我们利用这些节庆活动为平台,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及有投资意向客商的联系接触,一方面积极捕捉招商方面信息,加强内外资的引进,一方面为整体规划的出台做好项目储备。今年葡萄节、金洽会期间,通过我们的积极接触沟通,引进三家加拿大、台湾等外资项目,为外经指标的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存在困难
由于我街道土地和项目建设仍处于冻结状态,岛内并没有引进商贸企业所需的招商载体。为完成招商任务,我们在洲外设立了招商平台,对引进的企业进行挂靠,因此,我街道引进企业多为“区内注册、区外经营”的形式。目前,市税务部门禁止挂靠企业办理税务登记证的政策,给我街道招商工作带来困难,引进的企业由于税收无法落地,也就不能实现招商的真正目的。
五、明年工作重点
2007年,我街道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区委陆书记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富民强街及“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要求,依照发展农业旅游的功能定位,在商务工作上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创新管理形式,树立政府形象,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与区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尽快确定旗杆菜市场重建方案,待污水厂管线工程完工,加快推进菜市场建设工程。同时,以本次建设为契机,争取区商务局的支持,实现新的菜市场硬件设施及服务管理水平的提档升级,启动星级菜市场创建工作。
2、明年随着社区服务中心的建成和旗杆菜市场改造项目启动,我街道将新增一批社区招商载体,我们将完善社区招商工作网络,健全社区招商载体台帐,并将现有招商工作的人员充实到社区招商工作中。同时,以“引得进、留得住、能生根”的原则做好社区招商工作,促进税源增长。
3、结合我街道争创国家4A级景区的目标任务,在做好原有景点、农家饭店等旅游单位经营管理的基础上,整合全岛旅游资源,发展集观光、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业。进一步规范农业旅游市场的经营秩序,狠抓服务体系的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促销,开拓旅游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继续通过葡萄节、金洽会等大型旅游节庆和重大招商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中外客商的接触沟通,积极对外捕捉商机,对于符合江心洲发展定位的可行项目要不断跟踪,加强储备,确保整体规划出台后可以迅速推进。
第四篇:商务工作汇报材料
汇 报 材 料
绿春县人民政府(2015年4月17日)
尊敬的杨副厅长及随行的各位领导:
感谢各位领导不辞辛劳莅临“哈尼家园·生态绿春”调研指导工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绿春县委、绿春县人民政府及全县23万各族群众,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绿春县通道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汇报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绿春基本县情
绿春县于1958年7月建县,基本县情可以用“少、边、山、低、丰”五个字来概括。“少”:少数民族聚居县。县境内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等六种民族,全县总人口23.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和哈尼族人口分别达98.7%和87.4%,是全国单一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之一。“边”:地处中越边境。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与越南莱州省勐谍县接壤,国境线长153公里,距省会昆明400公里,距州府蒙自198公里。“山”:全境均为山区。全县国土面积3097平方公里,辖8乡1镇,81个村委会,10个社区,738个村民小组,781个自然村,县境内山高林密,沟谷纵横,河流密布,最高海拔2637米,最低海拔320米,年均气温17.1℃,年均降雨量2234毫米,没
设四项工作重点,攻坚克难,提速发展,努力推动“四个先进县”建设再上新台阶,奋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进程。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基本完成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确定的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3.25亿元,同比增长12.2%;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完成2.32亿元,同比增长7.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31亿元,同比增长5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亿元,同比增长12.1%;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30.25亿元,同比增长115.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26元,同比增长11.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0元,同比增长1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上级下达降低3.1%的目标。
二、商务工作情况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5年州政府下达我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任务为76090.4万元,同比增长13.5%。截止3月,由于州统计局还未反馈相关数据完成情况,因此还不知具体任务完成情况。
2.进出口贸易总额。
2015年州政府下达我县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目标任务为5万美金,同比增长16%。由于我县培育不起来外经贸企业,导致我县外贸进出口额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2015〕20号)文件要求,我县对成品油站进行了年检。全县经过年审合格的加油站共有11家,其中:中石化3家;中石油1家;社会加油站6家。二是不断加强对成品油市场运行的监测力度,督促各加油站制定和完善各类突发险情应急预案,定期对加油站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消防演习,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成品油市场稳定。于今年1月,召开了加油站会议,与全县各加油站负责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安排部署了服务标准化示范加油站创建工作。三是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封闭运行车用柴油有关问题的通知》(云发改物价[2015]237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了国IV标准车用柴油的转换工作,确保从2015年4月1日起全县范围内加油站不再销售国Ⅲ普通柴油,国IV标准车用柴油严格执行《云南省物价局关于实施第四阶段车用柴油质量提升价格政策的通知》(云价格[2014]186号)规定的价格政策,并统一更换标识,保障油品供应。四是认真开展好商务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我局主要领导与全县11个加油站负责人与5个超市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责任明确,目标清楚。一季度,共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专项行动5次,出动执法人员12人,执法车辆5/辆次,检查加油站11个、超市5个,发现安全隐患27处,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2户,责令当场整改14户。五是认真开展好行业部门百日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自行业部门百日消
2246万元),同比增长3.9%。具体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组织上报了《绿春县平河丫口水塘通道国门建设项目建议书》、《绿春县平河丫口水塘通道检验设施及路面硬化项目建议书》、《绿春县平河丫口水塘通道路面硬化及通道绿化建设项目建议书》、《绿春县平河丫口水塘执勤室及电子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二是认真收集并上报了中越联合调研组到绿春调研内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做好迎接中越联合调研组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是认真收集整理上报了《绿春县涉外合作机制情况》。四是认真做好平河丫口水塘通道检验货场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该项目建设按照《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商务厅关于下发〈云南省国家陆路边境口岸联检查验设施项目建设贯彻国家有关标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标准执行,根据目前绿春平河丫口水塘人流物流情况,该项目拟采取分步建设,分三期工程完成:第一期工程:完成查验货场地面硬化、封闭设施、查验平台、卡口设施、仓库、地磅砰、电子监控设施、绿化、车位、业务办公室及员工住房、休闲娱乐场所。第二期工程:完成网络设施、搬移设施、消毒检疫设施等。第三期工程:按海关、边防、检验检疫有关标准和相关要求进行完善其它设备设施。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招商引资阶段,待县委政府批复后组织实施。五是认真收集并上报了“十三五”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规划。
(七)认真做好加油站建设工作。
(二)商务执法工作力量薄弱、经费有限,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边境通道基础设施滞后,资金投入少,人流量、物流量较小,做强做大边民互市难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认真做好平河边民互市点规范化改造、升级工作,做好通道对接、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边民通道的开通步伐,不断拓展边境贸易。
(二)继续做好市场运行监测工作,加强节假日市场检查整治力度,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良好环境,确保商品流通和市场供应稳定繁荣。
(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加油站、超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确保商务领域无安全责任事故。
(四)认真做好商务“十三五”规划上报工作。
五、请求事项
(一)平河丫口水塘边民互市交易市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为加快推进丫口水塘边民互市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恳请上级给予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缺口资金200万元。
(二)恳请省州领导帮助协调绿春平河口岸的申报工作,并从项目、资金、政策扶持方面给予倾斜。
(三)恳请省州领导帮助解决绿春县商务业务用房建设缺口资金50万元。
第五篇:泸州市商务工作汇报
泸州市商务工作汇报
尊敬的林书记、尊敬的袁秘书长:金秋时节,欣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两位领导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我局调研和指导工作,体现了市委对全市商务工作的支持和对商务职工的关怀。我代表工作在全市商务战线的同志们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商务厅的指导下,我局围绕三大战略(“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商旅活市”),突出一个重点(新农村建设),狠抓“五项建设”(机制建设、项目建设、市场建设、能力建设、理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现将全市商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1-9月全市主要商务目标完成情况对外贸易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01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410万美元,同比增长39.8%,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4000万美元目标任务的85.3%。预计年末完成出口总额4500万美元。利用外资
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136万美元,外商投资实际到位 1207 万美元,完成省政府下达 700万美元目标任务的172%。其中,赫克力士天普化工有限公司760万美元,泸州科氏沥青产品有限公司310万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一家(壳牌集团公司)。引进亚洲浆纸业巨头印尼金光集团,预计两年内增资将达到8亿元人民币。预计年末合同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600万美元。外经合作
外派劳务625人,完成省政府下达700人目标任务的89.3%,比去年同期增长47%。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60万美元,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60万美元的9.3倍。预计年末外派劳务770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69亿元,完成省政府下达124亿元目标任务的74%,比去年同期增长14.9%。预计年末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亿元。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全市已建成标准化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农资农家店280家,完成市政府下达75家目标任务的373%。10月10日,各区县待验收的农家店达350家,年底力争建店400家。
二、主要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着力优化服务,抓好外贸主体队伍建设一是扎实抓好外贸主体队伍的培育。通过强化“点”对“点”的培训、上门培训、出口孵化等方式,新增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20户,新增出口零突破企业4户。目前,全市获进出口经营权企业已达108户,四县三区均实现出口业绩,特别是叙永县实现外贸出口多年为零的历史性突破;二是扎实抓好进出口平台的搭建。充分利用商务系统的组织优势与网络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我市50余户企业分别参加“广交会”、“昆交会”、“通用跨国采购会”、“波兰国际博览会”及“第七届西博会”等国内国际重要展会,为企业推出产品、推出品牌及相互沟通、互通有无创造条件和机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七届西博会”期间,通过省厅的促成,成功举办了“泸州-俄罗斯经贸合作洽谈会”,为“泸洲造”产品开拓俄罗斯市场奠定一定基础;三是扎实抓好企业进出口关键环节的跟进与协调。主动配合国税、检验检疫、海关、银行等部门,积极实施“大通关”工程,在此基础上,争取市政府支持,建立了重点出口企业联系制度,由商务、财政、国税、外管、检验检疫、海关、口岸、国资等八个部门分别联系一户重点出口企业,并设立重点出口企业联系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实行定期召集制度。通过努力,切实帮助解决了部分企业出口退税遗留问题、我市冻猪肉恢复出口准备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外汇核销单和原产地证申领等问题,发挥了商务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能;四是扎实抓好各项商务政策的争取与引导。紧紧盯住“西部外经贸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出口系数补贴”、“出口孵化补助”等鼓励政策,及时研究政策、学习政策和解读政策,站在企业的角度帮助企业申报项目、争取项目与落实项目。长沱活塞环、四川维城磁能等22户企业共34个项目获得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59.9万元;审核下达西部外经贸发展资金项目4个,金额18.5万元。
(二)着力项目“落地”,抓好外商投资促进工作围绕外商投资促进,着力在“落地”二字上狠抓落实。一是切实做好我市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外资引进工作。围绕煤、电、化、路、港综合开发,围绕化工、机械、酒业、港口物流等四大产业,突出做好泸天化、川天华、泸州北方、长江起重机、邦力重机、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外商投资促进工作。先后主动联系并促成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德固赛化工公司、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美国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美国特雷克斯公司、法国安盟保险公司等到泸投资洽谈。且沃尔玛公司投资设立连锁店、日本三菱商事与泸天化股份公司合作开发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进展良好。二是切实做好在谈项目的跟踪服务和落实。安排专人、明确责任,项目不落地不撤兵,狠抓在谈重点项目不放松。促成了泸州新希望饲料、泸州利茹制衣、泸州市港龙置业落户泸州;促成了赫克力士天普化工、合江瑞安水泥、锐佳科技陶瓷、泸州科氏沥青等四户企业的股份转让和增资工作;目前,正在全力跟踪服务香港汇日集团及印尼金光纸业集团的在泸投资项目。三是切实抓好外商投资促进机制建设。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泸州市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外商投资企业从申报、设立、审批、经营等的全过程作出明确规定,使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管理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其次,外商投资促进信息平台建设已具雏形,成为我市对外引资的一个重要窗口;再次,完善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工作,规范集中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与富商的工作环境。
(三)着力推进外派劳务,拓展外经合作领域围绕拓展外经合作领域,着力在“培训”二字上狠抓落实。一是狠抓外派劳务培训工作。把“培训”作为深化外派劳务工作的“牛鼻子”,作为外经和外派劳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经费上予以保证,从政策上予以支持。牵头举办外派劳务专门培训班3期,培训劳务人员430人次;与市劳务开发办联合制订《市级外派劳务基地暂行管理办法》,初步建成护士、石化安装、服务人员、电子机械、建筑、缝纫、医疗美容、厨师等专业的8个市级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同时,力推泸州医学院卫生学校的护士外派劳务基地成为省级护士出国劳务培训基地。二是狠抓外经合作领域拓展。初步建成省级外派劳务基地县一个(泸县);外派工种不断扩大,在巩固传统建筑工、厨师、渔工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外派工种的技术层次与专业化水平,石化安装、钻探工、驾驶员、护士出国劳务有了新突破,出国劳务的国家由去年的10个拓展为20个;高度重视外派劳务优质订单的争取工作,与近6户“中”字号外经企业初步建立起长期协作关系;高度重视外派劳务纠纷的防范与化解工作,制发《境外突发劳务纠纷应急处理办法》。三是初步建成外派劳务基地“借船出海”的机制,积极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和中介组织申办外经权。今年,继泸天化、市一建司取得对外工程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泸县建筑安装总公司成为商务部批准的我市第三户对外承包工程外经企业。四是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宣传引导,市一建司在哈萨克斯坦签下合同金额为1260万美元的承包工程项目,已完成营业额560万美元,是我市目前最大的一项对外承包工程;纳溪一业主在缅甸投资建设炼钢厂,已完成投资380万美元,年产5万吨,已投产2万吨,这是我市目前在境外最大的一个投资项目。
(四)着力统筹城乡市场,开创流通业发展新格局围绕开创流通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在“统筹”二字上狠抓落实。一是探索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促进新农村建设。集中力量,扎扎实实抓好“两大工程”即“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工程。通过抓试点、抓培训、抓机制、抓宣传、抓督查、抓创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得到市上高度重视和省厅充分肯定,全市已建成标准化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农资农家店280家;代市政府起草的《关于切实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即将下发;通过抓调研、抓规范、抓服务,“双百市场工程”即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和农产品连锁经营开始起步,申报了1户国家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试点,申报了1户省级试点(古蔺下桥农贸市场),有10户企业申报为省级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试点。二是探索城市商业网络的构建,促进城乡统筹。启动以 “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制定《泸州市市级商业示范社区评价标准》,力争年内建成2-5家市级“双进”工程示范社区,已向省厅报送省级示范社区一个(刺园路社区);着手编制我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为统筹城乡市场,推动城乡市场健康发展,代市政府起草的《关于加强泸州市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已正式出台,《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代拟稿已报市政府。三是探索市场运行监测体系的构建,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率先开通城市生活必需品监测系统,初步完成 “重要生产资料”及“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的建设,加强对市场供求信号的动态监测、分析与把握。其次,草拟《泸州市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泸州市监测样本企业报送考核办法》,用机制保证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转。四是加强特殊行业管理与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酒类行业管理。制定《重点酒类企业联系制度》;开展《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的专门培训,全面实施“备案登记制”和“随附单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参加我市白酒鉴评会,组织100余家企业参加全国糖酒交易会、西博会等会展,着力推进泸州酒业发展区建设的服务。进一步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全面实施“放心肉”工程。建成生猪定点屠宰厂(场)121个,城市屠宰厂(场)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已在全市开展集中打击“注水猪”专项行动,正在着手进行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等级资质认定工作,努力提高屠宰企业标准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二手车交易、拍卖、典当、茧丝绸等我市特许经营行业的整顿和规范。五是打造活动品牌,促进消费增长。元旦、春节期间,圆满完成 “2006四川·泸州迎春购物月”各项工作任务,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与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首届烹饪技术大赛,组织近130名选手参赛,被业界誉为“我市餐饮界的一大盛会”。
三、今年工作的几个特点今年以来,全市的商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狠抓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商务系统目标考核机制。一是在局机关,制定《泸州市商务局机关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工作月推进表》等目标考核制度,让每个科室、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目标和相应的责任。根据考核结果对内部所有科室进行拉通站队排位,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培养、使用与激励相挂钩,奖惩逗硬。二是在本系统,完善对区县、企业的目标考核机制,推行目标完成情况按月通报、季度小结、半年督察、考评制度,并要求各级要对照目标找差距、对照目标找问题、对照目标抓督查,努力做到用目标指导工作、用目标推进工作、用目标检验工作。
(二)狠抓机制建设一是政策机制建设。围绕外贸协作,实施 “大通关”工程,建立重点出口企业联系制度;围绕外商投资促进,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泸州市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围绕外派劳务拓展,制定出台《泸州市市级外派劳务基地管理暂行办法》、《泸州市境外突发劳务纠纷应急处理办法》;围绕商务流通业可持续发展,制定《关于加强泸州市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泸州市关于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切实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市场运行监测与分析,制发《泸州市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围绕酒类行业监督管理,制定《泸州市重点酒类企业联系制度》。二是管理机制建设。修订和完善局机关党委工作、行政工作与后勤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泸州市商务局行政效能监察重点事项试行办法》,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行政效能监察范围。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理财,确保人性化管理与规范化运作。
(三)狠抓工作创新注意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一是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改版商务网站、搭建网上信息平台。新网站7月份运行至今已有8000余人次登陆访问。二是为解决内贸外贸两张皮问题,推动“四外联动”工作机制的建立。将广交会、厦交会、糖酒交易会等重要展会,延伸为外商投资促进平台,把贸易促进与投资促进结合起来进行谋篇布局。三是为解决工作合力的问题,推动扁平化组织的构建。从各科室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成功完成“迎春购物月”、“泸州首届烹饪比赛”、“商务工作会”、“商务培训会”等大型商务活动;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部门“一”对“一”联系重点出口企业的机制。四是为解决统筹协调问题,推动机关月工作例会、区县局长联协会、重点部门情况通气会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四)狠抓队伍建设一是狠抓机关队伍建设。通过抓培训、抓培养、抓教育、抓监督,努力打造一支一流的工作队伍,努力做到既高标准严要求,又真诚关心热忱帮助。通过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干部、大力支持干部职工参与各级各类培训、谋划探索干部轮岗交流、中层干部半年谈话等举措,实现机关队伍的优化与高效。二是狠抓商务系统整体队伍建设。“人才强商”是商务部门的一项重点工程,采取集中培训、分类培训、分层次培训、现场培训、考察代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涉外人才、企业经营管理者、商务行政工作者等的培训力度。今年,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 15期,组织外出参观考察 70余次,参训人员近700名,努力实现了把重点酒类企业、重点外贸出口企业、重点流通企业、生猪定点屠宰场等方面的经营管理者,市场运行监测系统监测人员及本系统商务行政人员全部轮训一遍的目标。
(五)狠抓商务调研结合商务系统的实际设立了“泸州商务调研奖”,鼓励各区县、各部门、各企业积极参加调研工作。一方面,要求各区县、各部门、各企业都应有调研课题与调研计划。目前,已完成《泸州市“十五”对外贸易报告》、《创新泸州白酒产业的思考》、《泸州市茧丝绸生产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开发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等多篇课题调研文章。另一方面,注意调研成果的转化与利用。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引发的思考、提出的建议,力求尽快解决、尽快转化、尽快落实。“银企对接会”、“组建酒类行业协会”、“设立市级外派劳务基地”等大量举措,就是调研推动的直接结果。
四、后三个月的重点工作商务工作线长、面广、量大,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及。它从流通的角度切入生产、消费领域,经济运行的每个环节都涉及到商务工作。后三个月在统揽全局中重点突出以下几项工作。(一)抓好商务目标的督促检查工作。根据“全市目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1-9月商务工作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加强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距较大的区县和企业进行重点督促检查。紧紧盯住省级目标、市级目标与部门目标不放松,力争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的商务目标任务。
(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商务部今年确定的一号工程,是一项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的惠民工程,也是一项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把握四个难点。一是要选准试点企业。设立较高的企业准入门槛,进行双向选择。把那些具备较强经济实力、配送能力、管理能力和真正想干实事的企业选为试点企业。二是要大力探索“一网多用”。充分释放农家店的“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功能,逐步扩展药品经营、烟草零售、科教文化用品下乡。把农家店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三是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据测算,到乡村开店配送成本比在城市高出2成以上,在城市投资与在农村投资的毛利比约为3:1。因此,单凭市场化运作来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难度较大,还要依*政策的强力驱动。各区县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出台与之配套的支持促进政策。四是要加强运行监管。坚持科学发展,力戒盲目扩张和滥竽充数。把开办农家店进度、数量与农家店运行质量和农民满意程度,纳入工程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加强跟踪和后续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政策效果。
(三)“四外”联动我们要用全局眼光审视泸州商务发展,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以吸引外资为重点,推进外贸、外资、外经、外事“四外联动”。具体而言:一是通过外商投资推动。完善网上投资促进平台,完成外商投资协会换届,探索建立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抓好沃尔玛、三菱商社、印尼金光纸业、香港汇日集团、凯华药业等项目的跟踪与落地工作,帮助赫克力士有限公司、长江起重机公司、锐佳科技陶瓷工业有限公司、维城磁能有限公司等外商投资企业着力拓展海外市场,有效拉动外贸出口。二是通过对外贸易推动。把贸易伙伴变为合作伙伴,以商招商,带动外商投资。召开两个会议,即银企协作座谈会和第二次重点出口企业联系部门联席会议;组织好三个活动,即精心组织企业参加第100届广交会、第22届印度国际贸易博览会、“美酒醉宝岛”等国内国外大型经贸活动,为企业扩大出口搭建平台;三是通过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推动。促成泸州医学院与成都天立宏科技公司建立护士外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第四期外派劳务专业培训,预计培训出国人员200人次;积极推动到阿联酋、也门两批60人次的出国劳务;组织参加京津川外派劳务对接会。以对外承包工程为契机,带动我市成套设备、技术与材料的出口,带动外派劳务工作的开展;四是通过外事平台推动。充分利用各种外事活动平台,寻求新的对外合作渠道和贸易机会,形成以外事为平台,外资推动外贸、外经带动外贸、外贸促进外资与外经发展的协调发展机制。
(四)酒类产业管理泸酒不仅是我市传统的优势产业,也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市的酒税占税收总额的近30%,创造就业岗位30000多个,并对广告、设计、包装、印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加强对酒类产业的管理与引导:一是建立和完善重点酒类企业联系制度。加强与重点酒类企业的沟通联系,对重点酒类企业进行重点帮扶;二是组建泸州酒类企业协会。加强酒类企业的交流联系,发挥酒类行业自律作用,提升泸酒整体形象;三是全面实施酒类“随附单”制度。加大对假冒伪劣的打击力度,保护名优产品;四是研究制定促进酒类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政策层面推动泸州酒业的做大做强与做优。
四、请求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外贸出口环境有待优化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外贸出口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十五”期间累计进出口23329万美元,占历史以来进出口总额28240万美元的82.6%,其中,出口16872万美元,占历史以来出口总额的84.5%。但是,比起省内先进市州、甚至川南城市,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除了产业基础、产品结构、交通运输、信息化程度等等客观因素外,还反映在思想意识、服务效能等方面。特别在服务效能方面,因为外贸出口工作牵涉众多职能部门,哪个环节有问题,都会严重影响企业出口。近几年来,企业反映最多的,主要是个别直属部门,一是强调政策原则多,灵活解决问题少,凡事都依照法令法规,不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二是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轮岗后,政策业务不熟悉,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影响企业办理程序化的手续,个别企业还因此来回跑几次;三是部门领导人对涉及出口工作的具体科室重视不够,对科室的要求,特别是如何加强对企业服务问题上,强调不够;四是个别区县职能部门,对外贸出口环节不了解,往往先入为主地对企业的出口持怀疑态度,导致企业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增加格外的麻烦和困难。
(二)流通业发展举步维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商务部也提出了2006年进一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农贸市场改造和规范化建设”、“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培育”等一系列服务于“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全国各地掀起了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热潮,出台配套政策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省财政厅设立了内贸专项扶持金1500万元,用于流通业发展专项扶持发展资金。宜宾、内江等周边城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为此,我局在代市政府起草了《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请求市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泸州市流通业发展专项扶持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政府引导推动泸州市流通业的发展。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扶持资金,那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工程”、“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培育”等举措将无力开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建立将举步维艰。
(三)工作缺乏主动权我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接到企业反映时,只能进行协调,问题能否解决,没有主动权。为此,建议:恢复成立泸州市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对外开放协作机制,切实解决泸州对外开放软环境问题;在适当时候,由市委领导主持召开一次涉外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座谈会,专门就如何扩大我市对外开放、促进对外贸易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达到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扩大出口的目的。
(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交通难由于我市一些试点区县如古蔺、叙永等偏僻的边远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加之我市将在三年内建成近千家农家店,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乡级、村级农家店的指导,建设更符合规范、符合标准的农家店,恳请林书记帮助解决“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交通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