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一日不读书”所想到的作文[大全]
“无一日不读书”所想到的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无一日不读书”所想到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曾国藩自从借银一百两买书而不被父亲责骂,反而鼓励自己花钱买书是好事但不要忘了买书的“初衷”之后,便日日读书,直到去世那天,也没有遗漏。而“无一日不读书”也使曾国藩学识渊博,思想开放,造就了警醒世人的“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这个一代清官。
对于“无一日不读书”,我也办到了,当然是教科书,大家都做到了。除去教科书,我还是做得到的,因为我都有好几年“无一日不读书”了,不过,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各类小说。当然,除去各类小说,科普类的书籍我也有大量阅读,而丰富的阅读量也使我课外知识丰富。熟识我的人便会知道,我是个真正的阅读狂人。不管是什么,只要上面有文字,就算是早已过时的报纸我都看得津津有味。而且我看书是不分时间地点的,坐车看、走路看、吃饭看、就连上厕所都要看书。
大家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果然不错,我手中捧着书在看时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书能丰富我的文化,增加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我热爱阅读!
我以前阅读的有很多都是小说,有些对学习完全没有什么帮助的我也会看。但自从知道了曾国藩“无一日不读书”后,我决定以后再不看那些没用的书,而应多看对学习、品德培养、陶冶情操有帮助的书籍。当然我自己“无一日不读书”的习惯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我以后要在阅读中记住好词佳句,各种知识,学会利用好阅读中得来的知识,不能只看一眼就过去了,要有意义的阅读,还有要安排好阅读时间,不能用学习课堂知识、完成作业、休息的时间来阅读。
阅读对我们好处太多了,所以,阅读吧!我热爱阅读,希望你也能爱上阅读,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成长!
第二篇:读书所想到
读书所想到
自小父母给我取得两个名字中,不是武就是勇,这些似乎预示着我要成为一介莽夫,从小自己也是非常喜欢武术,并且自己看着电视里面的功夫片,练习马步及压腿的基本功,锻炼柔韧性和力量,从没有想过要跟读书与写作有关。
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放了两年的牛,也在放牛的时候苦练了两年的武术,压腿扎马步及举哑铃成为每天的功课。
一日一位江西来的做“流年”的江湖术士,找到我父亲,说要给我算命,做一本“流年”,说我的名字“作武”代表着文武双全,这个孩子不会是泥腿子,终究是要拿笔杆子的,我父亲笑着说,这个你算错了,吾儿已辍学一年,此生最厌读书,几番打骂都不上学的队伍,哪里是拿笔杆子的料哦,终究是使牛的命。经过术士一番说服,我父亲还是花了60快钱给我做了一本“流年”,那一年我13岁,正做着一个武侠梦。
有一天,湾里来了一位镇中学老师,到屋后邻居家劝一个刚刚辍学的伙伴去复学,邻居告诉哪位老师说,前面的那户人家家里也有个学生辍学两年了,初中没毕业,于是哪位老师来到我家中,劝我父母送我去上学,我父母说不是不送我上学,是打死我都不去上学,我们也没办法,后来老师还是说服了我父母,说上学可以减免学费,并且要他们做我的思想工作,叫我去上学。
那天我放牛回家,平时的练习有很大的进步,可以横竖劈腿,还有出脚踢已经可以高过头部,并且可以踢连环腿了,比较兴奋,父母给我说,“今天,学校老师来了要你去读书”,我说“我不去”,父母顿时怒气上脸,开始一顿数落,什么没有用啊,没出息“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等等,我早已习惯了,后来经不住几天的念叨,父母答应我,上学后在学校可以不写作业,即使老师找父母也不能要我写。答应我后,我再次进了学校,那一年14岁,其实那时我心里想,在家一个人不好玩,到学校去玩伴多一点,并且学的这点三脚猫功夫可以去试试,实战如何。
到了中学,大部分的同学都比我年龄小和身材矮,在班上再也不像小学是个小个子,而是算比较高的了,记得在寝室一个小个子要和我争床位,他的名字我已忘记,只记得绰号“老鼠子”,身材短小话多,贼眉鼠眼,张口就来一段脏话,和我争床位喋喋不休的,我一火,一顿拳脚,服服帖帖,之后再也没有和我说过一句硬话。也就这次我不在寝室寄宿,每天骑着单车,晚上回去,早上来,经常赶不到早自习第一节课,为此班主任找过我很多次,那时班主任26岁,年少方刚,脾气也大,没少挨他的拳脚,但是我就是从来没有改变过,依然我行我素。
直到初二第二学期,我整个人来一个转弯,这次转弯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弯,那一次期中考试,我抄了同桌的英语,成绩排到了全年级第27名,那个时候全年级前30名,都是可以上台领奖状的,那一次,我在全校一千多名师生的大
操场上的主席台上领了我人生第一张抄来的奖状。
从此开始转变,重新认识了一下自己,我开始背诵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知识,还好我记忆力可靠,看完的历史书,一本书我可以全部说出来,练习册里面的题目,随便出题,都可以很快答上来,这一年我知道了自己喜欢历史,这一年我确定了考一个高中的愿望,这一年我确定了要一辈子在提高个人修养完善人格上下功夫,开始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经历,目前写日记的习惯已经坚持了十五年,也是这些日记让我知道我是怎么长大的。
最后成功考上了一所农村高中,桑植四中。上高中之后,使我学会了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绪,虽然那时依然在练习武术,并且自制了一副全钢的双节棍,放在我的床铺下面,经常晚上拿出来练习,那时候学校流行打群架,我没有参加过一次,都置身事外。有时因为小事和别班同学发生矛盾时,我学会了忍受,因为我想,就算我拿着双节棍去和别人打一场,赢了也不能怎么样,还有可能被退学,以后的路还很长,为这一次冲动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值得,学会了权衡利弊。
高中也有初中有同样的经历,再次上演,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抄了别人的英语,让我从全班的55名,一跃成为全班第8名。这一次的抄袭把自己推上高台下不来,促使我又变了一个人,变成了为了维持这个位置,不断努力,只有努力到下次考试,同样维持现在的位置才会有台阶下。班主任已经认为我就是那一匹冲出来的黑马,不能最后成为笑话,不过幸好努力有回报,经过努力,买了配套练习资料后,下次考试不仅没有崩塌,还又进步一点,并且这一次是在没有抄英语的情况下,这一下
给我增加了无限的信心,后来我才明白并不是我多聪明,这也许和农村高中有关,大部分人并不怎么读书,也不是最聪明的人,智力好的都被县一中挑走了,所以一旦努力一点就可以把别人甩在身后。到了高二分科后,我选了自己擅长的文科,除了英语让我头疼,文科真可谓让我如鱼得水,再也不用学物理、化学那些枯燥的公式转换了,而历史、政治、地理,是我感兴趣熟悉的领域。经过分科,砍掉了那些不喜欢科目的拖累,我的排名自此占据了全班第一的位置,很少被撼动过,那时候班主任开始为我想办法补短板,找英语老师给我开小灶,从音标开始重新学习英语,每天中午半小时,下午一小时,这些都是免费的。自此开始与英语缠斗,直至大学二年级这辈子才摆脱英语对我的折磨。
经过英语老师的补习与自己努力,记单词,做习题,英语略有起色,可以从三四十分考到了七十几分了,之后再也没有提升。最终迎来了第一次高考,那是2007年,那一年湖南省高考人数达到峰值,因为去年高考,学校一位文科生考上了北京大学,第二年全校洋溢一种乐观的氛围,因为他们断定学校的教育水平已经能和城市高中不相上下了,至少文科是如此。最后现实是残酷的,击碎了所有人的乐观,无论是老师还是我们那一届的学生。全校考的最好的都只考上中国人民大学,那一年并没有北大、清华。这些我都不关心,我关心的是自己考没考上二本,成绩出来后,卷面成绩虽然是全班第一,成绩是466
分,加上20分少数民族分,都只有486分,那一年文科二本线526分,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期望高而没实现落空的挫折。
得知成绩时,我正走在街上,当时不知道往哪里走,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路在何方,为何当初老师和自己都坚信能考上二本大学的,最后差距却这么大,我简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笑话,当初为什么要来读书,不读就不会有期望,没有期望就不会失望。
那一年的暑假,一个人在家,抬不起头,哪里都不想去,怕遇见熟人问我成绩,因为在湾里我一直以成绩不错的学生形象存在,是一个迷途知返,改邪归正的典型,上学拿奖学金,在高二以后都不用交学费,怕这些正面光辉形象一下都被现实击碎,沦为大家的笑柄,成为乡亲们读书无用的负面教材。
在家的这段时间,真的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每天不断举哑铃,击沙袋,累到动不了就躺下睡觉。父亲看见我这个样子,不知道怎么劝我,只是一贯沉默,母亲则劝我再去复读一年,失败一次不要紧,我对我父亲说,“我想好了,去读专科”父亲一脸难色,说“读专科还不如不读,专科有什么出息,出去还不是打工”,然后沉默一会儿说,“你还是去复读,再读一年”,本不想复读奈何已经上了这条船,感觉身不由己,最终还是妥协了,因为即使自己去读专科,家里不支持,我又怎么去读呢。
母亲送我进了县城的复读学校,要我重新拾起信心,复读的学生来自全县各个高中,成绩参差不一,有的是没考上理想大学的,有的是没考上本科的,我由原来的全班第一,变成了全班20几名,没有老师关注我的成绩,没有同学关注我的成绩,这种落差经过了很久才调整过来,我自己默默的坐在最后复习,因为没有新内容,每天都是复习,这样的日子很难熬,俗语叫做“炒现饭”,很平淡,觉得除了浪费时间,都是为了多给自己一次机会。
参加第二次高考,成绩依然不如愿,考了504分,加20分少数民族分还是只有524分,二本分数线是537分,还差13分,虽然看起来很接近了,但是依然没考上。说实话,这一年,没考上,反而轻松了,觉得这就是命运,没办法,不是读书的材料,只是回去感觉压力更大,无法面对父母,无法面对乡亲,因为大家知道你复读,更怕别人问,但也是这一年,在家想明白了一件事,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和别人无关紧要,别人又没出钱又没出力,只是好奇的问问,不能太当回事,虽然过了心理这一关,还是不愿出门。
对读书死心了,做了一个决定,没有去填志愿,专科也不打算读了,快开学的时候,毅然的提包南下了,对,南下打工。这是我们这个落后山区地区,绝大部分青年的必然之路,因为家里务农已经不能挣更多的钱,在外打工一个月挣的收入抵得上在家半年,一起长大的伙伴全部外出打工了。
到了广东佛山,三姐给我找了一个电器厂,美的电磁炉厂,我去了工厂的流水线,我们这条线做电磁炉下面的电线圈,两班倒,我上晚班,晚上八点到早上八点,半夜休息两个小时。当站在流水线前的那一刻,心里一震,很绝望。两列工人站在每个人负责的位置,不能停,一个线圈一个线圈的被履带送到面前,往线圈里面放磁铁,做了上半夜,组长把我调到了相对轻松一点,可以走动的位置,调制胶水,给
上胶工人调胶,这是这条线上相对轻松的活,只要把两种胶水按比例兑好,装进小瓶中送给上胶员就可以了。就是这么简单的工作,一开始为算调胶比例都弄了几次才成功,不是太稀就是太浓,那种电子称有时把握不准,倒多了,按整数比列兑好就不对,还被那些熟练的老员工鄙视,读书有什么用,还高中生呢,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当时恨不得和老员工打一架,但一想这也是自己没做好,被说不要紧,要紧的把事做好,一晚下去,到第二天下班的时候,一开始没觉得,走出厂房,一看身上尽是胶水,那种黏性很强的胶水,回去洗澡后发现衣服和裤子都没用了,这才明白为什么老员工要穿厂服上班。
虽然上了十二个小时的班,睡觉还是睡不着,异常清醒,我想如果一辈子,每天这样上班,下班睡觉,每个月领到工资存起来,然后回家修房子,找个对象结婚,就这么一想,我就觉得太可怕了。等我三姐下班回来,我就和她说,我不去上班了,这样上班我做不下去,我姐告诉我说,你还是回去读书吧,你做不了这个的,每个厂都差不多,大部分人都是不得已才做这个工作,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
在广东玩了大半个月,我提上包,直接回到了县城哪所复读学校,棉被都是我父亲给我送来的,当时已经开学一个月,还是原来的班主任,原来的老师,看见我只是会心一笑,“你来了”,老师和学校都没变,只是复读换了一批人,原来一起复读过的就四五个人了。
在这一年复读中,我和去年一起复读的两个同学刘刚、甄科一起开始不如第一届那么刻苦了,经常晚上翻墙出去网吧玩游戏,经常睡到中午,班主任叫我起来吃午饭,那一年开始课外阅读,从《茶花女》开始的,《茶花女》让我发现了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知道了读书和上学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教材是经过裁剪经过选择的片段,是不完整,而这些书,却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另外一个精神的世界里很宽阔,我不断的买书,读书,上课也读,那一年把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反复看了不少二十遍,读托尔斯泰的《复活》,读钱钟书的《围城》,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读梅里美的短篇小说,读了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读易中天的《品三国》,读陈公博的《苦笑录》等等。
当第三次坐在高考的考场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没有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了,那时候看到我周围的考生,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又有多少人能和我一样,三年的这个时间都坐在这里陪你们考试,换了一批又一批人。
终于成绩出来了,超过了二本的分数线30多分,差一本分数线8分,使我心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我终于可以坦然的和别人说,我当初是觉得上了这条船,下不来,只有硬着头皮的走下去,没办法,谁叫我选择了这条路。
第三次高考后,我知道已经尽力了,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在县城和刘刚找了一个KTV服务员的工作,西部之星,当时就想,去磨练一下心性,看自己最低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另一个在家待下去也确实没有理由了,在KTV,晚上上班,白天睡觉、读书。
填了志愿,第一志愿选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其次是法学,上大学前给自己定了一个宏伟目标“读完图书馆所有中外古今经典名著”,汉语言文学正好,只要看书,不用做其他,最后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要我,被调剂到了法学专业。
上大学之后,开始更广泛的读书,把学校东园图书馆从二楼一直翻到了八楼,东园翻了翻西园经干图书馆,我知道那一楼是什么书,那一楼什么书好,那一楼的书年代比较久是宝贝,从文学到历史,从历史到哲学,从哲学到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不断的阅读,打开了眼界,打开了思路,也越来发现自己的无知,读的越多压力越多,那时候想还有那么多书等着我去读,每天压得喘不过气,后来修正了自己的目标,目标定的太宽泛和不具体,人这一辈子的时间有限,不能无方向的去读。
学会了和别人去交流,大学时候,向佐群教授给了我读书很多建议,当我看到向老师比我大这么多,还在阅读,还在不断更新知识,这是我以前在我的那个狭小的生活范围内看不到的,我的生活范围能给我看到的仿佛是人成年后就停止了,除了工作挣钱,没人在学习。
无字书虽然更重要,但是没有有字书的基础,要靠一个人的头破血流经验以及很多时间才能领悟到,多数人一辈子走完也没有领悟到,这种有字书多少给了我别人花了一辈子或者更长的经验,让我看的更深更远一点。
大二里暑假期间和张宏年一起,去了学校生科院当研究助理,郑博士给我们一堆要看的资料,说跟着研究生做全氮分析,研究课题是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在哪里做了两个月,不是植物园,就是在实验室做实验,紧促而不乱,那时开始读《红楼梦》也是现在每年读一遍《红楼梦》的开端。
大三的时候,想到了不想从事律师这个职业,觉得考公务员可能更适合自己一点,于是接受了张宏年的建议,去了砂子塘街道办金地社区做了一名社工,每个月虽然工资很低,但是在这里接触了所有党委政府相关的基层工作,了解了城市也不是铁板一块,城市也有困难群体,社区也是只有老人在家,年轻人都出去了,去北京的居多。
大四的时候接受了张艺玲的介绍,去给一个研究生代读了一年研究生,学农林推广,学会了做研究需要最基本搜集资料的方法,以及怎么样做一个课题的相关知识。
大学毕业后,考了慈利县的乡镇公务员,被分到了广福桥镇,没考慈利之前,我从来没有来过这里,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乡镇党政办,待了两年,熟悉了乡镇工作,知道了基层不易,当时一直就有想考走的想法,2015年8月,来到了县委办跟班学习,之后又被借调,直到来县委办接近两年的时候,调进了县委办,跟着被派驻到村里,又有大半年之久。
现在想来,走上与文字打交道这条路,以前走过一段时间,想过不想走,但是命运又把我安排在这里这条路上,我想这也许是宿命吧,我根本不想成为知识分子,想成为一个侠客,像荆轲那样只要一瞬间的侠客,最终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变成了知识分子,其实知识分子,简单单纯,但是实在痛苦,说不出来由的痛苦,就是那个“人生识字忧患始”。
20**年11月11日写于**
第三篇:初中作文:由名言所想到的
初中作文:由名言所想到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吕氏春秋》
这句话的本意是:国家不是国君一个人的国家,是国家中所有老百姓的国家。它选自《吕氏春秋》,那时的中国还是在封建统治时期,其中的天下本意是指国家,现在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为集体的意思。
每个集体都有一个自己的领导人,领导人作为一个集体的核心成员,自然会承担起集体中的主要责任。但是,一个集体,除了领导人以外,更多的还有其他的成员。但是,有的成员就会想,既然领导人领导这集体,那么集体中的所有责任自然就都是领导人来承担。于是,他便不再对集体负责。我们暂且不说这个人的想法是对是错,先来看下面一件事情。有一个工人去操作两台机器完成工作。他操纵第一台机器的时候,那台机器十分听话,所以,那工人很快就完成了任务。然而当他操纵第二台机器的时候,那台机器却总是不听使唤,工人让它怎么样,它就偏偏不怎么样,结果这位工人完成第二个工作完成的十分不顺利。同样的一个工人,操作两台不同的机器,却造就了不同的结果。那么,一个真正好的集体应该像哪一台机器呢?任何一个优秀的工人又更愿意去选择哪一台呢?
我们初二(7)班也是一个集体,也有班主任带领着我们。班主任老师为我们的班级付出了许多。但是,班主任毕竟还只是一位教师,带完了我们这个班,她还是要带别的班级的。而(7)班真正的主人是谁呢?毋庸置疑,当然是我们!我们只有一次初中生活,也只有这一个(7)班!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班级出一份力,看见地上有垃圾,我们可以主动捡起来;看到同学生病,我们打个电话轻声问候一句;看到有人破坏集体的纪律,我们可以站出来大胆制止„„
只有我们人人都为我们的集体出一份力、尽一份心,我们的班级才能有高度的凝聚力,才能在各方面取得蒸蒸日上的成绩,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敞。
第四篇:由“七一讲话”所想到的
由“七一讲话”所想到的在21世纪之初,在中国共产党80华诞的伟大时刻,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的“七一讲话”,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尤其是把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建设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经过中国共产党8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前所未能预见到的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多党员的执政党,如何审视历史?如何观察现在?如何思考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如何建设、如何执政?如何处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都需要新时期的共产党人作出科学的回答。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回顾和总结了我们党80年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一步阐明了
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是一篇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政治宣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指导意义。
其历史意义在于科学地总结历史、总结经验,昭示未来。江泽民同志用了三个“启示”、三个“必须”,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经验,既是在总结历史,也是在昭示未来,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未来的必胜信心。其理论意义在于回答了许多曾长期困扰人们的思想问题和理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其现实意义在于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通篇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讲话》用历史的、客观的眼光回顾过去,用全面的、科学的态度总结经验,用实践的、发展的精神昭示未来,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最好诠释,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讲话》对人的发展问题论述得非常充分,非常深刻,非常透彻。像这样全面阐述人的发展问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江泽民同志发表了这篇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充满着时代气息的讲话,是一个全面指导我们的思想和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讲话》既有宏观的论述,又有具体的要求。《讲话》明确了吸收新党员应该掌握的标准;提出要改进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健全党的工作机制;强调“我们进
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等,这对于我们的伟大实践无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规律,尤其是《讲话》中对新时期国际关系准则的新界定,蕴含了科学的创新精神,体现了广阔的世界眼光,昭示了务实的发展思路。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面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既充满希望又面临严峻挑战的国际形势面前灵活、务实的外交智慧;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意志。
第五篇:由企业文化所想到的
由企业文化所想到的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多元化的格局,要求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树立更好的企业文化,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职工队伍,提升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力求每个职工都有归属感,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常言道,大企业看文化,文化是发展的核心。企业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创造员工价值阶段,二是追求外部顾客价值阶段,三是顾客价值阶段,这也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自硬的文化就是秉承利于天下的企业使命,提升产品质量,做好每个零件,讲提升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有效的融入到企业的生产中,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对于我们而言,就是要以企业为家,以技术为保障,强化每一个员工的责任心,从自我做起,从每一个零件做起,关注工艺的,每一个细节,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螺丝钉,精确定位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的干好每天的产品,无论是高端的精密合金还是低端的产品,在质量上不进行区分,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简单的事情做精,做细,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分析总结,力求每一个产品的质量稳定,在此基础上,留心工艺,多学,多问,多比较,多思考,干好自己的事情,作为企业的一员,融入其中,打造精密的耐磨零件,打造精致的自我,无论是产品还是职业素养,都得到提升,并且同步,实现双赢的局面,相信企业的明天会更好。
一、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向员工和社会公告企业的“尊重体系”,尊重人才,尊重人的贡献,尊重人的自尊,尊重人的正常和活跃的需求,尊重人对发展的向往,尊重人的努力,它是企业肌体的血液,是企业品牌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学习是进步的动力
企业的员工来自四面八方,有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因此一方面面临多元化的挑战,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差异的碰撞,成为团队成员知识和创意的源泉。企业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体成员所拥有知识的传递、分享、整合与增值的过程。新的知识往往来源于团队成员个体,将高度个人化的、难以规范的、不易传递给他人的知识,通过提炼以便团队更有效地综合利用。建立知识共享系统,信任是基础,沟通是关键。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感,既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又是有效沟通的目的,是团队成功运行的润滑剂。一个充满信任感的团队,将更容易形成凝聚力,更容易培养沟通热情,更大限度地激发成员创新能力,驱动团队成员知识资本的增值。
建立学习型组织直逼管理的根源。现在毕竟不是一夫当关的年代了,必须将企业改造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通过培养弥漫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使每个人都想通过组织实现自己的人生意愿,实现思维不断创新,工作程序不断革新,企业产品不断更新。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可能的,也是容易实现的,因为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不仅是人的天性,也是使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当一个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之后,就能在学习中不断地健康成长。
三、人才是发展的根本
企业核心优势已经集中在具有创造性潜能的人的身上,人是知识的载体,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以人才,一是善于二是善于经营人才
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人才来创造,用人之道决定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优秀的企业必然是善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效能的企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新的环境下,独立自由和竞争意识逐渐被员工接受,员工希望有一种自由、平等、相互信任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创造性更加,性约束,也必须注重人本化管理,经营管理的本质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人本化管理建立在科
学管理的基础上,是对科学管理的深刻革命,传统的科学管理建立在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上,现代管理要求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将人作为管理体系的中心,企业要想成为具有鲜明形象特征和坚定意志的主体,把企业法人的抽象人格变成具有极大创造力的具体人格,只有真正在管理理念上把企业和市场的外部契约内化为企业全体职工的主观要求,才能提高企业的效率。不断地完善企业各种制度,努力创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把个人的成功转化为企业的成功。
企业要展,离不开人的因素。从泰勒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因》算起,现代管理科学已走过百年的历程,从“人”的角度审视这段管理学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以泰勒和法约尔为代表,将企业中的人看成受利益驱动的”;以梅奥为代表,将工看成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以麦格雷提出的X-Y理论以及后来的超Y理论为代表,将工人看成是“复杂的人”以W大内的Z理论为代表,强调“众人”的重要性;以戴维斯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为代表,强调“组织中的人”的特性。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企业文化,开始注意员工作为“文化人”的存在。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学习型企业,正是企业实现百年老店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