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
中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
一、检视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sunrise or future oriented industries),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二是文化产业对提升综合国力,提升区域和城市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文化产业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和一般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在产业链、区域竞合、市场和产业指向等产业关系方面有明显的产业特性。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区域调研,首先将检视这些产业关系。
(一)检视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链
文化产业链由文化需求创意设计、文化产品制作传播、文化产品营销三个互相承接的环节组成,并落实到文化消费市场接受价值检验,最终实现其效益目标。文化产业的这种链式结构可示意如下:
文化需求是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存在、发展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当代文化市场呈多元化、时尚化,甚至另类化的发展格局,既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文化产业提出了不断变化的挑战。处在文化产业链第一环节的文化需求创意设计,就必须关注审美、娱乐、休闲、兴趣需求的不断变化,依特定文化消费指向,设计出相应的文化物品、文化象征物和文化体验,以满足公众的文化消费,适应公众的文化需求,表达公众的文化意志。
文化产业的生产营运过程建立在文化需求创意设计的基础上,有形性、可视性、可体验的各种文化产品是文化需求创意的载体。这些文化载体的生产过程可划为文化物品制造、文化信息传播和文化服务提供三类。文化物品制造主要包括平面出版物、音像制品、工艺品等的印刷、刻录、制造。文化信息传播主要包括平面媒体信息、广播影视媒体信息、网络媒体信息的采集、编辑、制作、复制、传播。文化服务提供包括的种类很多,几乎链接文化产业的所有领域。
文化产业链的第三个环节——文化产品营销包括流通、承销两个环节。在流通环节,文化产品被文化产品发行人、代理商及经纪公司(人)进行营销传播和分销;在承销环节, 文化产品被文化产品营销商购买,并运用各种销售渠道、营销模式和手段将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售让给文化消费者。
考察文化产业链,检视区域和城市的文化产业关联要素,可以清晰、完整地观察到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关系,发现和诊断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布局中的结构性问题,评估出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
(二)考察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区域竞合关系
区域竞合是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中的基本形态,这一形态是由区域竞争和区域合作两种关系组成的动态过程。
从目前区域文化市场化与文化产业的竞争格局来看,多数竞争发生在产品雷同、市场粗放和销售集中三个方面。文化产品的雷同主要是因为文化需求创意的不足造成的。由于文化需求创意的不足,文化市场中的多元文化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全面的关照,产品定位及功能单一。文化市场的粗放主要是因为忽视专业文化市场调研,没有对密集单一市场、有选择的专门化市场、市场专门化、产品专门化和完全覆盖市场等目标文化市场作相应细分和选择造成的。这样,所有的文化产品销售都集中在了一个看似庞大,实质既散又小的市场上,尽管各路“诸侯”使出了所有的促销解数,甚至不惜犯规违例,但依然是市场总量不大、经营绩效不高、发展后劲不足。
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区域调研将分别检视文化产业的行业竞争、产品竞争、形式竞争、通常竞争的性质和结构,考察区域文化产品的同质化或差异化程度,分析文化产品营销商的构成,判断整体竞争态势中的完全独占、垄断、垄断竞争或完全竞争态势,评估文化市场份额竞争、价格竞争、品牌竞争和促销竞争的良性或恶性、有序或无序程度。
否极泰来,文化市场的恶性、无序竞争引起了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主导力量的普遍重视,在一系列区域合作行动的支持下,区域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合作局面正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逐步形成,并进一步产生了大珠三角、大长三角、中西部等更大视野的区域合作动议。
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区域调研,将从文化资源整合、产业分工合作、市场与产品错位发展、市场和产业策略联盟等方面全面检视区域合作的形态,并发挥信息链接优势、专家资源优势和创意活动优势,为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区域合作提供建设性的对话平台和创意平台,设计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区域合作行动方案,切实推进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区域合作的发展。
(三)评估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标杆主力
当代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是,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这些文化产业集团不仅具有强大的经济规模和全球化的分销网络,而且引领着国际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向。我国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正呈风起云涌之势,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和中西部的各省市都相继成立了文化产业集团。这些文化产业集团包括系列化集团、一体化集团和多元化集团。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区域调研,将密切关注各地文化产业集团在公司治理与股份化改造、多元化经营、资本运营与管理、资产重组与上市、战略联盟与管理、国际市场营销与融资、跨国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态势,检视文化产业集团规模经济的效果,评估文化产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方面的机会和风险,研究文化产业集团产业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方案,检视其在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区域格局中的带动作用。
从产业运作的实际看,创意为首的文化产业具有多样性、小型化、分散性的特性,这一产业特质揭示:文化产业的规模经营具有多种产业配置和市场配置途径,文化产业规模效益的实现,除了文化产业集团,还可以通过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区域市场总量规模得以实现。
以文化产业中的传统工艺产业为例,由于其手工作坊的产业背景,形成了传统工艺的稀缺性的生产流程和产品数量特征,如果单一从扩大生产组织规模的角度“发展”传统工艺产业,有可能丢失其文化特色、象征意义和存在价值,导致传统工艺产业的湮灭。所以,发展地方传统文化产业的可行途径,是通过对产业组织、资金、政策、市场推广等作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扶持,丰富地方文化吸引的内容和语汇,提炼地方文化的多元象征要素,恢复那些具有文化吸引、独特工艺,可以引动文化消费需求的地方性文化产业项目,逐步培育出地方文化产业的特色和优势。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区域调研,将对各地传统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价值、可开发性做出评荐,提出地方文化产业开发序列、产业要素配置、创意增值、可持续开发等方面的建议,为中小企业发展传统型、创意型地方产业提供创业指导。
二、厘定发展问题,引领产业实践
在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各区域和城市都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和配置、文化产业的规划管理、文化产业实践创新等方面。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调研行动将通过与产业界、管理层和学术界进行密切合作,厘定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积极引导和提升产业先进实践。
(一)文化产业资源的盘活、整合在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方面,各区域和城市面临着资源的闲置、不足和浪费同时存在的问题。
文化产业资源的闲置问题主要是对区域和城市文化资源没有全面的盘点、评估,缺乏系统的开发思路和开发规划,文化资源没有转换成产业资源,各种文化资源要素得不到市场确认、产品链接和营销整合,无法得到产业要素市场的关注和实质性的投资、开发。
文化产业资源的不足,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对文化产业资源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二是对文化资源缺乏系统的产业整合规划。从产业资源角度看,区域和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化产业资源,历史文化积淀中的有些方面和部分,对消费者可能具有一定的文化吸引,但这种吸引只是文化产品的要素之一,不等于完整的文化消费产品。从文化资源的产业整合来看,无法通过对文化资源的简单开发将其直接转化为文化产品,并形成产品丛、产品链的产业规模。事实上,历史文化积淀在整体上很难和文化市场、产业资本、产业技术和产业人力资源等文化产业要素进行直接匹配,如果将区域历史文化积淀作为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拼装式的简单加工开发,不仅有可能“血本无归”,而且可能对区域文化造成价值损伤。
文化资源的浪费往往表现为一个恶性开发链:对文化资源缺乏全面的价值认识——急功近利式的“粗加工”——经济效益的实现周期短、总量少——更大规模的盲目开发——文化资源开发资金、开发计划的跟进性“失血”——文化资源开发的“烂尾楼”工程……许多区域和城市的文化资源,以及资金、人力等文化产业资源就在这样的不断损耗、屡屡“套牢”过程中浪费殆尽。
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区域调研,将从发现和知道资源、资源评价、资源析用、资源组合、资源外取、资源优势战略等方面,为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资源的'盘活、充实和配置提供咨询和建议,对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资源开发项目中的重复投资、无效投资问题,将探寻可行的“解套”方案。
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区域调研还将关注与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相关的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重点对文化资源开发投资主体单一,文化产业的社会投融资体系缺环,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进行系统调研。对各省市和城市正在进行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探索作深度分析,在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投融资渠道、投资方式等方面对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提出建议。
(二)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的规划、执行
目前,许多省市和大中城市结合“文化大省”“文化强市”发展目标,相继制定了各自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这些发展规划对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区域调研,将检视这些省市和大中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理念,研究其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和计划,从规划的合理性、一致性、可执行性角度评估这些文化产业开发规划,并从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区域竞合比较优势、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这些省市和大中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议。
从整体来看,在各区域和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中,目前还存在产业组织规模小、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和经营管理效率较低等一系列亟待提升等问题。特别是在原有的文化事业体制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以后,许多省市和大中城市在文化事业发展、大文化管理体制建立、文化艺术团体等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等方面面临许多的难题,刚刚从文化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又发生了“断脐期”“断乳期”的问题,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普遍缺乏市场活力、营运活力、效益活力、团队活力和创意活力,没有成为市场主体和市场主力。
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区域调研活动,将切入产业运行和产业管理的结合点,从文化产业的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营运流程三个方面为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设计行动方案。
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人员流程行动方案,将对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进行评估,从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规划战略流程和营运流程的结合点,提出人员流程的配置建议,为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设计人才方案,为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建立人才流通渠道,为区域和城市引进紧缺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战略流程方案将从赢得市场、建立持续竞争优势、实现效益目标的角度,对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的外部环境、现有市场、实施战略的能力、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平衡、产业战略的阶段性目标、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保持持久盈利的策略等方面,把握并突破文化产业规划执行中的主要障碍。
战略营运流程行动方案将从制定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运营计划,确定符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明确跟进的措施,保持战略计划各部分执行过程中的同步协调的角度出发,对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规划提供全面的行动计划支持,并协助区域和城市建立起文化产业营运支援体系和预警机制。
(三)文化产业实践和创意的汇聚、引领
文化产业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性。为了保证文化产业的稳健发展,各区域和城市应尽快建立组织管理机制,建立资金支持机制,构筑集约化生产经营机制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组织管理机制的建立将避免业务重复和减少资金浪费,通过跨区域、跨部门合作,形成文化产业发展运作管理机制。资金支持机制的建立,是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有目的、有重点地支持重点项目的开发和建设。集约化生产经营机制的目标是构建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链,实现文化产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发展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的目标是培养区域和城市所需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提升研发生产能力和文化产业的整体运作实力。
文化产业是一个创意支撑产业,也是一个创新导向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实践和创意活动。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区域调研活动,将组建文化产业创意实践团队,汇聚产业界、管理界和学术界的先进实践,整合文化产业实践范例和最佳模式,促成文化产业经验模式的资源共享,激发文化产业创新思维,推进文化产业的先进实践、创新管理和应用研究。
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调研活动,还将为文化产业实业界、管理层和学术界提供对话、交流和合作平台,追踪文化产业环境变迁和发展趋势,甄别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问题和信息,彰显新的市场机会和投资机会。通过推进文化产业各界的交流和直接合作,倍增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和知本价值,寻求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团队解决方案,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调研活动,将通过积极的行动策划,引领娱乐经济、时尚经济、注意力经济、体验经济和创意经济等领域的文化产业创意,促进区域和城市文化产品类型的丰富,文化产品附加值的增加,文化产业门类结构的完善,构建有效的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营销战略和行动方案。我们相信,这些产业发展创意行动将有助于激发文化产业发展创意,借助社会公众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开启区域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崭新局面。
专家评点:
由于我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处于发展起步期,其发展格局与趋势并不明朗。在这样的形势下,对各区域和城市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进行全面的调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研,将科学论证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领域的成就,挖掘潜力,发现问题,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科学管理机制提供现实有效的评价依据,为规范与引导文化市场秩序,促进良性发展,搭建新型的文化产业创意平台。
全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调研组专家陈元平教授与张国洪教授为本刊撰写的分析论述文章《盘点中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业链、区域竞合和产业标杆检视区域及城市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研究创新价值。针对区域和城市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调研组将通过汇聚文化产业实践、管理和研究领域的创意实践,开拓思维,提出方案,以引领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
我们相信,在《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在文化部及文化市场司、文化产业司领导的关怀下,全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区域调研活动,一定能完成预期的各项任务,为区域和城市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估依据和咨询建议,为文化产业企业集团发展提供有效的创意和智力支持。
第二篇:文化市场解读之《浅谈中国文化产业》
文化市场解读之《浅谈中国文化产业》
说起文化产业,大家都会感觉很高雅、很艺术、很神秘,而且感觉很有“范”,其实不然。市场上有很多文化传播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文化发展公司、影视文化公司、演出文化公司等看似与文化产业有联系的商业机构存在,其实他们大多都只是借助自身优势提供类似广告以及媒介性质的服务。他们不一定会画画;也不一定会跳舞;也不一定是艺术家,但是社会的发展需求造就了这个行业,也造就了一批业界精英。他们正在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商业发展;传播民俗文化在努力的寻找着自己的出路……
我们都知道国家有宣传部、各省有文化厅、各市有文化局、各地区还有文化执法大队,但是千万别以为这些部门是唱歌、跳舞、写字、画画之类的,或是搞艺术创作什么的,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管理文化市场、总结归纳中华文化,所以他们并不是艺术家。那么真正的艺术家在哪里?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又是什么现状,又将如何发展?
曾经遇到一位中国著名的剪纸艺术家,它曾代表西安、代表中国应邀到十多个国家参加表演,将中华剪纸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将中国传统艺术发扬光大。他曾说:“正是有了你们这些文化公司、演出公司、策划公司我才有今天。所以见到你们感觉特别亲切。”此番话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成就感,又增添了几分使命感。事后我在想这位艺术家为国家、为民族赢得了荣誉,但是这个国家和这个社会又为他又做了什么?所以,真正的艺术家在民间,真正的艺术在民间,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也在民间,我们只是把他(他们)稍加修饰拿了出来与你分享。
所谓“文化”就是将“文”“化”化入生活,从而形成一种意识和认识。文化是道德的尺码;是教育的根本;更是无尽的财富。文化要产业化发展,就是我们感觉到了他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借助文化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西方有关专家认为,文化力量将是决定21世纪全球发展走向的“主轴”。成功的城市有着强大的文化支撑,成功的企业更需要完善的文化体系作为支撑。
中国文化底蕴丰厚,但中国人似乎“百毒不侵(指缺少信仰,难以融入文化)”国家现在已经开始重视文化建设,十八大会议明确指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如此对文化产业线上的众多民营机构而言确实是一个重大的扶持政策,同时也将出现很多商机。政策好、投资少、见效高、有商机,这样一来势必有很多人就会选择加入这个行列,以及一些公司或机构也会调整市场倾向分一杯羹。文化产业如今将迅速膨胀,供大于求,还有很多浑水摸鱼、滥竽充数,不专业的公司,如此良莠不齐必将导致市场混乱。再加上国家领导人换届,国家倡导的廉政、反腐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一些曾经靠国有企业为生的部分文化产业公司将面临困局。
话又说回来,文化产业是个新名词;文化行业是一个新生的、年轻的行业;中国又是一个年轻的发展中国家,如今文化市场局面也是国情背景下的一个必然阶段。同时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点不可否认。即使目前市场局势和趋势不是很乐观,但能断定文化产业将会是引领未来中国发展、带动中国未来经济的重要力量。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勿转载!)
闫赟
西安威纳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3年3月13日
第三篇: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关系
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关系
文化的作用是由其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决定的。过去,我们比较注重文化的政治属性而忽视其经济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深化对文化经济属性的认识。一般来说,除了公益性文化,文化的生产和经营主要应以市场为主,在服务于人们精神需求的过程中体现经济效益,实现产品的价值补偿和资产增值。因此,文化产业应摆脱与市场割裂的状况,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效益评价等方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文化产业市场化不等于文化市场化。文化的内涵涉及许多方面,其中,有的方面可以也必须市场化,有的方面不应也不能市场化,有的方面则不能完全市场化。文化产业市场化则是另一个概念。有些文化能形成产业,有些则形不成产业。能够形成产业的文化才是文化产业,才谈得上文化产业市场化问题。
文化产业市场化,主要是从经营和运营方式来讲的,它要求文化产业进入市场领域,遵循市场规律。但文化的内容特别是涉及意识形态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内容,不能简单地交给市场来定夺。文化精神产品应是健康向上的,融知识性、娱乐性与思想性于一体。凡属颓废的、封建迷信的、反动没落的东西,就不能靠市场选择取舍,而应加以宏观调控。应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而不应把文化经营市场化与文化内容市场化混同起来。与意识形态相关的文化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资本的支持与推动,这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是否一切文化的繁荣发展都以资本的投入为前提?是否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必然呈正相关关系?当然,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或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但对此又不能加以绝对地理解,应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
其一,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资本投入、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从古到今,文化的发展都有超越经济制约而相对独立发展的事例。如,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但却出了许多至今罕有其匹的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又如,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根本不可能与现在同日而语,但诸子百家群星璀璨,是我国文化史上少有的黄金时代。
其二,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大、中学校的入学率较低,特别是在农村,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还上不起学。其三,文化的发展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但到一定程度时则需要有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最终形成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相互促进。这种情况表现在某些新兴城市,如深圳市,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于其他地区,但文化事业的发展曾相对滞后。近些年来,深圳市注重文化建设,把文化的发展放到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使文化发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已取得显著成效。
其四,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非必然均衡协调地推进。从历史上看,不同地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均衡的,有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例如,西晋以前,长江流域的文化和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流域,而在南北朝时代,南方文化又超过北方,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唐宋以后,黄河流域的经济和文化都落后于长江流域。
可见,文化的内容是多层次的,有的受经济的制约大,有的受经济的制约小。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层面,而应通过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文化对经济具有拉动作用,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层次。文化产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较高产业关联度的新兴产业,而且文化产业作为联系经济和文化的纽带,其发展有助于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四篇: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市场营销学复习题
文化市场营销学复习题
1、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在消费产品与服务时所得到的总价值与其支付的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2、消费流行: 是指消费者在追求时兴事物的消费风潮中形成的从众化消费。
某些产品的需求超过了文化企业的供应能力,产品供不应求。
12、后向一体化:文化生产企业向后控制供应商,使供应和生产一体化,实现供产结合。
13、同心多元化:以现有产品为中心向外扩展业务范围,利用文化企业现有技术和营销力量,发展与现有产品近似的新产品,吸有哪几种形式?
报刊问卷调研、邮政问卷调研、送法问卷调研、访问问卷调研、电话问卷
2、文化市场营销微观环境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1、文化企业自身
2、市场营销渠道企业
3、客户
4、竞争者
5、公众形象
3、产品线定价策略: 对与产品线内的不同产品,文化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质量和档次,结合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竞争者的产品情况,来确定不同的价格,即对同一产品线中不同产品之间的价格步骤做出决策。
4、宽分销渠道:文化企业分销产品的过程中,利用的中间商数目较多,就称为宽分销渠道。
5、营业推广:是指文化企业为了迅速刺激需求和鼓励交易尽快实现所采取的措施和活动的总称。
6、文化消费者:是与文化产品制造者、销售者相区别的人,是指购买、获得、使用、保存和处分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人。
7、竞争导向定价法:是指文化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状况确定文化产品价格的一种定价方式。
8、文化市场分销渠道:是指文化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通道,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需的市场营销机构。
9、文化市场挑战者:是指在文化市场上处于次要地位,但在战略上要争取市场领先地位的文化企业。
10、营销管理:是指为了创造与达到个人和机构目标的交换,而规划与实施理念、产品和服务的构思。定价、分销、和促销的过程。
11、过度需求:指市场上顾客对
引新顾客。
14、市场渗透:指企业通过改进广告、宣传和推销工作,在某些地区增设商业网点,借助多渠道将同一产品送达同一市场,短期削价等措施,在现有市场上扩大现有产品的销售。
15、市场开发:是对文化企业现有市场进行深度开发,还可重新细分市场,发现新的需求和新的目标市场,运用产品差异化策略来扩大市场销售量。16、4Ps: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市场择优、市场定位 17、6C:成本、资金、控制、覆盖、特征、连续性
18、品牌维护:是文化企业通过规范的企业制度、利用各种法律法规来保护企业品牌利益的活动。
19、CIS识别系统 :即企业识别系统。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形象视觉识别),这三个要素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辅相成,最终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0、市场细分:是企业以消费需求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为依据,区分具有不同需要的顾客群体的一项工作。
21、文化产品组合:指一个文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产品大类和产品项目的组合。
二、简答
1、文化市场调研常见调研问卷
3、文化企业面对环境威胁的对策
1、对抗策略
2、减轻策略
3、转移策略
4、文化市场细分的原则?
1、可衡量性
2、可进入性
3、有效性
4、对营销策略反应的差异性
5、文化市场定位的策略?
1、填补市场空位
2、与现有竞争者并存
3、逐步取代现有竞争者
6、文化产品成长期的策略?
1、改进产品
2、改变广告宣传策略
3、寻找新市场
4、降低文化产品价格
7、竞争导向定价法有哪几种形式
1、随行就市定价法 2.主动竞争定价法
3、竞争模仿定价法 4.拍卖定价法
8、文化产品定价程序?
1、选择定价目标
2、确定文化市场的需求
3、估计文化产品成本
4、分析竞争者的产品成本和价格
5、选择定价方法和策略
6、确定最终价格
9、文化企业就对市场机会的策略主要有哪些?
1.开发市场机会 2.扩大市场份额
10、文化市场细分的标准有哪些?
1.地理因素 2.人口因素 3.需求偏好 4.行为要素
11、影响文化企业目标市场选择化产品概念的形成与测试,制定的重要组成,他不仅起到了装饰的因素有哪些? 市场营销战略,营业分析,文化作用,更重要的是为了宣传和介1.文化企业资源状况和生产产品开发,市场试销,全面上市绍产品 经营能力的大小 2.产品的性质
19、市场营销观念经历了哪些阶
3、色彩。色彩能将产品或企业
3、产品在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 段? 的某一信息,直接通过视觉神经
4、市场需求的特点
5、市场竞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传递给大脑,具有快捷、刺激强争情况 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烈、极易记忆的特色,加之色彩
12、导致企业垄断的原因有哪销观念 能激发人们许多微妙的心理变些? 20、原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之间化,所以恰到好处的色彩设计能1.对资源的独家控制 2.规模经济的要求形成自然垄断 3.拥有专利权 4.政府特许权
13、文化市场挑战者可以选择哪些类型的企业作为挑战对象? 1.挑战文化市场主导者 2.挑战那些与自己规模相当,但经营不良且财务状况不佳的文化企业 3.挑战地方性或者区域性的小企业
14、差别定价法有几种方法? 1.消费者细分定价 2.产品形式定价 3.产品形象定价 4.地点定价
15、以图书市场为例,其直接渠道的实现形式主要有? 1.出版社自设书店 2.推销员直销图书 3.邮寄书目直销 4.用户直接订购
16、人员推销的主要任务? 1.积极寻找现实顾客或潜在顾客 2.像顾客传递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信息 3.运用各种推销技术和方法千方百计地像顾客推销产品和服务 4.按照合同要求及时回收各种款项 5.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 6.为文化企业搜集和提供各种信息
17、文化市场调研的基本内容?1.文化市场环境调研 2.文化市场需求调研
3、文化市场产品资源调研 4.文化市场营销活动调研
18、文化企业如何开发新产品?文化新产品的构斯,筛选,文应该如何取舍? 第一手资料(firsthand data)也叫原始资料是指自己直接经过
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也指:
文献资料(指原创的)和实物资料、口述资料,且具有高度保密性。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特点是证据直接,准确性、科学性强。¨第二手资料(secondary data)指别人就别的目的先前已收集好的,而不是研究者就手边的研究而自己收集的资料。
应尽可能挖掘利用第一手资料,以第一手资料为主,但也不能忽视第二手资料的作用。
21、科学技术环境要素对文化企业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是什么? 1.在给文化企业造成新的市场营销机会的同时,也会给文化企业造成威胁 2.科学技术促进了文化企业营销方式的变革
3、科学技术促进了文化企业营销管理方式的变化
22、文化产品包装的种类和作用有哪些? 1.图案。图案是对文化产品的主要对象及衬托主要对象的配物、配料、配色等如实的描绘。
2、文字。文字是文化产品包装
增强消费者对产品或企业的好感,并进而产生购买欲望。
23、文化品牌的功能有哪些?
1、文化品牌是一种能让消费者
对文化产品或服务持续产生购买或使用倾向的内在气质
2、品牌主导下的文化产业在很大程
度上市一种“注意力”经济
24、文化市场分销渠道的类型有哪些?
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长分销渠
道和短分销渠道,宽分销渠道和窄分销渠道,传统渠道馀新型渠道,文化产品流通与文化服务流
通
25、影响文化市场分销渠道策划的因素有哪些? 顾客特性,产品特性,中间商特性,竞争特性,企业特性,环境
特性
26、广告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真实性 广告的内容要真实,广告主与广告商品也必须是真实的。社会性 广告必须符合社会文化、思想道德的客观要求。针对性 广告要根据不同的广告对象来决定广告的内容与形式。感召性 企业在从事广告宣传时,应突出宣传目标顾客最重视视的产品属性或购买该种产品的主要关注点。简明性 简短、清晰明了地点明品牌个性是品牌广告设计的客观要求。
艺术性 广告设计要设计新颖,广告形式要不断创新。
27、市场营销组织的演变过程? 单纯的销售部门,建有附属职能的销售部门,独立的市场营销部门,现代市场营销部门,现代市场营销公司
28、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怎样才能保证科学规范?
分析文化企业市场机会 研究与选择目标市场 设计文化市场营销组合 管理文化市场营销活动
29、选择国际分销渠道的时候需求考虑哪些因素?
成本,资金,控制,覆盖,特征和连续性
30、消费流行的特征? 骤发性、短暂性、地域性、梯度性
31、文化产品的价值构成? 文化价值是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
承载价值是文化产品的形式价值
附加价值是文化价值的突出价值
32、非人员促销的主要方式?
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和广告
第五篇:中国文化产业战略
中国文化产业战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随着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力政策与宏伟规划。但在中国迎来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之际,我们却发现中国的文化产品存在过度依赖国内市场、海外出口不力的情况。这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文化产业战略产品出口能否像过去一样依赖于“中国元素”?日前,新华社主办的“文化新思路?网络新思路”高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的驻华使节及国际机构、新闻媒体和优秀文化企业汇聚一堂,就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展开了深刻的研讨。
将“中国元素”成功变现的是美国片商?
备受瞩目的暑期大片《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即将在6月27日上映,有业内人士预测,《变形金刚4》在中国内地的票房收入极有可能超过《变形金刚3》的10.89亿元。这一部《变形金刚4》,几乎顶上了2013年整个中国电影出口额!根据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4年《文化蓝皮书》显示,中国电影内地票房近年来虽增长迅猛,但2012年中国电影出口呈现下滑态势,海外票房收入仅为10.63亿元,2013年上半年海外票房收入也仅为5.41亿元,2013年全年海外票房也不乐观。
好莱坞文化产业战略
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状况,我们可以视作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一个晴雨表。《变形金刚4》这样的美国大片在内地的吸金能力堪比中国电影海外总票房收入,这并不奇怪,因为好莱坞几乎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九成以上的利润份额,目前好莱坞的商业电影模式还处于一种所向披靡的状态。但我们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中国商业电影过去在海外市场份额为何会不升反降?
过去中国电影在海外票房较佳的多是像《卧虎藏龙》、《英雄》、《赤壁》、《一代宗师》这样具有浓郁历史气息和武侠动作特征的影片,过度地简单滥用传统的“中国元素”,极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加之中国电影剧本大多粗制滥造,缺少能生动反映中国当今社会成员情感和思想形态的佳作,合资大片一般都网罗中国内地和港澳台的知名演员构成豪华阵容,使得制作费用不断攀升,而中国电影的故事性却饱受诟病,在电影进口配额受限的情况下,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呈现了快速上涨,但中国商业电影在海外市场的口碑和吸引力其实并没有长足的进步。在国内疯狂吸金超过12亿元的《西游?降魔传》在北美上映三天票房收入仅为7456美元,很多影评人将中国电影“墙内开花,墙外不香”的海外低票房现象归结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
但真正让我们尴尬的是,并非”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没有市场,而是在电影产业中反而是美国片商将“中国元素”频频成功变现。像《功夫熊猫2》里就是满满的中国元素,拉面、烟花还有令人着迷的中国功夫,但功夫熊猫从叙事方式到主题思想,已经全部变成典型的好莱坞大片了,中国元素成了电影中的点睛之笔,最终这部动画大片全球吸金高达6.5亿美元。
迪斯尼的动画大片《花木兰》同样选材自中国经典的传统故事,但在核心价值和价值取
向上已经完全美国化,它强调对个人价值的追求,这与花木兰原来强调的孝道和奉献、隐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这种吸取中国元素又加入时代流行特征的做法,也得到了全球票房的认可。
带有中国因素的文化产业战略思路
游戏产业是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代表。在大家纷纷将电影当作文化产业战略产品出口的标志时,其实2013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产品的出口已经达到了18.2亿美元,几乎是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的十倍!游戏产业成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事实上的带头大哥。
据我们观察,中国游戏产品之所以能在全球市场获得广泛的认可,其实与《功夫熊猫》与《花木兰》一样,就是在汲取中国元素营养的同时,加入了符合时代气息的新内容以及采用了全新的传播方式。据完美世界CEO萧泓博士介绍,完美世界正是借助了互联网的技术浪潮和平台优势,以“全球研发、全球运营和全球伙伴”为核心理念,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全球主要区域渠道的覆盖。具有明显金庸武侠元素的《神雕侠侣》在东南亚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而完美通过海外收购出品的《火炬之光2》曾力压《暗黑3》赢得海外媒体大奖,说明只有实行全球化的产品战略,将一流的游戏开发技术,与不同地区的优质文化结合,才能够生产出让海外市场认可的游戏产品。
过去我们曾经陷入到一个文化产业战略产品出口的怪圈,那就是过多地依赖传统文化产品,仿佛能拿出手的文化产品就必须是京剧或者刺绣,但事实上在中国80后、90后青年,也对这些完全沿袭自历史的京剧、豫剧等传统文化表现出了疏离,反而对武侠为素材的游戏大为接受,这证明僵化不变的中国元素逐渐被新生代用户所冷落,而借助了网络传播手段的网络游戏则更受这部门青年的青睐。
常国辉(常常想着让祖国更加辉煌)
世界脑力锦标赛华中区总冠军,“世界记忆大师”证书获得者现任天下伐谋咨询高级合伙人,记忆力学院院长。
诸多实例证明,中国元素具有庞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市场潜力,这在中国游戏产业出口上也得到了良好的印证。但我们不能用僵化的态度去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总拿数百上千年前的中国古人智慧和文化去说事,否则我们将在守旧中失去和新世界交流的机会。只有借助于现代的传播手段,赋予传统中国元素以新时代的崭新内涵,才能够赢得中国新生代青年的认同,并赢得世界的认同。萧泓博士在总结中表示,千年前,古丝绸之路曾将神秘的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在一起;如今,建立“新丝绸之路”已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未来,一条基于互联网技术、更具全球化特质的“文化丝绸之路”,必将成为中外交流领域具备革命性/颠覆性和创新性的新路径。完美将汲取中国元素与世界各地去优秀的文化元素,通过全球优质文化产业战略资源的整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