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市场的服务与管理
本溪市文化市场执法大队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型理念
文化市场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形态一经出现,就给文化管理部门提出了如何“管”的问题。
一、在文化市场管理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理念,即“做到两个服务,落实两个到位,确保一支队伍”。
1.做到两个服务,为发展经济服务,为经营者服务。经济的增长是文化市场发展的基础,文化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并随着经济实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因此,应引导文化市场与经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同时,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型管理理念。主动为经营者出点子,当参谋,帮助经营者总结经验,调整经营方略,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以求宏观调控,科学运筹,合理布局,最大化实现文化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2、落实两个到位,法律宣传到位,依法管理到位。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开展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法制理念。让社会从正面了解文化市场,参与文化市场管理,对文化经营单位业者进行专门培训,切实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使其知法、懂法、自觉守法,立足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同时,对文化执法人员进行岗位资格培训,配合相关制度的制定,全面提高其政治觉悟、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3、确保一支高素质、文明执法队伍。文化市场能否管好,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为此,必须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执法机构,配足必要的编制和人员,保证必要的经费,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文化市场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要高标准、严要求,真正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执法水平高的文化执法队伍,以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保护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二、加强监督完善机制 1.逐步完善文化市场社会监督机制。文化市场经营涉及意识形态领域,服务对象包括各年龄、文化层次,规范、繁荣文化市场比其他经营领域更需要社会的监督。对此,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经营者熟知,广大市民了解。建立青年志愿者、社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加强的义务监督员队伍
2.健全落实文化市场举报监督制度。对举报非法经营的大案要案和行政执法人员违法乱纪案件的个人和单位给予奖励,鼓励社会各界对文化市场的经营行为和管理执法部门的行政行为进行广泛监督。同时,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
第二篇:理论探讨:文化市场的“管理”与“服务”
浅谈文化市场的“管理”与“服务”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关于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的工作部署,切实履行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党的十五大提出文化市场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抓管理是为了促繁荣,管理是手段,繁荣才是目的。何谓“管理”?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含意,而文化市场管理就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控制等职能来规范协调文化市场经营活动。所谓“服务”,就是为集体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管理好文化市场就是看你如何服务好文化市场经营业主,文化产业是否有品位、有靓点、有地方特色。如何使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执法人员的管理思想与服务理念对管好文化市场有深刻的影响。目前,文化市场管理与服务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注重管理,淡薄服务;同时,由于文化市场布点广,经营业主构成复杂,其素质也良莠不齐,商人的趋利性和侥幸心理的存在,致使文化市场管理和服务变成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呈动态性、易反复,且很普遍。要做好这项工作,文化市场行政人员必须认清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坚持不懈,才能真正的管理和服务好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一、当前文化市场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人性化管理。文化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缺少交流,只是在文化市场检查中打交道,无意中形成了“不管不理,一管就理”的对立关系,有的执法者认为,我是管理者,我怎么说,你们就应该怎么做,要是经营者不能言听计从,就误认为违法违规。这种非理性的管理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损于执法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2、以罚代管屡见不鲜。文化市场经营业主之所以违法违规是因为利益趋使,他们想通过少投入或薄利多销的方式获得利润,这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当然,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罚款不是目的,是一种管理手段,目的就是使经营业主守法经营。“以罚代管”之所 以成为管理者的一种选择,是因为处罚可以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使“不合法”行为“合法”起来。文化市场管理是市场检查多,上门服务少,监管打击多,教育引导少。“以罚代管”、“一罚了之”事情时有发生,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罚,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既使违法违规经营者罚了款也不能让他们守法经营,甚至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同时还会影响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的社会形象。
3、执法不公,处罚不严依然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经营者,一旦被处罚,就千方百计托人情,找关系,讨价还价,甚至小恩小贿,有的执法人员不按原则办事,捉老实人吃亏,这种当管不管,当罚不罚,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不能体现法律的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文化市场行政管理存在问题成因探析
1、行政管理人员思想觉悟有待提高。现实中,大道理好说,落在行动上好象是另一回事,一些人不思进取,缺乏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抱着“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忽略了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与提高,对党的文化市场建设路线方针政策一知半解,这种思想觉悟不合格的人,很难胜任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2、不满现状前途迷惘。某些县市区的文化行政执法人员的待遇存在不一致,有的是全额拔款单位,有的是差额拔款单位,有的定编人员少,借用人员多,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享受的待遇不同,因此,对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就产生了不同反映,大多数人都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强调个人本位,遇到事情总是先考虑自己的实际困难,重实惠、求实用,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并不亚于单位其他同志,而自己的待遇则没有与工作量相等,最终,工作中也就得过且过应付了事。
3、私心杂念作怪。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追求高消费,这无可厚非,要是在执法过程中徇私舞弊,甚至充当违法违规经营者的保护伞,这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正是由于不正之风的思潮,个别违法违规经营者总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让管理者为违规行为开绿灯,以达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不受处罚或少受处罚的目的。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要是执法人员惨杂着私心杂念,势必影响执法人员的形象。
4、服务意识淡薄。有部分人,好象天生就会玩弄权术,本来很容易办到的事,硬是故弄玄虚,摆出一副神秘的架势,一会儿要研究、一会儿需讨论,好象事情一下子解决了就显现不出管理者的地位与权利,这种行为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三、做好文化市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对策与途径
1、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1)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政治思想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
①针对文化市场稽查人员的思想素质现状,应着重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这种教育要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表现为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坚持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能否将这支管理队伍按照文化部提出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形象好”的标准建设好,必须增强每一位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②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的一些思想道德心态逆转及理想追求淡化的观念,必须及时加以扭转。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让执法人员知道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党中央对文化市场寄予厚望,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着重讲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中“就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竟争力”这一重要精神,是对文化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尤其是基层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因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激发自身的智慧和潜能,真正为广大群众提供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服务。
③消除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自我意识膨胀现象。对于某些自我意识很强的基层文化稽查人员,单位应连续性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真正投身到文化市场工作中来,增强是非辨析力,调整自我控制力,通过正确的引导,让所有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正确掌握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的界限,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铲除工作中 出现的各种索、拿、卡、要、吃、请等现象。文化管理者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法律、法规,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理论,才能适应工作要求,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学习计划、学习安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形式主义学习为自我需求学习。
(2)加强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提高队伍的文化、业务素质。通过每年集中时间进行封闭式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文化业务水平。通过实践锻炼,吸取办案经验。在办案过程中,执法程序要严格、立案标准要明确、询问笔录要整洁、文书制作要规范、现场取证要真实、处罚尺度要合理、办理过程要公开、行政执法要透明,从而有助于提高每个执法人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现行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完备之处,一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虽然是确定了文化部门归口管理的主导地位,但是对电子游戏、网吧、录像制品等市场,公安、工商、电信、新闻出版等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造成管理权交叉。二是不能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级管理,即县级文化市场管理不能与市级文化市场管理同步。尤其是文化市场管理权下放到区、县后,后续的指导、监督、检查等配套措施也未跟上,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熟悉实体法的运用,不熟悉程序法的执行,执法监督和约束机制也不完善;执法手段落后、经费不足,影响了执法工作的反应能力、威慑能力和执法效果。所有这些从根本上影响了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不利于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创新市场管理的机制和体制,建立科学统一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并严把执法队伍人员入口关,建立富有活力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2、改变文化市场行政服务理念,合理规范文化产业市场
(1)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文化行政执法部门应开展“假若我是文化市场经营者”的换位思考活动,多思考“经营业主的需要什么,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的工作还有什么欠缺或不足”等,从而进一步增强服务文化经营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心诚意地为文化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围绕“执政为民,服务市场”做工作,坚持“刚性”法律,“柔性”执行的人性化执法宗旨,寓执法 于服务,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在“协调、引导、教育、服务”上做文章,多为经营者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做大做强做优上出谋划策,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倾听经营者的呼声,使经营者对执法人员的“满意度”达到最佳状态。
(2)树立平等意识。管理者与经营业主只是职业不同,没有贵贱高低之分,要把自己摆在和老百姓平等的位臵上,懂得尊重,注意倾听,提升做事的觉悟、水平和能力,进而不断密切彼此之间的关系,如果管理者时时处处以命令的口吻命令要求对方这样不行,那样不对,就会给人以居高临下,强加于人之感,引发其内心的抵触,乃至对抗情绪。执法人员要摆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树立平等意识,放下管理者的架子,以服务者的身份与经营业主进行对等交流,进而建立起管理与服务的新型关系。同时,要做到严以律已,光明磊落,诚恳待人,文明礼貌,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同志,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充分认识权力就是责任,就是服务,就是奉献。
(3)树立服务意识。文化市场执法人员肩负着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保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文化市场执法人员不仅是管理者,是人民的公仆,更是人民的勤务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真心实意地帮助经营者出好点子,多办实事,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排扰解难,让经营者感受到你的诚意。在服务上,要立足高起点,着眼于大目标,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去观察和思考,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围绕管理中心工作,维护经营者根本利益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中,不断提高服务层次,从实际出发,从点滴做起,决不能“作秀”,搞花架子,决不能凌架于经营业主之上,同时还可采取举办培训班的方式提高经营业主的思想觉悟,使经营业主学法、知法、用法,达到规范经营的目的。
3、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强对文化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良、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 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官方、民间和贸易并举的文化对外开放新局面。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确保实现县县有达到国家规范建设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城市社区有文化服务设施,60%以上的行政村有文体活动室的目标,建成一批与民族文化大省形象相称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初步建立起以省为中心,设区市为枢纽,县、乡、村为基点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新格局。
2、加强文化产品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市场中介组织和行业组织,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培育、市场调节、行业自律、服务维权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培育资金、人才、设备、技术和艺术设计等各类文化要素市场,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积极开发健康文明的新兴娱乐项目,增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引导并拉动消费,进一步激活我市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
管理好文化市场,既有阶段性的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迈,又有长期性的目标,爬上这山樊那山,更为重要的是,始终慎如初,行如初,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文化市场的管理与服务,从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无论是从实践到理论,或从理论再到实践,它从不言“满”,不知有“顶”,只有尽心尽力,不断努力开拓进取,加快创新,才能使文化市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篇: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市场日趋活跃。由于管理工作的相对滞后,导致一些宣扬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的文化垃圾充斥市场,污染着社会,毒害着人们,特别是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创建“平安青岛”的新形势下,加强文化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已成为目前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也给新形势下做好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当前文化市场主要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文化市场的经营主体出现了“国营、集体和个人”三足鼎立的局面。据统计,黄台路管区就有27家。其中,国营2家、集体5家、个体20家。我们的管理工作对文化市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估计不足。一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法规,政策措施不配套,或者说只有原则规定,没有具体法规,难以适应文化市场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管理力度不大。近些年来对文化市场管理,往往是采取突击性措施,临时从有关部门抽出人员组成进行检查,这些临时检查人员疏于业务、政策不熟,且人员不稳定,在执法检查中容易产生短期行为。
2、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文化市场中,个体从业人员占经营户数的85%以上,他们来自社会方方面面,成份复杂。其中,社会闲散人员和待业人员占大多数。由于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薄弱,他们往往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调查,有部分茶楼、酒吧等娱乐场所,暗设“地下”赌场,成为聚众赌博的场所。
3、个别部门和单位重经济效益,忽视日常管理工作。有些出租房屋或柜台的单位,仅负责收租金,对业主的经营活动不管不问。特别是个别部门和单位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名义上是单位经营,实际上是转变给个人经营或个人承包,对承包人员越出经营范围,不管不问,对其违法经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一旦出现违法活动,这些单位就充当“保护伞”,甚至阻挠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
4、不法分子的手段更加隐蔽和狡猾。不法分子在制黄贩黄活动中,越来越隐蔽和狡猾,无论在生产、运输,还是销售各个环节中,分工严密,工具先进。“制黄贩黄”活动由城市转到农村,由集中到分散,制黄与贩黄活动异地进行。贩黄活动由公开变为“地下交易”,由店内交易为店外交易,他们往往与执法人员周旋,想方设法逃避执法人员的视线,给打击带来一定的难度。
5、流动地摊成为困扰文化市场的一大顽症。据统计,流动地摊所出售的各种书刊、录像制品80%以上是盗版和非法文化制品,是贩黄的一个主要渠道。他们流动于街头巷尾或出没于早、夜市,他们多数是无证经营,单枪匹马,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形成了一支无人管理的“老大难”队伍,他们是销黄暗流的一支“销赃部队”,严重地困扰着正常的文化市场的管理,是严重困扰文化市场管理的一大顽症。
二、为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繁荣群众的思想文化生活,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文化立法是搞好文化市场管理的关键。抓紧制定规范文化市场经营活动的《文化市场管理法》,用法律的形式规范着文化市场经营行为。做到依法管理,有章可循。为人民群众依法享有从事文化活动的权利,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打击文化市场中的犯罪行为和抑制文化市场中不良现象提供法律武器。
2、健全文化市场的管理机制。加大从源头上的预防和管理,抓源截流,从制作音像制品,出版非法书刊的“地下工厂”抓起,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打击。从源头遏制“制黄点”,加强对运输环节的检查工作,严把“流入关”。在文化市场管理上,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建立文化市场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管理手段,完善配套措施。由突出性检查转变为经常性管,由“消防式”管理转变为预防性管理,从而从组织上、队伍上和措施上保证对文化市场的有效管理,真正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公安机关和工商等执法单位对文化市场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按其各自的业务分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检查、监督工作,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3、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首先,要积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大力兴办群众文化事业,扶持健康文化产品,举办内容丰富、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和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和场所;其次,公共文化设施应该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开放,杜绝将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当成赚钱的场所和工具,纠正公共文化设施姓“钱”不姓“公”的普遍现象,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硬件”的功能和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场所,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空间,优质的精神食粮。
第四篇: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对策
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市场日趋活跃。由于管理工作的相对滞后,导致一些宣扬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的文化垃圾充斥市场,污染着社会,毒害着人们,特别是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创建“平安青岛”的新形势下,加强文化管理,净化
文化市场,已成为目前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也给新形势下做好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当前文化市场主要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文化市场的经营主体出现了“国营、集体和个人”三足鼎立的局面。据统计,黄台路管区就有27家。其中,国营2家、集体5家、个体20家。我们的管理工作对文化市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估计不足。一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法规,政策措施不配套,或者说只有原则规定,没有具体法规,难以适应文化市场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管理力度不大。近些年来对文化市场管理,往往是采取突击性措施,临时从有关部门抽出人员组成进行检查,这些临时检查人员疏于业务、政策不熟,且人员不稳定,在执法检查中容易产生短期行为。
2、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文化市场中,个体从业人员占经营户数的85%以上,他们来自社会方方面面,成份复杂。其中,社会闲散人员和待业人员占大多数。由于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薄弱,他们往往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调查,有部分茶楼、酒吧等娱乐场所,暗设“地下”赌场,成为聚众赌博的场所。
3、个别部门和单位重经济效益,忽视日常管理工作。有些出租房屋或柜台的单位,仅负责收租金,对业主的经营活动不管不问。特别是个别部门和单位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名义上是单位经营,实际上是转变给个人经营或个人承包,对承包人员越出经营范围,不管不问,对其违法经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一旦出现违法活动,这些单位就充当“保护伞”,甚至阻挠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
4、不法分子的手段更加隐蔽和狡猾。不法分子在制黄贩黄活动中,越来越隐蔽和狡猾,无论在生产、运输,还是销售各个环节中,分工严密,工具先进。“制黄贩黄”活动由城市转到农村,由集中到分散,制黄与贩黄活动异地进行。贩黄活动由公开变为“地下交易”,由店内交易为店外交易,他们往往与执法人员周旋,想方设法逃避执法人员的视线,给打击带来一定的难度。
5、流动地摊成为困扰文化市场的一大顽症。据统计,流动地摊所出售的各种书刊、录像制品80%以上是盗版和非法文化制品,是贩黄的一个主要渠道。他们流动于街头巷尾或出没于早、夜市,他们多数是无证经营,单枪匹马,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形成了一支无人管理的“老大难”队伍,他们是销黄暗流的一支“销赃部队”,严重地困扰着正常的文化市场的管理,是严重困扰文化市场管理的一大顽症。
二、为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繁荣群众的思想文化生活,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文化立法是搞好文化市场管理的关键。抓紧制定规范文化市场经营活动的《文化市场管理法》,用法律的形式规范着文化市场经营行为。做到依法管理,有章可循。为人民群众依法享有从事文化活动的权利,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打击文化市场中的犯罪行为和抑制文化市场中不良现象提供法律武器。
2、健全文化市场的管理机制。加大从源头上的预防和管理,抓源截流,从制作音像制品,出版非法书刊的“地下工厂”抓起,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打击。从源头遏制“制黄点”,加强对运输环节的检查工作,严把“流入关”。在文化市场管理上,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建立文化市场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管理手段,完善配套措施。由突出性检查转变为经常性管,由“消防式”管理转变为预防性管理,从而从组织上、队伍上和措施上保证对文化市场的有效管理,真正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公安机关和工商等执法单位对文化市场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按其各自的业务分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检查、监督工作,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3、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首先,要积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大力兴办群众文化事业,扶持健康文化产品,举办内容丰富、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和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和场所;其次,公共文化设施应该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开放,杜绝将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当成赚钱的场所和工具,纠正公共文化设施姓“钱”不姓“公”的普遍现象,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硬件”的功能和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场所,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空间,优质的精神食粮。
4、维持文化市场的合法经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文化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文化产品又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文化市场所经营的文化产品和提供的文化服务具有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特殊商品,它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对它管理不善,把关不严,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可见,文化市场经营是特殊行业,要重视和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审批登记,注册工作要严格把关,凡是“两释”人员以及参加“黄、赌、毒”人员
不得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以维持文化市场的严肃性。有关部门要定期对从事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内部经营管理制度。通过扎实有效地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遵纪守法意识,帮助他们自觉做好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5、坚持不懈地开展“打非扫黄”活动,净化文化市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制黄贩黄和非法出版屡禁不止,反复滋生和蔓延。因此,“打非扫黄”是一场长期的斗争。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任务,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齐抓共管。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和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打非扫黄”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社会监督作用,聘请一批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文化水平高的离退休干部和老党员等组成文化市场管理监督员,加大对文化市场管理的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要做好舆论监督和社会宣传工作,要利用节假日,深入工厂、街道、学校和农村,进行广泛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造成一种浓厚的“打非扫黄”的社会氛围,使“黄、赌、毒”真正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使“非法经营活动”成为无藏身之地。
第五篇:文化市场属地化管理工作意见
各区、县(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浑南新区、棋盘山国际旅游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局: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根据依法行政和便民、高效的原则,按照文化市场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我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实际,经研究决定,按照文化市场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市文化局将部分审批权限下放到各区、县(市)审批、管理。对文化市场全面实行属地化管理,使申办人可以就近办理许可事项。具体意见如下:
一、下放审批事项
1、音像制品零售;
2、娱乐场所(中外合资除外);
3、演员个人演出登记证明备案;
4、营业性文艺表演团体;
5、营业性演出场所(备案);
6、营业性组台演出;
7、占用非营业场所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
8、设立美术品经营单位(备案)。
二、审批程序
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使用辽宁省法制办统一制定的行政许可文书,按照《*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行政许可工作规定》办理。
三、工作要求
各区、县(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把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1、各区、县(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管理,打破地方保护,不得人为设置任何障碍,加强服务,确保行政审批工作顺畅、便民、高效;
2、新批音像制品经营场所,在确保经营正版的前提下,不受营业面积的限制;
3、娱乐场所的审批要严格执行公示和听证程序;
4、从现在起,除连锁网吧外一律不得变更法定代表人,严格执行网吧距离中小学校直线200米的规定。
四、责任追究
(一)文化市场行政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依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审批事项应予受理而不予受理的;
2、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审批事项随意退件的;
3、受理审批事项不开具受理回执的;
4、申请资料不全,未以书面形式一次性清楚告知补充事项,或者首问未能清楚告知申请具体要求,造成行政审批相对人多次往返的;
5、经行政主体审定不予受理,因不及时告知理由而超过规定时限的;
6、超越法定权限实施审批的;
7、不依照规定程序实施审批的;
8、未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事项的;
9、不按规定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的程序性规定和责任追究办法的;
10、对应纳入行政审批办事大厅办理的审批事项厅外另行受理的;
11、在行政审批工作中设置障碍和地方保护,或对工作不及时主动,相互推诿或拖延不办,造成后果的;
12、擅自或变相增设新的行政审批事项的;
13、工作作风生硬,态度粗暴,违反工作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
14、其他违反审批工作规定,贻误审批工作或者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的。
(二)文化市场行政管理人员违反上述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如下处罚:
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责令赔礼道歉、追偿、行政处分、调离岗位、停职、责令引咎辞职、情节严重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