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用的依恋作文500字
实用的依恋作文500字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依恋作文500字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依恋作文500字 篇1去年,学校特色队伍招人的时候,我被选入了国旗队,负责升国旗。国旗队,那是一个庄严的队伍,神圣的队伍,为此,我感到无比的自豪。第一次站在主席台上,俯视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心跳立刻加速,身体也颤抖起来。国歌响起了,鲜红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我手中的绳子在变短。国歌快结束了,到了,我把国旗升起来了,准确无误的!
从那以后,小会议室的升旗台成了我最喜欢去的地方,而那鲜红的五星红旗则是我最依恋的东西。可是几个星期以前,马老师让我们所有特色队的人都去开了一个会。马老师新招了一批人,也就是说,我们会被他们替换掉。听到这里,一种莫名的痛心的感觉油然而生。在教新招的人的时候,告诉过他们基本操作方法后,我呆呆地望着被他们摆弄着的五星红旗。我要下岗了,以后,我再也不能拉动这根粗糙的.绳子了,再也不能抚摸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了!我只能在台下看着它,被这批新人缓缓拉动。
人啦,就是这样,只有在失去它的时候,才懂得珍惜。在去年的一年时间里,每次升旗,我认真了,却没有珍惜过,我当时总想,以后的机会多着呢!何必慌呢!可是很快的,也许就在下个周,我就将离开升旗台了。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工作,这个工作是神圣而又庄严的。更重要的是,升旗,似乎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离不开它了。如果可能,我或许还可以碰到这根绳子,如果不可能,我将永远离开它。
对事物的依恋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那种依恋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就像我对国旗的……
依恋作文500字 篇2“十.一”假期到了,爸爸班上开展了一次“总交费,吃住不担心”的旅游活动,主要景点是南京、无锡、苏州、杭州、上海、锦溪这六个地方。我很高兴,在十月一日放假的第一天,凌晨三点起床,准时与其他旅行者乘车到达南京。
乘车前往南京的路上,走了整整十个小时。看过雄伟的长江大桥后,基本上没什么可见的了。游览了无锡的太湖、苏州的寒山寺、杭州的西湖、锦溪的水乡,可谓大饱眼福。但最使我难忘的,要数上海的夜景了。
上海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是,“夜上海”总是能在世界上排上名次。
第五天晚上7点左右,我们坐船游了黄浦江,便见到了最最迷人的上海夜景。这么大一个上海市,怎样才能把它的美景尽收眼底呢?上海的高楼大厦处处可见,然而,我们却在据说它的高度居世界第三的一栋大厦上大饱眼福,这就是有名的金茂大厦。
在金茂大厦第88层,我们的目光可以轻松触达外滩万国建筑群落、世纪大道,饱览如银带般穿梭于城市的高架铁路,将浦江两岸的国际化大都市风光乃至长江口的壮丽景色一览遗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用这句话来形容毫不夸张!
瞧啊!屹立在大上海的东方明珠,那么雄伟,那么瑰丽!虽说比不上金茂大厦高,但在灯光的辉映和黄浦江波光粼粼的点缀下流光溢彩,犹如一颗明珠在大上海的东方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多美啊1
时间匆匆过去,六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我忘不了,这六天来大家的共同生活;忘不了,我曾游览过的风景名胜,更忘不了,这六天我的欢乐!现在,我要走了,还有很多很多的话还没有说完。在这儿,我只想轻轻地说一声:“我走了,带着依恋。”
依恋作文500字 篇3春风,吹散了嫣红翠绿,却扯不断绵绵往昔;岁月,斑驳了朱门高墙,却带不走依依深情;时光,模糊了往昔记忆,却掩不住恋恋深情……
韶华流逝,菡萏香销,可我对爷爷的爱,依恋如昔。
在那一片片树林里,有深深浅浅的脚痕涌上心头。那是杏成熟的好日子,爷爷的大手牵起我的小手,向树林走去。我一眼便看中了那颗又大又黄的杏,刚摘下杏,便把这杏藏在兜里,舍不得吃。抬头一看,有一只米黄色的小虫正在头顶肆意的攀爬,吓得我哇哇大哭。爷爷急忙跑过来,把小虫打掉,又对着虫子说:“叫你吓唬我小孙女,看我不打死你;不哭了,你看,爷爷把虫子给打飞了。”我立即破涕为笑,用手掏出那个堪称完美的杏,放在爷爷宽厚的手掌,又忙把手推在爷爷身前:“你吃,你吃。”爷爷抚摸着我乖巧的小脑袋,把杏一分为二,我一块儿,他一块儿。味道棒极了,一股酸甜在口腔里弥漫散开,幸福洋溢在脸上。那味道至今让我依恋。
时光流逝,浓情似酒,可我对母亲的爱,依恋如昔。
母亲,一个温暖的名词,饱含着对孩子的浓浓爱意。在小时候的印象中,母亲是不忙农活的,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四处溜达,走街串巷,晃晃悠悠,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好长好……
无论时光如何变幻,对于过往的幸福生活,我依恋如初。
依恋作文500字 篇4春天,在这草长莺飞的原野上,愿意牵你的手尽情奔跑,无拘无束,把一切激情与梦想播撒在这春天的原野上。
初夏,渴望与你在樱花树下散步。在这樱花盛开的季节里,与你一同品味这异国的风情。
深秋,漫步于果香四溢的庄园,畅谈理想,收获幸福的喜悦,领略中世纪农场的静谧与恬淡。
寒冬,熄灭不了想与你在一起的激情。背着背包,大手牵着小手,蹒跚地走在北极圈的境内。雪在下,雪在下,雪在下……任凭积雪覆盖,冰冷的雪水依然融化不了我那颗火热的心。
无论理想,无论愿望,终究没有得到实现。明天,或许我们是两条越走越远的线,但曾经走过的昨天,守望那平行线的交点。
在我面前逐渐消失了你的脸,再等一回,爱还能不能再次浮现?千言万语,道不尽对你无数次的思念,渐渐发现,原来对你是那么依恋!
始终相信有一种爱能够换回永远。细数在有你的日子里,不再孤独,不再彷徨。因为有你,才令我对未来继续充满激情;因为有你,让我领略到了世间另一种无法言喻的关怀。
多少次的梦醒却发现你不在我的身边,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为什么?难道是我们今生无缘,亦或是……
原来整个恋爱过程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付出,从不问对方的感受。总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然而机会却只有一次。因为这弥足珍贵的一次,却令彼此的深厚感情彻底走向崩溃。
如果有来生,我还愿和你在一起。不要两三年的爱情,我要千年之恋,与你一起演绎天长地久。
因为始终那么依恋!
第二篇:亲子依恋
授课题目:亲子依恋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亲子依恋的概念,掌握亲子依恋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掌握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的方法。
3.重视亲子依恋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亲子依恋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的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体验感悟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学生听《成长故事》,回答故事中的“他们”是谁?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父母”。
科捷尔丘克在1976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母亲平均每天9小时与婴儿接触,而父亲只有3小时。可见母亲不仅与婴儿的相处时间最长,并且与婴儿的接触空间最广,这种时空关系决定了母亲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母亲的角色——无数的第一次
第一次喂养孩子(给孩子喂奶、换洗尿布) 第一次抚摸孩子
第一次逗乐孩子(与孩子一起游戏,给孩子讲故事,逗孩子高兴) 第一次倾听孩子„„
母亲是儿童心理发展需要的直接满足者,从而使得幼小的孩子更多愿意与母亲建立并保持一种情感联系。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第三章第一节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中的第一个内容——亲子依恋。(P46)
一、什么是亲子依恋
亲子依恋是指孩子在两岁前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的身体接触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性。依恋的对象一般为母亲。主要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
二、亲子依恋的作用(P47)学生分组阅读教材中的案例,寻找案例中描述儿童的表现的关键词语,讨论这些关键词涉及个体的哪些能力。
实例:孤儿院的儿童
2005年9月29日,《我国孤儿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调查报告显示,全国18周岁以下父母双亡及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共计57.3万人,在孤儿院中只有不足16%的孤儿有机会被爱心家庭领养。其他孤儿则由孤儿院代为照顾,教给他们一些自主生活的本事。
据调查,由于长期缺乏亲人的关爱,绝大多数孤儿性格孤僻,自卑感强,特别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照顾。
学生总结关键词:孤僻、自卑、心理因素(性格、交往能力、心理健康)
丹尼斯在伊朗孤儿院研究发现,由于孤儿院只能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要,儿童很少得到活动的机会,结果只有42%的儿童能够在2岁时独自坐起来。到4岁时能够独立走路的也只占15%。智力测验后发现,他们的平均智商仅53分。关键词:智力
实验——恒河猴社会性剥夺实验
美国的心理学家哈洛把生后不久的小猴单独养在良好的物质环境里,它的一切生理需要都能满足,但剥夺了它与母猴及伙伴交往的机会.一年后放到正常猴群中,结果发现这些被隔离过的猴子表现出了不正常的行为:恐惧、畏缩、无探究行为,不会与其它猴子正常交往,甚至长大后不会当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冷酷无情等等。
学生总结关键词:恐惧、畏缩、无探究行为,不会与其它猴子正常交往,甚至长大后不会当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冷酷无情(情绪发展、交往能力、抚养关系)
留守儿童现状(观看视频)
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以及“隔代教育”、“寄养教育”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不同程度地出现问题。调查显示,不少儿童存在柔弱无助心理、自卑闭锁心理、寂寞空虚心理、逆反心理及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在行为习惯上,有些儿童沾染上不良习性,甚至违法犯罪。在教育方面,据湖北省某县调查,“留守儿童”中有46%的学生成绩较差,42%中等偏下,10%成绩较好,仅有2%成绩优秀。还有的学生无故辍学。学生总结关键词: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 冷漠、恐惧、畏缩
综上所述,良好亲子依恋的建立能促进儿童情绪情感、交往能力、认知能力、以及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注意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频繁地更换监护人、更换保姆,都可使亲子依恋关系不能正常稳定的建立,会影响孩子的社会情感发育,使其情感冷漠,性格孤僻,对外部事物和人缺乏信任。
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儿童对人们的依恋心是发展儿童个性极端必需的。如果儿童没有这种依恋心,就可能成为恐惧和惊慌体验的牺牲品,或者将产生精神萎缩现象,这种现象的痕迹可以保留一生,并影响到儿童的爱好和意志。”
三、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的方法
(一)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
母乳中除了包含代乳品无法供给的养份和抗体外,还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哺乳的过程中,宝宝躺在妈妈的怀里和妈妈有皮肤对皮肤,眼对眼的接触,可以感到温馨的母爱,感受到妈妈的关心,满足了婴儿对温暖、安全、及爱的需求。而母亲也享受到为人母的满足,从而增进母子感情。
(二)尽可能自己代养孩子,保持养育者和婴儿稳定的抚养关系。
现在的父母工作压力大,没时间照顾子女,很多孩子都是由祖辈照料,这些孩子同样受到细心的抚育和呵护,形成了我国当前社会抚育婴儿的特殊模式。如果父母在此问题上处理不当,于是这些孩子依恋的对象往往不是父母而是他人,对自己的父母虽然不厌恶与拒绝,但是表现的比较冷淡或者回避。而且一旦对隔代人形成了亲密依恋关系,就具有了相当的稳定性,以后父母将难于取代,这种亲子之间的隔阂可能一辈子都很难消除。父母自己代养孩子,有助于使其形成安全的依恋。
(三)善于辨别婴儿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
这是保持婴儿良好情绪状态的重要条件。当宝宝发出各种“信号”时,都期待着养育者能正确理解并给予积极的回应。成人应该经常关心孩子在做什么,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例如,当孩子哭时,养育者能迅速地根据哭声做出判断,孩子是饿了?尿布湿了?还是想要与人交流?从而采取恰当的行动给予反应。如果他发出的信号总是得不到回应,婴儿就会陷入一种“无助状态”。婴儿会得到一种经验,即他们自己不能控制自身的环境,因而逐渐放弃对环境的探索,当婴儿得不到回应性环境时,他只能学会放弃,这些婴儿常常表现出冷漠、被动和退缩,反应迟钝,发育缓慢。因此,不必担心好抱成癖,想抱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把宝宝抱在怀里。
(四)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越和谐,父母婚姻质量越高,相互支持度越高,越能以积极的心态善待孩子,其子女依恋安全感越高。破裂的家庭,即由于父亲或母亲死亡、离婚、分居,或被父母抛弃常会对子女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五)给孩子应有的父爱。
许多爸爸认为养育宝宝的主要责任由妈妈承担,爸爸只起辅助作用,这种想法会让你忽略对宝宝的关爱。儿童建立依恋关系时起,就并非仅仅只对母亲,而是对双亲都会形成依恋,有的儿童甚至对父亲显示更多地接纳行为,表现出更多的反应。
总之,对于父母的健康依恋将会促进儿童对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奥秘的探索和好奇。同时,早期依恋增加了儿童对其他社会关系的信任,并使儿童以后能对同伴发展起成熟的情感关系。日本品川孝子先生说:“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是孩子一生转变的关键,也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基本待人接物的依据,关心你的孩子,别忘了重视你与孩子的关系”。
课堂延伸:父亲角色
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虽然母亲的角色很重要,但是父亲的角色同样重要。在交往的方式上,母亲更多地通过言语交谈和身体接触,而父亲则更多地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正所谓,“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长期缺乏父爱,宝宝就可能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给宝贝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带来诸多的困扰,甚至影响宝贝一生的正常发展。美、英、德等国的一些研究发现,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愈小,患综合征的危险愈大,并且对男孩的影响更为严重。有统计数据表明,生长在缺乏父爱的家庭,男孩患综合征的危险是女孩的 1—3倍。尤其令人深省的是,那些双亲均在但父爱缺乏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患“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可能性更大。美国婚姻问题专家道格拉斯所作的统计还显示:小时候患“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宝贝与那些享受到充分父爱的宝贝比较,他们中学辍学率及成年后犯罪率均高出2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几率则高出3倍„„ 作业思考题:
1、登录中国早教网,了解父性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第三篇: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
中国儿帝保健杂志2007年02月第15卷第1期C.IC11C 1}'eb.2007, Vol 15, 1 59 文章编号:1008-6579(2007)0 r 0059 03 【综述与讲座】
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
钟鑫琪综述,静进审校(广州市中山大学北校区公共卫生学院妇幼系,广东广州510080)中图分类号:h 179文献标识码:B
摘要:依恋是人类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它伴随人的一生并对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功能的表达和人格功能的
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依恋的探索一直是心理界、教育界和医学界的热点之一本文对依恋研究的四种经典的测
试方法、传递性以及其与精神病理的关系等四个方而进行综述
关键词:依恋;传递性;精神病理
依恋(aLLa<;hmenL}是指某一个体对l!一特定个体长久持 续的情感联结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父 母或其他看护人)之间形成的强烈情感联结山于这种情感 联结,}}I婴儿在碰到挫折时,L匕如遇到陌生人,他就会趋近依 恋对象以寻求安抚二如果强迫婴儿同依恋对象分离,则会导 致婴儿产生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Lv)对依恋的研究可 以追溯到弗洛伊德(Sigmuro Freud),他认为童年期获取的
对环境中人、事、物的经验会影响其成长后的生活方式,童年 期的亲子关系经验将成为日后各种人际关系的原型发展
心理学近年来十分关注依恋关系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母婴依 恋的性质与特征,这方而研究主要集中在依恋的经历和依恋 类型所带来的后果
A ins w or Lh讨论了青少年和成人与父母的持续关系、与 亲密}JJJJ友的关系,以及依恋在情侣中的作用ICI有人也认为 依恋并不是婴儿或儿童所特有的,成人也存在依恋所谓成 人依恋是指成人对自己童年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再现,它不 仅建立在童年依恋经历的事实上,更是建立在成人日前对童 年依恋经验的评价上}2}成人依恋会影响个人人际关系的 建立、社会功能的表达和人格功能的形成依恋测试方法的 不断发展使得对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依恋进行评价 和测量成为可能,从而对婴儿旱期依恋是否具有跨时间的稳 定性、父母依恋模式与子女依恋模式的联系、不安全依恋模 式与精神障碍等方而进行广泛月_深入的研究 1依恋的研究方法
1.1陌生情景法陌生情景法(strange situation, SS}主要 是用以评价8} 18个月婴儿依恋关系的标准化程序该方 法的理论背景是依恋理论的核心概念“安全基地行为,’(、。<;uriLv base behavior)通过行为控制系统的调竹,儿童和依 恋对象不断转换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的寻求亲近行为和探 索行为,陌生情景法就是对‘安全基地行为”的考察}3}该方 法将儿童的依恋分为4种类型:安全型(se<;urelv aLLa<;hed), 焦虑I口I避型(anxious avoidanL)、焦虑矛后型(anx iou二。nr b iv glen L),混乱型(disorganized)研究者对陌生情景中的个 体行为差异的探索中发现两个矛后的观点}“}:①陌生情景中
作者简介:钟鑫琪(1982),女,舍族,硕士在读,研究万向是儿童青少 年心理卫告〕 的行为反应的是个体与照顾者已经建立的依恋关系;②行为 反应的是儿童个体气质而不是已经形成的母子依恋关系 前者认为经过旱期敏感、积极照顾的婴儿在陌生情景中会以 安全依恋表现出来后者则认为儿童气质能解释在陌生情 景中儿童行为的显著差异,虽然不能以气质来区分安全或不 安全型,但可预测不安全的类型近来这个争论不断倾向一 致:旱期依恋经历和儿童气质均会影响儿童的旱期依恋模 式,儿童在陌生情景中的行为反映了两者的相互作用
陌生情景中的婴儿依恋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儿 童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对母亲的依恋行为,它被广泛应用于不 同文化背景的依恋研究中陌生情景法有一定的局限性}'I.①与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反应强度相比,儿童在标准实验室 里的依恋行为要人得多,所以有研究者认为该方法缺乏生态 效度②施测受文化的影响首先,文化会影响参与者对陌 生情景意义的认知,从而影响亲子关系的性质,使亲子在实 验中的反应方式表现出文化特性其次,价值观的差异会导 致父母对儿童行为的期望不同研究发现,安全性依恋在所 有国家中的样本都很相似,差异在于回避型依恋和矛后型依 恋所占的比例不同}“}③陌生情景法也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和条件首先,它的使用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只适合8} 18 个月的婴儿其次,该方法的应用需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的人样本,从而保证实验的内部效度另外,许多难以控制 的额外变量,L匕如家庭收入、父母职业等,往往会削弱陌生情 景法的效度
1.2儿重依恋行为分类卡片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a L-La<;hmenL分SeL, A Q S)是继“陌生情景法’之后出现的又一个 公认为有效和可靠的儿童依恋行为测量工具,它克服了陌生 J清景法生态效度上的缺陷,主要是测量家庭环境中1} 5岁 儿童的依恋行为}’}迄今,它广泛用于评价儿童对母亲的依 恋行为,亦用来评价儿童与保育人员之间的依恋关系和跨文 化研究AQS和陌生情景法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川,它符 合依恋理论的假设,即在外部环境不发生急剧变化的条件 下,儿童依恋行为模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I
AQS的优点在于:首先使用方便,一般了解儿童行为的 成人经过简单的训练便可有效的使用它其次适用于小样 本甚至单一研究对象的情景其三是具有启发性特点,特别
适宜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思想和假设最后Act s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用多种统训一方法进行整理分析使
这一方法更为实用不过须要说明的是AQS具有强迫选 择和分类的性质限制了被试的自山反应并有可能遗失重 要的信息
1.3成人依恋访谈成人依恋访谈(adult aLLa<;hmenL inter view, AAI)法是用于测量成人依恋的一种半结构化访谈基 本思想是:通过个体回顾和描述童年时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失去依恋对象或与依恋对象分离的经历事实并评价这些旱 期依恋经历对自己个体发展、个性形成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从而确定成人的依恋工作模式或依恋心理状态}”}
根据个体的生活史以及谈话的质量(是否真实、有证据 证明其所说的话)、数量(是否简洁完整)、关联(谈话是否与 主题相关反应是否敏捷)及方法(是否清楚有序)AAI将成 人依恋分为四类I }I:自主型(autonomous aLLa<;hmenL} ,漠视 型(dismissing aLLachnrenL)、专注型(preocxupied aLLaclr menL}、未确定型(unresolved aLLa<;hnrenL)
研究显T成人在AAI中的四种依恋类型与婴儿在“陌 生情景,中表现出来的四种依恋类型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成人的自主型、漠视型、专注型、未确定型分别对应于婴儿的 安全型、焦虑回避型、焦虑矛后型、混乱型}l of
A AI的优点:首先 A AI的分类不受叙述者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111.其次A AI具有相当高的预 测效度它不仅能够预测父母与儿童的依恋关系和抚养行 为而月_可以较好地预测参与者或其子女是否有或者是否将 会有心里失调的问题A AI的缺点:AAI属于半结构访谈 在交谈和评分上都很费时费力(每一被试需7 } 10 h)而月_ 对访谈者的访谈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每个人都要经过严格 的培训
2依恋的传递性
依恋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时形成的
“内部工作模式”将整合到个性结构中去影响其以后为人父 母时的行为父母(特别是母亲)对依恋关系的心理状态与 婴儿安全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母亲心理状态到婴儿 安全依恋是一个传递过程所以依恋现象可能存在代际传 递性即母亲的依恋模式与子女的依恋模式之间会有一定的 联系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是指根据特殊照料者(通常 是父母)有关依恋的心理状态可以预测婴儿与特殊照料者之 间依恋关系的安全性}’2}
父母对儿童的依恋模式影响作用最人他们的许多因素 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经典的依恋理论认为起最根本影响 作用的是父母自身的依恋模式}101照料者有关依恋的心理 状态会影响到他们对子女反应的敏感性进而影响婴儿的依 恋安全性简言之婴儿期或童年旱期的依恋经验‘积淀”下 来到成年后形成与依恋有关的内部工作模式研究发现 在AAI中被评定为安全型依恋的父母其子女常常表现出 对父母的安全依恋模式二被评定为不安全依恋类型的父母 其子女也常常表现出对父母的不安全依恋模式}131A Ber pier等112}在对依恋的元分析研究中证实A AI具有相当高 的预测效度它能够预渺,陌生情景”中父母和婴)匕的依恋关 系父母和子女的依恋安全性之间有75%的对应性
关于依恋关系在不同辈分人群之间的稳定性研究中发 现:母亲和外祖母依恋倾向性与儿童和母亲依恋倾向性有正 相关}101对不安全依恋与儿童精神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中 也发现混乱型依恋儿童往往是情感失调父母的后代}’3} M ar in us等证实了有心理障碍儿童的母亲不安全依恋发生 率显著性高于正常儿童的母亲}川这些研究都说明依恋这 一心理现象具有代际传递性
70年代时研究者将母亲对子女身体和情感需要反应 的敏感性作为依恋安全组和非安全组母亲的主要区别特征 但P Fonagy等}’“}人认为母亲对子女身体和情感需要的反 应不能等同于母亲对子女心理、精神水平需要的敏感性后 者比前者更能够预测依恋的安全性所以M ein、提出“将心 比心(mina Lcr mind)"的概念它是指父母具有把子女看作独 立心理个体的倾向表现为准确使用心理特征的语言来描述 子女的倾向}121 a S Mariarmes等11}进一步研究发现:母亲的 “将心比叮和儿童后来依恋安全性的相关完全可以用母亲 的敏感性来解释
3依恋与精神病理学的关系
依恋研究最初是对孤儿院中孤儿心理障碍的关注开始 的因而依恋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探讨儿童发生的行为 问题的可能原因和环境近10年来依恋研究在发展精神 病理学领域非常活跃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而:一 是儿童成长环境中的高危因素二是不安全依恋与儿童精神 障碍之间的关系
许多对儿童成长环境高危因素的研究发现不安全依恋 与母亲的照顾质量密切相关焦虑回避型依恋儿童的母亲 倾向于拒绝和不敏感有时对子女缺乏耐心反应迟钝、表现 消极她们常常错误理解子女的需求不能与子女和谐相处 焦虑混合型儿童的母亲常虐待子女对子女的看护不连贯、不规律二母亲对儿童的情感很矛后时而强烈亲近时而强烈 Ipl避导致儿童的情感混乱}’王’“}此外儿童与母亲依恋关 系是否具有连贯性和组织性是导致儿童行为问题的最重要 因素之一}131
在对儿童依恋行为的纵向研究中发现:焦虑回避型依 恋儿童在以后的发展中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多为品行障 碍、物质滥用、反社会人格二焦虑矛后型依恋儿童容易表现 出退缩行为以情感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为主二混乱型依恋 儿童被认为是最不安全的高危儿童常表现出回避型和矛后 型儿童的混合行为他们发展的结果常常是产生许多的行为 问题和心王剿瘴碍I n1
随着对成人依恋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表明不安全依 恋模式与精神障碍之间有明显关系DS ItOSeenSLedn等I }H I 的研究表明78%的精神病患者,75%的抑郁症患者,84%的 焦虑症患者, 84 %的物质成瘾者,93%的摄食障碍患者以及 92 %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AAI中被评定为不安全依 恋H Markus等I}}}对60名因精神障碍住院的青少年患者 调查发现绝人多数表现为不安全依恋类型
在不安全依恋与精神病理关系的领域还有许多方而有待探索主要有:①两者之间的中介因素、确切关系;②成人
在A AI中表现出来的不安全依恋类型在多人程度上可被认 为是过去依恋经历的反应在多人程度上反映的只是当前某 种心理病理状态;③儿童本身气质特征在依恋关系中的重要 作用。M ar111nS V an L, Bakerm ills KM】.Attachment SP11tat1n11S 111
n1nt11PrS T'P pT'P'
dil;c groups: A Met}rA nal of(: on cult ing 11a1Vt1P fathers, adolescents, alld SP.aT'ch foT' 110T'TnatlVe datal JI.lour alld Clinical Psy chology, 1996, 64: & 21 参考文献 ll3 候静,陈会昌.依恋研究方法述评}川.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 3(1):80 84.李菲铭,傅根耀.成人依恋问卷(AAQ3.1)的初步试用I JI.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 9(3): 19Q 192.LVeT'P.tt W,L MaT'kf..A SecuT'eha.Seh'Om Whlcht0 eXp10T'e c10Se T'elat1011Sh1pS}J}.Child Development, 2000, 71:703-706.刘志军.90年代西方依恋理论研究的概述IJI.心理发展科 学,2000, 29(8):24 30.郭力平.学前儿m:.心理发展研究方法}MI.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了{_,2002.233 234.ljzendoorn M11, Kroonenherg 1'M.Cross culture consistelr cy of coding the strange situation)JI.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1990, 13:46资485.`i} iL,,吴放.中关两国儿m:.依恋安全性指标的比较研究I JI.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 24(1): 30 33.许兴建.依恋研究综述I JI.柳州师专学报,2001, 16(4):8 93.M al'y M.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on attach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Overview of the field of attachment)JI.Jour nal of(:onsulting and作ychology, 1996, 64: 23T 243.陈琳,桑标.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川.心理科学进展,2005, 13(3):26 F 27s.141
BeT'111eT' A, L}OZ1eT' M.BT'ldglllg the attachTnellt tT'a11STnlrs 57011 gap: }hhe T'Ole Of TnateT'llal mllld m111dde11P.SS1 JI.lilt eT-nal Jo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2003, 27: 3s} 36s.蒋京川.依恋研究及其新进展IJI.二峡人学学报,2004, 26(2):90 93.f}Ollasay P, Steele 11,StPR.le M.MateT'lll T'epT'PSelltat1011S Of attachTnellt duT'lllg pT'egllallcy pT'P.Chct the OT'ga111Zat1011 Of 11I' fallrmOtheT' attachTnellt at Olle VP.aT' Of age)JI.Child 1)ev汁 opment, 1991, 62: 89r 90s.MaT'lalllle S, L}e Wolf,MaT'711uS 11.Se11S1t1V1tV alld attach meat: A M et} Analysis on parental antPCPdents of infant at-tachTnelltl J}.Child 1)二elopment, 1997, 68: s71-s91.Meins, L,lizaheth, f'ernyhough, et al.Bethinking maternal Se11S1t1V1tV:TnOt11eT'S} cOTnTIlelltSO11111fa11tS} me11ta1pT'OCPSSP.S predct security of attachment at 12 months)J}.J ou 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01, 42:637-648.Markus 11, Kitayalna S.Culture alld self: implication for cOglllt1011,emOt1011, alld mOtlVat1011}J}.Psychological Be view, 1991, 98: 2242s3.Boscenstein 1)S, llorowitz 11 A.Adolescent attachment alld psychopathology}J}.J ournal可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96, 64: 244 2s3.周I u:杰.依恋及其与心理病理的关系I川.中国临床心理学 杂志,1997, s(3):19(r 194.收稿日期:2006-06 20
第四篇:关于儿童依恋的研究综述
摘 要
实证研究中,在借鉴了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国内的现状,做了大量的研究,逐 步形成适应国内的依恋理论与实证的体系。
本文从依恋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总结,理论上介绍了不同学派的依恋理论观点,包括精神分析学派、习性学理论、认知理论等,各个理论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总结了各学派的成就和不足。实证研究介绍了依恋的研究方法、依恋的影响因素、依恋在各个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依恋与友谊、依恋与心理健康、依恋与青少年犯罪、依恋与欺负行为、依恋与认知等,在相关研究中,介绍了依恋与各个领域的关系,文中整合了前人的成果,想借此机会,能吸引相关学科的学者将依恋理论用于实践。在最后,提出了对依恋的展望,包括:依恋与家教、依恋的代际传递、依恋的纵向研究、成人依恋的研究,这几项是对依恋研究的一点体会,本人认为依恋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和相关的研究中,应该使依恋的研究成果走入实际的家庭教育和个人自我提高,使依恋的成果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依据。
引言
针对国内的现状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从依恋的形成上、依恋的影响因素、依恋对社会性的影响上、依恋与心理健康、依恋与个性发展、依恋与犯罪、依恋与家庭教育、依恋的代际传递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成果。但是,依恋的研究还集中于儿童早期,对青少年及成年期的依恋较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的依恋研究成果,旨在为研究者们提供一个总揽全局的窗口,揭示不足,以备后来的学者能在此基础上对依恋研究有新的突破;总括了理论的成果,还将实证相关研究的成果列举出来,想借此机会,能吸引相关学科的学者将依恋理论用于实践,使依恋研究不仅停留在学术界,还能更有效的指导生活。
一、概念分析
(一)儿童依恋的界定 1.依恋的提出
关于母婴依恋的研究,是从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开始的。鲍尔比基于他的文化观和动物分离的研究,在《依恋与失落》一书里,从生态学、心理学、心理分析学、精神病学以至控制论、信息论角度,阐述了早期社会依恋理论。依恋最初是由鲍尔比(J.Bowlby)提出,用以描述母—婴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感情联结。其实鲍尔比(Bowlby)的初衷并不认为依恋仅指婴幼儿期才具备,他认为依恋是伴随整个童年期,直至成人。2.广义的理解
广义的依恋不局限于亲子之间,也不局限于婴幼儿期。如张春兴(1992)认为,“依恋是人际间在感情上甚为接近而又彼此依附的情形,所谓相依为命,即此之意”,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1)依恋关系提供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使人在其他社会情境中满怀信心和胜任力地去参与。
2)依恋对象的作用是“安全基地”,是保护,是对压力、焦虑的自然遮挡。同伴和老师的作用不被当作依恋关系的核心。3)照看人在孩子有压力时,作为安全和安慰的源泉的心理支持性是依恋关系与其他关系的不同之处,是依恋对象与其他社会支持者的不同之处。无论广义、狭义的依恋,突出地表现在当事人遇到压力、困难时,是否会寻找某特定对象的保护、支持,遭挫折时依恋对象的安慰最为有效。3.狭义的理解
狭义的依恋指婴儿与第一照看人(往往是母亲)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结状态,表现为分离时的紧张和寻找,重逢时的愉悦和轻松,并对陌生人形成一种排斥倾向,如恐惧感,可见依恋对象能给婴儿提供一种安全感。它是亲子关系稳固的标志。
(二)儿童依恋的类型
关于依恋类型的确定,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Ainsworth)的工作最具有经典意义。他创设“陌生情景”,通过观察和分析婴儿在陌生情景中的行为表现,将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1)安全型依恋;(2)回避型依恋;(3)抵抗型依恋。1990 年,Main 等提出依恋的第四种类型,即混乱的依恋或不安全——解体型依恋。
安全型(secureattachment):安全型依恋的儿童表现出舒适、安全的总体特征。回避型(avoidantattachment):回避型依恋的儿童的人际关系趋于冷淡, 疏远。抵抗型(resistantattachment):抵抗型依恋儿童表现出依赖、退缩的特征。不安全——解体型(disorganizedattachment):不安全——解体型依恋儿童对母亲有较多的身体接近或接触, 与陌生人交往少, 不友好。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表现出杂乱无章和缺乏组织的行为,常常是以上三种类型儿童的混合特点以及一些难以理解的、稀奇古怪的行为。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与主要抚养者在亲密的联系中尽量形成安全型依恋,有利于其人格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要避免形成不安全型依恋,以免使儿童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和精神障碍。
(三)儿童依恋的发展阶段
鲍尔比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依恋发展的阶段模式:
第一:前依恋阶段(从出生到 6 周)婴儿生下来就有一种有助于依恋情结发展的内在行为。(举例说明)
第二:依恋开始形成阶段(6 周至 6-8 个月)婴儿开始能对熟人和陌生人分别做出不同的反应,对父母做出依偎亲近的反应,对陌生人显示警觉的神情,但母亲离开时不会 “抗议”,表明依恋尚未形成。
第三:依恋形成阶段(6-8 个月至 18 个月)婴儿对熟人产生依恋,并表现出分离焦虑。
第四:互惠关系形成阶段(18 个月至 2 岁及 2 岁以后)儿童约 2 岁的时候,由于语言和表征能力的迅速发展使他们开始理解母亲离开的原因,并能预测她会回来,因此,抗议减少了,婴儿开始使用谈判策略。(举例说明)
(四)依恋的研究方法 1.陌生情境法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Mary.Ainsworth,1969)及其同事首创了“陌生情境”法(strangesituation),使依恋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陌生情境”法设计了一系列的情境变化,以此激活婴儿的依恋系统。2.儿童依恋行为的分类卡片
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attachment Q Set,AQS)是继“陌生情景法”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公认为有效和可靠的儿童依恋行为测量工具,它克服了陌生情景法生态效度上的缺陷,主要是测量家庭环境中 1~5 岁儿童的依恋行为。通过吴放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 Q—Set 分类卡片适合中国儿童依恋类型的检测,它广泛用于评价儿童对母亲的依恋行为,亦用来评价儿童与保育人员之间的依恋关系和跨文化研究。AQS和陌生情景法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它符合依恋理论的假设,即在外部环境不发生急剧变化的条件下,童依恋行为模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接下来指出AQS的优点和缺陷:
AQS 的优点在于:首先使用方便,一般了解儿童行为的成人经过简单的训练便可有效的使用它。其次适用于小样本甚至单一研究对象的情景。其三是具有启发性特点 特别适宜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思想和假设。最后AQS 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整理分析,使这一方法更为实用。不过,须要说明的是,AQS 具有强迫选择和分类的性质,限制了被试的自由反应,并有可能遗失重要的信息。3.表征测量法
表征测量法与主题统觉测验相类似。主要采用几个经典故事,通过对儿童反应的观察,来测量儿童的依恋及其内部工作模式。Bretherton 曾编制了 3 个故事来对儿童进行测量。三个故事如下:故事一:受伤的膝盖;故事二:,卧室里的怪物;故事三:分离和重聚。通过对这三个情境故事的不同反应来划分他们的依恋类型。
解释——主题统觉测验:H.A.默里于1935年为性格研究而编制的一种测量工具。简称TAT。其方法属于投射技术。全套测验共有30张比较模糊的人物图片,其中有些是分别用于男人、女人、男孩和女孩的,有些是共用的。测验时让被测验者根据图片内容按一定要求(被试者看一张图片,然后据以讲个故事,故事的叙述应该包含四个基本维度:(1)图片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境;(2)图片中的情境是怎样发生的;(3)图片中的人物在想什么。(4)结局会怎样。)讲一个故事。被测验者在讲故事时会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图画中的主人公身上。默里提出的方法是要从故事中分析一系列的“需要”和“压力”。他认为,需要可派生出压力,而且正是由于需要与压力控制着人的行为,影响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通过主题统觉测验,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后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投射技术中的结构技法。临床医学家还用这种测验结果进行病理分析。4.成人依恋访谈法
“成人依恋访谈”法(adult attachmeut interview,AAI)是 George 等人受习性学依恋理论的启示,于 1985 年设计的一种用于测量成人依恋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个体对其早年依恋的回顾和描述以及对这些早期经验之于当前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来确定成人的依恋工作模式或依恋心理状态”。5.成人依恋问卷法
经过众多研究者的努力,1993 年终于编制出了一种既能有效测量成人依恋类型又节省时间的工具,即“成人依恋问卷”(AdultAttachment Questionnaire,AAQ)。
二、理论研究
(一)鲍尔比的依恋理论:
Bowlby认为,依恋是一个持久的情感联结,这种联结是倾向于寻求和维持与某个特定的对象的亲近关系,特别是在受到威胁的时候。依恋可以通过依恋行为表现出来,包括在独处或者和陌生人在一起时,婴儿会哭泣,叫喊,追随,靠近,抓挠和反抗等等。
(二)精神分析的依恋理论:
依恋就其实质而言,是儿童对能够满足其生理需要的抚养者的一种情感联结。也就是说,在精神分析学者看来,依恋是以需要的满足为中介,在依恋发展的整个进程中,喂养方式、大小便训练以及自居作用是影响依恋形成的主要因素。
(三)社会学习的依恋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与精神分析一样,也强调早期经验和喂养方式在依恋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但两者对依恋的实质、依恋形成的机制却看法迥异。在社会学习理论者看来,儿童的依恋实质上是母亲满足其基本需要而获得的二级强化行为。
(四)习性学的依恋理论:
习性学理论对依恋的基本看法是依恋具有生物学的基础,这些基础只有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才能理解。
(五)认知的依恋理论
认知的依恋理论并不重视需要满足的作用,而是强调一些认知能力(如观察力、辨别力、记忆力等)对依恋发展的影响。该理论认为要想形成依恋,儿童必须具备两种基本能力:一是必须学会区分环境中不同人,若缺乏这种能力,儿童既不会发展对特定对象的依恋,也不会产生怯生心理;二是必须具备认知永久客体的能力。
(六)几种依恋理论的比较与评价
每一种依恋理论都从不同的视角对依恋的本质、产生根源以及内在机制做出了解释,都不同程度地触及到了依恋的某些内涵和特质。如:精神分析理论揭示了依恋的情感内涵,探讨了依恋的起源和本质,认为儿童早期的依恋性质将影响其成人后的各种人际关系,这些思想为依恋的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依恋的强化机制,认为依恋本质上是与需要满足相联系的二级强化为,并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依恋进行了更为精确的研究;习性学理论揭示了依恋的生物进化根源,强调了依恋作用的双向性,并运用“内部工作模型”的概念来解释依恋的心理机制;认知理论则关注认知能力在依恋中的作用,强调儿童具备两 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是依恋产生的前提。相比之下,习性学的依恋理论最为系统和完整,其整
合性也是最强的。
但也应看到,每一种依恋理论都存在偏颇之处,它们对依恋的解释并不那么完满。比如:精神分析只停留在对依恋现象的粗略描述水平,未能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社会学习派的依恋理论,片面强调了外在强化对依恋形成的作用,但它并不能合理解释所有的依恋现象,比如一些被严重虐待的儿童身上也会表现出依恋行为;习性学的依恋理论则忽略了依恋形成过程中的社会性因素,并且过于强调母亲在依恋形成中的地位,而忽视了其他抚养者的作用;认知理论看到了认知能力在依恋形成中的作用,但忽略了依恋的情感内涵。总之,如何科学地建构依恋理论,仍然是儿童社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实证研究
(一)依恋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依恋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对依恋风格的影响也涉及到很多因 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的影响:
第五篇:依恋歌词法语版
依莲 舒马吧依莲 守西守脑飞
Hélène, je m'appelle Hélène je suis une fille 伊莲娜,我叫伊莲娜 我是一个女孩
够马里子哦~~tua 依莲 冉门丝挖没本
comme les autres.Hélène.j'ai mes joies, mes peines 就像其他女孩一样 伊莲娜 我有我的欢乐和痛苦
啊路扶马微 高马来扶哦~~tua 守扶太 图飞~~来木
elles font ma vie.comme la votre.je voudrais trouver l'amour 这就是我的生活 就像您的一样 我在找寻我的爱情
三扑来木 图飞~~来木 依莲 舒马吧依莲
simplement trouver l'amour.Hélène, je m'appelle Hélène 只不过是想找到爱情 伊莲娜,我叫伊莲娜
守西守脑飞 够马里子哦~~tua 依莲
je suis une fille.comme les autres Hélène 我是一个女孩 就像其他女孩一样 伊莲娜
西买米送不蓝 渡寒渡布碗
si mes nuits sont pleines.de reves de poemes 如果每夜 都能有诗歌和美梦相伴
守兰汗土~~腾 守扶太 图飞~~来木
je n'ai rien d'autres.je voudrais trouver l'amour 我会别无所求 我在找寻我的爱情
三扑来木 图飞~~来木 一蔓
simplement trouver l'amour Et même 只不过是想找到爱情
西惹满浮动 东度来若拢 三Q搜买奴
Si j'ai ma photo Dans tous les journaux Chaque semaine 就算是每周的报纸上都有我的照片
白和桑 NO马度路丝挖 更入汗土入大
Personne Ne m'attend le soir.Quand je rentre tard(可是)夜里却没有人在等我 当我晚归的时候
百可桑那fai百 土木该 老斯古斯带来无 剖思达
Personne ne fait battre mon coeur.Lorsque s'eteignent les projecteurs 没有人能够让我有心跳的感觉 当舞台上的灯光熄灭
依莲 舒马吧依莲 守西守脑飞
Hélène, je m'appelle Hélène.je suis une fille 伊莲娜,我叫伊莲娜 我是一个女孩
够马里子哦~~tua 守扶太 图飞~~来木
comme les autres.je voudrais trouver l'amour 就像其他女孩一样 我在找寻我的爱情
三扑来木 图飞~~来木 一蔓 够百来难比例 木屋后嘎热得
simplement trouver l'amour Et même quand à la télévous me regardez 只不过是想找到爱情 就算你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我酥嘿黑散冉得 柏桑 路妈读路丝挖
sourire et chanter.personne ne m'attends le soir 欢歌笑语(可是)夜里却没有人在等我库入湖图入大 北手妈 饭man图 木 旮
quand je rentre tard.personne ne fait battre mon coeur 当我晚归的时候 没有人能够让我有心跳的感觉
劳斯够斯 但兰路无 剖思达 依莲 舒马吧依莲
lorsque s'éteignent les projecteurs Hélène, je m'appelle Hélène 当舞台上的灯光熄灭 伊莲娜,我叫伊莲娜
守西守脑飞 够马里子哦~~tua 依莲
je suis une fille comme les autres Hélène 我是一个女孩 就像其他女孩一样 伊莲娜
一 突突 咩本
Et toutes mes peines
图浮湖路扑勒 啊书呼噜呜~图 trouveront l'oubli Un jour ou l'autre 总有一天,我会忘却所有的伤痛
刚 褥 图 来木
quand je trouverais l'amour
什么时候我才能找到我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