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杜克的童话故事
小杜克的童话故事
是的,那就是小杜克。他的名字并不是真的叫杜克;不过当他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就把自己叫做杜克。他的名字应该是“加尔”――明了这一点是有好处的。现在他得照料比他小很多的妹妹古斯塔乌,自己还要温习功课。但是同时要做这两件事情是不太容易的。这个可怜的孩子把小妹妹抱在膝上,对她唱些他所会唱的歌;在这同时,他还要看摊在面前的那本地理书。在明天到来以前,他必须记好西兰①主教区所属的一切城市的名字,知道人们应该知道的一切关于它们的事情。
①西兰(Sjaeland)是丹麦东部的群岛。面积7514平方公里。
现在他的妈妈回来了,因为她到外面去过。她把小小的古斯塔乌抱起来。杜克跑到窗子那儿,拼命看书,几乎把眼睛都看花了,因为天已经慢慢黑下来了;但是他的妈妈没有钱买蜡烛。
”那个洗衣的老太婆在街上走来了,”正在朝窗子外面望的妈妈说。“她连走路也走不动,但还是要从井里取一桶水上来。做个好孩子吧,杜克,快过去帮助这个老太太一下!”
杜克立刻就跑过去帮她的忙。不过当他回到房里来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蜡烛他们是买不起的;他只得上床去睡,而他的床却是一张旧板凳。他躺在那上面,想着他的地理功课:西兰的主教区和老师所讲的一切东西。他的确应该先温习好,但是他现在没有法子做到。所以只好把地理课本放在枕头底下,因为他听说这可以帮助人记住课文,不过这个办法却不一定靠得住。
他躺在那上面,想了许多事情。忽然觉得有人吻他的眼睛和嘴。他似乎睡着了,又似乎没有睡着。他好像觉得那个洗衣老太婆的温柔的眼睛在看他,并且对他说:
“如果你明天记不住功课,那真是可惜得很!你帮助过我,我现在应该帮助你。我们的上帝总是帮助人的!”
杜克的那本书马上就在他的头底下地动起来了。
“吉克――哩基!咕!咕!”这原来是一只老母鸡跑出来了――而且它是一只却格①的鸡。“我是一只却格的母鸡,”它说。
于是它就告诉他,那个小镇有多少居民,那儿曾经打过一次仗――虽然这的确不值得一提②。
“克里布里,克里布里,扑!”有一件什么东西落下来了,这是一只木雕的雀子――一只在布列斯托③射鸟比赛时赢来的鹦鹉。它说那儿居民数目之多,等于它身上的钉子。它是很骄傲的。“多瓦尔生就住在我的附近。扑!我睡得真舒服!”
①却格是丹麦却格湾上的一个小镇。
②1677年6月1日,丹麦的舰队在却格湾击溃了瑞典的舰队。但是法国的国王路易十四却不准丹麦获得任何胜利的果实。这里所说“不值得一提”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③布列斯托(Praesto)是丹麦的一个小镇,它的附近有一个尼索(nyso)农庄。雕刻师多瓦尔生曾经住在这儿。
不过现在小杜克已经不是躺在床上,他忽然骑上了一匹马。跑!跑!跳!跳!马儿在驰骋着。一位穿得很漂亮的骑士,戴着发亮的头盔和修长的羽毛,把他抱在马鞍前面坐着。他们穿过森林,来到古老的城市伏尔丁堡①――这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大城市。国王的宫殿上耸立着许多高塔;塔上的窗子里射出亮光,那里面有歌声和跳舞。国王瓦尔得马尔和许多漂亮的宫女们在一直跳着舞。这时天已经亮了。当太阳出来的时候,整个城市和国王的宫殿就沉下去了,那些高塔也一个接着一个地不见了。最后只有一座塔立在原来宫殿所在地的山上。这个城市显得渺小和寒碜。小学生把书本夹在臂下走来了,说:“两千个居民。”不过这不是真的,因为事实上并没有这么多人。
小杜克躺在床上,仿佛是在做梦。又不像在做梦。不过有一个人站在他身边。
“小杜克!小杜克!”这声音说。这是一个水手――一个相当小的人物,小得好像一个海军学生,不过他并不是一个海军学生。“我特别代表柯苏尔来向你致敬――这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城市,一个活跃的、有汽船和邮车的城市。在过去,大家都说它很丑,不过现在这话却不对了。”
“我住在海边,”柯苏尔说。“我有一条公路和游乐的公园。我产生了一个诗人②,他是非常幽默的――就一般的诗人说来,这是少有的。有一次我很想送一条船出去,周游世界一番。不过我没有这样做,虽然我可以做得到。我的气味很香,因为在我的城门附近盛开着许多最美丽的玫瑰花。”
①在国王瓦尔得马尔时代,伏尔丁堡是丹麦一个很重要的城市。现在只剩下宫殿的废墟。
②指柏格森(Baggesen,1764~1826)。他是安徒生所喜爱的一个诗人。
小杜克看着它;它在他眼中是红色的和绿色的。当这种种的色彩渐渐消逝了以后,附近清亮的海湾上就出现了一个长满树林的斜坡。上面有一座美丽的老教堂,它顶上有两个高高的尖塔。一股涌泉从山里流出来,发出潺潺的声音。一位年老的国王坐在近旁,他的长头发上戴着一顶金王冠。这就是“泉水旁的赫洛尔王”――也就是人们现在所谓的罗斯吉尔得镇①。丹麦所有的国王和王后,头上戴着金冠,都手挽着手,走到这座山上的那个古教堂里来。于是琴楼上的风琴奏起来了,泉水也发出潺潺的鸣声。杜克看到这些景象,也听到这些声音。
“请不要忘记这王国的各个省份!”国王赫洛尔说。
立刻一切东西就不见了。是的,它们又变成了什么呢?这真像翻了一页书似的。这儿现在有一个年老的农家妇人。“她是一个锄草的农妇。她来自苏洛②――这儿连市场上都长起草来了。她把灰布围裙披在头上和肩上。围裙是潮湿的,一定是下过雨了。
“是的,下过了一阵雨!”她说。她知道荷尔堡的剧本中的许多有趣的片断,也全知道关于瓦尔得马尔和亚卜萨龙③的事情。不过她忽然蹲下来,摇着头,好像要跳跃似的。“呱―呱!”她说。“天下雨了!天下雨了!苏洛是像坟墓一样地静寂!”她现在变成了一只青蛙――“呱―呱!”――不一会儿她又变成了一个老女人。
①赫洛尔王(Hroar)是丹麦传说中的一个国王,大约生活在第五世纪后半期。罗斯吉尔得镇(Rosekilde)据说就是他建立起来的。此镇到1445年止是丹麦的.首都,在这儿的礼拜堂里葬着许多丹麦的国王和王后。
②苏洛(Soro)是十二世纪建立起来的一个小镇,丹麦的伟大剧作家荷尔堡在这儿创办了有名的“苏洛书院”。安徒生在这里读过书。
③亚卜萨龙(Absalon,1123~1201)是丹麦的一个将军和政治家,曾征服过爱沙尼亚。
“一个人应该看天气穿衣服才对!”她说。“天下雨了!天下雨了!我住的这个城市像一个瓶子。你从瓶塞那儿进去,你还得从瓶口那儿出来!从前那里面装着些鲶鱼,现在这里面有一些红脸蛋的孩子。他们学到了许多学问――希伯莱文,希腊文――呱―呱!”
这很像青蛙的叫声,或者某人穿着一双大靴子在沼泽地上走过的声音;老是那么一个调子,既枯燥,又讨厌,讨厌得叫小杜克要酣睡了,而酣睡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就是在这样的睡眠中也居然会做起梦来――或者说类似做梦一般。他那个有一双蓝眼睛和金黄色鬈发的小妹妹古斯塔乌忽然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姐。她没有翅膀,但是她能飞翔。现在他们一起飞到西兰,飞过绿色的森林和蔚蓝色的湖泊。
“你听到公鸡叫么?小杜克?吉一克一哩一基!许多母鸡从却格飞出来!你可以有一个养鸡场――一个很大、很大的养鸡场!你将不会饥饿和贫困!像俗话所说的,你将射得鹦鹉;你将是一个富有和快乐的人!你的房子将会耸入云霄,像国王瓦尔得马尔的塔一样。它将有许多美丽的大理石像――像从布列斯托那儿搬来的一样――作为装饰。懂得我的意思了吧。你的名字将会像从柯苏尔开出的船一样,周游世界。同时在罗斯吉尔得――请不要忘记这些城市吧!”国王赫洛尔说。“小杜克,你将会说出聪明而有理智的话来。当你最后走进坟墓里去的时候,你将会睡得很平安――”
“倒好像我是躺在苏洛似的!”小杜克说,于是便醒来了。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他一点也记不起这场梦。不过这倒也没有什么必要,因为一个人是不需要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情的。
现在他从床上跳下来,读他的书;马上他就懂得全部的功课了。那个洗衣的老太婆把头伸进门来,对他和蔼地点点头,说:
“好孩子,谢谢你昨天的帮忙!愿上帝使你的美丽的梦变成事实!”
小杜克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了一场什么梦,不过上帝知道!
第二篇:杜克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了解苏东坡其人其事、复习巩固“赋”的文体知识。
3、积累文中有生命力的成语,极富哲理的语言。能力目标:
1、体会文中的感情变化和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2、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讨论,揣摩体味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3、学习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德育目标:
1、教育学生学习苏轼遇到挫折后体现出来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
2、苏轼的人生感悟和思想体系。
教学难点
苏轼的思想体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问答法。
3、启发法。一:导课
同学们,咱们以前学习过苏轼的《题西林壁》:(学生齐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全诗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就诗情、画意、理趣三者兼备。头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写景,次句“远近高低各不同”对景下评,末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对主客观的关系抒发自己的哲学感悟。谁能用八个字把这首诗反映的哲理给表达出来呢?(学生回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融诗情、画意、理趣于一体的精美散文,感受他豁达的情怀,领略他散文的独特魅力。二:作者介绍
(学生回顾)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教师补充,激发学生兴趣)古时候车前的横木叫“轼”,登轼而望,可以高瞻远瞩,所以字子瞻。但轼这东西又暴露于车前,是极易受到损伤的,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当初苏洵给儿子取名为轼,就有警示儿子做人不可锋芒太露之意,谁料东坡一生,恰因露才而屡屡遭嫉。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成就斐然:
散文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词成就:豪放派代表人物。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诗成就:“苏黄”(苏轼、黄庭坚)
书画成就 :“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家,被称为“宋四家”。
食文化: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酒文化:自酿养生酒 茶文化:自制紫砂壶
服饰文化:东坡帽、东坡巾在当时非常流行。苏东坡一不小心引领了当时的时尚潮流。
为官政绩: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兴办医院、学校等。总之,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泽被后世。
三、文体介绍(多媒体显示)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刘勰《文心雕龙 诠赋》
即以铺张渲染为手法来写景叙事或抒情说理的一种文体。赋在形式上讲究文采,注重声韵,兼具诗的韵律、节奏和散文的章法句式。如:杜牧的《阿房宫赋》
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在这篇赋里,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咱们可以把主客都看作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客的观点和感情是作者日常的感受和烦恼,而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的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哲学领悟,前者沉郁,后者达观;前者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慨,后者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简而言之,也就是思想矛盾的苏轼一个自我安慰的过程。
四、写作背景介绍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乌台诗案”完全是一个莫须有的可笑事件,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硬说苏东坡在很多诗中流露了对政府的不满和不敬,方法是对他诗中的词句和意象作上纲上线的推断和诠释。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天,一个名叫王硅的官员对神宗皇帝说:“苏东坡对皇帝有二心。”皇帝问:“何以见得?”他说:“苏东坡有一首写桧树的诗,中间有蜇龙二字。”皇帝不解说:“人家写桧树,和我有什么关系?”他说:“写到了龙还不是说皇上您嘛。”皇帝倒还头脑清醒,反驳道:“未必,人家诸葛亮还叫卧龙呢?”正是在这么一群文化群小的攻击下,苏东坡成了罪孽的化身。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他感 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透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前赤壁赋》这篇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路历程。五:课文赏析
学生齐背第一段。总结:本段描写赤壁夜游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问:本段中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乐
问:作者为何而乐?
明确:因为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问: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诗情画意的境界呢?从本段中找出原句来。学生齐声答: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教师总结)的确,本段中,苏子泛舟赤壁之上,头顶一轮皓月,船下万顷碧水,月光如烟似雾,清风徐徐吹拂,扁舟如苇叶一般,任意左右东西,作者乘风飘逸,仿佛羽化登仙。真是如梦似幻,让人留连忘返。问:本段中有一个拟人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来。学生答:“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找同学品位这句话。明确:“徘徊”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在苏子的千呼万唤之下缓慢升起的情景。又好象留恋人间的美景,久久不愿离去。这种意境正如卞之琳的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学生齐背第二段。
总结: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萧声。本段中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兴尽悲来,乐极生悲。
问:作者悲从何来?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1)、政治失意(美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比如《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里的“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其实是在说自己的高远理想,对圣君贤臣美政的期盼,不是越来越虚无飘渺了吗?(2)、萧声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音乐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可以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欢喜让人愁。咱们以前也学习过用音乐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生生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学生齐背第三段。
总结: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问:请同学们用两个字概括本段的感情基调? 学生答:愀然,也就是忧愁凄怆的样子。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触景生情,想到英雄人物曹操也和万物一样,不过是过眼烟云,何况我们这些渔夫樵父呢?正如《红楼梦》里所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其实咱们以前学过很多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请举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2)、人生短暂,韶华易逝。(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中国文人心中永恒的心结。
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3)、天地阔远而个人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学生齐背第四段。
总结:丢开个人悲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的豁达开朗的心情。
问:作者是怎样由第三段的忧愁凄怆走向本段的豁达开朗呢?(学生思考)明确:他想到了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其实也就是哲学讲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从运动的观点来看:大至宇宙天体、星球,小到分子、原子,时时刻刻都在运动。所以哲学家说:人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毛泽东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苏轼在本文中说:江水每天都在向前流去,月亮每天都有阴晴圆缺的变化。
那么从静止的观点来看:虽然一江春水总是向东流,但黄河还是黄河,长江还是长江,月亮虽有阴晴圆缺,但还是那个月亮。正如一首歌中唱道:山也还是那座山/河也还是那条河/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对于人类来说:如果从运动的角度来看,人都有生老病死,人的个体生命对整个宇宙来说是短暂的。如果从静止的角度来看,伟大的人物却可以永垂不朽,正如诗人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为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而整个人类社会,又象愚公所说,子生孙,孙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既然从静止的角度来看,物与我都是永恒的,那么我们又何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又何必为人生无常、时光短暂、韶华易逝而感伤呢?
哲学思想和理性思辨使苏轼悟透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身外之物,如过眼烟云,不必强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呢?
苏轼又为我们提出了一对哲学命题:取与不取。功名利禄那些东西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不必强求,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自然万物可以为我享用,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声色俱美,这些才是我们应该 追求的东西,正所谓: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惜取眼前物。其实苏轼的这种思想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人生自有定数,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不来。同时,这里也反映了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 学生齐背第五段。
总结: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而睡。问:本段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明确:乐。
如果说第一段的乐是一种浅层次生理上的乐,那么本段中的乐则是集文化之大成的苏轼用丰厚的人文底蕴让自己在寂寞中淡泊沉静下来后与自然山水对话,与历史人物对话,与自己灵魂对话后的心灵解脱。
苏轼的这种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使他在屡遭贬斥的困境中始终没有灰心丧气、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为官能造福百姓,为文能流传千古。所以,当我们身处逆境的时候,想一想苏轼,也许就会给我们带来重新奋起的精神力量。
总结: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我认为这首诗完全可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寂寞让苏轼在孤灯下写完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寂寞也让苏轼走向真正的成熟。所以,被贬杭州的苏轼能写出“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艳抹总相宜”的诗句来表达对西湖的留恋。被贬黄州的苏轼用“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来表达自己对黄州的喜爱。被贬岭南的苏轼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来表达对岭南的衷情。
所以,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黄州。六:作业:比较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分析二者的异同。
第三篇:说课稿 小狗杜克
说课稿——小狗杜克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小狗杜克》,下面我将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小狗杜克》是沪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的第14篇课文,该文章主要记叙了在小孩尼科被火车轧到的危急时刻,小狗杜克英勇的救出尼科,结果杜克被轧断爪子的故事。全文语句优美,行文流畅,情感真挚,饱含了动物对人的忠义之情,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其次,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更倾向于积累与感悟,学生更应多读,多说,多表达。故该篇课文在整个教材中具有相当大的作用,通过阅读而加深感悟,通过阅读而不断积累。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基础知识与技能薄弱,缺乏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观察判断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尚未成熟,故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更应“化抽象,为形象”,采用多媒体设备等手段,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导。“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故在课程设计上我设计了两条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依托教材而定的课程,暗线则是以激发学生兴趣而定的课程。做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举。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按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动物是有感情的 教学难点:读中思,读中悟,真正读懂课文。
我之所以将其确定为我的教学难点,是因为动物与人之间的忠义之情较为抽象,学生无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无法立即与之达成共识。
四、说教法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一门需要积累感悟的学科。故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以读代讲,贯穿始终”。教师的作用犹如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的一般,是一个“助产师”的作用,而真理则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坚持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现状,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我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老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五、说学法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学法的知道,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主要有:圈点勾画法
六、说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提出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积累7个词语。学会使用“爬、跳、奔、溜、赶、蹿”表示动作的词语。
2.学会在否定句中加上“怎么”,体会其作用。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使学生懂得动物是有感情的,激发他们爱护动物的情感。
七、说教学过程
我将整个教学模块分为以下模块,一、谈话启发,导入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分层阅读,理解感悟,四、朗读全文,读中悟情
(一)谈话启发,导入课题
再导入课题伊始,我先象学生展示ppt(动人的小狗图),通关直观的图片演示,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我向学生发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小狗,当你们看到一只小狗的时候,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它?我这样做有三个目的:
1、使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和蔼可亲,愿意听这个老师讲课。
2、激发学生动脑筋的意愿。
3、缓和课堂氛围,使课程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的朋友“杜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通过谈话启发的方式导入课题,调节了课堂风味,同时也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引入课题高速度,同时也使得学生开始思考发出疑问,新朋友杜克到底是怎么样子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那么请大家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辨清字形,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圈点勾画,并请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看看能不能独立完成填空。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在阅读过程中将学法(圈点勾画法)渗透,同学们逐渐对文章产生了乐趣,有了进一步探讨的意愿,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2、出示相关生字并逐一解读如刹字的多音字问题,撒的结构问题,以及风驰电掣和安然无恙的注释问题。采用小老师领读的方法,促使学生自发的去学习,探讨问题。
3、指明学生完成完型填空,一来使教师指导学生的理解程度,二来鼓励学生积极动脑,三来确定了文章的基本架构,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学生理解全文做好了铺垫。
三、分层阅读、理解感悟
基本框架确立之后,我将采用信任而又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片面性的理解。此时在转入自主探究法,通过自主探究法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培养了思维能力。在这里,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主动让问题设计呈现出梯度性。
1、首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解决最简易的问题,小婴儿尼科是怎样来到铁轨上的?当尼克爬到铁路上时,玛丽正在做什么呢?学生通过找原句的方法,很容易找到答案。继而指导学生在所找的原句中,理解“竟”字的意义。(同学们,课文在刚开始给大家展示了一幅温馨的画面:暖暖的太阳、轻轻的风儿、甜甜地进入梦乡。然而文中一个“竟”字则将笔锋一转,故事由温馨转向危机)
2、继而我将问题逐步深入,既然温馨已经破灭,那么尼科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呢?同样的我让学生采取找原句的方法,然后知道朗读,通过加快语速和重读个别字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到形势的“十万火急”。随后知道“怎么也”三字的用法,我先让学生去掉“怎么也”朗读,然后在加上“怎么也”朗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怎么也”的作用是为了加强语气,加深情感,写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机。
3、最后,我提出了难度最高的一个问题,为了点名文章的主旨。小狗杜克是怎样救尼克的?我让学生先设法找到原句,随后让学生找出描写杜克动作的词语。随后追问,杜克的这些动词表现出了他怎么样的情怀? 逐步使同学们理解“杜克的忠义”。最后教师总结: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为了人,它们甚至可以献出生命。我们要象朋友一样善待动物
四、朗读全文,读中悟情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故我始终坚持“以读代讲,贯穿始终”的理念,使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读出每一段的不同语气。在阅读中把握住全文的情感。
第四篇:14 小狗杜克 说课稿
小狗杜克
说课稿
大别山小学
张楠楠
评审老师好,我叫张楠楠,在大别山小学担任三年级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狗杜克》。
一、教材分析:
《小狗杜克》是沪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篇课文是根据同名故事改写的。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课文第1、2节展现了一幅温馨的图画:“暖暖的太阳”、“轻轻的风儿”、“甜甜地进入梦乡”。第3节中的“谁也没有想到”和“竟”引导故事向前发展,终于走到了危机边缘。第4节中,火车“风驰电掣”、司机“拉响汽笛使劲刹车”、一番努力后,火车“怎么也听不下来”,这些情景的描写都渲染了当时紧张的气氛,突出了情况的危急,与故事开始时的温馨形成强烈反差。第5节重点写了在千钧一发之际,小狗杜克赶来。“黑影一闪”、“蹿”、“一口咬住”都写出了小狗行动之神速和不顾一切的勇气。整篇文章刻画了杜克对人的忠义。小狗杜克危急之时能奋不顾身,这来自平日和马丽一家建立起来的感情。从而告诉小朋友们:动物也是有感情的,自然界的一切都不容藐视。
课文通过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反映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如“跑前跑后、丢香肠、撒欢等”文中出现的动词较多而且运用精当:“躺、爬、驶、蹿、咬、碾、拖、轧、奔、趴、吹拂、扒开”等,可帮助学生渐进积累。
二、学情分析:
经过二年多学习,学生已经明确了预习的要求,并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能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发音,尝试独立完成课后阅读练习,对文体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但是在有感情地朗读和重点句子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方面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套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本课9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有感情地通读课文。体会在否定句中加上“怎么也”的作用。学习使用表示动作的词。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狗杜克在千钧一发之际,从铁轨上救出小尼科的故事,懂得“狗是人类的好伙伴”这一道理,并能做到爱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语言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语言训练要落到实处,必须结合课文内容,步步深入,同时也可以把前后知识点进行组合,例如:在理解句子的句意时,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把句子意思理解透彻。课文一开始展现了马丽与杜克的情谊,为后面的奋不顾身救尼科埋下了伏笔,通过“风驰电掣”“可火车怎么也停不下来”烘托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在理解词语时,可以先重点突破不理解的字或关键字,如“风驰电掣”的“掣”、“安然无恙”的“恙”然后把关键字的意思放入词语中,这样词语的意思大致就能够理解了。
五、具体实施:
1、在进行教学前,让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堂上才能有所得,在教学开始时用谈话,把学生引入情景之中,在学生对故事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让学生通读课文,并且思考:小主人尼科遇到了什么危险?小狗杜克是怎么做的?小狗杜克为什么要这么做?
2、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在学生对文章整体有了一定感知后,进行句子的分析、感悟,让学生自己找关键词、关键句,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进行点拨讲评,从而把训练落到实处,最后,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杜克的聪明、勇敢、忠诚。
六、我的思考:
接下来说一点我对这节课的思考: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父母为了他们的安全,往往让他们远离动物和自然环境,从而导致很多孩子缺少与动物接触和相处的机会,他们对“狗是人类的好伙伴”这句话的感知只能通过课本的文字去体会,而无法获得更加深刻而直接的感受。因此,我想对现在的家长说,是该放放手了,过度的溺爱反而会成为伤害。
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大概流程,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指正,最后用嘉贝丽.文生的话来结束这次的说课吧:“洪荒时代,人类从大自然中选择了狗,而它也终究没有让人失望,成了自然界中最善解‘人’意的动物”。让我们一起爱护动物吧!谢谢!
第五篇:童话故事小红帽
童话故事:小红帽
从前有一个可爱自信的女孩,谁见都喜欢,最疼爱她的要数她的奶奶,她真不知再给她的孙女儿些什么才好。一次,奶奶送给她一顶红绒缝制的小帽。她戴上小红帽显得非常好看,从此不愿再戴任何别的帽子,于是人们就只管她叫“小红帽”。一天,妈妈对她说:“来,小红帽,这儿有一块蛋糕和一瓶葡萄酒,给你住在村外的奶奶送去;她有病,身子虚弱,吃了会好一些的。趁天黑之前动身吧,到了野外得乖乖儿地走,别离开大路乱跑,不然你会跌倒和摔坏瓶子的;真那样的话,奶奶就什么也没有啦。还有,你进她的房间时,别忘了说‘早上好’,别一进屋就东瞅西瞅的。”
“我会做好所有的事!小红帽对妈妈说,说完就和她拉拉手告了别。奶奶可是住在村外的大森林中,离村子有半小时路程呐。小红帽一走进森林就碰着一头狼,可她却不知道这是一种多么凶残的动物,因此并不怕它。
“你好啊,小红帽!”狼说。“谢谢,狼先生。”“这么早出村干吗来啦,小红帽?”“去看奶奶。”“你那围裙下边拿的什么来着?”“蛋糕和葡萄酒呗。昨天我们烤了蛋糕,奶奶病了,身子虚弱,吃了有好处,身体会健康起来。”“小红帽,你奶奶家在哪儿?”“进了林子还得走整整一刻钟,在3株大橡树底下就是她的房子,低处围着胡桃树的篱笆,你一定知道的,”小红帽回答。
狼心里想: 这小东西细皮嫩肉儿,一定很可口,味道准比那老太婆要好。我得放聪明些,叫她俩都逃不出我的手心儿。狼一边想,一边陪着小姑娘往前走,过了一会儿,它说:“小红帽,瞧瞧周围那些花开得多么鲜艳!干吗连头都不转一转?我想,你压根儿没听见小鸟们唱得有多么动听吧? 你这样只顾往前走,就像去上学似的,不知道这森林里有多么快活哟。”
小红帽抬起眼帘,看见阳光在树木间来回跳荡,四周鲜花盛开,心里想,要是我给奶奶捎一束鲜花去,一定也会使她高兴。天色还早着呐,我不会迟到的。她于是离开大路,进密林中采花去了。她采下一朵,心想前边没准儿还有更漂亮的,又往前走,一直走到了密林深处。这当儿,狼却直接赶到奶奶的房前,敲起门来。“外面是谁呀?”“是小红帽,给你送蛋糕和葡萄酒来啦,快开门吧。”“你只管拉把手好啦,”奶奶大声回答,“我身子虚弱,起不来哟。”狼一拉把手门就开了,它二话没说就冲到床前,把奶奶给吞进了肚里。接着,它穿上奶奶的衣服,戴上她的软帽,钻进她的床铺,扯严了帐幔。
小红帽呢,这时还在跑来跑去摘花。直到采集了许多许多,再采就拿不了啦,她才又想起奶奶,重新上了路。她感到奇怪,奶奶的房门怎么大开着?走进房间,她心里立刻觉得很异样,心想,唉,上帝啊,今天我怎么这样害怕,平常我来奶奶家不总是高高兴兴的嘛!她大声喊: “早上好!”没有回音。她随即走到床前,撩开帐幔,只见奶奶躺在床上,软帽拉得低低的一直盖住了面孔,样子好奇怪。
“哎,奶奶,你的耳朵怎么这样大啊?”“为了听你说话更清楚呗。”“哎,奶奶,你的眼睛怎么这样大啊?”
“为了看你更清楚呗。”“哎,奶奶,你的手怎么这样大啊?”“为了抓牢你呗。”“可是奶奶,你的嘴怎么大得可怕呀?”“为了很快把你吃掉。”话音未落,狼从床上一跳而起,把可怜的小红帽张口吞掉了。
狼满足了食欲,重新上床睡大觉,一会儿就震天地打起鼾来。碰巧猎人从房前经过,心想:这老太婆鼾打得好厉害!她莫不是病了吧,我得去看看。他于是进了房。可等他走到床边,一看床上竟躺着狼。“你这个老坏蛋,我找了你很久,你竟在这儿!”他说。正当他准备举起猎枪时,他突然想到,这狼可能把老奶奶给吃了吧?嗯,她还有救。猎人没有开枪,而是找来一把剪刀,动手把睡着了的狼的肚皮剪开。刚剪了几下,他就看见一顶漂亮的红色小帽子,再剪几剪,小姑娘已经跳出来,大声嚷嚷:“哎呀,可吓坏我啦,这狼的肚皮里好黑哟!”接着,老奶奶也走了出来,还活着,只是上气不接下气。小红帽却赶快去搬来一些大石头,把它们塞进狼的肚皮里。狼一醒过来就想逃走,可石头沉甸甸的,它一站起来马上又倒下去,摔死了。
3个人全都很开心。猎人剥下狼皮,回家去了。奶奶吃着小红帽送来的蛋糕,喝着葡萄酒,精神好了起来。小红帽却想: 如果妈妈不允许,我一辈子可别再独自离开大路,跑进森林了。
人们还讲,有一天小红帽又给奶奶送糕饼去,在路上另一头狼跟她搭讪,想引诱她离开大路。小红帽呢没有上当,并且告诉奶奶她碰见了狼,那家伙嘴上对她说“你好啊,”眼睛却露出凶光,好像在说:“要不是在大路上,看我不活吞了你!”
“快,”奶奶说,“咱们把门关紧,免得它钻进来。”一会儿,狼果然一边敲门一边喊叫:“开门呀,奶奶,我是你的小红帽,给你送烤饼来啦!”她俩却悄悄地呆着不去开门。那灰毛鬼围着房子溜过来又溜过去,最后跳到了屋顶上,想等到傍晚小红帽回家去时偷偷跟在她后面,然后在黑暗中把她吃掉。可奶奶知道这家伙安的什么心。她想起房前立着一个大石头糟,便对小姑娘说:“去拿个桶来,小红帽。昨天我煮了许多香肠,提些煮香肠的水倒进石头槽里。”小红帽提了很久很久的水,直到把那个挺大挺大的石槽装得满满的。一会儿,香肠的气味飘进了屋顶上狼的鼻孔,它先是深深地吸气,同时眼睛往下瞅,到最后就把脖子伸得老长老长,长得自己都站不住了,开始往下滑。就这样,狼从屋顶上摔下来,刚好掉进大石槽里,淹死了。小红帽呢,便高高兴兴回家去,再没谁伤害她。
小红帽天真善良,第一次见到凶恶狡猾的狼时毫不设防,不但告诉了他奶奶的住址,还听了他的话到森林玩,结果,她和奶奶都被狼吃啦。
以后小红帽提高了警惕,再不轻信陌生人啦。亲爱的小朋友啊,我们可不要像原来的小红帽一样轻易地相信陌生人的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