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赢在中国》第三季的视频,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不只是关于创业,更多的是关于人生。选手激情、智慧、个性,评委的精彩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从选手和评委起笔,谈谈我的感想。
一、印象最深刻的黄艳泽。
对他印象最深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的个性很强,二是他的长像和性格都颇像 我的父亲。他有着痛苦少年时代,8岁丧父,10岁母亲改嫁,带走了4个姐姐。这个唯一没有跟着改嫁的孩子就在亲戚家轮住,经过努力学习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但因为无人资助,这个爱学习的孩子选择了从军。他独具慧眼,创建了TT战士拓展俱乐部,全国唯一一家以户外体验式专业军事拓展训练和组织专项竞技运动的服务机构。精良的军事演习同步装备、美国西点军校的课程、台湾军事野战俱乐部的管理模式。他具有军人特有的气质,评委所提问题他几乎都是不假思索地作出简洁凝练且有咄咄逼人气势的精彩回应,他有思维敏捷、别具风格的冷幽默。可能一想到这个选手,第一反应就是想笑,但是欢笑之余,也深深被一个退伍军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所感动。他与评委的对话都令人眼前一亮,心理不禁为他喝彩!而使我为之一震的是他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五年扛枪当兵,五年下海经商,五年创业励志,五年出国留洋,五年从政安邦。”足见他是一个对自己相当有规划有要求的人。现在的大学生有多少人对自己的人生做过如此规划,有多少大学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混日子。一个有着理想并能坚定地为之奋斗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二、不当队长的李璇。
第三季的《赢在中国》女选手颇多,而且实力颇强,李璇就是其中一个。首先,不得不肯定,她突出的个人能力,但是,对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商业实战她一直都没当队长。队长拥有决断权,有领导权,当然也要承担最重要的责任,可以说当队长是相当有风险的。朱新礼说她是“宁可无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对于这残酷的比赛来说的确是不错的选择,但是,随着选手一个一个被淘汰,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因为评委要选的就是领导者,领导一个企业走向成功,一个一直不当队长的选手,必然引起评委的质疑。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是至关重要的角色。领导者的创意策划能力、执行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团队中的作用非常明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且,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正如马云所说:“一个团队领导者的领导力不是在顺境中体现的,而是在逆境中体现的”,顺境中应该主动锻炼自己的领导力,逆境中方能带领团队渡过难关,取得成功。
二、微笑着艰苦奋斗的曾花
她曾经在井冈山罐头厂当女工的这四个月,手每天都要在水里泡十二个小时,手肿得几乎就没有办法继续再工作。但工作的艰辛不是让曾花最痛苦的,心灵上的折磨才是让她最难以忍受的,“我是优秀的,我知道自己绝对不能这样过下去,我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担心,也第一次感到了迷茫。在这四个月里,我不断地审视自己,以前的我太骄傲,太自以为是。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学会了珍惜。”虽然工厂的工作很辛苦,但曾花也并未让自己的世界一片灰暗。她仍旧每天光彩亮丽的去上班,积极地参加厂里的活动,乐观的态度甚至感染了每一个工作的员工。当面对残酷的现实,有多人能笑着艰苦奋斗,笑着去憧憬未来,而当你做到
了,你就能笑着走向成功。后来,曾花在销售方面有着令人赞叹不已的成绩,而对于自己取得的这些成绩,曾花觉得“真诚”帮了自己很大的忙,“做销售,很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你付出一颗真诚的心,人家也回给你相应的`回报。原来的几个老总和同事现在跟我的关系还非常好,从公司的管理经验和个人的处世方法上,他们一直给予我很多的鼓励和支持。”“真诚”,这也是俞敏洪一直强调的。真诚是为人处世的试金石,也是工作创业的金钥匙。我认为很多实力很强的选手之所以没能打动评委,就是因为他们不够真诚。我还记得有一个选手说自己是天才,但是,天才不是挂在嘴上的。还有恶搞的文亨利,可能是文化的差异,但是他有些过于个性和夸张,甚至是作秀的行为,其实很难令人信服。
三、史玉柱、熊晓鸽和俞敏洪
这三个评委都是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且他们本身都可谓是平民企业家,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做起来的,拥有很高的发言权,他们在比赛中的点评也确实堪称经典。总得看来,三个人的考查选手的方式和问题的类型都各具特色,而且互相补充。熊晓鸽更多地注重项目及发展,史玉柱更多地注重企业和管理,俞敏洪更多地注重选手的性格和为人。熊晓鸽被誉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中国信息的使者”,作为一个敏锐得投资个,他独具慧眼,他说:“ 风投最关注什么:市场规模足够大,且创业者要专注;项目的原创性,短时间可有多大份额;团队素质”作为为创业者提供帮助的VC,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史玉柱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生的大起大落,在巨大的压力下二次创业,他的意志力令人折服,他大智若愚,诚恳。俞敏洪则一直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幽默中带着哲理,他一直一来悉心为当代大学生做为人和创业的指导。他们的经典评论,我也不过多引述,我只谈谈自己对这些点评和几场商业实战的一些感想。首先,战略制定的作用,无论是红队还是蓝队,在每个商业实战中,第一步都是制定自己的营销战略。找到目标客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营销战略确定了“做正确的事”战略决定成败。其次,战略执行中的执行力,执行能力决定了战略能否正确地完全地实践,团队配合决定执行的效率。最后,团队中的个体,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能力,强大自己的团队。也许对于每个人来说,各自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但是当你融入在整个团队中,总会有人可以弥补你的缺点,发扬你的优点,这样我们团结起来就会更趋向于完美。
四、总结。
从选手到评委,他们的人生经历都给与我们启迪,想歌中唱的那样“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赢在中国》就像是一面镜子,究竟能从镜子中看到怎样的自己,我想人人各有不同。这面镜子不仅对于创业者,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深有获益的。看《赢在中国》,不论是看别人成功或者失败,还是对照自己,都给了我们一种能与不能的客观衡量标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在以下几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首先,要注重团队精神,这不是一个生产个人英雄的时代,不可独立于团队之外;第二、学习能力: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挑战自我。第三、执行能力:关注细节,执行到位。第四、反思能力:面对以往的挫折,坦然面对,深刻总结。第五、毅力及勇气: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更多的是想办法去挑战而不是躲避。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有着
不同的个性、学历、工作经历、成长背景和交际圈。成功没有固有的模式,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不断地从自己的失败、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反省,战胜自己的弱点,找到自己的盲点,才能获得更上一层楼的力量!
赢在中国,没有失败者,只有幸运者。在我的眼里,他们每一个都是成功的,敢于参加这个节目,敢于凸显自己的性格,敢于让世人看见自己的意气风发!我为这群充满勇气的人喝彩。同时我也深深为之触动,也跃跃欲试,想要去体验体验他们那样丰富的人生。“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这是赢在中国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对青年人的期望!
赢在中国观后感
这学期的《风险投资》学科课堂上,我们陆续观看了CCTV-2的《赢在中国》栏目,受益菲浅,也感触良多。尤其对其中的创业人士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口头表达辩论能力、对问题的处理以及分析能力,印象深刻。同时那些企业家评委们睿智的见解和评论,也让我进一步了解到作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应该具有哪些优良素质;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拥有哪些特质。以下就是我对观看《赢在中国》栏目后的感触的小小概括。
首先,我觉得一个创业项目,要想获得成功,做大做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俗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有一个好的创业领导者,项目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而要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创业者,良好的创业策划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特质。在众多的参赛选手中,周宇给我的印象无疑是最深刻的。他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没有雄厚的资金也没有高学历,凭借着自己的坚持、热情、好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一步一脚印走过来,属于起点很低的创业者,而这正是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里创业者的典型代表。不能否认,在看《赢在中国》时,我有被周宇身上的精神感动过,他的坚忍不拔的意志、热血沸腾的冲劲、越挫越勇的笃定,还有他的“义气”和“匪气”,无疑在创意之初是很能感染一同奋斗的创业团队的,团队的成员在他的带领下,一定会对团队产生热情和归属感,而这种热情和归属感就是团队向心力的最好体现。但同时,周宇身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因为学历不高,所以看问题很多时候不够透彻,在创业取得一定程度的小成绩后,并没有很好的转换自己的位置。他太过习惯一马当先,试试亲力亲为,而没有很好的将权力下放,这就造成了团队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好的领导者不一定事事都行,但却一定是个好的管理者,懂得合理分配和使用人才。正是这些局限性,使他最终没有成为《赢在中国》的冠军。
其次,对创业团队进行规范化管理也是尤为重要的。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创业团队的成员之间有着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但制定规范合理的团队制度,也是创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每个成员明确自己的分工、任务和在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另外,创业项目本身的定位、方向、模式也是很重要的,虽然在《赢在中国》栏目中,评委们总是在讲一句话,我们是在选人,其次才是选项目。但如果没有好的项目,再好的创业者也不会取得成功。创业项目本身的前景、定位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项目未来有没有市场,是否能取得盈利。而创业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
以上就是我在观看《赢在中国》栏目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