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的雪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沉寂的雪原》是长春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十四课,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北方故事”系列小说之一,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接近北极死亡地带的生与死的悲剧故事,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与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抗争,突显了生命的气势,讴歌了人性的伟大。
学习这篇课文,将让学生领略杰克·伦敦笔力刚劲,语言质朴,情节富于戏剧性的写作风格。同时也可使学生在继《老人与海》后了解另一种不同于海明威的硬汉风格,感悟作品的人性美。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讲解这篇文章,既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又能在阅读赏析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欣赏感悟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正是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喜欢探知又具备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这篇文章的新奇的故事,刚劲的语言都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若教师引导得当,则可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及其主要作品。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阅读中,抓住重点情节,感悟人物形象。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对文章的品味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辉和美好,从而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通过把握小说的三要素赏析小说解读小说主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理解问题的程度,我将教学难点设置为感悟人性顽强、善良的崇高美。理解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沉寂的雪原》一文,篇幅长,容量大,计划讲授两课时。在课堂上,将采用引导点拨的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课堂教学。第一课时重点在熟悉课文,通过课堂阅读,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理顺小说的情节,进而形成对文章的最初的理解。第二课时通过问题的设置引领学生探究感悟,与学生交流碰撞,鼓励学生进行赏析品味,形成对文章的纵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下面我说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㈠导入
我将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课堂: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阿拉斯加,在广袤的雪原深处,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正在上演。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研习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沉寂的雪原》。
在导入的环节以简洁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情境。
然后,将由学生读完文章的感受切入,在学生初读文章的沉重和悲壮的感受中展开对文章的分析,共同探究悲壮背后的情感,领略杰克伦敦的小说的魅力。
㈡研读
1上节课,我们对于文章的情节已经有了整体把握,大家对于文章的初步感受是悲壮,下面,请同学们谈谈哪个具体的情节最让人感动?为什么?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对文章情节的研读赏析,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看到人性的美好。例如梅森畅想未来所体现出的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梦呓时所体现出的对生的留恋和渴望,基德不弃梅森的友情,无奈打死梅森时战胜悲痛的坚强,对自然的抗争,对生命的超越。所有的这些情节中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将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心灵的触动。在对情节进行分析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这些情节的共同点。学生可以答出这些情节反映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板书:情节:闪耀人性的光芒
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通过分析重点情节解读小说的能力,同时,小说的主题初见冰山一角,对于教学难点也有所突破。
2在这让人心绪起伏的故事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这一问题的设置,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角度赏析作品。这一环节,主要是分析在不同的情节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对情节赏析的补充,使小说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为鲜明。例如:
梅森:坚强镇定 开朗乐观 浪漫多情
基德:善良忠诚 冷静稳重 坚韧果敢
鲁斯:善良坚忍 冷静沉着 外柔内刚
分析人物之后,可让学生概括,这几个人物的身上最让人动容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可根据分析答出:他们都很坚强,诠释生命的顽强。
板书:人物:诠释生命的顽强。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于人物顽强善良的人性美有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解读教学难点。
3课文中的这三个凡人英雄,让我们每个人肃然起敬,试想一下,若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天动地的效果。
这一问题的设置,主要为了最终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环境的角度解读作品,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悲壮气氛,象征死亡威胁,突显人物的伟大。
通过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看到三人所处的环境险恶、冰冷、残酷、死寂、恐怖。引导学生了解正是通过对于严峻冷酷的环境描写,才展现了人的意志、力量和美德。在艰苦的环境下,人们并没向环境低头,而是完成了精神的超越。若是在普通的环境之中,将不会有这么强烈的效果。
环境象征着死亡,而文中的主人公战胜了环境,战胜了死亡,所以环境描写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彰显人物的伟大。
板书:环境:彰显人物的伟大。
通过以上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生命闪光时,不一定是草长莺飞日,人生绚丽处,也未必是踏花归来时。往往越是在绝境中,越能完成人性的升华。正如贝多芬说:惟其痛苦,所以欢乐。引导学生不怕挑战和考验。
最后,请学生谈谈除了悲壮 沉重之外,对于这篇文章有没有新的感受?
在部分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情境,加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播放背景音乐《征服天堂》,用音乐的旋律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激昂。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沉重悲壮的情节背后,更能给人一种激昂的向上的崇高精神力量。从而完成对教学难点的全部解读。
㈢拓展
这一环节,我将对杰克伦敦的作品风格和主要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通过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进一步阅读杰克伦敦作品的兴趣。
重点介绍杰克伦敦的作品《热爱生命》《荒野的呼唤》《白牙》《海浪》。
介绍杰克伦敦的热血和活力,在作品中对高贵的人性的赞美。给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以最大的正能量和最大的吸引。
㈣小结
如果我们今天的这节课,能够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看到一个不曾熟悉的杰克伦敦的世界,老师会为之欣慰,如果我们今天这节课,能够让你了解人性之光,坚毅之美,使你不惧怕挑战和考验,永远充满热血充满活力,那足以使老师不留遗憾,并永远为你们骄傲。现在你们所听到的乐曲名字是《征服天堂》,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能够征服属于自己的天堂!
以这样的一段话作结,再次明确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
六、板书设计
板书:
沉寂的雪原
杰克·伦敦
情节:闪耀人性的光芒 悲壮
人物:诠释生命的顽强
环境:彰显人物的伟大 激昂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晰,突显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对文章有深刻清晰的印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及其主要作品。
2.在阅读中,能够抓住情节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3.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4.在对的品味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辉,生命的美好,从而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二、教学重点
1.以合作的方式,抓住情节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2.让学生懂得:坚强的生命力,是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必不可少的。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房龙说:“一般来说,我们的辛苦总能换来果实。野蛮人实际上正是我们自己在恶劣环境中的自我体现。”是啊,你能要求一个穿着破衣烂衫,饥肠辘辘而又强健敏捷的人温文尔雅吗?这时,生存的需要将压倒一切,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也将是残酷的。这里,任何高尚的道德、理念都是苍白的、不合时宜的。请看,在茫茫的沉寂的雪原上,正有一群狗和三个人为了生存在抗争着、斗争着。
(二)了解作者,把握基础
1.介绍杰克伦敦(先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或归纳)。
2.根据课前预习,巩固基础。
踉踉跄跄 毛骨悚然 如愿以偿 小憩 涎水 讥诮
销声匿迹 优胜劣汰 不省人事 羁绊 麋鹿 篝火
浮想联翩 大相径庭 梦呓 扳机 龇咧 蹒跚
(设计说明:这篇的字词量比较大,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堂要进一步巩固加强,可由学生课前准备小考条,课上互考相评。)
(三)理顺情节,提炼精华
1.概述故事,显现精彩情节。
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内分工,每人讲一部分,以做到各有特色,精彩纷呈,要求突出重点。
2.在概述的基础上,用40个字总结。
身处困境 危机四伏 撞翻雪橇 危在旦夕 突发意外
梅森垂死 人狗之战 优胜劣汰 挑战死亡 战胜悲痛
设计说明:本设计的优势在于既调动学生个人的参与意识,又能发挥他们的团体力量,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研读课文,分析感悟
1.猜测文中人物在干什么?“雪原”指什么地方?你对此了解多少?
故事发生在广袤的阿拉斯加荒原,天寒地冻,食物短缺,为了实现发财梦,淘金者和一群狗在荒原里跋涉着,此时“人如一具幽灵”,“生命仿佛如一缕尘埃,无足轻重”。为了生存,他们进行着惨烈抗争,与严酷的自然抗争,与凶残的同类抗争。
2.文中的人物所面临的困难是什么?面对困难,这几个人和一群狗的表现怎样?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面临的困难:梅森、鲁斯、基德三个人在荒无人烟的雪原上跋涉,食物不足,初步显现了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冲突。
(2)三个人:一方面,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人在保存个体生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照顾群体(妻子、朋友),甚至照顾对自己有用的狗(用牙咬狗爪子上的冰)。
另一方面,人不仅仅是求眼前的生存,而且有长远的目标和追求。小说中梅森对于“热气腾腾的玉米饼”和对“大世界”的憧憬,是小说严峻险恶总体基调中的一次放松调整,令读者也获得了一时的轻松。
(3)一群狗:面对生存危机,狗作为人的朋友和伙伴,已慢慢退去了它的忠诚,取而代之的是“眼巴巴看着人进餐”,“它们变得很凶了”。甚至是自相残杀,吞吃同类,乃至“打破了主人铁的禁令,蜂拥而上去抢吃干粮”。
(4)启示:在小说描写的雪原中,人和狗都是绝境中求生,狗是出于本能的残酷,人是为了求得更好的生活不得不变得残酷。越是在困境、绝境中,越能显示出人性的美好:不仅尽可能照顾同类,而且尽可能同情异类——狗。
设计说明:这个问题力求做到让学生从整体把握,细处捕捉,找出差别,发现本质。在谈启示时,不必求同求全,能谈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五)课堂小结
沉浸在这冷峻的文字中,耳旁响着呼呼的风,慢慢地走回现实,会觉得斗志在升腾,血液在升腾,遥望天边那抹微光,侧耳倾听杰克伦敦的声音如天籁传来,他能使人的微笑变得执著、热情和无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曾听过这样一个问题:爱斯基摩人在行进过程中,如果遇到有孕妇临产的情况会怎么办?答案有三种,选取其一,一是,整个队伍停止下来待孕妇生产之后,继续前进;二是,留下几个妇女与她为伴,照顾她,然后再一起追赶大队伍;三是,大队伍继续前进,不停留,只把这个妇女独自留下,并给她些许食物。问: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个呢?(答案是三)
答案是残酷的,但残酷的背后是顽强,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不屈不挠的抗争力。
(二)重点研读,分析感悟
小说的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尤其短篇小说更是以它简洁、紧凑的情节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使读者“窥一斑略知全豹”。那么,这篇中,你认为最具表现力、最能感染你的情节是什么?
1.梅森遇险,生命垂危
(1)偶然的突发事件,是人与自然抗争过程中的必然。在与自然的奋斗过程中,人一方面力求战胜它、征服它、甚至超越它,以显示人力的伟大;另一方面,又显示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所以一定的付出与牺牲是必然的,这种痛苦是人们必须承受的,也是能够承受的。
(2)生命的悲剧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梅森重伤,三个人似乎都看到了上帝在微笑。面对死亡,作者没有大加渲染,还是那样冷静地讲述。但冷静平实的行文中,奏出了坚强生命意志的悲歌。梅森在弥留之际,毫无慌张恐惧,平静地安排妻子的生活,而且不让朋友和妻子做无意义的等待。基德和鲁斯面对这种情况,冷静地处理,充分显示了人物坚韧的性格。在荒凉、寒冷的雪原上,人性的光辉如星辰、如火种,闪耀着、温暖着,带给读者的是无声的强大的心灵震撼。
2.梅森之死
(1)战胜悲痛,挑战死亡。
基德和鲁斯面对“三条有望生存的生命对于一个必死无疑的人”的选择,稍有踌躇,但还是决定丢下梅森前行。这不是冷酷,在那特殊的环境中,这恰是战胜悲痛的一种坚强,荒原上“响起了短促的枪声,于是梅森死在悬空的坟墓中”,这极具震撼力的结束,就像那“一响鞭”一样,永远刻在读者的脑海中,回荡、回荡……
(2)可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这个结尾好不好,如果不好,你设置一个结尾;二是作者如此结尾的好处是什么?
设计说明:这个问题灵活性大,发挥空间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认知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充分融入课堂环境和阅读感受中。教师在此过程要适当提示、启迪、引导。
(三)延伸拓展
1.困难是一所大学,是前进中的动力。越是处在困境,越能显示人力的伟大,意志的坚韧。什么样的挫折都能顶住,这才是生活的强者。在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在你熟知的故事中,具有这些精神的人物都有哪些?举例说明。
2.杰克伦敦的作品大都充满浪漫色彩和英雄气概,描写淘金、冒险、狩猎者在严酷的环境中同大自然顽强搏斗,唱出了一曲人类坚强意志、蓬勃生命力的热情赞歌。基德和鲁斯最终冲出了雪原,谱写了生命的最强音,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你想到了什么?
(1)基德和鲁斯最终克服困难,返回“大世界”的温暖生活之中,对此,我们满怀着崇敬。崇敬他们的勇敢、无畏、乐观、坚强。
(2)人不能永远处于温暖舒适之中,如果没有了严峻的考验和殊死拼搏,人的意志也就会衰退、萎缩、消靡。而坚强的生命力,是人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必不可少的。
(四)总结
生存是人类的本能,生活也是内在自然的愿望。我们受苦、受累、奋斗、挣扎,我们也享有诗歌、朝阳、自然和亲情。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着,为生活也为生存。人生有很多事情,转折往往就在最后那一步坚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