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word3技术报告 电子教案
技术报告的制作(电子课件)
教学目标
一、理论知识点:
1.掌握如何输入文字,改变文字的字体、字号;2.掌握插入图形、添加底纹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使文档更加美观; 3.掌握文本框的使用,及如何添加页眉与页脚 4.掌握表格的创建与排版
二、实际操作能力:
1.使学生掌握可以通过灵活使用文本框能排版出整齐、漂亮的版式;2.学习添加并修饰页眉与页脚使自己排版出的作品更具个性及统一效果;
3.通过使用表格,可以使文本更加整齐、美观;
教学重点:
1.文本框的灵活运用和如何添加更具个性的页眉与页脚 2.表格的使用及向文本添加图片
教学难点:文本框的使用和添加页眉与页脚 课时安排
(共计90分钟,详见要求说明)教学过程
讲授与演示内容
先介绍一些Word的基本知识:
一、插入和编辑文本框(5分钟)
在Word中,可以将文本框当作图形来处理。在文本框中可以像处理新页面一样来处理文本框中的文字,如设置文字的大小、方向、段落格式等。通过文本框可以把文字放置在页面的任意位置,可以和其他图形产生环绕、组合等各种效果。
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① 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文本框”按钮 ② 单击“插入”——“文本框”
二、文档的输入(2分钟)
文档的输入窗口有一条闪烁的竖线,称为“插入点”,它指示文本的输入位置,在此键入的文本内容。文档的内容包括汉字、英文字符、标点符号和特殊符号等。
(一)选择合适的输入法
通过鼠标单击任务栏右边的输入法指示器进行选择
利用Ctrl+Shift组合键在安装的各种输入法之间进行切换。(二)全角、半角字符的输入
对于英文和数字来说,全角和半角有很大的区别。1个全角字符相当于2个半角字符。全角/半角的切换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实现:
1.用鼠标单击输入法指示栏上的半角按钮和全角按钮进行切换。2.使用Shif+Space组合键在全角和半角之间进行切换。
三、撤销与恢复(2分钟)
在输入和编辑文档的过程中,Word 2003会自动记录下最新的击键和刚执行过的命令,这种存储使用户有机会改正错误的操作。如果不小心删除了需要的文本,Word 2003提供了撤销和恢复功能。(一)撤销
1.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撤销键入”命令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撤销”按钮 3.使用Ctrl+Z(二)恢复
在经过撤销操作后,“撤销”按钮右边的“恢复”按钮将被激活。1.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恢复”命令。2.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恢复”按钮。3.使用Ctrl+Y组合。
四、文档格式化与排版(3分钟)
不同的文档对行文的布局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份宣传材料不进行任何修饰,整篇文档采用一种文字效果和一种排版效果,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而经过格式化的排版的文档页面美观、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可读性强。
(一)设置字符格式化
字符的格式化主要指对输入的文本进行字体、字形、字号、颜色、下划线及其上、下标等特殊效果的设置。Word默认的中文字体是宋体五号。1.字体的设置
① 使用菜单命令格式化
选定要进行格式化的文本——单击“格式”——“字体”,打开“字体”对话框,可以设置字体、字形、字号、颜色、下划线、特殊效果等。
②使用“格式”工具栏格式化 2.字符间距 3.文字效果
(二)设置段落格式化
段落是Word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段落是指文档中两次Enter之间的所有字符,包括段落后面的Enter。设置不同的段落格式,可以使文档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段落格式主要是指段落中行距的大小、段落的缩进、换行和分页、对齐方式等。
1.用菜单命令调整缩进和间距 单击“格式”——“段落”(在“缩进和间距”选项卡中)可以设置“缩进”、“特殊格式”、“间距”、“行距”、“对齐方式”等。
2.用标尺调整段落的缩进 3.使用“格式”工具栏调整
4.使用“格式刷”调整
格式刷是实现快速格式化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将字符或段落的格式复制到其他文本上。
五、边框和底纹(3分钟)(一)文字或段落的边框
选定要添加边框的文字或段落,单击“格式”——“边框和底纹”——设置边框的样式、线型、颜色、宽度、应用范围等。(二)页面边框
Word 2003可以给整个页面添加一个页面边框,该边框可以是普通的边框,也可以是艺术型边框,使文档变得活泼、美观、赏心悦目。
方法: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单击“页面边框”选项卡,分别设置边框的样式、线型、颜色、宽度、应用范围等。(三)底纹
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还有一个“底纹”选项卡,可以给选定的文本添加底纹。
方法: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单击“底纹”选项卡,分别设定填充底纹的颜色、样式和应用范围等即可。
六、页眉和页脚设置(5分钟)
绝大多数书籍或杂志页面的顶部或底部都有一些因书而异的内容,如书名、页码、日期、图片标志等。页眉和页脚的内容不是随文档输入的,而是单独设置的。页眉和页脚只有在页面视图下才能看到。
方法:单击“视图”——“页眉和页脚”(弹出“页眉和页脚”工具栏,进入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在页眉编辑区内输入内容——单击“在页眉页脚间切换”按钮,进入页脚区,输入文本
七、实训操作步骤:(70分钟)(缩略图一)
1、第一行:
①插入文本框(输入“行业研究”黑体、一号、加粗、红色),②在“行业研究”的右下角再插入文本框(输入“第229期”五号、加粗、红色),③在第一行的右边界插入“信达证券”图片标志。④在绘图区中点击矩形框,在第一行中插入矩形框,浅蓝色、透明度50%、线条颜色无。
2、第二行:
①在绘图区中选择矩形框——在第二行中绘制一个矩形框(红色、线条颜色无)②插入文本框(设置文本框格式:填充颜色无、线条颜色无)单击“插入”——“域”(Date)——输入“中性”、“乳业”(宋体、四号、白色)
3、左列: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
①分析师:……电 话:8610-88656233(楷体、五号)②Eail: ……(五号)
③输入乳业板块主要财务指标,(楷体、小
四、加粗、下划线)④绘制表格(4列、10行,“2006、2007、2008”Arial、10、加粗、居中,其余文本内容,Times New Roman、小
五、居中,汉字为楷体,表格上、下为粗线、其余线条无)
⑤行业相对表现,(楷体、小
四、加粗、下划线)以下步骤省略
4、右列
①插入文本框,输入:“乳业走出低谷 发展隐忧仍存”(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② 再插入一文本框,输入“摘要”(宋体、四号、梅红色)③ 插入素材文件中的相应文本框,放到合适位置
(缩略图二)1.页眉与页脚
单击“视图”——“页眉和页脚”——页眉:①插入一个矩形(填充红色、线条颜色无、放到页眉的底端的横线上)②插入“信达证券”标志图片③在右侧插入一文本框,输入“行业研究”(宋体、五号)页脚:①插入一条直线(红色、1磅)②插入素材文件中提供的页脚内容。2.正文:
①输入:“1.全球牛奶前景不确定性大 企稳概率大”(宋体、小
四、加粗)
②插入素材文件中提供的文字(宋体、五号)没有的文字学生自己输入!③“图表1:国内乳品价格指数”(楷体、五号、倾斜、梅红色)④插入素材文件中提供的图片,“资料来源 USDA”(楷体、小
五、倾斜)
课堂小结
课后上机实训布置
(见实训项目要求)思考题
1、怎样插入下一页,及如何隐藏表格中的虚框
2、在页脚的设置中如何修改线条的颜色,及填加文本到指定位置 课后小记:
(缩略图1)
(缩略图2)
第二篇:珠心算电子教案3
第一课时 植树(+6进框4)
一、教学目标:
1、根据所创的情境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探索、正确掌握+6进框4的拨珠方法
3、巩固四指联拨和连续进位的指法
4、通过所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4进框6的拨珠方法、灵活运用容易混淆的拼码+6进框
4、+4进框6 教学难点:四指连播和连续进位的指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算盘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你们看,我们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已经种了多少课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围绕孩子的感兴趣的活动创设情境,更容易引起兴趣,提出数学问题并教育学生要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2、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14+6等于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孩子探索14+6在算盘上的拨珠方法 幼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4+6的拨珠方法
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拨珠方法并引导学生推出拼码的名称:+6进框4请幼儿全盘练习拼码+6进框4,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鼓励孩子根据学过的知识自己探索,相互交流,逐步归纳出+6进框4正确指法和拼码名称)
3、巩固练习“你学会了吗?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练习,并给以适当的指导(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容易混淆的两个拼码)
4、音乐游戏:蓝蓝的天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加入一个音乐游戏是为了活动幼儿手指,调节课堂气氛)
5、巩固练习和作业 练习画珠码图 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第三篇:建筑材料-电子教案3
《建筑材料》教案
混凝土的外加剂
授课教师:张小龙
授课班级:11建筑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
教学课题:
普通混凝土
课程导入:(1)回顾水泥的特性
(2)复习材料的分析方法和特性 教学目标:
(1)掌握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特性。(2)理解和掌握混凝土材料的优缺点。
(3)理解和掌握混凝土和易性的概念及影响和易性的因素。(4)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强度及强度的表示方法。(5)理解和掌握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6)掌握混凝土的变形特性。
(7)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常用的外加剂及其使用。(8)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混凝土和易性的概念及影响和易性的因素。(2)混凝土的强度及强度的表示方法。(3)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4)混凝土的常用的外加剂及其使用。(5)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难点:
(1)混凝土和易性的概念及影响和易性的因素。(2)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3)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归纳法。教学内容及过程:
(见各小结教案)
作业、小结:
(见各小结教案)
5.7 混凝土的外加剂
混凝土的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掺入的能显著改善砼的性能的物质。其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由于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它在工程中应用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少国家使用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已占混凝土总量的60%~90%,因此,外加剂逐渐成为混凝土占的第五种成分。
一、外加剂分类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繁多,根据《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规定,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分为四类:
1.改善工作性的外加剂:减水性、泵送剂、引气剂 2.调节凝结硬化时间的外加剂:缓凝剂、早强剂、速凝剂 3.改善耐久性的外加剂:阻锈剂、防水剂、引气剂
4.改善其它性能的外加剂:加气剂、着色剂、膨胀剂、防冻剂 二(减水剂为表面活性物质,其分子由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两个部分组成。水泥加水拌和,水泥浆成絮凝结构,包裹一部分拌和水,降低了流动性。减水剂的作用机理表现在以下
(1)其疏水基团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亲水基团指向水溶液,使水泥颗粒表面带有相同电荷,斥力作用使水泥颗粒分开,放出絮凝结构游离水,增加流动性;
(2)亲水基吸附大量极性水分子,增加水泥颗粒表面溶剂化水膜厚度,起润滑作用,改善工
(3)减水剂降低表面张力,水泥颗粒更易湿润,使水化比较充分,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作
性
; 三
个
方
面
: 一)
减
水
剂的作
用
机
理、减
水
剂
减水剂是指在砼坍落度基本相同条件下,加入能显著减少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剂。
图5.7.1 水泥浆的絮凝结构和减水剂作用示意图
(二)减水剂的技术经济效果
1.增大流动性。在用水量及水灰比不变时,混凝土坍落度可增大100~200mm,且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2.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保持流动性及水泥用量不变的条件下,可减少拌和用水量10%~15%,从而降低水灰比,使混凝土强度提高15%~20%。
3.节约水泥。在保持流动性及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在减少拌和水量的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
4.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三)减水剂的种类
按化学成分主要有木质素系、萘系、水溶性树脂类、糖蜜类和复合型减水剂等。
1.木质素系减水剂
包括木质素磺酸钙(木钙)、木质素磺酸钠(木钠)、木质素磺酸镁(木镁)等。其中木钙减水剂应用较多。
木钙减水剂是以生产纸浆或纤维浆剩余下来的亚硫酸浆废液为原料,采用石灰乳中和,经生物发酵除糖、蒸发浓缩、喷雾干燥而制得的棕黄色粉末。
木钙减水剂的适宜掺量,一般为水泥质量的0.2%~0.3%。其减水率为10%~15%,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提高10%~20%;若不减水,混凝土坍落度可增大80~100mm;若保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坍落度不变,可节约水泥用量10%左右。木钙减水剂对混凝土有缓凝作用,掺量过多或在低温下,其缓凝作用更为显著,而且还可能使混凝土强度降低,使用时应注意。
木钙减水剂可用于一般混凝土工程,尤其适用于大体积浇筑、滑模施工、泵送混凝土及夏季施工等。木钙减水剂不宜单独用于冬季施工,在日最低气温低于5℃,应与早强剂或防冻剂复合使用。木钙减水剂也不宜单独用于蒸养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以免蒸养后混凝土表面出现疏松现象。2.萘磺酸盐系减水剂
萘系减水剂,是用萘或萘的同系物经磺化与甲醇缩回而成。目前,我国生产的主要有NNO、NF、FDN、UNF、MF、建I型等减水剂,其中大部分品牌为非引气型减水剂。
萘系减水剂的适宜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5%~1.0%,减水率为10%~25%,混凝土28d强度提高20%以上。萘系减水剂的减水增强效果好,对不同品种水泥的适应性较强。适用于配制早强、高强、流态、蒸养混凝土。
3.水溶性树脂减水剂
这类减水剂时以一些水溶性树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减水剂,如三聚氰胺树脂、古玛隆树脂等。该类减水剂增强效果显著,为高效减水剂,我国产品有SM树脂减水剂等。
SM减水剂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5%~2.0%,其减水率为15%~27%,混凝土3d强度提高30%~100%,28d强度可提高20%~30%。SM减水剂适于配制高强混凝土、早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及蒸养混凝土等。
三、早强剂
早强剂是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并对后期强度无显著影响的外加剂。早强剂可以在常温、低温荷负温(不低于—5℃)条件下加速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多用于冬季施工和抢修工程。早强剂主要有无机盐类(氯盐类、磷酸盐类)和有机胺及有机-无机的复合物三大类。
1.氯盐类早强剂
氯盐类早强剂主要有氯化钙、氯化钾、氯化铝及三氯化铁等,其中以氯化钙应用最广。氯化钙为白色粉末状物,其适宜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5%~1.0%,能使混凝土3d强度提高50%~10%,7d强度提高20%~40%,同时能降低混凝土中水的冰点,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采用氯化钙作早强剂,最大的缺点使含有Cl离子,会使钢筋锈蚀,并导致混凝土开裂。为了抑制氯化钙对钢筋的锈蚀作用,常将氯化钙与阻锈剂亚硝酸钠(NaNO2)复合作用。
2.硫酸盐类早强剂
硫酸盐类早强剂,主要有硫酸钠、硫代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铝钾等,其中硫酸钠应用较多。硫酸钠为白色粉状物,一般掺量为0.5%~2.0%,当掺量为1%~1.5%时,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70%的时间可缩短一半左右。
硫酸钠对钢筋无锈蚀作用,适用于不允许掺用氯盐的混凝土。但由于它与氢氧化钙作用生成强碱NaOH,为防止碱骨料反应,硫酸钠严禁用于含有活性骨料的混凝土,同时应注意不能超量掺加,以免导致混凝土产生后期膨胀开裂破坏,并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白霜”。
3.有机胺类早强剂
有机胺类早强剂主要有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等,其中早强效果以三乙醇胺为佳。
三乙醇胺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呈碱性,能溶于水。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02%~0.05%,能使混凝土早期强度提高。三乙醇胺对混凝土稍有缓凝作用,掺量过多会造成混凝土严重缓凝和混凝土强度下降,故应严格控制掺量。
四、缓凝剂
缓凝剂是指能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并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发展无不利影响的外加剂。缓凝剂主要有四类:糖类,如糖蜜;木质素磺酸盐类,如木钙、木钠。常用的缓凝剂是木钙和糖蜜,其中糖蜜的缓凝效果最好。
缓凝剂具有缓凝、减水、降低水化热和增强作用,对钢筋也无锈蚀作用。主要使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和炎热气候下施工的混凝土,以及需长时间停放或长距离运输的混凝土。
五、引气剂
引气剂是指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分布均匀的微小气泡,以减少混凝土拌和物的泌水、离析,改善和易性,并能显著提高硬化混凝土抗冻性、耐久性的外加剂。目前,应用较多的引气剂为松香热聚物、松香皂、烷基苯磺酸盐等。由于大量微小、封闭并均匀分布的气泡的存在,使混凝土的某些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或改变。
1.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
.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
3.降低混凝土强度。一般混凝土的含气量每增加1%时,其抗压强度将降低4%~6%,抗折强度降低2%~3%。
引气剂可用于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泌水严重的混凝土、贫混凝土、轻混凝土,以及对饰面有要求的混凝土等,但引气剂不宜用于蒸养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
六、防冻剂
防冻剂是能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养护条件下达到预期性能的外加剂。常用的防冻剂有氯盐类、氯盐阻锈类、物氯盐类。
防冻剂用于负温条件下施工的混凝土。目前,国产防冻剂品种适用于0~-15℃的气温,当在更低气温下施工时,应增加其它混凝土冬季施工措施。
七、速凝剂
速凝剂是指能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的外加剂。速凝剂主要有无机盐和有机物类两类。我国常用的速凝剂使无机盐类,主要有红星I型、711型、728型、8604型等。
速凝剂掺入混凝土后,能使混凝土在5min内初凝,1h就可产生强度,1d强度提高2~3倍,但后期强度会下降,28d强度约为不掺时的80%~90%。速凝剂的速凝早强作用机理,是使水泥中的石膏变成Na2SO4,失去缓凝作用,从而促使C3A迅速水化,并在溶液中析出其水化产物晶体,导致水泥浆迅速凝固。速凝剂主要用于矿山井巷、铁路隧道、饮水涵洞、地下工程以及喷锚支护时的喷射混凝土或喷射砂浆工程中。
八、外加剂的选择和使用
在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若选择和使用不当,会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外加剂品种的选择
在选择外加剂时,应根据工程需要,现场的材料条件,参考有关资料,通过试验确定。
2.外加剂掺量的确定
混凝土外加剂均有适宜掺量,掺量过小,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掺量过大,则会影响混凝土质量,甚至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应通过试验试配,确定最佳掺量。
九、外加剂的掺加方法
外加剂的掺量很少,必须保证其均匀分散,一般不能直接加入混凝土搅拌机内。对于可溶于水的外加剂,应先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随水加入搅拌机。对于不溶于水的外加剂,应与适量水泥或砂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搅拌机内。另外,根据外加剂的掺入时间,减水剂有同掺法、后掺法、分掺法等三种方法。实践证明,后掺法最好,能充分发挥减水剂的功能。
第四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案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系 别: 财经学院 专 业: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年 级: 2013级 课程名称: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授课老师: 周娟英 实习时间: 2014-2015(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主编:吴刚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8月出版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章
汽车电控基础知识
目的任务
1.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 2.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组成的英文名称; 3.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 4.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简要工作过程。
重点难点
1.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 2.电子控制系统的简要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2 试验教学时数:0 讲授时间: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简介
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
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的优越性
第二节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1.发动控制部分--电控点火装置、电控汽油喷射、废弃再循环系统、怠速控制 2.底盘控制部分--电控自动变速器、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电控悬架、巡航控制系统、安全气囊、雷达防撞系统、驱动防滑系统、制动力分配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安全带控制系统
3.车身电控系统--前照灯控制系统、转向灯控制系统、自动座椅、全自动空调、电子门锁与防盗系统、音响/音像
4.信息系统 --信息显示与报警系统、语言信息系统、车用导航系统、通信系统
二、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与组成 1.电子控制单元所具备基本功能 2.电子控制单元的组成
三、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案例分析:桑塔纳2000型轿车ABS灯常亮 课后作业:
1.汽车电控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2.电子控制单元有哪些功能?
3.与发动机单独控制相比,集中控制有哪些优点? 4.传感器的信号有哪几种类型? 拓展知识点:
1.发动机电控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哪些汽车是有电控单元的?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3.国产奇瑞A3是否有电控单元? 本章小结:
1.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信号输入装置即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器等组成。分发动机控制部分、底盘控制部分、车身电控系统和信息系统四大部分。2.发动机和动力传动集中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自动化变速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和牵引力控制系统等;电控点火装置、电控汽油喷射、废弃再循环控制、怠速控制。
3.底盘综合控制和安全系统:包括车辆稳定控制系统、主动式车身姿态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防撞预警系统、驾驶员智能支持系统等;电控自动变速器、制动防抱死制动系统、牵引控制、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和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电控悬架、巡航控制系统、安全气囊、雷达防撞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安全带控制系统、前照灯控制系统。
4.智能车身电子系统:自动调节座椅系统、智能前灯系统、汽车夜视系统、电子门锁与防盗系统等。
5.通信与信息/娱乐系统:包括智能汽车导航系统、语音识别系统、“ON STAR”系统、汽车维修数据传输系统、汽车音响系统、实时交通信息咨询系统、动态车辆跟踪与管理系统、信息化服务系统等;信息显示与报警系统、语音信息系统、车用导航系统与定位系统、通信系统。
6.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从传感器传来的信号,首先进入回路进行处理。如果是数字信号,根据CPU的安排,经I/O借口直接进入计算机。如果是模拟信号,还要经过A/D转换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后,才能经I/O借口进入计算机。大多数信息暂时存储在RAM内,根据指令再从RAM送至CPU。有时需将存储在ROM中的参考数据引入CPU,使输入到传感器的信号与之进行比较。对来自有关传感器的每一个信号依次取样,并与参考数据进行比较。CPU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运算,并进行处理,最后经输出回路去控制执行器动作。如果比较的数据不在范围之内,则以故障码的形式储存,同时故障指示灯闪烁,告知驾驶员或维修人员该汽车有故障及故障内容,便于检修车辆,保证车辆性能稳定,避免事故发生。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二章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目的任务
1.了解EFI的分类及组成; 2.熟悉EFI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3.掌握EFI的传感器工作原理及作用; 4.掌握EFI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重点难点
1.EFI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2.EFI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8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3月14日、3月16日、3月17日、3月21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概述
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
二、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1.汽油机机燃油喷射系统概述
2.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汽油喷射部位分类、喷射控制装置的形式不同分类、喷射方式不同分类、按空气流量的测量方式分类、多点间歇喷射系统、按喷油器之间的喷油顺序分类 3.汽油机电控喷射系统的优点
4.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功能--喷油量的控制(基本喷油时间、起动后各工况下喷油量的修正)、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电子控制系统)
重点: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部件结构及检测诊断-电动汽油泵
第二节 电动汽油泵的控制
一、电动汽油泵的控制内容 1.油泵的开关控制 2.油泵的转速控制
二、电动汽油泵开关的控制
1.由点火开关和空气流量传感器内的油泵开关控制的电动汽油泵控制电路 2.由点火开关和ECU共同控制的电动汽油泵控制电路 3.由ECU控制的电动汽油泵控制电路
三、电动汽油泵转速的控制 1.用电阻器控制的方式 2.由专用ECU控制的方式
3.由发动机ECU直接控制油泵工作电压的控制方式 4.电动汽油泵及控制电路的检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三节 过滤器和燃油脉动阻尼器
一、过滤器
过滤器安装在燃油泵之后的油路中,其作用是过滤燃油中的氧化铁、粉尘等固体夹杂物,防止燃料系统堵塞,减小系统的机械磨损,确保发动机稳定运转,提高工作可靠性。
二、燃油脉动阻尼器
作用是使压力脉动衰减,以减小这种波动和降低噪声。
第四节 燃油压力调节器和喷油器
一、燃油压力调节器的组成及作用
作用是使系统油压(即供油总管内油压)与进气歧管压力之差保持常数,一般为250kpa。
二、喷油器
1.喷油器的组成--由滤网、电接头、电磁线圈、复位弹簧、衔铁、针阀轴针、密封圈等组成。2.喷油器的作用
ECU提供给电磁喷油器通电信号的时间长度,控制气缸里的油量。3.喷油器分类
4.喷油器驱动方式--电流驱动、电压驱动、无效喷射时间、喷油器及其控制电路的检修
第五节 冷启动喷油器与热限时开关
一、冷起动喷油器
冷启动喷油器安装在进气总管上,其功用是发动机在低温起动时投入工作,以改善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冷启动喷油器主要由电磁线圈、弹簧、柱塞阀与阀座、旋流式喷嘴、滤网和电接头等组成。
二、热限时开关
热限时开关控制由点火开关、冷启动喷油器、热限时开关、电热线圈等组成。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六节 燃油供给系统的检测诊断步骤
一、油压表的安装
二、检测油压
1.检测油压项目----燃油系统静态油压、燃油系统保持油压、油压调节器保持油压、发动机运转时燃油系统动态油压、电动汽油泵最大泵油压力和保持压力 2.油压表的拆卸
3.空气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及检测诊断
4.空气供给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工作原理---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传感器和进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体与怠速调整螺钉、怠速空气调整阀
案例分析:雷克萨斯轿车怠速不稳,加速无力,排气管过热故障排除 课后作业:
1.常用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由哪些类型?它们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如何?分别介绍它们的工作特点。
2.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新系统一般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哪些部件组成?
3.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用的喷油方式有哪几种?同步喷射发动机的喷油正时主要有哪些类型?
4.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常用的喷油器有哪些类型?叙述喷油器的检修方法和步骤。
本章小结:
1.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由单片机自动控制,包括信号输入传感器、反馈传感器、执行器、故障保护等。发动机ECU收集传感器的信号,包括曲轴位置、凸轮轴位 8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置、节气门位置、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进气流量或进气压力等,内部运算后,驱动执行器,包括汽油泵、喷油嘴、点火线圈、怠速电动机、碳罐电磁阀等工作,再通过反馈传感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怠速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信号运算下一个循环,当某个传感器失效后,ECU会用替代信号工作,发动机进入跛行模式,能勉强工作,性能会大大降低,同时记录故障内容,点亮发动机故障灯。2.汽油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单点喷射、多点喷射;间歇喷射或脉冲喷射式、连续喷射或稳定喷射方式;速度密度控制型、质量流量控制型;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序喷射。
3.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一般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
4.电动汽油泵的控制主要包括油泵的开关控制和油泵的转速控制两方面。电动汽油泵的控制电路应具有下列功能。
a.在发动机起动及运转过程中,电动汽油泵应始终工作,以保证足够的燃油压力。b.当点火开关由“OFF”位置转到“ON”位置而未起动发动机时,电动汽油泵应能运转3~5s,使油路中充满压力燃油,以利于起动;
c.当发动机熄火后,即使点火开关仍处于“ON”位置,电动汽油泵也应停止运转;d.有的发动机为了控制泵油量,还根据发动机的负荷和转速等情况,对电动汽油泵的转速进行控制。
5.汽油压力调节器由上面的弹簧室和下面的燃油室组成,中间一个薄膜隔开,弹簧室与真空室相连,有一个进油口、一个出油口和一个真空口。汽油压力调节器的主要功用是:使系统油压(即供油总管内油压)与进气歧管压力之差保持常数,一般为250kpa。这样,从喷油器喷出的汽油量便唯一地取定于喷油器的开启时间。ECU提供给电磁喷油器通电信号的时间长度,专业术语成为喷油脉冲宽度,简称喷油脉冲。
6.喷油器的作用:ECU提供给电磁喷油器通电信号的时间长度,控制气缸里的油量。
7.喷油器的分类:轴针式电磁喷油器、球阀式电磁喷油器和片阀式电磁喷油器。8.喷油器的驱动方式分为电流驱动与电压驱动两种方式。电流驱动只适用于低阻喷油器,电压驱动既可用于低阻喷油器,又可用于高阻喷油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9.冷启动喷油器的作用:冷启动喷油器安装在进气总管上,其功用是发动机在低温启动时投入工作,以改善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冷启动喷油器主要由电磁线圈、弹簧、柱塞阀与阀座、旋流式喷嘴、滤网和电接头等组成。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三章 电子控制系统传感器及检修
目的任务
1.了解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传感器;
2.熟悉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传感器工作过程及原理;
3.掌握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常见传感器故障排除方法。
重点难点
1.EFI传感器工作过程及原理; 2.EFI的常见传感器故障排除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6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3月24日、3月30日、3月31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传感器概述
一、概述
二、传感器
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氧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
第二节 空气流量传感器原理及检修
一、空气流量传感器分类
测量原理----叶片式、卡门漩涡式、热线式及热膜式。
二、空气流量传感器原理及检修 1.叶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1)结构 2)波形测量
3)叶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检修----外部线路检查、内部电路检查、机械部分检查
2.卡门漩涡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1)结构及工作原理 2)波形测量 3)波形分析
4)卡门漩涡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检修----外部线路检查、内部电路检查、机械部分检查
3.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1)结构及工作原理 2)波形测量 3)波形分析
4)热线式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检修----外部线路检查、内部电路检查、机械部分 1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检查
4.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第三节 进气压力传感器
一、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MAP)1.结构及工作原理 2.波形测量 3.波形分析
4.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二、表面弹性波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1.波形测量 2.波形分析
第四节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一、开关触点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开关触点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由导向凸轮、节气门轴、控制杆、活动触点、怠速触点、功率触点、导线插头、导向凸轮槽、调整螺钉槽等组成。
二、线性可变电阻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线性可变电阻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由电源线、信号线和搭铁3条线组成。
三、综合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综合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由怠速开关滑动触点、线性电阻器活动触点、电阻体及基准电压线、节气门开度信号线、怠速信号线和搭铁线4条线组成。1.波形测量 2.波形分析
3.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第五节 曲轴位置传感器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一、曲轴位置传感器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概论
二、曲轴位置传感器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分类 1.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1)结构 2)工作原理
3)检修---信号及线路检测、内部电路检测、机械部分检测 2.霍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1)结构 2)工作原理
3)检修---电源、线路及机械部分检查;信号检测 3.光电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1)光电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检修---线路检测、机械部分检测、光电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检测
第六节 其他辅助传感器
一、进气温度传感器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1.进气温度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THA)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THW)
二、爆震传感器(KNK)1.磁滞伸缩式爆震传感器 2.压电式爆震传感器 3.火花塞金属垫型爆震传感器 4.波形测量及分析 5.爆震传感器检修
三、氧传感器(EGO)
1.氧传感器的分类----氧化钛式、氧化锆式 2.氧化钛式氧传感器 1)氧化钛式氧传感器的结构 2)氧化钛式氧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3)氧化钛式氧传感器的工作电路 3.氧化锆式氧传感器 1)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结构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2)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3)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工作电路 4.波形测量 5.氧传感器的检修
四、燃油流量传感器
1.光电式燃油流量传感器的结构 2.光电式燃油流量传感器的检测
案例分析:一辆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出现发动机不能随着加速踏板的踩下而加速,但也不熄火的故障。课后作业:
1.如何检测氧传感器?
2.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何?它如何完成自洁作用?如何检修?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有何优点? 3.如何检修进气压力传感器?
4.从外观上怎么样区分氧化钛式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 本章小结:
1.电控装置传感器主要由9个常用传感器组成,各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发动机运行参数输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据此控制燃油量、空气流量和喷油时间等,以实现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达到节省燃油、净化排气、改善加速性能和低温启动性能等目的。
2.电控发动机常用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氧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等。
3.空气流量传感器是测量发动机进气量的装置,它将吸入的空气量转换成电信号送至ECU,作为决定喷油量的基本信号之一。根据测量原理不同,空气流量传感器有叶片式、卡门漩涡式、热线式及热模式几种类型。
4.进气压力传感器有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和表面弹性波式进气压力传感器两种。
5.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安装在节气门体上,用以检测节气门的开度,它通 15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过杠杆机构与节气门联动,反映节气门的开度及怠速、加速、减速和全负荷等不同工况。
6.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三种:开关触点式、线性可变电阻式和综合型。7.曲轴位置传感器有三种:磁感应式、霍尔式和光电式。
8.进气温度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相同,也是采用热敏电阻检测进气的温度。是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随温度的升高电阻值变低。9.爆震传感器有磁滞伸缩式、压电式和火花塞金属垫型爆震传感器。10.氧传感器有氧化钛式和氧化锆式两种。11.燃油流量传感器有光电式燃油流量传感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四章 电控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及其他控制系统 目的任务
1.了解电控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的组成;
2.熟悉电控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3.掌握电控其他控制系统。
重点难点
1.电控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8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4月7日、4月13日、4月14日、4月14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电控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一、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传感器、发动机ECU、点火模块、点火线圈、高压线和火花塞等。
2.电控点火系统的功能
二、电控点火系统分类 1.有分电器式点火控制系统 2.无分电器的点火控制系统
三、无分电器的点火控制系统分配式工作原理 1.无分电器的点火控制系统二极管分配式工作原理 2.无分电器的点火控制系统同时点火工作原理 1)同时点火
2)点火线圈分配式同时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3)点火器控制原理调整 4)点火线圈组件 5)单独点火
第二节 点火提前角与闭合角的控制
一、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ECU根据汽油机的各种工况信号对点火时刻进行控制。首先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进气压力信号从存储器存的数据中找到相应的基本点火提前角,然后根据有关传感器信号值加以修正,得出实际点火提前角。实际点火提前角由三部分组成: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正点火提前角。1.起动工况的点火时刻控制 2.起动后点火时刻控制 1)基本点火提前角
2)点火提前角的修正----暖机修正、过热修正、空燃比反馈修正、怠速稳定性 18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修正、爆震修正、最大和最小提前角修正。
二、闭合角的控制 1.ECU对闭合角的控制 2.电子点火器中闭合角的控制 3.1°信号的产生
第三节 发动机爆震的控制
一、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MAP)1.结构及工作原理 2.波形测量 3.波形分析
4.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二、表面弹性波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1.波形测量 2.波形分析
第四节 怠速控制装置
一、怠速控制控制的作用
怠速控制装置就是在发动机内部阻力矩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由ECU自动维持发动机以稳定怠速运转,并实现快怠速暖机过程。
二、怠速控制装置的分类 1.节气门制动控制装置
2.旁通空气控制装置----怠速空气阀、怠速控制阀(旋转滑阀式怠速控制阀、步进电机式怠速控制阀、电磁怠速控制阀)
三、怠速控制的条件、原理及过程 1.怠速控制的条件: 作用:实现发动机起动后的快速暖机过程;自动维持发动机怠速在目标转速下稳定运转。
内容:起动后控制、暖机过程控制、负荷变化的控制、减速时的控制等。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2.怠速控制的原理
控制项目:怠速、快怠速、空调怠速、电器负载高怠速等。3.怠速控制的过程
四、怠速控制系统及怠速控制阀的检测 1.怠速控制系统的就车检测
2.怠速控制阀的检测----电阻值检测、步进电动机的动作检查
第五节 汽油机排放控制系统 一、三元催化转化器、氧传感器与闭环控制 1.概述
2.三元催化转化器的结构、原理及检修 1)结构
2)三元催化转化器检修。常见故障:堵塞引起排气不畅、催化剂过热老化、失效等。
二、微机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 1.普通微机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 2.可变EGR率废气再循环系统 3.闭环控制式废气再循环系统 4.微机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检测
三、减速废气净化装置
1.混合比加浓式减速废气净化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混合比加浓式减速废气净化装置的检查
四、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1.微机控制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结构
2.微机控制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检测 4.二次空气喷射系统 5.汽油机进气控制系统
第六节 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一、概述
二、VTEC的结构和原理
三、VTEC检修 1.VTEC电磁阀的检查 2.VTEC压力开关的检查 3.摇臂检查
第七节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一、废气涡轮增压作用
废气增压利用尾气增压推动涡轮高速转动,涡轮带动泵轮向发动机泵空气,从而提高进气压力,增加每个循环中的进气,使可燃混合气接近于空燃比小于1的稀薄燃烧。这样,在不增加发动机排量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输出功率,同时也降低了燃油消化率。但是经过泵轮的空气会变热,会使实际的充气量系数小于理论系数,因此,现在的涡轮增压一般都配备有中冷器。
二、废气涡轮增压优缺点
三、废气涡轮增压器原理
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带动同轴的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在呢更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四、涡轮增压的特点 1.波形测量 2.波形分析
案例分析 奥迪A6怠速熄火 课后作业:
1.电控点火系统有哪几种型式?各种型式如何组成? 2.简述各种电控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3.怠速控制装置有哪几种型式?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4.试述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工作原理。5.如何检修EVAP? 6.试述ACIS的工作原理。本章小结:
1.ECU控制的点火系统主要有ECU、传感器和点火执行器三大部分组成,即由传感器、发动机ECU、点火模块、点火线圈、高压线和火花塞等组成。2.电控点火系统的功能。
1)ECU。接受各种传感器送来的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后,输出信号(缸序信号和点火信号)并通过电能输出传到点火执行器。
2)传感器。在点火系统中应用的传感器主要有空气流量计、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及爆震传感器等。
3)点火控制装置。具有缸序判别、闭合角控制、恒流控制、安全信号等电路,其主要功能是接受ECU发出的缸别信号和点火信号,驱动点火线圈工作,并向ECU输入安全信号。
3.电控点火系统分类:分有分电器式点火控制系统和无分电器式点火控制系统,无分电器的点火控制系统有二极管分配式和点火线圈分配式。
4.点火线圈分配式同时点火系统工作原理:点火线圈分配式同时点火系统的构成电控无分电器点火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完全取消了传统的分电器,由ECU中附加的点火控制电路和分电电路控制点火控制模块,实现对点火的控制。
5.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法:ECU根据汽油机的各种工况信号对点火时刻进行控制。首先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进气压力信号从存储器存的数据中找到相应的基本点火提前角,然后根据有关传感器信号值加以修正,得出实际的点火提前角。实际点火提前角由三部分组成: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正点火提前角。
6.闭合角控制电路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蓄电池电压调节闭合角,以保证足够的点火能量。在发动机转速上升和蓄电池电压下降时,闭合角控制电路使闭合角加大,即延长一次侧电路的通电时间,防止一次侧储能下降,确保点火能量。在发动机转速下降和蓄电池电压较高时,闭合角控制电路使闭合角减小,即缩减一次侧电路的通电时间,确保一次线圈的安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7.怠速控制装置就是在发动机内部阻力矩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由ECU自动维持发动机以稳定怠速运转,并实现快怠速暖机过程。
8.怠速控制的功用:实现发动机起动后的快速暖机过程;自动维持发动机怠速在目标转速下稳定运转。
9.废气再循环是指发动机废气的一部分再送回到进气管,并与新鲜的混合气混合后一起进入气缸参加燃烧,以减小NOx生成量。
10.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作用是防止汽车油箱内蒸发的汽油争气排入大气,它由蒸汽回收罐(又称活性碳罐)、控制电磁阀、蒸汽分离阀及相应的蒸汽管道和真空软管等组成。蒸汽分离阀安装在油箱的顶部,邮箱内的汽油蒸汽从该阀出口经管道进入蒸汽回收罐。该阀的作用是防止汽车翻倾时油箱内的燃油从蒸汽管道中漏出。蒸汽回收罐内充满了活性碳罐颗粒,故又称活性碳罐。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五章 电控柴油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检修
目的任务
1.了解电控柴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熟悉电控柴油发动机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3.掌握电控柴油发动机控制系统检修方法。重点难点
1.电控柴油发动机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2.电控柴油发动机的检修。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4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4月20日、4月21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柴油发动机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发展历程
一、柴油发动机的发展
二、柴油机SDI电控的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 1.位置控制式 2.时间控制式
3.共轨式电控喷油系统
三、电控技术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 捷达CDX/GDF柴油机轿车优点及喷油控制原理
一、捷达CDX/GDF柴油机轿车优点
1.经济2.环保3.节能4.动力强筋5.安全性能好6.可靠性高
二、柴油发动机的喷油控制原理
柴油机的ECU是通过控制喷嘴的喷油时间来调节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喷油控制是由发动机的转速和加速踏板的位置来决定的。基本工作原理是ECU根据转速传感器和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的输入信号,首先计算出基本喷油量,然后根据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和压力等传感器的信号进行修正,再与来自加速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反馈修正后确定最佳喷油量的,与空气的进入量无关(柴油机工作时节流阀体是完全打开的)。
第三节 捷达SDI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元件以及其工作原
理
一、捷达SDI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1.传感器 2.发动机ECU 3.执行器
二、捷达SDI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 1.喷油量控制 2.喷油正时控制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3.怠速控制
4.各缸喷油量不均匀的修正 5.燃油停供控制
6.进气节流控制在怠速时 7.排气再循环控制 8.增压控制 9.起动预热控制
第四节 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简介
一、博世式喷油泵电子控制系统
二、分配式喷油泵电子控制系统
第五节 电子控制共轨式柴油喷射系统一、概述
二、柴油共轨系统的发展
三、共轨式柴油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共轨式柴油机系统的组成 2.共轨式柴油机系统的系统功能
四、SOFIM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系统介绍 1.概述 2.电动燃油泵 3.飞轮转速传感器 4.凸轮轴相位传感器 5.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6.燃油温度传感器 7.空气压力温度传感器 8.大气压力传感器 9.燃油压力调节传感器 10.电磁喷油器 11.高压油泵电磁阀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12.燃油压力调节电磁阀 13.制动踏板传感器 14.离合器踏板传感器 15.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16.五通回油接头总成 17.配电继电器 18.ECU固定推荐方案
五、日本电装ECD-U2高压共轨式喷油系统 1.ECD-U2共轨系统概述
2.ECD-U2系统的主要零部件及其作用
第六节 捷达SDI发动机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检测以及日常维
护
一、捷达SDI发动机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检测 1.传感器检修 2.执行器检修
二、捷达SDI发动机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日常维护
案例分析1 柴油捷达SDI1.9L冷车正常热车熄火无法起动 怠速时排气管突噜;加油冒烟,行驶中换挡时车辆闯动 课后作业:
1.柴油机电控系统如何分类?
2.柴油机电控系统主要的控制功能是什么? 3.试述共轨式电控喷射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本章小结:
1.按照喷油高压形成的不同,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有两种基本型式,即高压共轨式和中压共轨式。
2.中压共轨系统包括共轨蓄压式和共轨液压式。
3.从控制喷油量的方式分,有位置控制式、时间控制式和压力时间控制式。4.柴油轿车具有经济、节能、环保、动力强劲、安全性能好、耐用等优点。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5.柴油机的ECU是通过控制喷嘴的喷油时间来调节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喷油控制是由发动机的转速和加速踏板的位置来决定的。基本工作原理是ECU根据转速传感器和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的输入信号,首先计算出基本喷油量,然后根据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和压力等传感器的信号进行修正,再与来自加速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反馈修正后确定最佳喷油量的,与空气的进入量无关。
6.捷达SDI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主要由喷油泵、喷油器、ECU、转速传感器、曲轴转角位置传感器等组成,系统通过这些传感器检测出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转速、油门、冷却液温度等信号,由ECU来决定燃油的喷射量、喷射时刻、喷油压力,使发动机运行最佳,并且ECU不断进行自我检测,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就会发出警告信号,提醒驾驶员注意,同时ECU进入自我保护程序,能够自动的停机或进入安全模式运行,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7.喷油量控制:由发动机转速信号和加速踏板位置信号计算出基本喷油量,由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冷却液温度等修正信号对喷油量进行修正,通过电磁溢流阀的快速响应对喷油量进行十分精确的控制。
8.喷油正时控制:由发动机转速和加速踏板决定,由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冷却液温度等信号对喷油量进行修正,通过点火正时传感器检测实际燃烧开始时刻,实现对喷油正时的闭环控制,从而排出了对十六烷值和大气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喷油正时的差异,实现对喷油正时的最佳控制。
9.喷油器的主要零件是喷油嘴、控制喷油率的节流孔、液压活塞和高速电磁阀。喷油器中的高速电磁阀有两种结构:二位二通电磁阀和二位三通电磁阀。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六章 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及检修
目的任务
1.了解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组成;
2.熟悉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3.掌握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检修方法。
重点难点
1.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2.自动变速器的检修。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8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4月27日、4月28日、5月5日、5月11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自动变速器概述
一、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及自动变速器的优点 1.自动变速器的发展 2.自动变速器的优点与缺点
3.自动变速器的组成----变矩器、变速齿轮机构、液压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
二、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1.驱动方式分类 2.前进挡的档位数分类 3.齿轮变速器的类型分类 4.控制方式分类
第二节 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
一、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
自动变速器是通过传感器和开关检测汽车和发动机的运行状态,接受驾驶员的指令,将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车速、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自动变速器油温度等参数转变为电信号,并输入电控单元(ECU)。ECU根据这些信号,按照设定的换挡规律,向换挡电磁阀、油压电磁阀等发出电子控制信号;换挡电磁阀和油压电磁阀再将ECU发出的控制信号转变为液压控制信号,阀板中的各个控制阀根据这些液压控制信号,控制换挡执行机构的动作,从而实现自动换挡。
二、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档位
三、液力变矩器
1.液力变矩器的功用与组成 1)功用
2)组成----泵轮、涡轮、导轮、锁止离合器、液力变矩器盖 2.液力变矩器特点
3.液力变矩器的安装位置及锁止离合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三节 自动变速器变速齿轮机构
一、辛普森式齿轮机构自动变速器 1.辛普森式齿轮就够自动变速器概述 1)优点
2)机构---前齿圈、前后太阳轮组件、后行星架、前行星架和后齿圈组件 3)特点
2.辛普森式3挡行星齿轮变速器 3.行星排辛普森式
二、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
1.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组成----一大一小两个太阳轮、一长一短两个行星轮、一个齿圈
2.拉维纳式行星齿轮机构特点----两个行星排,太阳轮各自独立,行星架和齿圈共用。
3.2005款奥迪A6L装备09L自动变速器
三、平行轴式齿轮变速器传动机构 1.定轴式齿轮变速传动机构 2.操纵手柄工作过程
3.平行定轴式齿轮变速传动机构主要特点
第四节 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一、概述
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与功用
1.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信号输入装置、ECU和执行器组成 2.信号输入装置的功用、组成与工作原理 3.ECU的功用、组成与工作原理 4.执行器的功用、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五节 典型自动变速器电路
一、广州本田奥德赛汽车手动自动一体化自动变速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1.特点 2.电路图
二、丰田A341E型自动变速器 1.丰田A341E型自动变速器特点 2.丰田A341E型自动变速器控制电路
三、大众自动变速器VW电路分析 1.传感元件 2.执行元件 3.控制单元
第六节 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
一、电控自动变速器检测与诊断的总原则 1)分清故障部位
2)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深入的原则 3)区分故障的性质
4)充分利用自动变速器各检验项目 5)充分利用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自诊断功能
6)必须在拆检之后才能确诊的故障,应是故障诊断的最后步骤
7)在进行检测与诊断前,应先阅读有关故障检测指南、使用说明书和该车型的《自动变速器维修手册》,掌握必要的结构原理图、油路图、电控系统电路图等有关资料。
二、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程序
三、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前的准备工作
四、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表
第七节 无极变速器
一、无极变速器概述 1.CVT技术
2.无极变速器的发展 3.无极变速器的优缺点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4.无极变速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无极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在启动时,CVT处于最大的传动比,之后电控系统通过分析加速踏板的位置、车速、选择驾驶模式以及所设定的控制方式等匹配出最佳的传动比,从而达到最佳的动力性能及经济性能,同时也保证了行驶的舒适性。其动力传动路线是:发动机动力——液力变矩器(或锁止离合器)——行星齿轮机构——VDT——主减速齿轮——差速器——半轴——驱动轮。
三、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 1.动力系统控制模块(PCM)2.电控无极变速器工作原理
案例分析 丰田皇冠自动变速器故障升档时车身严重抖动 课后作业:
1.自动变速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 2.液力变矩器是如何工作的?
3.简述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4.如何检修自动变速去? 5.试述CVT的变速原理?
6.双离合器有何特点?常用哪些车型? 本章小结:
1.自动变速器的优点:
1)消除了驾驶员换挡技术的差异性。2)提供了良好的传动比转换性能。3)改善了车辆的动力性和通过性。
4)可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5)可减少发动机排气污染。2.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1)按驱动方式分类:后驱自动变速器、前驱动自动变速器(自动驱动桥)。2)按前进挡的档位数分类:3个前进挡、4个前进挡、5个前进挡。
3)按齿轮变速器的类型分类:行星齿轮式自动变速器、定轴式自动变速器两种。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4)按控制方式分类:全液压控制自动变速器和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3.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通过传感器和开关检测汽车和发动机的运行状态,接受驾驶员的指令,将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车速、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自动变速器油温度等参数转变为电信号,并输入电控单元(ECU)。ECU根据这些信号,按照设定的换挡规律,向换挡电磁阀、油压电磁阀等发出电子控制信号;换挡电磁阀和油压电磁阀再将ECU发出的控制信号转变为液压控制信号,阀板中的各个控制阀根据这些液压控制信号,控制换挡执行机构的动作,从而实现自动换挡。
4.液力变矩器基本组成:泵轮、涡轮、导轮、锁止离合器、液力变矩器盖组成。5.辛普森式齿轮机构。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4个独立的元件组成:前齿圈、前后太阳轮组件、后行星架、前行星架和后齿圈组件。
6.辛普森式齿轮特点。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是双排行星齿轮机构,它由两个内啮合式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组合而成,能提供三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档。
7.拉维纳式行星齿轮I机构由一大一小两个太阳轮、一长一短两个行星轮、一个齿圈组成。
8.拉维纳式行星齿轮特点:
1)有两个行星排,但是两个行星排的太阳轮式各自独立的,而行星架和齿圈是共用的。
2)这两个行星排中,一排是单级行星齿轮机构,由大太阳轮带动长行星齿轮,长行星齿轮带动齿圈;另一排是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由小太阳轮带动短行星齿轮,短行星齿轮再带动长行星齿轮,最后带动齿圈。
9.平行定轴式齿轮变速传动机构主要特点:采用平行定轴式齿轮变速传动机构,而不是采用通常的行星齿轮变速器,这种结构与普通的手动齿轮变速器很相似;除液压控制系统外,还增设有电子控制系统,使车辆在各种道路条件下驾驶均具有良好的平顺性和最佳的档位选择;采用前轮驱动,变速与驱动合为一体,即为变速驱动桥,使动力传递路线短,结构更加紧凑。
10.CVT技术即无极变速技术。它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来传递动力,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得到传动系统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常见的无极变速器有液力机械式无极变速器和金属带式无极变速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七章 汽车防滑及稳定控制系统
目的任务
1.了解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功用; 2.了解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 3.熟悉ABS工作过程及原理; 4.掌握ABS检修方法。
重点难点
1.ABS工作过程及原理; 2.ABS检修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6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5月12日、5月18日、5月19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ABS概述
一概述 1.ABS的功用 2.ABS的发展与应用
二、ABS的控制方式及控制原理 1.以车轮减速度为控制参数的控制方式 2.以车轮滑移率为控制参数的控制方式
3.以车轮减速度和加速度为控制参数的控制方式 4.以车轮减速度、加速度及滑移率为控制参数的控制方式
三、ABS的组成及功用
1.液压制动系统汽车ABS的布置形式 2.气压控制系统汽车ABS的布置形式 3.气顶液制动系统汽车ABS的布置形式
第二节 ABS主要组成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ABS的组成 1.轮速传感器 2.制动压力调节器 3.回油泵与储能器
4.可变容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 5.气压式制动压力调节器 6.空气液压助力器输出液压调节器 7.电子控制单元
二、ABS的工作原理 1.ABS的工作 1)常规制动阶段 2)制动压力降低阶段 3)制动压力保持阶段 4)制动压力升高阶段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2.ABS的工作范围
三、主要车型ABS系统组成及控制电路 1.雷克萨斯LS400 ABS 2.佳美ABS 3.日产车系ABS 4.马自达MX-6 626车型ABS
第三节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一、汽车驱动防滑系统(ASR)概述 1.ASR的控制方式 2.ASR的组成
二、ASR工作原理 1.基本工作原理
2.ASR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工作过程 1)在正常制动时(ASR未起动)
2)车辆加速时(ASR起动)-----压力提高模式、压力保持模式、压力降低模式 3.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控制电路
三、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1.EBD概述 1)EBD的作用 2)EBD的控制过程 3)EBD与ABS的关系 2.EBD结构
1)液压与电子控制单元 2)ABS/EBD调压器的结构
第四节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一、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概述
1.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种类---电子稳定程序、动态稳定控制、动态稳定及循迹控制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自动稳定系统 2.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作用 3.ABS、ASR、ESP(VSC)的作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二、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结构 1.ESP的组成及各部件的结构 2.ESP的工作原理 1)转向不足控制 2)转向过度控制
三、典型防滑控制系统和防滑控制系统的检测诊断 1.典型防滑控制系统的介绍和防滑控制系统使用维护 1)系统检查声音 2)工作时的声音 2.故障自诊断测试
3.防滑控制系统故障检测诊断程序 案例分析 ABS灯亮,ABS不起作用 ABS故障指示灯闪亮 课后作业:
1.ABS的组成部件有哪些? 2.ABS的工作过程是什么? 3.ASR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4.ABS、ASR、ESP的功能有什么不同? 5.EBD的功能是什么? 本章小结:
1.ABS的功用:制动效能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是指汽车在制动时仍能按指定方向的轨迹行驶,即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2.ABS均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制动压力调节器三部分组成。3.ABS工作过程
1)常规制动(制动压力上升):控制活塞下移至将开关阀顶开位置时,将B腔与A腔联通,由制动主缸来的制动液由A腔经开关阀到B腔而进入轮缸,轮缸的压力将随主缸的压力变化而变化,即常规制动和升压状态。此时车速小于30公里。2)减压:减压时,ECU分别向输出阀和输入阀电磁线圈通入电流,此时输出阀关闭而输入法打开,从液压泵和储能器来的控制压力油由输入阀流入调节器下端 38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的C腔,推动控制活塞上移,从而使开关阀关闭,将A腔与B腔隔离,从制动主缸来的制动液不在进入B腔。由于控制活塞的上移使B腔的容积增大,与B腔相连的轮缸制动压力下降。
3)保持压力:需要保持轮缸的制动压力时,ECU将输入阀电磁线圈的电路切断,而输出阀电磁线圈仍保持通电。此时输入法关闭,输出阀仍保持关闭,控制液压油不再流入C腔,也不流出C腔,控制活塞保持在一定位置上,B腔容积不在发生变化,轮缸制动压力保持一定。
4)踏板反应:在ABS工作时的减压过程,由于控制活塞上移使A腔的容积减小,将A腔中的制动液压回制动主缸。制动踏板有一种回弹的行程,即踏板反应,使驾驶员能感觉到ABS在工作。
4.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由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和执行器三大部分组成。5.可变容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的特点是制动压力油路和ABS控制压力油路是相互隔开的。可变容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主要由电磁阀、控制活塞、液压泵、储能器等组成。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八章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目的任务
1.了解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功用; 2.了解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3.熟悉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4.掌握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检修方法。
重点难点
1.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2.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检修。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2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5月25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概述
一、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功用
根据车速、转向情况等对转向助力实施控制,使动力转向系统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都有最佳的放大倍率:在低速时有较大的放大倍率,可以减轻转向操纵力,使转向轻便、灵活;在高速时则适当减小放大倍率,以稳定转向手感,提高高速行驶的操纵稳定性。
二、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优点
三、电子控制动力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第二节 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一、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分类
流量式控制式EPS、反作用力控制式EPS、阀灵敏度控制式EPS。
二、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流量式控制式EPS 2.反作用力控制式EPS 3.阀灵敏度控制式EPS 第三节 电子控制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一、电动式EPS主要特点
1.电动机、减速机、转向柱和转向齿轮箱可以制成一个整体,管道、压泵等不需要单独占据空间,易于装车。
2.增加了电动机和减速机,取消了液压管道等部件,使整个系统趋于小型轻量化。3.液压泵仅在必要时使电动机运转,故可以节能。
4.因为零件的数目少,不需要加油和抽空气,所以在生产线上的装配线好。
二、电动式EPS的组成 1.电动式EPS的组成 2.电动式EPS传感器和执行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3.电动式EPS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 电子式四轮转向系统 一、四轮转向系统概述 1.四轮转向系统也称为4WS系统
4WS车辆转向时,后轮的旋转方向与前轮相反,此时转弯半径尽可能小并改善操纵特性,中速到高速客车的四轮转向系统发展历史较短,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改进操纵稳定性和转向响应性能。
2.4WS系统分类---转向角比例控制式4WS、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式4WS。
二、4WS系统工作原理 1.转向角比例控制式4WS系统
转向角比例控制,就是使后轮的转角与转向盘的转角成比例变化,并使后轮在汽车低速行驶时,相对于前轮反向转向;在汽车中、高速行驶时,相对于前路同向转向。
1)系统的组成---ECU、转角比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等。2)控制原理
2.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式4WS系统
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是一种根据检测出的车身横摆角速度来控制后轮转向量的控制方法。有两个优点:可以使汽车的车身方向从转向初期开始就与其行进方向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检测车身横摆角速度感知车身的自转运动。1)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式4WS系统组成 2)控制原理
第五节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诊断与检修
一、皇冠JZS133型轿车动力转向系统检修 1.电控系统ECU端故障检查 2.电控部件故障的诊断
二、雷克萨斯LS400型轿车电控动力转向异常的故障诊断 1.电子控制系统故障检修 2.电子控制部件的检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三、三菱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检修 1.EPS警示灯的检查 2.自诊断操作
案例分析 转向盘明显沉重,助力泵噪声很大 课后作业:
1.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有哪些类型?试述其工作原理。2.试述电动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电动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有哪些主要特点? 4.试述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过程。本章小结:
1.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功用:4WS车辆转向时,后轮的旋转方向与前轮相反,此时转弯半径尽可能小并改善操纵特性,中速到高速客车的四轮转向系统发展历史较短,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改进操纵稳定性和转向响应性能。2.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优点:
1)减小转向时的操纵力---减轻驾驶员的疲劳程度,特别是装用超低压扁平胎的乘用车更为必要。
2)根据车速的高低和行驶条件的变化(静态或动态,好路或坏路),提供合适的转向助力,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操纵性、稳定性。
3.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与分类。电子动力转向系统主要由机械转向结构、转向助力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根据转向动力源不同可分为液压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和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4.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分类:流量式控制式EPS、反作用力控制式EPS和阀灵敏度控制式EPS三类。5.电动式EPS主要特点:
1)电动机、减速机、转向柱和转向齿轮箱可以制成一个整体,管道、压泵等不需要单独占据空间,易于装车。
2)增加了电动机和减速机,取消了液压管道等部件,使整个系统趋于小型轻量化。
3)液压泵仅在必要时使电动机运转,故可以节能。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4)因为零件的数目少,不需要加油和抽空气,所以在生产线上的装配线好。由此,从发展的角度看,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将成为标准件装备在汽车上。6.电动式EPS的组成。电动式EPS式在机械转向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动式助力机构、转向助力控制系统后形成的。典型电动式EPS由转矩传感器、直流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和车速传感器、EPS-ECU组成的。
7.四轮转向系统也成为4WS系统。四轮装向系统车辆转向时,后轮的旋转方向与前轮相反,此时转弯半径尽可能小并改善操纵特性,中速到高速客车的四轮转向系统发展历史较短,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改进操纵稳定性和转向响应性能,轿车的四轮转向系统具有以下两个功能----高速行驶时,以与前轮相同的方向转动后轮,减小整车的摇摆运动,从而改进转向稳定性;中低速行驶时,以与前轮相反的方向转动后轮,使低速行驶时转弯半径减小,中速行驶时转向响应性能得以改进。
8.4WS系统分类: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转向角比例控制式4WS和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式4WS系统。
9.4WS系统工作原理:转向角比例控制,就是使后轮的转角与转向盘的转角成比例变化,并使后轮在汽车低速行驶时,相对于前轮反向转向;在汽车中、高速行驶时,相对于前轮同向转向。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九章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及电子巡航系统
目的任务
1.了解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功用、组成; 2.熟悉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3.掌握电子控制悬架系统检修方法; 4.熟悉电子巡航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5.掌握电子巡航控制系统检修方法。重点难点
1.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及原理; 2.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的检修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2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5月26日、6月1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一、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1.汽车悬架系统的分类-----传统被动式、半主动式(有级半主动式(阻尼有级可调)、无级半主动式(阻尼连续可调))、主动式(电磁阀驱动的油气主动式、步进电动机驱动的空气主动式)2.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半主动式悬架的工作原理 2)主动式悬架的工作原理
二、电子控制悬架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1.悬架阻尼调节装置 1)三级可调式减震器结构 2)压电式减震器的结构 2.空气悬架刚度调节装置 1)空气悬架系统的构造 2)悬架刚度调节原理 3)悬架控制执行器 3.车身高度控制装置 1)系统组成及原理 2)车身高度传感器 4.其他主要部件 1)悬架控制开关 2)高度控制ON/OFF 3)车身高度控制插接器 4)转向传感器
三、货车ECAS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1.货车ECAS系统的优点 2.货车ECAS系统功能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四、悬架系统故障诊断 1.马自达悬架系统故障诊断 2.雷克萨斯LS400故障诊断
第二节 巡航控制系统一、概述
1.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作用 2.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优点 3.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发展 4.定速巡航主要分为三大类
二、巡航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1.巡航控制系统的组成 2.巡航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3.电子控制巡航系统各部件的结构与原理 4.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
三、典型巡航控制系统的介绍和巡航控制系统的维护与检修 1.典型巡航控制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2.巡航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3.巡航控制系统的维护与修理 课后习题
1.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有哪些类型?试述其工作原理。2.试述转向角比例控制式4WS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主动式悬架电控单元的输入主要参数是什么?可以对汽车进行哪些控制? 4.试说明半主动式、主动式悬架系统的区别。5.电子控制半主动式悬架系统主要结构有哪些?
6.车身高度控制为什么在主动式空气悬架大客车上得到广泛采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十章 安全气囊SRS系统
目的任务
1.了解安全气囊SRS的功用、组成; 2.熟悉安全气囊SRS工作过程及原理; 3.掌握安全气囊SRS系统检修方法; 重点难点
1.安全气囊SRS工作过程及原理; 2.安全气囊SRS系统检修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使用教具
PPT、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时数:4 试验教学时数:
讲授时间:2015年6月8日、6月9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安全气囊ARS系统一、安全气囊系统的概述 1.安全气囊系统的功能 2.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 1)按控制方式 2)按安装位置 3)按发气剂
4)按碰撞传感器位置 5)按点火类型
二、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组成 1.碰撞传感器
2.中央气囊传感器总成或气囊传感器总成 3.侧面气囊系统 4.安全气囊指示灯 5.充气装置和气囊 6.螺旋电缆
7.安全气囊系统线束插接器及其保险机构
三、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2.工作过程---充气、保护、泄气
3.安全气囊系统控制电路---电源电路、诊断电路、报警灯电路、控制输出电路
第二节 典型安全气囊系统和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测与诊断
一、风神新蓝鸟SRS系统 1.安全气囊检测诊断注意事项 2.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测诊断程序及方法 3.故障诊断程序
二、奥迪A6安全气囊的原理与故障检修 1.SRS系统的组成部件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2.SRS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维修注意事项 4.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三、雷克萨斯400型轿车安全气囊的检修 1.安全气囊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2.中央控制器(ECU)接头接脚说明 3.故障码的读取和清除 课后习题
1.安全气囊的作用是什么? 2.控制单元是如何控制系统工作的?
3.控制单元由哪些部分组成?其作用是什么? 4.进行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测需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本章小结:
1.汽车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主动安全技术上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被动安全技术上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2.安全气囊系统又称为辅助防护系统,其英文缩写为SRS。
3.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由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充气装置、气囊和螺旋电缆等组成。通常充气装置和气囊制作成一体。
4.安全气囊按其使用的发气剂不同可分为以叠氮化钠型和液态氮型。
5.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安全气囊系统的前碰撞传感器有两个,分别固定于前左、右翼子板内侧,还有一个装在汽车中部的安全传感器。当汽车受到前方一定角度内(一般为30°以内),和高速碰撞时(一般在30公里以上),传感器可检测到汽车突然减速,并把信号传给SRS ECU,ECU将这个电信号与储存的碰撞触发数据进行比较,当碰撞强度达到或超过碰撞触发数据时,ECU立即质量电雷管点火,引起火药爆发,引燃氧气发生剂,产生大量压力气体,迅速充满气囊,重开转向盘上的盖。在双气囊汽车中,冲开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摸包的盖,气囊安全张开,当驾驶员或乘客冲撞气囊时,气囊受压并由小孔排除氮气,持续时间不到1S,使得在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能够与比较柔软的气囊相接触,而不是与坚硬的汽车结构猛烈碰撞,从而达到减少伤害、保护乘员生命安全的目的。
第五篇:3D技术报告3
3D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引 言
曾凭借《泰坦尼克号》创造过惊世票房记录的好莱坞重量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经过了14年的酝酿,耗资5亿美元历时四年拍制的科幻巨献《阿凡达》于2009年年底亮相。《阿凡达》在中国首映后,一场3D旋风瞬间席卷了中国大陆。《好莱坞记者报》曾这样评价过这部经典之作,“詹姆斯·卡梅隆证明了他的确是‘世界之王’,作为视觉特效技术大军、生物设计大军、动作捕捉大军、替身演员大军、舞蹈演员大军、演员大军、音乐和音响大军的总统帅,他用让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把科幻片带进21世纪,这就是《阿凡达》。”《阿凡达》与3D的经典碰撞已然成为动画影视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3D技术的不断成熟对模型、陈列品、虚拟空间结合信息技术展示应用的开发,对3D设备与软件开发的纯技术推动,对游戏产业的吸引力,对动画影视3D行业的新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D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异世界。
一、3D技术的简介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有宽、有高,换句话说,就是立体的,是相对于只有长和宽的平面(2D)而言。我们本来就生活在四维的立体空间中(加一个时间维),我们的眼睛和身体感知到的这个世界都是三维立体的(时间是虚构的),并且具有丰富的色彩、光泽、表面、材质等等外观质感,以及巧妙而错综复杂的内部结构和时空动态的运动关系;我们对这世界的任何发现和创造的原始冲动都是三维的。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局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简便、直接、快捷地用直观三维的方式来描述这个三维的世界,只能在沙土、羊皮、纸张的二维平面上,用影像表达和传递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创造,人们发明了平面投影和透视等方法,并基于纸张平面形成了抽象的2D平面文明体系,因此整个人类的全部历史,都可以说是基于纸张平面的2D文明,直到上个世纪电脑与网络的诞生,才为3D技术的种子开垦了一片温暖适宜的土壤;在这之前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曾经为全人类的2D文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基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数字化技术被不断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电脑制作的数字化的3D模型、动画与仿真。近些年3D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取得巨大的突破,3D的消费和使用,如通过3D技术做出来的游戏、电影、手机等等,更已经成为了普通大众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3D让我们回归一个看似虚拟但却是真实的立体世界。3D技术的应用普及,有面向影视动画、动漫、游戏等视觉表现类的文化艺术类产品的开发和制作,有面向汽车、飞机、家电、家具等实物物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也有面向人与环境交互的虚拟现实的仿真和摸拟 等。具体讲包括:3D软件行业、3D硬件行业、数字娱乐行业、制造业、建筑业、虚拟现实、地理信息GIS、3D互联网等等。
3D技术是推进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数信资源,是促进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推动力,是工业界与文化创意产业广泛应用的基础性、战略性工具技术,嵌入到了现代工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个流程,包括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模具设计、数控编程、仿真分析、虚拟现实、展览展示、3D立体画、教育训练等,是各国争夺行业至高点的竞争焦点。统计表明,在现代工业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中,70% 错误在设计阶段已经产生,而80%的错误往往在生产或是更后续的阶段才被发现并进行修正。3D的突出优势在于能最大化的对产品进行仿真设计和用户沟通,尽可能早地将错误和需求变更解决在设计阶段,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生产成本降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在西方发达国家,3D已成为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市场、服务、消费等的创新基础和新的竞争高地;而掌握最前沿3D技术,也为他们把控产业链、获取巨额利润提供了依托。目前全球近80%的飞机与50%的汽车,使用法国达索系统的3D软件设计制造;欧特克更是在3D数字娱乐等众多领域引领全球创新走向。
二、3D技术的专有技术名词解释 1、3D游戏,是使用空间立体计算技术实现操作的游戏。从编程实现角度来说游戏基础模型(游戏的人物,场景,基础地形)是使用三维立体模型实现的,游戏的人物角色控制是使用空间立体编程算法实现的,那么就把这种游戏称作3D游戏。2、3D电视,是三维立体影像电视的简称。它利用人的双眼观察物体的角度略有差异,因此能够辨别物体远近,产生立体的视觉这个原理,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离,从而令用户无需借助立体眼镜即可裸眼体验立体感觉。3、3D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新兴技术。三维动画软件在计算机中首先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再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它动画参数,最后按要求为模型赋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当这一切完成后就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运算,生成最后的画面。
三、3D技术的优劣
1.色差式3D技术
优点:(1)成像原理简单,早期被应用较多
(2)成本低廉,眼镜便宜 缺点:(1)3D效果较差
(2)画面边缘容易偏色 2.偏光式3D技术: 优点:易佩戴,眼镜成本低
缺点:(1)贴附偏光膜,需要更高的背光亮度才能保证3D画面鲜明,提高了电视功耗。
(2)2D画质有损失(PR Film 黑条现象)。
(3)3D画面隔行显示分辨率减半,播放3D 1080P电影只有540p。前后观看距离有严格限制,前后低于2米画面重影。上下低于10度画面重影。左右超过70度3D效果锐减。
3.快门式3D技术: 优点:(1)不用贴附3D偏光膜,杜绝2D画面损失和3D画面损失。
(2)(PR film 黑条现象)不用增加背光亮度,低碳低功耗。(3)可视角度不受限制,前后,上下,左右任何角度都能随意观看。换角度观看3D效果损失较少。
缺点:(1)戴上眼镜之后,会存在亮度衰减。
(2)快门3D眼镜在正视电灯等光源观看时因为快门技术开合现象原因会产生轻微闪烁,但是在观看3D影像时不会有任何闪烁感。(3)快门式3D眼镜因为控制芯片和液晶片的支持来实现3D效果,所以售价相对较贵,并且需要电源供电。
4.裸眼式3D 技术:
优点:裸眼式3D 技术最大的优势便是摆脱了眼镜的束缚。
缺点:分辨率、可视角度和可视距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目前仅用在大型的公共场所。
5.光屏障式(Barrier)3D技术:
优点:与既有的LCD液晶工艺兼容,因此在量产性和成本上较具优势。缺点:画面亮度低,分辨率会随着显示器在同一时间播出影像的增加呈反比降低。
6.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3D技术: 优点:3D技术显示效果更好,亮度不受到影响.缺点:相关制造与现有LCD液晶工艺不兼容,需要投资新的设备和生产线.7.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3D技术: 优点:分辨率、透光率方面能保证,不会影响既有的设计架构,3D显示效果出色.缺点:技术尚在开发,产品不成熟。
四、3D技术的发展局限 1、3D市场无比混乱
无比混乱的市场可以说是3D市场目前面临最大的难题。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3D技术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整个3D行业却无统一标准,不仅消费者晕头转向,有些厂商的技术人员也为之头疼。就在笔者撰写此文的时候,也为众多说法不一的3D技术为之挠头。如果想让整个市场取得革命性的突破,那么制定相关的3D行业标准也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在3D内容制作、媒介传输、信号接口、显示解码等诸多环节均建议相应的规范,让厂商在生产研发之时有章可循,也还消费者一个明明白白。2、3D使部分观众眩晕
大部分观众看完《阿凡达》都连声叫好,但是我们也不应忽视部分因为3D版《阿凡达》而出现眼干、眼痛、头晕、恶心等症状的观众,据报道还有观众观影后突发急性青光眼。据笔者了解,目前已经有不少专业眼科医生建议青光眼、屈光不正、眼肌有问题的观众放弃观看3D版《阿凡达》。3D画面是虚实交汇的,这些动感的虚画面会让人们聚焦眼球很困难,长时间观看很容易出现头晕、头痛。另外,电影院内光线比较暗,观众瞳孔自然就会放大,另外3D画面对于眼睛刺激性也特别大,眼压也会随之升高,出现眼干、眼痛等症状。3、3D资源稀少
想看1080p高清视频?网上随便一搜便琳琅满目。但是3D内容呢?虽然支持3D的游戏已经多达百款,但是每年在影院放映的3D电影还寥寥无几,其他诸如3D图片等资源更是为数稀少,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又有什么理由耗费数倍的价钱去购买一款“华而不实”的产品呢?对于3D产品厂商来说,从行业长远的发展来看,将全部热情扑在产品的研发推广毫无疑问是错误的。作为普通的消费者,笔者只有亲身体验震撼逼真的3D效果,并且了 6 解到市 场中充斥着为数甚多的3D资源才会选购3D显示设备,相信有着这样想法的也不止笔者一位。
4、大多3D产品不支持1080p全高清
也许在一两年后,此问题便以得到彻底解决,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不支持1080p全高清的3D设备还是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好不容易才感受到了1080p的清晰逼真,现在却让我为3D而选择放弃,相信没有几位消费者会答应。好在3D技术经过10余年的发展,终于在近些年突破了这一瓶颈,大多已能够支持1080p内容。可以预见的是,以后的大屏幕3D显示设备均兼容1080p高清,二者缺一不可。
5、戴3D眼镜有诸多不便
戴3D眼镜不方便的问题是针对眼镜式3D技术而言的,但是在目前市场中,裸眼式3D产品寥寥无几,大众消费者默认为3D技术都是需要戴眼镜的。话题再回到《阿凡达》上来,据部分媒体报道,在《阿凡达》热映期间,各种3D眼镜在淘宝上销售创造了新高峰,看来人们对电影院电影的舒适度、大小、效果等还是有很多担心。经过几十年的历程,3D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当然,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来说,也没必要了解如此繁杂的3D技术,我们需要的只是效果更出色,实现难度更低,价格更低廉的3D显示产品而已。尽管3D电视和电影还没有普及,但研究者们已经在开发下一代3D技术了。他们的奋斗目标是:可裸眼观看的三维显示器和可虚拟触摸、操作的3D图像。这里我们主要阐述裸眼式三维显示,即自由立体显示技术,不需要佩戴立体眼镜等附属设备的3D显示技术。
五、3D技术前景及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与人们密切相关的影像领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就目前移动终端市场来看,“智能化”无疑是未来最核心的发展趋势,而3D技术的应用就像是“锦上添花”,这对于喜好超前消费、猎奇心理强的消费者而言,提供了更多的选择。3D显示技术和普通消费者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它不再是行业用户的专利。在三星和优派均推出遊戏性3D显示器后,人们可以将3D显示器搬到卧室内,而不用和其他人一起挤在电影院中观看。凭借着身临其境的立体画面,3D显示 7 器对高端遊戏玩家而言拥有极大的吸引力。除了针对个人用户外,3D显示器同样适合于商用以及科研,如展示分子结构模型、军事目标、文物艺术品展示、会展、大企业形象展示等各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相信随着3D技术进一步成熟,我们今后会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看到3D显示设备的身影。传统的体现二维关系的平面画已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事物的发展规律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平面影像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已必然从平面发展到立体。立体影像制品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文化艺术更高层次的追求,同时也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打印工业、机械工业、印刷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立体影像制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可能。先进的立体制图技术,高质量、低成本的立体影像制品,广阔的应用范围,超大的市场容量,使其能够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总结3D技术在今后社会上的发展前景,它的处境,与2004年前后的液晶技术十分相似。那时的液晶技术,不足之处十分明显,首先是价格昂贵。大部分家庭认为这项技术所支撑的费用过于庞大。基于液晶电视既往成长经历,我们基本可以判断,3D技术的发展轨迹将与之相似。
但是我相信,和液晶技术一样,这些问题都是新产品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有望在未来几年间彻底解决。实际上,经过前些年的市场培育与消费者启蒙,3D技术的概念已经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以此同时,作为我们普通受众,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号召,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避免今后出现受制于人的情况。而开发商也应该积极抓住这次难得的3D产业发展的大好机会,利用3D技术创造出更多有创意的影视文化精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D电影在全球掀起的狂潮大家都有目共睹。近几年来,它的快速发展也让我们看见了3D技术的前景,在第一部3D电影在影院上映开始,接二连三的技术改革也不断搬上荧屏。3D电影的发展之路总是跌宕起伏,但是却没有几个时期称得上是黄金期。一方面是3D电影有很多艺术水准的确不高、自降身价,另一方面3D技术的局限性依然很大,还达不到他们对电影高品质的要求。可以说,新技术、新概念的出现,让电影爱好者非常期待,但片源却成为发展的主要问题,高昂的制作成本,应对的是小众的电影市场,让很多电影投资商望而却步。所以我国在3D电影方面还得下功夫,去不断完 善现存的问题。
而在3D电视那块,我们不难发现,在未来的3D电视发展过程中,裸眼3D必定占领了一席之地。以前的3D电影必须借助那个怪怪的眼镜才能达到效果,实在是不过瘾。而且,眼镜很重,让大多数观众表示很不舒服。针对业内发出“3D技术是否是电视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消费者是否需要3D电视”的质疑。家电业内专家刘步尘明确表示,看3D电视就好像“感觉我在电视中”,这正是3D电视的魅力所在,也是3D电视生命力强大的根基,3D电视必将成为电视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但随着3D技术的不断精进,搬进家庭客厅的3D电视机,将不再存在着这些让人扫兴的毛病。无论是主动快门式3D技术还是不闪式3D技术,都需要佩戴眼镜观看,争论孰优孰劣没有意义,裸眼3D技术让这些都将成为浮云,只有裸眼式3D技术才是王道。
3D除了在电视和电影外,3D的绘画和游戏也在涵盖在3D技术中间,而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D壁画使得公众的反应只能是目瞪口呆,人们都纷纷表示:“对于这种可以用‘骗局’形容的视觉奇观,全世界的人几乎都乐在其中,享受眼中看到的一切。” 首先,绘画如其他人所说,确实是一门需要技术的活,但是他们说得不全,这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是艺术行业,不是技术行业。而3D游戏对全世界的游戏爱好者,更是一场视觉盛宴。游戏画面十分逼真,立体感很强。吸引大家的同时,也肯定了3D正在慢慢走进我们现实生活的想法。
综合以上的技术,目前所提出的各种方式都仍有其优缺点,但随着时间的进步,这些问题也渐渐的被解决,正如当初的彩色显示器代替了黑白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代替CRT显示器一样,随着显示技术的革新,没有辅助设备的三维显示技术代替平面显示技术将是必然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3D技术会越来越完善,同时给人们提供更美好的视听享受。
我们应该肯定3D技术在未来一段期间内的发展前景,但我们也要接受现实。就拿电影来说,我国在3D电影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于国外相较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而我们中国电影发展遇到的瓶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与此同时,我们要考虑的东西还要深入到各个方面。比如3D技术走进我们生活的利弊以及发展路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境。此时,我 们应该更多的去反思,去学习,去寻求根源,或许我们缺乏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更多的应该是信仰,上升到一个民族的信仰。中国3D技术正逐步迈入了多方合作、共求发展的阶段。在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的大力推动下,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正在逐步完善中国3D整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设备制造商和内容提供商都开始发挥自主创新优势,瞄准3D市场的美好前景,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抢先占领中国3D消费市场。
尾 言
正如时代华纳公司的副总裁艾尔沃斯所言,3D技术将是这个世纪的一大盛事。他表示:“很多人都已经表示,对这块3D市场很感兴趣。更重要一点,3D节目的内容更加多元化以及更具真实感,必定会吸引更多观众。”
刘步尘分析说:“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于是彩色电视诞生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实而又细腻,于是高清数字电视诞生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立体的,于是3D电视诞生了。3D电视的诞生,实际上是人类视觉需求与科技发展高度融合的产物。正因如此,我们得出了一个无可置疑的结论:3D电视代表了电视的未来。”
3D不仅是未来的趋势,而且3D取代2D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虽然现在3D仍然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带给消费者的感官体验是永远让人难以割舍的,而厂商应该做的,自然就是提升这种3D体验、降低3D普及带来的成本压力。虽说技术的提升那是要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的,但是一项技术能得以走向全球,这些,都值得世人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