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保护技术》教案3
真菌类病害
施教班级:15园林2;15园林4 施教时间:(第四周)周一第五、六节;周三第一、二节 教学目标:
1.知道真菌的营养体定义及功能 2.常见的菌丝体有哪几种及其作用 3.知道繁殖体的定义及功能 4.能说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5.了解真菌的生活史
6.掌握植物病原真菌主要的五大类群及其常见病菌 教学重难点:
1.真菌营养体及繁殖体的定义及功能
2.植物病原真菌主要的五大类群及其常见病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一.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常见的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种类很多(1万属12万种),大多数真菌是腐生的,也有许多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香菇、木耳、灵芝、蘑菇、冬虫夏草、酵母菌、青霉素等等。二.同学预习围绕以下问题预习
1.学案上的题
一、题
二、题三(前部分)、题四(前部分)【新课】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锈病、黑粉病、霜霉病都是严重的真菌性病害
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体和繁衍后代的繁殖体
(一)真菌的营养体
1.功能:是摄取养分并不断生长(1)无隔菌丝(2)有隔菌丝
2.菌丝体常见几种及其作用(1)菌核: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2)菌索:抵抗不良环境及蔓延侵入(3)子座: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
(二)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体叫子实体
(1)无性孢子:
芽孢子;后壁孢子;粉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最常见)见PPT图片
(2)有性孢子: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接合PPT进行讲解
(三)真菌的生活史
1.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可以出现多次,在适宜的条件下出现
有性繁殖一般只出现一次,在生长后期或条件不适宜情况下出现,产生数量少,但抗逆力强 2.几个概念
(1)多型现象:真菌整个生活史产生两种以上类型的孢子
(2)单主寄生: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全生活史(3)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的。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型
1.鞭毛菌亚门:无隔菌丝 游动孢子 卵孢子 2.接合菌亚门:无隔菌丝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3.子囊菌亚门:有隔菌丝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4.担子菌亚门:有隔菌丝 复孢子 担孢子 5.半知菌亚门:有隔菌丝 分生孢子 没有有性孢子 【小结】 1.真菌的营养体的分类和作用 2.真菌繁殖体的分类和作用 3.真菌的生活史
4.植物病害真菌的主要类群 【作业】
1.植物病原生物包括、、、、、、。2.下列不属于植物真菌类病害的是()。A.霜霉病 B.白粉病 C.软腐病 D.锈病
3.霜霉病属于(),白粉病属于(),果蔬腐烂属于()。A.鞭毛菌亚门 B.担子菌亚门 C.子囊菌亚门 D.接合菌亚门 4.子囊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除白粉病外,致病特点是:
5.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或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引发 真菌性病害。6.发病时,在发病部位产生黑色或锈色的粉状物,属于 亚门中 的 和 所形成的。
第二篇: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绪论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绪论 学时:2 班级:
1、19 教学目的
1.掌握昆虫身体分那三部分。2.掌握昆虫纲属于哪个动物们。3.重点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4、了解昆虫学的内容和任务、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昆虫身体分那三部分。
2.掌握昆虫纲属于哪个动物们。
3.重点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教学用具
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表格、图片等)。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演示多媒体幻灯片等直观教学与对学生提问相结合。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昆虫纲的特征:
所有的昆虫组成节肢动物门下的一个纲——昆虫纲(Isecta)。所以,昆虫既具有节肢动物所共有的特征,而又具有不同于节肢动物门下其它纲的特征。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体躯分节,即由一系列的体节所组成;整个体躯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骼;有些体节上具有成对的分节附肢,“节肢动物”的名称即由此而来;体腔就是血腔;心脏在消化道的背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一个位于头内消化道背面的脑,以及一条位于消化道腹面的、由一系列成对神经节组成的腹神经索。昆虫纲的特征:
1.体躯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为感觉器官和取食的中心,具有3对口器附肢和一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复眼一对,单眼三个);
3.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3对足,2对翅;
4.腹部是生殖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附肢(指成虫),但多数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 5.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节肢动物门中其它六个较重要的纲:
有爪纲、蛛形纲(蜘蛛、螨)、甲壳纲(虾、蟹)、唇足纲、重足纲、综合纲。
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纲不但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全世界已知动物已超过150多万种,其中昆虫就有100万种以上。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如一个蚂蚁群体可多达150万个。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它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从赤道两极,从海洋、河流到沙漠,高至世界的屋脊——珠穆郎玛峰,下至几米深的土壤里,都有昆虫的存在。这样广泛的分布,说明昆虫有惊人的适应能力,这也是昆虫种类繁多的生态基础。昆虫个体数之所以这样多,分布之所以这样广,主要是由于其特殊的繁殖能力。一个雌虫所产的卵超过100个的并不罕见,有的多达1000个。昆虫不但数量极多,而其各种类之间的大小也有着极大的明显差别。现存昆虫中最大的个体有:鞘翅目独角仙科的象独角仙,其长可达12cm ;竹节虫目一种巨型竹节虫,长可超过26cm。但最小的昆虫如鞘翅目缨甲科的某些种类的长度不超过0.25mm。最小某些昆虫可比最小的脊椎动物还大。昆虫在地球上的历史至少已有三亿伍千万年,而人类的出现距今只不过100万年。为什么昆虫纲能在地球上如此繁荣地发展?
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飞行给昆虫在觅食、求偶、避敌和扩大分布等都带来莫大的好处。
2、昆虫身体一般较小,只需少量食物即可维持生长发育。如一张白菜叶可给几千头蚜虫生活。
3、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特别是从吃固体食物变成吃液体食物,大大扩大了食物范围。
4、昆虫有惊人的生殖能力。因而在环境多变,天敌众多的自然情况下,即使自然死亡率达到90%以上,也能保持它一定的种群数量水平。
昆虫与人类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是使昆虫学成为一门专门学科的重要原因。对人类健康和国民经济直接影响的重要害虫共计10000种。尽管人们以最大的努力进行防治,全世界每年仍有20%的农产品为害虫所毁掉。在热带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 疾、睡眠病以及其它由昆虫传带的疾病。但也有些有益的昆虫,如可用以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或人工繁殖以清除杂草的益虫。在土壤内生活的昆虫能促进腐殖质的形成与土壤的通气,提高土地的肥力。水栖昆虫能作为鱼类的食物,可增进渔业的产量。昆虫本身的产物,如蜂蜜、蜡和丝,早已为人类所利用至今仍有相当的经济意义。
三、昆虫学的内容和任务:
农业昆虫学所研究的对象,一方面是害虫,研究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种群数量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作物本身,研究它对于损害的反应,从而找出足以提高其抗害性的环境条件,培育抗害的品种,或找出足以减轻甚至避免受害的方法。因此,农业昆虫学的任务是:根据农业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安全、经济、简易、有效地将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从而更好地完成提高作物产量和保证农产品质量的要求。
第三篇:植物保护教案(昆虫基础部分)
植物保护教案
——昆虫基础部分
主讲教师:吴郁魂 “昆虫基础”教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植物保护课程组
2006年3月修订
昆虫基础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我们学习昆虫基础的任务就是要掌握昆虫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各主要类群(目、科)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之要点、昆虫内部的基本生理结构和昆虫生态学基本原理。从而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昆虫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章节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鉴定主要昆虫类群的理论和方法;能依据昆虫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制定有关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时间安排:
昆虫基础课堂系统讲授20学时左右。实施本教案应注意的问题 :
1.本教案遵循植物保护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制定,是植物保护教学大纲中昆虫基础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化。教学过程中在以本教案依据的同时,应使理论课与实验课和教学实习之间相互衔接、进度一致。
2.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与中学所教授的动物基础知识相衔接。3.昆虫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连贯性、系统性和类比性,切忌孤立各教学内容。
第一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绪 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简况。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网站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植物有害生物引入植物保护概念—分析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讲解学习方法—目标检测—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Internet、课件、黑板图等
五、讲授的内容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及其贮运过程中,都会遭受多种病、虫、草、鼠的为害,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农作物因病虫危害而造成的损失,大约粮食作物为20%、棉花30%、果树40%、一般杂草造成减产10-15%。四川省位于长江流域地带,气候温暖,是全国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而病虫种类和发生情况复杂,因此,病、虫、草、鼠危害是农业增产的一大障碍,没有植物保护,作物丰产就没有保证。所以加强病、虫、草、鼠的防治工作对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使植物保护事业适应并服务好于可持续农业,对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简况
建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植保行政、科研和教学的组织机构。农业部建立了病虫防治司,下面各级农业部门相应成立了植保站。各级还设有植保研究部门。教育方面,除正规各级学校外、各地还举办了许多培训班,培养了大量的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植保技术推广等方面技术和管理人才。
建国以来,各地逐步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和天敌资源调查,基本上摸清了不同地区农业病虫害及天敌区系;研究了主要病虫害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发生发展规律,拟定了重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办法,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防治策略、制定和实施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在化学防治上,•目前全国生产的农药品种已有100余种;自1973年起,我国自制的各种型号的超低容量喷雾器已用于各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在合理用药方面做为重点,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农业防治方面,从农业生产全局出发、合理规划农田和安排作物布局;改革耕作制度,实行合理轮作和间套作;培育和推广抗病虫和丰产品种;合理施肥和灌溉,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应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创造有利于作物、天敌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避免或减少病虫的发生和为害。
在生物防治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合理用药是保护和利用天敌的一项关键措施,近年重视化学防治与保护利用天敌相结合,并取得了防治作物病虫害良好的效果。
在广大科技人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过去发生严重的不少病虫已基本得到了控制,如小麦锈病、黑穗病、吸浆虫、线虫病、飞蝗等。在果树方面,过去省内发生严重的柑桔溃疡病已基本达到了控制,柑桔瘤壁虱已基本消灭和控制发展等。目前,我国关于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由单一对象,开始定向以作物为主体的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更加重视防治病虫害必须顾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也发展很快,如超低容量喷雾、飞机施药、激光治虫、辐射不育治虫、电子计算机在病虫测报上应用、遥感估测等,已在植物保护科学领域中应用。虽然我国的植保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动、品种的更换、不合理使用农药、施肥水平提高、不良的耕作栽培技术和人类的活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业生态系的稳定,从而也就影响到病虫的消长和危害程度,过去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偶发性病虫上升为常发性病虫,过去没有发生的病虫,通过人为活动及运输而传入并扩散传播,这就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与病虫害作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实践中只有不断加深对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的认识,才能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将病虫草鼠发生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为农业和高产、优质和高效服务。
二、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
植物保护是以病菌、昆虫、作物、植物生理、遗传育种、气象、土壤、化学等有关学科为基础、研究作物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的 发生为害规律,并采用积极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的课程,是种植 类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同学们在较好地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概 念和理论、防治原理和各类作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规律基础上、理解 环境因素与有害生物发生为害关系、掌握和实施重要病虫草鼠害的主 要防治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促进优质高产。植物保护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极强实践性的课程。在学习方法上应注意:
1、掌握好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单元时,除对一些基本内容要彻底弄清,并理解深透外,还应注意它与防治的关系。例如掌握昆虫口器的类型对运用杀虫剂和生物农药的关系等。也就是说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3、要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学习的内容。如第三单元以后涉及病、虫、草、鼠种类达数百余种,学习时一一记住是不可能的,也无必要,衡量是否能掌握和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重要的还是在于能否将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各类作物上的害虫,在其生物学特性上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同一类类别的几种害虫也是存在着同异之点,害虫防治措施常是以害虫生物学特性作为依据的。因此在学习时,可以通过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害虫,进行比较分析,学会如何掌握害虫发生为害规律的特点,从中找出薄弱的环节,作为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比较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帮助记忆。
4、植物保护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病、虫、草、鼠害发生为害规律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又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必须因地、因时制宜。因此,不仅要学好本书的内容,还必须通过课堂实验、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巩固和加深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对此应当认真对待。
附:主要参考资料 1中文:
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2外文:Plant disease.3网站:
①http://www.xiexiebang.comain.net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
其中了解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发展动态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启发学生联想常见的植物有害生物,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简况。
借助讲授法、提问式、Internet、课件、黑板图等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布置作业: 谈谈植物保护的性质、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二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在动物界中的地位及昆虫头部特征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昆虫在动物界中的地位及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昆虫纲的特征及昆虫纲与节肢动物门其他各纲的区别;掌握头部分区情况及头部主要感觉器官。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其他近缘纲的区别。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昆虫概念—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黑板图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为害作物的有害动物绝大部分是昆虫,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
昆虫中有不少种类为害植物,常给农、林、牧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害,成为对作物有害的昆虫称作害虫。如蝗虫、粘虫、蚜虫等。某些害虫,不仅食害农作物,同时能传播作物病害,使作物病害加速蔓延和扩展。但也有不少种类对人类有益,称为益虫。如家蚕、蜜蜂、白蜡虫等资源昆虫,已为人们广泛利用而造福人类。另有些种类以害虫为食料或寄生于害虫,对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害虫的天敌,在害虫防治上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种类多,分布广,生活场所和方式千差万别,因此其外部形态也就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体态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昆虫成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体段。头部具有口器和一对触角,并有复眼两个,通常还有单眼3个。胸部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腹部末端着生外生殖器,有的还有一对尾须。
(一)昆虫的头部及附器 头部是昆虫体躯最前面的一个体段。头壳坚硬,多呈半球形,上面生有感觉器官触角、眼和取食器官口器。因此,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头壳表面有许多的沟和缝等,把头壳划分成若干区,即前面的额、两侧的颊、上面的头顶、下面的唇基和后面的后头等,后头有膜质的头颈与胸部相连接。
昆虫头部的构造,有的发生特殊变化,如象鼻虫的头部是由额和唇基部分向前伸长作象鼻状,称为管状头。咀嚼式口器着生在管状头的末端,触角着生在管状头的中部。
1、触角
⑴触角的构造及类型 昆虫中除少数种类外,都具有1对触角,着生于额的两侧。触角的基本构造是:柄节、梗节和鞭节三个部分。柄节是连在头部的第一节,通常粗而短,以膜质连接在触角窝的边缘上。第二节是梗节,一般比较细小。梗节以后各节通称鞭节,常分若干小节或亚节。鞭节的形状和分节的多少,随昆虫种类变化而异,因此,触角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常见的类型有刚毛状、线状或丝状、念珠状、锯齿状、栉齿状、双栉齿或羽毛状、具芒状、环毛状、棍棒状或球杆状、锤状、鳃叶状。
同种昆虫的触角,还常因性别而异。例如小地老虎雌蛾的触角丝状,雄蛾却是羽毛状。很多蚊类、蛾类和甲虫雄虫的触角总比雌性发达。所以,触角还是鉴别昆虫性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⑵触角的功能和趋化性的关系 •触角是昆虫的重要感觉器官和 嗅觉器,近距离凭着触觉作用,决定是否停留或取食,远距离靠嗅觉作用能闻到食源气味或异性个体分泌出的性外激素的气味,借此可找到所需的食物或配偶。例如二化螟凭借稻酮气味可找到水稻;许多蛾类、金龟子雌虫分泌的性外激素,在空气中挥发,同种雄虫的触角感受器官受到刺激后即产生感应,雄虫可在数里外飞来交尾。
有些昆虫的触角还有其他功能。如雄蚊触角的梗节具有姜氏器,能听到雌蚊飞翔时发出的音波而找到雌蚊,雄芫青的触角在交尾时有抱握雌体的功能;魔蚊的触角有捕食小虫的能力等。
2、眼 眼是昆虫视觉器官,昆虫的眼有复眼和单眼两种。
⑴复眼 全变态昆虫成虫期和不全变态昆虫成、幼虫期都具有 复眼。复眼由许多六角形小眼组成。一般小眼数越多,它的视力也越强。复眼是昆虫主要视觉器官,对于昆虫取食、觅偶、群集、避敌等起着重要作用。复眼对光的反应比较敏感。如对光的强度、波长、颜色等都有较强的分辨能力。
⑵单眼 有些昆虫的成虫,在1对复眼之间还生有1-3个单眼。单眼没有调节光度的能力,只能辨别光线强弱。近来有人认为单眼是一种激动性器官,可使飞行、降落、趋利避害等活动迅速实现。也有些昆虫没有单眼的。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1.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其他近缘纲的区别 2.昆虫头部的分区 3.附肢的概念
4.昆虫触角的基本结构和类型及眼的特征
其中掌握昆虫头部分区及使学生透彻理解附肢的概念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启发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蝴蝶、蜻蜓、蝈蝈、瓢虫、蚊、蝇等昆虫及虾、蟹、蜘蛛等是否为昆虫,总结出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其他近缘纲的区别。借助蝗虫的模式标本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头部分区情况及感觉器官的基本特点。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布置作业: 1.蜘蛛是否为昆虫,为什么? 2.昆虫的头部附肢有哪些? 第三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的口器、胸部及腹部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昆虫口器的基本特点、胸部、腹部主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掌握昆虫口器、胸足和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掌握昆虫体壁的结构和功能。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昆虫口器的类型与结构及体壁的结构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昆虫口器—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3、口器 昆虫由于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在构造上有种 种不同的类型。取食固体食物的为咀嚼式口器;取食液体食物的为吸收式口器;兼食固体和液体食物两种食物的为嚼吸式口器。吸收式口器又包括有刺吸式口器(如蚜虫)、锉吸式口器(如蓟马)、虹吸式口器(如蛾类)和舐吸式口器(如蝇类)。常见的多为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两大类:
⑴咀嚼式口器 是昆虫口器的基本形式,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等五部分组成。
①上唇 是着生在口器上方的一个薄片,为口器的上盖,其外 面坚硬,里面有柔软的内唇,能辨别食物的味道。
②上颚 位于上唇之下,是左右各一个的两个坚硬带齿的块状 物,分为切区和磨区,用以切断和磨碎食物;并有御敌功能。
③下颚 位于上颚下方,左右各一片,构造比较复杂,其主要 功能是握持和推送食物。两个下颚上还分别着生一根分5节的下颚须,有味觉和嗅觉。
④下唇 在口器的底部,其构造与下颚相似,但已合并成一个 愈合体,其主要功能是承托食物。两侧还分别着生一根分3节的下唇须,其功能和下颚须相似。
⑤舌 位于上、下颚之间,口器中央,呈袋状构造,具味觉作 用,并帮助运送和吞咽食物。
上述五部分共同围成一个口腔,食物在这里经咀嚼后送入前肠,舌和下唇之间有唾液腺的开口,流出的唾液和食物混合,有利食物吞咽。
常见的作物害虫如蝗虫、蝼蛄、蛾蝶类幼虫都是咀嚼式口器,它们咬食植物组织,在被害植物上造成缺刻、孔洞或切断植株蛀坏组织。
⑵刺吸式口器 这种口器呈针状,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的。其构造的主要特点是:下唇延长成1条喙管,喙管里面包藏着由一对上颚和一对下颚演变成的4根细长的口针。上唇多退化成小形片状物,盖在喙管基部上面,下颚须和下唇须多退化或消失。
常见的作物害虫,如蚜虫、椿象等就是这种口器。它们只能吸收液体物质。取食将口针刺入寄主组织吸收汁液,常使作物被害部分出现斑点、卷叶、萎缩、畸形及果实脱落等被害状。
⑶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了解昆虫的口器构造,取食方 式及被害状,不仅在害虫已经离去时能够判断是哪一种害虫为害,而且对防治害虫也有密切关系。由于咀嚼式口器昆虫咬食植物茎、叶、花、果等组织器官,并全部将其吞入消化道内,故可将胃毒作用的化学杀虫剂或在消化道内产生毒素的微生物农药喷洒(撒)在作物表面或制成毒饵,让害虫取食,药物一同进入虫体消化道,使其中毒或致病而死亡。而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不能大块咬食吞咽固体食物,只将细小的口针刺入植物体内,故施用胃毒性农药,难于进入其消化道,而以内吸性药剂效果最好,将这类药剂施于作物的任何部位,都能吸收运转到作物体内各部位,昆虫刺吸植物体液后就会中毒致死。虹吸式口器害虫,能吸收流体物质。只要把农药拌在糖液里,就可诱杀这类害虫。应当指出:触杀型和熏蒸型杀虫剂就不受昆虫口器类型的限制。
(三)•昆虫的胸部及附器 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体段,由三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胸节的侧下方均生1对足,依次称前足、中足和后足。在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通常各生1对翅,分别称前翅和后翅。足和翅是昆虫主要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昆虫胸部,由于承受足的强大动力和配合翅的飞行动作,所以体壁高度骨化,具有复杂的沟和内脊,肌肉特别发达,各节结构紧密,特别是中、后胸具翅胸节尤为紧凑。
昆虫的每一胸节,均由四块骨板组成,位于背面的称背板,两侧的称侧板,腹面的称腹板。
1、胸足的构造和类型 胸足是昆虫体躯上最典型的附肢,是 昆虫行走的器官。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和 中垫)组成。
昆虫跗节和中垫的表面具有许多感觉器,害虫在喷有触杀剂的植物上爬行时,药剂也容易由此进入虫体引起中毒死亡。
各种昆虫由于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不同,足的构造和功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各种类型的足。常见的有: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等。
了解昆虫足的构造及类型,对于识别昆虫、推断栖息场所、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危害方式,以及害虫防治和益虫保护都有一定意义。
2、翅和类型 绝大多数昆虫的成虫都具有两对翅。翅是昆虫飞翔的工具。昆虫的翅多为膜质薄片,贯穿着翅脉,一般多呈三角形。它有三条边,前面的边称前缘,后面的边称后缘,外面的边称外缘。它又有三个角,前缘基部的角称肩角,前缘和外缘之间的角称顶角,外缘和内缘之间的角称臀角。还有臀褶和基褶等把翅面分成臀前区、臀区、轭区和腋区。
昆虫的翅一般多为膜质,但有些昆虫由于适应特殊需要和功能,而发生变异,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覆翅 翅的质地如皮革质,翅脉隐约可见,常覆盖于体背。如蝗虫的前翅。
②鞘翅 坚硬角质化,似刀鞘,翅脉消失,两翅相接于背中线 上。如甲虫类的前翅。
③半鞘翅 翅基部为革质或角质,端部则为膜质。如椿象的前 翅。
④平衡棒 翅退化为小型棒状体,飞行时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 用。如蚊蝇类的后翅。
⑤缨翅 翅细长,前后缘具有长缨毛。如蓟马的前后翅。
⑥鳞翅 翅膜质,翅面被有鳞片。如蛾蝶类的翅。
⑦毛翅 翅膜质,翅面布满细毛。如石蛾的翅。
⑧膜翅 翅膜质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的翅。
昆虫翅的类型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在昆虫纲内有近半数的目是以其翅的特征命名的。如直翅目、双翅目等。
(三)昆虫的腹部及附器 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腹内包藏 着各种脏器和生殖器,腹部末端具有外生殖器,所以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昆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腹部各体节只有背板和腹板,而无侧板。背板与腹板之间以侧膜相连。其中1-7节没有附肢,第8、9节上着生外生殖器,是雌雄交配和产卵的器官。有些昆虫有第10或11节上着生尾须,是一种感觉器官。腹末还有肛门。1-8腹节两侧各有一个气门(中胸和后胸还各有一对),用于呼吸。
1、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 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称交尾器,位 于第九腹节,主要包括将精子送入雌体的阳具和交尾时挟持雌体的抱握器。不同种类的昆虫其交尾器的构造不同,造成种间隔离,以保持自然界中昆虫种的稳定性,所以雄性外生殖器的特征是分类学中鉴定种的重要依据。
2、昆虫的雌性外生殖器 昆虫的雌性外生殖器称产卵器,位于腹部第八、九节的腹面,由腹产卵瓣、背产卵瓣和内产卵瓣、生殖孔等组成。
但各种昆虫产卵的环境场所不同,产卵器的外形变化也很大。如蝗虫的产卵器呈短锥状,螽斯的产卵器呈刀剑状,蝉的产卵器呈锯齿状。这些昆虫可以把卵产在土壤中或植物体内。蛾、蝶及蝇类等昆虫无特殊构造的产卵器,仅在腹末有一个能够伸缩的伪产卵器,只能把卵产在物体表面、缝隙等部位。产卵器的形状和构造也是识别昆虫的常用特征。
(四)昆虫的体壁 体壁是昆虫骨化了的皮肤,包在昆虫体躯 的外围,具有与高等动物骨骼相似的作用,所以称“外骨骼”。昆虫体壁的功能是支撑身体、着生肌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调节体温、防止外部水分、微生物及其它有毒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分泌各种化合物,调节昆虫的行为。
1、体壁的构造与特性 体壁极薄,但构造复杂。由里向外,分为底膜、皮细胞层及表皮层。底膜是紧贴细胞层的薄膜,是体壁与内脏的分界,皮细胞层由单层活细胞所组成,部分细胞在发育的过程中能特化成各种不同的腺体和刚毛、鳞片等。
表皮层是皮细胞层向外分泌的非细胞性的物质层。还可由内向外区分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三层。表皮层含几丁质、骨蛋白和蜡质等,因而体壁坚韧,对外来物质的侵入有较强的抵抗力。昆虫体壁上常有各种刻点、脊纹、毛、刺、鳞片等外长物。层都是疏水性亲脂性的。
2、体壁与触杀剂防治的关系 触杀剂必须接触虫体,并穿过 体壁渗入体内,才能发挥药效。但从体壁构造来看,常具重重障碍,如体表的许多毛、刺、鳞片阻碍了药剂与体壁接触,更重要的是上表皮具疏水性的蜡质使药剂不易粘附,老龄昆虫体壁较厚,药剂难于入侵。但是,昆虫体表各处体壁厚薄不均,膜区和感受器区域体壁较薄,幼龄幼虫体壁较薄,药剂易于渗入,故在使用触杀剂防治害虫时最好在幼虫低龄阶段,使用粘附力、穿透力强的油乳剂为好。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1.咀嚼式口器的基本结构
2.昆虫胸足和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3.昆虫体壁的基本结构及特性
其中理解昆虫口器的类型与结构及体壁的结构与害虫防治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借助课件及图片展示,同时联系生活中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课堂讲授昆虫头、胸部各器官的特点。并辅助以昆虫标本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业:
1.昆虫胸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2.昆虫体壁的结构及功能。
第四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内部器官与生理(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掌握昆虫的各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1.消化作用与害虫防治。2.呼吸作用与害虫防治。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昆虫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1.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
昆虫的体壁包含形成体腔,体腔内充满血液,所以昆虫的体腔又叫血腔,内部器官浸浴在血液中。整个体腔由背膈和腹膈分成背血窦、腹血窦、围脏窦三个部分。消化道纵贯中央,在上方与其平行的是背血管,在下方与其平行的是腹神经索。与消化道相连的还有专司排泄的马氏管。消化道两侧,为呼吸系统的侧纵干,开口于身体的两侧,即气门。生殖器官中的卵巢或睾丸位于消化道背侧面,以生殖孔开口于体外。这些内部器官虽各有其特殊功能,但它们联系紧密,故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2.昆虫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消化作用与害虫防治 4.昆虫排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排泄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6.昆虫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7.呼吸作用与害虫防治。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1.昆虫消化系统与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昆虫消化作用及排泄器官与害虫防治的关系。3.昆虫呼吸作用与害虫防治。难点在于理解消化作用及呼吸作用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运用课件中的图片讲解昆虫内部器官的相对位置及昆虫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内器官与生理(2)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掌握昆虫的各大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神经系统与害虫防治。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昆虫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1.昆虫循环器官的构造
2.昆虫血液及其功能
3.血液循环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4.昆虫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5.神经冲动的传导机理 6.神经系统与害虫防治
7.昆虫激素的主要种类及其功能 8.昆虫生长发育的激素调控
9.昆虫激素及其类似物与害虫防治 10.昆虫生殖系统的结构及与害虫防治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1.昆虫血液及其功能
2.昆虫神经系统的结构及神经冲动的传导3.神经系统与害虫防治
4.昆虫激素的主要种类及其功能
5.昆虫激素及其类似物与害虫防治
难点在于理解昆虫激素的功能及神经冲动的传导。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运用课件中的图片讲解昆虫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各器官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生物学(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殖方法及昆虫的个体发育史;要求学生掌握昆虫卵的类型及产卵方式;掌握胚后发育各时期的特点。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昆虫幼虫与害虫防治。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昆虫的生殖方法—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三、昆虫的繁殖、发育和习性
(一)昆虫的繁殖方式
1、两性繁殖 昆虫绝大多数是雌雄异体,通过两性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每粒卵发育为一个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又称为两性卵生,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通的方式。
2、孤雌生殖 是指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而产生新个 体,这种繁殖方式又叫单性生殖。有些昆虫完全或基本上以孤雌生殖进行繁殖,这类昆虫一般没有雄虫或雄虫极少,如介壳虫。另外,一些昆虫是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进行,故称异态交替,如棉蚜。
3、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成熟后,孵化直接产下新个体,如蚜 虫的单性生殖,就是卵胎生的生殖方式。
4、多胚生殖 由一个卵发育成两个或更多的胚胎,每个胚胎 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如内寄生性蜂类。
除两性生殖外,孤雌生殖、卵胎生、多胚生殖等均属特异生殖。
(二)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胚胎发育和 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从卵发育成为幼体的发育期,又称卵内发育。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后开始,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称胚后发育。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出现幼期、蛹期和成虫期。
(三)昆虫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性
1、卵期
昆虫的生命活动是从卵开始的,卵是昆虫胚胎发育的时期,也是个体发育的第一阶段。卵自母体产下后到孵化成幼体经过的时间称卵期。卵期短的只需1-2天,多数为7-10天,也有更长的。
⑴昆虫卵的构造与类型
昆虫的卵外面是一层坚硬的卵壳,起着保护作用。卵内有卵黄膜,包住里面的细胞质、卵黄和细胞核。卵壳的顶部有孔,叫做受精孔,是精子进入卵内的通道。卵壳的表面具有各式刻纹。
各种昆虫卵的大小差异较大,•一般农业昆虫的卵,大小约在0.5-2mm之间。其大者如某些螽斯的卵,可长达40mm;小者如寄生蜂卵,仅0.02mm。昆虫卵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常见的有椭圆形、袋形、球形、鼓桶形、半球形、鱼篓形、有柄形、弹形。
⑵产卵习性和产卵场所 昆虫的产卵的方式也有差别,有单粒散产的,如棉铃虫;有多粒产在一起成为卵块的,如玉米螟。有的昆虫卵产下后,卵块上覆盖着一层茸毛,如三化螟。蝗虫的卵块则包在分泌物所造成的泡沫塑料状卵袋内,对卵起保护作用。产卵场所也因虫而异,多数是产在植物枝叶的表面,如三化螟;有的产在寄主植物组织内,如稻飞虱;有的则产在土壤中,如蝼蛄。此外,有些体内寄生蜂的卵,产在其他昆虫的卵、幼虫、蛹或成虫体内。
根据卵的颜色变化,可预测幼虫出现期。而卵的形状、大小、卵壳上的花纹,各种昆虫不同,在鉴别昆虫种类和组织防治上,都有重要作用。卵期静止不动,卵壳有保护作用,加之成虫产卵时的各种保护习性,因此,药剂防治效果很差。但掌握害虫卵期长短,在幼虫初孵时进行防治,则效果好。
2、幼期 昆虫幼体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从卵内破壳而出,称孵化。幼体从孵化到出现成虫特征(蛹或成虫)所经历的日期,称幼期(幼虫或若虫期)。幼期是昆虫取食生长时期,也是主要的危害时期。因为昆虫是外骨骼动物,体壁坚硬,限制了它的生长,所以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必须将束缚过紧的旧表皮脱去,重新形成新的表皮,才能继续生长,脱下的旧皮,称为蜕。
昆虫在蜕皮前常不食不动,每蜕皮1次,虫体的体积、重量都显著地增大,食量也增加,在形态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卵孵化至第一次蜕皮前称为第一龄幼虫(若虫),以后每蜕皮1次增加1龄。所以,计算虫龄是蜕皮次数加1。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龄期。
昆虫蜕皮的次数和龄期的长短,因种类及环境条件而不同。一般幼虫蜕皮4或5次。在2、3龄前,活动范围小,取食很少,抗药能力很差;生长后期,则食量骤增,常暴食成灾,而且抗药力增强。所以,常在3龄前的幼龄阶段施药防治效果好。
不同种类的昆虫,幼期形态多不相同。有的幼体和成虫相似,体型无甚变化,称若虫型。有的与成虫迥异,称幼虫。幼虫体型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常见的有以下类型:
⑴无足型幼虫 完全无足。如蝇类和象虫的幼虫。
⑵寡足型幼虫 只有3对发达的胸足,无腹足。如瓢虫、金龟 甲、步甲的幼虫。
⑶多足型幼虫 除有胸足3对外,还有多对腹足。如蝶、蛾幼 虫,有3对胸足和2-5对腹足;叶蜂类幼虫有3对胸足和6-8对腹足。3、蛹期 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寻找适当场所后,有的吐 丝作茧,有的作土室或借隐蔽地点,脱皮变成蛹,称为化蛹。蛹是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表面不食不动,但内部进行着分解旧器官,组成新器官的剧烈新陈代谢活动。
各种昆虫蛹的形态不同,可分3个类型。
⑴离蛹(裸蛹)触角、足、翅等与蛹体分离,有的还可以活 动。如金龟甲、蜂类的蛹。
⑵被蛹 触角、足、翅等紧紧地贴在蛹体上,表面只能隐约见 其形态。如蝶、蛾的蛹。
⑶围蛹 蛹体被幼虫最后脱下的皮形成桶形外壳所包围,•里面是离蛹。这是蝇、虻类所特有的蛹。
昆虫蛹期不活动,有固有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人工清除,可进行蛹体密度调查,由蛹期推算成虫期和产卵期等。在测报和防治上都有实践意义。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1.昆虫各种生殖方式的特点 2.孵化的概念
3.昆虫的变态类型及特点 4.昆虫幼虫的类型 5.蛹的概念及类型
其中理解昆虫的变态类型及特点、幼虫类型的形成、蛹期的内部变化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课堂讲授昆虫不同的生殖方法、变态类型、幼虫及蛹的类型。通过提问启发同学积极思考。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生物学(2)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昆虫成虫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要求学生掌握羽化的概念、休眠和滞育现象及昆虫的主要习性。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年生活史与害虫防治。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4、成虫期 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后的一个阶段。不全变态的
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成虫主要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因此,成虫期本质上是昆虫的生殖期。
有些昆虫在羽化后,性器官已经成熟,不再需要取食即可交尾、产卵。这类成虫口器往往退化,寿命很短,对作物危害性不大。如一些蛾、蝶类。大多数昆虫羽化为成虫时,性器官还没有完全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类昆虫成虫阶段对农作物仍能造成危害。成虫阶段需要继续取食,以满足其卵巢发育对营养的需要,这种对性成熟必不可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如蝗虫、盲蝽、叶蝉、守瓜等。也有一些成虫,没有取得补充营养时虽可交配产卵,但产卵量不高,如粘虫等。了解昆虫对补充营养的要求,对预测预报和设置诱集器等都是重要的依据。
成虫从羽化到第一次交配的间隔期,称交配前期,从羽化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称为产卵前期;由第一次产卵到产卵终止的时间,称为产卵期。各称昆虫交配前期、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常有一定的天数,但也受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而变动。掌握了昆虫的上列生物学特性,抓住产卵前期诱杀成虫,产卵盛期释放卵寄生蜂,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由于成虫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阶段,体形结构已经固定,种的特征已经显示,所以成虫的形态特征昆虫形态分类的主要依据。成虫的雌、雄个体,在体形上比较相似,仅外生殖器官和性腺等第一性征不同。但也有部分昆虫,除第一性征不同外,在体形、色泽以及生活行为等第二性征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称为性二型。例如小地老虎等洖蛾类,雄性触角为栉齿状,雌性为丝状;蓑蛾类、介壳虫等,雄虫有翅,雌虫无翅。在同一种昆虫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类型,称为多型现象。例如稻褐飞虱、高梁长蝽的雌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在高等的社会性昆虫中如蜜蜂有蜂后(蜂王),雄蜂和不能生殖的公蜂。
(四)昆虫的变态 昆虫的生长发育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昆虫 的一生自卵产下起至成虫性成熟为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要 经过复杂的变化,若干次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 发育阶段,这种现象称为变态。按昆虫发育阶段的变化,变态可分为 下列两大类:
⑴不全变态 昆虫一生中只经过卵、若虫、成虫3个虫期。若 虫与成虫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很相似,仅个体的大小,翅及生殖器 官发育程度不同,这种若虫实际相当于幼虫。
属于这类的昆虫主要有蝗虫、椿象、叶蝉等。
⑵全变态 具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期,其成虫和幼虫 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完全不同。
属于此类的昆虫占大多数,主要有金龟子、蛾、蝶类、小麦叶蜂、蝇、蚊等。
(五)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1、世代 昆虫的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 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各种昆虫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不同,在1年内能完成的世代数也不同。有的昆虫1年只发生1代,如大地老虎,称为一化性昆虫。1年能发生2代或更多代的,如三化螟随地区不同1年可发生2-6个世代不等。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3-5代不等;蚜虫类可多达10余代或20-30代,这些昆虫称多化性昆虫。另外一些昆虫,完成一个世代往往需要2、3年,如叩头甲、金龟子。最长的甚至有达10余年的,如十七年蝉。
昆虫在1年内发生的世代数,除决定于昆虫的遗传因素外,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一般北方气温低,完成1个世代的历期长,1年内世代数较少,南方气温高,世代历期短些,1年内可以发生多代。如粘虫在东北部每年发生2代,在东北南部则为3代,华北3-4代,华南可多达6代。可是有一些昆虫的化性是不因地区而改变的,如大地老虎,不论南北都是1年发生1代。
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期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有不同世代的不同虫态存在,而呈现“子孙同堂”的现象称世代重叠。世代重叠的害虫发生不整齐,这常给防治带来困难。
计算昆虫的世代是以卵期为起点的,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依出现的先后次序称第一代、第二代„„。凡是头一年未完成生活周期,第二年继续发育为成虫,都不能称为第二年的第一代而是以头年的最后一代的继续,一般称为越冬代。如二化螟以幼虫越冬,次年春开始活动化蛹变成虫。这个蛹和成虫属越冬代。其成虫产的卵才能算作当年的第一代。2、生活史 一种昆虫在1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 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生活史(或生活年史)。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它的年生活史,就是一个世代;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年生活史就包括几个世代。昆虫生活史可以采用生活史图表示;也可以采用生活史表表示;或者采用图表结合的形式来表示;当然也可以用文字记述。研究害虫的年生活史,目的是摸清害虫在1年之内的发生规律、活动和为害情况,以便针对害虫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与有利时机,进行防治。
3、越冬和越夏
昆虫在生活周期中,常常发生生长发育或生殖暂时停止的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严冬或盛暑来临之前,故称越冬或越夏。各种昆虫越冬、越夏往往有其特定的虫态,特定的场所,而且不吃不动,此时开展人工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六)昆虫的习性 昆虫的习性是种或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包 括昆虫的活动和行为。了解害虫的习性,掌握它的特点和弱点,有利于控制其发生为害,又可利用某些习性进行测报和防治。
1、食性 指昆虫对食物的适应性。根据食物的性质不同,昆 虫的食性可分为五大类:
⑴植食性 以植物为食料的食性,叫植食性。包括绝大多数的 农、林害虫和少部分益虫,如蝗虫、家蚕。
⑵肉食性 主要以动物为食料的食性,叫肉食性。绝大多数是 益虫。按其取食的方式又可分为捕食性,如瓢甲;寄生性,如赤眼蜂。
⑶杂食性 既吃植物,又吃动物的食性,叫杂食性。如胡蜂。
⑷粪食性 专以动物的粪便为食的食性,叫粪食性。如蜣螂。
⑸腐食性 以死亡的动物物组织及其腐败物质为食的食性,叫 腐食性。如埋葬甲。
根据昆虫取食范围的广窄,进一步可分为:
⑴单食性 只取食一种植物或动物的的食性叫单食性,如三化 螟、澳洲瓢虫。
⑵寡食性 能取食同属、同科和近缘科的几种植物的食性叫寡 食性,如菜粉蝶。
⑶多食性 能取食很多科、属的植物的食性叫多食性,如小地 老虎。
了解害虫的食性及其食性专门化,可以实行轮作倒茬、合理的作物布局、中耕除草等农业措施防治害虫,同时对害虫天敌的选择与利用也有实际价值。
2、趋性 指昆虫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定向反应。凡是向着刺激 物定向运动的为正趋性,背避刺激物运动的称负趋性。按刺激物性质,趋性可分为:
⑴趋光性 昆虫通过视觉器官,趋向光源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正趋光性。反之,则为负趋光性。一般夜出活动的夜蛾、螟蛾等,对灯光为正趋光性,很多在白昼日光下活动的蝶类、蚜虫等,对灯光为负趋光性。各种昆虫对光度强弱和光波长短反应不同,一般讲,短光波对昆虫诱集力很强,如二化螟对于3300-4000A°(紫外光)的趋性最强,棉铃虫以3300A°的紫外光诱集最好,因此,可利用黑光灯、双色灯来诱杀害虫和进行预测预报。昆虫的趋光性,在雌雄两性间也表现不同,如二化螟雌蛾对黑光灯的趋光性较强,而雄蛾弱。
⑵趋化性 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反应 行为,称为趋化性。趋化性也有正负之分,这对昆虫取食、交配、产卵等活动,均有重要意义。如三化螟蛾有趋向分蘖期和孕穗期稻田产卵的习性,菜白蝶趋向含有芥子油气味的十字花科蔬菜上产卵的习性。对具有强烈趋化性的害虫,可进行诱杀,如用糖、醋、酒等混合液诱集地老虎、粘虫;利用新鲜杨、柳枝把诱集棉铃虫、粘虫等。
⑶趋温性 因昆虫是变温动物,本身不能保持和调节体温,必 须主动趋向环境中的适宜温度,这就是趋温性的本质所在。如东亚飞蝗蝗蝻每天早晨要晒太阳,当体温升到适合时才开始跳跃取食等活动。严冬酷暑对某些害虫就要寻找适合场所来越冬、越夏,这也是趋温的一种表现。
3、假死性 有些昆虫受到突然的接触或震动时,全身表现一 种反射性的抑制状态,身体卷曲,或从植株上坠落地面,一动不动,片刻,才又爬行或飞起。这种特性称为假死性。对具有假死性的害虫,可以用骤然振落方法,加以捕杀,如金龟子。
4、群集性 群集性是同种昆虫的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这种习性是昆虫在有限的空间内,个体大量繁殖或大量集中的结果。如蚜虫常群集在作物嫩芽上;粉虱群集在茄科蔬菜的叶背等。群集有临时群集和永久群集之分。临时群集只是在某一虫态和某一段时间内群集在一起,过后便分散,例如水稻二化螟、茶毛虫、初龄幼虫群集在一起,老龄时则分散开来。永久性群集是终生群集在一起,不再分散,而且群体向一方向迁移或作远距离的迁飞,如飞蝗。某些昆虫的群集性具有季节性,如很多瓢虫等,以越冬期间,大量集结在砖石下、建筑物隐蔽处、地表覆盖层下,越冬结束后就分散。显然,这种群集有利于昆虫度过不良环境,同时,昆虫的群集,对于我们集中消灭害虫提供了方便条件。
5、迁飞性 不少农业害虫,在成虫羽化到翅骨化变硬的羽化 洔初期,有成群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特性,如粘虫、稻纵卷叶螟等。这些昆虫成虫开始迁飞时,雌虫的卵巢还没有发育,大多数没有交尾产卵,这种迁飞,是昆虫的一种适应性,有助于种的延续生存。了解害虫的迁飞特性,查明它的来龙去脉及扩散、转移的时期,对害虫的测报与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1.羽化的概念
2.雌雄二型及多型现象的区别 3.休眠和滞育的区别 3.昆虫的习性
其中理解休眠和滞育的区别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昆虫主要的生物学现象以及昆虫的生活史。同时通过昆虫标本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个体发育史各时期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八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的分类(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及分类依据;掌握农业上重要目的特征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昆虫分类与害虫识别。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昆虫分类—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四、农业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
(一)昆虫分类的意义 昆虫分类是研究昆虫科学的基础。是 认识昆虫的一种基本方法。学习昆虫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识别昆虫的能力,便于进一步研究昆虫,利用益虫和控制害虫。
昆虫分类和其它动物分类一样,目前仍以外部形态特征作为主要依据,并以成虫形态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所鉴别的种类绝大部分是正确的,而且使用简便。昆虫分类的单元和其它动植物相同,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分类单元书写时,必须按阶梯排列。以三化螟为例,其分类地位如下: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鳞翅目
科 螟蛾科
属 稻螟属
种 三化螟种
洖 有时因实际需要,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下,还分设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等分类单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间有相对明确的界限,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能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与其它物种有生殖隔离的一种类型。
昆虫每个种都有一个学名。学名是采用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双名法,由属名和种名共同组成,并且都由拉丁字母来书写。前面是属名,后面是种名,一般在最后还要加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部小写,后面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例如三化螟(中文名称)的学名为:
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属名 种名 定名人
采用学名可克服同种异名等造成的混乱,同时也便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一)昆虫纲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九个目 昆虫纲的分目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口器构造、触角形状、翅的有无及质地、足的类型以及变态和生活习性等区分。目前昆虫纲的分目总数全世界没有一致意见,但根据国内多数学者的意见分为33目,现将其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九个目概述如下。
1、直翅目 体多为中至大型,咀嚼式口器,触角多为丝状,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纵折,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腹部有尾须,产卵器发达。多为植食性,不完全变态。
⑴蝗科 触角短于身体,听器着生在第一腹节两侧,后足跳跃 式,产卵器凿头状,尾须短不分节。如东亚飞蝗、中华稻蝗等。
⑵蝼蛄科 • 触角比体短,听器在前足胫节内侧,退化为缝状,前足开掘式,后翅长,纵折伸过腹末如尾状,尾须长,产卵器不发达,不外露,植食性,土栖。如华北蝼蛄、东方蝼蛄等。
本目还有螽斯科、蟋蟀科等。
2、半翅目 体小至中型,个别大型,体多扁平坚硬,刺吸式 口器,触角丝状或棒状,复眼发达,单眼两个或缺,前胸背板发达,中胸小盾片三角形。陆生种类多有发达的臭腺。不全变态,多为植食性的害虫;少数为肉食性的天敌种类,如猎蝽、小花蝽等。根据触角节数、着生位置、前翅的分区、翅脉及喙的节数等特征分科。
⑴蝽科 体小至大型,体色多变,头小三角形,触角多5节,喙4节,具单眼。小盾片发达三角形,前翅膜区有纵脉,且多出自一基横脉上。如荔枝蝽、稻绿蝽等。
⑵网蝽科 又名军配虫科。体小型而扁,无单眼,前胸背板常向两侧或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胸部与前翅具网状花纹,故得名。成、若虫在叶背为害,常残留褐色排泄物,叶面呈苍白色。成虫产卵于叶组织中。如梨网蝽。
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还有盲蝽、缘蝽科、猎蝽科等。
六、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教学重点:
1.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依据 2.直翅目、半翅目的特征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并通过课件中的图片展示使学生加深对直翅目、半翅目昆虫的基本特征的理解。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的分类(2)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掌握农业昆虫重要目的特征及螨类的特征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各目昆虫基本特征与害虫防治。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各目昆虫基本特征—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3、同翅目 体小至大型,刺吸式口器,喙分节。复眼发达,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少数种类无翅。繁殖方式多样,常有转主和世代交替现象,不全变态。植食性,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有些种类并能传播植物病毒,如叶蝉。部分种类排泄物中多糖分,常诱致植物发生煤烟病,如蚜虫、介壳虫等。根据触角类型、节数及着生位置等分科。
⑴叶蝉科 体小至中型,一般细长。头部较圆,不窄于胸部,触角刚毛状,生于两复眼间。前翅加厚不透明,后足胫节密生两排刺。如稻黑尾叶蝉、茶小绿叶蝉等。
⑵飞虱科 体小型,头部较狭,一般窄于胸部。触角锥状,生 于两复眼之下。前翅不加厚,透明,后足胫节少刺,末端生一大距。如稻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等。
⑶蚜科 体小型,触角丝状,翅透明,前翅翅痣发达,腹部第 六节背面两侧生腹管1对,腹部末节中央有突起尾片,常有世代交替或转主现象。如禾谷缢管蚜、桃蚜等。
⑷蚧总科 蚧总科昆虫通称介壳虫,是形态非常特殊的一类昆 虫。雌虫终生固着在植物上,不能活动,只有幼龄若虫行动活泼。虫体表面大多被复各种蜡质的介壳,腹末有卵囊,产卵量很大。无翅,大多足、触角、眼等附器也极度退化,惟口吻中的颚丝极细长,刺入植物组织内吸汁。雄成虫体小,仅具前翅一对,后翅退化成平衡棍,腹末常有细蜡丝。如吹绵蚧、角蜡蚧、矢尖蚧、桔小粉蚧等。
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还有蝉科、粉虱科等。
4、鞘翅目 身体大小悬殊。水生和陆生,植食、肉食、腐食
和粪食。复眼1对,生于头部两侧,一般无单眼。触角形状多样10-11节。成、幼虫,同为咀嚼式口器。前翅鞘翅,后翅膜质。完全变态。大多数和成虫具趋光性和假死性。幼虫为寡足型或无足型。蛹为离蛹。依据触角和复眼的形状、口器与足的形状及幼虫的类型等分科。
⑴金龟科 体小至大型,圆筒形,触角鳃叶状。前足近乎开掘 足,胫节扁,其上具齿,适于开掘。鞘翅常不及腹末,中胸小盾片多外露(食粪者,多不外露)。幼虫呈“C”字形,乳白色,称蛴螬,胸足发达,生活在地下或腐败物中。如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等。
⑵叶甲科 俗称金花虫,体小至中型,体色美丽。触角丝状,复眼圆形,跗节隐5节。幼虫寡足型。如大猿叶虫、稻食根叶甲等。
⑶瓢甲科 体小至中型,体背隆起呈半球形。鞘翅常具红、黄、黑等星斑。头小,部分隐藏在前胸背板下。触角短小,锤状。幼虫活泼,多毛瘤,少数种类体上有分枝的毛状棘刺或白色蜡粉。肉食性和植食性。如澳洲瓢虫、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马铃薯瓢虫等。
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还有虎甲科、步甲科、吉丁虫科、天牛科、叩头甲科、豆象科、象甲科等。
5、鳞翅目 与农业生产关系极为密切,许多是重要的害虫,如粘虫、玉米螟、棉铃虫、棉红铃虫及果树上的各种食心虫和卷叶蛾等。体小至大型,体披鳞片及鳞毛,并由鳞片构成各种色泽与花纹。触角丝状、球杆状、羽毛状或栉齿状等。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前翅大于后翅,少数种类雌虫无翅。幼虫体型变化较大,少数蛞蝓形。咀嚼式口器,有人字形额区,腹足2-5对,有趾钩,到幼虫化蛹时腹足退化消失。潜叶形体扁,前口式,食叶型多为下口式。多数被蛹。鳞翅目昆虫生活习性比较复杂,成虫一般不为害植物,仅取食一些花蜜或露水。幼虫大多为植食性,取仿为害方式有食叶、卷叶、潜叶、钻蛀茎、根或果实等。
根据触角的类型与活动习性,分为蛾类与蝶类。
⑴蝶类 触角球杆状,白天活动,休止时四翅立竖于背,被蛹 多有棱角。
①粉蝶科 体中型,多为白色、黄色、橙色或杂有黑色或红色 斑点。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幼虫圆筒形,多皱纹,多绒毛。幼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豆科及蔷薇科植物。如菜粉蝶、斑粉蝶、山楂粉蝶。
②弄蝶科 体小至中型,体粗壮,黑褐色,触角锤状,端部带 钩。休止时两翅竖起两翅乎铺,幼虫头大颈细,缀叶为害,如直纹稻苞虫、隐纹稻苞虫等。
⑵蛾类 触角多样,但非球杆状,成虫多夜间活动,休止时四 翅覆于腹背或平展,被蛹无棱角。
①螟蛾科 体小至中型,体瘦长,色淡,触角丝状,下唇须发 达多直伸前方。前翅狭长三角形,鳞片排列紧凑,翅面平滑有光泽,后翅有发达臀区,臀脉3条。幼虫钻蛀或卷叶为害。如二化螟、玉米螟、桃蛀螟等。
②夜蛾科 体多中至大型,色淡,触角丝状或羽状。前翅浆状 或三角形,多斑纹,后翅宽色淡,臀脉有2条或者1条。如大螟(稻 蛀茎夜蛾)、小地老虎、烟青虫等。
③麦蛾科 体小型、色略暗淡。前翅窄长,端部尖锐,后翅菜 刀状,前后翅缘毛均很长。幼虫淡白带红色,腹足有时退化,卷叶、潜叶或钻蛀为害。如麦蛾、棉红铃虫、马铃薯块茎蛾等。
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还有凤蝶科、蝶蛾科、菜蛾科、木蠹蛾科、天蛾科、毒蛾科、灯蛾科、尺蛾科、卷蛾科等。
6、膜翅目 既有益虫又有害虫。虫体大小悬殊,最小的寄生 蜂只有0.21mm,最大的马尾蜂可达170mm。触角丝状或膝状,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两对翅同为膜质,前后翅以翅钩相连。全变态。幼虫多足型或无足型。裸蛹,有的有茧。食性复杂,有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等。大部分种类对人类有益,属天敌昆虫。依据体型、触角、翅及翅脉等分科。
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是叶蜂科、茎蜂科、姬蜂科、赤眼蜂科、小蜂科、金蜂科等。
7、双翅目 体小到中型。成虫多为刺吸式或舔吸式口器,触 角丝状、具芒状或其它形状。前翅膜质,后翅退化为平衡棍。全变态。幼虫蛆形,无足型,多数围蛹,少数被蛹。肉食、粪食或腐食性。依据翅的变化分科。
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有瘿蚊科、摇蚊科、食虫虻科、食蚜蝇科、寄蝇科、潜叶蝇科、水蝇科、黄潜蝇科、花蝇科等。
8、缨翅目 体小型,两对翅全为缨翅,口器锉吸式,足短小 而末端有泡(即中蛰),为渐变态。蓟马多数植食性,是农作物的重要害虫。少数捕食性,捕食蚜虫、螨类等。
农业上重要的科有蓟马科、管蓟马科等。
9、脉翅目 几乎全为益虫,成虫、幼虫均捕食。体小至大型,柔软。翅膜质,脉多如网。口器咀嚼式。全变态。
农业上重要的科有草蛉科、粉蛉科。
附:其它与作物有关的动物
一、农田蜘蛛与农业螨类
(一)农田蜘蛛 体小至中型,体分头胸和腹两部分,中间有 细的腹柄相连。头胸部通常有8个单眼,无复眼,有1对螯肢和1对触肢,有步足4对,无翅。腹部除少数种类外,不分节,具有独特的纺丝器,能抽丝布网、结巢和作卵囊等。蜘蛛为肉食性,主要食物是昆虫类,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结网蜘蛛为圆蛛、长脚蛛等,捕食各种飞行昆虫,如蝇、蚊、蛾、蝶等。游猎蜘蛛,如狼蛛、盗蛛、跳蛛、管巢蛛等,主要捕食不善飞行的昆虫,如叶蝉、稻飞虱以及各种昆虫的幼虫和卵。
(二)农业螨类 体小型或甚小,圆形或椭圆形。构造简单,不分头胸部与腹部,身体分节不明显。通常以位于左右肩凹之间的蜕裂缝为界,划分为体前部与体后部。体前部为颚部与前足部,体后部分为后足部与臀部,无复眼,只在体前部两侧上方有1-2对红色眼点。口器为刺吸式或咀嚼式。一般生4对足,少数2对足。体背有许多刚毛,刚毛最多有7排,毛的排列方式和形状等,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螨类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田间为害作物及林木类的螨类,都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如朱砂叶螨、半跗线螨等。此外还有部分为捕食性螨类,如畸螯螨。
还有一类特殊的螨类,身体格外小,体长0.01mm左右,肉眼看不见,身体胡萝卜形,只有2对足,体后部有许多环纹,植物受害后常引起畸形、袋状或泡状虫瘿,果实受害为表面粗糙,木栓化铁锈色。叶片受害后表现为叶瘤型、毛毡状等。
二、软体动物
在农物上常见的软体动物中的有害种类有蜗牛、蛞蝓等。蜗牛贝壳大多呈扁球形或圆球形。多栖息于潮湿、阴暗、多腐殖洈质的草丛、灌木丛、田埂、石缝中或落叶下,常以植物嫩茎叶片为食,爬过处留下一条粘液线痕。卵产在土壤中,多在枯叶、瓦砾堆或土中越冬。
蛞蝓俗名鼻涕虫,身体裸露而柔软,贝壳退化成一块薄而透明的石灰质盾板,长在体背前端1/3处的外套膜内。可取食为害多种作物。
六、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农业害虫主要目的特征(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并通过课件中的图片展示使学生加深对各目昆虫基本特征的理解。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十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影响昆虫的环境因子及害虫为害方式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昆虫的发生与其周围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影响昆虫的环境因子及害虫为害方式。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气候因子对昆虫的影响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气候因子对昆虫的影响—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
五、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专门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称昆虫生态学。它是害虫测报、防治和益虫利用的理论基础。
每一种生物都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同种的个体在生活环境内,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殖繁衍单位,称“种群”。在生态环境中,各生物群落间相互联系的总体,构成“生物群落”。种群、生物群落与环境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称“生态系”。生态系分为农田生态系、果园生态系、茶园生态系等。其中农业生态系是指人类农业活动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昆虫是参与生态系中的成员。生态系统中诸因素的变化,常导致昆虫群落组分和种群数量的变动。反之,昆虫种群和群落的改变,也影响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农田、果园、茶园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动态,对控制害虫数量和增加天敌种群数量,减少农药施用和污染,提高害虫种群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因子错综复杂,并综合作用影响昆虫种群的兴衰,其中以气象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因子影响最大。
(一)气象因素
1、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周围 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活动、分布、生长发育、繁殖受温度的直接影响和支配。
⑴昆虫对温度的反应 昆虫的生活直接受温度的影响,环境温 度高发育快,环境温度低发育慢。昆虫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是有一定范围的,温带地区的昆虫一般要求的范围是在8-40℃之间,称之为有效温度区。当然还有最适合昆虫生长发育的温度,一般在22-30℃之间;如果温度太低就停止发育,过低就会死亡;反之,如果温度太高就会使其发育速度放慢,过高则引起死亡。使昆虫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一般而言,温度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寿命、活动及分布,从而影响昆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及其地理上的分布。
应当指出,不同种类的昆虫对环境温度的反应是不同的,例如稻纵卷叶螟卵期的适宜温度为22-28℃,而粘虫却在19-22℃较适宜。所以对任何一种害虫都应研究和了解其对环境温度的反应,才能较好地搞好测报和抓住防治适期。温带和寒带地区昆虫的越冬虫态,往往抗寒力强,能够经受严寒的袭击,是因为冬季来临前进行了越冬准备,减少体内水份,增加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积累;但是,秋末气温骤降,昆虫常因准备未绪,抗寒力弱而大量死亡。春季骤寒昆虫已解除越冬虫态,避寒能力差,也易死亡。
⑵有效积温定律(有效积温法则)在有效温度范围内,昆虫 的生长发育速度,常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实验测得,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世代或虫期等),所需天数与该天数内温度的乘积,理论上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K=NT,其中K表示常数,N表示发育天数,T表示平均温度。又因为昆虫的发育起点,不是从0度开始,因此昆虫的发育温度应减去发育起点“C”。有效积温公式是: 垏 K
K=N(T-C)或N=--------T-C
这公式说明了昆虫的发育速度与温度之间的一定关系,称为有效积温定律(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定律的应用可有下列几个方面:
①预测害虫发生期;
②预测某一地区,某种昆虫可能发生的代数;
③预测昆虫的地理分布;
④控制昆虫的发育进度。
应当指出,有效积温定律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会产生误差,因此,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2、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湿度事实上是水的问题。水是虫体的 组成成份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与媒介。不同的昆虫或同种昆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的要求不同,水分过高或过低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昆虫正常生命活动直到死亡。昆虫对湿度的要求有一定范围,它对昆虫的发育速度、繁殖力和成活率有明显影响。因而在自然条件下湿度主要影响害虫的发生量。不少农业昆虫如稻纵卷叶螟、小地老虎和盲蝽象等要求高湿条件,湿度越大,产卵愈多,卵的孵化率也显著增高。但有些害虫如蚜虫和螨类等,在低湿条件下发育生殖较为适宜,尤其因干旱作物缺水的情况下,由于汁液浓度增高而提高了营养价值,从而更有利于繁殖,所以在干旱所份易造成猖獗发生。
3、•温湿度的综合影响 温度与湿度这对因子总是同时存在,互相影响并综合作用于昆虫的,对一种昆虫来说,适宜的湿度范围常因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反之适宜温度范围也会因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在温湿度都适宜条件下,才真正有利于害虫的发生和发育。
4、光因素 主要影响昆虫的活动规律与行为,起信号作用。光是以波长表示,不同波长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人类可见光,波长在770-400nm,而昆虫可见光,在700-253 nm,许多昆虫对紫外光表现正趋性,广泛应用的黑光灯,是短光波,波长在360 nm左右,昆虫对不同光的颜色,有明显的分辨能力。蜜蜂能区分红、黄、绿、紫四种颜色,蚜虫对黄色反应敏感。因此不同颜色的光,自然成为不同种类昆虫产卵、觅食、寻找栖息场所等生命活动的信息。光的强度对昆虫的活动与行为影响十分明显,菜白蝶在强光下飞翔,地老虎和吸果夜蛾等喜在夜间活动,一些钻蛀性昆虫,习惯于弱光。昼夜交替时间,在1年中周期性的变化,称为光周期。它是时间与季节变化最明显的标志。不同的昆虫,对光周期的变化,有不同的反应。棉蚜在长日照条件下大量产生无翅蚜,在秋末短光照条件下,则产生有性雌蚜与有性雄蚜交配产卵越冬。桃小食心虫,在不足13小时的光照下,则不论何种温度,幼虫几乎全部滞育。凡使昆虫种群50%的个体步入滞育的光照时间,称为临界光周期。不同的昆虫,临界光周期不同。一般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的地理种群,临界光照点越高,滞育的时间就早。
5、风 直接影响昆虫的地理分布与垂直分布,又影响大气温 度与湿度,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对迁飞与扩散尤为明显。如粘虫等借大气环流远距离迁飞,小龄幼虫与红蜘蛛等借风扩散与转移。但大风,尤其暴风雨,常给弱小昆虫或初龄幼虫(若虫)以致命打击。
昆虫栖息地的小气候,也不容忽视,大气候虽不适于某种害虫的大发生,但由于栽培条件、肥水管理、植被状况的影响,适于某种害虫发生为害的小环境(田间气候),也会出现局部严重发生。如粘虫、韭蛆等。
(二)土壤因素 土壤是昆虫的一个特殊生态环境,对昆虫的 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土壤的温度 不同的昆虫可以在不同的土壤深度找到所需温 度,加上土壤本身的保护作用,土壤成了昆虫越冬和越夏的良好场所。随着季节的更替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土壤中生活的昆虫,如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常作上下垂直移动。如生长季节到土表下为害,严冬季节可潜入土壤深处越冬等。
2、土壤湿度 土壤空隙中的湿度,除表层外,一般处在饱和 的状态。昆虫的卵、蛹及休眠状态的幼虫等,多以土壤作栖息地。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虫,对土壤湿度的变化有一定适应能力。如红苕金花虫越冬幼虫在我省5、6月间化蛹变为成虫,如此时干旱少雨,则延迟出土期和减轻为害。
3、土壤的理化性质 如土壤酸碱度及含盐量,对上栖昆虫或 半上栖昆虫的活动与分布有很大影响。如麦红吸浆虫幼虫适生于PH值为7-11的土壤中,在PH值小于6的土壤中不能生存。土壤结构对土栖昆虫也有影响。如黄守瓜幼虫在粘土中化蛹及蛹羽化率均比砂土地高。
(三)生物因素
1、食物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食料的种类和数量可直接影响到 它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例如二化螟取食茭白比取食水稻长得好。棉铃虫取食棉铃长得最好。单食性昆虫的生存决定于食物种类。同一种植物,由于不同生育期营养条件不同,对昆虫也有明显影响。例如,稻苞虫幼虫取食分蘖、圆杆期的水稻成活率为32.4%,而取食孕穗期的水稻成活率仅为3.3%。•由此可见,食物的种类和成份,直接影响昆虫的发育速度、成活率、生殖力等。当寄主植物营养条件恶化之后,不但造成大量害虫死亡,而且使许多害虫变形,迁移和进入休眠。
2、食物链 自然界同一区域内生活着各种生物,构成一个生 物群落。凡是未经过人们开垦而自然形成的,称原始生物群落,反之称次生生物群落。两种群落各有特点。前者生物种类多,但优势种不很明显,后者种类少但优势种明显。在一块棉田里,除棉花外,还有各种杂草及以棉花为食料的害虫,又有以害虫为食料的天敌,这种动物与植物,害虫与益虫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把多种生物联系在洖一起,恰如一条链条,一环扣一环,称为食物链。它通常开始于植物而终止于猛禽或猛兽。在一个链条中,各称生物都占有一定的比重,相互制约和依存,达到生物间的相对平衡即生态平衡,其中任何一环的变动(减少或增加),都会影响整个食物链。如棉田蚜虫大发生后,便会有瓢虫大发生,瓢虫消灭了蚜虫,棉田便恢复平衡。反之滥用农药,大量杀伤瓢虫,棉蚜又会猖獗为害。了解当地食物链的特点及内在联系,选择最佳的综合治理措施,确保有益生物兴旺,达到控制或减轻害虫发生和为害的目的。
3、植物的抗虫性 昆虫可以取食植物,植物对昆虫的取食也 会产生抵抗性,甚至有的植物还可“取食”昆虫。植物对昆虫取食为害所产生的抗性反应,称植物的抗虫性,植物抗虫性可表现为排趋性、抗生性和耐害性。
排趋性是由于植物的形态、组织上的特点和生理生化上的特性,或体内的某些特殊物质的存在,阻碍昆虫对植物的选择,或由于植物 物候期与害虫的危害期不吻合,使局部或全部避免于害。
抗生性是指植物体内某些有毒物质,害虫取食后,引起生理失调甚至死亡,或植物受害后,产生一些特殊反应(如极强愈合能力)阻止害虫危害。
耐害性是指植物受害后,由于本身的强大补偿能力,使产量减少很小。利用植物的抗虫性来选育种植抗虫高产作物品种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4、天敌因素 在自然界,昆虫本身是食物链的一个环节,一 方面它吃其它生物,另一方面它又被某些生物所“吃”,昆虫在自然界的生物性敌害叫昆虫的天敌。在害虫天敌中,昆虫应用最早,种类最多。
⑴天敌昆虫 分寄生性与捕食性两大类。寄生性昆虫在一个寄 主体内完成个体发育,如赤眼蜂产卵于玉米螟卵内,就在寄主卵内完成卵、幼虫、蛹的发育,最后羽化为蜂,飞出寄主。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多,其中膜翅目、双翅目的昆虫利用价值最大。根据寄生和取食方式分内寄生与外寄生两类。凡是寄生在寄主的卵、幼虫、蛹和成虫内的称内寄生,反之称外寄生。而捕食性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再产卵,则需要捕食很多个寄主,最后才完成发育。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最常见的如螳螂、蜻蜓、草蛉、虎甲、步甲、瓢甲、食虫虻、食蚜蝇等。这些益虫在自然界中帮助人们消灭大量害虫,许多在生物防治中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异色瓢虫。
⑵天敌微生物 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因致病微生物的侵染 而生病死亡,因此利用天敌微生物治虫,应用越来越广泛。
①细菌 已发现昆虫感染的病原细菌近100种,分属于芽孢杆菌、肠杆菌、假单孢杆菌等。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为芽孢杆菌,如苏云 金杆菌和日本金龟甲芽孢杆菌等。我国生产应用的青虫菌、杀螟杆菌、红铃虫杆菌等都属苏云金杆菌的变种。
昆虫感染细菌病害之后的显著特征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死后身体软化变色,带粘性、发臭。
②真菌 种类多,约500余种,分属于鞭毛菌、子囊菌、担子菌 及半知菌类。其中重要的有虫霉菌、白僵菌、绿僵菌等。一般真菌侵染昆虫后,以分生孢子在虫体表面萌发,形成附着孢而侵入,以菌丝体在血腔中增殖,最后穿出体壁,放出孢子。虫生真菌的寄生范围很广,可侵染半翅目、同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等许多昆虫。不少真菌的分生孢子寿命很长,可制成菌粉长期保存,便于工业生产和田间使用。染病死虫身体变硬,体表有白色、绿色、黄色等不同色泽的霉状物。
③病毒 可引起多种昆虫的病毒性病害。常见的有细胞核多角 体病毒、细胞质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以细胞核多角体病毒感染昆虫最多,如粘虫、棉铃虫、斜纹夜蛾、菜青虫等。死前1-2天可见表皮变黑,有黄色发亮斑点,有些可通过产卵传至下一代。在自然状态下,病毒主要通过带毒食物或排泄物或借媒介传播而感染。感病后表现食欲减退,腹足紧抓树梢下垂而死,皮破流出大量病毒液体,但无臭味。用病毒防治害虫,用量少,效果好,且持久,但繁殖受限,必须活体培养。因此在防治上受到限制。
⑶线虫 线虫在防治上的应用,近年来渐渐受到重视。
⑷蜘蛛及其它食虫动物 鸟类的应用,早就为人们所见。尤其 蜘蛛的应用,在生物防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人类的生产活动对昆虫的影响
1、改变一个地区的昆虫组成 人类生产活动中,常有目的的 从外地引进某些益虫,如澳洲瓢虫相继被引进各国,控制了吹绵蚧。但人类活动中无意带进一些危险性害虫,如地中海实蝇、美国白蛾、棉红铃虫等,也给带进国带来灾难。
2、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条件 人类培育出抗虫耐虫的 作物、蔬菜良种及果树、茶树苗木,大大减轻了受害程度;大规模的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和治山改水的活动,改变自然面貌,从根本上改变昆虫的生存环境,从生态上控制害虫的发生,如对东亚飞蝗的防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人类直接消灭害虫 解放后开展大规模的治虫运动,如对东 亚飞蝗的飞机防治,对小麦吸浆虫、棉红铃虫、果树食心虫、果树红叶螨和卷叶蛾的成功防治,就是最明显的鉴证。但是,在化学治虫中,由于用药不当又常出现某些害虫猖獗为害的现象。如果树上的红叶螨一再猖獗和棉铃虫的久治不下,其原因之一就是滥用农药所造成的。
另外,在人类的生产活动和贸易往来中,一些为害严重的新的害虫,也常随人类的频繁交往传播蔓延,给农业生产带来新的为害,因此加强植物检疫,增强检疫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六、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气候因素与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及害虫的为害方式。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次课结合生产实际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进行课堂讲授。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
1.温度、湿度和食物对昆虫的影响各有哪些特点? 2.农业害虫的天敌有哪些类型?各举1-2例。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
1.如何理解害虫的生态对策及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2.说明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
小 结
本单元内容涉及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昆虫的繁殖、发育和习性,农业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和昆虫与环境的关系。昆虫成虫最主要的形态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三对胸足,一般有翅两对。昆虫的口器的主要有咀嚼式和刺吸式两大类,不同口器取食的方式也不同。在防治实践中,可作为选择农药品种的依据。对不同生物学特性(变态、各虫态特性和习性)的害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全变态的蛾类害虫为例,幼虫是昆虫的营养生长期,随着虫龄增大食量加大,因此,应选择在食量较小,体壁较薄的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治。农业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即昆虫的分类,科学地鉴定昆虫的种类,对农业昆虫的研究和害虫的测防防治及益虫的利用均有重要意义。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即昆虫生态学,这是害虫综合防治和预测预报的重要理论基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而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的核心问题即种群数量。同理,害虫的预测预报也是要对害虫种群的消长趋势作出判断。
第四篇:植物保护专业概论
植物保护专业概论
一、什么是植物保护
说起植物保护,很多人认为这个专业是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最初,我也是这个想法。读了这个专业后,才对这个专业有了本质的认识。这个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打个比方,人生病了需要去医院看医生,医生会对患者的病症作出诊断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植物与人类一样也会生病,同样也需要一个“医生”来给它看病。植物保护专业就是一个培养植物“医生”的专业,当然,这里所说的植物主要是指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各种农作物。
植物生病大多是由自然因素及生物因素引起的。自然因素最常见的有旱涝灾害、土壤贫瘠等;生物因素则包括致病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真菌)、有害昆虫(蝗虫、螨类、稻飞虱等)、杂草(田旋花、打碗花、看麦娘等)、鼠害几个方面。就像人类的不同致病因素引起不同的疾病一样,植物的各种致病因素也会引起植物不同的疾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通俗地说,植物保护所学的就是如何运用各种措施预防植物生病并治愈患病植物,这些措施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防治等。农业措施与物理措施是最常规的方法。平时我们说的作物轮作及人工除草就分别属于这些措施。化学防治是应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害虫、病原物、杂草以及鼠类等有害生物,是目前应用最普遍也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学习植物保护,同学们可以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草鼠生物学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鉴定、识别、监测和防治各类病虫草鼠。
二、有哪些专业方向
植物保护是农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下面分设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三个二级学科,下面我分别详细地介绍一下这三个学科。
1.植物病理学科
今年年初,由于天气干旱,造成全国麦田大面积缺水,间接导致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的暴发流行,这种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是一种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小麦条? 锈病的病原、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就属于植物病理学的研究范围。简言之,这门学科培养的是能够识别并防治农作物主要常见病害的人才,主要的研究内容有植物病原物的生物学、生理、遗传、系统分类的理论和技术,形态和结构、分类和鉴定,各类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及寄主植物的抗病机理,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和机理,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抗病作物的育种,植物检验检疫等等。
2.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2005年,水稻重要害虫稻飞虱在我国南方大发生,给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诸如稻飞虱之类的农业害虫及其防治就属于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它主要是研究农业昆虫和其他有害动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方向包括昆虫的生态学,昆虫的生理机能、机制以及分类,昆虫病理学和生物防治,昆虫行为及化学生态学,昆虫遗传学与分子生物
学,昆虫药理学,城市与储藏昆虫学,资源昆虫学,农业昆虫(蛹)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作物抗虫性原理及应用,有害生物检验检疫等,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危害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及其他有害动物的鉴定、监测及防治办法,从而指导农业生产。
3.农药学
人生病了要吃药,同样的道理,植物病了也需要“吃药”,这个药指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农药。农药学这门学科有的院校如中国农业大学等将其设置为理学学位,偏重于农药的创制、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农药作用机理、农药残留、抗药性原理、环境毒理以及在生物体内的代谢方式等理论与技术,有的院校如华中农业大学等将其设置为农学学位,偏重于农药的应用技术方面。通俗地讲,这门学科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设计、生产并使用农药,这也是目前植保学科里比较热门的一个分支学科。
三、培养什么人
植物保护专业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随着我国这几年对农业政策的倾斜及投入力度的加大,该学科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包括可持续农业、食品安全生产、植物检疫、农产品贸易等各方面迫切需要植物保护人才。另外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仿生学等高科技领域也需要此类高级人才,这也对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要求。那么植物保护具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作为一个合格的植保人才,首先必须掌握植物保护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就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生物科学(植物生理生化、分支生物科学等等)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知识,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及技能。根据所从事的工作,各种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从事科研工作,则还应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外语水平及与本专业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从事植保生产、推广、销售、管理等工作,还需要深厚的社会经验及交际能力。一般来说,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十分广泛,可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从事信息咨询和管理及技术推广工作,在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到农药化工企事业单位从事农药研发、销售及管理工作,此外还可以到海关动植物检疫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四、开设哪些课程
本科阶段主要是学习植保一些基础的理论和知识,如基本的数学、化学、生物学等知识及其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植物保护所要保护的对象主要是农作物,涉及植物学、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作物育种学方面的知识;对农业生产产生危害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与病虫草鼠等生物因素,涉及农业气象学、生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杂草科学等学科;对有害生物的监测涉及植物检疫、植物病害流行学、昆虫生态与测报等学科;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涉及化学、农药学、统计学等学科。植物保护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衍生出许多交叉学科,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
五、毕业后做什么
这个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植物保护与生物技术的研究与设计、推广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农药化工企业。大部分选择就业的植保毕业生都流向了农药化工企业。这几年随着国家建立现代化农业政策的确立及对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农资行情不断看涨,增长势头越来越猛。与农业行业息息相关的农药行业在国内处于市场扩张阶段,竞争相对较少,人才缺口比例很大,特别是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其实要是能吃苦的话,这一工作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在一些跨国大公司如先正达、拜尔、杜邦、陶氏益农等,当然也不一定非要做销售工作,也可以做农药产品的研发、登记、生产、管理等工作。
国内动植物检疫部门及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环境保护部门。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这些专业对口单位,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被录取。
地方基层农业局、植保站、农技推广中心等。现在基层农业单位的领导大部分是学植保出身的,这也是植保专业的传统职业。但是近年来的毕业生都去跑农药销售了,很少有去这些地方的。有志于从政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
进入大、中专院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现在必须是硕士学历才能当助教或者留校做辅导员。
六、升学率及就业流向
升学:考取研究生比例为37.98%。
就业流向:国有企业就业为4.72%;其他企业21.57%;三资企业7.19%;其他灵活就业2.02%:机关1.53%;其他事业单位1.80%;出国及退学1.12%;自由职业6.29%。
就业率:89.89%。
第五篇:绿色植物保护建议书
绿色植物保护建议书范文1
因辖区最近总是有小孩随意攀折树枝,毁坏社区公共设施。为了给我们自己提供一个绿色、温馨的生活环境,现向辖区全体居民提出以下倡议:
一、树立绿色文明观念,自觉关心生活环境状况,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把个人环保行为视为个人文明修养的组成部分。
二、爱护社区绿化,立即行动起来,都来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社区绿化建设和管理,爱护花草树木设施,对破坏绿化设施的'行为要敢于制止。
三、不践踏草坪,不随意向草坪上扔到垃圾。
四、爱护树木,不随意在树木上乱刻乱画,不攀折树枝。
五、遵守公德,倡导文明,共建环境幽雅,和谐文明的社区。
六、小朋友放学回家时,请别攀折树枝,踩踏花草,毁坏社区公共设施。
望辖区全体居民能将此倡议传授给自家小孩,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的社区更加美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温馨、优雅。
绿色植物保护建议书范文2
亲爱的同学们: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在这草木葱茏的季节里,我们的学校也呈现出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同学们,你想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校园中成长吗?你想在窗明几净、温馨如家的教室里学习吗?那就请珍惜我们的环境,爱护学校的花草吧!我们的校园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给大家创造更加优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栽植了许多树种和花草,很快我们就会看到绿油油的草坪、红艳艳的花朵,郁郁葱葱的树木,我们的校园将变得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绿色校园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个同学的细心呵护,可是,我们会时常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刚返青的.草坪里常常会被人踏出深深的脚印,有些地方甚至变成了便捷的小道;操场边去年刚刚种上的树木被无知的同学摇晃、乱刻,伤痕累累;洁白的墙壁上不知什么时候又会冒出一个个清晰刺目的手印、脚印或者是篮球印
同学们,美丽的学习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去营造,文明习惯要靠大家一点一滴去做起。在此,我们郑重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第一,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请同学们不要攀折树木,自觉维护优美的校园环境。
第二,留住草色青,体现你的美。走路时请多绕行几步,不要践踏草坪。
第三,不乱丢纸屑、食品袋等废弃物,并自觉捡拾校园内的垃圾,举手之劳,成就美丽校园。
第四,不踢踩墙壁,不在墙体上打球,保持墙体整洁。
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师的工作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它是一个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学校自身形象的缩影。同学们,让我们少一点不经意,多一些责任感;少一点不自觉,多弯一次腰,多伸一次手,对校园多一份呵护,对花草树木多一份关爱。你的文明行为就像一盏灯,照亮并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校园将因你而变得更加美丽!
绿色植物保护建议书范文3
广大市民:
秀美北山松柏青,春风吹绿阿阳城。春天已经悄然到来,身处县城的人们,抬头回首放眼北山,映入眼帘的是苍翠的松柏,绿树掩映其间,曾经光秃秃的白草洼,如今四季常青,成为张家川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春意盎然的晨晓,还是夏荫深深的傍晚,你都会看到人们三五成群在这里踏青散步,在树荫下乘凉休闲,北山已成为市民游览、打发闲暇时光的好去处。
以白草洼为主战场的北山绿化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成果来之不易。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城北山绿化,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县直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坚持开展义务植树,尤其对白草洼总面积320亩公墓区内栽植了侧柏、云杉、香花槐、红叶李35630株,经过精心浇水呵护,松柏类树木茂密成林,最高长到3.5米以上,冠幅达1.5米,草本盖度达100%,绿化取得很大成效,对改善县城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增加绿化美化效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当前,气温回升速度快,天气持续干旱,进入森林火灾易发季节。加之北山绿化区人流量大,尤其是穆斯林群众频繁进入墓区焚香上坟,每年都会引发大小火灾,给绿化区防火工作带来很大困扰。“疏忽一时,火光四起;警惕一时,绿树常青。”为了切实保护北山绿化成果,形成爱树护树的浓厚氛围,我们在此向广大市民提出如下倡议:
一、树立绿色文明观念,把个人环保行为视为个人文明修养的组成部分;树立人人防火、树树平安的意识。
二、严禁烧荒、烧地埂等行为,严控闲杂人员携带火种上山入林。
三、劝解进入墓区上坟的穆斯林群众严格控制火源,防止随意点香引发林火。
四、对破坏树木的行为,尤其是引发火灾的行为,能主动上前劝阻。
五、一旦发现火情苗头,希望大家迅速进行扑救,同时报告县森林防火办(电话:XXX)。
一草一木显春色,一举一动见品行。让我们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北山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家园绿意盎然四季常青,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