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米教学反思
《认识米》教学反思
在教学认知米这一节课时,我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让两人为一个小组,互相量一量彼此的身高并记录。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学生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甚至出现了一团糟的情况。这便引发了我对小组合作的深思。
小组合作是各个国家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它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等特点。它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被人们美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有如下优势:
一、可以促进整体发展,缩小个体差异。小组合作的实质就是将学生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相交流和帮助,解决各成员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小组合作能够帮助小组内各成员解决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从而促进整体的发展,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二、培养语言交流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是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培养主动参与意识,体现主体地位。小组合作中,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同时,学生的角色有了重大转变,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培养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求知欲。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注重形式,缺乏实质合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小组的学习结果并不能体现小组的整体水平。
二、个体责任扩散且“搭车”现象时有发生。“搭车现象”指的是个别成员承担了大部分责任,甚至完成了所有作业,从而导致其他成员无所事事。同时,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积极的同学也很少会主动地向那些不太积极的成员解释他们的想法,从而造成小组内缺乏交流合作,达不到预期的合作效果。
三、教师角色转换和指导作用没有跟上。
四、大班额分组困难且课堂混乱嘈杂。当班级的学生较多时,小组的分工便成了最大的问题。组没有分好,成员之间就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现象,这将大大影响小组合作的进程。我们知道最合适的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控制在6人左右,这样的小组便于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当小组的成员较多时,小组的交流意见也就随之增加,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就越大。小组合作的课堂过于混乱时,成员间就会听不见彼此的声音,合作也就进行不下去。同时教师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无法及时判断哪些小组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困难,并在第一时间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大大降低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效率。
五、小组活动时间的不充分利用。
综上,小组合作还有待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第二篇:《认识米》教学反思
《认识米》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数。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
(1)让学生用厘米去量黑板的长度,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觉。接着老师出示一把米尺,问用这把尺量感觉怎么样?再告诉学生这就是1米,并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张开两臂比划着1米大约的长度,亲自体验一米的长度。
(2)小组合作,用米尺量出1米长的线。每个学生都拉一拉线的长度,感受一下一米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再张开两臂比一比。让学生然后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在用米尺量的过程中体会米与厘米的关系,再通过比较1厘米和1米的长度,进一步的使学生认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
(4)在地上画出3米、5米的长度,让学生亲自走一走,体会几米长的长度。
教学存在不足:
米尺、1米长的线应该多准备几份,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常常感受一米的长度,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米的认识。
第三篇:认识米教学反思
《认识米》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米教学反思。基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重点围绕让学生认识米、感受1米的长度、自主探究1米有多长展开,并开展多样的测量活动让学生自主操作以及合作操作。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米尺,找出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认识米教学反思》。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单位的感性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在教学中多次比划1米,量和1米差不多长的物体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有多少米,让学生真正理解1米的含义。并联系生活,报出小朋友自己的身高,将身高的多少厘米和1米多少厘米联系起来,强化学生对于1米=100厘米的认识。
本节课的操作性也比较强,学生学习时比较感兴趣,在合作和交流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四篇: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时,由于我直接告诉学生并用自己的手势表示出1米的长度,所以在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米的长度时,很多学生都在模仿老师的动作,不能准确表示出1米的长度,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这时我马上意识到老师起了误导,学生并没真正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所以并没有急于往下讲课,而是让学生用各种方法去亲身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虽然本节课认识米花费的时间太长,但我认为值得,因为学生已经真正建立了1米的长度观念,有效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反思《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也使我深深意识到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应该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学习中不仅让学生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真正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意识。
第五篇:《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基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新知,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
二、精心设计,采用多种途径理解和区分单位:厘米和米
课后孩子们对米的认识较好,能正确地用长度单位:米并进行有关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