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阅读的教学尝试
新闻阅读的教学尝试
新闻阅读教学,即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近期各方面的新闻,指引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阅读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把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阅读对象变成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语文活动过程。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出个性化的反应。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选修系列《新闻阅读与实践》第6课《世界选择北京》为一篇事件通讯。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对中国,对世界也是一件重大的事。作者抓住这样重大的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同时作者将北京申奥成功这一事件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比较,写出了事件的深度和广度,材料组织精当。这是这篇文章作为事件通讯的最大亮点。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是通讯。《世界选择北京》为一篇事件通讯。学生在阅读这样一篇有许许多多社会背景、文字阅读量很大的事件通讯时,非常容易混乱,不知从何处入手。有的学生将这篇事件通讯当作散文来阅读,逐句品味文章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有的学生知道本篇课文是一篇报道北京申奥成功的新闻时,便不想再往下看,至于作者将北京申奥成功这一事件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比较,所写出来的事件的深度和广度更是无从理会。
三、教学目标
(一)了解通讯的形式和特点。
(二)通过速读课文,能够说出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什么。
(三)通过梳理作者所添加的社会背景,找出作者抒情、议论性的句子,能够说出作者是怎样富有激情地阐述申奥成功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
(四)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以阅读通讯的姿态去进行阅读。
四、教学重点
通过梳理作者所添加的社会背景,找出作者抒情、议论性的句子,能够说出作者是怎样富有激情地阐述申奥成功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梳理体会作者将北京申奥成功这一事件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并巧妙组织材料,所写出的北京申奥成功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媒体
PPT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 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 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明确学习内容
了解通讯的形式和特点 通讯的形式和特点 布置学生阅读第三章通讯导引部分 学生自主阅读第三章通讯导引部分。明确:
1.什么是通讯?
2.通讯的种类有哪些?
3.通讯有哪些特点。了解通讯的形式和特点。
速读课文,明确新闻事件 说出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什么 布置学生速读课文一遍,说出文章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学生速读课文一遍,说出文章所报道的新闻事件。通过速读课文,能够说出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什么。
细读课文,梳理行文脉络
梳理行文脉络
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任务,教师黑板板书,记录学生发言要点。
1.逐条梳理出作者所添加的社会背景。
2.逐条梳理出作者抒情、议论性的句子。
3.作者是怎样富有激情地阐述申奥成功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
一、学生独立阅读文章,迅速准确地进行信息筛选。
二、在信息筛选完整的基础上思考:作者是怎样富有激情地阐述申奥成功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 通过梳理作者所添加的社会背景,找出作者抒情、议论性的句子,能够说出作者是怎样富有激情地阐述申奥成功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
总结
依据通讯的特点选择阅读方法 补充强调材料
什么是“新闻背景”
事件通讯的行文特点。
总结阅读方法。
明确新闻事件是什么?
增加了哪些背景?
作者进行了什么样的抒情、议论。
一、阅读教师强调补充的材料。
二、反思自己的阅读感受,总结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以阅读通讯的姿态去进行通讯阅读。
板书设计
九、材料链接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关系。背景是一篇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常见的背景材料有三种:
说明性材料,用来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环境、政治背景、历史演变以及新闻人物出身、经历、身份、特点的材料。
注释性材料,用来注释、解说有关科学技术、名词学术、物品性能特点的材料。
对比性材料,与新闻事实能够形成某种对比的材料。
参考文献:
[1]李赛娈.高中英语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初探[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4).[2]薛玲玲,杨小敏.浅谈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式策略[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沈晓.英语新闻阅读教学中负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河南教育:职成教(下),2011,(12).(孙云云 合肥市第八中学 230071)
第二篇:将新闻写作引入初中作文教学的尝试
将新闻写作引入初中作文教学的尝试
将新闻写作引入初中作文教学的尝试
将新闻写作引入初中作文教学的尝试将新闻写作引入初中作文教学的尝试
新闻写作与初中作文教学息息相关,学校是易发生新闻的地方,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因势利导地将许多鲜活的素材加以提炼,让学生在看得见的校园,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与能力。
一、语文教师应该作新闻写作的先锋与指航员。
俗语话:“要给予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必须是一桶水。”初中作文教学与小学相比,有了质量的要求。学生的视野与观察点决定了学生是否喜欢写作的条件。
本人从2010年正式从事新闻写作,为《玉林日报》、《广西日报》等区内外报刊撰写新闻稿件,特别是在本地主流媒体累采用稿件达到286篇。相继被评为《玉林日报》、《玉林人民广播电台》优秀通讯员、十佳通讯员。正由于本人在写作的特长,积极将校园新闻见诸于报端。
特别是将学生耳闻目睹的素材写成新闻,学生学习新闻写作是“摸得着、看得见”,认同感比较强。所以本人在提升自己的素养同时,积极从事新闻写作,不断学习,提高写作质量,将写作视野扩展到社会上的方方面面,体现“编外记者”的角色。
因为新闻写作是一项繁杂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写作报道的角度与出发点也决定了采用率是否高的关键。每每有报道见报,我会第一时间让学生共同分享写作取得的成果。作为语文老师必然成行新闻写作的行家,才能够有好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到升华。那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也是决定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条件。
二、新闻写作与初中作文教学的融合性与共通性。新闻写作是报刊电台经常采用的一途径,而初中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两者之间有相同点。在八年级语文单元作文教学中在一个专题是新闻、通讯写作的单元。为了培养学生新闻的兴趣,学会关注新闻,我首先将校园亲近的事情整理成素材,由我写出一篇报道并能够见报为蓝本。然后再通过素材与新闻报道的效果进行比较。让学生深感教师的内才好之外,更多的是让学生喜欢上新闻。
新闻写作教学是显而易见的作文形式,比一般性的题材更加有针对性与说服力,也更加能够丰富学生写作的认可度与操作性。比如在民乐镇学校安装监控设备的新闻中,许多学生也见证了安装的过程,如何提炼成新闻?从那个角度报道?等等,教师要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教会学生瞄准新闻价值。以下是我写的一篇报道,刊登于2011年1月17日玉林日报,《民乐镇学校安装监控设备》本报北流讯
为了建设和谐平安校园,更好保障校园的安全。近日,北流市民乐镇积极筹措资金,为各中小学购置了一批数字监控设备并为每个学校安装使用。据了解,各校在校园大门、教学楼等重要位置安装了监控探头,全天24小时对校园及主道路口进行实时监控。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设备的管理、录控资料的建档整理。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将提高学校安全防范的能力,有助于学校减少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为学校的整体工作开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这篇新闻报道很有时效性与针对性,学生很喜欢此类的题材,在
单元教学中,学生懂得模仿此新闻,从不同角度提升了作文的能力,收到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了。我还积极帮助一些学生将新闻稿发布于玉林教育信息网,学生们当然是很高兴的事情。
三、新闻写作延伸到作文教学中综合素质提升的问题。新闻写作要求比较高,也是建立一定的写作水平基础实现的最终产物。作文教学是广泛的题材,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常见的文体是初中教学大纲的要求。新闻写作是超乎初中作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有比较好的生态因素与能力因素。将培养新闻观察的触角延伸到各种文体写作,也有利于学生从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事情,积累综合文稿的素材。特别是遣词达句方面和综合文体的杂汇方面,有许多问题要在新闻写作中统筹兼顾解决,争取培养多面手的学生。我在新闻写作中往往将一稿、二稿、终稿、见报稿展示给学生,通过对比得出不同的修改方向的写作效果。通过现身说教的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但是教师的语文素养与新闻分析角度也是让学生是否喜欢上新闻写作的关键。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相当注重社会新闻的传授与理解。一般说来,老师的分析评论是否有见解水平,决定你的 新闻写作教学是否成功的要素。
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多关注社会,多阅读报刊,提升新闻敏感度,好好地不断练笔中得到作文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加以点拔,好让学生从作文中,特别是从新闻写作过程中收获成果与喜悦,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第三篇:尝试教学读书笔记
尝试教学读书笔记
今天终于收到当当网发来的有关余映潮老师的三本书,急急地打开包装,大师的风范映入眼帘,余老师的亲和的笑容,儒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一下子感染了我,这就是魂牵梦绕的余老师!反复摩挲着三本书,平滑,厚实,每一本冲动着我阅读的神经,从哪一本读起呢?要想深入地理解余老师的教学艺术,还是从他这个“人”开始读起吧,从读人到读课到读文再到读人,我得一路走来……
“在路上”是我非常欣赏的一句话,现在已成为我的座右铭,她是央视《赢在中国》的主题歌,尝试教学读书笔记。打开《余映潮讲语文》第一板块:“我的语文人生”第一篇文章《一直向前走》,一下子就让我想起这句话。余老师的路走得漫长而艰辛,走得沉重而幸福,走得狭窄而开阔,20岁上山下乡,32岁改教语文,35岁做教研员,50岁走上讲台,56岁仍然向前……他就这样一直走着,“走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在路上,我们就始终在前进,不停地开创生活新的篇章,欣赏着路边不同的风景,铺展着人生动情的画卷。
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人生之路,到处都是起点,每每遭遇着抉择,但不灭的是希望之火。余老师高中毕业后正值文-革,“知识青年下乡锻炼”,痛苦、劳累,但他任劳任怨,因为在路上,他做到的不仅是走路,心中充满着信念,燃烧着理想,“只有忍者能负重”,只为梦想去打拼,路上的日子从此并不寂寞,读书笔记大全《尝试教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芦苇,即使有风雨,也不随波逐流,坚定信心,继续前进!
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余老师一路走来,伴者众矣。这里有广大的农村中学语文老师,这是他的“服务对象”。为他们搞研究,带他们搞研究,为他的成功而自豪,五名弟-子同获“特级”,这是“名师出高徒”的盛典;近百场的示范教学,一百多场的教学报告,这是“侠之大者”的风范。在这条路上,他只为后来人,让大家少走弯路,余老师用的行动告诉我们:我能行!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人生之路不是一个画圈轮回的轨迹,而是一个张扬风帆、充满希冀的未来。行走在读书与笔记的路上,余老师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语文老师的积淀;行走在教研与教学的路上,余老师为我们展示着一个语文老师的幸福;行走在作文与做人的路上,余老师为我们树立了一座语文大师的丰碑……我们也正走在这条路上,我们也正尝试着读书、笔记、教学、科研、写文、做人……前辈为我们铺展了一条光明大道,我们在歧路面前,能够从容决断,一路走来,花香四溢。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也许是不经意,也许有不得已,也许是自奋蹄,我们已经上路,就不要留恋往昔,为生存,努力行走;为自我,勇往直前;为事业,坚定操守。有心酸,有困境,但都阻饶不了我的信念,朝着目标,一往无前!
在路上……
第四篇:尝试教学心得体会
尝试教学心得体会
店子镇中心小学 杜超
在新华字典中,尝即体验、品味,试则是用布、毛巾等摩擦使之干净。在我认为尝试教学既是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
尝试教学能锻炼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有三种: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而抽象思维是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我在讲一个词语的时候,如“跃”让同学们组词。同学们会组很多词,比如“活跃、飞跃、跳跃”,有些词连我想也没有想到,如“穿越”。所以,学生的词汇量不一定比老师差。
尝试学习,让学生主动动手学习。
以往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讲,学生在做。而尝试教学是让学生先做,教师后讲。从“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虽然只是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可这是教育思想的巨大变化。前者强调教师是主宰,是接受性学习;后者强调学生为主体,是尝试性学习,也是自主学习。有一次,我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回家给新课文的生字组词,第二天,我检查作业,班上有四分之三完成较好,根据我的询问,他们完成这些组词有很多方法。如:自己从课文中找词语,查字典,问家长,平时积累等。我非常高兴,同学们的方法很好很多,在学习完这课过后,同学们对本课文的词语掌握非常好,从此以后我都是让学生自己先组词,第二天课堂上在检查、纠正。
尝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尝试是一种甜蜜的体验,喜欢尝试是孩子的本性。孩子在一出生就再不断的尝试,他们尝试着说话,尝试着走路,一路走来都再不断的尝试。他们喜欢这样的尝试。假如在学习中,学生先去尝试着学习,那么他们会像玩游戏一样对学习感兴趣。
让孩子们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长,在尝试中强壮。
第五篇:尝试教学几个环节
尝试教学的几个环节
1、基本练习。引用旧知识为基础来尝试与本课有关的简单练习题,不能太多,利用3—4分的时间。
2、导入新课。第一次尝试题就是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课所要学习的新内容。
3、进行新课。告诉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就朝着目标去努力。
4、尝试练习。第二次出示尝试题(1—2小题),是在第一次尝试的基础上利用迁移的知识来尝试练习。其次学生自习课本,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又一次尝试练习,再次学生讨论、最后教师讲解。
5、课堂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找出老师自己不足的部分,然后补漏补缺。
6、课堂小结。学生自我校对、互批互纠,集体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