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七色光 1教案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光 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2.大胆想象.创编,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3.通过活动,启发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三、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Ok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出示彩虹挂图或投影片)你们认识它吗?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 2.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天空的哪个方向? 3.关于彩虹你还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及关于光的有趣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谈话: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2)讲述: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一组水盘里有5厘米深的清水,把水盘端到阳光下,把平面镜正对阳光,斜放在水盘中,对面放置纸屏,调整平面镜和纸屏倾斜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
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5)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
(6)小结:阳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镜上,平面镜对面的纸屏上就出现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阳光变成了七种颜色的光。2.认识彩虹的形成。
(1)提问:阳光为什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2)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
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5)讨论:
①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6)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彩虹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哪一边呢? 3.认识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的多种颜色。
1)讨论:阳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提问:几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别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
红色物体反射什么色光?白光照在其他颜色的纸上呢?
5)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物体的不同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的多种不同颜色?
(6)小结:物体反射照上身上的光,物体是什么颜色它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就被它吸收了。人眼看到物体什么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4.认识光的三原色。
(1)谈话: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胶片,贴在手电筒的玻璃片上,使三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如果我们把其中两种或三种颜色的光叠加,会出现什么现象?能够产生多少种颜色的光?如果调整光照的距离,使色光有强有弱,还能够产生多少种颜色的光?
(2)学生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混合成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五彩缤纷的色彩就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第二篇:冀教小学科学三下《七色光》word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光 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
1.能能用两种方法制造彩虹;能正确观察并描述将不同色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能设计一个便于记录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后所产生结果的记录表。
2.愿意探究自然界(彩虹)教学设计的奥秘,并从中获得乐趣;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七色光的各种实验;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3.能明确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能举例说出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利与不利之处。
4.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二、材料准备:
1.搜集有关彩虹的图片.三棱镜.手电筒.纸.彩笔.肥皂水.塑料袋等。
2.课时安排:用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第三课时完成拓展活动。
三、教学过程:
(一)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 活动目标:
1.能对彩虹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2.能用文学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实施过程:
1.每四个同学一组来开展活动,活动时间为10分钟。
2.让学生说说见过彩虹的情况,然后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欣赏彩虹的美丽,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交流。
(二)制造彩虹 活动目标:
1.能利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由几种颜色的光构成。2.能想出一种制造彩虹的方法。实施过程:
1.两人一组进行活动。活动时间为25分钟。2.在进行活动1时,学生已经知道彩虹与阳光的关系。在活动2中,要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在指导学生做光照在三棱镜上的实例时,要设法遮挡室内的阳光,使室内变暗。要慢慢地转动三棱镜,直到在纸上出现彩虹为止。
3.在使用三棱镜做光色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为学生观察色散现象,可进行两种方法的实验:(1)教学设计对着阳光喷水雾,这和自然界彩虹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2)教学设计用光盘.肥皂水做实验时,出现的色条彩色,都是光光干涉现象形成的色散,说明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4.在学生制造彩虹以后,要引导学生讨论“彩虹能告诉我们什么”,启发学生把彩虹与阳光联系起来。最终使学生知道: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
(三)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 活动目标:
1.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2.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3.能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本组的研究结果。活动过程:
1.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2.让学生根据用颜料混合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引入,提出“当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能否产生新的颜色?”的问题。学生答,然后验证。
3.教师先引导学生预测“红.绿.蓝”三种颜色在一起,会出现什么颜色,再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自己的预测进行验证。教师在指导学生往手电筒上蒙有颜色的玻璃纸时,要强调用胶带把玻璃纸牢牢地粘在手电筒上,一定不要让任何的白光泄露出来。
(四)光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活动目标:
1.能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能举出两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实施过程
1.四人一组,活动时间为30分钟。
2.组织学生收集“光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资料和图片,召开信息交流会,让学生交流,体会人类对光的利用。
(五)在强光下工作学习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活动目标: 1.能列举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能举例说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避免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实施过程:
结合学生收集的并于光的利用的资料和图片,组织学生就“在强光下工作.学习的危害”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教导学生注意总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光对人的危害,以便自觉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第三篇:科学《七色光》教案
4、七色光
宿松县孚玉镇中心小学
刘雷林
教学目标:
1、学会做光的色散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2、学会做色光的合成实验,进一步认识到日光是由七色光合成的。
科学知识:、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秘,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教学重点 :
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活动准备:
水盆、平面镜、电筒、喷水壶、洗衣粉、光碟等每组一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能以画图的方式猜出来。
课件出示:一坐长桥架天空,太阳在西它在东。数数颜色真不少,紫绿青蓝黄橙红。
二、制造彩虹,了解彩虹的形成。
1、学生出示自己的作品。课件出示彩虹。
2、有谁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彩虹的形成原因。出示课件: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3、你们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彩虹?你想制作彩虹吗?
4、学生阅读课文 P26 插图,交流:用什么材料,怎样做?
5、学生拿出材料分组实验。
6、交流实验现象:从这个实验中你知道了什么?
7、还有哪些类似彩虹的现象?(观察光碟、洗衣粉泡沫)
8、小结: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
三、合成彩色光的实验。
1、你们知道是谁最先发现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吗?(阅读牛顿的故事)为什么牛顿的伟大发现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人们后来是怎样被说服的?
2、从牛顿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出示课件(独特而精辟的见解在刚提出时…)你还知道类似的故事吗?(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3、玩七色陀螺、七色转轮。
(1)分组玩陀螺、七色转轮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2)想不想做做这样的玩具? 看图,学生交流怎样做?
(3)再玩陀螺、七色转轮,观察有什么现象。你能解释一下这种现象吗?
(4)讨论:从这个试验中中你有什么收获? 出示课件:阳光是由七种颜色构成的。
四、滤光实验
1、谈话:在分别用罩着红、蓝、绿三种颜色的滤光片的手电筒下,白色物体会有什么变化?
2、学生参考课本P28,做滤光实验。
3、通过实验,你们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4、教师小结:课件出示(物体呈现什么颜色…)
5、活动: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图案,会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呢?
6、学生实验并尝试解释。
7、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彩色滤光片只能透过…)
五、巩固探究
说说这节课中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七色光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第四篇:五年级科学上册_七色光1教案_苏教版(定稿)
4.七色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26—2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课前准备
水盆、平面镜、电筒、喷壶、陀螺、制造彩虹、彩笔、三只手电筒、红、蓝、绿玻璃纸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美丽的彩虹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
2、出示图像资料:夏天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
3、谈话:关于彩虹你有那些感兴趣的问题? 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
4、个别提问。
5、小结: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彩虹。
二、制造彩虹
1、指导学生用三棱镜或水盆、镜子制造彩虹。
2、学生交流实验后的发现和想法。
3、带领学生用喷壶制造彩虹。
4、提问:说说你的发现。
5、学生汇报交流
三、用陀螺做合成七色光的实验
1、出示图像资料:牛顿把七色光合成白光
--1--
2、讨论:怎样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3、带领学生玩七色陀螺。
4、学生汇报发现。
5、提问:你怎样解释这个实验和上个实验中的发现。
6、引导学生认识到: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四、阅读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1、提问: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色彩又是怎样发现的?是谁最早发现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2、学生阅读牛顿的故事。
3、教师演示。
4、提问:为什么牛顿的伟大发现遭到人们强烈的反对?人们后来是怎样被说服的?
5、学生讨论、交流
6、全班交流反馈。
五、做的手电筒下滤光实验
1、提问;在分别用罩着黄、蓝、绿三种颜色滤光片的手电筒下,白色物体会有什么变化?你怎样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2、学生实验并尝试解释。
3、教师小结:物体出现什么颜色取决于它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4、提问:为什么在阳光下物体回出现白色?
5、学生尝试解释。
6、提问: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图案,会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7、学生实验并尝试解释。
8、教师小结:彩色虑光片只能透过其呈现颜色的关。如:红色虑光片只允许红色光透过,当它覆盖在红色图案的白纸上时,只会让白纸反射的七色光中的红光透过,使纸看起来是红色的,白纸上红色图案反射的红色也被透过来了,但因为和纸一样的是红色,所以看起来就像隐去了一般,而绿色线条反射的绿光是不能透过来的,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格外清晰。
六、全文小结
1、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谈谈你的感受。
--2--
第五篇:七色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笔顺规则,并能按照笔顺规则来写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心亲人,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笔顺规则。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自己与亲人之间的关系与称谓。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打开知识窗
1、你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过年?其实过年就是春节,关于春节你知道多少呢?
2、学生自由读“知识窗”。
3、“春节知识大比拼”,看谁了解得更多。
二、了解与亲人的关系
1、我是爷爷的孙子,我是外婆的----------
2、我是爸爸的-----与亲人的关系?
三、与笔顺规则交朋友
1、出示笔顺规则和例字、生练读。
2、按照笔顺规则来写字(小组合作)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哪个小组想的字多。
四、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师讲解。
3、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谚语。
五、传话游戏
1、老师说一句话,传给学生,要求听清楚,传正确,最后一个人公开这句话。
2、学生之间进行传话游戏。
六、送给家人的礼物
1、问家人的出生年、月、日和属相。
2、小组内读一读,介绍自己的填写情况。
3、修改完善生日卡。
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