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磁铁的力量 1教案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磁 磁铁的力量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测量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方法与以前研究其他事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能设计实验证明磁极的磁力最强;能用图正确记录各种形状磁铁吸引力最强的部位。
2.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二、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磁铁的基本特征;
2.能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磁铁的两极吸引力最强;
3.能举例说出利用磁铁的基本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三、材料准备:
1.两种磁铁,其他的铁器,石头,塑料尺子,橡皮等。
2.课时安排:本课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导入、活动1和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
3、活动4及拓展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活动目标:
1.能用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2.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3.对于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实施过程:
1.分成3人一组,活动时间10分钟。
2.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磁铁,知道一些磁铁吸引物体的性质,但不一定十分清楚和准确。实验时,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所准备的材料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做猜测和假设,说出哪些物体可能会被磁铁吸引。
3.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与假设。注意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使学生懂得科学结论的获得是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的。
4.最后组织学生讨论: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让学生对磁铁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有 1
更深入的认识。
(二)哪种情况吸得多? 活动目标:
1.能用定量的方法,观察磁铁吸引曲别针的“能力”。
2.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 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实施过程:
1.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活动时,先让学生用马蹄形磁铁吸引铁钉和曲别针,启发学生猜测如果把磁铁放得离大头针越来越远,磁铁的吸引力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指导学生看图说出实验方法,并按教材中的要求进行实验和记录。
3.引导学生通过距离的变化来感受磁力的强弱。使用尺子测量时,让学生保持尺子平直,不能倾斜,学会正确使用尺子。
(三)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对磁铁哪个部位吸引力最强进行预测。2.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
3.能把各种形状的磁铁吸引力最强的部位标出来。4.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磁极。实施过程:
1.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对于磁铁什么部位的吸引力强,大多数学生可能说不清楚;对于两极为什么叫N极和S极,多数学生不知道,教学时结合实际进行重点指导。
3.活动时,首先引导学生对磁铁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做出预测。并进行记录。然后用准备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4.用铁沙做实验时,应在磁铁上放一张塑料片,然后把铁沙均匀地撒在塑料徙,同时轻轻敲击振动塑料片,最后会看到磁铁吸引力强弱的情况。再用其他形状的磁铁反复实验。最后在图上指出磁铁磁力最强的地方,并记录结论。
(四)磁极的指向 活动目标:
1.能应用有关磁铁的知识,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小难题。2.能收集有关利用磁铁的吸引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实例。
实施过程:
1.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活动时,首先让学生确定实验地点哪个方向是北,然后启发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使学生最终确认条形磁铁停止时,磁铁N原是否指向北方,S极是否指向南方。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提示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磁铁N极和S极的含义。
4.认识磁铁的N极和S极的实验,学生要反复做几次。注意周围不要有其他磁性物质,以免干扰实验的准确性。
说明:磁铁的两端磁力特别强,称为磁极,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磁铁N极指向北方,S极指向南方。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磁铁的的力量 1教学反思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磁
磁铁的力量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是一堂体验与探究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这样的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同学们,你们喜欢吗?”学生一听,马上来了激情。我接着激趣“你想知道为什么小天使能在桌面跳舞、曲别针能在空中跳舞吗?”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引出课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效果很好。
这节课我很重视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科学课必须得进行实验。只有让学生亲手做了,实验了,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住知识。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学生们拿着磁铁一一去接近实验物体,从而挑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同时也领悟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铁做的。实验过后,他们也都记住了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因此实验对于科学课很重要。
学生知道了磁铁的性质后,马上让学生去加以应用,印象会很深刻。教学过程中又创设几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和探究活动,如:我设计的扩展延伸的小问题“巧取曲别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不仅联系了生活的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学生通过课堂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参于、乐于探究的手段;为深化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不想在课堂上开始活动时,不少同学被桌上实验盒里的磁铁吸引了,争先恐后的玩起来,而对“在什么情况下吸得多”没有深入地思考,不少同学盲目进行操作,所以,与先前预想的教学效果相去甚远。课后,通过与李副校长和王主任的交流,找到问题的症结:一是我提得要求不够清楚,二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对新鲜事物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而且自控能力较差,桌上实验盒里磁铁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后来任凭老师使劲强调应先思考,然后再动手实验操作,这时可怜教师一个人的声音淹没在学生的喧闹声之中,课堂上几乎出现了失控的场面。反思以后,在三年级另一个平行班教学同一个内容时,有条不紊,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七色光 1教案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光 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2.大胆想象.创编,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3.通过活动,启发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三、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Ok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出示彩虹挂图或投影片)你们认识它吗?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 2.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天空的哪个方向? 3.关于彩虹你还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及关于光的有趣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谈话: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2)讲述: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一组水盘里有5厘米深的清水,把水盘端到阳光下,把平面镜正对阳光,斜放在水盘中,对面放置纸屏,调整平面镜和纸屏倾斜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
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5)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
(6)小结:阳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镜上,平面镜对面的纸屏上就出现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阳光变成了七种颜色的光。2.认识彩虹的形成。
(1)提问:阳光为什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2)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
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5)讨论:
①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6)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彩虹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哪一边呢? 3.认识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的多种颜色。
1)讨论:阳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提问:几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别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
红色物体反射什么色光?白光照在其他颜色的纸上呢?
5)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物体的不同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的多种不同颜色?
(6)小结:物体反射照上身上的光,物体是什么颜色它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就被它吸收了。人眼看到物体什么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4.认识光的三原色。
(1)谈话: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胶片,贴在手电筒的玻璃片上,使三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如果我们把其中两种或三种颜色的光叠加,会出现什么现象?能够产生多少种颜色的光?如果调整光照的距离,使色光有强有弱,还能够产生多少种颜色的光?
(2)学生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混合成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五彩缤纷的色彩就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有趣的磁铁》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有趣的磁铁》教案
鄌郚镇北鄌郚小学
丁彩玲
一、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器材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结合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有磁性(能吸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有两个磁极,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等性质;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磁铁。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游戏鱼缸、钓竿、游戏小鱼(各种材料制的)多条。各种各样的磁铁(条形、环形、马蹄形、圆柱形、方形、不规则形等);橡皮、铁钉、铅笔、细铁丝、皮筋、薄铁片、木块、铁勺;小船;小车;水槽(盛少量水);泡沫塑料;抹布。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有些游戏不仅好玩,而且还藏着好多的秘密,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钓鱼比赛”的小游戏,好吗?
师:我先把游戏的规则讲一下。每组选一个代表,比一比在相同的时间内谁钓的鱼最多!
请吊得多的同学给大家介绍经验。你是怎样把鱼钓上来的?(鱼钩是吸铁石做的,鱼身上有小铁钉,鱼钩一碰小鱼就吸上来了。)
师:哦!原来秘密藏在这里!吸铁石可以吸铁,吸铁石有一个科学的名字叫磁铁,磁铁吸铁的性质叫磁性。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玩磁铁。板书课题:《有趣的磁铁》
(二)探究活动
1、认识磁铁
师:谁来说说你玩过的磁铁是什么样子的?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磁铁,请打开一号材料袋。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为了有一个统一名字,我们把这种长条形的磁铁叫做“条形磁铁”,把这种弯弯的磁铁叫“蹄形磁铁”,把这种圆环形的磁铁叫“环形磁铁”。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磁铁上刷有两种颜色,还分别标有“S”、“N”两个不同的符号。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S”、“N”是磁铁的两个磁极,“S”又称南极,“N”又称北极。
2、探究性质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磁铁,它还有那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下面我们来玩一玩磁铁,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好!请打开材料盒尽情的玩吧,注意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开始探究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适时加以引导。)师:同学们玩磁铁时有那些发现?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谁想第一个把你的发现给大家说一说?让孩子们充分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帮助孩子们发现磁铁的下列性质:
(1)磁铁有指示南北的性质,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2)同极相斥、异极相吸。(3)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4)小铁钉还可以被磁化成小磁铁。
(三)生活中的应用
1、师:现代生活中,磁铁的用处非常广泛。你知道磁铁应用在那些方面吗?让孩子们找一找,然后共同交流。
2、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共同分享一下。(教师课件出示磁性围棋、磁性黑板、磁悬浮列车、司南等)
生活中好多物品都应用到了磁铁。瞧!手机套扣、磁性黑板、冰箱门„„都是应用磁铁的性质制成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磁悬浮列车,就是应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设计制造的。行驶起来又快又平稳,给交通带来了便利。
3、磁铁不仅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指示方向的仪器。
(四)课堂评价 课后拓展
1、师:通过交流我们对磁铁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生口答)同学们收获真不少!
2、师: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上网、图书馆、动手实验)探索更多磁铁的秘密。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声音与生活 1教案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声 声音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和如何减少噪音的方法。2.启发学生的想象,教师进行随机评价。3.设计一个无噪音的书房。
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设计一个无噪音的书房。
三、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想象,用图和文字表示出来。
四、教学过程:
(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1.听声音,它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回答)
(1)小鸡咯咯达告诉我们它生蛋了
(2)羊咩咩告诉我们它饿了
„„
2.声音还有什么用处?
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有些声音令我们烦恼。3.哪些声音使我们愉快.烦恼
愉快:音乐,笑声„„
烦恼:机器声.喇叭声.噪音„„ 4.如何减少烦恼
减少噪音
(二)减少噪音
1.什么是噪音?(P18科学在线)
2.噪音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学生举例子)3.人们是如何减少噪音的?(学生举例子)
注:了解人们利用技术和设备减少噪音的办法(如:P19)
(三)设计“无噪声书房”
1.综合运用有关材料性质和物体发声.传声等知识和技能设计。
小知识:(1)质地柔软,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皱褶的材料容易吸收声音(如地毯.海绵.棉布等)
(2)质地较硬,表面光滑的材料容易反射声音。(如金属.塑料.玻璃等)2.画出“无噪音书房”的设计图
3.对“无噪音书房”使用材料的性质附加文字说明。
师指导:(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射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
(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减少噪声的传入。
(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处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四)板书: 6.声音与生活
噪音来源: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 危害:生理.心理
减少:树.先进技术设备„„ 减少噪音.注意环保.热爱生命
五、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噪音的危害和如何减少噪音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各种危害。知道在生活中要注意减少噪音,注重环保,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