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上语《蝉》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 课《蝉》
蝉(第一课时)
东西湖吴家山第四小学
汤英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壳、哗、调”的读音。
2、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是怎样把蝉脱壳的过程写具体的。教学重难点:
1、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是怎样把蝉脱壳的过程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导题: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
2、单元导读:
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神奇、有趣、令人神往!本单元围绕“动物写真”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听!夏日树梢上鸣唱不停的歌手——知了的演唱;看!橡树间穿梭跳跃、机灵可爱的松鼠向我们走来;瞧!孤单失群的小天鹅正顽强地追逐同伴,展翅飞翔。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蝉的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3、打开书53页,自由读文,借助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预习:
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法布尔围绕蝉这一动物,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自主实践,体验交流:
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2、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自由读2——4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能概括一下吗?(由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到他的概括方法的学习)顺势导入第2自然段的学习:(1)蝉脱壳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师:蝉脱壳的先后顺序,作者描写得多具体呀,这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呀!)
(2)蝉是怎样脱壳的?请默读第3自然段,勾画出有关脱壳的重点语句。
3、交流: 指名读句子。
4、快速浏览这一段,看看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借机复习一下总起句、中心句)
(师:哦,作者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方蝉的脱壳过程。它是怎样表演这一过程的呢?
一、二组再读。)
5、哦,是这样表演的啊!大家弄明白了吗?你咋一下子就明白了?
(作者写的很具体)
原来如此!大家再来看看这段话,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一过程写得那么具体的呢?
那,这段叙述中,作者抓住了哪些动作的词?找找看吧!
6、你能试着表演表演吗?
(师:看,他表演得多逼真!真是一位好演员啦!他同作者一样,抓住了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通过蝉的动作描写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具体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也可像这样围绕一个中心句将一段话写具体。)
7、读中学写:
今年夏令营,他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洗起衣服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孩子们,想亲眼看看蝉脱壳的过程吗?出示视频。出示第3自然段,三、四组读。
9、齐读第3节。
10、刚蜕皮的蝉啥样?引读——(第4自然段)
四、拓展创新: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到蝉是我的邻居,我家屋外是蝉的天下,而且知道了蝉脱壳时的先后顺序及其过程,更重要的是还知道了围绕一个中心句如何将一段话写具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抓住蝉的动作描写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了。最了不起的是我们说话、写文章也会运用这种方法了。)
2、那还有其他哪些方法也可将内容写具体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附:板书
蝉
脱壳 奇怪的体操 唱歌 天才的乐师 视觉 非常灵敏 听觉
十分特殊
第二篇:语四上《颐和园》小练笔教案(范文)
读 课 文 学 作 文
——《颐和园》课后小练笔指导
教学目标:
1、领悟《颐和园》的写作顺序和表达方法(首尾呼应、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特点、动静结合)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迁移能力。教学重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能恰当地运用所积累的写作方法进行生动、准确的描写。教学方法:
1、学习课文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校园的景物,然后写出校园的景物特点。
2、在课文回顾中,读写结合,积累词句和写作方法。
3、感受校园的美丽,感悟语言的优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热爱校园,热爱生活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趣
1、出示图片。
2、生回答,师肯定。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好,今天我们换另外一种方法上课。换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六个字,读课文,学作文。
三、读课文,找骨架
1、出示句子。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2、生读屏幕上的句子。(这几个句子就是这篇课文的骨架。“骨架”就是指课文的提纲。)分步指导,学写作文
1、学整体构思
①师提问:什么是首尾呼应?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两句是“首”和“尾”。生: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师:总结“移步换景”。
②师问:什么是移步换景?生再读句子。
生: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师:边走边看,就是移步换景。③总结方法。
2、学段落表达:读“登上万寿山”这一段。①生齐读第一句,找主要词语。②圈关键词。
③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把景物分类。
④用小组朗读的方式来巩固景物描写的顺序。
3、学语言运用 ①师读课文。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有树丛、屋顶和宫墙。正前面,昆明湖上,有游船、画舫。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座城楼和白塔。
②师启发:为什么读出来不好看,不好听了? ③生讨论后,师生互读,感知形容、比喻。
⑤总结:把一个词变成较长的内容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叫做形容,第二种方法是比喻,打比方,让事物的形象鲜明起来。
4、小结:学写游记,学了三种方法。从全文构思来看,首尾呼应,游览的点要一个一个地细细来写。在写一个景点时要先总说一下,然后分层次描述。在描述过程中把简单的写得复杂一点,把枯燥的写得生动一点,加上形容词,用上比喻,就把美好的景物展现在我们眼前。希望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写一篇《我们的校园》。
五、现场作文 学生作文,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读课文
写作文
一学
整体构思:首尾呼应
移步换景 二学
段落表达:总提分说三学
语言运用:生动形容
层层展现 准备比喻
第三篇:苏教版四上语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内容
四年级上学期期未复习计划 12-26 第一单元
一、生字词(听写)
biānzhīshǎnyàochuànɡzàozhìhuìjìntîubōtāozhāo编织 闪耀
创
造 智慧 浸透 波涛
朝观xiá霞 赏chïnɡɡāo崇高 zhùyuàn祝
愿 塑造
sùzàodànyuàn
但
愿
pǐnchánɡ
品
尝
ɡuānshǎnɡqūzhǐkěshǔ 屈指可数
二、同音字(重点熟悉,)
1、脑海 恼火 烦恼
2、隐藏 引路 饮酒 3、屈服 曲线 区别
三、组词(听写)
霞(云霞)浸(浸透)烦(烦恼)评(批评)涌(波涛汹涌)偏(偏心)袍(紫袍)桂(桂花)
四、词语搭配。(读5遍会填词)
崇高的事业 飞速地前进 铺设大道 明亮的阳光 金灿灿的向日葵 创造财富 一片黄叶 远大的理想 幸福地开放 塑造人才 发亮的汗珠 沉甸甸的稻穗儿 创设情境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读3遍会理解)
1.中秋节的夜晚,苏轼的心情是这样变化的:(心绪不宁)→埋怨→(宽慰)。2.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手足情深,分别七年)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六.要默出的古诗。会背会默会写会诗意 ①《水调歌头》节选 宋 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2/27
一、生字词 听写
xínɡyǐnɡbùlíyīnqínɡyuánquēshíquánshíměixīnxùbùnínɡ形影不离 阴中外
晴
圆
缺 十
全
十美 心绪不宁
南 ɡǔjīnzhōnɡwài古今成qínɡbùzìjìn情不自禁 地北
dìběitiānnán
天
zhuïzhuànɡ
茁
壮chãnɡzhǎnɡ长
二、照样子写词。听写
1.ABCC式:白发苍苍 凉风习习笑语盈盈 生机勃勃 书声琅琅 喜气洋洋 小心翼翼
三、词语搭配。(读5遍会填词)
一股香气
茁壮的新苗 衷心地祝愿 涌起波涛 柔韧的梳子
古今中外的名著创办学校一群牛羊
美好的感情 热烈地祝贺 四.要默出的古诗。会背会默会写会诗意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读3遍会理解)
3.《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打比方,描绘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美景。
4.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和”的意思是(和谐、协调)。“未”的意思是(没有、未经)。诗句的意思是(秋夜,月光如水,水中映月,那么的宁静、和谐;无风的湖面就像一面尚未磨平的铜镜)。可以用成语(水平如镜)来形容此时的洞庭湖。12-28
一、生字词
(听写)
qiūyuâqīnɡluï秋月 恼 青螺 湖井húɡuānɡ
光
báiyínmínɡlì
白银
明丽
zhēncánɡ
珍
藏
fán
烦nǎozhàoyàojǐnɡjǐnɡyǒutiáo照耀
井
有
二、同音字(重点熟悉,)
条
4、塑造 宿舍 素材5、顽皮 游玩 完成6、仪式 移动 阿姨
三、组词(会写)
假(请假)侵(侵略)项(项目)坪(草坪)通(通过)编(编织)泡(水泡)洼(洼地)
四、词语搭配。(读5遍会填词)怀念过去 成熟的庄稼 弯曲的羊肠道
观赏明月 一曲酒歌
美妙的音乐 五.要默出的古诗。会背会默会写会诗意 ②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读3遍会理解)
5.《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在(秋天的晚上)乘船远行,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最后到达(渝州)。读了古诗,我的眼前出现了(峨眉山、月亮、平羌江)等景物。
6.“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的“发”是(出发)的意思,“下”的意思是(顺流而下)。诗句的意思是(诗人连夜乘船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没有见到思念的友人,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途中见到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思想感情。12/29
一、生字词(听写)
niànɡzàoshūzǐyánɡchánɡxiǎolùquēshǎoshūlǐ酿造 梳子
羊
肠
小路 缺
少 梳理
xiǎnɡ
想niàn念
二、组词(听写)
勇(勇敢)遍(遍地)抱(拥抱)娃(娃娃)
累(积累)磨(折磨)眉(眉毛)君(君子)垠(一望无垠)镜(镜子)末(期末)渝(渝州)螺(田螺)
三、词语搭配。(读5遍会填词)
美好地祝福 留作纪念 珍贵的杯子 美丽的野菊花
举着红樱 一把梳子
美丽的花朵 加倍地珍惜 珍藏礼物 忘掉烦恼 12/29
四、照样子写词。听写
3.赞美老师的成语:废寝忘食 呕心沥血 夜以继日 谆谆教诲 孜孜不倦
4.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 硕果累累 天高云淡 瓜果飘香 五.要默出的古诗。会背会默会写会诗意 ③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读3遍会理解)
7。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中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就描写了(白、银、青)三种颜色,将洞庭湖的秀丽娴静刻画得恰到好处。
8。《老师,您好!》中“(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和“(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这两句诗最能体现老师工作的崇高。诗歌把老师比作春蚕,我想把老师比作(园丁、蜡烛、铺路石)。
12/30
一、生字词(听写)
xīnkǔbēihuānlíhãrïurânhàoyuâdānɡkōnɡshíyǐnshíxiàn辛苦 悲欢离合 柔韧 皓月
当
空 时隐时
二、组词(听写)
现
麻(芝麻)媚(明媚)群(群众)银(银河)境(边境)未(未来)愉(愉快)
三、词语搭配。(读5遍会填词)
红通通的高粱
思念父亲 一朵菊花 浸透心血 编织丝线 酿造美酒
四、照样子写词。听写
5。带有“人”字的成语:一鸣惊人 后继有人 聪明过人 百年树人
6。形容关系好、情意深的词语:亲密无间 情深义重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五.要默出的古诗。会背会默会写会诗意 ④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读3遍会理解)
9.《老师,您好!》中,老师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读了这首诗,我想对老师说:“(老师,你真伟大!)。” 10.李峤的《风》这首诗中,(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使人感受到风很大。我能默写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2/31
一、词语搭配。(读5遍会填词)
珍藏记忆 悄悄地编织 欣赏舞蹈 一件红袄
架起金桥
二、照样子写词。听写
7。描写夜空晴朗的词语:皓月当空 万里无云 月明星稀 群星闪耀
三、句子。(读5遍)1.描写山水的诗句:①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③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描写月亮的诗句: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③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⑤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描写怀乡思亲、送别的佳句: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课文默写(会背,会默)《老师,你好!》全文
六、选词填空。(读5遍)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一鸣惊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1.王小芳是个(聪明过人)的孩子。
2.他平时不声不响的,可在这次联欢会上的表现真是(一鸣惊人)。3.班会课上,班主任徐老师自豪地说:“我们班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文思敏捷)的小作家张雨晴下笔如有神,(聪明过人)的速算能手刘泉敢跟计算机较量„„我看到这(桃李争妍)的班集体,为建设北上海(后继有人)而感到高兴。但愿那些默默无闻的同学能(一鸣惊人),也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听了老师的话,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四篇:《蝉》教案
《蝉》教案
教材分析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所有:21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章的生字词;
2、理顺文章写作思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2、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名言导入:“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法布尔
板书课题:《蝉》。
二、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积累文章生字词。
蜣qiāng(屎壳郎)窠kē(鸟兽做的窝)墁màn(用砖或石块铺地面)
纤xiān(细小)
蚋ruì(小昆虫,体长两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
鳍qí(鱼类的运动器官)曝pù(晒)
词语补释:
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
匹敌:(qǐ)对等,相称。
罅隙: 缝隙。
腾跃: 跳跃。
开合自如: 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楣: 遭遇不好。(也作倒霉)
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2、作者简介:法布尔,法国人,生于1823年,死于1915年,活到92岁,是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补贴家用,还得给人打短工。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这一行。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以致有人以为他发疯了。他读过师范学校,当过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他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观察所得的详细记录,写成了10大卷《昆虫的故事》(又译作《昆虫记》)。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
《昆虫的故事》问世以后,法布尔就成为蜚声世界的科普读物作家,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热爱。他的故居和实验室现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2·1·c·n·j·y。
三、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读文章,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蝉的地穴、蝉的卵。
2、文章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什么?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3、这两个部分分别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来说明的?
第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一层次(第1自然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21·世纪*教育网
第二层次(2-7自然段),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6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
第三层次(7-10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第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1-13自然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次(第14-17自然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2-1-c-n-j-y
第三层次(第18-24自然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来源:21cnj*y.co*m】
第四层次(第25-26自然段),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出处:21教育名师】
四、品味语言
重点探究:
1、再读课文,请大家在文中就蝉的挖洞、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细细品读,勾画出过程,看看作者是抓住了什么特点来进行介绍的?然后共同探讨并归纳:
挖洞(4节):分泌粘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
脱壳(7-9节):找支撑点,外层皮由背的中线慢慢裂开,表演奇怪的体操;
产卵(11-12节):选择最小的向上翘起的树枝,在枯枝上刺成三四十个小孔;
幼虫钻土(23-24):四处寻找软土,挥着镐向下挖掘,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钻进去,隐藏自己。
2、关于成语“金蝉脱壳”: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
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还以为没有走。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21*cnjy*com3、再读课文7-9节,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脱壳的呢?
先找支撑点——接着写背部变化——再依次写头部、吸管、前爪、翅膀和后爪的露出——最后写尾部。
4、从蝉的脱壳的这些变化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观察的仔细、认真)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介绍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21教育网
明确: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
间的活动)。
5、请同学们列一张关于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表:
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幼虫走出壳外——幼虫落在地上——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幼虫钻进地里——幼虫从地穴爬出——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变为成虫——成虫离枝飞去——成虫交配(产卵,死亡)21世纪教育网所有
五、精读课文 语言特色: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的语文特色。
作为事理说明文,《蝉》是一篇科学小品。本文对“蝉”的说明既不像一般辞书、昆虫学著作那样进行系统的纯科学性的说明,也不像一般科学小品那样运用文学方法来表达。
《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
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六、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鲁迅说,法布尔的著作有一个缺点:“用人类的道德于昆虫界。”“农学者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21·cn·jy·com
分析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蝉深厚的感情,如(17节)“但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那大而锐利的眼睛,并非看不见这些可恶的家伙不怀好意地鼓翅其旁,然而它就是无动于衷,任由这些家伙胡作非为。它要踏扁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自己的家族。”还有(末节)“它穿着肮脏的外套,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忽然换上了高雅的服饰,长出了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中。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你想,什么样的歌声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此时的快乐呢?”等等,所有这些都寄托了作者对蝉的深厚的感情。21*cnjy*com
七、布置作业:写一种昆虫或动物。
要求:同学们也能像法布尔一样仔细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然后写成文章。
第五篇:蝉 教案
《蝉》小思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散文温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
3、体会生命的意义,无论生命多么短暂,我们也要尊重和爱惜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难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找关键词法、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手段:学生充分预习,教师PPT课件展示。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
导入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亲爱的同学们,生命对于芸芸众生来说都只有一次,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我们可以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让生命变得有意义。同学们,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思的《蝉》,他会告诉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在我们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有翅没有毛,飞得没多高;一到大热天,多在树上叫。”说出你猜的依据。(蝉)
我们接着再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点。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散文温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重点)
3、体会蝉生命意义。
请同学们带着我们的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
1、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字音、字形。(零落、收敛、颤动、聒聒、宽恕、知知不休)(学生读完课文,教师展示PPT课件,让学生齐读。)
2、听读课文。(在注意字音字形的基础上。)
(文章中的蝉的形象是什么样的?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可以从文章中找,也可以自己提炼总结。)——()的蝉
(学生独立思考,抽学生回答。4-5人)
预设答案:(烦人、知知不休、小小、叫声响亮、聒噪、生命力顽强、执着)的蝉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采用抓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方法理解课文。)
1、抓关键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1)“宽恕”一词是什么意思?——宽容饶恕。作者宽恕了谁?——蝉。作者对蝉一直都是以宽恕的态度来对待的吗?不是,那么,作者之前对蝉的态度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先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能够体现作者对蝉的态度的词。用笔勾画出来——和同学讨论一下作者为何对蝉是这样一种态度。)
预设答案:烦字体现了作者对蝉的态度。原因:因为蝉——知知不休,它的声音听了让人觉得烦。知知不休:形容蝉的鸣叫声无休无止,很是恼人。
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写到了一只病蝉,这只病蝉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何要写病蝉?作者对病蝉的态度是怎样的?
病蝉:翅收敛了;微微颤动;没有声响;那么小
原因:写病蝉的微小、病弱,是为了刻意表现蝉的微不足道。
轻视、厌烦
3、作者那么讨厌、那么轻视蝉,是什么促使作者改变了对蝉的态度呢?
朋友的话
文中的哪些话体现出作者对蝉有了新的认识?请同学们勾画出来,分享一下。
“它等了十七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十七年说明了什么?等待的时间长。十七年就为等一个夏天说明了蝉的什么精神。顽强和执着的精神。而“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体现出作者对蝉的什么情感?怜爱和崇敬。
4、听了朋友的话,作者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最终他明白了,蝉等待十七年只为一个夏天是因为“那就是蝉的生命意义。”同学们,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
“那”指示代词(远指)“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着。”
不管生命多么短暂,都应该积极面对,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好好地生活。
5、文章仅仅是在写蝉吗?蝉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都能好好的活,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作者是通过写蝉对生命的执着来写人。揭示主题:告诉我们,不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都要积极地面对,热情地投入,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五)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作者之前对蝉的态度是烦,后来是宽恕了蝉。从作者态度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他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写蝉的? 先扬后抑(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是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小结
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这样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们懂得了: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都应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活。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状元导练》相关练习。
2、积累三句有关“生命”的句子。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