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歌剧音乐欣赏》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歌剧音乐欣赏》
精品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是在对音乐家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回旋曲”和“序曲”。
2、是在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浪漫主义者音乐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教学重点:
对音乐作品《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辨别。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主动对音乐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
2、利用电教设备进行欣赏后,展开比较讨论。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非常好听的音乐作品,你们想不想听呀?(想)不过我有个要求,希望大家能伸出热情的双手随着音乐一起击拍好吗?(好)
二、感受音乐(CAI课件)
1、你能哼唱出几句印象最深的旋律吗?
2、你认为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使人联想到什么样的场面?
三、引入课题(《卡门》序曲)
问:在《卡门》序曲这部音乐的背后还有一段精彩动人的故事呢?你们想不想听听呀?
四、作品概栝(CAI课件)
主要人物
视 频
(生)印 象
卫队下级军官————唐霍赛
略
严肃,拘谨 吉普赛烟草女工————卡门
略
热情,泼辣
斗牛士————————埃斯卡米洛
略
潇洒,自信
剧情介绍:卫队下级军官唐·霍赛钟情于烟草女工卡门,并且参与了卡门的走私活动。而卡门对唐·霍赛越来越冷淡,并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侯,唐·霍赛杀死了卡门,他自己也自杀身亡。
问: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么好听的音乐作品出自于哪位音乐家之手,我们来听听看。
五、作者简介(CAI课件)(配乐朗读)略
六、序曲介绍
1、戏剧序曲
2、音乐会序曲
《春节序曲》
七、曲式辨别
1、a、聆听全曲进行曲式辨别
(生)要求:按音乐片段出现的顺序排放手中不同颜色的卡片,相同的音乐片段选用同种颜色代表,不同的音乐片段选用不同的颜色代表。b、辨别结果(全体学生参与表演)
(生)要求:听到哪段音乐举起你选用代表这段音乐的颜色。(老)结果: A+B+A+C+A
“回旋曲”
2、听记三个音乐乐段(展开讨论)A片段
问:想想它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生扮:吹哨,呦喝,打响指,卖烟,欢呼 看CAI课件(视频)
小结:乐曲的主部主题气氛热烈欢快。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热的意境之中。这段主题为A大调,2/4拍子。B片段
问:它的旋律特点与A有什么不同?表现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生扮:左顾右盼,张望斗牛士入场 看CAI课件(视频)
小结:乐曲的第一插部是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欢唱、跳跃的旋律。C片段
问: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生扮:斗牛士,斗红布,斗牛表演 看CAI课件(视频)
小结:主部主题第二次出现之后,引出了乐曲的第二插部。来自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旋律为F大调,具有进行曲特点。
八、延伸表演
随着《斗牛士之歌》音乐的响起学生上台进行斗牛表演。
九、结束
1、除了斗牛以外,说说你会怎样介绍《卡门》序曲呢??
2、学生听军乐团演奏的《卡门》序曲走出教室(视频)
第二篇: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唱脸谱》教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唱脸谱》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唱脸谱了解中国京剧的有关文化,激发起学习京剧的兴趣和愿望,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京剧的艺术体验活动中来。
2、了解戏歌这种音乐体裁,感受歌曲的京剧韵味。
3、能够用京剧的韵味演唱《唱脸谱》的第二乐段。教学重点:体验歌曲的京剧韵味,学习《唱脸谱》的第二段。
难点:能够用京剧的韵味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参与体验法;听唱法。教
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京剧脸谱导入新课,进而了解中国京剧的产生及任务的行当。
(二)整体感知,完整聆听:
1、聆听歌曲,感受音乐风格。
2、了解音乐体裁—戏歌。
3、根据音乐的变化区分曲式结构。
4、欣赏歌曲,了解“四击头”,做一做京剧人物的动作亮相。
(三)感受并学唱第二乐段:
1、聆听歌曲,了解脸谱的颜色刻画京剧人物性格的重要作用,体会这是一段静的唱腔。
2、从音乐要素入手分析歌曲,感受“净”的唱腔特点。
3、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净”这一行当的认识。
4、学唱歌曲第二段,体会京剧韵味,解决长腔的准确演唱。
5、师生互动,巩固歌曲。
(四)拓展延伸:播放魔术---变脸,感受京剧及京剧脸谱的艺术魅力。
(五)课堂小结,情感升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京剧文化。
第三篇: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卡门序曲》教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卡门序曲》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2、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某些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3、初步了解序曲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教学重点:
感受《卡门序曲》的三个音乐主题以及它们的情绪对比。教学难点:
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课
播放《卡门序曲》主题音乐,提问音乐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场面?
二、新授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做《卡门序曲》,什么是序曲呢?从词义上你怎么理解?
序曲的定义: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开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作用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暗示剧情。师:《卡门序曲》是歌剧《卡门》的开场音乐。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作者是谁?简介比才。
歌剧《卡门》就是以女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卡门是一位漂亮泼辣,酷爱自由的吉普赛女郎,这部歌剧讲述了发生在卡门身上的一个故事。既然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完整的来听赏一下这首乐曲,大家根据音乐的变化,来猜想一下歌剧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一)整体听赏乐曲,提问学生剧情。
师:大家回想一下,乐曲有没有重复的音乐主题。是哪一部分? 现在我们就来听赏这一部分,哪一种乐器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二)分段听赏
(1)你注意到了哪种乐器?
出示曲谱,看大镲出现在乐曲中的什么位置?出示图谱,出现在每一句结尾时弱拍到强拍的进行上,它着重强调的是每一句的第一个音。下面我们就一起跟着音乐来拍一下镲的节奏。
听完提问大镲在这段音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节日。
(2)下面我们来听下一段音乐,从力度上与主题音乐相比,发生了那些变化?
开始时力度变弱,与主题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后来力度逐渐加强,有一种向前冲的感觉,作者为什么这么做呢?下面我们接着往下听。音乐又回到了什么旋律上?重新又回到了节日的场面中。(3)插部二:音乐主题演奏了几遍?音乐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力度有变化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学唱主题并创编歌词。听音乐学斗牛士,接听音乐主题。总结回旋曲式的定义及特点。(4)第二大部分: 音乐气氛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再次整体听赏乐曲
看视频交响乐队演奏的《卡门序曲》,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音乐塑造的音乐形象。
三、延伸扩展
播放视频歌剧《卡门》片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歌剧的定义。
四、小结:
在《卡门序曲》的引领下我们开启了歌剧的大门,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敞开心扉走进这扇大门你会从中领略到歌剧无限的艺术魅力。
第四篇: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欧洲风情》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欧洲风情》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对俄罗斯民间音乐感兴趣,能够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2.能够感受、体验《伏尔加船夫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3.分辨男低音音色
4.了解民歌中的劳动号子
5.能够参与音乐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教学重、难点:
体验感受俄罗斯音乐情绪,总结出乐曲所揭示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三首好听的歌曲片段(《灯光》、《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同时思考:1.这三首歌曲出自哪个国家?(俄罗斯)
2.歌曲的情绪有什么特点?音乐色彩是黯淡的还是明亮的?黯淡的。这种忧郁、黯淡的音乐曲调属于大调式还是小调式?
二、新课(连接)
(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俄罗斯,感受其地域特有的音乐风格。
同学们知不知道俄罗斯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叫什么?(伏尔加河)1.出示伏尔加河的风光图片,老师介绍
2.19世纪沙皇统治下的伏尔加河纤夫生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由俄罗斯绘画大师列宾创作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纤夫》
提问:这幅作品的色彩是怎样的?主要描绘的是人还是景?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
3.俄罗斯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也曾经写过一首表现俄罗斯纤夫的诗《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通过绘画和诗歌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伏尔加河上纤夫的生活,那么音乐又是如何表现这个时代背景下伏尔加河纤夫的生活呢?
4.下面,我们就来聆听一首歌曲—《伏尔加船夫曲》,请同学带着下面两个问题用心聆听
A:歌曲的情绪 B:歌曲的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的原唱是由俄罗斯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演唱的。出示课件:简单介绍演唱者
5.下面,老师范唱这首歌曲的一部分,请同学们听一听,老师演唱过程中重复最多的那段旋律是什么?
教师简介劳动号子:
我国民歌中有这种伴随劳动而歌唱并直接为劳动服务的歌曲,我们将这类体裁的歌曲称为劳动号子。《伏尔加船夫曲》就是类似于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而且音乐自始自终贯穿着劳动号子动机。(出示劳动号子动机谱例)视唱劳动号子动机
6.出示谱例,第二次聆听《伏尔加船夫曲》感受歌曲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力度的变化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欣赏歌曲片段
思考: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旋律有什么特点(音区、同音反复)?像是在表现什么?
教师简介同音反复、揭示歌曲主题
8.出示谱例,第三次聆听《伏尔加船夫曲》,全班一起演唱劳动号子动机,完整感受歌曲的意境。
(二)实践创造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俄罗斯民间歌舞片段。
和《伏尔加船夫曲》相比,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1.欣赏《俄罗斯民间歌舞》——情绪:快乐、幽默、奔放 2.教授简单舞步,体验欢乐情绪
3.跟随音乐共同参与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聆听了19世纪俄罗斯纤夫们的心声,和男低音的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并了解了一些俄罗斯的音乐文化,让我们知道各国的民歌都有它们独特的音乐魅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第五篇: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图画展览会》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图画展览会》精品教案
教师: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初步了解音乐体裁——交响音画,从中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2、能够背唱、听辨《漫步主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两个犹太人》画面,结合人物形象听辨音乐。(把画面中两个人物分开,为后面欣赏《两个犹太人》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二)欣赏《牛车》
1、创设情境,学生在漫步的主题音乐中进入《图画展览会》的介绍。(设计意图:情境下的无意识欣赏,为漫步主旋律的记忆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图画展览会》的十个标题。(设计意图:了解作者,为理解作品创作风格作铺垫。)
3、播放《牛车》,学生为音乐选配标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感知音乐作品内容并初步理解音乐创作来源于图画内容)
4、出示《牛车》画面,再次聆听作品《牛车》,用动作表现其力度的变化。(设计意图:把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视觉的感知结合起来。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及情绪的影响。)
(三)欣赏《两个犹太人》
1、在情境下,以踏步形式感受漫步主题,进入《两个犹太人》的欣赏。(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理解、感知《图画展览会》作品的结构做进一步的铺垫)
2、出示画面《两个犹太人》,回想胖子和瘦子的主题,欣赏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的音乐片段并揭示标题。(将分开的人物画面合并)
(设计意图:视听结合,让学生理解音乐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完整聆听《两个犹太人》。
(设计意图:重点感受音色在表现人物形象上的作用,借助音乐手法进一步体会人物特点和所表现的情景。)
(四)欣赏“漫步”主题
1、学生学唱漫步主题,在老师的指挥下以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2、完整欣赏漫步主题,体会参观者的形象和心情。
四、揭示交响音画
1、学生理解中的交响音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欣赏、体验、感悟中自主归纳对交响音画的理解。)
2、教师总结并呈现交响音画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性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提升)
五、尾声
1、巩固、听辨三段音乐。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各段音乐的记忆,进一步加深对交响音画的理解。)
2、为画面设计音乐,在《基辅大门》中结束。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氛围,提升对作品创作背景的理解与体验。)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最初的设计和上课过程中,我遇到了的最大困难是漫步主题的讲解和演唱。所以如何引入“漫步”主题;如何介绍“漫步”主题;如何演唱“漫步”主题就成了本节课难于攻克的一个点。通过不断的反思、实践、交流、修改、完善,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思考一:在最初聆听《图画展览会》时我就有一个感觉,“漫步”主题一定要用前期的铺垫留到课的最后揭示它在作品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所以最初设计时我把“漫步”主题放在最后,用语言导入:“作品中描述了十幅图画,但每副画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你是作曲家
你会怎么办呢?”学生回答很踊跃,展开了丰富的想像:有的想编成一个故事把每幅画融入到故事之中;有的说分成三个乐章,欢快的一个乐章,优美的一个乐章,忧伤的一个乐章;还有的认为可以根据画的明暗度进行分类介绍。在同学们各抒己见之后我说:“作曲家用一个漫步主题描述了一个参观者漫步在图画展览会之中。”在实际的上课中我感到学生对“漫步”主题不能够理解,用语言介绍毕竟显得太苍白缺乏说服力。尤其是在演唱“漫步”主题时,由于就听了一遍,学生掌握不好的音准,于是我思考如何对此进行突破。
思考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省教研员李东老师说过:“要想办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听、多感受。”我经过反思觉得自己对这个作品的前期铺垫做得不够,学生们又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所以演唱“漫步”主题时对音准的把握不太理想,于是我进行了第一次改动。我把主题旋律的几个音符“6 5 1 2 5 3 2 5 3 1 2 6 5”出示在屏幕上,先唱准音准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创作的方法我考虑到了多种,一是确定拍子和给音符添加节奏,而是根据创设的情景来改变旋律的速度、力度、音色。我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学生通过创作音准把握得更准确;二是增强学生对音乐要素的认识和感受。但是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音准的掌握还是不够理想,而且创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虽然经过改动的效果还是有的,但是并没有达到我预先设想的目的。所以通过实践我深深地感到,课堂就是试金石,想得再多再好,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发现它存在的问题,没有感性的听就没有理性的唱,所以关键还是要解决先听后唱的问题。
思考三:问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我感到很焦虑,于是我带着担心和疑惑找到了市教研员孙红老师,并且一股脑的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告诉她,听完我的叙述孙老师说:“如果是我的话我就先让学生听“漫步”主题”。我说:“我不先揭示它的作用。”孙老师说:“谁说要讲了只是听”。我有些不明白,孙老师接着说:“讲每个标题时都穿插着听漫步主题,因为就是要漫步参观嘛”。那一刻我突然感觉自己已经木胀的头脑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越来越清晰,对呀漫步主题不就是这样贯穿在整个作品之中吗?于是我推翻了原有的设计,把经过节选的“漫步”主题穿插在整堂课当中,就像它在《图画展览会》中的作用一样,贯穿始终使作品达到完整统一。这样做学生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是那样的自然,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当学生伴随着“漫步”主题欣赏了《牛车》、《两个犹太人》之后,对主题旋律已经非常的熟悉,然后再演唱“漫步”主题,再揭示“漫步”主题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设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原来解决不了的学生的演唱变得很容易,学生通过多听、多感受不仅熟悉了旋律,而且对“漫步”主题在作品中的作用体会深刻。
音乐课堂不能脱离音乐去空谈感受,因为音乐课的感受就建立在聆听的基础之上,新的课程标准把音乐课的三维目标进行了修改,而情感态度价值观被放在了首位,正是说明的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体验的学科。
评析:
教学评析
《图画展览会》这节音乐课对于学生来说,对作品和作品的体裁都比较陌生,这节课巧妙之处就在于教师运用预设伏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自然的融入到教学当中。
一、教学目标明确,操作性强。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教师围绕这个目标精心设计了每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反复欣赏音乐,没有感到厌烦,反而越来越有兴趣。这节课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层层推进。多次运用不同的手法欣赏“漫步”主题,使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了解并记住了这个作品当中关键的主题。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愉快。在音乐创作时学生全员参与,使课堂达到高潮。
二、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在音乐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
在欣赏时,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深入地发展。如运用跺脚、拍手、动嘴等。通过一次次的音乐实践,使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得到提高,才有了最后学生的高水平的创作。
三、教学细节的把握
“细节决定成败”!在这节课中,教师不仅注意了整体的设置,更注重了细节的把握,体现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教学语言简练;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紧密;教态亲切自然;在各种参与性的活动中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使音乐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杨希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