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精品教案

时间:2019-05-12 21:5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精品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精品教案》。

第一篇: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精

品教案

(人音版第13册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欣赏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教材简介]:第五单元《金色乐章》是围绕着欣赏中外世界名曲而设计的,本节课是奥地利伟大音乐家莫扎特所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也是他小夜曲体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在此安排的用意意是让学生了解小夜曲体裁,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激发学生对室内乐作品的热爱。本课的学习领域为感受与鉴赏。[教学目标]

1、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体验其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能在聆听、演唱、比较等学习过程中,掌握小夜曲及相关音乐知识。

3、能够创造性地参与自制拨弦乐器等音乐实践创作活动。[教学重、难点]:

1、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2、能用象声词有感情的演唱主题音乐;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自制拨弦乐器的音乐实践中。

[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引导讨论、动手实践

[教学手段]:书、皮筋、课件、钢琴,动手实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教师演唱歌曲舒伯特的《小夜曲》(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一种氛围)

3、由讨论歌曲的情绪和表现内容引出小夜曲体裁及小夜曲的概念。【活动意图:本节课通过“旅行”这种形式进行,由教师演唱歌曲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把学生引入“小夜曲”的世界,引出小夜曲的体裁和概念,为欣赏作品做准备。】

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1、交流听后的整体感受。(由学生演唱出的主题旋律,更加加深印象)

2、讨论演奏形式,演奏乐器。演奏形式为弦乐合奏,乐器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

(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1、播放乐曲的主部主题

(一),讨论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在老师的带领下先演唱旋律,再加入旋律线演唱),用象声词“beng”演唱旋律。

2、播放乐曲的主部主题

(二),讨论乐曲的情绪和力度变化(先演唱旋律,再加入旋律线演唱),用象声词“la”演唱旋律。

3、分别播放两个副部主题的旋律,找出相对应的旋律线。动手制作拨弦乐器演奏副部主题

(二)。

4、综合练习。男、女生分组演唱各自旋律,加入拨弦练习。(让学生熟练各练习,为再次聆听加入演出做准备)

(三)再次聆听、体会内涵

1、完整欣赏乐曲。并通过聆听主题、唱主题、奏主题等参与活动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

2、根据聆听三段主题旋律的变化,通过提问引出乐曲的曲式结构—-奏鸣曲式。

【活动意图:由于聆听完整的乐曲时间很长,所以在欣赏中加入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如:唱主题,自制拨弦乐器参与演奏等等,使学生继续保持欣赏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巩固检测、当堂反馈

1、本课知识的检测。

(演奏形式:弦乐合奏;体裁:小夜曲;曲式结构:奏鸣曲式;乐曲情绪:欢快活泼,流畅明快)

2、通过三首乐曲听辩“小夜曲”体裁。(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小夜曲:海顿“小夜曲”)

3、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说出曲作者—莫扎特。

【活动意图:课堂知识当堂检测也是欣赏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欣赏器乐小夜曲作品及对作品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检测,可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

四、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1、拓展欣赏

欣赏海顿的《小夜曲》,讨论乐曲的情绪,演奏乐器等。

2、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教师就本次“音乐之旅”作简要小结,并给学生提供其他音乐家写作的小夜曲

等资讯,提出希望。

【活动意图:因为本节课只欣赏了“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一部作品,课堂内容不丰富,所以拓展环节中继续欣赏奥地利另一位优秀的音乐家海顿的一部器乐小夜曲作品,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器乐小夜曲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了非富多彩的形式辅助教学,实践证明对本节课来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对乐曲进行了大量的聆听,通过让学生唱小夜曲—奏小夜曲—说小夜曲,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导入部分,我先选用一首经典的舒伯特的歌曲小夜曲,自己来唱,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快速的导入正课。

课堂中,每段的旋律我都设置了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模唱旋律、换用象声词演唱旋律,动手制作拨弦乐器演奏旋律等等。学生忙在其中乐在其中,并从中记住了主题旋律。

总的说,本节课上得比较成功,使学生对这部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但细细思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教师自身,对于语言的设计和课堂活跃方面,还要多下功夫,让学生们在欣赏完海顿的小夜曲之后,发表自己的感受及对小夜曲这种体裁的认识,从而更近一步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课堂互动的环节。

第二篇: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四课

《G大调弦乐小夜曲

主备人:郑 虹 课型: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聆听为主的欣赏课。教学内容分为听赏、知识点、感受与体验活动三部分。让学生在聆听乐曲中了解室内乐、小夜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以前没有听说过室内乐也没有接触过,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室内乐的概念并能对乐曲进行分析和区分

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能在聆听、演唱、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乐曲中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熟练模唱四个主题音乐,在听赏中辨别主题出现的顺序。

(二)教学重点: 能积极主动聆听、演唱、参与音乐活动,感受乐曲中的不同音乐情绪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三)教学难点: 能熟练模唱主题音乐,感受旋律内在的音乐要素。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搜集小夜曲和室内乐等文字及音响资料。

2、播放获得奥斯卡金奖的电影〈莫扎特〉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有感情地介绍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自幼从父学习音乐,4岁即公开演奏古钢琴,5岁开始作曲,故有“音乐神童”之称。

2、揭示课题《G大调弦乐小夜曲》

三、聆听感受音乐

1、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 主部主题。

2、提问: a、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这段音乐分成几个乐段?每个乐段的风格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 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 1=G 4/4 1 05 1 05 | 15 13 5 0 | 4 02 4 02 | 42 72 5 0 |.......这部份音乐用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旋律。它采用问答式的手法作为旋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随后,呈现了一段柔婉清盈的旋律: 1=G 4/4 5 — 6 — | 4 4 3 3 | 2 2 17 67 | 10 20 30 0 |.........这段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印象。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

4、播放副部主题。

5、播放整个乐曲。

6、再次播放全曲。

7、讲解奏鸣曲式: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主 连 副 结 部 接 部 束 主 部 主 部 题 题

四、巩固升华

1、这节课我们欣赏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谁写的?他是哪个国家的的作曲家?代表作有哪些?

2、这首乐曲的体裁是什么?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3、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请写出它的结构图。

4、《G大调弦乐小夜曲》题目中的小夜曲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小夜曲吗?

五、课外拓展

六、总结

七、教学反思:

第三篇: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案

G大调弦乐小夜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欣赏教学,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古典音乐的愿望。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小夜曲的概念以及曲作者,知道乐曲的结构特点,能够用模唱、律动等形式体验音乐,以及使学生熟悉作品的主题,了解音乐要素对作品的音乐情绪和内容所起的作用。

3、欣赏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G大调弦乐小夜曲》曲式结构的辨别,让学生正确认识每个主题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段。

教学难点:熟悉《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四个音乐主题和它们的情绪对比。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欣赏两段音乐作品:《不想长大》、《第四十交响曲》(出示作品视频),这两部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交流后回答)

师小结:《不想长大》的部分旋律源自于《第四十交响曲》音乐主题。学生:复听《第四十交响曲》用“嗒”等参与作品主题。

师: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是他的三大交响曲之一,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整部作品热情洋溢、充满感情化乐念。由交响乐队演奏,实质是交响乐队的“奏响曲”。比奏鸣曲更富于表现力,更加富有恢宏的气势。

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部莫扎特的奏鸣曲式的作品《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出示课件)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自幼从父学习音乐,四岁学习钢琴,五岁开始作曲,六岁就参加演出,故有“音乐神童”之称。可惜仅活到36岁就离开人世,但在他短短的一生却创作了各种体裁的千余部作品。《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同类体裁中最后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原为五乐章,因丢失第二乐章仅存四个乐章,由于这部作品手法简练,作曲技巧精湛而娴熟,胜过此前创作同类作品,所以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

三、聆听感受音乐

1、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四个主题(播放视频)说一说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复习弦乐器的组成、出示相应图片音色)进而学习“室内乐”:室内演奏的小型重奏曲,如:二重奏、三重奏等。弦乐四重奏有第一、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成。(四重奏区别于协奏曲。)

2、复听主部主题一交流段落情绪(师板书:主题一)指导模唱主题:男beng唱主题一。学生回答段落情绪。师小结:(出示屏幕)主题开头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这部分旋律采用问答式手法,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接下来的这段旋律又是怎么样的印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主题二。

3、聆听主题二交流情绪(板书:主题二)女唱la 模唱主题二。(交流情绪)师小结:随后的这段柔婉轻盈的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舞蹈印象,接着把人们引向“热烈、欢快”景象之中。

(这两个主题构成整部作品的主部主题)板书:主部主题

4、师:主题三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播放音乐)板书:主题三 男女生一起用“咚”模唱主题三。(交流感受)师小结:这段主旋律精巧、活泼富于青春气息。

5、最后一个主题四我们都很期待,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方式更好的记住这个主题。(板书:主题四)播放音乐在65处拍手。(交流感受)师小结:这段旋律轻盈、俏丽、欢快、活泼给人以十分开朗的感觉。

主题三和主题四构成的这部作品的副部主题(板书:副部主题)那么这个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呈示部(板书)

6、师:乐曲的展开部很精练,(板书:展开部)只有20小节,采用了呈示部的哪两个主题作为素材?(播放展开部音乐)希望同学们认真听同时小声模唱,告诉老师答案。师小结:其一开头部分,采用了主部主题主题一的旋律为素材,并将其引申,尽管非常短小,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二是采用了主题四的旋律为素材,并将这段旋律在不同调性上加以发展变化。

7、乐曲的再现部也是整部作品的尾声,既然是再现部那究竟再现的是哪些主题呢?接下来需要同学们认真听来寻找答案喽?(学生回答)

师小结:再现部基本上保持了呈示部的原貌。只是在调性上发生一变化。最后整个乐章在绚丽、灿烂的色彩中结束。

师归纳板书:出示奏鸣曲式(具有 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结构形式)

8、下面让我们来完整地享受一下这部作品的魅力吧!播放完整视频音乐。(学生闭目聆听,同时在心里记住每个主题出现的时刻)

四、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并唱会了它的几个主题,这四个主题是这一乐章主要的音乐材料,整个乐章围绕这些主题发展变化,结合成一个完美精巧的音乐整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还了解了作曲家莫扎特以及相关的知识,室内乐、奏鸣曲式等.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古典音乐的感兴趣,从而能更进一步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第四篇:《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案

《G大调弦乐小夜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莫扎特及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愿意聆听、感受古典音乐。

2、能够用唱、指挥、律动等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并记住乐曲的音乐主题。

3、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发现并了解古典乐曲的形式美,热爱古典音乐。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并能主动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愿意主动聆听和感受古典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引导讨论、分析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让我们先随着音乐一起来动一动、唱一唱吧!”(播放歌曲《不想长大》)

师:“刚才你们唱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 生:“《不想长大》。”

师:“是的,这首是S.H.E的《不想长大》。” 师:“接下来推荐一首古典音乐给大家,听听看!”(播放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

师:“有什么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吗?”(学生回答)

师:“《不想长大》正是采用了我们刚才听的这首交响曲的主题旋律的一小段。那么,大家知道这首交响曲的作者是谁吗?” 生:“莫扎特。”

师:“刚才我们听的乐曲就是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一个片段。”

(二)进入课题

1、作曲家简介

师:“你们对莫扎特有哪些了解?”

莫扎特(Mozart)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诞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自幼从父学习音乐,4岁即公开演奏古钢琴,5岁开始作曲。正因为其从小显露出了极高的音乐天赋,所以有了“音乐神童”之称。师:“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莫扎特和他的古典音乐世界,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的代表作之一——《G大调弦乐小夜曲》。

2、初听呈示部的主部主题音乐

(1)大家对这段音乐熟悉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2)这句旋律带给你什么感受?(激昂,有力,震撼)(3)聆听、模唱第一主题,用bong模唱,感受旋律。(4)聆听、模唱第二主题,用la哼唱旋律,感受情绪。

3、出示多媒体曲谱并播放第二句音乐

(1)这句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庄重典雅、热烈、欢快,使人联想到宫廷舞蹈的场面。)(2)找一找第二句旋律中哪个小音符让旋律变得如此轻盈、欢快?(前倚音)(3)师生合作演唱、分男女生演唱(跟琴唱、清唱),声部接龙游戏。

4、聆听呈示部的副部主题音乐(聆听第三主题)

师:“你们的声音太美了,我们接着往下听,你们看我(师表演),18世纪的绅士、淑女风度怎么样?(重复一次)

学生和老师一起学绅士、淑女的动作随音乐表演(小要求:下巴抬起来,显示非常高贵)师:“那么大家想一想,绅士和淑女在经过这么隆重的邀请之后,他们会沉浸在什么样的氛围当中呢?”

5、播放第四句旋律

师:“有没有感觉到刚才这句旋律中时不时地有几个小小的跳动?

师:“你感觉到了吗?请你用拍手告诉大家。”(学生听音乐,在颤音处轻轻跟着节奏拍手。)

6、教师小结

这四句旋律是G大调弦乐小乐曲里最主要的四个主题。

7、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完整演奏视频

教学总结:

古典音乐是丰富的音乐宝藏,是音乐家创作流行音乐的灵感和无尽源泉。同学们应多关注古典音乐,感受古典音乐的无穷魅力。

第五篇:《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案

《G大调弦乐小夜曲》

教材分析:

《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所写同类体裁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于1787年8月10日,这部作品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乐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乐曲的展开部很精练,它采用了主部主题的两部分内容,尽管它非常短小,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乐曲的再现部基本上保持了呈示部的面貌,但在调性上,再现部完全呈现在G大调调性上。整个乐章在绚丽灿烂的色彩中结束。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运用图示法使抽象的音乐直观化、形象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欣赏教学,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古典音乐的愿望。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小夜曲的概念以及曲作者,知道乐曲的结构特点,能够用模唱、律动等形式体验音乐,以及使学生熟悉作品的主题,了解音乐要素对作品的音乐情绪和内容所起的作用。

3、欣赏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G大调弦乐小夜曲》曲式结构的辨别,让学生正确认识每个主题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段,认识前倚音、颤音等音乐符号。

教学难点:

熟悉《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四个音乐主题和它们的情绪对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的提前预习和资料的查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两个音乐片段,请同学听辨出这两段音乐选自什么乐曲?(莫扎特)

(二)了解作者

1、你们对莫扎特有哪些了解?

2、老师补充介绍莫扎特生平和代表作。(课件展示)

(三)完整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

2、了解演奏乐器。

3、介绍小夜曲。

(四)分段欣赏

1、欣赏A段音乐主题

(1)教师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用Bong进行模唱;(2)学生讨论这段音乐主题的感受;(3)熟悉旋律后再唱谱。

2、欣赏B段音乐主题

(1)教师边模唱边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2)分析情绪特点和乐句中出现的音乐符号。

3、欣赏C部分音乐主题

(1)教师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引导学生模唱。(2)分析情绪特点和乐句中出现的音乐符号。

4、欣赏D段主题:

(1)教师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分析情绪特点。(2)认识音乐符号,引导学生进行模唱。

(五)表现音乐

将学生分组,每个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主题,进一步熟悉音乐。

(六)完整聆听,分析曲式结构

总结曲式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结尾,这种曲式叫做奏鸣曲式。

(七)教师总结

《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四个主题是这一乐章主要的音乐材料,整个乐章围绕这些主题发展变化,结合成一个完美精巧的音乐整体,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培养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下载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精品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