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图画展览会》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图画展览会》精品教案
教师: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初步了解音乐体裁——交响音画,从中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2、能够背唱、听辨《漫步主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两个犹太人》画面,结合人物形象听辨音乐。(把画面中两个人物分开,为后面欣赏《两个犹太人》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二)欣赏《牛车》
1、创设情境,学生在漫步的主题音乐中进入《图画展览会》的介绍。(设计意图:情境下的无意识欣赏,为漫步主旋律的记忆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图画展览会》的十个标题。(设计意图:了解作者,为理解作品创作风格作铺垫。)
3、播放《牛车》,学生为音乐选配标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感知音乐作品内容并初步理解音乐创作来源于图画内容)
4、出示《牛车》画面,再次聆听作品《牛车》,用动作表现其力度的变化。(设计意图:把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视觉的感知结合起来。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及情绪的影响。)
(三)欣赏《两个犹太人》
1、在情境下,以踏步形式感受漫步主题,进入《两个犹太人》的欣赏。(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理解、感知《图画展览会》作品的结构做进一步的铺垫)
2、出示画面《两个犹太人》,回想胖子和瘦子的主题,欣赏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的音乐片段并揭示标题。(将分开的人物画面合并)
(设计意图:视听结合,让学生理解音乐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完整聆听《两个犹太人》。
(设计意图:重点感受音色在表现人物形象上的作用,借助音乐手法进一步体会人物特点和所表现的情景。)
(四)欣赏“漫步”主题
1、学生学唱漫步主题,在老师的指挥下以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2、完整欣赏漫步主题,体会参观者的形象和心情。
四、揭示交响音画
1、学生理解中的交响音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欣赏、体验、感悟中自主归纳对交响音画的理解。)
2、教师总结并呈现交响音画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性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提升)
五、尾声
1、巩固、听辨三段音乐。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各段音乐的记忆,进一步加深对交响音画的理解。)
2、为画面设计音乐,在《基辅大门》中结束。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氛围,提升对作品创作背景的理解与体验。)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最初的设计和上课过程中,我遇到了的最大困难是漫步主题的讲解和演唱。所以如何引入“漫步”主题;如何介绍“漫步”主题;如何演唱“漫步”主题就成了本节课难于攻克的一个点。通过不断的反思、实践、交流、修改、完善,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思考一:在最初聆听《图画展览会》时我就有一个感觉,“漫步”主题一定要用前期的铺垫留到课的最后揭示它在作品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所以最初设计时我把“漫步”主题放在最后,用语言导入:“作品中描述了十幅图画,但每副画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你是作曲家
你会怎么办呢?”学生回答很踊跃,展开了丰富的想像:有的想编成一个故事把每幅画融入到故事之中;有的说分成三个乐章,欢快的一个乐章,优美的一个乐章,忧伤的一个乐章;还有的认为可以根据画的明暗度进行分类介绍。在同学们各抒己见之后我说:“作曲家用一个漫步主题描述了一个参观者漫步在图画展览会之中。”在实际的上课中我感到学生对“漫步”主题不能够理解,用语言介绍毕竟显得太苍白缺乏说服力。尤其是在演唱“漫步”主题时,由于就听了一遍,学生掌握不好的音准,于是我思考如何对此进行突破。
思考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省教研员李东老师说过:“要想办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听、多感受。”我经过反思觉得自己对这个作品的前期铺垫做得不够,学生们又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所以演唱“漫步”主题时对音准的把握不太理想,于是我进行了第一次改动。我把主题旋律的几个音符“6 5 1 2 5 3 2 5 3 1 2 6 5”出示在屏幕上,先唱准音准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创作的方法我考虑到了多种,一是确定拍子和给音符添加节奏,而是根据创设的情景来改变旋律的速度、力度、音色。我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学生通过创作音准把握得更准确;二是增强学生对音乐要素的认识和感受。但是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音准的掌握还是不够理想,而且创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虽然经过改动的效果还是有的,但是并没有达到我预先设想的目的。所以通过实践我深深地感到,课堂就是试金石,想得再多再好,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发现它存在的问题,没有感性的听就没有理性的唱,所以关键还是要解决先听后唱的问题。
思考三:问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我感到很焦虑,于是我带着担心和疑惑找到了市教研员孙红老师,并且一股脑的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告诉她,听完我的叙述孙老师说:“如果是我的话我就先让学生听“漫步”主题”。我说:“我不先揭示它的作用。”孙老师说:“谁说要讲了只是听”。我有些不明白,孙老师接着说:“讲每个标题时都穿插着听漫步主题,因为就是要漫步参观嘛”。那一刻我突然感觉自己已经木胀的头脑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越来越清晰,对呀漫步主题不就是这样贯穿在整个作品之中吗?于是我推翻了原有的设计,把经过节选的“漫步”主题穿插在整堂课当中,就像它在《图画展览会》中的作用一样,贯穿始终使作品达到完整统一。这样做学生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是那样的自然,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当学生伴随着“漫步”主题欣赏了《牛车》、《两个犹太人》之后,对主题旋律已经非常的熟悉,然后再演唱“漫步”主题,再揭示“漫步”主题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设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原来解决不了的学生的演唱变得很容易,学生通过多听、多感受不仅熟悉了旋律,而且对“漫步”主题在作品中的作用体会深刻。
音乐课堂不能脱离音乐去空谈感受,因为音乐课的感受就建立在聆听的基础之上,新的课程标准把音乐课的三维目标进行了修改,而情感态度价值观被放在了首位,正是说明的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体验的学科。
评析:
教学评析
《图画展览会》这节音乐课对于学生来说,对作品和作品的体裁都比较陌生,这节课巧妙之处就在于教师运用预设伏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自然的融入到教学当中。
一、教学目标明确,操作性强。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教师围绕这个目标精心设计了每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反复欣赏音乐,没有感到厌烦,反而越来越有兴趣。这节课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层层推进。多次运用不同的手法欣赏“漫步”主题,使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了解并记住了这个作品当中关键的主题。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愉快。在音乐创作时学生全员参与,使课堂达到高潮。
二、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在音乐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
在欣赏时,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深入地发展。如运用跺脚、拍手、动嘴等。通过一次次的音乐实践,使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得到提高,才有了最后学生的高水平的创作。
三、教学细节的把握
“细节决定成败”!在这节课中,教师不仅注意了整体的设置,更注重了细节的把握,体现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教学语言简练;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紧密;教态亲切自然;在各种参与性的活动中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使音乐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杨希婷)
第二篇:《图画展览会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29552(定稿)
图画展览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聆听体验《漫步主题》《牛车》《基辅大门》,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刻画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音乐体裁——交响音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交响诗、交响音画等音乐感兴趣,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其中的音乐情感及文化内涵,进而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人音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的第一课时——欣赏音画作品《图画展览会》,共有三部分内容:《漫步主题》《牛车》《基辅大门》。《图画展览会》原是一部钢琴组曲,作者为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后被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成管弦乐曲。组曲中的每一首乐曲都描绘一个特定的景物,作品的旋律、节奏等都与俄罗斯民间歌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点难点初步了解音乐表现手段与美术作品相结合的蕴意。用美术、文学的视角来理解音乐,了解艺术之间的关联性。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新课导入
1、出示三幅图片——高山、沙漠、河流。同时播放《沃尔塔瓦河》的音乐主题。
2、提问:你听到的音乐片段描写的是哪幅图片?
3、师: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听出这段音乐描绘的是正在流淌的河流,或者说,音乐描绘的是自然景物。像这种形式的音乐有一个特殊的名称——“交响诗”,也叫做“音诗音画”(PPT出示)。
【讲授】新课教学
1、师:请同学朗读“音诗音画”的概念。
2、师: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描绘文学作品的交响诗叫“音诗”,描绘自然景物的交响诗叫“音画”。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音乐可以和文学相结合,也能和美术相结合。
3、师:既然交响音画是以绘画为题材的,那么就一定和美术作品有关。同学们有没有参观过画展的呢?你会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步伐来参观画展呢?
4、用PPT播放三段不同速度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让同学们选择能够体现参观画展的步伐状态的音乐片段。(选用快速、中速、慢速的三个音乐片段,其中慢速的音乐片段是《漫步主题》)
5、师:看来大家都会选择第三种稍慢的音乐来表现漫步的状态,那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用放慢的脚步,走进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音画作品《图画展览会》。(PPT出示课题)
6、介绍作曲家生平a.穆索尔斯基 b.强力集团
7、聆听《漫步主题》:
a.听一听: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意境?
b.辨一辨:再次聆听,思考: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哪一个?(小号)
8、观看视频,认识主奏乐器。(出示管弦乐队编制图)
9、作品创作背景介绍(PPT)
《图画展览会》共有十幅画,作者是穆索尔斯基已故的建筑家朋友哈特曼。作曲家为这十幅画分别谱写了音乐作品,并用《漫步主题》进行了连接,在整体上形成了统一。(浏览画作)
【活动】音乐鉴赏
(一)学唱《漫步主题》 唱一唱:
1、分析谱例
师:同学们仔细观看谱例,寻找不常见的音乐符号。
(5/4拍子—混合复拍子、6/4复拍子、“—”充分保持符号)
2、教师用钢琴弹奏《漫步主题》的主旋律,要求同学们边唱谱边用手打节奏。
3、用“bong”来模仿管弦乐队的声音演唱。
(二)欣赏《牛车》
1、师:伴随着悠扬的漫步主题,我们来到了一幅叫做《牛车》的画面前。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在脑海中想象,音乐描绘了什么样的一个场景?
2、播放《牛车》的美术作品,验证自己聆听音乐后想象的画面和此作品是否相似。
3、观看视频,分辨主奏乐器。(低音号)
(三)欣赏《基辅大门》
1、聆听音乐作品,完成连线题(将旋律特点与音乐形象想连结)
2、思考音乐情绪。
气势雄伟、庄严宏大、感人至深……
【讲授】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师总结:作曲家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了音诗音画,赋予音乐神奇的魅力,从而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图画是无声的音乐,音乐是流淌的画面。当我们能够用耳朵去欣赏一幅画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图画展览会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图画展览会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新课导入
1、出示三幅图片——高山、沙漠、河流。同时播放《沃尔塔瓦河》的音乐主题。
2、提问:你听到的音乐片段描写的是哪幅图片?
3、师: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听出这段音乐描绘的是正在流淌的河流,或者说,音乐描绘的是自然景物。像这种形式的音乐有一个特殊的名称——“交响诗”,也叫做“音诗音画”(PPT出示)。
【讲授】新课教学
1、师:请同学朗读“音诗音画”的概念。
2、师: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描绘文学作品的交响诗叫“音诗”,描绘自然景物的交响诗叫“音画”。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音乐可以和文学相结合,也能和美术相结合。
3、师:既然交响音画是以绘画为题材的,那么就一定和美术作品有关。同学们有没有参观过画展的呢?你会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步伐来参观画展呢?
4、用PPT播放三段不同速度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让同学们选择能够体现参观画展的步伐状态的音乐片段。(选用快速、中速、慢速的三个音乐片段,其中慢速的音乐片段是《漫步主题》)
5、师:看来大家都会选择第三种稍慢的音乐来表现漫步的状态,那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用放慢的脚步,走进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音画作品《图画展览会》。(PPT出示课题)
6、介绍作曲家生平a.穆索尔斯基 b.强力集团
7、聆听《漫步主题》:
a.听一听: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意境?
b.辨一辨:再次聆听,思考: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哪一个?(小号)
8、观看视频,认识主奏乐器。(出示管弦乐队编制图)
9、作品创作背景介绍(PPT)
《图画展览会》共有十幅画,作者是穆索尔斯基已故的建筑家朋友哈特曼。作曲家为这十幅画分别谱写了音乐作品,并用《漫步主题》进行了连接,在整体上形成了统一。(浏览画作)
【活动】音乐鉴赏
(一)学唱《漫步主题》 唱一唱:
1、分析谱例
师:同学们仔细观看谱例,寻找不常见的音乐符号。
(5/4拍子—混合复拍子、6/4复拍子、“—”充分保持符号)
2、教师用钢琴弹奏《漫步主题》的主旋律,要求同学们边唱谱边用手打节奏。
3、用“bong”来模仿管弦乐队的声音演唱。
(二)欣赏《牛车》
1、师:伴随着悠扬的漫步主题,我们来到了一幅叫做《牛车》的画面前。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在脑海中想象,音乐描绘了什么样的一个场景?
2、播放《牛车》的美术作品,验证自己聆听音乐后想象的画面和此作品是否相似。
3、观看视频,分辨主奏乐器。(低音号)
(三)欣赏《基辅大门》
1、聆听音乐作品,完成连线题(将旋律特点与音乐形象想连结)
2、思考音乐情绪。
气势雄伟、庄严宏大、感人至深……
【讲授】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师总结:作曲家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了音诗音画,赋予音乐神奇的魅力,从而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图画是无声的音乐,音乐是流淌的画面。当我们能够用耳朵去欣赏一幅画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第三篇:初中音乐《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图画展览会》感受音乐不同选段抒发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好友怀念之情。
2.通过聆听乐曲,以小组合作、模仿的方式探究乐曲的风格特点,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能正确体会音乐不同选段所表达的内容,并有感情的哼唱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乐曲《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基辅大门》、《牛车》三个音乐段落,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体会音乐表现得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能感情的哼唱主题旋律,并了解音乐的情感内容。
三、教学方法
欣赏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激趣问答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们遇到好看的风景,想告诉其他不在场的朋友时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说出自己的答案。可以用音符把它谱写下来,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图画展览会》去聆听美丽的画作。从而引出课题。
(二)聆听感悟
教师分别播放乐曲两遍,并引导学生的聆听的过程中,分别思考两个问题:(1)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2)乐曲一共描绘了几幅图呢? 2.学生仔细聆听自由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感觉有辉煌、低落的。一共描绘了十幅不同的图画,曲作者穆索尔斯基去参观亡友遗作展览后,经过筛选从中挑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写成的一套钢琴曲。全曲共分《侏儒》、《古堡》等十段音乐。
(三)研究欣赏
1.教师分别播放乐曲《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基辅大门》、《牛车》三个音乐选段,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果为你参观的步伐配上音乐,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2.学生仔细思考自由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刚才大家所选择的音乐《漫步主题》是穆索尔斯基作品《图画展览会》中最为重要的一段音乐。因为这部钢琴曲套曲共分十段音乐。每一段乐曲描绘了特定的景物,而整个作品则用《漫步主题》加以贯串和统一起来,所以说这段音乐在这个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3.教师播放《漫步主题》,引导学生跟随旋律做出行走的律动,体会漫步的感觉。4.当《漫步主题》音乐结束,学生停下脚步时。待音乐结束后教师立即播放《牛车》音乐选段。引导学生根据音乐风格特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作? 5.学生仔细聆听自由作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同时通过多媒体呈现《牛车》音乐选段所对应的画作图片。教师总结图画作品的标题叫《牛车》,乐队中低声部缓慢而沉重,表现了沉重的牛车艰难前行,用悲戚的音调表达农民生活没有自由、艰苦的悲痛感受。利用小鼓模仿牛车吱吱的声音,再利用低音单簧管闪现,表现牛车渐行渐远的感觉。
6.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钢琴,哼唱主题旋律,注意音乐气势辉煌的感觉。
7.继续播放《漫步主题》,音乐结束后教师立即播放《基辅大门》音乐选段,引导学生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作? 8.学生仔细聆听自由作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同时通过多媒体呈现《基辅大门》音乐选段所对应的画作图片。教师总结这是一幅基督大门宏伟的建筑画作,穆索尔斯基运用管弦乐器的合奏强调出它特有的气质、庄严的气魄,具有古俄罗斯的建筑风格特点。
9.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钢琴,哼唱主题旋律,注意音乐气势辉煌的感觉。
10.教师完整的播放乐曲,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想象自己参观画展的景象。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与想象力。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欣赏了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图画展览会》中的《牛车》、《基辅大门》两首音乐作品。两首音乐都有与之对应的绘画作品,而且两首音乐都在描写和描绘着现实生活中一个个不同的自然景物,像这样具有描绘性的交响诗就被称为“音画”。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重要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感受到了音乐独具特色的魅力。2.作业:课后同学们聆听《图画展览会》的其他选段,下节课分享自己所听到的图画。
第四篇:《图画展览会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01课标版八年级15册教案33423
图画展览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在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和刻画音乐形象上的作用后,自主分析作品。
3、通过欣赏和介绍,使学生掌握“音画”这一概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享受,拓宽艺术视野与审美。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所接触和了解的音乐知识较少,对音乐要素的认知较为陌生,而且学生也不擅长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分析音乐作品。本节课从音乐要素入手,让学生认识音乐要素的同时,学会运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重点难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三个段落,体会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和刻画音乐形象上所起到的作用。
自主分析,学生能用已知的音乐要素来分析作品所表现的情绪及刻画的形象。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教学活动
一、导入
1、出示两幅图片,画家根据音乐所创作的画作(美术课本《音画交融》中的作品)。
2、引出“音画”概念。
3、介绍作曲家引出课题《图画展览会》。
【讲授】新授课一>漫步主题
1、播放三段音乐(《葬礼进行曲》《野蜂飞舞》《漫步主题》)。请同学们再仔细聆听这三段音乐,并回答问题。问题:每段音乐的特点(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怎样的情感?
2、总结,板书
速度 缓慢 快速 中速
力度 较强 轻 较强
音色 低沉 明亮 明亮
主题 悲伤 欢快 柔和
师:哪段音乐适合用于观看画展的背景音乐?
3、第三段音乐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乐曲中的《漫步主题》。
4、学唱《漫步主题》主旋律。先跟老师唱谱,随后用“啊”演唱主旋律。
5、欣赏全曲,并回答问题。问题1: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个部分? 问题2:开头的主题旋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6、总结,小号明亮的音色是乐曲显得既庄严又柔和。二>牛车主题
1、出示幻灯片——《牛车》绘画作品。请同学描述画面内容。
2、请同学说一说用什么样的手法描写这幅画面?
3、播放《牛车》主题旋律。听一听作曲家是怎样描绘这一画面主题的。
4、学唱《牛车》主题旋律。
5、播放全曲。并随音乐哼唱主旋律,进行律动活动。
问题:乐曲分为几部分?分别描写了怎样的场景?你能给我们讲一讲其中的故事吗 三>两个犹太人
1、介绍绘画作品,画面描写的是一穷、一富两个犹太人,作曲家用对比鲜明的音乐生动的描绘出两个不同的人物。
2、播放音乐,出示问题及幻灯片。
问题:将描写两种不同音乐形象的手法填入表中。
3、音乐活动,配合音乐表演两个犹太人四>基辅大门
1、播放图片《基辅大门》。问题:你在这幅画面上看到了哪些场景?
2、总结,绘画作品描述三个场景,同时音乐家也用不同的音乐创作手法表现了这三个场景。
3、分段播放音乐。出示三个不同场景的画面图片。A、播放第一段音乐(乐曲的第二乐段)。
问题:这段音乐描写的是哪个场景?音乐有哪些特点? B、同时播放第二段和第三段音乐。
问题:这两段音乐分别描写的是哪个场景?音乐中有哪些特点?【作业】小结今天我们运用音乐创作要素欣赏和分析了穆索尔斯基创作的《图画展览会》中的《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三首音乐作品。在欣赏三首作品的同时,也学会了运用音乐要素来分析作品。也体会到了音乐语言的丰富多彩,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之处。
图画展览会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图画展览会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教学活动
一、导入
1、出示两幅图片,画家根据音乐所创作的画作(美术课本《音画交融》中的作品)。
2、引出“音画”概念。
3、介绍作曲家引出课题《图画展览会》。
【讲授】新授课一>漫步主题
1、播放三段音乐(《葬礼进行曲》《野蜂飞舞》《漫步主题》)。请同学们再仔细聆听这三段音乐,并回答问题。问题:每段音乐的特点(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怎样的情感?
2、总结,板书
速度 缓慢 快速 中速
力度 较强 轻 较强
音色 低沉 明亮 明亮
主题 悲伤 欢快 柔和
师:哪段音乐适合用于观看画展的背景音乐?
3、第三段音乐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乐曲中的《漫步主题》。
4、学唱《漫步主题》主旋律。先跟老师唱谱,随后用“啊”演唱主旋律。
5、欣赏全曲,并回答问题。问题1: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个部分? 问题2:开头的主题旋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6、总结,小号明亮的音色是乐曲显得既庄严又柔和。二>牛车主题
1、出示幻灯片——《牛车》绘画作品。请同学描述画面内容。
2、请同学说一说用什么样的手法描写这幅画面?
3、播放《牛车》主题旋律。听一听作曲家是怎样描绘这一画面主题的。
4、学唱《牛车》主题旋律。
5、播放全曲。并随音乐哼唱主旋律,进行律动活动。
问题:乐曲分为几部分?分别描写了怎样的场景?你能给我们讲一讲其中的故事吗 三>两个犹太人
1、介绍绘画作品,画面描写的是一穷、一富两个犹太人,作曲家用对比鲜明的音乐生动的描绘出两个不同的人物。
2、播放音乐,出示问题及幻灯片。问题:将描写两种不同音乐形象的手法填入表中。
3、音乐活动,配合音乐表演两个犹太人四>基辅大门
1、播放图片《基辅大门》。问题:你在这幅画面上看到了哪些场景?
2、总结,绘画作品描述三个场景,同时音乐家也用不同的音乐创作手法表现了这三个场景。
3、分段播放音乐。出示三个不同场景的画面图片。A、播放第一段音乐(乐曲的第二乐段)。
问题:这段音乐描写的是哪个场景?音乐有哪些特点? B、同时播放第二段和第三段音乐。
问题:这两段音乐分别描写的是哪个场景?音乐中有哪些特点?【作业】小结今天我们运用音乐创作要素欣赏和分析了穆索尔斯基创作的《图画展览会》中的《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三首音乐作品。在欣赏三首作品的同时,也学会了运用音乐要素来分析作品。也体会到了音乐语言的丰富多彩,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之处。
第五篇:新版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八年级音乐教案
杨瑞杰
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丰富音乐表现力,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用优美、连贯、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典型节奏,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课前交流。
你去过大海吗?看到了什么?玩了些什么?
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通过课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大海的无穷魅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大海。
三、创设情境,感受大海。
(一)咆哮的大海
仔细听:(神秘)图片、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大海在咆哮
1.它是用怎样的力度表现的?
这样的声音我们可以用音乐的语言来描述!
——师示范(师肢体语言表现,出示强弱弱的规律)
X.︱ X.︱
哗 哗 哗
哗 哗 哗
2.起立,我们来模仿一下。
(二)浪花的歌唱
交流:大海有美丽、宁静的时候,这时海面上的朵朵浪花依偎在大海妈妈怀里会唱响欢乐的歌。
——师唱;(强调附点音符的唱法)
出示: 5 6 5.3︱5 6 5 —︱
啦啦 啦
啦 啦啦 啦
1、试唱旋律
2、纠正附点音符的节奏
有附点音符的地方要唱得长些。表现出朵朵浪花荡漾开来,延伸进了大海妈妈怀抱的感觉。
3、再唱
四、新歌学习,唱响大海。
揭题:《大海啊故乡》
导:壮阔、美丽的大海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无限依恋,无比热爱。所以人们赞美它,歌唱它。今天老师就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跟大家分享,听!
(一)欣赏范唱。
1.第一遍欣赏,了解歌曲。
要求:边听边看歌词内容。
(1)揭题:老师最喜欢的这首歌是(齐读:《大海啊故乡》)
师:作者为什么把大海叫做故乡?你能从歌词中找到答案吗?
(2)交流,歌曲的情绪如何?
2.第二遍欣赏轻声哼唱,试着划分歌曲的段落。
交流:可分两个乐段。
出示段落标记:A B
(二)分段学习。
1.A段学习
请你用l?轻声跟老师的琴声哼唱。
1)跟琴声用l?哼唱。
2)这段旋律中也多次出现了什么音符?——出示附点音符
3)再次哼唱旋律,唱足附点音符的时值。
4)请生朗读歌词。
5)演唱歌词,发现问题纠正。
6)再唱A段。
2.B段学习
1)跟琴声用l?哼唱,熟悉旋律。
交流,B段与A段相比音区的位置是高还是低?
3)齐读歌词。
4)交流:歌词表达的情感:依恋、热爱。
再读歌词。
带着这样的情感让我们唱一唱歌词。
5)唱歌词。
(三)跟琴完整演唱歌词,唱出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
五、歌曲处理,情感升华。
(一)力度处理。
1.大家在演唱时,有没有发现B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呢?能不能去掉?
这是为什么呢?——交流
2.这里是作者情感的升华,不一样的情感在力度上可以怎么表现呢?
(依次出示mf f)
第一次演唱时声音强一些,用mf来表现;第二次演唱时声音更强一些,用f来表现。
3、用不同的力度演唱B段歌词。
4、A段是叙述的语气,我们可以用什么力度来表现呢?
出示mp
4.用不同的力度跟音乐演唱歌曲。
(二)乐句处理。
1、长音处理。
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第一句,对照歌谱,哪种唱法是正确的?(正确的先唱,老师强调长音的唱法)
交流
2.换气处理。
(1)注意运用腰部力量有气息的演唱,同时还要统一好乐句的换气。两小节换一口气,唱时吸气要深一些。
(出示换气记号)
(2)师范唱第一句,加上手势。
(3)下面我们再把歌曲连起来唱一唱,注意长音、注意换气。
3.再唱歌词。
(三)巩固演唱。
师:刚才我们是一起唱这首歌的,这种演唱形式叫齐唱,除了齐唱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演唱?
(1)交流:领唱、齐唱
(2)这首歌曲哪一乐段适合领唱?
(3)指名同学领唱?
(唱两遍,请不同的学生领唱)(课件音乐)
要求:演唱时随着音乐的节拍左右轻轻摆动自己的身体。(师提醒摆动)
六、课堂延伸,拓宽视野。
(一)作者简介。
王立平——我国当代著名词曲作家,生于1941年,吉林长春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代表作品有我们非常熟悉的电影故事片音乐《红楼梦》、《少林寺》、《潜海姑娘》、等。
(二)影片简介。
电影 《大海在召唤》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远洋轮海员的电影,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三代水手的不同生活经历。重点叙述了一位经过战争洗礼过的陈海威船长,一次带领“上海号”海轮执行任务时,在沙鱼岛附近遭遇了海上强大的风暴,海轮的机器发生了故障,这时又收到航行灯塔上的求教信号,一边是等待抢救的一生坚守在航行指挥灯塔上病重的外国老灯塔员,一边是急需维修的机器故障。
让我们来欣赏影片中的部分片断,感受影片中的人物形象。
(三)欣赏视频:朱明瑛演唱的《大海啊故乡》
(四)再唱歌曲,感受“爱”字,升华主题。
师:听着熟悉的旋律,看着影片中的人物相信大家都会被感动。王立平先生曾深情地说过,歌曲《大海啊故乡》的主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爱”字——爱童年、爱母亲、爱家乡、爱大海、爱祖国„„
我们的生活就因为充满了这些爱而充满希望、无限美好。
(五)情感体验:再一次演唱歌曲。
最后,让我们深情的唱响《大海啊故乡》,再一次感受这个“爱”字吧!
我的中国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歌曲《我的中国心》及音乐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分析歌曲,有感情演唱歌曲
思想教育目标:热爱祖国的情感,我的中国心教案。
重点:
切分节奏的学习、有感情的演唱本歌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提前一周查阅体现中华志士爱国情怀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搜集从海外归来的中华赤子的资料。
二、激情导入
你们听过《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吗?条件具备的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的录音或光碟,请学生欣赏或跟着录音一起唱。
这首歌是台湾著名歌星张明敏的成名作。20多年来,他无数次地登台演唱这首歌曲,每次演唱,他都和观众一起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这首歌为什么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答案只有五个字——我的中国心!(揭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久唱不衰的《我的中国心》。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三、初读诗歌,感受“我”的中国心
(一)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勾画出生字和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理解、认读,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同时,把最感人的句子画下来,作上感叹号或者自己喜欢的符号,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学生自读,勾画,小组讨论。
1.交流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明白了,就把问号画去。
2.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出来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三)全班交流。
1.交流小组讨论仍然不明白的地方。随机解决生字新词。
2.交流小组内同学认为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四、再读诗歌,升华我的中国心
1.想唱唱这首歌吗?为了唱好这首歌,最重要的是熟悉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有条件的,引导学生跟着歌碟或录音的节奏朗读歌词,反复琢磨,感受,升华情感。
2.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读,评价。再读,比较。如需要,教师可范读。
正因为感动,所以,海外赤子要用这首歌来表达思乡之情。现在,你就是那位多年未见到祖**亲的海外赤子,在梦中,你来到了祖国,你唱起了《我的中国心》。试一试。放录音,学生跟唱,反复诵读,感受。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那么,只有海外赤子才拥有一颗中国心吗?还有多少炎黄子孙,正是在中国心的感召下,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呢!“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上天,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背后是几十万人的精诚合作,是什么驱使他们如此忘我地工作呢?是一颗滚烫的中国心!
你还从哪里看到了滚烫的中国心呢?
六、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拥有同样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让我们再次唱响《我的中国心》!能唱的就唱,不能唱的就跟着大声地诵读这首歌词(生跟唱或者大声诵读歌词)。
雪绒花
教材分析:
歌曲《雪绒花》是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该故事片根据美国当代著名戏剧、电影作曲家里查.罗杰斯创作的同名音乐剧改编拍摄。剧情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影片中由罗杰斯和词作者奥斯卡.哈默斯坦合作的插曲脍炙人口,成为影片中最精彩的组成部分。其中《Do Re Mi》、《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流传最为广泛。这部影片曾荣获五项奥斯卡金像奖,在世界影坛被誉为最动人的音乐故事片之一。《雪绒花》以深情悠长的歌调,用3/4拍子唱出,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真挚地倾吐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器乐曲《雪绒花》的配器较为丰富,有一定难度,但该曲目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认真的良好品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在器乐学习中的集体合作精神,建设音乐的耳朵,享受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声唱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合奏中培养认真的学习品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并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3、在综合表演中分享音乐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合奏的协调性和音乐的美感。
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演唱《青春舞曲》,用两种节奏做律动,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一、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网上音乐《哆来咪》,教师检查学生学具准备及座次、分组情况。
二、导入新课
刚才听的这首歌,你能说出它的名字么?(生答)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瞩目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
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花》。
三、欣赏歌曲
1、多媒体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断――《雪绒花》的演唱。
生初听,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师提示: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生复听,感受音乐的意境美。
2、讨论:《雪绒花》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怎样来唱?
四、演唱歌曲
1、师弹电子琴,生划拍用“啊”音哼唱旋律。
2、跟琴用轻声唱歌词。
3、师提示:怎样唱这首歌刚才同学们已经讨论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跟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播放VCD光盘《雪绒花》伴奏音乐,生全体起立,有感情地演唱)
五、演奏乐曲
1、师导入: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了这首歌,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魅力。《雪绒花》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词意境赢得了众人的喜爱,于是也有音乐创作人为它编配了器乐合奏曲,翻开书第14面。
2、看谱,分析配器,主旋律竖笛练习。a、师范奏,生指法练习。b、生自由练习,师指导。c、齐奏,师用铃鼓伴奏。
3、分析配器的各种节奏,并结合旋律进行试奏。
看第10面五线谱和简谱的时值对照表,弄清配器的节奏。a、碰铃节奏
× ― ―
×
-
×
×
-
0
叮
叮
叮
叮
b、沙锤节奏
0 ×
×
×
××
×
×”
-
0
沙
沙
沙
沙沙
沙
沙 C、大鼓节奏
×
0
0
×
×
-
× -
×
咚
咚
咚
咚
咚
3、合奏练习
a、分组,在A、B、C三组中,各抽一部分人演奏竖笛,其他人分别演奏一种乐器。
b、指出合奏中的不足,再度合奏,分组轮流进行。
六、综合表演
1、导入:今天,我们在演唱《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时候体会到了歌曲感人的艺术魅力,在乐曲合奏中享受到了合奏成功的愉悦。对于这首音乐作品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呢?(生谈想法)
2、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音乐作品,生排练时教师做指导。
3、全班交流,组对组进行评价。
七、总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通过赏、唱、奏、演四个环节对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进行了学习,《音乐之声》的插曲除了课前同学们欣赏的《哆来咪》,我们今天学习的《雪绒花》之外,还有很多,老师这
儿还有一首,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孤独的牧羊人》)这是一首很好听、很有生活情趣的歌曲,以后我们会学到,今天的课到这里,下课。
回忆
教学目标
通过对音乐剧欣赏,学生能够认识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
本课以《猫》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 ,体验音乐剧音乐的特点。教学难点
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剧中各种元素所起的作用。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式导入
师: 下面播放两个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属舞剧?歌剧?是音乐剧?(学生举手)媒体播放《白毛女》片段 《如果·爱》片段
当学生说出歌剧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你能说出判断为音乐剧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问题)
师: 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这音乐剧的圣堂......(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作品的片断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兴趣)
二、音乐剧的基本知识
媒体播放音乐剧《猫》片段,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 1.什么是音乐剧? 音乐剧(英语:Musical theater,简称 Musicals),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2.音乐剧起源的时间和国家? 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在欧洲,各种各样的音乐都得以茂盛发展,出现了清唱剧和歌剧。但华丽或庄严的歌剧或清唱剧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于是出现
了被称之为“居于杂耍和歌剧中间”的艺术形式,于是就诞生了音乐剧。(师生互动,对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共同欣赏《猫》等图片。)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
问题1: 融合了各个艺术门类的特点,将音乐、舞蹈、话剧道白的特殊魅力紧密结合起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感情,从而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问题2:音乐剧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的欧美大陆,其中,音乐源于地道的美国黑人的爵士音乐
舞蹈综合了爵士舞和踢踏舞。1927年,隆·科恩的《水上舞台》掀开了音乐剧时代到来,其中的插曲《老人河》在当时家喻户晓,流传全球。
(学生通过观看音乐剧大部分能说出构成音乐剧的三大要素。这里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欣赏音乐剧《猫》 1.作者简介: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1948年3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和钢琴教师之家,就读于马格德林学院。韦伯经典音乐剧:《猫》、《艾薇塔》、《歌剧魅影》、《巨星耶稣基督》。
师:《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为何音乐剧《猫》如此震憾人心,所向披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走进百老汇,领略猫的魅力。2.剧情介绍(戏剧元素)
《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好的剧情能够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像。通过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故事是来源于生活,《猫》的世界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类社会。《猫》的社会就是一个现代寓言。)3.音乐《猫》中的舞蹈元素
播放《猫》中的舞蹈视频。(让学生讨论舞蹈在音乐剧中的作用)《猫》中的舞蹈相当突出。为了传达剧情,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
场景一:“介绍保姆猫”褓姆猫是猫中的保姆,她一般白天显得很懒散,整天睡,但一到晚上,她便非常繁忙,因为她要训练老鼠织毛衣,还要为蟑螂失业的问题而担忧,这不她带着她的一支蟑螂童子军来了„„轻松活泼的踢踏舞体现了保姆猫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她非常具有亲和力,她总是忙忙碌碌,为猫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业。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场景二:杰利克舞会,场面宏大、激情澎湃,摇滚猫带领猫儿们所跳的现代舞,动感十足,也突出了的他狂野的个性。
(通过《猫》视频展示,同学们对音乐剧中舞蹈的表现有更直观的感受。与此同时对舞蹈表现的人物进行介绍,舞蹈使人物具有可视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4.音乐剧《猫》中的音乐元素
与舞蹈一样《猫》的音乐非常动人。全剧近三个小时,共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之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它传遍了全世界,成为当代的经典歌曲。
师: 同样的旋律,演唱者的身份发生的变化、调式调性的转换,力度的对比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播放《回忆》两个视频 回忆(1)
这首歌曲感觉唱完了吗?歌声表达的是他什么样的心情?(有意犹未尽之感,音乐表达了孤独、无助、凄凉的情绪。)
你想一个人在她最有魅力、最辉煌的时候,背叛了自己亲人,而当她年老色衰,以这样一副丑陋的外貌再次回到家族中,这两者之间反差有多大。尤其是在大家沉浸欢聚的兴奋中,她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当时暖融融的氛围,猫儿们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她,我们的女主人公内心肯定非常复杂,孤独、无助与凄凉。
领袖猫同情地向她伸出手,但她没有看见,暗然地离开了。
回忆(2)
领袖猫告诉猫儿们,幸福的含义不仅仅是现在,也包括过去那些不能遗忘的事情,月光下,杰里可猫族中最年幼的小猫杰米玛唱起了《回忆》,猫儿们都流露出感动的表情,悲天悯人,宽大为怀。(音乐情绪是和睦、温馨、幸福的。)由其最后全体猫儿们起立的一刹那,表达了猫儿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企盼,盼望幸福的降临。
(歌曲:《Memory 回忆》)
(说明:《回忆》在剧中出现了四次,因演唱者不同或是演唱时的心境不同,使得每次聆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体会音乐在烘托人物形象上的作用。)5.舞台美术
据介绍,在百老汇的音乐剧中,绝大多数制作都是不惜投入巨资运用声、光、电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梦幻般的舞台面貌,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首先在《猫》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妆也是形态各异,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形象逼真。课件展示:其中一些猫化妆前后对比
舞台效果,在前面的舞蹈和音乐片断中已经感觉到了舞台效果在剧情的表达及人物的塑造中所起的作用,《通往九重天》这一段,舞台效果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纯洁的白猫维多利亚首先对魅力猫表
示同情,杰里可猫们终于原谅了她,接纳她回到族中。领袖猫选择魅力猫是今年获得重生的猫,猫儿们欢送她登上了通往九重天之路!播放《通往九重天》视频
(观看《通往就重天》片断,学生深深的被导演创造出梦幻般的舞台效果折服。小小的舞蹈居然能隐藏如此多的“秘密”。)6.欣赏改编成电影的音乐剧
播放《音乐之声》、《红磨坊》视频
(体会音乐剧之所以风靡世界,是因为它以音乐来述说故事,满足视听上的享受,魅力四射的舞蹈,配合着眩目的舞台效果。很容易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和喜爱。)
四、课堂小结
以《猫》为代表的现代派音乐剧,与歌剧、舞剧比起来,它在音乐与舞蹈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的元素,并将观赏性放在首位。使表演更加通俗化、大众化、现代化。这大概就是音乐剧能在众多舞台艺术中异军突起,广受观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今天的介绍希望同学们喜欢音乐剧,为音乐剧而疯狂。
五、课后作业:
让学生分组在课后查找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从理性的角度进一步了解音乐剧。接找让学生模仿或创作表演《猫》,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较为具体的情感体验。把音乐剧的知识在运用到自己的创作时间中。
天 路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藏族风格歌曲的特点。2.学习常用记号渐弱、波音。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演唱,体会歌曲风格、韵味。
学情分析: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旧歌:《菁菁校园》
三、学唱《天路》: 1.导入: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座的同学你们有去过西藏的吗?很遗憾,我们都没有去过西藏,但是我们在电影,电视或是一些书刊杂志上一定能了解到西藏的一些知识,提到西藏我们脑海中会有很多画面,谁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西藏是什么样?西藏都有什么?
了解西藏:〈生答师补〉(美景:山上雪,山下绿草,景色壮观,羊群满山坡等)西藏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难怪有许多艺术家他们非常渴望去西藏看一看,觉得那里很神秘,令人想往,他们觉得去那里好象能够寻找到艺术的灵感。
2006年7月1日上午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结束了“世界屋脊”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这条举世瞩目的铁路还创造了一系列世界之最。
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在唐古拉山,海拔为5072米,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
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青藏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区里程达550公里。
创世界高原铁路最高时速。列车在冻土地段时速100公里,非冻土地段时速120公里,这是世界高原铁路的最高时速。
世界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世界最高隧道风火山隧道位于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性高原冻土层内。
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是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
海拔最高的火车站。青藏铁路唐古拉车站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5068米。
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海拔4600多米、全长11.7公里的号称青藏铁路第一长桥的清水河特大桥飞架于昆仑雪山下。
青藏铁路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快西藏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我们听听铁路建成后西藏人民内心的感受,学唱《天路》
2.观看MTV。3.学唱:
带唱曲谱。
讲解渐强记号和波音记号。
集体哼唱。4.指名朗读歌词,5.带唱歌词。学生自由练唱。分组比赛。6.指名唱。齐唱。7.随录音齐唱。齐唱。8.讲评。
9.现将观看MTV,同步哼唱,体会西藏风格歌曲的特点。明确:
从歌曲中我们可感到藏族歌曲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什么特点呢?(高亢,粗犷,豪放)象对千万座大山在歌唱,和他们民族的性格?(热情,勤劳,勇敢,善良)从歌中还可领略出西藏的文化生活和风土人情。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后练唱《天路》。2.收集藏族歌曲,相互交流。
欣赏《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西藏音乐风格特点和西藏舞蹈特点;
2、能力目标:
能够分辨出《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种不同的题材,说出这两首的不同之处;西藏舞蹈的特点。
3、情感目标:
感受西藏音乐的风格,体会西藏新面貌和西藏人民爱戴和尊敬孔繁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视频、图片更深入的了解西藏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西藏音
乐的风格。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叫学生唱一遍《走进西藏》;如果学生不会唱,先带他们唱一遍谱,再叫他们唱词。
2、上节课的作业:收集西藏歌曲
老师问:西藏还有那些歌曲? 学生答:略
老师补充:《青藏高原》、《圣地拉萨》、《格桑拉》、《青海湖》《坐上火车去拉萨》、《青海人》、《桑吉卓玛》、《天路》、《乃宁桑珠庙会》等
二、聆听歌曲《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1、聆听《阿玛勒火》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其三个明显的艺术特征。即:乐段的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启始;乐段的结尾都用的旋律收束;乐段与乐段间都用间奏予以过渡;理解歌曲含义;解释囊玛。
2、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时,先让学生哼哼旋律,解释推谢是什么意思,理解歌词;再引导学生在音乐情绪上、音乐风格上(特别是与其相关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上)与《阿玛勒火》进行对
比,进而对“堆谢”“囊玛”这两种音乐体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与此同时,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懂得有关“堆谢”及它的发展简况、艺术特征等知识。
3、欣赏完两首歌曲;老师问:《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首歌曲有什么不 同?
学生答:略
三、欣赏西藏舞蹈:
1、放西藏舞蹈视频; 老师问:西藏的舞蹈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略
老师补充:舞步、弯腰、服装等
2、让学生简单地学学西藏的舞步。
四、总结: 我们通过歌舞亲身体验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奔放也从它的旋律中感受到西藏音乐的独特风格。(主要通过《正月十五那一天》与《阿玛勒火》的对比,和舞蹈欣赏,来了解西藏的歌舞。)
我的祖国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我的祖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欣赏《我的祖国》,简要地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a、b两部分的对比。
教学重难点:
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会聆听与分辨乐曲的结构以及学唱歌曲的a部分,注意速度、力度、情绪。
教材分析:
歌曲《我的祖国》是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的插曲。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优美抒情,第二乐段壮丽宏伟,是一首明朗的颂歌。“美丽的祖国”“英雄的祖国”“强大的祖国”从各个侧面歌颂了祖国,“辽阔的土地”“古老的土地”“温暖的土地“则从地域、历史、现实三个视角歌颂了祖国,言简意赅,实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歌曲音域较宽,气势宏伟,虽然不是一首儿童歌曲,但学生完全可以理解,甚至还可以学唱其中的一些片断,因此将它作为欣赏曲目是很合适的。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孩子们还记得吗?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一首歌,是电影《祖国的花朵》里的插曲,歌名叫《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欣赏《我的祖国》。
(一)、初步了解作品
师: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将欣赏一首传唱了半个世纪的老歌,也是一部电影插曲、歌曲名叫《我的祖国》。
师:为了节省时间,在课前我已经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回家上网查找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相关的内容,为了检验同学们的自学成果,请同学们来回答几个问题:
词作者?曲作者?原唱?电影名?时代背景?
师小结: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支援朝鲜人民打击美帝国主义侵略的电影《上甘岭》的插曲。当时我志愿军战士与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反攻,坚守着阵地,缺水、断粮、忍着伤痛,在女卫生员的带领下,唱起了这首优美的,荡气回肠的《我的祖国》。
(二)、完整欣赏作品(播放视频)
1、歌曲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从歌词的角度思考:爱祖国、爱家乡的热爱之情;赞美祖国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从音乐角度听辨可以分为a、b两个乐段)
(三)、分段细赏作品
1、聆听a乐段
(1)、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速度、力度是怎样的?(情绪:亲切优美、婉转流畅。速度:稍慢,力度:中强)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歌曲一开始我们就听到了女声那特有的柔和甜美的音色、用领唱的形式演唱出歌曲的主旋律,旋律线条波浪进行,歌曲
带有浓郁民族特色,从头至尾稍慢的速度和中强的力度,给人一种平稳的感觉,让我们产生了优美流畅抒情的感觉,这就把战士们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充分的表达出来了。
(3)、轻声哼唱旋律和歌词
在教师琴声伴奏下用“噜”哼唱旋律后再唱歌词,进一步体会第一乐段的情绪、速度和力度。
2、聆听b乐段
(1)、和a乐段相比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是怎样的?(情绪:宽广壮丽、气势宏伟。速度:稍快。力度:很强)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种稍快并变化的速度变化,从中强到渐强到很强的力度变化,把气势磅礴的情绪渲染出来,使我们产生了激情澎湃的感觉,也把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决心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3)、轻声哼唱旋律和歌词
在教师琴声伴奏下用“嘣”哼唱旋律后再唱歌词,进一步体会第二乐段的情绪、速度和力度。
(4)、教师用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四、拓展:新时代《我的祖国》
师:刚才大家欣赏的是五十年代我的祖国,五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的祖国是怎么样的呢?现在我们的祖国与原来的祖国一样吗?
师:我们来听听实力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我的祖国》。感受现在《我的祖国》。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孩子们,通过两个不同时代歌曲《我的祖国》的欣赏,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收集你喜欢的爱国歌曲并唱一唱。
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1、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感情及所蕴涵的美好意境,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表达的感情和美好意境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演唱和聆听了一些歌颂祖国的爱国歌曲,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外国朋友是用怎样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
二、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放CD)
1、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它的旋律优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
2、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描绘了什么景色?
(这首旋律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e小调,它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沃尔
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在世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的一首)。
三、简介斯美塔那和他的代表作《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1824——1884)在少年时期就是才华惊人的音乐神童。他1848年参加了反抗奥
地利统治的布拉格起义。起义失败后在国外流亡五年,1861年回国。他是李斯特的学生,他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宝库。《我的祖国》是他失聪后之作。
《沃尔塔瓦河》1874年11月20日——12月8日写作于布拉格。它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于音画的作品,它运用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描绘了发源于舒马瓦山的两条小溪,汇合后成为沃尔塔瓦河,流经了森林、田野、峡谷、布拉格,最后归入易北河的全部流程。它描绘了两岸人民的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
四、让我们通过分段赏析,来沃尔塔瓦河上作一次音乐之旅吧!
1、两个源头(放VCD,03——2分30秒)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流经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倾听作者用什么乐器和音色,哪种音型来描绘?(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
2、沃尔塔瓦河(VCD——3分30秒)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
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主题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
3、森林狩猎(VCD——5分05秒)音乐的洪流继续向前奔腾,它们穿过回响着猎人号角的森林,倾听作者用了什么乐器,什
么音色、节奏来表现。(圆号、小号来表现,大调色彩、八六拍的节奏)
4、乡村波尔卡午曲(VCD——5分23秒)一个村庄出现在河岸上,传来民间波尔卡午曲,它纯朴、明朗、典雅、活泼,表现了村民
们的婚礼场面。大家拍唱下面的节奏„„。请问乐曲用了何种乐器?什么样的力度变化?(单簧管和小提琴,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给人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去的感觉)
5、月光下水仙女起午(投影旋律)(VCD——6分54秒)夜幕降临(大管)。这段音乐描绘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水仙女的午蹈,宁静而又神秘,表现在朦胧的月色中,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河中出现,悠扬地歌唱。(女同学哼唱旋律)。请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色彩如何?(小提琴在高声区加弱音器演奏,长笛象水波和仙女的午姿。色彩朦胧而神秘)。
6、沃尔塔瓦河(VCD——9分09秒)沃尔塔瓦河继续向前奔流,逐渐紧 张起来的音乐,预示人们即将遇到险恶的考验。(第一
小提琴、双簧管演奏,共它弦乐器以十六分音符上下起伏)
7、圣约翰峡谷(投影图(5)(VCD——10分26秒)喻示着捷克人民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沃
尔塔瓦河经过险峻的峡谷时,与拦路巨石顽强地搏斗。请听用什么乐器表现?力度和情绪又如何?(乐队全奏、铜管乐、打击乐突出,力度加强,情绪紧张)
8、宽阔的沃尔塔瓦河(VCD——11分34秒)这是沃尔塔瓦河冲出峡谷、重新奔腾,更加波澜壮阔的形象。它来到了布拉格,来到了象
征光荣历史传统的维谢格位德古城堡。乐曲主题变成了(E大调),它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汇入到宽广的易北河。它再次说明了捷克民族是伟大坚强的民族,它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9、沃尔塔瓦河奔向远方(VCD——12分50秒——13分24秒)音乐逐渐平息,沃尔塔瓦河不停地翻滚奔流向前,最后在远方消失„„。
10、唱一唱《沃尔塔瓦河》的主题音乐和歌词(轻唱)
五、完整地欣赏全曲 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完成:A、用诗歌描绘你聆听音乐的感受
B、为月亮、水仙的舞蹈画面画出旋律线
图画展览会
教学目标:
1、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动作将音乐加以再现。
3、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画”这一概念。
4、利用上网查阅、预先收集视听资料等多种渠道,学会用自学的方式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三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越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根据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哑剧并表演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进入教室,并按老师要求,以“U”型方阵入座。
2、左中右三个方阵各请一名同学抽一签。(数字号码将为课程中的表演、体验做好准备工作)
(二)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参观过一些展览会啊?去过哪些展览会呢?(汽
今天,老师将邀请你们用耳朵去参观一个图画展览会。(有议论声)是不是觉得老师刚才的话说错了?耳朵如何去参观画展?其实一点没错,一会儿,我们就将在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音乐的引领下去参观一个精彩的图画展览会。
点题,出示课件: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哈特曼
音乐
——
音画作品
——
美术
(三)新课教学:
1、大家平时参观展览会的时候通常会选择用怎样的步伐速度呢?(快速、中速、慢速)学生选择其一。
2、如果为你参观的步伐配上音乐,你会选择下面哪一种呢?教师点击课件里的音乐片段,请同学感受选择一个音乐速度与意境最为适合的旋律片段。(《野蜂飞舞》《漫步主题》《葬礼进行曲》)初听《漫步主题》
以上环节目的:体会音乐要素中速度与情绪对作品的影响作用,并对《图画展览会》中衔接各乐段的《漫步主题》有一个初步印象。
3、刚才大家听到的《漫步主题》是穆索尔斯基作品《图画展览会》中最为重要的一段音乐。因为这部作品是曲作者穆索尔斯基去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经过筛选从中挑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写成的一套钢琴曲。全曲共分《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宫得花园》、《墓穴》等十段音乐。每一段乐曲描绘了特定的景物,(强调、语气加重)而整个作品则用《漫步主题》加以贯串和统一起来,所以说这段音乐在这个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跟随钢琴伴奏,随老师一起将这段音乐主题进行视谱演唱。
5、熟悉漫步主题后,我们将在它的旋律伴随下依次来欣赏图画展览会中展出的三幅作品。三幅绘画作品我们将按照抽签号码,分别邀请各方阵的同学配合老师来进行现场解说与介绍。
以上环节目的:简单介绍《图画展览会》的创作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下面各段音乐旋律。《漫步主题》的视谱演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记这段贯穿全曲的音乐旋律,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练习音乐视唱能力,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5、首先,第一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画,(课件)老师只给看5秒钟立即关闭图片。请左边方阵同学回答。
提问:刚才这幅画面中有哪些建筑?除此之外还看到了些什么?(同学回答时肯定以大的建筑物为主,教师此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画面中与音乐有关的内容,比如:教堂、大门、欧式建筑、街道、欢歌的人群。)
6、分段播放音乐《基辅大门》,当听到音乐中提供了某些线索时立刻举手示意,并告诉大家是什么建筑?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适当引导,借用音乐要素引导学生答题。
A、庄严的颂歌,它像巨人一样宏伟和有气魄。管乐器的合奏强调出它所有特有的气质——雄伟的城门,具有古俄罗斯的建筑风格。
B、虔诚而严肃的音乐形象仿佛是有人在祈祷,祥和安宁的唱诗声和祈祷声,又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建筑? 教堂
C、听这一声声规整有序,有着金属质感的声音,它像是什么东西发出的? 教堂的钟声
D、热烈辉煌的钟声,表现了古俄罗斯的节日气氛,在这雄伟的城门下,我们还能看到什么景象? 节日里欢腾雀跃的人民
7、听赏完毕小结,再次打开PPT观看图片,对比音乐与绘画作品的吻合程度,强调在艺术领域中除了美术外,也可以用音乐的手段来描绘自然景物。注意音乐还中隐约出现了“漫步主题。”
以上环节目的:在分段听赏回忆图片画面中感受音乐要素中旋律、乐器、情绪、力度等对塑造音乐形象起到的影响作用。教师的小结给学生起到了一个“音画”概念的引导作用。
8、伴随着轻声的“漫步主题”音乐欣赏第二幅图片(课件)。画面中有两个人物,请用词语来形容这两个人的特征。请中间方阵的同学回答。(消瘦、哀怨、贫穷、富有、肥胖、蛮横„„)
9、这幅画中的两个犹太人,是作者哈特曼在1868年旅行时写生的模特儿。其中一个富有、肥胖、自满而乐观;另一个贫穷、消瘦、哀怨。
10、看黑板上的表格,仅仅只在欣赏了这幅图片后就请中间方阵中两位同学凭你的设想来填写。(板书/课件)本方阵同学可帮忙
11、表格填写可供选择的词语:强、弱、缓慢、急促、重、轻、木管乐器组和弦乐器组、小号、傲慢、威风凛凛、神经质、机灵、趋附逢迎、哀怨、自满而乐观
人物
戈登堡
什缪耶尔
主题
情绪
力度
乐器
旋律
画面内容
12、填写结束后对《两个犹太人》音乐段落进行欣赏,边听边看刚才填写的表格是否正确,另外两个方阵的同学在音乐结束后对表格的填写进行批改。
13、请同学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来设计一段哑剧动作,三个方阵各派一组代表,看哪组能将音乐与图片中这两个人物的特征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给2分钟排演,同时轻声播放音乐,教师到各组给以辅导)
14、请中间方阵第一个上场表演,配合音乐开始部分,进行哑剧表演。随后是左右方阵。
15、小组相互点评,教师点评各组优缺点,并给表演得最好的方阵加分。
以上环节目的:根据抽签情况,确定中间方阵同学回答第二幅画面介绍。为了避免重复教学方式,所以此处设计为填写表格与哑剧表演。表格的填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音乐要素对音乐人物形象刻画上的作用,哑剧表演可以让学生更直接的参与实践,通过不同的方式再次点题,体会音乐中所要表现出的画面。点评加分能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16、听着轻柔的“漫步主题”音乐,我们来到今天要欣赏的最后一幅图画作品前。图画作品的标题叫《牛车》,但这幅画不在老师这里,而是在同学们的手中。(学生议论、觉得诧异、开始翻书)
17、这最后一幅画先要请大家认真去听,继续利用分析音乐要素的方法对穆索尔斯基的这段音乐进行赏析,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哈特曼的这幅图画作品了。
18、完整播放《牛车》音乐。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最大程度发挥想象,老师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给予一些小的提示来帮助同学感受画面。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分析音乐要素中的乐器、音区、旋律、力度等特征。
教师画外音引导提示:两头驯顺的公牛拖着一辆大货车正缓缓驶来。这是一辆什么样的大货车呢?(华丽精致/笨重简陋、轻松行进/蹒跚而来、车上农民心情是喜悦/悲痛、牛车是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19、音乐结束,请同学拿出带来的纸张和笔,根据刚才的分析与欣赏,当场进行简笔绘画。请两位右边方阵的同学到黑板上现场作画。教师根据音乐要素对应呈现的画面给予点评,并请大家欣赏原作(课件)。
以上环节目的:通过欣赏进行简笔画的创作,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音画”的含义,同时在欣赏时有的放矢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掌握利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的方法,为今后音乐作品欣赏打下扎实的基础。简笔画的创作之后再欣赏原作,一来是对比,二来也更进一步让学生确信“音画”作品是能用音乐很清晰展现自然景物画面的一种特殊的音乐体裁。
(四)巩固新课:
今天我们欣赏了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图画展览会》中的《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三首音乐作品。三首音乐都有与之对应的绘画作品,而且三首音乐都在描写和描绘着现实生活中一个个不同的自然景物,像这类型的描绘性的交响诗就被称为“音画”。点击课件,再次出现课题PPT 画面。贯穿这些画面的则是我们已经熟悉的《漫步主题》。回忆轻声哼两句,加以巩固复习。
以上环节目的:课程结束前的小结,帮助学生再回顾今天课上所学的知识与欣赏过的音乐,通过回忆帮助大家再次明确理解何谓“音画”这种音乐体裁。
(五)布置作业:
1、继续完善并完成《牛车》的简笔画,下周课前交。
2、简单查阅了解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简单查阅了解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下周课将资料带来进行交流。
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一.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二.学生能用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验悠扬舒展的旋律,唤起对浩瀚夜空的无限遐想.教学重点难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在《彩云追月》声中走进教室。
2.师: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和温馨、团圆,看见月亮会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
3.师:“那你知道关于月亮的歌曲和乐曲吗?”(如:月亮之上、弯弯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等)。
师: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学习一首也是有关月的歌曲《彩云追月》,浩瀚的夜空,景色迷人。月亮时儿牵引着云朵,时儿破云而出,高高悬挂。彩云前追后赶,上下翻滚„„”(放月亮图片)听:
二、学习歌曲,深入感受
1、播放歌曲《彩云追月》,学生带着思考听歌曲
(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歌曲的情绪怎么样,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
2、播放音乐,请学生用“lU”哼唱旋律
并找出歌曲中你认为有特点的,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节奏和唱法。(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波音记号等。)
3、把切分节奏、附点节奏、波音记号等拎出来单独练习。××× 5.
教师简单讲解什么是切分节奏。
4、让学生为歌曲标上合适的力度记号。
5、跟录音哼唱并用手势划出旋律线。
6、请学生加入歌词演唱,并提出难点,师生共同解决。师: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比较合适? 生:„„(深情、优美)
7、艺术处理
①教者神情并茂的讲述:(每当中秋月圆时,我们站在白沙滩,遥望日月潭,月光照着宝岛,我的情思也随着月光漂向远方,泪水不自然地流了下来,亲人呀,你听见了我的呼喊声吗,什么时候我才能与你相聚呀。)所以在演唱时我们要唱出对亲人浓浓的思念和盼望亲人重归的期望之情。②引导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师弹琴,学生伴奏演唱)
8、完整演唱。
三、教学延伸
1、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乐曲的节奏、情绪和速度有哪些特点。节奏—平稳的情绪—抒情的速度—稍慢的
2、介绍作曲家任光及音乐背景。
《彩云追月》是上个世纪30年代我国年轻作曲家任光早期的代表作。在这里老师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曲作家任光。(电脑出示任光照片简介)
任光(1900—1941),生于浙江越剧之乡嵊县。1919年,赴法国留学作曲。归国后,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音乐活动中,创作了一批极有影响的抗日救亡歌曲与电影歌曲,代表作有《月亮月光光》《渔光曲》等40余首著名歌曲。
1940年,任光跟随叶挺将军从重庆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在一次行军途中遭国民党伏击,任光胸部中弹倒下,当敌军指挥官追问奄奄一息的任光:“你是谁?”任光说:“我是电影《渔光曲》主题歌的作者任光。”
说完就闭上了眼睛。敌军万万没想到在这样悲惨的场面见到令人尊敬的天才音乐家,追悔莫及。任光牺牲时年仅40岁。
3、介绍乐曲。
任光的这首《彩云追月》是1932年他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
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定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并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一首,乐曲既古典又通俗,几十年来深受听众的喜爱。
师: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么伟大的作曲家创作的这首歌曲吧。
神情演唱,结束本节课教学。
雨打芭蕉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及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并认识了解《雨打芭蕉》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让学生喜欢我国广东地区的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广东音乐的音乐文化。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情景
提问:
1.现在在国际上有一个很著名的中国女子民乐乐团,她们演奏了刚才那首动听的曲子,这个乐团叫什么名字?
2.她们用我们最淳朴的民族乐器演奏了很多好听的乐曲,你知道这个乐队里面有哪些民族乐器吗?
3.现在我们欣赏一首民族器乐曲《雨打芭蕉》 认真思考回答: 1.女子十二乐坊 2.二胡,琵琶,扬琴等 1.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做铺垫,为一下教学做准备。自主学习探究合作欣赏(一)初听
《雨打芭蕉》 1.播放《雨打芭蕉》,并提出问题:(1)、乐曲情绪?
(2)、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些民族乐器,乐曲里还出现了哪样特殊的乐器?
2.介绍请学生展示:广东音乐概念。
3.既然说到了广东音乐,我们再来聊一聊他的发祥地:广东。1.积极聆听,感受音乐。说出基本情绪及演奏乐器。介绍高胡。
2.3.学生用PowerPoint展示作业,其他同学可补充。1.由乐曲导出高胡,再导出广东音乐,介绍概念,层层深入。
2、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展现了学科整合的成果。
(二)复听 《雨打芭蕉》、该曲结构具有连续性,很难将其断然的划分成几个段落,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把它分成3个部分欣赏(出示课件),总结每一段描绘的场景画面。
2、学唱第一部分旋律(教师出示课件上的旋律并弹奏)1..根据每段乐曲联想到的画面用语言总结。
3、一边学唱一边体验广东音乐的乐句特点。本环节着重分析作品中各音乐段落的变化,让学生能清晰地纵观全曲的整体布局,从而有利于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延伸拓展 实践与创造 :
1、你还知道广东音乐的哪些些乐曲?2.那现在来欣赏另外几首广东音乐《娱乐升平》《紫竹调》《旱天雷》等的片段(教师用扬琴弹奏)。
2、总结广东音乐的特点:
3、现在是广东,春天的一个早晨,大家坐在一个舒适的茶馆里吃“早茶”,耳边萦绕着舒缓柔美的广东音乐,请大家用绘画,表演,歌唱,方言舞蹈等形式来展现这个美好的早晨。1.3.部分学生用PowerPoint展示作业,对其他同学讲解,其他同学也可补充说明。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成四组,可选用任意一种姊妹艺术展示。1.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展现了学科整合的成果。
5、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知识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教师课件展示)1.、广东音乐的概念 2.、广东音乐的特点
3、广东音乐的主要乐器
4、《雨打芭蕉》的旋律 学生自己总结加深印象 课堂小 结
中国的民族音乐如一支奇花独立于世界上,其民族器乐更为世人所慨叹。曾有许多次的民乐团到国外演出时,刚一结束,手中的乐器就被台下的观众“抢夺”去,他们实在无法想象,就这么一根竹子或木头,上面挖了几个洞或这样一做,竟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们这节课学的广东音乐,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认真聆听反思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探索广东音乐的的兴趣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课后作业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二)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重 点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难 点:
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高山流水》背景音乐。
一、情境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华民族乐器的基本常识。今天,老师将要向大家推荐一首用中华民族乐器演奏的非常著名的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
【课件演示】
1、向学生展示配有背景音乐且具有古色古香风格、写有《春江花月夜》标题的页面。
2、简介乐曲:这是一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这首乐曲以动人的旋律,巧妙的构思与手法,使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崇高声誉,曾多次在西方国家进行演奏,受到极大欢迎,被誉为“可以和世界上一流的室内乐团媲美”的优秀曲目。
【课件演示】展示写有乐曲简介并附有与乐曲情境相关图片的多媒体页面。
二、熟悉主题
1、音频演绎,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导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思考题】
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哪些中华民族乐器?
②比较乐曲每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课件演示】
1、先展示写有思考题的页面,之后播放音乐及与乐曲意境相关的视频,伴随着画面的切换进行欣赏。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琵琶、洞箫、古筝、二胡等中华民族乐器。
②乐曲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每一段的结尾都是一样的,而前面却有 所变化。这就是中国传统乐曲中常用的“换头合尾”变奏法。它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作用,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或主题。
【课件演示】
①
展示四种有代表性的乐器的相关图片。
② 简单介绍“换头合尾”变奏法。
3、揭示音乐主题。这首乐曲一般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出示乐曲结构图)
三、画面联想
运用画面联想法,分段欣赏乐曲,教师在此过程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①江楼钟鼓②月上东山③凤回曲水④花影层台⑤水深云际⑥渔歌唱晚⑦回澜拍岸⑧桡鸣远濑
⑨欸乃归舟⑩尾声【课件演示】
放各段音乐的同时,向学生演示包含各段基本内容及相应图片的页面。
四、合作演绎
师生视唱乐曲主题,并用电子琴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课件演示】展示标有各打击乐器演奏谱的页面。
五、创作升华
1、创作:①欣赏由琵琶独奏的《春江花月夜》,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意境,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在电脑上选择适合的图画。(请几名学生到电脑上进行操作,之后师生进行鉴赏。)
②欣赏一段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古典舞,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自己绘画或写一首小诗。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启发和指导学生的创作。学生自主创作结束后,挑选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请学生阐述创作思路,之后进行评价。
【课件演示】
①a、展示有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包含有五十多幅风景图片的页面(课件中出现提示文字:“欢迎来到寻宝屋。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寻找认为合适的图画,放到‘学生文件夹’中,希望这里的‘宝贝’能够满足您。请同学们试试看!”)
b、在电脑上展示学生选择的图片。
②播放《春江花月夜》舞蹈视频文件。
③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作品。
2、升华: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视唱和创作等环节,了解到乐曲通过变奏,不仅描绘了“傍晚”、“小舟”、“箫鼓”等江上秀丽的晚景,表现微波荡漾、温馨恬静的春江景色,而且借景抒情,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河无限赞美的深厚情感。它还使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管弦乐曲的神韵,充分展示了我们民族器乐的魅力,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乐器在世界之林中永远是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