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音乐《图画展览会》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音乐《图画展览会》
为帮助各位考生备战教师面试,中公教师网整理了各学科教师面试试讲答辩语音示范,以下是初中音乐《图画展览会》试讲答辩,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面试备课纸】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语音示范】 【教学设计】
《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图画展览会》感受音乐不同选段抒发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好友怀念之情。
2.通过聆听乐曲,以小组合作、模仿的方式探究乐曲的风格特点,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能正确体会音乐不同选段所表达的内容,并有感情的哼唱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乐曲《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基辅大门》、《牛车》三个音乐段落,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体会音乐表现得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能感情的哼唱主题旋律,并了解音乐的情感内容。
三、教学方法
欣赏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激趣问答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们遇到好看的风景,想告诉其他不在场的朋友时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说出自己的答案。可以用音符把它谱写下来,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图画展览会》去聆听美丽的画作。从而引出课题。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二)聆听感悟
1.教师分别播放乐曲两遍,并引导学生的聆听的过程中,分别思考两个问题:(1)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2)乐曲一共描绘了几幅图呢? 2.学生仔细聆听自由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感觉有辉煌、低落的。一共描绘了十幅不同的图画,曲作者穆索尔斯基去参观亡友遗作展览后,经过筛选从中挑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写成的一套钢琴曲。全曲共分《侏儒》、《古堡》等十段音乐。
(三)研究欣赏
1.教师分别播放乐曲《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基辅大门》、《牛车》三个音乐选段,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果为你参观的步伐配上音乐,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2.学生仔细思考自由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刚才大家所选择的音乐《漫步主题》是穆索尔斯基作品《图画展览会》中最为重要的一段音乐。因为这部钢琴曲套曲共分十段音乐。每一段乐曲描绘了特定的景物,而整个作品则用《漫步主题》加以贯串和统一起来,所以说这段音乐在这个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3.教师播放《漫步主题》,引导学生跟随旋律做出行走的律动,体会漫步的感觉。4.当《漫步主题》音乐结束,学生停下脚步时。待音乐结束后教师立即播放《牛车》音乐选段。引导学生根据音乐风格特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作? 5.学生仔细聆听自由作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同时通过多媒体呈现《牛车》音乐选段所对应的画作图片。教师总结图画作品的标题叫《牛车》,乐队中低声部缓慢而沉重,表现了沉重的牛车艰难前行,用悲戚的音调表达农民生活没有自由、艰苦的悲痛感受。利用小鼓模仿牛车吱吱的声音,再利用低音单簧管闪现,表现牛车渐行渐远的感觉。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6.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钢琴,哼唱主题旋律,注意音乐气势辉煌的感觉。
7.继续播放《漫步主题》,音乐结束后教师立即播放《基辅大门》音乐选段,引导学生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作? 8.学生仔细聆听自由作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同时通过多媒体呈现《基辅大门》音乐选段所对应的画作图片。教师总结这是一幅基督大门宏伟的建筑画作,穆索尔斯基运用管弦乐器的合奏强调出它特有的气质、庄严的气魄,具有古俄罗斯的建筑风格特点。
9.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钢琴,哼唱主题旋律,注意音乐气势辉煌的感觉。
10.教师完整的播放乐曲,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想象自己参观画展的景象。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与想象力。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欣赏了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图画展览会》中的《牛车》、《基辅大门》两首音乐作品。两首音乐都有与之对应的绘画作品,而且两首音乐都在描写和描绘着现实生活中一个个不同的自然景物,像这样具有描绘性的交响诗就被称为“音画”。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重要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感受到了音乐独具特色的魅力。2.作业:课后同学们聆听《图画展览会》的其他选段,下节课分享自己所听到的图画。
【答辩题目及解析】
《图画展览会》答辩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问题:本节课你如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感? 【参考答案】 谢谢考官的提问!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为主导。我将根据这一要求发挥引导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接受能力,选用恰当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
首先,激趣引导。我将结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音乐的风格进行引导,该阶段的学生对音乐已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自我认知力也逐渐加强。我将采用看图听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可以缓解单一教学而产生的负面因素,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其次,言语引导。语言是教师与学生进一步沟通的桥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音乐特点和该学段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我将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描述,以及问答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在我的语言引导下感受乐曲所传达的情感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对音乐的感知力。
最后,为了缓解视觉以及听觉上的疲劳,我将引导学生与我一起视唱音乐的主题旋律。通过演唱的方式更近一步的感受音乐抒发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在引导的过程中,我时刻遵循以学生是主体,老师作为主导这一原则开展教学。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各位考官!更多关于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详细资讯请随时关注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网
第二篇:初中音乐《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图画展览会》感受音乐不同选段抒发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好友怀念之情。
2.通过聆听乐曲,以小组合作、模仿的方式探究乐曲的风格特点,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能正确体会音乐不同选段所表达的内容,并有感情的哼唱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乐曲《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基辅大门》、《牛车》三个音乐段落,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体会音乐表现得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能感情的哼唱主题旋律,并了解音乐的情感内容。
三、教学方法
欣赏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激趣问答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们遇到好看的风景,想告诉其他不在场的朋友时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说出自己的答案。可以用音符把它谱写下来,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图画展览会》去聆听美丽的画作。从而引出课题。
(二)聆听感悟
教师分别播放乐曲两遍,并引导学生的聆听的过程中,分别思考两个问题:(1)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2)乐曲一共描绘了几幅图呢? 2.学生仔细聆听自由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感觉有辉煌、低落的。一共描绘了十幅不同的图画,曲作者穆索尔斯基去参观亡友遗作展览后,经过筛选从中挑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写成的一套钢琴曲。全曲共分《侏儒》、《古堡》等十段音乐。
(三)研究欣赏
1.教师分别播放乐曲《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基辅大门》、《牛车》三个音乐选段,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果为你参观的步伐配上音乐,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2.学生仔细思考自由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刚才大家所选择的音乐《漫步主题》是穆索尔斯基作品《图画展览会》中最为重要的一段音乐。因为这部钢琴曲套曲共分十段音乐。每一段乐曲描绘了特定的景物,而整个作品则用《漫步主题》加以贯串和统一起来,所以说这段音乐在这个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3.教师播放《漫步主题》,引导学生跟随旋律做出行走的律动,体会漫步的感觉。4.当《漫步主题》音乐结束,学生停下脚步时。待音乐结束后教师立即播放《牛车》音乐选段。引导学生根据音乐风格特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作? 5.学生仔细聆听自由作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同时通过多媒体呈现《牛车》音乐选段所对应的画作图片。教师总结图画作品的标题叫《牛车》,乐队中低声部缓慢而沉重,表现了沉重的牛车艰难前行,用悲戚的音调表达农民生活没有自由、艰苦的悲痛感受。利用小鼓模仿牛车吱吱的声音,再利用低音单簧管闪现,表现牛车渐行渐远的感觉。
6.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钢琴,哼唱主题旋律,注意音乐气势辉煌的感觉。
7.继续播放《漫步主题》,音乐结束后教师立即播放《基辅大门》音乐选段,引导学生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作? 8.学生仔细聆听自由作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同时通过多媒体呈现《基辅大门》音乐选段所对应的画作图片。教师总结这是一幅基督大门宏伟的建筑画作,穆索尔斯基运用管弦乐器的合奏强调出它特有的气质、庄严的气魄,具有古俄罗斯的建筑风格特点。
9.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钢琴,哼唱主题旋律,注意音乐气势辉煌的感觉。
10.教师完整的播放乐曲,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想象自己参观画展的景象。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与想象力。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欣赏了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图画展览会》中的《牛车》、《基辅大门》两首音乐作品。两首音乐都有与之对应的绘画作品,而且两首音乐都在描写和描绘着现实生活中一个个不同的自然景物,像这样具有描绘性的交响诗就被称为“音画”。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重要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感受到了音乐独具特色的魅力。2.作业:课后同学们聆听《图画展览会》的其他选段,下节课分享自己所听到的图画。
第三篇: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为帮助各位考生备战教师面试,中公教师网整理了各学科教师面试试讲答辩语音示范,以下是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试讲答辩,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面试备课纸】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语音示范】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教学设计】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优美的旋律,情感在爱的旋律被感染,充分感受真情的可贵,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运用聆听法、小组讨论法、对比法等相结合的方式,互相合作学习。3.掌握附点音符以及切分音,体会并演唱二声部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准确唱出附点音符以及切分音,分辨出歌曲演唱形式的变化,并准确体现。【难点】
带感情演唱歌曲,并准确唱出二声部旋律。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课前放翁倩玉《爱的奉献》歌曲,渲染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
教师分别提出问题:在你的心中的爱是什么样子的?在什么情况下,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分享给别人呢?学生自由作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主题《让世界充满爱》,介绍歌曲背景。
2.组织教学
教师弹奏钢琴,请同学们分两组跟着课本谱例,进行发声练习。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二)初步聆听
1.教师初次播放音频并提问:歌曲的速度和感受分别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速度较慢,抒情。听着歌曲非常感动,充满爱和正能量。(三)探究学习1.再次聆听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并提问:歌曲分为几个段落?每个段落力度、演唱形式等有什么不同? 学生经过讨论给出答案,教师给予适当鼓励后总结,歌曲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的力度较弱,独唱;第二段力度较强,二声部合唱;第三段力度较弱,二声部同样旋律。
2.分段学唱
(1)教师展示曲谱并播放歌曲第一部分,学生用“em”的声音跟唱,用指挥手势打节拍。跟唱结束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切分音和附点音符,并重点练习。(附点音符是体育课口令齐步-走的节奏,切分音可以用作大大的瓜)
(2)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加入歌词跟唱,教师作出指导和纠正。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部分旋律,并加入歌词,学生自主发现课程难点。(4)教师弹琴,学生共同跟唱一、二声部,熟悉旋律并加上歌词。然后请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5)教师弹琴,学生带歌词跟唱第三部分歌曲。
(6)教师播放音频完整演唱歌曲,并思考:每段旋律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和力度有什么对应关系。
(7)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第一段的旋律情绪柔和,对应力度较弱;第二段的旋律情绪坚定,对应力度较强;第三段的旋律情绪回归柔和,对应力度较弱。教师予以鼓励。
3.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带感情完整跟唱整首选段,用歌声表达情感,学生的情感在爱的旋律中被感染。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还听过哪些有关于爱的歌曲,并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上前演唱。
2.展示完之后教师给予鼓励性他评。(五)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并体会爱的伟大。
2.留下开放性作业,学生自主搜集其他关于爱的歌曲听。
四、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问题:结合课程内容,简单说说你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谢谢考官的提问!学生学习积极性,直接关乎课堂学习氛围,并且决定这堂课成功与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直接挂钩的。所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在本节课,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我以讨论法和创设情境法、对比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课程开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为下面的课程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其次,我会在课堂多采用提问沟通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活动当中,学生在提问和回答当中自己找到答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从而调动积极性。
再次,我会采用多种形式来组织教学,比如小组讨论、演唱展示、分组合唱等形式,学生在玩乐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
最后,新课标指出,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我在课程中采用多自主,多引导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课程重难点并引导解决,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各位考官!更多关于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详细资讯请随时关注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网
第四篇:教师面试试讲答辩高中语文《登高》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高中语文《登高》
为帮助各位考生备战教师面试,中公教师网整理了各学科教师面试试讲答辩语音示范,以下是高中语文《登高》试讲答辩,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面试备课纸】
【语音示范】
【教学设计】
《登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2.通过合作探究品析“即景伤怀”的手法,养成合作探究意识,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沉郁顿挫的诗风,并逐步树立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合作探究品析景、情的关系,体会“即景伤怀”的手法。【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三、教学方法
吟诵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导入语
学生观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们往往喜欢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去野外踏春,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就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样是登高,“诗圣”杜甫又是怎样的处境与心情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二)品读诗歌
①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因。)②选取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③学生自由朗读。
(结合注释默读,领悟诗歌的大意。)再次朗读,思考问题:可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悲凉。(三)精读诗歌
1.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主要是写景。景物有: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个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十分悲凉、凄清。“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艰难。也是全诗的诗眼。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一系列描绘哀景的词,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与投影。正像清代诗人王夫之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请大家注意。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提问: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②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提问: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4.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提问: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明确】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正是心急如焚,才两鬓染霜。提问: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明确】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四)拓展延伸
朗诵比赛,分小组诵读这首诗,看哪一组读地更有感情。(五)布置作业
课外收集并赏读杜甫的诗歌“三吏三别”。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答辩题目及解析】
《登高》答辩
问题:你这样设计板书的原因,以及此板书的优点和缺点。【参考答案】 谢谢考官的提问!本着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的原则我设计了本课的板书。
首先由风、天、猿、渚、沙、鸟、木等景物引出作者苍凉、雄浑、沉郁、悲壮的心境,最后感悟出常年漂泊、老病孤独、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这个板书的优点是可以一目了然,清晰地把本课主要思路呈现给学生。当然,由于备课时间限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可能稍显单薄,并不能把本课的更多内容一一呈现。
更多关于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详细资讯请随时关注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网
第五篇:教师面试试讲答辩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归去来兮辞》试讲答辩语音示范如下: 【面试备课纸】
【语音示范】 【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1.朗读并背诵全文,疏通文句,借助工具书及注释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从情感表达和语言两方面总结陶渊明此文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
3.体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情感表达和语言两方面总结陶渊明此文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
体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三、教学方法
吟诵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向我们勾勒了一个乌托邦的理想社会?(陶渊明)那么,关于陶渊明,你们还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回答)嗯,看来大家的课外知识都很丰富!提到陶渊明我们都会想到他向往归隐田园的高洁情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与官场诀别、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
(二)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1)关于朗读,继续强调注意以下几点: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①断句读。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注意语调。
读出语调——升调、降调,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教师指名学生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2)关于文言常识,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实词:四个重点实词
役(役使)、谏(谏正、劝止)、觞(酒杯)、策(拄着)②虚词:五个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复驾言兮焉求(干什么),曷不任去留(何)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③古今异义词:是、非、亲戚。(三)深入研读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诵第一段,思考问题:
①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文本作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朗读第二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明确】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②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明确】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③这一段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四)拓展延伸
结合古代与当下的不同社会情况,谈谈对归隐的看法。(五)小结作业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了解了陶渊明的生平,学习了他的作品,感受到了他的隐士情怀,你一定有很多自己的感悟与想法,请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随笔。
五、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问题:“恨晨光之熹微”中“恨”和“实迷途其未远”中“实”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谢谢考官的提问!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这句话中的“恨”意为遗憾。“恨”字在古代汉语中通常表示“遗憾”,这句话的意思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在文言文字词中存在着很多古今异义的现象,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区分记忆。
“实迷途其未远”一句中“实”是确实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教材中对这句话给出了注释,在教学中可进行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自学能力训练。
更多关于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详细资讯请随时关注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