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资格面试小学音乐《映山红》试讲答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映山红》,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2.采用聆听法、教唱法、小组合作等方法,体会歌曲情感表达的变化。3.了解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并能演唱歌曲的主旋律部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歌曲《映山红》,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难点】
歌曲中节奏的掌握。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视频片段,提问学生电影的名称。教师总结“刚才播放的是电影《闪闪的红星》视频片段,这部电影故事以一九三七年红军长征作故事背景,讲述了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在这部电影里面有三首红歌广为流传,它们分别是《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以及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歌曲《映山红》。”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速度是舒缓的。(三)探究学习
1.学生聆听音乐,对照歌词,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2.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反复句及作用;3.教师钢琴伴奏,带学生学唱歌曲部分;4.播放《映山红》在《闪闪的红星》电影里出现的视频片段,讲述该电影片段的故事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5.学生思考电影插曲在电影中的作用;6.学生跟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拓展延伸
欣赏《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对比歌曲《映山红》分小组讨论,两首歌曲有何异同,并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映山红》,通过歌曲感受到了电影所表达的思念之情和爱国之情。那些不能忘记的历史,会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一直传承下去,我们应该牢记革命烈士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作的努力,向我们的英雄们致敬!同学们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加深对今天所学歌曲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第二篇:教师资格面试小学语文《白杨》试讲答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晰、伞、疆”等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白杨的特点。
2.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爸爸话语的重要含义。
3.体会白杨高大挺拔、坚强的特点,学习白杨适应性强、守卫边疆的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白杨高大挺拔、坚强的特点。【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爸爸话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郁钧剑《小白杨》
导入语: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唱一首歌曲,大家可要认真听,听后回答我两个问题:
1.这首歌唱的是什么?2.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白杨树根深干壮,守望边疆)今天跟着老师一起走向边疆,走进茫茫的戈壁滩,去看看那里的白杨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疏通文意: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生回答并总结)(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1.指明同学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茫茫”“浑黄一体”等词语体会戈壁滩环境的恶劣。并适时出示戈壁滩的场景图,让同学直观感受,给后文引出白杨做好铺垫。
2.自由朗读2—4自然段,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出作者刻画白杨特点的词语。其中通过“卫士”一词体会文中拟人的写作手法,感受白杨不但高大挺秀而且肩负重大责任的特点。
3.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爸爸和孩子们对话的这一部分,读完之后给予相应的朗读指导,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哥哥妹妹在争论什么呢? 他们俩谁说的对? 那妹妹为什么会以为是伞呢?她给出了怎样的理由? 哥哥问:“为什么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给了怎样的解释。体会爸爸话语的重要含义。
(请同学们联系上文,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从来”,两次的“哪儿”和两次的“不管”体会白杨树对生长环境适应性快而且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再次播放戈壁滩上一排排白杨的图片,请同学们把爸爸的话再次齐声朗读。
(五)总结全文,回顾知识
请同学说说本节课后的收获,可以从字词、修辞、情感等方面来谈谈。(六)课后作业 1.背诵爸爸的话语。
2.给你心中的白杨说上几句心里话。
五、板书设计 白杨 高大挺拔 坚 强
第三篇:2018年教师资格面试备课、试讲、答辩
一般都是老师领你到教室门口,然后你自己敲门(三下),会有人应你,就可以进去了。记得把门带上。里面通常是三个考官,最多还有一个负责各种教务的老师。大家可以先和考官问好(各位考官好!我是某号考生)。记住,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能说名字或者学校单位等信息,否则视为作弊!接着鞠躬。主考官会和你说话,问你问题。先回答结构化的问题,然后开始试讲,最后是答辩。
试讲,又称“片段教学”、“无声上课”“模拟课堂”等。是指在无学生的情况下,将考官当做学生的教学情景模拟。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试讲时间只有短短的10分钟,这又有别于传统课堂,如何在短时间内将课堂的精彩呈现给考官?下面为大家总结以下几条备考建议。
一、备课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位好老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从容不迫,处变不惊,就必须挑灯夜战,伏案沉思。而对于即将走上考场的考生来说,备课尤为重要,有些考生可能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在这里乐过专家面试资深讲师要提醒广大考生,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的一个环节。备课主要包括备新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而这三项工作都需要考生在考前完成。尤其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都是需要考生提前准备,这样大家才能在短短20分钟内完成备课,写出简案。因此建议考生全面了解教材,以人教版为主,理清教材思路、教学重难点。考试时候,大家的考试题一般不会是整片课文,而是教材中课文的某个片段,大家拿到题时,不要急着写,要先剖析试题,用2分钟左右时间通览全文,罗列知识点,看清题目要求,再开始动笔写。大家在平时就要刻意训练自己写简案的能力,13分钟左右完成简案书写,剩下的时间要在头脑中像过电影一样把自己的课顺一遍,尤其是开场的导入语和各环节的衔接语。
二、试讲
有些学生可能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比较熟悉教学的一些基本流程,但是在面对考官的无声教学中,往往不知如何是好。考试和平时的上课还是不同的,平时上课你问什么问题都会有同学回应你,但是在考试时候,你所问出来的每一个问题都不会有人回答,那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考生需要自问自答。但问题是大部分考生没办法想象出学生会是如何回答的,因此有很多考生就放弃互动,把整个试讲过程变成老师的一言堂。但问题随之而来,这样的课堂完全偏离了新课改的理念。那么如何在考试过程中将互动演绎的淋漓尽致?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在平日里除了写教案,还要把你的教案内容大胆的演绎出来,通过不断地练习,在考试的无声教学环节才不会漏洞百出。在试讲的过程中要提醒各位考生注意教姿教态。比如,当你提问一位学生时,你是否用了“请”字,你的手势是否标准地指向这位学生,你的眼神有没有闪烁着期盼和鼓励的目光,你的身体是否有一定的前倾等等,这些只是一些小小的细节问题,但考生需要认真去思考总结,才能把一堂好课呈现在考官面前。
三、答辩
答辩是最为灵活的一个环节,至于考官会问什么样的问题,完全是因人而异。但从历年的真题反馈来看,大部分是围绕试讲内容提问的,尤其是和所讲知识点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是考官最容易问到的,所以乐过专家建议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的去补一补你的专业基础知识。回答问题时,建议考生要回答的真实可靠,切记不可不懂装懂,如果遇到自己不会回答的问题,一定要先向考官表示歉意,并表明自己回去之后会对这个问题深入研究一番,以退为进,扭转考官对你的印象,只要你保持谦虚、好学的心态面对答辩环节,考官是不会过度为难你的
第四篇:音乐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必备亮点
音乐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必备亮点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备考已经拉开序幕,试讲在教师资格面试考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特为考生准备了音乐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必备亮点,希望考生能够全面掌握,突破面试!
好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具有亮点,新颖性的活动能起到事到功倍的 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活动学生不但能保持浓厚的学习氛围,还拓展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设计的发展变化基本分为四个环节(新 课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拓展、课堂小结),有亮点的活动必然是围绕这四个环节展开,在试讲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有亮点的活动。1.新课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活动设计必须谨记以下三点:(1)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氛围;(2)围绕本节课堂内容展开;(3)以学生为主体。
以《森林狂想曲》为例
该教学设计以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大象等),由学生猜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在学生夸张、生动的表演中,音乐课有了快乐的课堂氛围;精巧的听音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开启音乐课审美体验的新乐章。2.新课教授
新课教授是重点内容的展现,教学设计的亮点是否突出也体现在此环节,作为教师中间过渡自然,言语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新课教授环节是判断课型的重点环节,采取的活动围绕着课型展开。以《桑塔露琪亚》为例
首先采取的活动是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歌曲,欣赏音乐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有效途径,学生边听边思考可以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通过有目的的聆听,学生能了解音乐的情绪和并能为乐曲划分段落,在欣赏的过程中既能更好地了解乐曲的内容又能起到熟悉旋律的作用
之后是学唱歌曲的活动设计,学唱歌曲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重点环节,学生在欣赏视唱的方式感受歌曲八三拍的韵律感,同时在教学过程 中,充分并合理安排学生的合作活动,让他们在对比合作探究中共同提高,最后通过身临其境,表演揽客的情景,整个过程学生的思维活跃,敢于大胆表现,勇于创 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在课堂中,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
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既不干涉、否定,也不撒手不管、放 任自由,而是反馈指导表扬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在循序渐进中学会歌曲,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获得相关的音乐知识的同时 也得到自我发展,那课堂教学推向另一个高潮。3.拓展环节
音乐学科主要以审美为主,学生通过欣赏相类似的音乐体裁,既能感受不同地区带来的音乐下能感受,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以《流行风》为例
学生虽然喜爱流行乐,但是对流行乐的分类比较模糊,这一环节采取听音乐分辨音乐种类即巩固了流行乐的种类,又拓展了没有接触过的音乐种类,在了解流行乐的种类上进行歌舞表演,即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增进了音乐知识储备,同时把音乐课堂推向高潮。4.课堂小结
具体要写清楚怎样进行归纳小结,是教师归纳还是学生归纳?课堂小结的时间短小精悍,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
整个教学设计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仅只是学会了一首歌或者听一首乐曲,教学活动的亮点设计应体现在学习乐曲的同时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从而感受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应和情感的体验,从而提高音乐素养。
第五篇: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音乐教学设计(5.3)
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音乐教学设计(5.3)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小学音乐《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受彝族“跳月”独有的欢快、热烈情绪,体会音乐所表现阿细人跳月时的欢乐情景,并乐于与同伴一起分享音乐的喜悦。
【过程与方法】
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能够说出乐曲当中的主要乐器。
【知识与技能】
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感受民乐合奏《阿细跳月》热烈红火的风格特点,根据旋律感受音乐的变化。
【难点】
能够认识乐曲当中出现的中华民族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老师讲解《阿细跳月》的背景故事
远古时代,人类不知道怎样用火,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有一天雷电击中了枯木而引起一场大火,很多野兽被烧死,人们吃了,感到味道鲜美。从此才会用火烧肉充饥,烧起火来取暖。但在那风吹雨淋又没有房屋栖身的原始生活中,要保存住一点火种,确实非常困难。暴雨一来,火种被浇灭了。没有火了,人们就得挨冻,吃生肉喝冷水,给生活带来不少的困难。有一天,人们在山上狩猎时,又冷又饿,实在支持不住了,便纷纷靠在树上休息。有个名叫“木邓”的小伙子,却骑在一根朽木上面,边休息,边拾起一根细木棍儿,使劲地向朽木上钻。钻着
钻着突然从朽木中钻出火来了。火的再度出现,使人们欣喜若狂。大家拾柴架火,熊熊的火焰,照得大地通红,烤得人体冒烟。于是围着篝火,边烤边跳。这就是阿细跳月的最初起源。人们称之为“木邓比”,意为“跳篝火”。
而现如今阿细跳月像一朵盛开在云岭高原上妍丽的山茶花,美丽着一方神奇的红土地,今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神奇的地方去聆听《阿细跳月》。
由此导入新课。(二)初步感知
1.聆听全曲,教师提问:听完之后,同学们可以从音乐的情绪、旋律的特点、力度速度的变化说说你的感受,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情绪热情奔放,欢腾跳跃,速度也逐渐加快将热闹欢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2.教师再次带领学生聆听歌曲,并且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说说什么是阿细跳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
(三)探究学习
1.聆听乐曲第一部分部分,教师提问:感觉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由哪些乐器勾画出了这样场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乐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
2.教师展示一些民族乐器的图片同时播放民族乐器的音色并用不同颜色的色块表示乐器音色。
请学生聆听各种民族乐器的音色,并能与其颜色对应的色块连接起来。3.再次引导学生聆听第二乐段,同时询问学生:与第一部分在音域方面有什么样的区别,这样的设置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学生举手做出回答。
教师总结: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
4.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三部分并询问学生有什么样的区别?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
5.在歌曲最后教师播放尾声,让同学们分享一下舞会结束后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在聆听过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让我们感受到人们激动愉悦的心情。
6.最后完整的聆听全曲感受,热情浓郁的音乐气氛。
7.教师带领学生哼唱主题旋律,体会在月色的笼罩中,篝火的映照下人民热烈欢腾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
以四人为一小组为《阿细跳月》创编舞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并为优秀的小组颁奖。
(五)小结作业
在弥勒这块美丽神奇的红土地上,多彩多姿的民歌像山里的泉水一样甜,绚丽浪漫的舞蹈像山里的流岚一般美。居住在西山地区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集体舞蹈“阿细跳月”,是出落这歌舞海洋中一枝独秀的山茶花。它像清爽的山风,像欢快的山溪,像燃烧的火把,半个多世纪以来久跳不衰,美名播四海,备受国内文艺界和国际友人的青睐。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份芬芳永远的传递下去,做文化交流的小使者。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