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11)

时间:2019-05-12 16:3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11)》。

第一篇: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11)

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11)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小学语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会读、会写本课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这首诗中描写了两个十分顽皮可爱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的顽皮可爱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2.教师范读,为学生正音划分节奏,便于更好的掌握诗词。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词中的大意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明确:强调学生个性化解读,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的形象,感受童真童趣:(1)让我们都轻轻地划着小船,来到安仁,看一看吧!谁愿意为我们描绘一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呢? 明确: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2)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明确:无忧无虑、天真童稚的形象。(3)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配乐读,代表读)2.再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1)为什么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呢?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 明确: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恍然大悟。

(2)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又有什么感受呢? 明确:他也许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或许他会加入孩子的行列,使风行船,眼前此景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他对俩小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俩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四)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束课堂。把《舟过安仁》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或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二篇: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在我们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来看一段动画片《木兰》的视频。(播放)介绍:这段表演截取自好莱坞卡通片《花木兰》。你们看到木兰说着英文是不是感到有些违和呢?花木兰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在国际上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关于木兰的长诗《木兰诗》。

2.用PPT出示《木兰诗》相关知识如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用PPT展示本文生词“唧唧、机杼、当户、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

3.请学生简述故事的脉络是怎样的。

(替父从军---征战沙场---辞官还乡---故事结局)(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学生对故事已有了全局上的把握,本文故事是围绕人物展开,分析出人物的特色,故事的关键就把握住了。教师将下列问题用PPT出示,请学生默读,然后教师点名回答。

1.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木兰有什么担忧?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家里没有男丁,父亲要去充军。木兰对长辈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勇敢果断的性格。)2.从第二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身为女子,战场上奋勇杀敌,巾帼不让须眉。表现出木兰勇敢无畏爱国的英雄气概)3.从第三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木兰请求辞官还乡,说明木兰不慕名利,情系故乡,热爱和平生活;同行十二年,战友未发现木兰是女子,说明木兰谨慎小心又机智。)4.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木兰是一位深爱家人,热爱和平生活,同时又英勇果敢,谨慎机制,不慕名利又爱国的女性。)(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长诗,既然是诗,就同样有很多诗的特点,诗歌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请同学们结合具体文本找找看,本文中都包含哪些修辞?(七年级的学生其中比喻、排比、对偶,七年级的学生应该可以正确找出;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修辞,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习作,内容自定,要求用到文中提到的所有修辞。注意语言表述行文条理,逻辑清晰。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为简单,可以请同学们试着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修辞,本文的修辞是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可比对以前所学文言文的修辞来进行讲解。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三篇: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

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读文章关键词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部分,让同学们各自回忆自己所接触过的爱国英雄的故事,选代表上台发言,这样从同类别的故事中比较容易导引到本课主题上来,同时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一两个即可)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自然段):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自然段):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自然段)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自然段)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自然段)壮烈跳崖(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1.同学自由朗读,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互相交流这些句子为什么使人感动。

2.老师引导同学解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句话好在哪里? 明确:这句话中的几个词语都运用的非常生动,比如“斩钉截铁”和动词“走”,掷地有声,表现出班长铁一般坚定的态度和果断的决定,间接体现出五壮士昂扬的斗志和对人民的爱,这种牺牲精神可谓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而这里也没有描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了他们和班长一致的动作和心理状态,说明他们都和班长一样,时刻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有的同学说这句话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你能谈谈好在哪里吗?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石头的有力、迅猛,同时这两句话也饱含着五壮士杀敌的英勇决心和血战到底的气概,(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如果此刻五壮士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提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据时间进行删减)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我们要像五壮士学习,学习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维护祖国的利益,以后做国家的栋梁,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六)课后作业

课下阅读其他描写爱国英雄的文学作品,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因此在课程主体部分应该安排学生多读课文,尤其是在梳理完文章结构,赏析了重点词句之后,这时再朗读课文,学生的感情已经不一样了,正好趁热打铁,把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诉诸言表。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四篇: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大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难点】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利用写作背景导入,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古代的选官制度各个朝代均有不同,从世袭、察举再到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了以门第取仕的形式,门阀士族逐渐垄断政权,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甚至到了尊“家法”而鄙从师的程度。对于这种“学风日下”的形势,在唐德宗年贞元十八年,韩愈批判了这种风气,提出了从“道”而学的观点,那么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说的?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探究竟。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大屏幕出示韩愈生平介绍。

明确: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

起八代之衰”,明朝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2.诵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各段大意,明确中心论点。

明确:(1)老师结合课下注释为学生疏通文意,指出常考实词(如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虚词(如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的标志)、特殊文言句式(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判断句)等。

(2)本文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三)深入研读

1.默读文章第一段,说一说作者认为老师的职能是什么?是怎样论述的? 明确:老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说出学习无长幼尊卑贵贱之分,点明道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从正面论述了师和道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从哪些方面论证师道的“存”与“不存”的? 明确: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1)把“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的从师而问和不耻学师对比,指出圣人和愚者的区别是是否尊师重道。(2)把为孩子择师而自己不学习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错误观点。(3)把巫医乐师百工等人和士族门阀对比,批判轻视师道的风气。

3.赏析文章第三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明确:作者引用孔子的例子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能自足自满而要勤学好问。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4.说一说最后一段的作者用意

明确:引用李蟠从师好学的事例,再次批判不耻从师的社会风气。(四)拓展延伸

1.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明确:作者运用对比从多个方面说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呼吁当时的人们要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这对现如今社会也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2.对比手法是写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谈一谈它的好处以及以后如何去运用。

明确:本题较活,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结作业

课下小练笔:结合课上所学知识,写一篇以“师道”为主题的议论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接受起来较难,因此在课前应当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文章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文章第二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了解作者意图和写作手法的运用。本文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五篇: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美术教学设计(4.26)

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美术教学设计(4.26)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小学美术《自画像》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头部的不同特点,学习细致地观察、大胆地运用绘画方法表现自己的脸型、五官的特点。

2.在观察、体验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表现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条造型表现力。

3.通过观察、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胆运用恰当的方法表现自己。难点: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表现。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游戏,激趣导入

引导谈话:同学们,看一看老师的长相有什么特点?你们能说一说吗?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从脸型、五官到发型、体型等。

学生一边说老师长相的特点,老师一边画,边画边说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尤其是在关键部位。教师小结:老师给自己画了一张像,你也想画自己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画自己吧。揭示课题《自画像》。

活动二:直观感知,形式分析(一)赏析作品

课件出示书中徐悲鸿的《自画像》。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画的是谁吗?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并分小组研究汇报:这幅画画的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年轻时的自画像;是一幅油画作品。

接着出示徐悲鸿的照片,引导学生对比说说:画家抓住了自己长相的哪些特点? 学生聆听或根据自己对画家徐悲鸿的认识参与课堂互动,并小结:画面上炯

炯有神的双眼、红扑扑的脸庞,表现了画家对艺术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向往。

(二)形式分析

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观察,并说一说:你的脸形像什么形状,五官有哪些特点?也可以请同学来补充。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脸形及五官特点,教师小结: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引导提问:你能说说老师刚刚是怎么画自己的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先观察镜中的自己分析特点,先画脸形,然后画五官、头发,最后上色。

活动三:教师示范,课堂实践(一)教师示范

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部位,比如鼻子、眉毛、脸形等,教师有重点地示范。

(二)课堂实践

作业要求:坐在镜子前,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点,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学生实践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活动四:展示评价,扩展延伸(一)展示评价

展示作品,并引导学生从五官、脸形、表情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最后全班同学将自画像展示在黑板上,鼓励学生主动大胆的对本节课重点内容做以总结,主要强调表现人物形象时需要抓住的特征等。

(二)课后扩展

引导学生课下尝试以不同的表现形式画一幅人物肖像。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下载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11)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1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