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原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措施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措施 2007-05-22
打印自: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地址: http://www.xiexiebang.com/jpkc/mkszyjpkc/article.php/25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主要内容与特色
(一)、本课程建设目标
继续加强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梯队。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效性,力争在不长时间内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
(二)、本课程建设主要内容
通过调研摸清大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真实心理状态,加以正面引导,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学习理论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当代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建立、健全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听课制度等。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改变过去单纯“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变过去“一言堂”教学为课堂主讲和课堂讨论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问题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等诸多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兴趣,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质量。
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先进,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教学录像、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鼓励课程组成员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和教研课题,树立课题意识。通过课题立项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带动本学科的学科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
(三)、特色和创新
1、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并上网。修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并上网。
制作和修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媒体课件并上网。
制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录像并上网。
2、系列科研和教研报告或论文
关于教材教法问题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三进问题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探析。
3、为将来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创造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本课程计划在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努力,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建设措施
【1】、制定目标:通过课程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组织实施:继续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学历、职称层次;规范教学管理;调整教学大纲;充实完善课程内容;开展重点、难点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教材与教学环节研究;设计规范的试题库;建好社会实践基地;尝试考试方法新评价系统。
【3】、总结提高,逐步优化。并在今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反馈,最终实现预定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4】、进一步完善教学网络平台完善工作。本课程全部教案、课件、讲课录像、习题集等已全部上传到校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但需要不断精心维护与完善,并实现师生的充分互动。
【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措施(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课程组争取在一名省级教学名师基础上,再增加一名校级或省级教学名师):
课程组现有的教师队伍总体来说力量比较雄厚,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人员充足。课程组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博导一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在现有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1人,53岁以下均具有硕士获博士学位。现已有省级教学名师一名。课程组争取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名校级或省级教学名师。
为了适应精品课程的教学需要,现有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层次还需进一步提高,课程组计划在未来的两年中,课程组将增加教授1人,副教授3人,增加博士和在读博士3人,实现45岁以下的教师博士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课程组计划在未来两年中,通过派出访问学者、进修学习以及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一流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6】、制订课程大纲(含实习、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7】、完成实验、课程设计等指导书的编写与出版:
按国家教育部规定各高校不得编写政治理论课教育教材指导书
【8】、选用优质、规划或“面向廿一世纪”教材;完成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工作:
已按国家教育部规定使用统编教材
【9】、完成课程习题库、试题库:
试题库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的一个重要内容。试题库是整个教学质量的有效检验,因此建设高质量的试题库就举足轻重。
试题库要分章编写知识点。根据知识点设计试题.试题的难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所占比例分别为15%、30%、45%、10%。
试题质量评价的方面包括:
a)试题应体现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要求。
b)试题应体现全面检测的原则。
c)试题之间应彼此独立。各个试题必须彼此独立,不可相互牵连,一方面一个题目中考查的内容,其它题目不应重复考查;另一方面,题目之间不可相互暗示。
d)试题表述应简明。在不遗漏解题依据和思路的前提下,题目语意要清楚,文句简明扼要;答案明确合理;评分标准简便、准确、科学。
【10】、完成课程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 近年来,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越来越广,比如:多媒体技术、电子资料等。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首先,它使得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明了,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其次,它具有内容丰富,时空跨度和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大大开阔了青年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再次,它具有立体化、多视角教育的功能,可大大提高教学实效。第四,它具有摆脱书本局限,超越课堂局限,使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从而激发他们创新意识的功能。目前课程组成员都能自主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组江立成、柯文桂、任雪萍开发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课件获“安徽省教学课件三等奖,合肥工业大学教学课件二等奖。课程组成员将不断改进、完善多媒体课件。
【11】、完成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数字化、立体化资料制作:
为了适应新的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形势,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下过于注重依赖课本进行知识传授的倾向,因而扩大课程“资源空间”势在必行。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扩大“资源内需”,有意建立一个以基础知识为出发平台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做到课堂内外资源共享。课程组现已初步建成本课程的资源库,并能力加以完善。
【12】、实现课程资源上网,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化传播媒体是当代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不仅拓展了教学的时空观,而且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有效加强,使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可同步发展。为教学过程研究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创造了条件,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主导”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网络资源对教学过程支持的四大优势:交互性强、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和以学为主。
“授人以渔”是网络教学发展的原动力:利用校园网,提供“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教与学实时交互,学生在线学习的同时可以查询、提问、讨论;利用网上教学和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非实时交互,用来答疑、辅导、讨论、选课、提交作业等;设立“学生学习指导”专栏,对学生晓之以理,讲思路、讲方法,而且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咨询等;人文关怀,给学生创造人性化的网络学习资助环境,在技术性网络之外织造服务性“人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引导、指导、督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直至顺利学习,这是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重要内容。
目前已实现课程资源上网。今后将不断维护和完善,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13】、完成课程教学录像: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手工方式的教学个案研究已远远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开发课堂教学客观分析和测量的新方法,并用之于教学研究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对于彻底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方法的推广还在于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实施。
现已实现课程组十位主讲教师教学录象上网。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教学录像上网。
【14】、课程教学内容研究与教学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长期坚持周三下午集体备课制度。对教学内容逐章逐节进行研究,确定讲课重点、难点。分析学生状况,研究调整讲课方式。课程组绝大多数教师已采用多媒体教学,集体研究课件制作,研究多媒体教学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积极参加全国和省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活动和学术活动,及时了解相关动态,了解中央的精神,吸取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争取各方支持组织教师去延安、西柏坡、遵义等地参观学习,以促进教学。
改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安排,增强教学实践环节。我们在合理安排理论课教学时,努力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搞社会调查。布置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教师对此认真批改,并计入学科总成绩。
积极搞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改研究工作。几年来承担、完成省部级教改课题6项,获得了省部级奖励6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15】、教学实效性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对高校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如何适应新情况和新发展的挑战,本课程将抓住机遇,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提高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实施:
(1)、调研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1]、了解和调研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社会生活、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所带来的新情况。
[2]、了解和调研自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化和分化过程中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国际交往中思想多元化所带来的相互交织、互动的挑战。[3]、了解和调研高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4]、了解和调研高教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矛盾。
[5]、了解和调研高校学生中的贫富差距及其贫困生问题带来的新情况。
(2)、调研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方面的学科建设问题。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学科关系、学科分层和学科方向问题。
[2]、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育功能及认识和期待水平调研。包括学校管理层、学生受教育层和教师教学层。
[3]、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课程设计调研。在教学要求和目的,内容安排等课程设计上是否重视学生道德理性的培养,是否只将培养重点放在学生的忠诚、服从、尊重权威等价值和美德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等问题。
[4]、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手段和方法调研。对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灌输、规劝、训诫予以认真反思,从积极和建设性的方向加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
(3)、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多方面创新,提高教学水平的调研。
[1]、寻找大学生所思、所想、所听的与我们想要、要讲和没讲的差距及结合点。
[2]、寻找教师引导与学生互动和谐氛围的方法与原则。既要在世界观方法论上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又要在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中活跃气氛。
[3]、寻找趣味与严肃、理论教育与切身体验、灌输与主动接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考核评价新方法。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的多方面评价体系(考核、学习态度、出勤率、作业、自评、互评等);二是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理论创新、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
[5]、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环节的新途径。
【16】、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措施:
课程组组织问卷调研、考察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提出整体提高教学水平的措施。探索一套适应新形势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教师为中心还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为保证学生的健康成才服务,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头脑为目的。(2)、大力提高教学中的科研含金量,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大学教学与中学不同,它是以科研为支撑的,没有科研,教学不可能达到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质量。理论研究成果与水平直接反映教师对某些理论理解的深度和高度。只有拿自己真正理解的、深刻体会的东西去讲授,才会有自信、自如和说服力、魅力。
(3)、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教学的理论现实感和针对性。
(4)、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加强中老年教师的进修提高;二是提升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和学位;三是使教师由过去单纯教学型转向教学科研并举型。
(5)、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功能、改革着力点、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17】、发表本学科高水平教改教研论文:
组织要求课程组全体成员在省部级刊物上每年应发表5篇高水平教改教研论文。
【18】、举办该课程竞赛;积极参加省内外学科竞赛:
在努力较好完成学校教学计划的同时,为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将尽可能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马列部、人文经济学院,以及学校的课程教学比赛。
【19】、探索、开发本学科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模拟、实验软件开发);开展课程实践基地建设:
为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密切联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实现“三进”,挑选在改革开放中取得较为显著成就的企业、农村建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基地建设。
【20】、梳理出该课程的亮点及特色:
(1)、狠抓师资建设,教师队伍结构显著优化。
本课程组师资队伍结构显著优化,现任十位教师中有5位教授(其中博导1人)、6位副教授,已获博士学位的4人,在读博士1人,53岁以下全部为硕士或博士。
(2)、狠抓课堂教学环节,展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魅力,教学成果突出。
本课程组教师课堂教学普遍受到欢迎。教学成果突出,近几年课程组青年教师获得校级、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近两年之内,本课教师发表的有关教学改革的论文就达数十篇之多;江立成、柯文桂、任雪萍老师制作的课件获得合肥工业大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二等奖,安徽省多媒体教学课件三等奖。江立成、柯文桂获合肥工业大学“最受欢迎教师”称号,课程组负责人江立成2005年获合肥工业大学“教学名师”,安徽省第二届“省级教学名师”,等等。
(3)、开辟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边学边用,实效性大增。
课程组集思广益,设计了多种实践形式,相互补充,灵活运用。例如,与企业(繁昌县电力有限公司)和农村乡镇(舒城县柏林乡、舒城县晓天镇)共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基地;利用假期组织学生社会调研;举办专题实践活动周;建立网上实践交流专栏,等等。
(4)、加强学术研究
课程建设学术研究成果突出。自校精品课程建设以来,课程组成员主持研究省级课题6项,获得了省部级奖励6项,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高校理论战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人大复印资料》、《南开经济研究》等国家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21】、建立一套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激励,并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才能逐步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从而使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控制系统处于正常高效的运行之中,使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轨迹,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一套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课程组集体备课制度;
二、教学法制度;
三、听课制度;
四、试讲制度;
五、新教学内容试讲制度;
六、教案书写制度;
七、教师工作制度;
八、教师授课通知制度;
九、考教分离制度;
十、教学秩序检查制度;
十一、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制度;
十二、教师奖惩制度;
十三、同行专家评价制度。
【22】、定期作好课堂教学质量效果检查、建立课程建设教学档案等:
按照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建立和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计划、听课制度、教学竞赛、教学备课记录等各类教学档案;
为保证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水平,已制定本课程课程组负责人随机听课,其他教师相互听课等制度。组织教学经验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责任编辑: admin
第二篇:马原课程讲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
(讲义定稿)
班 级:森林保护142 指导老师:迪丽娜尔 小 组:第四组
成 员: 杨航、王雪萍
刘书艳、刘媛媛
黄茜茜、王朝伟
一、讲课主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小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自我介绍:班级、小组、成员。
三、开始讲课:
引语:【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互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那在人类出现以前呢?那段也叫历史吧,不会也是人类创造的吧?难道马克思错了?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历史”一词的解释:(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2)过去的事实。(3)过去事实的记载。(4)指历史学。
大家认为马克思里面讲的历史应当是哪一种解释呢?我想他讲的历史应该是第一种,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
(一).关于历史的创造者问题的两种观点
1.英雄史观:是历史学观点中认为历史都是由伟人、帝王将相等少数精英人士所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英雄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举例:英国历史学家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伟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的灵魂。
德国的黑格尔曾把拿破仑称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他认为这些伟大人物是为了满足世界精神对于发现自己,实现自己,返回自身的需求而创造历史的。】
2.人民群众观: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和发展的前提。所谓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中的人”。
【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定发展中的历史阶段上或着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他们的具体作用不在本课程讨论范围之内,我们只需要知道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就好了。
孟子说过样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我看来,对于历史的影响也是如此。】
(二).唯物史观在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坚持的原则
1.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索历史创造者问题。2.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3.物史观从人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三).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财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例如工人、农民创造了这个社会最原始的物质资料,没有工人、农民的创造,其他的都是无本之末.另外,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自己是生产、生活中缔造丰富的精神食粮,后经文人骚客创作,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四、总结:
我们认为,每一个人都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个人的历史并不等于创造社会历史。我们不否认英雄伟人们的作用,我们也深深敬佩伟人英雄们为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不仅时势造英雄,群众也造英雄。因为英雄伟人们也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更为重要的是,没有群众响应英雄伟人们的号召,没有群众对个人的支持与帮助,恐怕也就不可能有那些所谓的英雄和伟人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五、问题:
谈谈自己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第三篇:《马原》课程观后感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实践教学·观后感
读书报告题目:“熊”起的俄罗斯
——读《金砖之国》影片有感
小组 代 表人:魏曦院系专业班级: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4班联 系电 话:***指 导教 师:王忠燕填 表日 期:2014年3月30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
2014年2月20日
“熊”起的俄罗斯
——观《金砖之国》影片有感
摘要:1991年,俄罗斯从苏联废墟中诞生,几乎继承了苏联的全部遗产,有实力,但更多的是沉重的负担。负重前行的俄罗斯一直在重回强盛大国的道上曲折前行。如今的俄罗斯,不仅是政治和外交大国,也在以经济强国的形象展现于世界。
关键词:经济;政治;外交;借鉴意义
正文:
一、经济---改革与反思
(一)、叶利钦执政时期经济转型
独立后,叶利钦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经济,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抑制极度通货膨胀,采用了激进跳跃的“休克疗法”,采取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的手段,来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但是,最终“凤凰涅槃”没有实现,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却一落千丈:经济连续7年负增长,GDP累计下降约40%,广大工薪阶层的收入更是剧减,俄罗斯陷入经济危机。
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有:前苏联遗留的经济政治基础混乱不稳定;放松国家与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休克疗法不符合国情,照搬西方模式经验;过度寄期望于西方;国企改革中私有化的战略目标与方式失误;过度的、无区别的紧缩政策恶化了宏观经济环境。
(二)经济危机普京突破重围调整方向
普京执政期间的最大目标就是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他反思总结了叶利钦时期的经验教训,在考虑国情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如: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整顿中央与地方权利关系,清理腐败;继续主张继续实行私有化,制定战略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利用资源优势加强出口;税制改革稳定国库;加强社会保障。
这期间,俄罗斯取得的进展非常明显,在2008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俄
罗斯政府现金充裕;股票市场繁荣,资本化比率较高;企业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比十年前增长 2 倍多;失业率和贫富差距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控制。普京在此过程中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使社会从无序混乱走向有序和稳定;二是是经济从眼中的危机状态中摆脱出来,并走向复苏和增长,但这种增长并不稳定,它引发的问题也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
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有: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一直靠举借内外债支撑;一直靠出卖资源,贸易结构单一,受国际影响大;银行业竞争力低下;商业环境管制过度,抑制创新,使得经济对能源采掘更加依赖。
(三)金融危机时期梅德韦杰夫稳定经济发展创新
在梅德韦杰夫执政时期,他与普京搭档,旨在稳定经济在金融风暴中的发展,并反思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国家的各方面优势。在这期间,体现了政府在国家经济调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国家的姿态站在人民身后撑腰。具体措施有:政府充分主动援助企业,保障其发展,减少损失;优先国内劳动力资源,拉动内需;坚持并加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稳定人民生活;保持出口资源坚持能源经济的同时,向创新型经济发展,把科学技术从军用转向民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与全球的经济联系。
(四)新时期普京制定发展新战略
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依然面对着经济依赖资源出口、贸易结构化单
一、银行竞争力低、内外债务累积、投资资本短缺、腐败、创新型经济匮乏等问题,而在其内部,同样也还面临政党交替之间的情绪对峙、商业环境恶劣等。其中最亟待解决的就是实现能源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如何将俄罗斯拥有的创新型人才资源从军用转换到商用民用是一个关键,也是普京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
二、政治领域
俄罗斯独立以来政治转轨经历了制度变迁、制度巩固和主流政治价值观确立三个历史阶段。如果说,叶利钦完成了时代完成了从行政合一苏维埃制度到三权分立宪政制度的转变,普京八年则完成了新权威主义原则指导下对宪政制度的完善和巩固,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的重大变化。普京通过建立和扶持强大的执政党,有效地改善了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的关系,既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提高了立法效率。
俄罗斯独立初,民众生存必须是第一位。叶利钦的“休克疗法”和“国家财富重新分配”,是其进入市场经济的路径。
对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主义,俄罗斯的急进,成本当然昂贵,但俄罗斯没有渐进的条件。国家转型有赖于强力的权利控制者,但此时的俄罗斯政坛尚不稳定,何来强力的控制者?对于这代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创立人,他们的首要“政治任务”不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是毁灭可能妨碍这种经济出生的计划经济体制。
然而,剧烈的制度变迁,其社会代价当然不菲。
据俄罗斯国家统计,1991-2000年,仅仅十年时间,俄罗斯GDP下降了40%,即使苏联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其GDP也未下降得如此剧烈:一战下降25%,二战下降21%。
而这,就是普京当时面对的危机。
他对这个为民主政治制度与市场经济转型而付出重大代价的国家有着这般认识: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两三百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简言之,普京面临的是这个国家系统性的危机。而建立强大的国家,强大的俄罗斯,才是普京的目标,也是他的政治道路选择。
普京上任之初,即开始整顿寡头,无论是政治的反对派古辛斯基,还是自诩为“国王制造者”的别列佐夫斯基,他都没有手软,以最终将他们驱逐出俄罗斯而告终。这一过程中,确认了对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的大型企业组建国家控股。兴起于叶利钦时代的寡头利益集团,自此,不复存在。
此外,在建立国家统一的法律空间,控制媒体,改革行政体制,加强反腐败斗争领域普京政府都取得成效,这不仅实现了社会动荡到政局稳定的国家治理,而且取得了各主要政党对政府政策的认同。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执政党与反对党政治纲领差别的淡化甚至趋同,也导致“主权民主”日益成为俄罗斯全社会主流的政治价值观,并进而导致了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态的巨大变化。普京八年俄罗斯政治发展是根据具体国情,建立和完善新权威主义下的宪政民主政体的过程,它符合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
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普京交出了他的总统任期答卷:8年时
间GDP增长了70%。与此同时,他完成了对俄罗斯国家政治四大支柱:中央执行权力、政权党、强力集团与地方势力的完全控制。
三、外交领域
俄罗斯长期的专制主义传统使俄罗斯外交文化中的极端倾向非常明显,而解体前的冷战局势也对俄罗斯的外交策略有很大影响。叶利钦时期,转型定位尚不明确,混乱中执政党决定按照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模式对俄罗斯社会进行改革,为此他们采取了全面西化的方针,作为国内政策的延续,其外交政策的基调自然倾向于西方。其次,当时正在进行的激烈的政治经济改革,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俄罗斯领导人希冀得到西方的经济援助,也只能采取亲西政策。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创造复苏经济的国际环境为首要任务,以建立多极化世界为目标,采取灵活务实的风格,坚持全方位平衡外交,尤其注重于亚洲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中国。从反思过去的角度出发,这一系列全新的外交政策让俄罗斯在国际环境中更富有活力和影响力。
四、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对中国而言,必须要认清国情,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体制,最大化增强市场活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贸易多元化,保障经济体制的稳定性;推进经济全球化;努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强推进国际的多元全方位外交和国内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后盾。同时,我们要以强硬的姿态和有力的措施,防止国家官僚化,清除贪污腐败,并促进执政党与工人阶级和所有劳动者联系,创造性地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和意识形态,立足自身力量,坚持对外开放。只有立足现实,反思历史,统筹兼顾地把握国家的整体和发展方向,制定合理而明确的战略目标,以不骄不躁的心态稳定前行,我们终有一天能自信从容地重振雄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郑羽、蒋明君,《俄罗斯的复兴之路》,2008-5-
312、李鸿谷,《俄罗斯:权利与民主》,2012-5-
13、A.R.雅科夫列夫,《俄罗斯、中国与世界》,2007-05-014、(美)曼科夫,《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持久因素》,2011-1-1
第四篇:落实课程建设规划措施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措施
一、《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的目标、主要内容与特色
(一)课程建设目标
继续加强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梯队。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的实效性,力争在不长时间内达到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
(二)课程建设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听课制度等。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改变过去单纯“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变过去“一言堂”教学为课堂主讲和课堂讨论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共同开发课程、项目教学法等诸多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语音》《国际贸易函电》的兴趣,提高《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的教学质量。
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模式,相关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案、习题、教学录像、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鼓励课程组成员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和教研课题,树立课题意识。通过课题立项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带动本学科的学科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
(三)课程特色和创新
1、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
《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标准并上网。修订《语音》《国际贸易函电》习题并上网。
制作和修订《语音》《国际贸易函电》多媒体课件并上网。制作《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教学录像并上网。
2、系列科研和教研报告或论文 关于教材教法问题研究。
关于《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研究。
3、为将来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创造条件。
二、《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规划
两门课程计划在成为院级重点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努力,力争建设成为院级课程。
三、《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措施
(一)制定目标
通过课程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力争建设成为省级课程。
(二)组织实施
继续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学历、职称层次;规范教学管理;调整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充实完善课程内容;开展重点、难点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教材与教学环节研究;设计规范的试题库;建好社会实践基地;尝试考试方法新评价系统。
(三)总结提高,逐步优化
并在今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反馈,最终实现预定的课程建设规划。
(四)进一步完善教学网络平台完善工作
本课程全部教案、课件、讲课录像、习题集等已全部上传到校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但需要不断精心维护与完善,并实现师生的充分互动。
(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措施
现有教师16人,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专业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7人,占43.75%;中级职称7人,占43.75%;初级职称2人,占12.5%。从学历结构来看,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2人,占12.5%;本科学历14人,占87.5%;青年教师具有硕士或以上学位比例为72.73%。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课程组计划在未来两年中,通过派出访问学者、进修学习以及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一流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六)制订课程大纲(课程标准)
(含实习、课程设计教学大纲):选用优质、规划教材;完成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工作。
(七)完成课程习题库、试题库
试题库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的一个重要内容。试题库是整个教学质量的有效检验,因此建设高质量的试题库就举足轻重。
试题库要涵盖大纲(课程标准)知识点。根据知识点设计试题.试题的难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所占比例分别为20%、40%、30%、10%。
试题质量评价的方面包括:
1.试题应体现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要求。2.试题应体现全面检测的原则。
3.试题之间应彼此独立。各个试题必须彼此独立,不可相互牵连,一方面一个题目中考查的内容,其它题目不应重复考查; 另一方面,题目之间不可相互暗示。
4.试题表述应简明。在不遗漏解题依据和思路的前提下,题目语意要清楚,文句简明扼要;答案明确合理;评分标准简便、准确、科学。
5.完全实现教考分离。
(八)完成课程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
近年来,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越来越广,比如:多媒体技术、电子资料等。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首先,它使得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明了,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其次,它具有内容丰富,时空跨度和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大大开阔了青年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再次,它具有立体化、多视角教育的功能,可大大提高教学实效。第四,它具有摆脱书本局限,超越课堂局限,使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从而激发他们创新意识的功能。目前课程组成员都能自主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九)实现课程资源上网,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化传播媒体是当代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不仅拓展了教学的时空观,而且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有效加强,使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可同步发展。为教学过程研究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创造了条件,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主导”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网络资源对教学过程 支持的四大优势:交互性强、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和以学为主。
“授人以渔”是网络教学发展的原动力:利用校园网,提供“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教与学实时交互,学生在线 学习的同时可以查询、提问、讨论;利用网上教学和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非实时交互,用来答疑、辅导、讨论、选课、提交作业等;设立“学生学习指导”专栏,对学生晓之以理,讲思路、讲方法,而且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咨询等;人文关怀,给学生创造人性化的网络学习资助环境,在技术性网络之外织造服务性“人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引导、指导、督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直至顺利学习,这是网络环境下教学过 程重要内容。目前已实现部分课程资源上网。今后将不断维护和完善,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十)完成课程教学录像
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方法的推广还在于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实施。
现已实现课程组两位主讲教师教学录象上网。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完成《语音》《国际贸易函电》完整教学录像上网。
(十一)课程教学内容研究与教学实践
课程组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对教学内容逐章逐节进行研究,确定讲课重点、难点。分析学生状况,研究调整讲课方式。课程组绝大多数教师已采用多媒体教学,集体研究课件制作,研究多媒体教学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积极参加全国和省级相关理论教研活动和学术活动,及时了解相关动态,了解中央的精神,吸取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
积极搞好课程的教改研究工作。几年来承担、完成省部级教改课题2项,获得了省部级奖励2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篇。
(十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措施
课程组组织问卷调研、考察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提出整体提高教学水平的措施。探索一套适应新形势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为保证学生的健康成才服务,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头脑为目的。
2.大力提高教学中的科研含金量,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大学教学与中学不同,它是以科研为支撑的,没有科研,教学不可能达到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质量。理论研究成果与水平直接反映教师对某些理论理解的深度和高度。只有拿自己真正理解的、深刻体会的东西去讲授,才会有自信、自如和说服力、魅力。3.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教学的理论现实感和针对性。4.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加强清年教师的进修提高;二是提升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和学位;三是使教师由过去单纯教学型转向教学科研并举型。
5.对加强对《语音》《国际贸易函电》教学功能、改革着力点、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十三)发表本学科高水平教改教研论文
组织要求课程组全体成员在省部级刊物上每年应发表5篇高水平教改教研论文。
(十四)举办该课程竞赛;积极参加省内外学科竞赛
在努力较好完成学校教学计划的同时,为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将尽可能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组以及学校的课程教学比赛。
(十五)探索、开发本学科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训(模拟、实训软件开发);开展课程实践基地建设(十六)建立一套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激励,并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才能逐步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从而使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控制系统处于正常高效的
运行之中,使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轨迹,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一套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课程组集体备课制度;
二、教学法制度;
三、听课制度;
四、试讲制度;
五、新教学内容试讲制度;
六、教案书写制度;
七、教师工作制度;
八、教师授课通知制度;
九、考教分离制度;
十、教学秩序检查制度;
十一、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制度;
十二、教师奖惩制度;
十三、同行专家评价制度。
(十七)定期作好课堂教学质量效果检查、建立课程建设教学档案等
按照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建立和不断完善《语音》《国际贸易函电》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计划、听课制度、教学竞赛、教学备课记录等各类教学档案;
为保证和提高《语音》《国际贸易函电》教学水平,已制定本课程课程组负责人随机听课,其他教师相互听课等制度。组织教学经验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第五篇:09马原课程建设(写写帮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情况总结
200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了新课程方案,在课程建设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精神,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研究、理解和把握国家统编教材的理论体系及内容,严格执行、规范使用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认真编写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开展集体备课,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积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探索的实践。制定规章制度,建立新课程教学档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对新课程进行规范有序的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形成了以专题教学为主,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社会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成果显著,并得到了吉林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和其他高校的认可。
1、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交互应用多种教学方式,积极推广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辩论式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和尝试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了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编写的教材为核心,以专题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以多方位选修课为辅助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加强了师生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们的好评。我们研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程教学课件,不仅获得了吉林省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而且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起到了良好教学辅助作用。
2、加强立体化教材建设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突破了“书本”这一平面媒介的局限,不断研制和更新多媒体教学课件,使用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来表达教学信息。为了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在学校及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建立了
较为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供教学和研究使用的期刊、图书和音像资料,拥有丰富的相关教学软件,使用率较高,对提高教师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以学生为主体, 开发和建设立体化实践教学
不断开发和挖掘实践教学资源, 建立以情景体验式、探究式、实验式、调查、参观访谈式等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认真制定实践教学计划,采取的多种有效的形式,如:参观、社会调查、校内外专题调研、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同时,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采取社会调查和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加深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现实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因而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入理解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近年来,我们先后有3人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会议上作观摩教学和专题辅导,并获得一致好评。在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评比中,我们获得一等奖2 人,三等奖1人。
二、以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们从教学需要出发,积极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坚持开展教研活动,并形成制度。每周开展一次集体教研活动,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一是坚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与集体备课,研讨和解决教学当中的疑难问题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排异解惑,统一认识。二是经常组织教师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与水平。三是通过课题申报答辩、开题报告的形式,鼓励、引导和带动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四是通过各种渠道把科研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与科研互动、科研促进教学的发展思路,有效地推动教学工作,取得了
较为丰富的教科研成果。近几年我们担校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11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十几篇,主持省级教科研项目9项,参与完成省级课题10多项,主持校级课题6项,获得省级科研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学校教研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余篇,其中国家重要期刊1篇;国家核心期刊4篇。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
我们制定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教师岗位责任制、教研室主任岗位责任制、试讲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考试制度,等等,认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对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整改,督促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建立了规范齐备的教学档案和资料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注重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进修学习。近年来,我们先后选派2名教师到吉林大学进修,有10余人次教师参加国家教育部、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每一位教师均参加过各级各类的学术研讨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全体教师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能力,焕发了极大工作热情和教学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老教师传帮带的方法,从备课、撰写讲稿,到讲课,组织课堂教学、撰写论文、申报课题等,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和指导,使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
近年来,我们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良好的成绩。获得的奖励包括: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春市师德标兵称号、吉林省高教系统巾帼建功先进个人、长春市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长春市优秀妇女干部、长春市文教系统优秀党务我作者、学校“创先争优”先进党员各1人次;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次;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2人次。
近年来,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于2004年6月被评为院级优秀课,2005年1月被评为省级优秀课,200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被评为院级优秀课,200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被评为
省级优秀课,2007年获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创新奖。通过对督导组听课、领导听课、教务处听课、问卷调查和学生评教等方面的数字统计,学生对任课教师授课的满意率在90%以上。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
2009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