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说课稿(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21:4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见的碱说课稿(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见的碱说课稿(共)》。

第一篇:常见的碱说课稿(共)

《常见的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XX号考生,应聘的是初中化学岗位,今天抽到的课题是《常见的碱》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常见的碱》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常见的碱的性质及碱的化学性质的通性,同时探讨了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和酸的性质,这些为后面将要学习的酸碱中和反应打下了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本节课面对的学生是初三的学生,在此阶段的学生正在逐步的走向成熟,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过了一些碱溶液,例如石灰水,但对碱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因此我将通过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碱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常见碱的腐蚀性;了解酸碱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锻炼了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形成了验证物质反应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了对科学探究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 重点: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难点:通过实验验证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四、活动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新课改的理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进行活动评价。例如:将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我会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予以表扬,对表现落后的小组予以鼓励。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特点,我将采用讲练结合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同时应用实验法、启发探究法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教师的教师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和分析归纳法,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具体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上课之初,我将采用实物导入法,展示一小块氢氧化钠固体,请学生观察并总结它的物理性质,这样有利于抓住学生心理,启迪他们的思维 新授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氢氧化钠的其他性质,我将演示下面的实验,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引导学生观察氢氧化钠的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随后我将及时的进行点评并总结得出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同时引出潮解的概念。这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氢氧化钠的这一性质,想想它有什么用途呢?”启发学生思考得出氢氧化钠的一种用途:做干燥剂。接下来我会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走下台请学生一一触摸试管壁,这样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将对实验现象记忆深刻。这时强调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为了让有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我展示被氢氧化钠腐蚀的鸡爪,从而进一步讲解氢氧化钠的俗名称为火碱、烧碱或苛性钠。紧接着我将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有这么强的腐蚀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有没有利用价值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随后我将用PPT播放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物质。

接下来我会将一些白色粉末加入水中,震荡,然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请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分析这种白色粉末是什么?它的物理性质有哪些?从而引出第二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接下来我将播放一段“自热米饭”的加热过程,请学生思考发热包内的物质是什么?这样贴近生活,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针对学生的答案,我会及时的进行点评,然后解开学生的疑惑,发热包内的物质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氢氧化钙,并说明这个反应可以用于制取氢氧化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氢氧化钙,我将用PPT展示氢氧化钙在生活、生产方面的用途。引导他们认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接下来我将请学生上台演示下面的实验,将紫色石蕊试剂和无色酚酞试剂分别滴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中,引导学生分析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化学性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前面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出结论: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实验,请学生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巩固以往的知识。这时提出疑问:“既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有相似的性质,那氢氧化钠能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呢?如果能,请设计实验验证?”将学生分为五人一组,请他们进行组内讨论且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描述他们得出的结论,最后我将进行总结与点评,同时演示一组实验以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得出结论。分别将等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最后我将进行总结得出: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结合前面的学习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酸碱会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我将写出一些常见的碱和酸的化学式,请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这时会发现酸中都含氢元素,碱中都含氢、氧元素,为了更好的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我将演示酸碱导电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OH-这样先由学生观察归纳总结提出猜想最后验证,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巩固练习

知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巩固所学知识,我将让学生写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的化学方程式。课后小结:

为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我将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谈谈他们通过这节课所获得的体会。布置作业:

新课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因此我将布置作业:查找氨水的性质和用途,并以小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

板书设计:

常见的碱

一、氢氧化钠

三、碱的化学性质的通性

1、物理性质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用途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二、氢氧化钙

四、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1、物理性质

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2、制取:CaO+H2O==Ca(OH)2

3、用途

本节课采用的是提纲式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体会:

七、教学体会

最后谈谈我的教学体会,整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我所做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受知识的奇妙。

第二篇:常见的碱的教案

常见的碱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2)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3)学习总结碱的通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是初中科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后来认识常见的碱。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生动、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有趣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物质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NaOH和Ca(OH)2的性质教学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回顾】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对比的方法学习了硫酸和盐酸这两种常见的酸,并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酸的通性,同学们能否描述酸的通性?

【回答】酸的五点通性

【意图】通过复习,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引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

【引入】常见的碱有哪些呢?他们有没有通性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

【设疑】常见的碱有哪些?

【齐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讲述】研究物质的性质一般先从物理性质入手,下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并思考。

【实验一】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于表面皿中

1【观察】学生充满好奇感

【回答】氢氧化钠为白色片状固体,氢氧化钙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意图】通过实验增强对比性充分把握物质的异同

【设疑】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这可能与什么性质有关?

【回答】强腐蚀性

【展示】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试剂瓶标签

【讲解】当然,氢氧化钙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它俗称消石灰、熟石灰,所以使用时也要注意安全。

【意图】通过标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安全实验的操作意识。

【继续探究】继续观察氢氧化钠固体表面的变化

【回答】氢氧化钠表面逐渐变潮,少量已经溶解了,形成了溶液附着与固体表面

【设疑】同学们观察真仔细!这个现象叫做“潮解”,这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具有什么性质?是什么变化?

【回答】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

【追问】利用这个性质有何用途?

【思考】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讲解】碱石灰固体干燥剂(介绍成分、装置和干燥范围)

【实验二】将一药匙的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加入3mL水中振荡,并触摸试管壁。

【体验】氢氧化钠溶于水,感觉试管壁发烫,而氢氧化钙形成了悬浊液。

【结论】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放热,水溶液有滑腻感,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有较强的感性认识

【总结】

一、常见的碱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2【意图】将性质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总结,一目了然

【过渡】常见碱的化学性质如何?让我们进行以下探究吧!

【展示】探究内容

(二)化学性质

【意图】将需要探究的内容列出,有利于学生进行实验,增强实验的目的性

【提问】在这张表格中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呢?

【回答】

1、这两种溶液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2、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意图】发学生回忆,激发学生原有认知,有利于学生知识层次的进一步提升

【实验三】两份NaOH溶液+(分别)石蕊、酚酞(分别)观察颜色的变化。

【结论】碱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启发】还有些反应能否发生,现象如何,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四】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观察】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求学生设计实验说明

【意图】通过实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索

【学生合作探究】

利用压强的变化,充分联系已学知识,利用身边仪器和物品学生想到以下方案:①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②在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然后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等等

【意图】学生借鉴之前学过的一些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各种形式的实验装置。

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验设计

3【表达交流】各组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现象。

【意图】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评价,体现探究的开放性。

【质疑】上述实验真的能说明发生反应了吗?实验设计严密吗?如何排除水的干扰?

【设问】生成什么物质

【学生讨论】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上几个实验都需要设计对比实验,才比较严谨

【实验五】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等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加碱的瓶子变得更瘪。

【得出结论】确实发生了反应。

【归纳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控制变量排除干扰。

【意图】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等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体现探究的严密性,深刻性。

【引导】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讲述】我们不要立即实验,先分析需要研究的问题,选择最佳实验方案

【总结】研究一个问题我们有多种方法,同样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在探究过程中一定先设计好实验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实施

【实验六】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瓶子变瘪,反应后,加入稀盐酸,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瓶子又恢复为原状。

【讨论】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减少或者证明反应产生了碳酸钠,有人说用酚酞,有人说加盐酸。

【讨论并实验】各组在点滴板上做碳酸钠溶液与酚酞的反应,发现碳酸钠也能使酚酞变红色,不能用这个方法。在试管里做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实验,没有气泡产生,可以用这个方法。

【意图】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反思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目标意识和优选意识增强学习兴趣,进行方法教育。

【思考】请模仿CO2与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2

【思考】工厂烧含硫煤会产生大量SO2,污染环境,一般可通过NaOH溶液吸收,为什么?写出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

【思考】用所学知识分析:如何保存NaOH固体?能否用NaOH来干燥CO2、SO2等气体?【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表面皿上的NaOH固体已变质?

【提问】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室应当如何保存?为什么?

【回答】应当密闭保存,因为既能吸收空气中水蒸气而潮解,又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

【意图】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性质介绍

【联系】学习酸的性质时,我们就已经知道酸可以与碱反应了,请同学们尝试写出NaOH、Ca(OH)2,分别于稀硫酸、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思考讨论】书写方程式

【实验七】(试管+CuSO4(FeCl3)溶液+NaOH溶液蓝色(红褐色)

【思考讨论】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NaOH+CuSO4——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

NaOH+FeCl3——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

【演示】澄清石灰水与硫酸铜溶液混合

【讲解】这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发生的反应

【拓展】“波尔多液”由来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总结】(二)化学性质

【意图】性质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总结,一目了然

【归纳】碱的通性

1、碱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提问】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思考回答】不同的碱在溶液中都能产生相同的OH-

【意图】指导学生从物质的组成结构分析物质的性质,初步形成物质的组成决定物质的性质的观点。为后面学习酸碱中和反应作铺垫。

【活动】拓展应用

【提问】常见的碱有哪些主要的用途?

交流讨论并回答

【意图】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常见的碱的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并能判断简单的置换反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正确利用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初步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科学意识。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Fe203+6HCl=2FeCl3+3H20 Fe203+3H2SO4=Fe2(S04)3+3H20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Na2C03+2HCl=2NaCl+H2 O+C02↑ Na2C03+H2SO4=Na2S04+H20+C02↑

2、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H+,所以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板书】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

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 常见的碱

【引入】在学习中已经知道哪些碱?

【介绍】两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或熟石灰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活动与探究1】

碱的物理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烧碱、消石灰、氨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烧碱放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可作干燥剂

烧碱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易溶于水

【交流与讨论】

你知道石灰水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2】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交流与讨论】

1、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2Na0H+C02=Na2C03+H20 Ca(OH)2+C02=CaC03↓+H2O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讨论】上述反应有何共同之处?复分解反应

2、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OH-,所以碱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1、易吸收水而潮解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板书】

二、常见的碱

1、碱的物理性质

2、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第三课时 酸碱复习

【回忆】酸碱知识体系

【练习】

1、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三个研钵中研磨,再依次加入酒精,搅拌,静置后得到花汁的酒精溶液。分别取少量上述所得的花汁的酒精溶液,用稀酸和稀碱逐一检验,现象如下: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的颜色

玫瑰 粉色 粉色 绿色

页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色 橙色 绿色

请回答:

(1)以上所举的花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

(2)经查资料得知,柑橘的近似pH为3~4。将大红花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橘汁中,呈现的颜色应为 。

2.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 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红的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3、请用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O、Na+、OH一)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Cl溶液(Ph7),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试液是否变红):

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Na+离子 ;

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把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大试管中,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并微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④ 。

5、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 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X是S 2,Y是NaOH溶液 B.X是C 2,Y是石灰水 C.X是HCl,Y是Na2C03溶液 D.X是C ,Y是石灰水

我国古代化学家葛洪曾将生石灰、草木灰(含有碳酸钾)加水熬制成浓汁涂在黑痣上,用以除去皮肤上的黑痣。写出加水和熬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这种浓汁能除痣的原因。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告.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纯净、干燥的C 2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明的仪器名称:①是 ,②是 。

(2)指出装置的错误。

(3)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浓H 2S的作用是 ;B中的NaHC溶液不能换成石灰水,理由是 。

(4)该同学改正了上述装置中的错误后进行实验时,发现D中CO 2仍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

常见的碱的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酸和碱

2.学会用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这两种酸碱指示剂鉴别酸和碱,掌握它们遇酸、碱变色的规律

3.了解著名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史实,拓宽对酸碱指示剂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PPT课件在“班班通”设备上应用的探索

2.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突显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讨论、客观分析、认真归纳、注重反思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2.引导学生感悟化学科学的魅力,感悟化学源于生活的真谛

3.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分组实验的基础,本节教学可进一步加强实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对酸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碱相对陌生,应从生活中常见物质入手导入新课;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层次差异,应分别对待。

重点难点

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这两种酸碱指示剂鉴别酸和碱及其变色规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致问候

二、课题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初中化学非常重要的单元----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学习之旅,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科学探究中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收获更多的快乐。好,下面我们一起开启全新的学习: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板书课题)

三、概述(第一阶段)

“酸”对同学们来讲一定不陌生。大家还记得在前面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学习中也接触到了叫酸名的两种物质,是什么呢 (稀盐酸、稀硫酸)(板书稀盐酸、稀硫酸)对,它们也是酸。“碱”对大家来说可能没有酸那么熟悉,其实你也遇到过。在我们以前的化学学习也接触了碱,例如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使用的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板书氢氧化钙),还有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氢氧化钠(板书氢氧化钠),它们也都是碱。同学们又有谁知道“碱”(板书碱)“酸”和“碱”这两个词是怎么来的吗 (阅读一下)

四、重要知识讲授-----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第二阶段)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教学科研方面都会经常接触并使用各种酸和碱的,那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吗 原来很简单,只要用一种叫酸碱指示剂的物质就能区别开来。板书:酸、碱与指示剂作用,那么酸碱指示剂又是谁发现的呢 先让我们重睹一下300多年前那个不经意发生的真实的故事(播放视频)观看后,你从波义耳身上学到了什么 指定2名学生回答。做一个生活中有心人,细心人,你就会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是那么神奇、那么富有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沿着前辈科学家们的足迹,继续更有趣的化学科学探究-------再现波义耳当年的科学实验吧。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再讲解,然后并指导填表。

五、知识深化归纳(第三阶段)

老师演示实验并作结。

六、练习题巩固(第四阶段)

七、布置课外探究活动----自制酸碱指示剂第五阶段)

八、化学歌曲欣赏

我们学习化学快一年了,初中化学是起步阶段,更是打基础的阶段,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很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令人感到纷繁复杂,你为此也许感到困惑和沮丧。下面,让我们一边走进音乐的殿堂,感受化学的魅力,也让你领略一下学习化学的快乐。播放《化学版—小苹果》、《化学版—青花瓷》

九、课后反思(第六阶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我们努力学好化学,奠定良好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长大以后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常见的碱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花。

2.学生准备: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酚酞试液、

[教学程序]

[提问]成红色

探究实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了些共性的。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

探究实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展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实验: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

[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了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它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

[自主探究]:碱

[评价与小结]:评价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识提示]:氯化钠属于哪一类物质?

[课外学习]:什么是盐?

探究学案:什么是酸、碱、盐

[示范探究]探究活动一:

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

结论:探究活动二:导电性实验发现:

稀盐酸_______(能、不能)导电;稀硫酸原因:什么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acid)。

[自主探究]

铁溶液

结论:探究活动二:

______(能、不能)导电。

原因:

______的化合物叫做碱。

常见的碱的教案5

一、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说明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记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俗称,认识它们的物理性质;

2.知道熟石灰的生产过程。选择题填空题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是两种常见的碱,在中考中占5~10分。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认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知道熟石灰的生产过程。

难点: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物理性质的探究。

知识点一:碱

1.定义:是指在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2.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易错提醒】在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例如Cu2(OH)2CO3,电离产生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Cu2(OH)2CO3不是碱,而是盐。

知识点二:氢氧化钠(NaOH)

1.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这是因为它有强腐蚀性。

2.物理性质:NaOH是一种可溶性强碱,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可用作碱性气体(如NH3)或中性气体(如H2、O2、CO等)的干燥剂。

【重要提示】NaOH易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化学反应,需密封保存;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该反应常用于实验过程中吸收CO2;NaOH溶液可以腐蚀玻璃,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的玻璃塞,只能用橡胶塞。

3.注意事项:由于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等被腐蚀。若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知识点三:氢氧化钙

1.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

2.物理性质:氢氧化钙[Ca(OH)2]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重要提示】Ca(OH)2也有腐蚀作用;

Ca(OH)2与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常用于检验CO2,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Ca(OH)2还能跟Na2CO3反应生成NaOH,用于制取NaOH,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知识点四:氢氧化钠的意外处理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要防止沾到皮肤上或洒在衣服上。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知识点五:氢氧化钙的生产过程

第一步:工业上通过高温煅烧石灰石来生产氧化钙:;

第二步:由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O=Ca(OH)2。

规律总结】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随堂练习】北京在修缮长城时,使用了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A.火碱

B.烧碱

C.熟石灰

D.小苏打

思路分析: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钠俗称是火碱、烧碱、苛性钠;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答案:C

例题1(山东济宁中考)对下面一些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点燃发出黄光、放出热量

B.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浓硫酸敞口放置溶液的颜色、质量不变

D.烧碱固体放入水中迅速溶解、溶液温度升高

思路分析:A.氢气在空气中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质量增加;

D.烧碱固体放入水中,迅速溶解、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D

例题2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闭保存的是( )

A.浓硫酸B.浓盐酸C.氯化钠固体D.烧碱

思路分析:A.浓硫酸有较强的吸水性,需要密闭保存,故不合题意;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需要密闭保存,故不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通常情况下,性质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变化,无需密闭保存故合题意;

D.烧碱即氢氧化钠易吸水发生潮解,需要密封保存,故不合题意。

答案:C

【方法提炼】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比较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熟石灰,消石灰

颜色、状态白色,片状固体白色,粉末状固体

腐蚀性强烈较强

溶解性易溶于水,易潮解,溶解时放热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综合拓展】

比较浓硫酸、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异同点

共同点:

1.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放热,使环境温度升高;

2.都可以作为气体的干燥剂。

不同点:作为气体的干燥剂,浓硫酸只能干燥酸性气体和中性气体,而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固体只能干燥中性气体和碱性气体。

熟石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

一、消毒杀菌功能

在广大农村,猪舍、鸡舍打扫后常撒一些熟石灰粉末来消毒。冬季公路两边树木都刷上一米多高的石灰浆,来保护树木,杀菌,防止春天树木生病虫。种植食用菌时,也需要用一定浓度的石灰水来给种植的土壤杀菌。

二、鸡蛋保鲜作用

鸡蛋是有生命的,它在不断地进行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当把鲜鸡蛋放入石灰水中,鸡蛋壳上出现许多小气泡,是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这时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落下来堵塞鸡蛋壳上的小孔,使氧气不能再进入鸡蛋内,鸡蛋就不能再进行呼吸作用了,没有了氧气,鸡蛋内就不能进行缓慢氧化,它也就不容易变质成坏蛋,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三、砌砖抹墙

修建房屋时,要用到熟石灰与沙子混合,搅拌均匀后用来砌砖,这样砌的砖较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还要用石灰浆来粉刷墙壁,墙壁上的石灰浆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变成坚硬的碳酸钙,使墙壁变得洁白坚硬。

四、制作皮蛋

在皮蛋的制作过程中,可用熟石灰作配方,一般皮蛋制作配方中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食盐、氢氧化钙、茶叶、水等。

五、改良酸性土壤

在土壤里,由于有机物分解会产生有机酸,矿物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使用硫酸铵、氯化铵化肥,也会使土壤呈酸性。农作物在土壤的生长环境是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如果土壤显酸性太强时,作物一般就难于生长了,这时可撒熟石灰来降低土壤酸性,使土壤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同时熟石灰中的钙元素,还可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六、处理污水

在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有的水体呈酸性,就可用撒入熟石灰在处理池中中和酸性物质。因为从经济利益出发,熟石灰也较为便宜。

七、修建路基

现在在公路修建中,我们常看到用粘土、沙石和熟石灰混合,搅拌均匀后,铺建路基,这样,可使路基牢固,然后在路基上铺上沥清和小青石的混合物,修建成平整的柏油马路。

八、配制农药

农村在果树除病虫中,可用一定量的熟石灰和硫酸铜配成波尔多液来杀菌除虫,波尔多液是一种天蓝色的粘性液体,杀虫效果好,而对农作物的药害较小。

常见的碱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甲流感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预防,

2、了解甲流感的预防措施

3、提高警惕预防甲流感。

教学方法:

查阅资料、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甲流感的有关知识吗?你知道多少?你知道甲流感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吗?让我们一起通过老师查阅的资料来了解这种流感吧

二、甲流感有关知识介绍

1、什么是甲流感?

甲流感即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2、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会出现哪些症状?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症状和人流感(季节性感冒)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全身肌肉酸痛、寒战和乏力等。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腹泻症状。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3、流感病毒的传染途径

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传染期从发病前一天到发病后7天左右。儿童感染者传染期长于成年人。一个健康人如果吸入病人打喷嚏、咳嗽产生的飞沫就可能被传染上;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存活2小时以上,如果接触了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桌面、椅子和其他物品,没有洗手就接触自己的眼睛、鼻腔活口腔,也可能被传染上。

4、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预防措施

(1)每天坚持晨测,注意体温变化,如有体温变化,如有发热(体温在37.5度以上包括37.5)等症状,即使通知家长前往医院就诊。

(2)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至少30—40分钟。

(3)避免接触生猪或者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者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5)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合理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自身的免疫力,以免感冒。

三、我眼中的“甲流感”

学生自己谈一下你眼中的甲流感,你觉得甲流感应该怎么处理?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

四、小结:我们能做的

学生思考对于预防甲流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常见的碱的教案7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红眼病、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2、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能够做到患传染病时主动在家隔离治疗。

活动重、难点

重点:简单了解红眼病、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难点: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能够做到患传染病时主动在家隔离治疗。

活动准备

1、大眼睛胸饰两个;红色颜料

2、教学ppt。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出示课件图片。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了?(幼儿观察并描述)教师:图上画的是医院,医院里那么多小朋友一起打点滴,因为他们得了传染病。

2、活动展开:讨论什么是传染病,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随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传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能通过呼吸、身体接触等方式传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动物得病,就有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叫做传染病。小朋友容易得的传染病有红眼病、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2)师:传染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

以红眼病为例,演示“传染”。

请两名幼儿(a、b)戴上大眼睛胸饰,教师用红色颜料充当肉眼看不到的红眼睛细菌(或病毒),涂抹在a幼儿胸饰的“眼睛”中,以此假设a得了“红眼病”,b幼儿“眼睛”健康;a用手揉“眼睛”将细菌(或病毒)带到自己的手上;a和b手拉手玩游戏,将细菌(或病毒)传染到b的手上;b在不经意的时候,用手摸了“眼睛”,红眼病细菌或病毒(即红色颜料)就这样传染到b的“眼睛”里,b被传染得上了“红眼病”。

小结:红眼病主要是通过手的接触来传染的,所以小朋友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请幼儿a和b去洗手间洗手)。

引导幼儿了解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水痘:在发病初期,飞沫传播;疱疹溃破,会感染健康皮肤;患病期间,还会通过衣物、用具传播。

腮腺炎: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唾液中,经过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经皮肤、物品用具传播。

(3)引导幼儿讨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讨论:得了传染病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做才能不传染给别人?怎样才能快点好起来?

小结:得了传染病的小朋友要回家隔离治疗,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不到亲戚朋友家串门,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绢、纸巾或用胳膊肘捂挡住口鼻,外出时戴口罩。

传染病会传播病菌,那你们怕不怕被传染?虽然传染病很容易传播,但是,如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很好的预防传染病。现在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预防传染病?

幼儿讨论、讲述。

教师:看看老师这有一些小朋友,他们是怎样预防传染病的呢?(洗手、多吃水果、充足睡眠、打预防针、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朝别人打喷嚏)小结:传染病流行季节,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不去病人家里,避免与患病的人接触;家中有人患传染病,要勤开窗通风、讲卫生、勤洗手,勤晒被禄,毛巾、水杯、餐具等专用;多参加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的传染病也可注射疫苗预防。

常见的碱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难点:通过一些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图片展示,食醋、柠檬、山楂、葡萄。

【提问】图片中的这些食物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酸)

【总结】像以上这些有酸味的物质中通常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对于酸这种物质我们并不陌生,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我们遇到了稀盐酸、稀硫酸等化学药品。无论是食物中含有的酸还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酸,都属于一类物质——酸。

【问题】图片展示,洗头膏、洗衣液、沐浴露、香皂。这些日用品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总结】这些物质都有一种滑滑的感觉。它们中都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生活中的这些物质中常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在实验室中我们也会用到这些化学药品。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都是常见的碱。

【交流讨论】(展示白醋和澄清石灰水两种试剂),白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酸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是常见的一种碱溶液,你知道怎样区分它们吗?

【总结】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用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法;还可以用手触摸的方法……

【交流讨论】(展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两种试剂)这是实验室中较常见的两种腐蚀性比较强的酸和碱的溶液,你又该如何区分它们呢?能不能用上述方法鉴别呢?

【总结】不能,因为腐蚀性强所以不能再用手触摸;通入二氧化碳时反应现象不明显。

【过渡】在实验室中,人们常用酸碱指示剂来区分酸和碱的溶液。

【旧知回顾】

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化学反应,醋酸、碳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

实验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氨分子扩散进酚酞溶液中,使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这两个实验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酸碱指示剂。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实验探究1】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白醋,苹果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变红色,变蓝色,变蓝色。

结论:酸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碱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探究2】另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白醋,苹果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无色的酚酞溶液,不变色,不变色,变红色,变红色。

结论:酸溶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因此说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可以用来区分、判断酸和碱这两类溶液。

【问题】根据这两个实验,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吗?

【总结】通过实验可知:紫色的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会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会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会变成红色。

【概念讲解】像石蕊、酚酞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注意事项】

1.酸指酸性溶液,碱指碱性溶液;

2.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的溶液作用时,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酸或碱的溶液。

【过渡】你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吗?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波义耳与指示剂的发明》

【过渡】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感觉到: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平时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观察,我们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生活中,还有好多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等)也具有类似石蕊、酚酞的效果,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吧!

【探究实验】将采集几种呈鲜艳颜色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1∶1的酒精溶液浸泡,过滤,得到滤液,即制得指示剂。然后将制得的指示剂依次分别滴加到盛有白醋、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4支试管中,观察并记录现象。(每组自制1~2中试剂即可。)

指示剂(汁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交流与总结】自制的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能显示的不同颜色,因此也可以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但不同的指示剂在酸和碱的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也是有区别的。

常见的碱的教案9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记,分析标记图的图案,了解这些标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安全标记,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记和人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活动准备:

常见的安全标记图:红、绿灯;禁止吸烟;禁止攀爬;禁止通行等。每个幼儿一支笔,一张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首先出示红、绿灯的安全标记图。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标记?这个标记告诉我们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分别出示其他标记,引导幼儿认识具体方法。

老师:下面呢,我们看几幅图片,看看图片上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老师:在具体的认识了一些标记后,请小朋友们做连线的游戏,巩固知识。

二、结合日常生活,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扩大对各种标记的认识。

老师: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标记?“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出示马路,电塔,风景区,建筑工地,火灾现场的图片。

老师:这是什么?我们在这些场所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分别请每组幼儿介绍自己小组讲述的标记,全班交流小朋友见过的标记。

三、讨论:

1、老师:想一想,在我们班上、在我们幼儿园,哪些地方也需要有安全标记呢?

让幼儿分组讨论,共同讨论研究。

四、幼儿在自己制作安全标志幼儿自己动手,不仅锻炼了画图能力,还加深了对安全标志的印象。

老师:今天呀,小朋友认识了很多标记,我们把它画下来,好不好呢?适当展示幼儿的作品。

活动延伸:

1、请幼儿把画好的安全标志图挂在活动室。

2、自由活动时间请幼儿继续认识更多的安全标志。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幼儿找标志、看标志、制作标志,过程中对标志产生很大的兴趣,在讨论、交流中,把自己认识的标志介绍给别人,让幼儿们认识更多地标志,对安全标志有了一个正确地认识,同时,幼儿们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记和人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并且在制作安全标记的过程中,加强对安全标记的认识,培养一定的安全意识。

1、这节课层次清晰,环节一环扣一环,师幼互动性强,能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2、活动过程整体效果较好,重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留给幼儿充分的活动空间,引导、鼓励幼儿观察、探索、讨论,让每个幼儿都有表达、设计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境下,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丰富了经验,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3、活动提问较为简单而有针对性,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一句“你还见过别的安全标志吗?它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教师和幼儿园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大大激发了幼儿回答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4、示范用的标志太小,另外,设计标志前交代不够细致。

常见的碱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自制酸碱指示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50-5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试液是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2.下面同学们能通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来验证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之间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方案。老师随时纠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学们说一下被检验的各种物质是酸还是碱。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碱”)性;碱溶于水叫碱溶液,所以碱一定呈碱(填“酸”或“碱”)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小组讨论

1.试总结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关系?碱性溶液和碱溶液有什么关系?

3.用指示剂验证nacl、na2co3、nh4cl这三种盐的酸碱性,通过这几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点拨】

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跟踪练习

1.把氢氧化钠、二氧化碳、食盐分别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依次是(c)

a.紫色蓝色红色b.蓝色红色无色

c.蓝色红色紫色d.红色蓝色紫色

2.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学习指导二: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体验一下并填写下表:

(1)取几种同学们准备的植物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试验指示剂1-2种在下述4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小组讨论

1.在第一步中,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过程是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当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常见的碱的教案11

【板书】 一 、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教师】 下面老师为大家做个演示实验,我们通过这个演示实验来学习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用钥匙取出几粒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中,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后观察氢氧化钠固体表面是否发生变化,然后取几粒氢氧化钠将加入盛水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让学生看书上图片,给学生说明氢氧化钠具有强烈腐蚀性,提醒学生在使用氢氧化钠时要小心若溅到皮肤上如何处理。小结归纳出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腐蚀性及氢氧化钠的俗名。

【板书】 白色透明固体、易潮解、易溶解于水(放热)

特性:强烈腐蚀性

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

【教师】 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根据前面所学习的知识总结的一个小口诀,请同学们和老师阅读,然后请同学们下课后将小口诀抄到笔记本上,下去多读几遍我相信每位都会将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只是记忆在脑海中!通过氢氧化钠的易吸水性让学生查阅有关氢氧化钠的用途的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

【挂图】 本为白色透明固,遇空变暗且潮解。

遇水溶解又放热,烧碱、火碱、苛性钠。

具有强烈腐蚀性,大家使用要小心。

【板书】 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1、氢氧化钠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教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酸碱指示剂他们是无色酚酞和紫色石蕊试液,我们知道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那么无色酚酞和紫色石蕊试液遇碱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做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在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时一定要小心!)首先请每组同学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给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一滴无色酚酞试液,给另一只试管中加入一滴紫色石蕊试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然后请每

组同学派一个代表回答一下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学习完氢氧化钠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后,我们是否可以解释前面老师为大家做的趣味实验,老师是如何设计这个趣味实验的?

【学生】 老师事先给白纸上用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无色酚酞写上氢氧化钠的字迹,然后向上面喷洒另外一种溶液,若白纸上用氢氧化钠溶液写上氢氧化钠的字迹,则喷洒无色酚酞,否则相反。

【教师】 这位同学的猜测是非常正确的!这个同学说的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老师就是事先给白纸上用氢氧化钠溶液写上氢氧化钠的字迹,晾干后。刚才让学生在上面喷洒无色酚酞溶液。

【板书】 无色酚酞试液 变红

氢氧化钠

紫色石蕊试液 变蓝

2、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CO2的反应

【教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当向澄清石灰水也就是Ca(OH)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时则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 CO2=CaCO3↓+H2O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也会变浑浊?好!接下来老师为同学们做个演示实验。请同学看看老师手中的这个矿泉水瓶,这是老师已收集好的一瓶CO2气体,请同学们矿泉水瓶的形状,看看反应前后矿泉水瓶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当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溶液中滴加几滴HCl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试验后让学生根据Ca(OH)2溶液与CO2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NaOH与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 NaOH +CO2=Na2CO3+H2O

【现象】 当向装有CO2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现矿泉水瓶变扁了!且反应后溶液澄清!当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溶液中滴加HCl溶液,有气泡产生。

【板书】 3、氢氧化钠与酸的反应(中和反应)

【教师】 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做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在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时一定要小心!)请每组同学取一支干净的试管,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加入一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滴加稀盐酸直到溶液颜色褪去为止!最后请同学们用PH试纸测反应后溶液的PH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然后请每组同学派一个代表回答一下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最后向学生说明酸和碱发生的是中和反

应,给学生说明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称作中和反应。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所说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写出NaOH与H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 NaOH+HCl=NaCl+H2O

【现象】 所测溶液的PH值接近于7。

【板书】 4、氢氧化钠与某些盐的反应。

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做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在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时一定要小心!)首先请每组同学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给其中一只试管中滴加CuCl2溶液,给另一只试管中加入FeCl3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然后请每组同学派一个代表回答一下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后引领学生一起写出NaOH溶液与CuCl2溶液和FeCl3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 NaOH + CuCl2 =Cu(OH)2↓(蓝)+NaCl

NaOH+ FeCl3= Fe(OH)3↓(红褐)+ NaCl

给学生解释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强调学生记住这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这在今后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一起来总结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氢氧化钠的用途

阅读资料: (1)精炼石油。石油产品经硫酸洗涤后,还含有一些酸性物质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再经水洗,才能得到精制产品。

(2)造纸。造纸的原料是木材或草类植物,这些植物里除含纤维素外,还含有相当多的非纤维素(木质素、树胶等)。加入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将非纤维素成分溶解而分离,从而制得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纸浆。

(3)纺织。人造纤维如人造棉、人造毛、人造丝等,大都是粘胶纤维,它们是用纤维素(如纸浆)、氢氧化钠、二硫化碳(CS2)为原料,制成粘胶液、经喷丝、凝结而制得。

(4)印染。棉织品用烧碱溶液处理后,能除去覆盖在棉织品上的腊质、油脂、淀粉等物质,同时能增加织物的丝光色泽,使染色更均匀。

(5)用石灰改良土壤。在土壤里,由于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另外,使用无机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等,也会使土壤呈酸性。施用

适量石灰能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使土壤适合作物生长,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土壤中Ca2+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同时又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素。

(6)制造肥皂。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通常用油脂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经过皂化反应而制成。

【板书】作业:P.58 1题〈2〉 2题 P.64 1题〈1〉〈2〉

让学生查阅有关氢氧化钠用途的资料,下节课一起探讨。

练习:

1.氢氧化钠是_ 色_ 体,_ 溶于水,溶解时放出 _。

2.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_ 水分,而_ ,所以它可以做为某些气体的_ 。

3.氢氧化钠有强烈的_ 性,所以它又叫 _、_ 、_ 。

4.下列气体中,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H2(B)SO2(C)CO2(D)HCl

5.用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应把氢氧化钠放在()

(A)天平的托盘上 (B)滤纸上(C)小烧杯内 (D)试管中

6.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A)浓硫酸 (B)火碱 (C)水 (D)浓盐酸

7.按下列要求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NaOH →Cu(OH)2

(2)NaOH→NaCO3

(3)NaOH→NaCl

8.盛有盐酸、水、氢氧化钠的三瓶无色液体,请选用一种试剂将它们区别开 。

常见的碱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①初步了解什么是酸、碱、盐;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②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③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学会用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认识什么是酸、碱、盐。

实验准备

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

教学过程

点评

提问: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追问:为什么会变色?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请学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除了碳酸,还有其他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

探究活动一:

分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交流:与碳酸的现象相似,试液变红。

小结:碳酸、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还有其他的共性吗?

探究活动二:

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实验现象交流:锌粒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都能产生气体;氧化铜粉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消失,溶液的颜色都发生变化。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一些共性的。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

探究活动三:

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演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活动四:

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交流:灯泡亮了。

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

学生讨论交流:参照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推测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也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他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惟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认识到什么是酸。

自主探究:什么是碱?

按学案步骤完成探究过程。

评价与小结:根据学生完成探究的实际情况,评价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识提示:氯化钠属于哪一类物质?

课外学习:什么是盐?

这种有挑战性的引入,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这种紧逼式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按照知识的轨迹活动,且具有启发性。

让学生亲身感受酸有相似化学性质,在学生的大脑中生成了酸的印象。

溶液的'导电性对学生是一个抽象的认知,选择学生已经认识的离子化合物入手,便于学生接受且易过渡到酸的导电性。

以上的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清晰的“什么是酸”的探究步骤,学生学到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常见的碱的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内容,与教材前后紧密联系,初中化学将碱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常见的酸之后,常见的盐之前。对前面学习酸的知识可以进行巩固,对后面学习盐的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有关碱的这部分内容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一定要正确对待!学习好这部分内容,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氢氧化钠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了解氢氧化钠的用途。

2、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讨法,加深学生对氢氧化钠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理解。

2、通过学生共同合作来操作实验,使学生能主动的进行交流和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使学生学习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事物的规律,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氢氧化钠与酸、盐及非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法

1、引导回忆法:我将通过回忆旧知识来引出新的知识,进而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牢固掌握。

2、演示法:我将通过演示法让学生学习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及一些化学性质。

3、实验法:我将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做实验来学习一些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五、学法

1、使学生通过观察的方法来记忆掌握。

2、使学生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及动口能力。使学生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为统一整体。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我将通过联系旧知识和演示实验的方法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回忆碱的定义,一些常见的碱。然后给学生简单的讲解碱的电离方程式,最后用一个趣味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课的兴趣。用时5min.

2、讲解氢氧化钠的性质:首先我通过一个演示实验为学生讲解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通过两幅图片给学生说明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给学生强调在使用氢氧化钠时要小心,最后运用一个小口诀让学生记住前面所学习的氢氧化钠的知识。用时8min.接下来我从四个方面给学生讲解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我通过一个演示实验讲解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学习氢氧化钠与酸、盐及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用时15min.

3、讲解氢氧化钠的用途:我通过阅读资料为学生讲解氢氧化钠的用途。用时3min.

4、结课:我事先用小黑板写几道与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有关的练习,为学生讲解进行我的结课。用时5min.

5、布置作业:P.58 1题〈2〉 2题 P.64 1题〈1〉〈2〉。用时1min.

七、教学媒体

黑板、小黑板、挂图、实验中用到的实验仪器及试剂,书本中的图片。

八、

九、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1、本节课运用实验的方法使教学更加有趣,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本节课采用探究活动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注重基础,适当增加加教学内容,又不增加学生太多的负担,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

3、本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相统一。

板书设计

总体评价:

本节课讲的比较成功,教态大方,自然!为今后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奠定基础,导入很好后面又给学生解释了导入时的实验现象这一点做的很好。内容安排恰当,时间把握的也很好,能与学生积极互动!所设计的习题很好讲解的也很清楚!就是内容上有些地方设计的不是很好,做实验不是很规范,有些内容衔接的不是很好。

课后反思:

通过此次讲课,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对今后即将成为一名化学老师的信念更加坚定,从中我真正的感到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是非常好的。虽然在这次讲课中自己讲的不是很成功,也谈不上精彩,但是给我的收获却是如此之大!从这次讲课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在讲课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讲课过程中不能慌,要给学生讲明白所讲的内容,给学生说明白本结课的重难点内容,在讲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只教会只是就可以啦!这都是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多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多看一些优秀老师的讲课视屏,多向老师及同学请教,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我相信我肯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的化学老师。

常见的碱的教案14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分析:对于酸和碱,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这两类物质,对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关于酸,学生已有的认识:家庭调味品食醋中的醋酸;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在学习“能源开发和利用”时,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稀盐酸和稀硫酸与镁锌铁等金属反应的异同等。关于碱,学生已有的认识有:在学习“分子在不断运动”时,知道了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原理;在学习“溶解的吸热放热现象”时,学生认识了氢氧化钠溶于水的放热现象;在学习“溶解度”时,知道了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等。上述这些有关酸和碱的零散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该阶段的学生把化学实验当作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强烈的的好奇心,但多数学生只对化学实验现象感兴趣,对过程、结论缺乏认真思考,甚至对分析问题厌烦;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合作意识、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对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设计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待于培养。

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酸和碱的知识,内容零散、细碎,学生学习起来会出现一定困难。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纳入合理有效的系统中,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些零散知识,将成为解决上述困难的关键,它将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建议】

1、本课学习必须突破紧抓知识点教学的局限性,重视思维能力、科学探究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教学魅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使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2、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指示剂反应。

3、能自制指示剂,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史实的了解,培养学生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模拟波义耳的实验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难点:自制酸碱指示剂;对现象的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演示法等

【教学环境】

1、软硬件环境:多媒体电脑室、平板电脑、液晶投影仪、forclass软件系统等。

2、教学资源:课件、自制微课视频、其它参考素材资源。

【教学用品】

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滴管、点滴板、鸡蛋壳、指示剂、吸管、橡胶塞、烧杯、研钵、纱布、各种植物花瓣、碳酸饮料、苏打饼干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找找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均可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资料)

2、寻找生活中的过滤器。

3、每组在学校周围找一种植物花瓣。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知识引入【提问】找找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点评】酸、碱就在我们身边。(提示: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展示与交流】生:苹果———苹果酸葡萄———酒石酸柠檬——柠檬酸食醋———醋酸可乐——碳酸等。皮蛋——氢氧化钙小苏打———碳酸氢钠苏打————碳酸钠炉具清洁剂—氢氧化钠石灰水——氢氧化钙等。生活中的酸碱。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入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知识建构【提问】鉴别醋和石灰水?最简单方法?(实验室不能品尝)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并选用其中一种方案,利用桌上提供物品,进行鉴别。(提示:学会利用性质鉴别物质)【教师巡察】指导学生实验,并拍摄上传实验照片。

?提问】可以用酚酞和石蕊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吗?【评价学生实验】有无错误操作?【提问】酚酞、石蕊变色规律【点拨】

1、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酚酞和石蕊遇酸和碱会显示出不同颜色,我们把酚酞和石蕊称为酸碱指示剂。【提问】请用表格归纳指示剂变色规律。 【思考并回答】【初探究】最简单方法鉴别醋和石灰水?生:尝或闻其他方法并检验?生:小组展示汇报。

2、【再探究】用酚酞和石蕊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演示实验并解说

3、【归纳总结】生:板书酸碱指示剂体验从生活中酸碱到实验室酸碱的鉴别,从个别现象到普遍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感知酸碱的不同,通过酸碱使酚酞和石蕊变色引发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作出自己的推断。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和实验探究的素养。

(三)知识拓展

1、【提问】花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是校园里的两盆牵牛花,有何不同?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原因吗?

2、【提问】牵牛花的变色对你有何启发?(肯定学生与波义耳想法相同,有科学家潜质。)

3、【提问并点评】观看指示剂的发现过程,思考对你有何启发

4、【提问并点评】微课学习自制指示剂,思考自制指示剂要解决哪些问题

5、【提问并点评】请制作属于你自己的指示剂?如何选取最理想的指示剂?【思考并回答】

1、生:校园里的两盆牵牛花颜色不同可能与土壤酸碱性有关。

2、生:可以从花中提取色素,制作指示剂。

3、生:科学发现的偶然、必然和曲折;有探究和创新的精神等。

4、生:找原料;如何取汁液;如何分离汁液(介绍生活中的过滤器);实验检验等。

5、生:自制指示剂并检验效果。生:色差越大,指示效果越好。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和制作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的课程理念,由石蕊指示剂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科学认识的曲折性。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素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自制指示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及时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

(四)知识归纳【提问并点评】你的收获?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分享收获】生:知识层面和科学素养方面。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准确,系统,提高科学素养。

(五)知识反馈【分析与点拨】重点讲第4题,并进行拓展,题目如下:

1、这是一张用某种指示剂处理过的白色滤纸,小明向其喷洒了某种无色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的图像,则可能用的溶液组合为

a.酚酞稀盐酸b.石蕊溶液蒸馏水

c.酚酞石灰水d.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题中出现红色图像,能否用紫色石蕊和酸性溶液的组合?如果去掉指示剂三个字,你应该选什么组合?【练习】生:用平板完成相关练习并先小组内解答。生:讲评个别题。生:可以或不可以,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根据题目的变化进行解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会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根据题目的变换进行解题的能力,并形成改编设计题目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题目创新意识。

(六)知识巩固【作业布置与点拨】对第1题和第3题进行指导如下:第1题:家庭实验注意安全,尤其是厨房清洁剂的使用。第3题:不会设计题目可以参考题目进行改编,如课堂练习第一题,指导学生进行改编,举一反三、【独立完成】

生:完成家庭实验与题目改编与创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查阅资料,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意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10。1。1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指示剂变色)

指示剂酸碱性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二、自制指示剂

【教学反思】

优点:

①较好的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的课程理念。

②突出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

③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等。

④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⑤将信息技术较好的融合到教学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

①时间把控还有待调整,语速稍快,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②在练习题改编环节还存在不足和漏洞,已进行了修改,重点突出培养学生思维进阶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③由于本节课实验较多,课前在实验准备上还要更充分,保证课堂顺利进行。

④本节课知识点相对较少,重点要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常见的碱的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握氢氧化钠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了解氢氧化钠的用途。

2、掌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讨法,加深学生对氢氧化钠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理解。

2、通过学生共同合作来操作实验,使学生能主动的进行交流和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使学生学习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事物的规律,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氢氧化钠与酸、盐及非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媒体

黑板、小黑板、挂图、实验中用到的实验仪器及试剂,书本中的图片。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五、教学过程

【教师】 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碱的定义,下面我请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什么叫做碱,生活中常见的碱都有哪些?

【学生】碱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离子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碱都有NaOH. Ca(OH)2 Ba(OH)2等等。

【导入】 同学们,下面老师给大家做个趣味小实验!拿出一张白纸,让学生仔细观察纸的颜色,然后请位学生均匀的向纸上面喷洒“水”,纸上出现写有红色字迹的NaOH,有没有

同学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白纸上会出现写有红色字迹的NaOH?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每位同学都会知道老师是如何设计这个趣味实验的。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老师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几种常见碱中的氢氧化钠。

第三篇: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

《常见的酸和碱》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中之重。设计本节课我首先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酸和碱是化学中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但此时学生对这些物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而且本节课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困难的“酸碱盐”的入门课,所以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启发讲解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学习化学知识;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将好奇转变为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四点指导:

1、对学生实验方案的指导。

2、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的方法和观察现象的角度。

3、注重引导学生完整而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规范、准确、全面的描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4、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探索活动中,应及时对学生实验的成功或失败给予鼓励或指导。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验结果,更应注重实验过程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对本节课教材内容的处理: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及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将三个活动按情境进行处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故事《巫婆的骗术》设置悬念并结合日常生活常识创设情境,引入酸和碱的知识。学生发表观看骗术后的见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入新课。

在学习教材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采用游戏方式)探究物质的酸碱性探究活动采用小游戏方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通过实验揭穿“巫婆的骗术”,激起学习欲望。对实验10-1进行改造,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在此实验基础上得出了指示剂的变化规律。

从实验室的条件与学生安全考虑,对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通过教师演示来进行,因天气比较寒冷,浓盐酸瓶口有白雾的现象要学生非常仔细地观察才能看到。对浓硫酸的特性,课件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被腐蚀的画面 →浓硫酸的腐蚀性 →提出问题:如何合理利用酸 →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情景→提问:如何处理不良后果 →展示: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问题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含酸的物质?从化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化学无处不在。

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认识,首先是通过学生小组开展探究性实验来认识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去观察现象,感性地去体验稀盐酸、稀硫酸的一些化学性质,同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使学生对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一个初步了解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知识还没有形成,只是一个粗浅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知识的归纳、理解,并完成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

在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本内容中金属与酸的反应设计成两种类型的对比实验:①三种不同金属在同一种酸中反应的对比实验②同种金属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比①学生能知道不同金属在同一种酸中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表现的化学性质不同,通过对比②学生能知道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有共同之处;在过程与方法中能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验观察中的交流,如“哎,这支试管很热呢!”,让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比较充分的交流,进而体验合作所带来的认同、赞许。在情感与态度上,学生通过在两种类型对比实验中真实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接受“化学实验是与客观事实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的熏陶,更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本节课由于实验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时间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与技巧,当前学生思维和信息来源广泛,这既是需要教师注意与研究比以往更为生动与丰富多彩的全新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以积极态度加以指导。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2

本人于9月25日出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现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一部分,需要学生掌握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而且会从活化分子理论的角度加以理解和解释。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认为实验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所以精心地准备好实验,以及相关问题引入,总体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各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我觉得成功之处在于:

1、较好地设计了各个环节的衔接并在教学中顺利实施。如,学习压强对速率的影响时,我引入了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及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使学生明确压强改变必须引起反应物浓度改变时才对速率造成影响。

2、较好地为后续章节学习打好伏笔。如,在分析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我让同学们观察教材22页图2—4后提出问题:对逆反应是否有影响,影响如何,并与学生探讨,得出结论:对逆反应同样降低了活化能,使速率加快,这就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打下伏笔。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就是,练习不够,使学生只是在理论层面上理解了各因素对速率的影响,而不会应用于具体的解题环境中去,这需要在后续课中再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加以巩固。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3

初中化学酸和碱是联系生活密切,贴近较多的,是教学重点,也是中考考试热点。我在进行这节课的复习教学时,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让学生以实验探究的方式来总结酸碱的性质。我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酸碱的认识,及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和掌握,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成为主体,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

1、在课程引入时,我就先通过简单的生活例子入手,感受生活包含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突破了传统的就事论事的1复习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让知识丰富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开放起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故事学生的兴趣更高,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节课的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并规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针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我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难度逐渐增加,紧紧围绕课本基础知识,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这样引导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学问很大,可以帮助老师解决难题,于是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都大增强,效果非常好。

我们初中化学马上进入一轮复习阶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尤为重要。化学课时少,任务重,是不可否认的实际情况,所以怎么提高课堂效率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首先,我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知道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另外,上课要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要多列举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这样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根本目的。还有,教师的提问要具体明了,不能让学生云里雾里,不明白老师想让自己回答什么,这样就不用兜圈子、费时间。因此,只有问题具体化才能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不足的地方:

学生探究实验操作不够熟练规范,占用时间过长,导致课堂巩固练习没有得到完成。

总之,教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让学生知道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目标,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2流,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平才能提高。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4

《常见酸和碱的鉴别》一节课经过我校化学备课组的集体努力,于4月29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化学实验室顺利进行,回顾执教过程,有感想、有体会,但更多的是收获,这既是自己反思的结果也是同伴互助的结果,更是专家引领的结果。

在这节课中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目的得到实现:本节课是想通过酸碱的鉴别引路,复习常见酸碱的性质,教学中这一教学目的得到很好体现。其次是课堂上教师打破常规,改变知识的呈现顺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酸碱的初步知识,然后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将无序的知识上升为有序知识块,这一做法得到与会专家和同仁的认同,这样就改变了过去单纯灌输知识的复习方式,事实证明这样的复习学生的兴趣高是有效的复习方式。其三是课堂上教师转变了观念,不再一味的追求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了,而是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这一点很重要,毕竟我们培养的不是化学专业人才。其四是课堂上注重了方法引领,强调过程参与和体验,三维教学目标体现充分。其五是注重课堂评价,经常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在一种融洽氛围中体验成功的欢乐。

当然这节课也有值得商酌的地方如:1、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反思小结时,感觉时间有一点紧张,还可以详细一点。问学生“有没有还需要探究的问题”时,问题本身不宜再在课堂进行探究,宜延伸至课外探究。2、教学标高是否有的知识要求过高了,如:用硝酸银鉴别酸和碱的知识要求就较高。3、感觉学生在“还有没有需要探究的问题”上无话可说,这是我们平时训练不够的表现,应加强学生思想表达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能力。4、实验过程中用试管不好,改用点滴板应该更好一点。5、整个教学突出了过程和体验,但化学方程式的落实做的不够。

在这里推荐一个非常优秀的网址导航站.DD01,其理念是为网民建造上网“绿色通道”。有别于一般的网址导航站,DD01通过程序与人工双重筛选出优质网址,进行分类收录,并让所有网民共同参与建设并进行相应监督,对优质网址宣扬推广,对不良网址检举曝光,在享受便捷绿色上网的同时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

DD01除了方便网友们快速找到自已需要的网站,不用去记太多复杂的网址;同时还提供了搜索引擎入口、天气预报、在线收藏夹、在线记事本、实用查询、城市生活导航等服务。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5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并了解了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会发生变色,利用酸碱指示剂的这一性质,可判断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也可以根据某种物质的酸碱性,推测指示剂的变色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的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知真相,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6

“碱的化学性质”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虽然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给定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缺少学生的自主性,但是这个授课班级是个平行班,如果本节课在设计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许多学生将无法动手。不过由于学生动手有快慢,所以课堂显得有点乱。在教学时,要注意把握住以下几点:

(1)控制好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应给学生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究。

(2)本节课的起点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避免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效率低下。

(3)对练习时间以授课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到最后的小结就显得有些匆忙。以后可以在复习小测的安排上少一些内容。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7

酸和碱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一直是个难点,学生一学到此知识都会产生畏惧心理。本节课将教材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调整,重点是介绍常见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特性,将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内容放在酸的化学性质那一节课,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不大。此节课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体现由浅入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酸和碱的知识打好基础。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生活中常见的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对比学习、学生亲自观察和动手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和和教师的分析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强调注意它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在做实验探究三稀释浓硫酸时,考虑到有一定的危险性,由教师亲自演示实验。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归纳酸的化学式特点,为下一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做好铺垫。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8

通过本节授课,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成功的地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较好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节打好基础。

本节课学习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可以亲自设计实验、动手探究,方便易操作现象明显的实验,亲自体验当魔术师的感觉,尝试合作的力量,体验解决困惑后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通过对比学习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的特性,也是为以后学习酸碱做好辅垫。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回忆感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用小魔术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从而到出酸碱指示剂,并会用指示剂区分酸碱溶液;通过实验探究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注意它的强烈的腐蚀性,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足的地方:

在讲授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时,有点杂乱。

总之,教学传授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平才能提高。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9

“让一让,学堂变课堂”捧着这样的宗旨,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出酸的三点通性。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的认识事物方法的教育,并引导学生利用酸的性质来解析一些与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现象,最终达到知识转化成能力的目的。整节课,知识的内容面广、量多,如果教不得法,学生常感它易学难记、易懂难用,学生的思维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激发不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探究与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了情感的渗透,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具体操作与特点如下:

一、结合教材,创设情景,培养思维。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也不只是被动的接受体,在教学设计时,我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中间过程,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设一些与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教学情景。例如:在讲叙酸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两个知识点时,我设计出一个“免费加工金银首饰”的情景故事,根据情景故事提出了①如何清洁首饰?②如何回收银?这些问题的提出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发生了转变,由“要我学”转变“我要学”。把握契机,适当给予启迪,例:从溶液中提取银,是否可结合“湿法炼铜”来思考呢?教师的启迪有助于学生提出正确假设,避免了学生盲目地思维。然后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从理论或实践是验证假设,最终达到化矛盾为共识形成正确结论。从以上步骤不难看出,这创设情景—引导设疑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教学流程,符合了学生认识发现事物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理论的建立大多是通过实验,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或者实验、假设再实验论证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理论,掌握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加入了蛋壳成份的检验;fe和cu金属性验证等学生实验。这些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在选择多媒体时,我认为应越简单越好,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就行。因此,我只把情景故事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分别制成了动画和录像,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直观性,实验的真实性,又利于学生实验观察,同时提高了课堂密度,还避免了选择媒体过多过杂,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注重情感渗透,营造宽松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激趣,设问质疑,师生讨论这种尝试探讨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并对他们的成功给予及时的评价。这样就有利于消除教学中“一言堂”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也自然而然的得以培养。

当然,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创新尝试中,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望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0

本课题从教科书编排的意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学习过程必须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这一方面是需要检验近一年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成果,另一方面是更进一步地促进,师生共同研究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但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必须更多的做准备,特别是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规律、内涵。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必须随之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更,必须进行系统地教学设计与周密地安排,不再是传授式的一节一节的备讲稿。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本节课由于实验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与技巧,当前学生思维和信息来源广泛,这既是需要教师注意与研究的新条件、新课题范畴,同时也是比以往更为生动与丰富多彩的全新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以积极态度加以引导。一些“老皇历”必须变革啦。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1

围绕“我这样用教材”七星区小学数学研读教材系列活动要求,我执教的是复习课《常见的量》。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有关人民币的单位。知道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是这部分内容的重要目标。教材呈现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信息,信息中有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复习课的核心是“整理与练习”,恰当地处理好整理与练习的关系,也是复习课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明白准备练习的设计目的要明确,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授课的“生长点”。本课我把教学重点定为系统整理计量单位及其进率。难点为单名数、复名数互化。

到六年级时,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构建量的计量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不觉得复习课枯燥乏味呢?在上课时前,为避免复习的枯燥,我设计了符合本课的课前练习。我选用一篇源于生活而又“笑话百出”的日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开心一刻时,感受到学习量的计量的重要性,课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由改日记,从日记中找出常见的量,围绕本课的复习重点设计,唤起学生回忆,再现旧知,为本课系统复习常见的量及进率做好铺垫。所以在课中,学生能在整理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知识网络。

在整理归纳这个环节中,我以小组为单位,放手让学生用填写表格形式整理,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去感受常见的量及这些量的具体表象,在汇报交流结果时,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如:1千克大约有多重等。

由于复习课落脚点是查漏补缺,在练习的设计上,我采用了有坡度的习题。如单位换算这道题,有长度、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的互换,涵盖着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类比,然后再总结单位换算的方法。

在上完本课后,我深深感到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整理复习课,整理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们如果能体会到整理的价值和为什么要做整理,那今后在学习道路上他会自觉的主动的做类似这样的事,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而且整理是一个人把已学知识形成体系,综合概括能力的体现,学生今后参与学习活动的自觉主动性才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对教材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对教材中所设计的习题挖掘还不够深。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2

1、反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刚了解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就提出“书写so3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吹自大的气球”用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了反应,没有学生提出问题:“会不会是co2被水吸收了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做对比实验。对“氢氧化钠用来除油污”的用途,没有关注课本p55“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油污”的表述,若能比较一下汽油去油污、洗涤剂去油污与氢氧化钠去油污的原理,就能更有效地将新旧知识融合,形成知识体系。

2、有效预设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所用生石灰不是块状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播放【实验10—8】的录像,降低了实验的可信度。没有探讨“氢氧化钙溶液常用于检验co2气体而氢氧化钠溶液常用于除去co2气体”的本质原因。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备课过程中有效预设,教学过程中有效生成,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3

乙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重要的烃的衍生物,该课时在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方案时,我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了原教材的编排体系。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古代诗文引入,再以演示实验为切入点和主线,引发学生对乙醇性质的思考。鼓励学生去质疑、分析、探究,启发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实施情况,从以下几点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情况:

一、教学情况

从课程设计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基本

技能培养及情感教育均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乙醇的催化氧化本节课的重点,而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的断键位置是难点部分。通过动画演示,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对转化的条件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并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在课堂结构安排上,直接由学生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在根据前一节内容以及模型,归纳出分子式、结构简式等。在老师引导及演示实验情况下,归纳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引入,是通过常见的古代诗篇,能自然让学生联想到酒,并设计了三分钟的“飞花令”环节,并及时通过相关诗句引出了乙醇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视频课件,使乙醇与钠的反应更直观,学生记忆理解更加方便,而乙醇的氧化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演示实验及动画效果图,使得学生对于催化氧化反应的断键位置理解更加理解更透彻。

三、不足之处

由于教学内容高度浓缩,每节书牵涉的知识广,使得课堂容量普遍较大。我讲的时间太多,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4

今天在两个班上了第十单元课题1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酸的通性。

先是通过复习,引出酸具有的三个性质(酸能与指示剂反应,酸能与金属单质反应,酸能与某些盐反应),引出今天的课题。然后这三个课题,有的是通过习题引入,有的是通过讲解引入,然后再加深。另外出两个则采取实验的方式引入。

课的设计,我设计了随机学习的方式,即首先我告诉学生,酸有五个性质,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的顺序,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

不过,今天的课也有不足,虽然酸的通性是学习完了,基本上达到了目的,但设计的几个习题,却没有时间讲解。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考虑不周,以前我讲解这个内容时,一般都是设计两个课题进行讲解;二是学生反应也确实慢,其实原理我讲解得很清楚,剩下的,就是如何书写的问题。

鉴于这种情况,鉴于酸碱盐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我准备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一是复习巩固酸的性质,让学生知道酸的性质,需要知道哪些知识点,哪些可以巧学;二是通过练习,对知识加以迁移,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第四篇:常见的碱教学设计

——常见的碱 教学设计

柳园学校:田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二、过程和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究,并比较、归纳和概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能应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的探究,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讨论、实验进一步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2、碱的相似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所需试剂、仪器】

固体氢氢化钠、氢氧化钙、表面皿、烧杯、玻璃棒、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鸡爪、20%的氢氧化钠溶液、镊子、药匙、澄清石灰水、废液缸等

【情境引入】

视频播放“误食烧碱溶液的女孩” 新闻导入

提问:新闻中的烧碱是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什么样的性质?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今天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氢氧化钠。除了氢氧化钠,常见的碱有哪些呢? 常用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 [KOH]、氨水[NH3·H2O] 等 【探究新知】

一、氢氧化钠(NaOH)⒈ 物理性质

【实验】10-5(展示固体NaOH)

【观察】氢氧化钠的色、状态和溶解性,潮解现象

【小结】氢氧化钠是白色 片状固体,极易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俗名为烧碱、火碱、苛性钠。(因为NaOH 易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腐蚀性

【演示实验】用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提前浸泡鸡爪2小时 【观察】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注意: 在使用氢氧化钠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3.用途

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二、氢氧化钙[Ca(OH)2 ] 我们先学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它的制取。1.物理性质

【实验】10-6(展示Ca(OH)2)

【小结】Ca(OH)2 是白色粉状固体,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有腐蚀性。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2.制备

【演示实验】(小烧杯+ CaO + 少量H2O)【小结】 CaO + H2O=Ca(OH)2

3.用途

建筑业上制三合土、抹墙、砌砖,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石硫合剂。

三、碱的通性

⒈ 碱溶液跟酸碱指示剂作用

【实验】Ca(OH)2 溶液、NaOH分别与石蕊、酚酞溶液反应

【小结】碱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蓝 色,无色酚酞试液变 红 色 ⒉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回忆】①怎样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 ②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而潮解,还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2NaOH+CO2==Na2CO3+H2O 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讨论:上面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的两个反应类似,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3= Na2SO4+H2O 模仿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NaOH + SO2______

NaOH + SiO2-----

注意:①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跟水化合生成相应的酸。

将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的现象出现,难以判断NaOH溶液是否与CO2发生了 反应。那么,如何才能知道反应是否发生了呢?

视频播放对比实验,二氧化碳吸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吸收水对比塑料瓶变瘪的程度。

⑶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⑴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⑵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勇者闯关】

1.澄清石灰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__,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________。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俗称________或__________。2.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种物质的是()A.生石灰、熟石灰、消石灰 B.金刚石、石灰石、大理石 C.沼气、天然气、煤气 D.烧碱、火碱、苛性钠

3.怎样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课外拓展作业】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小型造纸厂向河中非法排放碱性废液。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试设计两种检测碱性废液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亲爱的你们,今天学到了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1、常见的碱

NaOH:白色片状固体,极易溶于水,易潮解,俗名为烧碱、火碱、苛性钠。Ca(OH)2:白 色粉末状固体,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有腐蚀性,微溶于水。制取石灰水反应:CaO + H2O=Ca(OH)2

2、碱的化学性质

(1)碱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通式: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第五篇:常见酸和碱 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 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和碱

授课人:刘国坤

位:平顶山市第二十四中学

间:2012年5月20日

一、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熟练取用酸和碱及其溶液 教学重点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蔗糖水,试管等。教学方法

一、引入新课:

通过实物﹙各种水果﹚引入“酸”—这些食物中都包含着一种物质—“酸”

通过实物﹙洗发水﹚引入“碱”—你可能用到了另外一种物质—“碱”。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有酸和碱的物质,甚至连我们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酸和碱的化学反应。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常见的酸和碱。﹙板书﹚

二、进行新课

﹙教师﹚本节课我们首先围绕“酸”来展开。

﹙教师﹚请尽可能多的列举你所知道的有“酸味”的物质。﹙学生﹚……

﹙教师﹚很多物质的味道最早都是那些勇敢的人们通过“尝味道”知道的。味道是物质性质的反映,如酸味是物质酸性的反映。但是我们学习化学时,禁止对化学药品进行品尝。如何通过化学手段了解其酸碱性呢?

﹙教师﹚现在我们回忆曾经学过的这样一个实验,把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呈现什么样的颜色呢? ﹙学生回答﹚

﹙教师﹚碳酸有酸味,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猜想,其他有酸味的物质,如白醋、稀盐酸,是否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我们所熟悉的其他物质,如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蔗糖水等,是否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呢?

实验是裁判,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桌上给出的实验器材及药品,参照大屏幕上的方法进行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方法﹚ ﹙分组探究﹚取六只小试管,分别加入1-2毫升白醋、稀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蔗糖水,并各滴加紫色石蕊试液1-2滴,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巡视,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如何倾倒液体……)﹙教师﹚请学生回答结果。﹙多媒体演示正确结果﹚

﹙交流讨论﹚由学生根据正确的实验结果,讨论,得出结论。

1、白醋、稀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呈酸性。

2、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呈碱性。

3、食盐水、蔗糖水使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呈中性。

﹙师生总结﹚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板书﹚

﹙分组探究﹚把紫色石蕊试液换成无色酚酞试液做同样的实验。﹙教师﹚请同学们汇报实验现象。﹙多媒体演示正确结果﹚

﹙交流讨论﹚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正确的实验结果,讨论,同样的道理-得出结论。

酸性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碱性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板书﹚

﹙教师﹚像石蕊、酚酞这样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剂称为酸碱指示剂。﹙板书﹚

三、﹙知识反馈﹚通过习题训练,达到效果。﹙教师﹚酸碱指示剂是如何发现的呢?

四、﹙学生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玻义尔偶然中发现指示剂”的故事,并让学生自己阅读,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探究,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也基本掌握了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六、作业: 参照课本49页活动与探究,自制一些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性和碱性。

﹙板书设计﹚

一、常见的酸和碱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酸性溶液

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碱性溶液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酸碱指示剂

下载常见的碱说课稿(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见的碱说课稿(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 1. 反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刚了解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就提出“书写so3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认......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 本人于9月25日出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现将这节课反思如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一部分,需要学生掌握温度、浓度、压强、......

    常见酸和碱 教学反思

    常见的酸和碱 姓 名:刘国坤单 位:平顶山市第二十四中学时 间: 教学反思 2012年5月20日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实验探究法的运用,教师灵活的引导情景,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对科......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知识梳理]1.: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作酸。[酸=H++酸根阴离子]2.常见的酸及其化学式:强酸:盐酸_......

    中考常见的酸和碱试卷

    常见的酸和碱一、选择题1 (07重庆长寿区)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缝衣针淬火处理后制钓鱼B.用6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C.用食品干燥剂(CaO)加入水中......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常见的碱碱的通性》教学设计【设计背景】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必然给教育系统带来把课本......

    初中化学常见的碱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常见的碱教学反思: 高品位的教学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单一的知识网络化"。在本案......

    初三化学教案常见的酸和碱

    初三化学教案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酸和碱 1 2 3 4 5 6 8 9 10 单元备课下 一、知识网络归纳 专题综合讲解 1、中和反应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