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我自己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21:3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看我自己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看我自己教学设计》。

第一篇:我看我自己教学设计

我看我自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长大的喜悦。知道自己长大了,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2.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能够自觉地去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

3.借助学生对一年来学习和生活的回忆,使他们感悟到自己的成长变化,并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米尺、体重称、奖品(智慧果)、“我看我自己”评价卡。

2学生准备:小时候穿的衣服和照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寻找”行动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心里高兴吗?当一年级小同学叫你们一声哥哥、姐姐的时候,你们是不是特别自豪呢?你们发现自己长大了吗?长大后的你们可是有很大变化的,知道自己有什么变化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寻找我们长大后的变化好吗?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本主题。

二、行动一: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就来进行第一个“寻找”行动。我准备了米尺和体重秤,你们猜出我们的第一个行动是什么了吗?对,就是测一测身高,量一量体重。我把去年健康状况检查时你们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发给你们,量完之后自己来对比一下看你们会发现什么?

(教师帮助学生测量,学生自己记录数据。)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上我看出,你们都有惊喜的发现,谁愿意把你们的喜悦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踊跃汇报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量身高、测体重并让学生对比去年健康状况检查时的数据使学生能更直观地发现“我真的长大了”,此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行动二:讲一讲

师:大家的发现真让人高兴,后面还有更多的惊喜等着你们呢!现在我们就来进行第二个“寻找”行动。前我让你们把自己小时候穿的衣服和照的照片带来,你们带来了吗?带来的就赶快拿出来我们共同欣赏欣赏吧!看看自己的再去看看别人的,互相聊聊衣服是什么时候穿的,相片是什么时候照的。(学生自由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是不是又有了新发现?快说说吧!(学生发言。)

师:大家发现衣服那么小,现在已经不能穿了,照片上的你是那么小,你还记得那时候的你会做什么吗?(学生交流。)

师:那时候的你太小了,什么都做不了,看大人什么都能做着急是吗?那么,今天的你都能做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引导他们知道生活中哪些事应该是自己做的,什么才是真正长大的表现。)

[设计意图]: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需通过一些形象又直观的方法让其认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教师的提问更能引导学生思考,不仅是自己的身体长大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的更多了,生活本领、学习本领更强了。而且通过互相交流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四、行动三:猜一猜

师:同学们的发现越来越多,你们还想接着寻找吗?好!现在我们就来进行第三个“寻找”行动。这第三个行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我们要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的智慧,看看你们哪个小组对同学最了解。方法是各组同学要说出本组同学的特点,然后其他组同学讨论,猜猜他是谁?哪个组先猜出来我就奖给哪个组一个智慧果。在做游戏之前我们先想想自己有什么特点,然后与别人的评价比一比,好吗?现在我就发给你们每人一张“我看我自己”的评价卡,在上面写上你的特长和优缺点。

(学生填写。)

师:自我评价结束了,现在游戏开始!大家对自己的小组有信心吗?先由第一组描述,其他组猜。

(在描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描述长处,描述短处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全面看问题的方法,初步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检验一下自己对自己的了解程度,自己对他人的了解程度。

五、行动四,听一听

师:在游戏中你们又有了很多收获,发现了自己有那么多的优点,同时也有小缺点。我们的最后一个“寻找”行动就是当一次小记者去采访别人,问问他们是怎样评价你的,再去听听别人心目中的你是什么样的,好吗?我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第一组小记者先出发,拿起你的模拟话筒去采访,被采访的同学要说出采访人的优点与缺点,说缺点时要真诚,最好能帮他想一个改正缺点的好办法。

(学生开始采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聆听别人的意见,当小记者将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也是一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可以检验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教师应注意引导,让每个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与不足,同时也要增强自信。

六、行动总结提升

师:采访结束了,看着大家的一张张笑脸,我知道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少,发现自己与小时候真是不一样了,在不断地长大。长大的你想做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学生写心里话。)

师:你们已经长大了对吗?想不想让大家看到你们更大的变化?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那你们能不能站起来大声地告诉所有的人你已经长大了,你还想做什么?

师:我们在成长、变化,我们是最棒的!为我们不断地成长变化而鼓掌加油吧!

[设计意图]:写心里话的活动会加深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明确今后的目标,激励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努力地向好的方向变化。

教学意图:

二年级小学生成就感较强,本节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精心设计了一个“寻找变化行动”,将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入到“寻找”行动中。一系列的行动衔接得自然巧妙,使教学活动有序、有趣,体现了品德与生活程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程理念。本通过交流、游戏、采访等一系列活动安排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变化、体会变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从自己的进步中感受到长大的快乐。

第二篇:透过精神分析看我自己

浅议“理想”与“现实”之矛盾

——透过精神分析看我自己

摘要: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背景,从笔者幼年及现阶段的日常生活事件入手,依据人格结构“三我”理论、自我防卫机制与人格发展理论,立足“问题”导向,通过童年经历与原生家庭关系,探求问题成因,并拟提出解决途径。关键字:理想;现实;矛盾

近年来,网络上有句流行语:“现实很丰满,理想很骨感”这话虽有调侃之意味,但却形象生动地反应了理想与现实存在的差距与矛盾。

一、日常生活的若干经历及其思考

在此,笔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说明理想与现实间存在的差距与矛盾,并阐述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

(一)幼时之“换本子”习惯

我在家整理书桌时,经常能发现有不少我中小学时用过的作业本,随手翻开就会发现这些本子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本子上一定有我做错的题目,二是在老师批改的“红叉”和“订正”的批语之后留有大篇的空白,这个本子对我而言,就算是“用完了”。我会重新换一个新本子,在我的潜意识里,只要看不到那“红叉”和“订正”二字,做错的题就似乎与我毫无关系。我换一个本子,就可以不用订正那做错的题目,似乎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了。我把我的这一习惯称为“换本子”习惯,我发现这种习惯在我的中小学阶段一直保持着。

从人格防卫机制的角度分析,“换本子”习惯背后,是“否认”与“压抑”。“否认”是对现实中危险的方面“视而不见”,而“压抑”则是将那些危险的或令人痛苦的想法和感受排除在知觉范围之外。诚然,适当的防卫机制可以帮助我减轻一些由于做错题目而引发的焦虑,但不会纠错就难以进步,到考试检验时,我的“自我欺骗”就极有可能变成“自我伤害”。

(二)假期的“完美”计划

自幼起,父母师长便教导我说:“人与人的差距源于课余时间”,所以为了提升自我竞争力,每当假期伊始,我必然要精心制定一个自觉“完美”的假期计划。然而待到具体实施起来,才觉出困难与压力,直至假期结束,距离计划的目标甚远,后悔不该“眼高手低”,以致自己又做了一回“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三我”理论来看,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本我”与“超我”的过分冲突,引发了“自我”的矛盾。在我的思想中,我完全明白优秀应该是什么样。因此我的“超我”(即“应然的我”)是格外上进的,勤勉的。而我的“本我”(即“生物的我”)又是顽固的,狭隘的、趋乐避苦的。当此二者发生激烈冲突,我的“自我”就会呈现出一种十分矛盾与纠结的状态。

(三)“追求理想”与“谋得生计”之矛盾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究竟是应该学会一技之长,自食其力;还是应该坚持理想,不气不馁地勇往直前?我始终坚信,社会工作是“非天使而不能为”的高尚职业。她的高尚在于她“纯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她的伟大,在于她“让无力者有力,使困难者前行”的思想;她的科学在于她“赋权与增能”的方法„„然而,在当今中国社会,社会工作事业发展方兴未艾,即便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专业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也正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安徽,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形势,便更加不容乐观。

处于这样矛盾的抉择中,时常让我感到矛盾与痛苦,让我对未来产生一种焦虑,但我也知道,无论我是如何焦虑,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生活总要继续。

二、以“童年经历”及“与原生家庭关系”分析问题之可能成因

根据弗洛伊德及众多精神分析学派学者的共识,个人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总与他的童年经历同其与原生家庭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照此思路,下文将分三方面予以分析。

(一)父母无意中带领下的“合理化”防卫机制与“推卸责任”

儿时蹒跚学步,有时不慎摔倒,疼得我哇哇大哭,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慌忙跑来,把我抱在怀里,安慰着,一边用手拍打着地板,一边对我说:“宝宝,不哭,妈妈打他,坏地板!谁让你摔疼了我宝宝!„„”每当这个时候,我幼小的心里总会充满了满足,觉得母亲颇为我“出了口气”。时间久了,待我稍长大些,我摔倒在地后,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用手“打”地板,以此出气。

其实,学步摔跤,完全是由于我自己的不小心,错误全在我,而非地板。但母亲为能安慰我,歪曲了这一事实,在无意中教我使用了“合理化”的自我防卫机制,即制造出一些好的理由来解释自我所受的伤害。的确,这种方法能够平复部分消极情绪,但若是使用过度,就会演变成“推卸责任,毫无担当”。因此当孩子面对挫折,父母应正确地告诉孩子“你错了”,并使他正确认识到错误。

(二)家庭中善意的“信息过滤”与单纯的“正面教育”

我的童年,概括而言,有这样几个 “之最”:我最爱的玩具,是祖父参加解放战争时获得的军功章;我最向往的地方,是天安门广场;我最崇拜的人物,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我最常收看的电视节目,是每晚七点“总是做正面报道”的央视《新闻联播》„„通过这样一些细节,不难看出儿时的我,生活在“又红又专”的家庭氛围中,从父母、长辈口里我也总是听到些“正面教育”,接受的都是正面的信息。久而久之,我慢慢习惯了接受这充满了“正义、阳光和善良”的世界,而在潜意识里排斥、回避社会上“阴暗,虚假与丑陋” 的负面事物,甚至迁怒于传播负面消息的人,因为听见这些,都会让我觉得“极不舒服”。

现在,我逐渐明白,我并非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父母善意地为我过滤掉“负面信息”,无非是担心那些信息,是我幼小心灵无法承受的,他们想在我的心里多播种些“真、善、美”的种子。但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的内心应该强大起来,应能独立地认知这个世界,而非一味听从他人口中的描述。

(三)独生子女的“通病” ——家庭的过度关注与呵护

与众多“90后”年轻人一样,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在独享家庭关爱与温暖的同时,也形成了对父母很强的依赖性。有位哲人说过:“努力不够的人,是因为能输得起”,那么为何“能输得起”?必然是有所指望,有所依靠,即便输了,也有退路。因为有指望,有依靠,便可以“心比天高”,天马行空地畅谈“理想”;但也正是因为有指望,有依靠,做事时不会那么“拼”,“悠哉悠哉,边干边玩”,以致做事“欠火候”,最后与当初远大的理想对比起来,天壤之别,才知道自己原来“命比纸薄”。

三、问题解决之途径探究

针对前文所提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这一问题及成因分析,在此拟提出几条解决途径。

(一)正视错误,勇于担当

常言道:“正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一个不敢正视自已错误的人,也就自然不会纠错,无法进步。在生活中,不仅应敢于承认“我错了”,更重要的是,用行动说明“我在改”。只有有所担当的人,才会对自己有所要求,不会放浪形骸,胡作非为;只有有所担当的人,才会静心做事,脚踏实地,不会患得患失,好高骛远。人类的肩膀,因为劳动负重而坚实,人类的人格,因为勇于担当而伟大。

(二)克服焦虑,活在当下

焦虑,无论是对现实中的,还是对未来的,对于将要解决的问题和所做的事情而言,总是负功能大于正功能的,它会影响奋斗的积极性,会影响做事的效率,在患得患失,左右徘徊中,时光匆匆流逝,最终“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对于现实的焦虑是无济于事的,因为生活还要继续;对于未来的焦虑是毫无必要的,因为所谓“未来”就是“还没有来”,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因为当未来“来”的时候,我们不一定“在”。

(三)全面认识,理性分析

这个世界,因为有“假、恶、丑”,“真、善、美”才显得弥足珍贵;因为有“真、善、美”的反衬,“假、恶、丑”才显得尤为可憎。如果只能接受一面,我所认识的世界就只有一半。我无权抱怨“这世界为什么这样”,因为是我把世界想象成“我希望的那样”。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永远不要幻想“闭上眼睛,天就会黑”。

(四)增强“超我”,提升能力

家庭过度关注与呵护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我个人能力的不足。应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磨炼意志,增强“超我”,勇于实践,提升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应尽可能地提升自我的能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一方面,增强自律意识,磨砺意志,使自身的能力与理想能够相匹配;另一方面,应有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力,敢于直面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四、结语 本文选取三个笔者的幼年生活经历及现阶段存在的困惑为切入点,一是幼时之“换本子”习惯;二是假期的“完美”计划;三是“追求理想”与“谋得生计”之矛盾。以此说明“理想”与“现实”之矛盾“是什么”。接着按照心理分析的基本观点,以“童年经历”及“与原生家庭关系”分为三个方面,分析问题之可能成因:首先是父母无意中带领下的“合理化”防卫机制与“推卸责任”;其次是家庭中善意的“信息过滤”与单纯的“正面教育”;最后是独生子女的“通病” ——家庭的过度关注与呵护。通过分析,进一步解释这一问题“为什么”。最后经探究拟给出了四条问题的解决途径:第一是“正视错误,勇于担当”;第二是“克服焦虑,活在当下”;第三是“全面认识,理性分析”;第四是“增强‘超我’,提升能力”。主要论述“怎么办”,即问题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孙名之 等译:《梦的解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年12月

2、(奥)弗洛伊德 著,林尘,张唤民,陈伟奇 译:《自我与本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5月

3、(美)科里 著,谭晨 译:《心理咨询与治理的理论及实践》(第八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

第三篇:《看我多精神》教学设计

《看我多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验正确姿势的优美。产生对坐立走姿势正确者的欣赏。愿意做一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人。

行为与习惯: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在不同场合,行为举止得体。

知识与技能: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演练、对比分析、亲身体验的过程,探究保持正确坐立走姿势的方法。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期,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有助于其骨骼、肌肉、心脏的健康发育,还能表现优美的体型和振奋的精神面貌。但家长很少会把孩子的坐立走姿势与其身体健康、精神面貌联系起来,即使有少数的家长管束孩子的坐姿站姿,也可能是按照所谓的传统“规矩”来,缺少科学性。这一时期的孩子坐立走姿势更多是处于一种自然状态。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小学一年级学生缺少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文明礼貌的教育。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懂得姿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从学生坐立走姿势入手,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文明礼貌的教育。通过形式活泼的闯关活动,让学生乐于接受正确的坐立走姿势。让同座互相摸一摸对方的脊柱,并将身体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弯曲,生动感受脊柱的变化,让学生感知长期姿势不正确,会使脊柱变形,影响身体发育。通过“我当小小评判员”等活动,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文明的、正确的姿势,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与兴趣。通过引入解放军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生再次强烈感受到人体的姿势美,激发养成正确姿势的愿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要以“在实践中体验,在辨别中提升”为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中自我感知,在“做一做、演一演”中亲身体验,在“比一比、议一议、评一评”中总结提升。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落实行为训练,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养成正确的姿势。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正确的姿势与身体健康、与人的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五角星”若干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谁的姿势美”“他们真精神”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我们有精神

(一)闯第一关——坐得正

1.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闯关,愿意吗?我们先来闯第一关,看谁坐得正?闯过关的同学将得到第一颗礼仪星。(板书:坐得正)

2.试一试。

(1)实践演示:请同学上台做一做,并说说你认为怎样才算坐得正。(2)同学评价:夸夸她哪里做得好?

(3)提问:怎样才算坐得正?这样坐看上去感觉怎么样? 3.学一学。

(1)看一看,听一听。[播放动画:跟我学——坐姿]

(2)全体学生交流互动,教师同时讲解示范。正确的坐姿是上身为头正、肩平、身正、立腰、挺胸;下身应当是臀部坐在椅子或凳子上,两腿上半部(即大腿部分)自然并拢平放,从膝盖以下的小腿部分自然并拢垂直,两脚自然平放在地上。

(3)唱一唱,做一做。

[播放动画:拍手歌](教师点击“坐姿”播放,学生边听边打拍,教师随机提示学生坐姿。)4.比一比。

全体演练:全体同学坐好,请刚才在前面演示的同学来看一看,坐得正、有精神的同学,颁给他第一颗礼仪星。(学生比赛,教师巡视提示。)

5.提问:如果我们坐不正会怎样呢?

(1)议一议: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自由谈一谈。

(2)摸一摸:让学生找小伙伴相互摸一摸脊椎,当斜歪着身子或低头趴在桌上与背挺直、胸挺起时有什么不同?

(3)谈一谈:全班交流相互摸一摸后的感觉。(4)让我们看看蓝精灵姐姐是怎么说的。

嗨!小朋友们好,我是蓝精灵姐姐。昨天,我去采访了儿童医院的骨科专家张博士。张博士说,少年儿童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我们的骨骼弹性强、柔软,很容易变形。所以在少儿时期,我们除了要保证合理的营养外,还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样,我们将来才会有健美的体形。

(5)提问:听了蓝精灵姐姐的话,你们知道了什么?

6.小结:同学们现在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良好的坐姿会促进骨骼的发育,促进我们健康成长,还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学习效果好;长期姿势不正确,不仅会使我们眼睛近视,而且可能使我们的脊柱变形,还会造成血管、神经受压,肌肉紧张,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降低学习能力。(板书:利健康)

(二)闯第二关——站得直

1.过渡:同学们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下面我们一起来闯第二关——比一比,看谁能站得直?(板书:站得直)

2.我们怎样站才最有精神呢?

(1)练一练:谁愿意到前面站好,展示我们怎样站才正确?(2)评一评:同学评价,前面的同学站得好在哪里?(3)看一看,听一听: [播放动画:跟我学——站姿](4)小结正确站姿要求:

正确的立正姿势:① 头正:抬头,眼睛向前平视;② 肩平:双肩要平,放松些;③ 身正:身体挺直,挺胸,收腹,立腰;④ 双臂自然下垂,双手放身体两侧(或前后);⑤ 双腿立直,膝和脚后跟要靠紧,脚尖稍稍分开些。

(5)提问:正确的站姿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3.唱一唱,做一做。

[播放动画:拍手歌](教师点击“站姿”播放,学生站起来,边听边唱,教师随机提示学生站姿。)

4.比一比:站得直、有精神的同学,就颁给他第二颗礼仪星。

5.小结:一个人站姿正确,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而且能够使我们看上去精神,挺拔,就像一棵挺拔的小树,看我们多精神啊!

(三)闯第三关——走得好

1.过渡:同学们已经闯过了两关,相信你们一定能顺利闯过第三关——看谁走得好。(师板书:走得好)

2.提问:谁能大胆地走上讲台?(男女生各选一名。)3.评一评:刚才这两位同学走得好吗?为什么? 4.我们该怎样走好呢?(1)看一看,听一听: [播放动画:跟我学——走姿]

(2)教师示范并讲解:正确的走路姿势——上身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头正、肩平、身直、腰直、挺胸、收腹。迈步:两只脚的内侧落地时,应当在一条直线的两侧;前脚的脚后跟与后脚的脚尖相距一脚长。

5.学生练习。

(1)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在地上画一条直线,或找地砖的边线为直线。(2)做一做:同学们边听歌边在教室里反复练习走一走,掌握好步位和步幅。[播放动画:拍手歌](教师点击“走姿”播放,教师巡视辅导。)6.比一比。

(1)准备:学生原地站好(复习强调站姿)。(2)分组比赛:一个小组同学比赛,其他三个小组评,对走得好的同学颁发第三颗礼仪星。

7.小结:同学们,恭喜你们连闯过了三关。现在看看谁能坐得有精神?(学生走回坐下。)

活动二 我们的收获

1.提问: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2.小结: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学会了正确的坐站走姿势,还知道了为什么要从小养成正确的姿势。在生活中,无论是坐站走哪种姿势,同一姿势都不要持续太久,所以下课我们要走出教室活动活动,做作业、看电视时间长了也要站起来走一走,我们要注意在合适的时候变换一下其他的正确姿势,这样就不会造成血液循环不良,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3.互相学习找榜样:练习坐站走的正确姿势。(学生们听着《拍手歌》,由坐正到站直到最后有精神地走出教室。)

[播放动画:拍手歌](教师点击“全部”播放。)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活动一 我当小小评判员

1.谈话导入:实际生活中,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坐站走可以有不同的姿势。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三个场合中的小伙伴,说说他们谁的姿势美?

[出示图片:谁的姿势美] 2.全班交流互动。

3.小结:当然,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姿势,在家里只有家人在场时可以休闲些,但在家中来客人或在公共场所,则要注意影响,最好不要弓腰驼背,更不要有不文明的姿势。

(板书:讲文明)活动二 看我多精神 1.欣赏。

[出示图片:他们真精神] 2.提问:刚才,我们看到叔叔阿姨和同学们那么有精神,你们能不能也展示一下你们有精神的坐站走呢?

3.教师宣布情境表演的内容和规则。

(1)内容:展示我们生活中不同情况下的坐站走,如:做作业、听讲、做操、升旗、走进办公室、走上领奖台、与人交谈、乘车、集会入场„„

(2)要求:要把坐站走串起来表演;自由组合成四个小组,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展示内容,也可自出表演内容。

(3)规则:小组人人参加,每组评出“最佳风貌奖”两名,评出“最佳合作奖”和“最佳创意奖”各一名(以小组为单位)。

4.小组练习。(教师主动参与并辅导。)5.分组上台展示。6.相互评价。

7.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要多注意自己坐站走的姿势,这样不仅能使我们保持良好的体态,有益我们的健康,而且使我们显得更有精神,更文明,还能赢得别人的赞许。希望同学们都来做有精神、讲文明的好孩子!(板书:有精神)

活动三 他们真精神

1.同学们,你们喜欢解放军叔叔吗?老师跟你们一样,从小就特别喜欢解放军叔叔,那咱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表现吧。

[出示图片:阅兵式]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最想对这些解放军叔叔说点什么呢? 3.全班交流。

4.小结:解放军叔叔真精神啊!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姿势更美,经过了刻苦训练才有这么出色的表现。让我们向解放军叔叔学习,平时随时记住、想着要做个坐站走都有精神的人,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正确的姿势,健康地成长!

板书设计

看我多精神 讲文明

有精神

第四篇: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学设计

第四课:词语万花筒——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一、自学释疑

二、导入:巧嘴媒婆

从前,有个缺了块嘴唇的姑娘待嫁,有个没了鼻子的小伙待娶,各自要求的条件,又都不要残疾的,这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好在姑娘和小伙子相互并不相识,有个巧嘴媒婆为之撮合。媒婆先对男方说:“姑娘没别的毛病,就是嘴不太好。”小伙子想:嘴不好,无非是好扯扯闲话,这可以改,算不的什么大毛病,于是同意了。媒婆又对女方说:“小伙啥都好,就是眼下没有什么。”姑娘一听,觉得暂时穷点没什么,将来可以勤劳致富,何况娘家会陪嫁许多呢,也就应下了。

在媒婆的安排下,双方立据为凭,这对男女便成了婚。洞房花烛之夜,真相大白。后来双方都埋怨媒婆。媒婆拿出字据说:“我早已有言在先,说明了姑娘‘嘴不好’,小伙‘眼下有没什么’,是你们自己同意的,现在反倒怪起我来了,这是什么道理?”

三、课堂提示:“呆子破书”和“‘意思’真有意思”

四、“工具箱”探究

(一)词义的发展

单义 ——(引申)——多义

(二)多义词:词的义项有若干个的词。

1、本义: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

2、基本义:在现代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

3、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的相联系的新义。(1)借代引申: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2)比喻引申: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

4、举例(“小试身手”一)◆“头”的义项:【课件】

(1)本义(基本义和本义一致):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上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借代引申义:①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②量词。A.用于牛驴骡羊等家畜。B.用于蒜:一头蒜

(3)比喻引申义:①物体的顶端或末梢。②事情的起点或终点。③物品的残余部分。④头目。⑤第一。⑥领头的;次序居先的。⑦用在数量词前面,表示次序在前的。⑧〈方〉用在“年”或“天”前面,表示时间在先的。⑨临;接近。⑩用在某两个数字之间,表示约数,兼表数目不大。

(三)词义的演变(略,前面讲过)

五、口语交际中的多义词

(一)比喻语意双关(“小试身手”三)

1.狗咬乌龟——找不到头,“头”的本义是乌龟的脑袋,一是比喻事情没有头绪,不知从哪儿下手,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比喻办一件事情找不到负责人。

2.狗咬粽子——难解,“解”的本义是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比喻引申义是弄不清楚,无法理解,有时也指某种纠葛难以解决。

3.驴拉磨子——上了圈套,“圈套”的本义是套在驴身上的套子,比喻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

4.老牛打滚——大翻身,“翻身”既指身体转动,比喻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有了彻底的改变。

(二)多义词造成的歧义【课件】

1、我上课去了。

2、这本书是黄色的。

3、她今天脸色不好看。

4、我们下午加油去。

5、开刀的是他父亲。

6、独联体国家看不上世界杯足球赛。

7、门没有锁,咱们进去吧!

8、李老师的毛衣织得好。

9、肖师傅看见张师傅带着他班组的人正在劳动。

(三)妙语批文【课件】

近代名士章式之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个学生一连用了十几个“而”字,都不恰当,章式之看了,啼笑皆非。于是在该生作文上写了一段批语:“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宜而而而也!”

猜猜批语里的“而”都是什么意思?

“当而①而②不而③,不而④而⑤而⑥而⑦,而⑧今而⑨后,宜而⑩而⑾而⑿也!” 意思是:“应当用“而”的 地方你却不用“而”,不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偏要用“而”啊,从今以后,应该用“而”处你才该用“而”啊!”

②和⑤是连词,表示转折; ⑦是语气词,表示感叹;

⑧和⑨是介词,“到、往”的意思; ⑾连词,表示承接的意思;

其他的“而”都是指这个“而”字而言。

(四)注意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多义词的意义,并能恰当运用。【课件】 ◆第一组:深

1、这口井很深。(从上到下距离大)

2、百草堂的院子很深。(从外到里距离大)

3、那本书很深。(深奥,不容易懂)

4、这次活动的影响很深。(深刻,深入)

5、他俩交情很深。(感情厚,关系密)

6、这块布的颜色太深了。(颜色浓)

7、夜已经很深了。(距离开始的时间久)◆第二组:老

1、人老了,记忆力下降了。(年纪大)

2、鸡蛋煮老了。(过了适当的时间)

3、他最近老来这里。(经常)

4、我们人人都要尊老爱幼。(老年人)

5、咱们在老地方见面。(原来的)

6、你老不回应也不合适。(长久)

7、把老厂拆了盖新工厂。(陈旧)

8、你老这个样子可不行。(经常)

9、听说小王他爸老了,他可是身体很好啊!(死)

10、我们是老朋友了,不必这样客客气气的。(很久以前就存在的)

(五)多义成语的理解【课件】

1、桌边坐了一人,年纪约有四十上下,穿了一件捉襟见肘的夏布长衫。意思: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

2、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意思:困难重重,难以应付。

3、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意思:化妆上台演戏。

4、每次政治运动,总有一些人物粉墨登场,企图从中捞取好处。意思: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六)文言实词【课件】

1、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受)

2、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4、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第五篇:我自己会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

《我自己会整理》教学设计

高城镇樊林小学

景秀东

【教材分析】《我自己会整理》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一天”,由“和钟姐姐交朋友”“我很整洁”“我会好好吃”“我自己会整理”“看我多精神”五个活动主题组成。本单元的目标为1.养成饮食、卫生等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坐立走姿势。2.能按时起居,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3.表现出做爱清洁、讲卫生、有文明的好孩子的愿望。4.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生分析】面对才进入小学学习不足百天的一年级学生,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相对幼儿园阶段而言,还处于变化和正在变化中,很多时候依赖家长和老师,就像整理书包这种事情,多数是由家长代劳的。介于此,在教学《我自己会整理》一课时,我选择和学生合作设计活动内容,共同组织活动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乐于接受。

【设计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活动源于儿童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课程才会变得对儿童有意义。为此,我在课的开始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东西摆放有序的好处;再通过课件展示分类整理的方法,同时指导践行:组织整理书包比赛,让学生体会整理带来的方便,师生达成共识;顺势引导:学会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课后拓展的内容是每天按课表进行书包整理,整理目的明确,整理难度提高,需要家长参与指导,好习惯贵在坚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

行为与习惯:整理带来方便,整齐,美观,有兴趣参与整理活动。情感与态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过程与方法:寓教于活动中,合作学习,持续实践。【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整理”。

【设计意图】:开展比赛,激发兴趣;分析结果,导入课题。初步认识自己整理的好处。

(一)教师活动 1.组织教学。

2.以竞赛形式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参与活动。

3.记录学生完成1-5项任务的时间,计个人。计小组。

(二)学生活动

1.按要求做,参加竞赛。(1)从书包中取出《品德与生活》教材放在桌面中央。(2)从书包中取出文具盒放在桌面右上角。(3)从文具盒中取出铅笔。

(4)打开课本42页,把铅笔夹在42-43页码中。(5)安静端坐。

2.比赛后最快、最慢的学生谈谈体会。

(三)活动点评

1.注意学生活动细节:取出铅笔时是否将文具盒关好放回原处? 2.课堂小调查:你的书包是谁整理的?有谁是自己整理书包的?

二、读图明理,尝试“整理”。

【设计意图】:以图中人物的形象启发学生,从帮着做到学着做,在尝试中提高能力。

(一)教师活动

1.42页图1-2的故事,激发学生整理书包的愿望。

2.组织整理书包比赛:有意识的按照今天的课表选择待整理课本文具,让学生进行整理,多出物品暂不放入书包。观察记录。3.归纳:分类整理的方法。

(二)学生活动

1.指名学生完成书包整理过程,注意观察先后顺序。2.学着做:怎样整理书包?

3.复赛:课的开始的比赛活动。再次体验:整理带来方便。4.理解:书/作业本/文具盒

① ② ③

↘ ↓ ↙

分类整理 ——→ 方便 整齐 美观

(三)活动点评 1.注意听清活动要求。

2.整理书包时可以自己安排先后顺序,体现归类、整齐、方便。

三、指导践行:学会“整理”。

【设计意图】:练习运用整理方法,完成简单整理工作,并进行思维训练。

(一)教师活动 1.课件:课堂整理小练习。2.指导完成44-45课文练习。3.教学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4.指导学生新编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

(二)学生活动

1.完成课堂练习:①将物品“奶糖、袜子、水彩笔、饼干、手套、牛奶、文具盒、尺子、太阳帽”分类放入三个整理箱内。②帮明明按照一日课表(语文、数学、音乐、品德与生活)整理书包。③听题作判断(44-45页图中内容)。

2.填涂颜色:44-45页图,做到了在“○”涂上喜欢的颜色。没有做到的,努力做到。3.学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

4.编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整理离不开双手,以“会„„会„„”的句式自编儿歌,并配以动作表演。

(三)活动点评

1.编儿歌注意以学生观察过和体验过的生活小事入手。

2.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自理,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四、总结拓展:目的“整理”。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从整理书包开始。他助,自理,养成习惯,贵在坚持。

(一)教师活动

1.总结课的内容,给出课内评★标准。(共四项,达到一项奖一星:①整理书包又快又好;②正确完成课堂练习;③图示任务全能做到;④会读儿歌。)2.指导学生看看、想想。3.布置课后拓展活动。

(二)学生活动

1.读题,标记42页小兔贝贝的话,按评★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2.整理书包比赛后:看看还有多少东西没有放进书包?想想怎样让书包轻便? 3.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每天按照课表整理书包,给书包减肥。4.慢慢学着整理自己的衣柜、书柜,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对家人的爱。【课后反思】

①教学中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实际,从自己的书包开始,组织了“取物—整理—再取物”简单的竞赛活动,难度小,学生容易完成,也就有了参与整理的愿望。②评★活动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每节课都如此,学生喜欢这个环节,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星星记录着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也记录了学生的成长。

③教材是插文图本,学生很有兴趣,但是,一年级学生还不怎么会听课,刚开始时,一节课下来学的哪一页哪一课都不知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指导学生读图,把★画在课题,给文字做标记,完成书上练习”等教学内容进行强化处理是很有必要的。

④课堂小练习以课件(图片)代替实物,简化了过程,却淡化了印象,有一点缺憾。

下载我看我自己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看我自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夸夸我自己教学设计

    《夸夸我自己》 一、谈话导入 师:老师发现,今天,同学们精神面貌非常好,而且注意力也特别集中,眼睛都瞪得圆圆的,坐的也端正。和大家一起上课,老师真高兴! 师:我想,大家这么棒,一定会......

    《说说我自己》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这是人教版小语第六册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可以说说自己的性格、爱好,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

    我喜欢我自己教学设计

    我喜欢我自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 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2.能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并喜欢自己,学会自我欣赏。 3、不盲目模仿别人。 [......

    《介绍我自己》教学设计

    《介绍我自己》作文教学设计 大岔学校 全彦凭 教学目标: 1 、激发兴趣,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别人,使学生能主动动笔写作文。2 、能比较清楚地把自己的特点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激......

    说说我自己 教学设计

    说说我自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以介绍自己为题,进行口语交际。2、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说,要说真话。3、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并能进行补充评价。 教学重点:让学生以介绍......

    说说我自己教学设计(模版)

    说说我自己教学设计 【课题】 说说我自己【课型】口语交际【教材】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授课班级】三1班 【执教时间】 2009年3月20日上午第三节【教材说明】 本次口......

    我喜欢自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喜欢自己、了解自己,能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为此而感到高兴。 (2)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

    介绍我自己教学设计

    《介绍我自己》作文教学设计 ——“兴趣爱好”片段教学 邵原镇花园小学 李佳佳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向别人介绍自己。 2、学会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