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苗族音乐舞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挖掘与运用1
说苗族音乐舞蹈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挖掘与运用
蒋正贵
随着现代化建设及汉族文化课在学校的开设和重要地位,有的少数民族地区,忽视了本地区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得现在的民族艺人越来越少,尤其是那些能够出口成章的民间歌师,还有能够以音传情的乐师。
记得我少年的时候,在家乡的那些长辈们就能够出口成章,即兴赋诗,诗中哲理极强,艺术性极高,他们有的还能用芦笙和木叶声音的高低急缓传情表意,叙述故事。这些都属于一种特有的民族民间乐语,这种乐语非一般人可以听懂或破译,必须是爱好民间音乐艺术和懂得我们苗族民间音乐语言的人才能知道其含义。
我们苗族老一辈人的生活都是在歌声中渡过的,他们的爱情、劳动、交谈、讲事故和谈历史都是用歌声进行传递的。小的时候,我外公就用叙事歌的形式给我叙述了一对青年夫妇的爱情生活和伦理道德,以示教育我们世人要遵守孝道,孝顺父母,夫妻恩爱的生活伦理道德。随着学校文化教育的需要,很多7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人从小就进入学校学习文化,没有重视学习苗族民间音乐舞蹈,致使我们这一代人在民族民间音乐上属于乐盲的一族,而我们的上一辈人则随着年龄的高升,有的已离开了人世,存者甚少,这就造成了我们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出现了失传的危机。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响起,旅游业提到了开发的战略中,民
族民间艺术也受到了重视,艺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往往都是看一个地方的艺术特色如何,能否继承和发展了该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艺术风格调子如何,这些在旅游业上都起到了能否吸引资金的一个魅力因素。
为此,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刻不容缓的,是我们学校音乐教育应该考虑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国家课改的实施,教育界提出把民族民间艺术带入课堂,而且也把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放到教材上来了,这无疑是对民族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视,为我们今后的民族音乐教育开辟了先河。但是现行的音乐教材在各省区上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如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音乐教材(西南师大版)
7、8年级,涉及的民间音乐中没有我们贵州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显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就贵州省前两年的中学音乐教材来说吧,贵州省的音乐教材虽然都把傩戏、布依歌、苗歌、花灯知识都搬上了教材内容,提供给各地区各民族的学生学习和了解,但是对于我们苗族山区的学生来说,就是不够劲。因为教材只有两首苗歌,如第一册的《毛主席来到了》和《清水江飞歌》,两首都是苗族飞歌,而那些情歌、劳动歌曲等小调歌曲却没有编入教材,特别是一些原生态酒歌、游方歌、七姑娘歌、丧歌、姐妹歌、出嫁歌、迎亲歌和特别典型的古歌、叙事歌、史歌等,这是欠缺之一。另外,教材审美内容少,不明确,课堂上没有苗族音乐磁带录音供学生欣赏,课后没有审美导向文字思考题来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学习。其三,民族音乐内容丰富,但深入较少,对于各地区的民族音乐内容只
作肤浅的介绍,没有仔细深入地介绍,如苗族音乐,在教材上介绍较少,只介绍两首歌曲,没有器乐和乐器介绍,没有对苗族音乐与文学艺术进行分类归纳。这方面的研究是疏漏了。而我们苗族地区学生很熟悉的一些较好的音乐却没有能够编入教材,不能让他们继续往下深入学习,他们觉得不过瘾。为此,我希望教材应确定某一个学期或某一学年为乡土音乐教学内容,其余的两个学年为中学普通音乐教材。乡土教材内容要丰富而深入,可作选修、必修和普通了解等三个部分内容,具体指定某个地区学生应专修该地区的音乐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让他们从熟悉的音乐入手,把本地区的音乐艺术学好,培养学生成为继承和发扬光大该地区民族艺术之花。为此,我们应对教材进行选择侧重点学习,按该简要简、应详则详、要略则略等原则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苗区的音乐教学中,对评书、苏州弹词、京韵大鼓等应当简略讲解,让学生大略了解,而苗族音乐则应当详讲,不足的内容部分,当增则增,把一些根据民族民间音乐创作出来的好音乐搬上讲台和音乐课堂,让他们学习这些好的音乐,以提高我们学生对民族创作作品的认识,体会原生态音乐怎么运用到创作中的一些手法,让学生知道每一种原生态音乐体裁在哪一种场合上使用,教会他们欣赏不同情绪风格特点的苗族音乐舞蹈,培养他们对苗族音乐舞蹈的鉴赏能力和提高表演等技能,从中增强他们对苗族音乐舞蹈的学习兴趣。
瞄准市场,音乐教育要与社会形势实践相适应相结合。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旅游开发是当今形势所趋的行业,艺术表
演是首当其冲,特别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为了能够适应时代形势及市场的需求。我们在学校音乐教育活动中渗入苗族音乐舞蹈于始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培养他们的演技,让学生能够学后运用到社会中去。如:除了部分学生考进高一级学校进行深造外,有大部分学生将走向打工潮流,他们有的可以用苗族音乐舞蹈和一些现代音乐舞蹈演技到一些旅游景点进行演出服务于社会,使他们凭技术找到职业。另外,一部分学生回家务农,他们可以把在学校学到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技术用于开发旅游自然村,从事旅游表演服务行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做贡献。
在教学之余,我们可以挑选一些艺术表演技能较好的学生到农村去进行各种有意义的义务演出活动,也可以承担或应急县里部分接待演出,参加县级以上文艺调演和比赛、会议演出。还可以利用周末带学生到旅游村进行实践演出,在演出的同时,看一看人家怎么做、怎么管理,学习和积累人家的经验,为以后走上旅游服务打好基础。同时,在下乡演出中,我还教学生学习采风,搜集音乐舞蹈素材,让他们在假期回家进行当地音乐舞蹈的材料搜集和学习,开学再把学生集中起来,进行交流整理,这样,我们的素材来源广,搜集速度就快多了,而且有的素材还是你从未见过听过的,或者是濒临失传的。这样既挖掘了民间艺术,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苗族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当然,在开展苗族音乐舞蹈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不能脱离了解苗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及思想、历史,否则,我们不能够
把苗族音乐舞蹈教好、学好。为此,我还特意要求学校在我们班开设苗族文化课,让学生学习苗族语言文字、诗词、习俗,了解苗族历史、服饰、美术,深入体验苗族人民的生活等,使学生对苗族音乐舞蹈艺术的产生、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提高他们对苗族艺术的鉴赏能力,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导游培训做了初级教育。
搞教育,需要设备和资金支持。我们在进行苗族音乐舞蹈艺术教育中,为了更能获得社会的人力财力支持,我们大力组织学校艺术队伍支持县里各种活动,进行演出,并以优异的演技成绩、风貌出现在社会各界及群众的面前,让他们接受我们,为我们喝彩,让他们重视我们,我们以艺术作外交,争取得到了一些相关单位的支持与理解,让他们为我们出资办学,从而解决了我们办学的设备和资金上的困难。
积极开展校园民族艺术教研活动,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每一年,我们都在学校举行大型的歌咏活动比赛、歌舞乐三项技能比赛等,并在教学当中发挥师生的创编能力,把苗族民间音乐的舞蹈编排运用到课外活动的游戏中和课间操的体操、健美操以及腰鼓队、号队、仪仗队的排练中,这样就可以培养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只培养部分从事艺术的学生,既照顾到全面铺开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又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学习。
苗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我们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资源,与艺术团体、民间艺术人才作交流,提高师生的学习和教学水平,还要看好发展趋势,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结合民族艺术特点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使我们的民族艺术教育达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苗族音乐舞蹈教育的挖掘与运用,方法方式是多样的,千变万化的,只要我们想尽办法,即可灵活运用,而且事半功倍。
电子邮箱:
daoganma@163.com
第二篇:谈多媒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谈多媒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学音乐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充分的肯定,学校也开始积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也逐渐渗透到了音乐课堂教学中。“一架琴、一本书、一张嘴”的音乐教学模式已远远地适应不了当今教育教学的需要。日益成熟的多媒体技术大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一、运用多媒体渗透多元文化,体现音乐教学特色
音乐教学在内容、形式上具有丰富性、综合性和渗透性。音乐集听觉艺术、视觉艺术、文学艺术、绘画艺术于一体,使用多媒体能更好地丰富音乐课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一课时,学生光听音乐是很难理解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语言、服装、舞蹈。在欣赏彝族歌舞《阿细跳月》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首先从听觉出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鼓励学生用语言或绘画来描绘音乐画面,接着适时地用图片介绍这个歌舞音乐的由来,用Flash动画的形式讲述这个民族的故事,最后播放作品的视频文件,增强视觉冲击力,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这样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不仅了解了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让学生了解这个民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加强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在音乐教学中,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的出现无疑为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手段。多媒体以生动、形象、容量大、效率高、效果好的强大优势,在音乐教学中增加乐曲的乐感、美感,为音乐教育教学注入生机。以往教学中单纯的说教示范、模唱枯燥乏味,吸引力和感染力差。运用多媒体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接受信息,给学生以新颖、生动、形象、直观、丰富的音乐信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如在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中各个乐器所代表的人物形象,可以运用Flash制作成的(彼德与狼)的动态画面,教师边讲故事,边随着故事的讲述请出里面的角色,每个角色的出场都伴随着不同乐器演奏的旋律。这样能使学生更直观理解这部交响童话,而画面中一个个生动的角色也给学生留下了印象。然后请学生来到Flash画面中的乐器商店,让学生回答“哪种乐器演奏的旋律代表的是童话中的哪位角色”时,学生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因为听辨选择正确,与音乐对应的人物形象就会出现并欢快地走起来。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被新颖的教学课件激发起来,充分融入到了音乐中,能准确听辨选择出与角色相对应的乐器,并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情境
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用“情”字架起心灵与音乐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才能较好地实施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审美教育。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光满足学生的听觉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适当地、充分地运用多媒体,通过画面、视频为学生生动而直观地展示乐曲,使乐曲更富有魅力,更富有感染力,更能体现音乐性,使学生陶醉于美的艺术天地中,从而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如有位老师在上《非洲旷野的回响》一课时,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了用Flash制作的关于非洲的影像资料,学生欣赏着非洲旷野的风光,伴随着音响媒体播放欢快、热烈的非洲音乐,学生仿佛置身于非洲旷野,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想了解非洲音乐的愿望。不少学生还跟随着非洲音乐特有的节奏进行律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感受非洲音乐带来的冲击。革命歌曲处处渗透着德育和美育,但是学生不是很喜欢这类歌曲,而以前教师只是拿着录音机去给学生放磁带,歌曲中所表达的意义学生很难理解,难以热爱这类优秀革命歌曲。但是运用了多媒体,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所要欣赏的内容制成图画或播放视频文件。这样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在欣赏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第七首——《保卫黄河》时,通过放映多媒体演唱MTV,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强烈地感受到乐曲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从心灵深处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也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四、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促成师生共同体验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但是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如果一节音乐课,教师既不范唱也不弹琴伴奏,只是操作多媒体课件,从歌曲的演唱到舞蹈的欣赏,包括老师的提问,甚至对学生的夸赞都被电脑代替了,那教师在课堂上还能做些什么呢?电脑上静止的文字怎能与教师的那些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话语相媲美。教师优美动听的歌声、轻盈的舞姿有时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拉近师生的感情。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时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然教师都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长此以往,学生的音准能力、音乐听觉能力、音乐表现力等势必受到影响,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也会荒废。在引导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手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应注意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充分注重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相结合。如在《走进民歌新天地》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带领学生走近民歌: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传统民歌与新民歌,酝酿学习兴趣;在课上,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小白菜》,营造学习情境。在《热情奔放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教学中,在创作活动“欢乐嘉年华——跟我恰恰恰”中,都可以在课件中加入跳舞的三维动画,播放奔放的拉美恰恰音乐,把学生带到一个舞会现场。接着老师随着音乐表演拉丁舞,引起了学生的一阵掌声,并且都跃跃欲试,师生共跳拉丁舞,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总之,多媒体是服务于教学的,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出来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的运用是音乐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将是未来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找准多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才能使学生有效地参与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这样的多媒体才能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第三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1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
中的运用
湖新中学 孙思平
摘要:随着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经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应用。这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打破了教师一味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老套路,许多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出系列学科教学课件,在课堂里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将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合理地运用于教学,是很多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审美能力 电化教学 教学效果 效率 媒体
一、多媒体专业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思想制约多媒体教学
其次,片面追求多媒体教学效果。审美能力是人在特定情感体验中体现审美特性的一种认识能力,它是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向复杂、具体向抽象发展的。由于中小学生年龄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对音乐的理解、感知能力也就不同,其形象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对抽象的音乐表现形式难以理解。因此,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像处理的高超能力,对音乐内容进行分类讲解,对知识点进行分层推进,使其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微缩处理,对瞬变作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首先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许多人因此忽略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效率问题。效果虽然很好,但如果投人(这里说的投入不仅仅指经济上的投入,更包括时间和精力上的投人)过多,效率不可能提高。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目的合理的选择教学媒体实施教学,尽可能达到最佳效果;
再次就是课件制作及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开展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为内容服务,媒体教学也也要遵循这个基本原则。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要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不能只是“锦上添花”,更不能“画蛇添足”。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可盲目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代替其它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不应该以计算机为主,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许多课件它提供了整齐端正的文字、标准的录音、多彩的图片、形象的图像和动画,取代了教师的板书、语言、动作。正因为这一切都给课件一手包办了,使学生看不到教师原汁原味的板书、画谱,听不到教师真实的声音、有感情的弹唱,注意不到教师优美的仪表、精彩的讲态,而仅仅关注的是屏幕播放的图像,扬声器发出来的声音。结果教师的教学尺度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变成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和简单的课件讲解员。
其次,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懂得操作电脑,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更应该注意音乐专业素质的提高。电化教学的方向应该是:教师懂得运用各种设备和素材,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而不是精通电脑操作及精通课件制作的电脑高手。如果音乐教师只会电脑操作,不懂得组织教学,不懂得弹琴、唱歌、跳舞,不懂得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讲解,那么,所有会操作电脑的教师岂不都能上音乐课?当音乐教师啦?这种音乐教育课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拍样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而唱歌、器乐、欣赏、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双基教育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熟练操作电脑上音乐课只是辅助音乐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作为有专业特长的音乐教师不但要在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业务水平,还必须提高自身音乐文化的修养,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加强和创新。
最后,音乐教师在开发音乐课件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依纲靠本,应该在全面、系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取知识点密集、图片较多、音像较好的材料,结合课堂需要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有序、系统地优化组合素材,使开发的课件具有合理性、交互性和可改动性。切记不可选用太夸张的画面,过多繁杂的图像及远离教学目的素材来做课件,这样会分散学生视线和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二、对专业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技术的思考
教师只有加强专业业务学习和进修,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理论,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和有关素材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把握住方向,才能制作出符合多媒体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课件来丰富和充实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术还要研究多媒体的特性,依据教学需要去选择、设计、组合和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是把“双刃剑”,成败只在举手间,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专业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促进课堂思想的更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求设备、技术手段等“硬件”方面更新,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等“软件”方法的更新。后者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和教学改革的深层目标。它意味着对科学文化、教育传统的继承、转变和创新,更要求更改观念转变落后于时代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对他们今后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其次,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电脑辅助音乐教学,具有其他教学工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以往音乐课堂上所用的教学工具不外乎是录音机、钢琴、五线谱黑板等。这些工具彼此相对独立,很难把声、像、图、文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上课操作时常常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别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再次,要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帮助突破教学难点,其次,在运用的过程中使教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多元化,优化了教学过程。
三、学校应该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中提供更好的环境
学校要制定好适应本部门开展多媒体教学和课件制作的总体发展规划,在理论研究、应用实践、硬件配置、人员培训、检查评比等各个方面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要制定一套课件制作、交流、作用、评价的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要通过培训、讲座、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宣传,让教师结合实际比较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在功能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促使教师认清多媒体技术是推动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让已经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教师介绍自己学习应用的经验,进行优质课件的讲评,引导教师恰到好处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制定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适用的评价标准,目的是使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有一个目标和方向。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为现代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创设平台。首先,学校应该为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其次,学校要建立“校园网学习的平台”。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可以为教学与学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契机,由于互联网固有的开放性,校园网学习的平台的建立,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使学生自主地开展“协作式”学习。
四、结束语
总之,电化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它是一个值得所以致力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教育者探讨的课题,它将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后经常进行反思,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活动的科技含量,从实际出发,寻找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的所得、所失和所感,有话言长,无话语短,以反思促教学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管弦乐合奏曲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乐曲里面的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六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欣赏课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变化不大,教师往往采取先介绍作者、背景、乐器、然后就是听赏每一段后分析情感这个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上课的时候还能勉强听,到课后能说出点东西来的还不多见。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运用探究发现式的方法来学习呢?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在进行浏览性欣赏与增大课堂容量的教学活动中。如在课例《渔舟唱晚》的教学中,教师在欣赏了本课曲目后有让学生欣赏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教师举例使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动与静之后,学生便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因特网上搜寻以动为主的音乐以及以静为主的乐曲,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这样,不仅即时反馈了学生对静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许许多多的曲目,使课堂容量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的增加了。
在学生上网搜寻曲目时,必须指定网站并指定内容。如:古典音乐。由于学生平时上网听到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在任何一个网站随手可拣的也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素质良莠不齐。为了确保让学生欣赏精品音乐,唯有指定范围。这样同时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另外,在欣赏课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视听相结合的效果,把一些非造型的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这样不仅歪曲了音乐,同时更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感受、体会。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视听教学模式而给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
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中的运用的确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我们既要用好信息技术,又要注意信息技术可能给教学带来的弊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更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思路,不断学习琢磨,才能在长期的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时正确的把握好“度”使之为教学的最优化服务,以此实现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音乐教学流光溢彩。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科学对教育回报,我们音乐老师得好好掌握现代科技,把有效的、直观的、形象的课件合理地带进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有一位教育教育界老前辈曾说过,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使教育更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教学改革更加深化,学生在与网络、电脑多媒体的接触中,对周围的世界更了解,对社会更有责任感,生活得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使教学更具创造性,更具有时代感,教学效果更显著、更高效„„显而易见,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又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通过对“中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索(初中版)”的学习让我对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的整合有了细致的了解。
以前,我总认为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制作ppt课件只是一味追求课堂上教学过程的花哨,过于讲究声音、录象、动画和投影,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运用感官感受“大容量”教学内容,最终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降低了课堂效率。所以造成了有的课堂表面上很热闹,气氛活跃,但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能掌握的音乐知识却很少。那么,这节课只是一节老师的表演课。削弱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的地位。但是通过系统的学习,让我感受到新型教学模式下的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模式,更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引起了教学的深刻变革,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了学习方式和评价手段等的改变,这是与课改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效整合,对加速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变革音乐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对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才能在教学课堂上运筹帷幄。真正的让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启发、引导学生去自由自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做到音乐课应该以音乐为本,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音乐教学目的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