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时期是人生智力开发和品德形成的起始阶段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促进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及其配套的数字化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有机结合并进行处理、存储和传播。随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将多媒体应用于幼儿音乐教学中,可以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接受信息,为幼儿创设艺术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更能优化活动教学结构,突破活动难点,从而达到活动效果的最优化。正因如此,我在工作实践中对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对于幼儿来说是直接能够感知到的一种情绪体验。幼儿通过听、唱、说、表演等形式可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而音乐教学往往大都是以教师、课堂为中心这样的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幼儿感受旋律、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阻碍音乐技能的发展。一味模仿、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也容易遏制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音乐教育需要革新丰富多采的音乐教学形式才会更加吸引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发展其音乐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步运用到各个幼儿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运用较多无论是音乐欣赏、歌曲演唱、韵律活动或是打击乐演奏等它都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能够使幼儿充分感受到音乐之美体验到无穷的音乐乐趣。
二、创设有趣的导入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班幼儿刚进入课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课时往往有的看着窗外有的与同伴交流课间的游戏等。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有时会束手无策往往只能借助提高嗓门唤回幼儿的注意力但结果通常是事倍功半。实践证明这时如果我们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导入音乐活动不但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可有效地开启幼儿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创设一个游戏化的教学氛围为幼儿学习新的内容作铺垫。课件中优美的音乐不断更换的动画形象明亮色彩的视觉刺激很快就能吸引孩子自然地进入上课的状态。
如多媒体课件中的音阶练习就能让幼儿在趣味教学中愉快地学习使音乐活动游戏化。参照《音乐之声》的主题曲《哆来咪》制作一个音阶练习的多媒体课件。在活动一开始教师按动鼠标进行播放当课件中唱到“fa”幼儿就跟着一起唱“fa”这样依次练习幼儿十分感兴趣。他们一边做游戏一边练习音阶不但培养了乐感还养成了安静学习的好习惯。
以往的导入活动教师都以“说”为主有的是朗读歌词有的是讲述故事等。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通过参与课件中有趣的音阶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音阶中七个音符之间的关系仿佛歌曲中的每个音符都具有了表情惟妙惟肖生动之极既训练了音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以“有趣”为前提幼儿“乐”在其中。
三、提供生动的图像演示理解歌曲内容
幼儿期思维的典型特点是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好能满足幼儿的需要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促进幼儿形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在未使用多媒体课件之前教师总是根据歌词绘制几幅挂图然后边指着挂图边讲解最后再朗读歌词。这样的教学形式单调、枯燥往往是老师声情并茂地讲小朋友却低着头玩效果并不理想。而把歌曲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拟人化的形象演绎诠释歌曲内容更能激发幼儿歌唱的欲望。
例如在学唱歌曲《春天》时我改变了以往先朗读歌词再示范演唱的形式。而是先请幼儿欣赏课件引导他们观察画面感受歌曲意境体验春天的美好。幼儿个个聚精会神地看着不时变换的动画他们被画面中美丽的景色所吸引随着画面的切换孩子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还会跟着画面一起做动作如唱到“地上长出小青草”时幼儿就会跟着课件里面的小青草一起从地面上慢慢地长出来。
将音乐、画面综合在一起让幼儿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看画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同时图、文、声融于一体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提供了特定的情境。我想这时教师不用再反复强调春天是如何的美也不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记忆歌词幼儿已经深深地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美好情感。
四、播放优美的音乐旋律感受歌曲意境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通常是用录音机来播放音乐当欣赏一些比较简单的旋律时我们会觉得十分方便。但如果是一些多段体的音乐如ABA形式的或ABCA形式的音乐用录音机进行播放就比较麻烦。不仅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欣赏分辨每一段音乐还会因为倒带等情况而浪费时间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和情绪。
因此我们就可以大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音乐简单化让幼儿清楚地分辨出每一段音乐。例如在进行韵律活动《可爱的虫虫》时我根据音乐性质和动作表演进行分段录音将整个音乐分成“虫虫出来”、“虫虫找朋友”、“虫虫飞舞”和“虫虫回家”四段以A、B、C、D的音乐段落形式制作成课件。当播放A段音乐时幼儿就能很快表演“虫虫出来”的动作。如果这个动作不能很好地完成我只要再点击屏幕上的“A”A段音乐就会再次播放幼儿可以重新听着音乐练习动作。通过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我们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能根据幼儿的表现随时播放音乐及时调整音乐等。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意境发展音乐欣赏水平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注意力、反应能力、节奏感、肢体协调能力以及与人配合的能力使幼儿在愉悦的体验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五、发挥独特的游戏功能培养创新能力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是幼儿而不是教师我们只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导师”而幼儿才是获取知识的主体和获得发展的主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智力类型和学习风格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并教给幼儿获取信息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我们除了引导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还可以让幼儿在音乐中体验游戏的快乐。例如当幼儿已经学会了《小小蛋儿把门开》这首歌曲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做游戏发挥其想象力培养其创新能力。游戏要求幼儿点击鼠标看看从蛋壳里还会跳出什么小动物并创编歌词。这个游戏幼儿十分喜欢当他们看到小鸟从蛋壳里面飞出来就会兴奋地喊“老师你看小鸟从蛋里飞出来了”我顺势引导他们说“那你会编一个好听的歌曲吗”幼儿想了想马上唱到“小小蛋儿把门开飞出一只小鸟来……”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音乐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幼儿持续学习和创造想象的动力使其在参与体验过程中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感受。这样的多媒体音乐游戏更有助于表达幼儿的独创性并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使课堂焕发活力。如今的信息社会已呈现出开放教育的情境幼儿面临的学习渠道与以往相比会更加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已经不再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如果继续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会禁锢幼儿的头脑和思维限制幼儿对外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防碍幼儿更全面的发展。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辅助幼儿园教学的有利手段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地组织活动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教师“教”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促使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优化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张福炎:《新编计算机应用基础》苏州大学出版社
4赵寄,石唐淑:《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管弦乐合奏曲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乐曲里面的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六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欣赏课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变化不大,教师往往采取先介绍作者、背景、乐器、然后就是听赏每一段后分析情感这个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上课的时候还能勉强听,到课后能说出点东西来的还不多见。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运用探究发现式的方法来学习呢?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在进行浏览性欣赏与增大课堂容量的教学活动中。如在课例《渔舟唱晚》的教学中,教师在欣赏了本课曲目后有让学生欣赏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教师举例使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动与静之后,学生便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因特网上搜寻以动为主的音乐以及以静为主的乐曲,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这样,不仅即时反馈了学生对静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许许多多的曲目,使课堂容量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的增加了。
在学生上网搜寻曲目时,必须指定网站并指定内容。如:古典音乐。由于学生平时上网听到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在任何一个网站随手可拣的也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素质良莠不齐。为了确保让学生欣赏精品音乐,唯有指定范围。这样同时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另外,在欣赏课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视听相结合的效果,把一些非造型的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这样不仅歪曲了音乐,同时更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感受、体会。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视听教学模式而给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
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中的运用的确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我们既要用好信息技术,又要注意信息技术可能给教学带来的弊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更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思路,不断学习琢磨,才能在长期的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时正确的把握好“度”使之为教学的最优化服务,以此实现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音乐教学流光溢彩。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科学对教育回报,我们音乐老师得好好掌握现代科技,把有效的、直观的、形象的课件合理地带进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有一位教育教育界老前辈曾说过,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使教育更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教学改革更加深化,学生在与网络、电脑多媒体的接触中,对周围的世界更了解,对社会更有责任感,生活得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使教学更具创造性,更具有时代感,教学效果更显著、更高效„„显而易见,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又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通过对“中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索(初中版)”的学习让我对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的整合有了细致的了解。
以前,我总认为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制作ppt课件只是一味追求课堂上教学过程的花哨,过于讲究声音、录象、动画和投影,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运用感官感受“大容量”教学内容,最终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降低了课堂效率。所以造成了有的课堂表面上很热闹,气氛活跃,但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能掌握的音乐知识却很少。那么,这节课只是一节老师的表演课。削弱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的地位。但是通过系统的学习,让我感受到新型教学模式下的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模式,更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引起了教学的深刻变革,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了学习方式和评价手段等的改变,这是与课改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效整合,对加速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变革音乐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对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才能在教学课堂上运筹帷幄。真正的让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启发、引导学生去自由自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做到音乐课应该以音乐为本,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音乐教学目的服务的目的。
第四篇: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程在新形势下应当注重倡导关注学生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小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和飞扬起来。”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内容的形象,情感价值的直观体现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这也是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从音乐中体验美,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愉悦,使学生充分领悟音乐的魅力。另外,现在学生的知识来源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所以做为一名音乐教师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光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使许多抽象的音符变得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同时还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与意义。
当然,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因为用而用。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一节课仅仅依靠课件、视频、录音机来授课,而传统的示范唱、领唱、指挥、节奏,甚至于板书消失得无影无踪,使人感到这堂音乐课是不是谁都能来上,教师的个性,教师吸引学生的基本功,教师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学习的通通都不重要了吗?这就是,突然没电了,这课也别上了。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应当有个度,应当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首先,新授课的运用,要有分寸感,要合理。
众所周知,音乐中歌曲的教学是学习的音乐的基础,从简单的音符开始,再到旋律的节奏感,最后到歌曲情感的体验,歌曲的拓展,这些内容使课堂内容极其丰富,所以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对于学生理解处理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教学一年级《小青蛙找家》,如果单一教学这首歌,相信学生也可以很快学会,但是学习的效果不会多好,所以,导课中,课件中传来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一猜,之后动画视频出现一片美丽的荷塘中,一片又大又圆的荷叶上一只小青蛙在歌唱。这样通过课件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课堂的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之后的教学水到渠成。
接下来,就要谈度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按照这样的发展展开《小青蛙找家》这节课,不弹琴,不范唱,不打节奏,不用小乐器练习拍子,完全依靠课件、录音机,而教师只是一个将这些电子设备联接起来的人,有什么意义,学生是否可以真正从内心情感中体会到这首儿歌的可爱呢?所以,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恰恰不需要用信息技术手段。反复的范唱试唱,教师的丰富情感表现直接感染着学生;学生最喜欢的小乐器打击节奏,还有学生最喜欢的音乐游戏和角色扮演,边唱边跳边表演,这时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很快就体会到小青蛙欢快的心情了。
所以说,新授课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掩盖住了学生的表现,更不能掩盖住教师的教,学生是和人来学习,不是和机器,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情感价值在课堂上直接影响着学生,使学生真正受益的是教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后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将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将音乐的美感影响给学生。其次,欣赏课的运用,要内容丰富,要恰当。
当然,音乐课并非都是新授课,欣赏课也占了很大比重,这时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适当的多用一些,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欣赏课时,教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引导与提示的作用,而当学生达到一定认知能力的时候,体验音乐的美感就有了千差万别,如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读《红楼梦》都有不同的感悟一般。
比如四年级《彼得与狼》这一课中,各种乐器的运用是教师拿嘴讲不清楚的,而且教师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本事,能将每一件乐器都熟练掌握。所以,当比较抽象的欣赏交响乐,配以合适的画面,信息技术就是最好的帮手。反复欣赏过乐曲后,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听里面都会出现哪些乐器,之后,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听和看各个乐器在单独演奏的特色与特点,让学生学着分辨,通过听和看还体验乐器的不同点与与众不同的特色。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体验乐曲的故事背景、创作情况以及所表现的情感,最后,再听,再看,从而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最后,可以通过引深,来体验作家其它作品。
所以,欣赏课大可多用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未知的知识,从而体验来自于世界知名乐曲带来的美感和愉悦心情。
因此,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出一位音乐教师,应该用个人高超的音乐素养来折服学生,让学生欣然地接受你音乐上的造诣,喜欢你的课,才能上好你的课,而信息技术手段只是一个助手,仅仅是应教学需要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仅仅是一样比较好用的教具而已,所以,音乐教学要处理好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真正做到既使学生得到的美的感受,愉悦身心,获得知识,又让教师开开心心上好课,不断展示个性,激发教学的热情与积极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吗?
第五篇: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浅谈在幼儿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是幼儿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要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努力探求网络环境下的幼儿教学,突出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儿童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的幼儿教育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新手段、新方法。其中像是VCD、DVD、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及Authorware、Powerpoint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及网络资源走进了幼儿教学课堂,这些辅助幼儿教学模式创设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知识信息容量,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主宰课堂、手段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幼儿教学方式,提高了幼儿教学的教学质量。
幼儿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智慧、经验和方法充分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方位、多角度、有目的的整合幼儿课程资源。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改变了过去光靠嘴、钢琴、录音机、和黑板,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具备了多元化、多样性,具有突破时空局限,扩大容量的特点。它使描述的内容由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上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许多幼儿教学资料都可以从网站上查找,下载,而且音效音质都不错,文件容量不大,适合教师存放在电脑资料库中,可实现网络共享。Flash动画歌曲还有与之相配的画面,歌词字幕,这使得幼儿更感兴趣。所以教师更要发挥网络作用,为儿童打开另一扇窗,正确对待网络资源,根据需要,从网络上查找、获取资料,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要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里倾向,而在这种倾向的驱使下,就会推动人们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
对于儿童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幼儿在学习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才会觉得学习是愉快的、轻松的;有了动力,才会去探究,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有利于培养儿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在儿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儿童加以指导,要始终把儿童放在首要位置,但自主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引导。比如在小班早期阅读活动《好饿的毛毛虫》中,为了把静止、无声的画面变为动态、温馨的场景,我利用计算机给小朋友们展示了一段动画片:月光下,一个虫卵“啪”地裂开,然后因为肚子饿,不停地爬着,找各种不同的食物吃。这时,孩子们已置身在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中了,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道:“小朋友们,我们来当这只毛毛虫,也来找点吃的,好吗?”天真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把想吃的食物说出来,那些平时不说话的小朋友也跃跃欲试,有前面看到的情境的帮助,他们说的异常流利。这样,借助多媒体给小朋友们创设了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使教学气氛显得轻松愉快,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现代信息技术也并不是全能的,只有根据课堂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一句话:“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并结合到幼儿教学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