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充分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它能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示音乐的特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得到知识,还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情境。如在讲《两只小鸟》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首先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小鸟清脆的叫声,同时,屏幕中出现了两只正在站在树枝上的小鸟。我于是借机问:“这两只小鸟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听一首歌这一环节中学生很自然的融进歌曲中。又如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我在新授《柳树姑娘》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用课件展示):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来了,飘逸的长裙播洒着滋润万物的雨露,枯黄的小草冒出了嫩芽,花儿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池塘里的冰融化了,干枯的柳树抽出了嫩枝,就像是春姑娘的一头秀发,在春风中飘动„„同时,播放出欢快的鸟叫声,使声音与画面融为一体,营造出这首儿歌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孩子们动脑、动手,不断想象、创造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动画与音乐融合的同时,也把春天的美好融入孩子们的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难点。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所追求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的直观具体,更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学唱歌谱,只要点击鼠标,学生就能轻声跟着电脑录音哼唱,学起来既快又准。部分难点节奏,点击鼠标,难点界面放大,重点进行训练。“休止符”及“换气符号”都事先用醒目的色彩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些平时被视为棘手的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有的放矢地的再现,由远及近,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变得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领略音乐美。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素材的组合、融入,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看与听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体验。例如: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假若由教师范唱,无论唱得有多好,也仅仅是独唱,怎么唱都唱不出合唱的效果。我播放了少儿合唱团演唱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让大家欣赏。雄壮、有力的歌声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少先队员敬队礼等画面让学生充分体会了国旗的神圣,队礼的庄严,少先队员的自豪,让歌曲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让学生有直接的感知,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通过欣赏,再来演唱这首歌,学生的情绪、咬字吐字、节奏的把握等等,都令人满意。省去了很多老师讲了,学生也未必理解的尴尬,对歌曲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雨声沙沙的录音,学生听声音画画面,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教师再用动画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
和听觉的感受力。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种子的发芽、生根、长叶。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主题、旋律、节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艺术创新的能力。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充分宣泄情感,例如,在学习《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的最后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农庄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的同学可爱的小鸡,有的同学扮演正在水中游泳的小鸭,有的同学边蹦边叫扮演正在吃草的小牛;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入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当利用电教手段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给学生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同的舞蹈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学到的动作,自己根据歌曲进行动作的创编。将教学融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花进行精彩的质疑提问,点拨引导,既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如果把这些内容制作在课件中,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用多媒体音乐教学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状况。教者可通过多媒体在课前或课后制作好谱列,上课时用投影大屏幕既清晰又新奇地分步或同步地展示和分析谱例和音响,有的课程还可采用多媒体手段结合演示授课。并通过音响感受择选出最佳效果。可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
了条件和环境,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因此有利于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的音乐学习目标提供了便利工具,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完成多项音乐学习任务,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其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径发展,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获取音乐知识,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或信息,网络在计算机室或家中等场所朝进行个别化学习。
总之,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二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1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
中的运用
湖新中学 孙思平
摘要:随着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经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应用。这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打破了教师一味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老套路,许多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出系列学科教学课件,在课堂里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将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合理地运用于教学,是很多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审美能力 电化教学 教学效果 效率 媒体
一、多媒体专业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思想制约多媒体教学
其次,片面追求多媒体教学效果。审美能力是人在特定情感体验中体现审美特性的一种认识能力,它是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向复杂、具体向抽象发展的。由于中小学生年龄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对音乐的理解、感知能力也就不同,其形象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对抽象的音乐表现形式难以理解。因此,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像处理的高超能力,对音乐内容进行分类讲解,对知识点进行分层推进,使其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微缩处理,对瞬变作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首先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许多人因此忽略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效率问题。效果虽然很好,但如果投人(这里说的投入不仅仅指经济上的投入,更包括时间和精力上的投人)过多,效率不可能提高。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目的合理的选择教学媒体实施教学,尽可能达到最佳效果;
再次就是课件制作及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开展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为内容服务,媒体教学也也要遵循这个基本原则。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要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不能只是“锦上添花”,更不能“画蛇添足”。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可盲目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代替其它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不应该以计算机为主,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许多课件它提供了整齐端正的文字、标准的录音、多彩的图片、形象的图像和动画,取代了教师的板书、语言、动作。正因为这一切都给课件一手包办了,使学生看不到教师原汁原味的板书、画谱,听不到教师真实的声音、有感情的弹唱,注意不到教师优美的仪表、精彩的讲态,而仅仅关注的是屏幕播放的图像,扬声器发出来的声音。结果教师的教学尺度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变成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和简单的课件讲解员。
其次,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懂得操作电脑,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更应该注意音乐专业素质的提高。电化教学的方向应该是:教师懂得运用各种设备和素材,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而不是精通电脑操作及精通课件制作的电脑高手。如果音乐教师只会电脑操作,不懂得组织教学,不懂得弹琴、唱歌、跳舞,不懂得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讲解,那么,所有会操作电脑的教师岂不都能上音乐课?当音乐教师啦?这种音乐教育课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拍样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而唱歌、器乐、欣赏、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双基教育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熟练操作电脑上音乐课只是辅助音乐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作为有专业特长的音乐教师不但要在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业务水平,还必须提高自身音乐文化的修养,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加强和创新。
最后,音乐教师在开发音乐课件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依纲靠本,应该在全面、系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取知识点密集、图片较多、音像较好的材料,结合课堂需要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有序、系统地优化组合素材,使开发的课件具有合理性、交互性和可改动性。切记不可选用太夸张的画面,过多繁杂的图像及远离教学目的素材来做课件,这样会分散学生视线和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二、对专业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技术的思考
教师只有加强专业业务学习和进修,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理论,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和有关素材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把握住方向,才能制作出符合多媒体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课件来丰富和充实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术还要研究多媒体的特性,依据教学需要去选择、设计、组合和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是把“双刃剑”,成败只在举手间,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专业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促进课堂思想的更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求设备、技术手段等“硬件”方面更新,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等“软件”方法的更新。后者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和教学改革的深层目标。它意味着对科学文化、教育传统的继承、转变和创新,更要求更改观念转变落后于时代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对他们今后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其次,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电脑辅助音乐教学,具有其他教学工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以往音乐课堂上所用的教学工具不外乎是录音机、钢琴、五线谱黑板等。这些工具彼此相对独立,很难把声、像、图、文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上课操作时常常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别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再次,要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帮助突破教学难点,其次,在运用的过程中使教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多元化,优化了教学过程。
三、学校应该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中提供更好的环境
学校要制定好适应本部门开展多媒体教学和课件制作的总体发展规划,在理论研究、应用实践、硬件配置、人员培训、检查评比等各个方面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要制定一套课件制作、交流、作用、评价的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要通过培训、讲座、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宣传,让教师结合实际比较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在功能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促使教师认清多媒体技术是推动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让已经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教师介绍自己学习应用的经验,进行优质课件的讲评,引导教师恰到好处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制定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适用的评价标准,目的是使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有一个目标和方向。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为现代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创设平台。首先,学校应该为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其次,学校要建立“校园网学习的平台”。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可以为教学与学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契机,由于互联网固有的开放性,校园网学习的平台的建立,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使学生自主地开展“协作式”学习。
四、结束语
总之,电化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它是一个值得所以致力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教育者探讨的课题,它将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后经常进行反思,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活动的科技含量,从实际出发,寻找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的所得、所失和所感,有话言长,无话语短,以反思促教学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管弦乐合奏曲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乐曲里面的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六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欣赏课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变化不大,教师往往采取先介绍作者、背景、乐器、然后就是听赏每一段后分析情感这个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上课的时候还能勉强听,到课后能说出点东西来的还不多见。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运用探究发现式的方法来学习呢?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在进行浏览性欣赏与增大课堂容量的教学活动中。如在课例《渔舟唱晚》的教学中,教师在欣赏了本课曲目后有让学生欣赏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教师举例使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动与静之后,学生便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因特网上搜寻以动为主的音乐以及以静为主的乐曲,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这样,不仅即时反馈了学生对静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许许多多的曲目,使课堂容量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的增加了。
在学生上网搜寻曲目时,必须指定网站并指定内容。如:古典音乐。由于学生平时上网听到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在任何一个网站随手可拣的也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素质良莠不齐。为了确保让学生欣赏精品音乐,唯有指定范围。这样同时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另外,在欣赏课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视听相结合的效果,把一些非造型的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这样不仅歪曲了音乐,同时更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感受、体会。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视听教学模式而给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
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中的运用的确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我们既要用好信息技术,又要注意信息技术可能给教学带来的弊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更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思路,不断学习琢磨,才能在长期的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时正确的把握好“度”使之为教学的最优化服务,以此实现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音乐教学流光溢彩。
第四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教学
三官小学:贺辉华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被推广应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近年来发展的现代教学技术其多功能的系统,使用简捷方便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本人在欣赏教学中尝试采用多媒体技术,感到教学的空间扩阔了,教学的思路灵活了。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创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优化了音乐教学,效果显著。
(一)利用多媒体录像剪接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作品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欣赏音乐有必要了解其创作背景。“听觉的咀嚼能给人以一种空间思维的扩展想象,对音乐背景了解能给人一种实地状况的追忆,进而触动情感。在音乐的流动中运用全身的器官参与运动,在音乐旋律中抓住节奏的运动与旋律的跳动,来感受音乐旋律的表现力和美感。”然而很多经典的作品由于时代久远,很难引起现代观念强烈的学生的共鸣。例如,欣赏《川江船夫号子》。此歌曲是千百年来川江的船夫在不断与川江水搏战而产生的,歌曲节奏变化明显,随着劳动环境的改变,他们的曲调相应地时而抒情悠扬,时而紧张激烈的变化,表现了劳动人民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乐观精神,还有高度的智慧。由于本地的公路交通相当发达,学生的生活环境优越、生活经验少,他们难以想象川江的船夫是怎样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的,想象不到体会便不够深入,加上这首曲子又是用地方方言唱的,学生听不懂会影响欣赏的兴趣和效果。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技术,我让同学们亲眼见到、真实感受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与创造。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同学们看到矗立在江边的布满深深纤痕的巨石时,他们了解到它是千百年来船夫与川江进行了无数次的战斗而形成的痕迹时,有谁不为这奇迹而惊叹?当同学们看到水流湍急的险滩、川江船夫与惊涛骇浪进行着惊心动魄的搏战的真实情景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会轰然的震动:原来蜀道真的那么难行!生活那么艰辛!劳动人民的力量这么伟大!这样同学们通过亲耳所闻、亲眼所见,思想深深地受到教育,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理解明白了,对歌曲的欣赏兴趣骤增,同学们边听着《川江船夫号子》边联想着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境,感受着那股无畏无惧的无穷力量!有的同学不禁配合着歌曲的节拍和情绪作划船的动作,此刻他们的全部身心正欣然体验着与艰难险阻奋力作战的激情。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把有关的音乐知识、音响资料、音乐背景资料等统畴安排互为贯穿,节省了板书、换磁带、倒带、搜索等时间,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大大增加。由于教师备课内容相应增加,准备更充分、构思更加精密,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的优点,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感受音乐,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教师的创作激情实现成功的教学。多媒体教学,为教师实现教学理想提供了自由的天空,激发了教师高度的创作热情。多媒体功
能使教师的教学信息渠道大增,很多不同渠道找到的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剪辑成为课堂上有用的教学资源,这样教师的教学空间大增,教学思路被激活,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会体会到自己就是一位设计师、导演、监制。教师用艺术的触角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去选材,利用多媒体手段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去进行教学设计,设想相应的教学效果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例如,颂歌是赞颂党、国家、领导人、祖国河山或美好事物的歌曲。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相当快,变化相当大,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的颂歌表达人民热爱党、国家、领导人的感情。然而,此类歌曲由于时代或色彩的原因,同学们大都不喜欢听。利用多媒体技术,我精心设计了一节《颂歌》专题音乐欣赏课,收到理想的效果。1、挑选富有代表性的歌曲。便于颂歌知识的讲解,所选歌曲具有不同演唱形式、不同的体裁形式、不同的创作时期。《祖国颂》、《歌唱祖国》、《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分别是我国建国初期、发展初期及改革开放时期的流行颂歌,极具代表性。2、精心制作音乐背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歌曲情感,了解我国颂歌的创作发展历程,每首颂歌都选取了一些特定的历史背景:《开国大典》、《建国初期特写》、《知识分子回国支援建设》、《1978年改革开放的盛况》、《1979年开设经济特区的盛况》。3、精心制作课件。把歌曲、音乐背景、音乐知识制成课件,把有关的音乐知识制作成幻灯片,恰当穿插渗透在歌曲欣赏之间。4、发挥多媒体的音画功能。让历史事实感动学生,让音乐情感触动学生,使学生激情万丈、感受深刻。欣赏《歌唱祖国》、《祖国颂》前,当同学们看到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能够感觉到同学们因激动而心跳加速,因气氛庄严神圣而屏息呼吸。播放《建国初期特写》、《知识分子回国支援建设》等历史片段,看到全国上下以高度热情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建设新中国的壮观场面并取得喜人成果时同学们的心感动了。欣赏《歌唱祖国》、《祖国颂》时同学们都激情高涨,歌曲炽热深情的爱国情怀使学用产生了共鸣。此时,把颂歌的音乐知识引入,让学生讨论学习,事半功倍。接着欣赏《春天的故事》时,同学们看到改革开放带来了勃勃生机,社会面貌轰然巨变,现代化城市跃现眼前时,心情无比激动,此刻他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理解了歌中对邓小平同志的真情赞颂。下课了,原来的设想是让同学们听着《走进新时代》步出教室的,结果,同学们留在课室不愿离开,或者是优美的歌声使他们不愿离去,但我觉得,歌曲唱出了他们此刻的心情:他们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希望!他们对建设未来的祖国充满着信心!他们要从歌声中体验这种幸福!
(四)多媒体手段在音乐教学各方面的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极大地优化音乐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的各领域都可采用。如在器乐欣赏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介绍各种的乐器及选听、复听其中的乐器片断,利用多媒体清晰的图视及良好的音响效果,使用简捷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又如有些舞曲的欣赏,可以让同学们先观看一些舞蹈片断,然后再欣赏舞曲,同学们对音乐便会增强想象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既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又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还有利用多媒体进行唱歌教学、歌谱教学,把要教的曲目扫描上去用大屏幕打出来,让同学们都看着屏幕歌唱,这样便于老师指挥,有时候遇到唱不好的地方可马上指出来,统一纠正。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经验把学生容易唱错的地方特别制作,引起学生的注意,还有把歌曲制作成卡拉,让同学们跟着音乐伴奏学唱歌。这样很能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在其他方面如乐器教学、音乐创作教学、还有就是音乐知识教学等也效果明显。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拓展。抓好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频繁的,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这无形当中就加大老师的工作量,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较好的使用信息技术,应该说工作起来会相对轻松的。因为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给予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
在教学中,情景的再现是通过电教媒体来实现的。不使用电教,就很难直观地再现情景,没有情景,就不能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想象。如在欣赏《大河之舞》时,只靠单纯的讲解,单一的去听,就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我把《大河之舞》的舞蹈视频搜集下载,把踢踏舞的定义和介绍做成幻灯片,讲课前,先做简单介绍,请同学们对《大河之舞》和爱尔兰的踢踏舞有一个大概了解。然后再播放《大河之舞》的舞蹈视频,同学们看得心醉神迷,我趁机提出问题,你欣赏了《大河之舞》后的感受,大家带着问题又欣赏了一次,结束后同学们踊跃举手回答:欢快热烈的节奏;激昂的旋律;宏大的舞蹈场面等等。通过视频的欣赏,使同学们对《大河之舞》这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曲的盛宴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对《大河之舞》很是喜欢,借此机会,老师又把踢踏舞的基本舞步的视频播放,同学们带着对踢踏舞的喜爱之情
兴致盎然的学了起来,整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活动,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