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银杯》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21:4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银杯》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银杯》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银杯》教学设计

《银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

2、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3、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唱准倚音和波音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它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由此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民歌,(看课件:学习什么是“中国民歌”,并能理解。)

(2)现在,让我们共同聆听一首民歌,听一听它是哪个民族的民歌?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播放音乐《金杯银杯》。)

二、新授部分

1、师播放歌曲,生初步聆听,感受。师:歌曲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生:……

师:在聚会时候,或者宴会上演唱的歌曲,敬酒的歌曲。也可以称作“风俗性宴歌”或者“酒歌”。

2、启发引导:歌曲两段词简短,像在干什么?(敬酒前说的话)

酒歌可以代替什么?(代替祝酒辞)。

3、师生活动:师播放歌曲伴奏,共同体验干杯祝酒的全过程。

师出示课件(银碗哈达敬酒仪式)。教师拿酒杯在教室内与学生做敬酒互动,学生在干杯后一饮而尽,体会蒙古族宴会的感觉。

4.启发引导:在刚刚的敬酒活动中,你听到的音乐有什么感受? 5.师播放歌曲,生复听。师:这首歌给人一个很宽广的气场,旋律悠扬,那么这个气场的营造用到了哪些音?请你在聆听的过程中找出旋律有几个音组成?最高音在哪?最低音在哪里?结束在哪个音上面?

6、师:低音6,高音3中间的音乐有十三度那么大

歌曲为什么音域跨度这么大?

总结:蒙古族歌曲的音域宽广,跟民族的风土人情有非常大的关系。像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垠。

7师播放范唱,生跟随音乐为歌曲配口型演唱。8.随琴演唱歌谱。讲解:乐理知识及代表性节奏。

(1)讲解“X.X”、“ X X X ”节奏。师出示课件。(2)讲解倚音:

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闰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3)讲解下滑音。声音要向下滑动。

9、师出示歌谱,随电子琴填词演唱。演唱时纠正不正确的地方。10.演唱后你感觉哪一句最好唱?哪一句最难唱?你觉得那一句最能体现出蒙古人的热情豪爽?找生表演。

引入衬词——塞乐日外咚赛,首先明确衬词是一种表示心情的歌词,没有实际意义,有点像我们平时经常演唱的“爱嗨哟”。师出示课件。

教唱音乐最宽广的一句,在换气,音程衔接方面给与学生指导和帮助。

11、演唱歌曲,在音域跨度最大的地方,用举杯的动作给与辅助暗示,结合手势图谱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2、【聆听范唱】学生跟唱,注意高音的地方。13.师出示课件学习长调,短调,蒙古族民歌。

三、拓展部分

师:让我们离开座位,端起酒杯,向你尊敬,欣赏的人敬一杯酒。演唱中敬酒,再次体验蒙古族酒歌的感受。四.总结下课。

第二篇: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银杯》教案1

《银杯》详案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

2、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3、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唱准倚音和波音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它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

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由此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民歌,(看课件:学习什么是“中国民歌”,并能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给下面学习银杯做一个铺垫。)

(2)现在,让我们共同聆听一首民歌,听一听它是哪个民族的民歌?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播放音乐《金杯银杯》。)

二、新授部分

1、师播放歌曲,生初步聆听,感受。

师:歌曲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生:„„

师:在聚会时候,或者宴会上演唱的歌曲,敬酒的歌曲。也可以称作“风俗性宴歌”或者“酒歌”。

(设计意图:初步聆听歌曲,介绍“酒歌”。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启发引导:歌曲两段词简短,像在干什么?(敬酒前说的话)酒歌可以代替什么?(代替祝酒辞)。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歌词,让学生了解歌词的性质“祝酒词”。)

3、师生活动:师播放歌曲伴奏,共同体验干杯祝酒的全过程。师出示课件(银碗哈达敬酒仪式)。教师拿酒杯在教室内与学生做敬酒互动,学生在干杯后一饮而尽,体会蒙古族宴会的感觉。

(设计意图:银碗哈达敬酒仪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一活动,如身临其境,更加完整的理解歌曲。)

4.启发引导:在刚刚的敬酒活动中,你听到的音乐有什么感受? 5.师播放歌曲,生复听。

师:这首歌给人一个很宽广的气场,旋律悠扬,那么这个气场的营造用到了哪些音?请你在聆听的过程中找出旋律有几个音组成?最高音在哪?最低音在哪里?结束在哪个音上面?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难题。在学习歌曲中逐步解决。)

6.师:低音6,高音3中间的音乐有十三度那么大。歌曲为什么音域跨度这么大?

7.总结:蒙古族歌曲的音域宽广,跟民族的风土人情有非常大的关系。像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垠。

8.师播放范唱,生跟随音乐为歌曲配口型演唱。

(设计意图:张口默唱,控制学生的情绪,在唱中听,在听中唱。)9.随琴演唱歌谱。讲解:乐理知识及代表性节奏。

(1)讲解“X.X”、“ X X X ”节奏。师出示课件。(2)讲解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闰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3)讲解下滑音。声音要向下滑动。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曲调进行识谱练习,既熟悉旋律,又强调了正确的发声方法。讲解乐理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10.师出示歌谱,随电子琴填词演唱。演唱时纠正不正确的地方。11.演唱后你感觉哪一句最好唱?哪一句最难唱?你觉得那一句最能体现出蒙古人的热情豪爽?找生表演。

引入衬词——塞乐日外咚赛,首先明确衬词是一种表示心情的歌词,没有实际意义,有点像我们平时经常演唱的“爱嗨哟”。(师出示课件。)教唱音乐最宽广的一句,在换气,音程衔接方面给与学生指导和帮助。

(设计意图:讲解衬词“塞乐日外咚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感受蒙古人的热情与演唱习惯。)

12、演唱歌曲,在音域跨度最大的地方,用举杯的动作给与辅助暗示,结合手势图谱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3、【聆听范唱】学生跟唱,注意高音的地方。14.师出示课件学习长调,短调,蒙古族民歌。

三、拓展部分

师:让我们离开座位,端起酒杯,向你尊敬,欣赏的人敬一杯酒,演唱中敬酒,再次体验蒙古族酒歌的感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溶入热情的音乐氛围,感爱蒙古族人民款待宾朋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对草原及蒙古人民的喜爱之情,乐于了解蒙古族的音乐和文化。)四.总结下课。

第三篇:六年级音乐上册《银杯》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册《银杯》教案

课题:《银杯》

3—2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银杯》,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复唱时正确演唱。

教学难点:正确演里二声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导言。

二、基本部分:

、完整聆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随音乐打拍子。

4、掌握音乐的强、弱。

5、齐唱。

6、指导不足之处。

7、反复练唱。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第四篇: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筷子舞》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筷子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筷子舞》是人音版音乐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演奏内容。因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成品舞蹈的赏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

“筷子舞”流传于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乌审召旗,原是婚礼、喜庆节日欢宴时,在弦乐演奏及人声伴唱中,由男艺人表演的单人舞蹈,表演者右手握一把筷子,用它敲打手掌、肩部、腰部、腿部等处,击打的同时肩部环绕耸动,腕部灵活翻绕,敲打声轻脆,节奏鲜明,情绪热烈。后来,专门把筷子的一端用小绳穿起来,又缀以红绸,遂成为精美的道具,可单手或双手持之表演,从而增强了表现力遂广泛流传开来,并成为经常上演的舞台节目。

学情分析

学生有着较好的音乐素养和兴趣,具备初步的对音乐表现能力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2、有感情地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3、通过听、唱、舞、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完整、有表情地演奏《筷子舞》。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 复习歌曲

新课教学《筷子舞》: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跳音练习;

2、连音练习;

3、有感情的演唱《送别》。

三、复习歌曲《银杯》:

四、新课教学《筷子舞》:

1、导入新课:由蒙古族民歌《银杯》浓郁的地方音调特点,引入蒙古族舞蹈特点。

2、教师介绍:筷子舞的特点。

3、播放《筷子舞》视频。

5、教师介绍《筷子舞》:

6、出示节奏。

7、教师范读两遍,指出难点,提示学生读法。

8、重点练习第二乐句。

空拍:两手分开;八分音符:敲击筷子。

9、教师演奏旋律。

10、教师慢速弹奏旋律。

11、熟悉后,用稍快的速度演奏。

教师说明:速度变化和音乐情绪的关系。

五、拓展: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蒙古族舞蹈基本动作。

2、教师弹奏旋律。

六、小结本课,下课。按要求发声练习。有感情的歌唱。要求:

(1)观察蒙古族舞蹈中肩、臂和手腕的动作特点。(2)筷子的敲击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师生一起划拍读节奏。学生说一说筷子的演奏方法。学生试敲击筷子。

学生默读节奏,熟悉旋律。学生齐读节奏。要求:整齐、干净。跟琴慢速敲击筷子。

加入铃鼓和堂鼓的演奏,说明演奏方法。学生说一说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学生表演。

一部分学生敲击筷子,一部分学生表演。课堂常规要求。

用学生熟悉的课外歌曲当作课前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轻松,同时把蒙古氛围也带进来了。拓展音乐视野。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多层次练习。丰富音乐视野。

筷子舞教学反思

本课是六年级音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草原牧歌》的第四课时,尝试进行的活动课《筷子舞》,为学生搭建了快乐的、自主表演的舞台。以往的音乐课的选材主要是歌曲教学,这次选择活动课也是对自己教学的挑战,它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和课堂节奏的控制能力,既敢放手让学生活动,又能收放自如。这时,课堂常规训练的严格要求就凸显出来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完整有表情地演奏《筷子舞》。通过筷子舞的创编练习,进一步感受蒙古族特有的音乐文化。通过学习筷子舞基本动作,学会简单的蒙古舞蹈语汇,感受蒙古人民的生活习性及开朗乐观的性格。通过适当的课堂打击乐器的练习演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声部的均衡能力。

课的一开始我以《银杯》的演唱为导入,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古地区的别样风情和蒙古族歌曲的魅力。接着欣赏一段舞蹈录像,说说这段蒙古舞蹈的特点,引入课题《筷子舞》。

我将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放在了一声部,即筷子的节奏练习上,专注第一声部,让学生在打好了节奏基础的情况下再进行其他声部的练习。通过演奏打击乐器,能更好的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打击乐合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器乐合奏,既发展了孩子的个性特长,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理解、表达创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在演奏实践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视谱能力、节奏感和韵律感。

教学评价 筷子舞 广饶路小学

袁坤

这一届学生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熟悉我的教学常规和教学风格,师生配合默契,通常一个小提示就能理解教师意图,大部分同学音准、节奏感都极强,且所有学生对于各种音乐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以教师活动为引导,注重调动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课堂呈现较好。同时,教学中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学生活动以集体练习为主,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较少。

2、课堂评价的形式有些单一。

3、与本学期课题研究内容“音乐教学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联系较

少。既然是活动课,就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演奏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难点,教师针对难点再重点练习,而不是模仿教师的演奏。模仿训练较适合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可以再大胆一些。不能担心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不敢尝试。

教师作为孩子学习音乐的引导者,应该尽量为学生搭建自主表演、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学习,热情快乐的表演。

第五篇:《银杯》音乐教学设计

——《银杯》教案设计歌曲

教学内容:歌曲《银杯》;蒙古长短调。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重难点:

1、能准确把握节奏,大跳音程、装饰音等特点,完整地演唱《银杯》的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欢快、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情景预设:

一、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视频歌曲《天堂》,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共同欣赏,交流歌曲特点。

二、导入新课: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出示课题)《草原之旅—少数民族民歌》

三、新课内容:

1、学习“中国民歌”? 民歌有三个特点:

第一,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第二,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第三.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2、对于蒙古族你有哪些了解呢? 生:小组讨论,(教师用课件提示)同学回答。

3、范唱歌曲:聆听这首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表达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回答。

4、简介歌曲:酒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民逢酒必歌。这是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蒙古民歌,也是一首酒歌《银杯》。

5、复听歌曲,感受歌曲在节奏、速度、旋律上的特点。师生交流。

6、学唱歌曲

学生选择学习方法:随琴单旋律视唱,解决重难点。

讲解:(1)“X.X”、“ X X X ”节奏。

(2)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3)、自由读词。师问:“赛勒日外咚赛”是什么意思?

(4)、填词,有感情地演唱。总结短调特点。模拟蒙古同胞唱歌时的场景,了解尊重他们的民族习俗。实践创造

1、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变换速度演唱,找学生表演。

2、欣赏另一首酒歌,学生模拟表演敬酒礼仪,教师示范,学生合作体验。这是蒙古族的音乐形式之一。学习长调、短调

1、总结短调特点:蒙古语称之为“宝古尼·道”。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有情歌、酒歌、婚礼歌、祝寿歌、叙事歌、摇篮曲等。优秀的短调民歌有《嘎达梅林》、《森吉德玛》、《诺文吉娜》、《乌云珊丹》、《龙梅》等。

2、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

3、、(播放歌曲《辽阔的草原》视频)

总结长调特点: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旋律悠长舒缓、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尤以“诺古拉”(蒙古语音译,波折音或装饰音)演唱方式所形成的华彩唱法最具特色。

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荣列榜中。

优秀的长调民歌有:《辽阔的草原》、《小黄马》、《褐色的鹰》等。

实践拓展:

1、辩听:加强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以及形式上有了更多了解。

2、听赏创作歌曲,音色上醇厚,模唱“啊哈嗬嗨”的蒙古韵味。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结

1、学生小结收获,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师: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们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一首《银杯》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蒙古包,一同体会蒙古人们的快乐。希望我们能记住和更加走近美丽多彩的民族——蒙古族。

作业

课下学唱一首自己喜欢的蒙古民歌,并知道和表现出它是属于长短调的特点。

下载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银杯》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银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音版小学音乐_六年级上册教案(精选)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课 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杨 颖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共有七课,分别是《同一首歌》、《草原牧歌》、《多彩的美洲》、《芬芳茉莉》、《神奇的童话》、《劳动的歌》......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龙的传人》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龙”在中国的历史和代表意义,理解了为什么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并为自己身为的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感到责任重大和骄傲!歌曲的旋律有力,气势宏大,学生很......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茉莉花》教学反思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茉莉花》教学反思 《茉莉花》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一首流行于全国的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是我国民歌中最艳丽的一朵奇......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柴庄镇中心校2013—2013 第一学期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柴庄镇中心校:柏冰寒 一 、基本情况分析 本册的教材重点、难点在于教会学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大全)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本学期共有七课,分别是《同一首歌》、《草原牧歌》、《多彩的美洲》、《芬芳茉莉》、《神奇的童话》、《劳动的歌》《诗韵》。其......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合集)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 教 学 设 计 与 反 思湖口县第三小学 1 第一单元 芬芳茉莉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了歌唱、欣赏、音乐知识、乐器演奏、活动与练习等五个部分。一共安排了六课,其中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