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一 研究背景及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欣赏课中,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 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净胜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这对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是有益的。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具备依附音乐的耳朵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2、介绍民族乐器----古筝。
3、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育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古典音乐,培养学生的中国美、传统美、内涵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
四、教具:
古筝、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
1、(1)听全曲
问:作品的情绪、情景、风格?(2)、再听全曲
问:乐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3)、分段欣赏
问:第一部分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是什么?
师: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4)、听第二部分旋律
问:第二部分音乐在你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样的情境?
问: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在你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样的情景?
(5)、听赏第三部分
问: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场面?
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描绘了一幅热闹欢腾的景象。
问: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 问: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民什么心情?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这也是这首《渔舟唱晚》
乐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一部分的旋律、情绪、节奏、速度、力度进行比较。
2. 认识古筝:
古筝,又名汉筝,是汉族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
传统的筝乐早期被分成南北两派,比较代表的为“浙江、山东、河南、客家、潮州”五大流派,到了现代,流派的区别已经很小了,几乎每个流派都兼具各家之长。
师生 共同研究古筝,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出示课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谈谈对古筝的认识。
3、学习作品背景
我们认识并简单了解了筝后,下面我们打开课本。
关于这首曲子到底是由谁创作的,还有很多争论,多说是根据《归去来》这首古曲改编的,是谁改编的也有好几种说法,多说是娄树华在1937年改编的,我们就不去考证了,重要的是这是一首经典的民族音乐。
4、欣赏音乐(约22分)
1、打开课本第13页,看着乐曲的引子和图画,我们可以知道这首曲子有3个主题,觉得有难度的同学也不用担心,一会老师会给出你们主题的提示。好,我们一起出发吧。
主题一:夕阳西下,黄昏来临,美丽的湖面上一片宁静,远处渔舟点点,那是辛劳了一天的渔民正驾舟归来。
主题二:近了,近了,满怀喜悦的渔民鼓着劲儿荡浆摇橹,划破了如镜的湖面,但见浪花四溅,似闻渔歌飞扬。
主题三:夜色渐浓,渔舟泊岸,四周寂静无声,一切又归于平静。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2、一曲听完,让人回味无穷。我知道刚才同学们欣赏音乐的时候,脑海里也一定会浮现出一副自己心中渔舟唱晚的画面。谁能告诉大家自己想到的画面呢?
3、复听:大家对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到主题变换的时候,请大家作出手势提示老师。
4、大家在乐曲中都听到了渔舟、湖面或者渔民的什么声音了吗?
(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渔民的歌声、笑声。)
5、好多同学听到了一些声音,大家再认真听一遍,看还能听出什么声音来。
最后学生在《渔舟唱晚》这首乐曲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第二篇: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渔舟唱晚》教案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教学准备:
古筝、录音机(磁带)、电视机(VCD)、投影机(投影片)、画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用古筝乐伴奏。二.认识古筝:
1.这是什么乐器?(古筝)你一定对它充满了好奇,你想认识它吗?
2.那么,你们就来研究一下吧,两分钟以后告诉我,你知道了些什么?
3.学生研究 4.小结:
结构、音色、指套 5.教师补充介绍:
历史起源:是我国古老的乐器,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流行于秦国,有16弦琴和21弦琴两种。
6.教师弹奏曲子:好听吗?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古筝曲。
三.纯听音乐,初步感受,充分想象。1.按要求听音乐:(投影片出示)1)闭上眼睛欣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结合乐曲表现的情景,为乐曲取个好听的名称。3)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2.反馈、讨论 3.介绍乐曲:
1)板书课题,分析,介绍题目来源、作者。2)乐曲内容,各部分内容
四.分部欣赏,细节分析。1.开端部分
1)体会古筝技巧:滑音、颤音、刮奏,分别让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弹奏,出示投影片,边听乐曲边分辨技巧并体会技巧的意境。
速度
力度
旋律线
体现情景
开端部分
3)讨论速度、力度、旋律
4)出示三幅画,你觉得哪幅画能表现这部分意境? 2.高潮部分 1)选画。
2)听录音,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舟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并思考:
速度
力度
旋律线
体现情景 高潮部分 3)讨论 3.尾声
1)听老师弹奏,思考:
速度
力度
旋律线
体现情景 尾声部分 2)讨论 3)选画
五.完整欣赏,加深理解,深化效应。六.提高欣赏,开阔视野。
l.听了《渔舟唱晚》,你觉得古筝善于表现哪种类型的乐曲? 2.现当代的古筝演奏家赋予古筝更广阔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现代古筝曲《东海渔歌》,它表现了东海波澜壮阔的美景和渔民们捕鱼时的欢快乐情景,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古筝气势磅礴、活泼
欢跃的另一面吧。
3、看电视,欣赏。
七、思想教育,总结。1.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美好的,希望大家都去关心它、发现它的美,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用乐器去表现它的美。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及反思-1渔舟唱晚︳人音版(五线谱)
《渔舟唱晚》
学 校:
执 教
年 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用书:
《朝夕》中的聆听内容之一
教学内容:近代筝曲欣赏《渔舟唱晚》
年
级:五年级
[设计思路]
《渔舟唱晚》是一首传统筝曲。筝美妙、韵味浓郁的音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因此,本课从以下三点实施教学:
1.以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了解乐曲的速度等,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拓展训练,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乐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是30年代中期古筝家娄树华根据明、清时期的古曲《归去来辞》加以改编而成的,全曲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形象地表达了渔民们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第三部分音乐活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花指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
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应的古诗。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古筝等。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人
1.出示古筝图片以及实物
你知道这件乐器叫什么吗?
2.认识古筝:
听古筝演奏的乐曲。
3.出示课题《渔舟唱晚》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筝曲《渔舟唱晚》,感受渔村晚景。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筝曲,营造学习意境。同时,通过了解古筝的音色,及演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二、欣赏筝曲,整体感知
1.聆听古筝弹奏《渔舟唱晚》师生共同欣赏。
2.教师简介筝曲《渔舟唱晚》。
3.出示课题,了解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知《渔舟唱晚》,使学生对作品写作背景、作者、作品大致有所了解,并能够初步了解古筝这一乐器。
三、分段欣赏,互动体验
这首乐曲一共分了三部分,这三部分所描写的意境不同,我们来一起来分部聆听。
1.欣赏第一部分音乐。感悟音乐特点,让学生谈谈这部分音乐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2.学唱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旋律,回味唱晚的意境
1=D
4/4
2│3 5
3 32
│5
6156
1│
6165
566
566│1
3— │
设计意图:分段欣赏,分析细节
3.欣赏第二部分音乐
(1)播放课件,感受音乐速度、情绪。
(2)学唱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旋律,体会渔舟渐进,湖面上渔歌四起的动人画面。
1=D
2/4
1(.)
1(.)
1(.)
│1
1(.)
1(.)
1(.)│1
1(.)
1(.)
6│5
│5
1(.)
1(.)│
1(.)
61(.)65│4.1(.)65│4.1(.)65│2.1(.)65│21(.)65
44│
│
(3)讨论:速度、情绪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解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4.欣赏第三部分音乐。
(1)播放课件,感受音乐速度、情绪等。
(2)讨论交流:
2(.)1(.)653
56321
1(.)6532
*|55 5*|11 1*|66 6*|22 2*|
11 1*|33 3*|22 2*|55 5
乐曲中的“花指”技巧,它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师小结:花指的弹奏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弦法及音色悠扬的特点模拟出了荡浆、摇橹声和浪花四溅的声音。
(3)反复聆听,感受音乐
5.完整欣赏
箏曲《渔舟唱晚》表现了夕阳西下,湖面上渔歌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好好品味乐曲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吧
设计意图:听音乐并配以生动的语言辅助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四、拓展体验
除了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老师还带来了其他形式演奏或演唱的《渔舟唱晚》,我们一起来欣赏。
1、小提琴《渔舟唱晚》。
2、电子合成《渔舟唱晚》天气预报背景音乐。
3、歌曲《渔舟唱晚》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开阔了眼界。
五、板书设计:
渔 舟 唱 晚
古 筝
第一部分
速度是缓慢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1=D
4/4
2│3 5
3 32
│5
6156
1│
6165
566
566│1
3— │
第二部分
速度变快了,情绪更加喜悦了
1=D
2/4
1(.)
1(.)
1(.)
│1
1(.)
1(.)
1(.)│1
1(.)
1(.)
6│5
│5
1(.)
1(.)│
1(.)
61(.)65│4.1(.)65│4.1(.)65│2.1(.)65│21(.)65
44│
│
第三部分
速度更快了,情绪更加热烈
1=D
2/4
2(.)1(.)653
56321
1(.)6532
*|55 5*|11 1*|66 6*|22 2*|
11 1*|33 3*|22 2*|55 5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的古筝曲,它的意境非常优美,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一开始就利用古筝导入课堂,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随后通过采用音画结合,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在强调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想、说、唱。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还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四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同一首乐曲也可以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与演奏,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不足之处:依据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教案。但由于本人能力所限,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仍较少。
第四篇:小学音乐 渔舟唱晚 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渔舟唱晚》欣赏活动中认识古筝的形制和音色,感受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动的动人湖面。
2.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了解乐曲曲式结构,能够选择合适的音乐表情术语描述乐曲三部分的情绪变化。
3.感受音乐,想象音乐,通过模唱和律动等方式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2学情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其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全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用慢板奏出了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并配合左手揉、吟等装饰手法,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湖滨晚景的赞美。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旋律是从第一段上下八度跳进的曲调中发展而来的。从全曲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在这段中用了清角音(fa),出现了暂时的离调。转入下属调,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欢歌、破浪行舟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用快板奏出一连串模进音符,形象地表现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力度加强,运用了古筝独特的演奏方法表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情景。
尾声:音乐在高潮处突然收住,尾声旋律缓缓流出,这是第二段旋律中的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力度减弱,好像最后一个涟漪消失在月色之中,湖边只留下一片幽静,意境深远。《渔舟唱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古曲。被改编成许多不同的演奏形式,如长笛独奏、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管弦乐合奏等,特别是小提琴独奏《渔舟唱晚》,更加突出了音乐的歌唱性,其中的慢板主题优美流畅,成为广为流传的旋律之一。中央电视台在“天气预报”中也运用了这段主题,使它的影响更加广泛。一位外国竖琴演奏家听了这首乐曲之后非常赞赏,称它为一首“富有东方风味的世界名曲”。3重点难点
1.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正确地描述。
2.体验我国民族乐器──筝丰富的音乐表现力。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渔舟唱晚
播放与《渔舟唱晚》意境相同的视频片段,师:这个小视频的画面里都有什么?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用一句话来形容看到的场景和意境?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的方式,感受到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夕阳山水画。那么这幅画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最合适?现在我们就用听的方式去感受一下。活动2【讲授】渔舟唱晚
1、初听全曲,播放《渔舟唱晚》
①师:乐曲给你的整体印象如何?从音乐中你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你能否用一段话描述音乐中的画面? ②学生静听全曲,想象乐曲描绘的画面。
③学生分享听赏心得,教师适时引导,突出动态画面,如歌声四起,渔夫满载而归等。④师:这首乐曲清雅、欢快、旋律优美。音乐更有想象力,更富有动感。这是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余晖映红,晚霞斑斓,波光闪烁。晚风欢送的归航的渔船,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岸边早已聚集着渔民的亲属,他们翘首伫立。看,船帆,一艘、两艘、三艘…….数不清的渔船进入岸边人们的视线,听,晚风送来了船上渔民欢庆丰收的歌声,岸边的人们心潮激荡,和着船上居民的歌声唱起了丰收渔歌…… ⑤引出课题,介绍《渔舟唱晚》名称的由来。师:这是近代筝演奏家娄树华在1936年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的,并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的诗句。“彭蠡”即指的是鄱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5.欣赏动画,分辨音乐结构。
师:下面我们将音乐与画面相结合,体会乐曲所描绘的夕阳西下,渔夫载歌归舟的优美意境。听一听乐曲是由几部分构成的? 全曲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1)师:现在请大家分段欣赏。先听《渔舟唱晚》第一部分音频。
(2)运用表情术语来描述第一部分的情绪。(温柔的、安静的、优美的、如歌的、悠扬的,也可选择自己的词语表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随琴视唱歌谱。(出示《渔舟唱晚》第一部分主题谱例)(4)师:同学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段旋律呢?学生讨论。(5)师:这段旋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教师总结:这段旋律音乐用舒缓典雅的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湖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湖光晚景的赞美之情,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渐渐西沉的夕阳,轻拂湖面的涟漪,缓缓移动的帆影和轻声歌唱的渔民。(6)哼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录音模仿古筝的音色,用“咚”音哼唱第一部分的旋律。2.欣赏第二部分。(1)聆听第二部分, 师:如第一部分相比,第二部分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用表情术语表述第二段的情绪。(热烈的,活泼的,欢乐的)(3)师:从宁静、优美到热烈、活泼,乐曲是如何变化的?(4)跟琴视唱曲谱,并画旋律线。(感受旋律的大跳和节奏的加快)(5)随乐律动,模仿船夫荡桨归舟的样子,用律动感受八分三连音小分句的音乐形象,如同水波荡漾,跌宕起伏。
(6)教师小结: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和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轻快活泼,描绘了水波荡漾,渔民们摇着桨、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3.欣赏第三部分。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三部分音频并讨论。(出示《渔舟唱晚》第三部分主题谱例)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想,与前两部分比较,第三部分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可以选用哪些表情术语?速度作出了怎样的变化?描绘了什么样的内容?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音乐结束时音量有何变化?你能想到什么?(2)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第三部分是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随音乐仿佛听到了交织在一起的浪花的飞溅声、摇橹的吱吱声、渔民的歌声和收获后的笑声……,随着音乐的渐慢渐弱,渔民收网归航,湖面上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3)这段音乐采用了筝特有的“花音”奏法,使我们感到声音华丽流畅,韵味十足。以声势伴奏的形式参与第三部分的赏听。
伴奏+律动:2/4xxx~~丨xxx~~丨xxx~~‖(音符用拍手伴奏,花音用模仿律动。)
四、完整欣赏
再次欣赏《渔舟唱晚》.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欣赏的乐曲《渔舟唱晚》,让同学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感受了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并认识和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筝。希望课后同学们再找一些关于筝的乐曲来欣赏。
第五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雨花石》教学设计
《雨花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20页中的《雨花石》。
二、学生分析
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唱唱、跳跳、玩玩、笑笑,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音乐的欣赏形式,而利用各种形态、动作、游戏、歌舞等形式参与欣赏,就可以适当而充分的发挥学生通感的作用。培养学生专注地倾听、倾听、再倾听,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尽情地表现,将音乐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联系在一起,发挥诸感官及意象之间的交错,混合的联觉作用。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利用他们认识音乐的规律有机的学习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
三、教学资源的选择
· 多媒体教室 · 电子琴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习歌曲,能深情的演唱。
难点:让学生认识休止符,在歌唱中能体会休止符的作用。并通过歌唱教学,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结合自己讲讲理想。
五、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习了解雨花石的名称、分布、特点、地理位置及相关知识。
2、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进行各种形式演唱、创编歌词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足迹”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演唱歌曲《雨花石》,充分表现歌曲深情细腻的感情,并从歌词和旋律中体会石头普通而又不凡。
2、能够仔细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有语言表达和同学交流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听辨能力。使学生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锻炼。
4、掌握音乐符号,并在歌唱中体会他们的作用。情感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雨花石》了解歌曲,深情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2、感受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教育学生不忘过去,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拥有大公无私、瑰丽的人生、美好的品质,做平凡而踏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六、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雨花石的产地——南京雨花台,这里曾经是国民党政府的刑场,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遇难。解放后党和政府在此兴建了烈士陵园。
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圣地和旅游景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省级风景名胜区。雨花台烈士陵园建成了目前国内最长、最壮观的纪念建筑物群。建筑群沿南北中轴排列,从北到南有烈士群雕、主峰烈士纪念碑、倒影池、烈士纪念馆和忠魂亭等一组气势雄伟,庄严肃穆的纪念建筑群体。如今,人们总是把出产于此的红红的雨花石同烈士的鲜血联系在一起。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纪念馆旁的当年周恩来办公室内,一直保存着大半瓷碗雨花石,其中就有周恩来和邓颖超从雨花台捡来的。据说,总理当时常指着一枚血红的雨花石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你们知道雨花台上抢杀了我们多少烈士,这雨花石上的红色就是我们烈士的鲜血凝成的„„”
2.学唱歌曲
①播放音乐《雨花石》,将《雨花石》的曲谱显示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教师:老师来唱一边,想听吗?请同学们看着歌谱一起挥拍。教唱歌谱:在教唱歌谱中注意难点的解决,(教师)分别出示以小石头造型的节奏卡片,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
教师:下面请同学说说歌曲哪里节奏有变化,哪里出现了休止符?比较难一些呢?
引导出新学的音符,十六分休止符。学生根据直观判断时值的长短,并口读,练习。
②学唱歌曲
1、引入
师:同学们的歌声很动听,但老师总觉得你们的歌声中少了一点什么。也许大家对雨花石了解的还不够透彻。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入多姿多彩的雨花石的世界。
2、出示雨花石的一些图片,学生在歌曲《雨花石》的歌声中一起欣赏美丽的雨花石。
3、通过出示一些文字介绍简单了解雨花石的名称、分布、特点、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知识。
前后连接同学们其实雨花石不光具有非常美丽漂亮的外形,人们更赋予它非常神圣的内涵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轻读歌词,体会了解雨花石更深层的含义,即歌曲所要表达的内涵。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再想一想雨花石代表了什么? 生:无数革命先烈。
师:雨花石铺就的五彩的路又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走向光明、走向未来、走向美好明天的一条光明大道。师:这条五彩的路已经是怎么样?谁铺的?用什么铺的? 生:铺成了。
生:是由革命烈士用身躯和鲜血铺成的。
师:哪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时,还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
生: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怀念之情、带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
6、师生一起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深深崇敬和怀念之情,充满深情的演唱歌曲。
7、针对学生的演唱再从演唱歌曲的语气、力度等方面做一些简单指导。
8、师生再一次演唱歌曲。
9、请个别学生单独演唱。
4、拓展。
师:学唱这首《雨花石》你有什么收获?生: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我们要珍惜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师:让我们一起用欢快的歌声来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