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

时间:2019-05-13 21:3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

第一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

四、智慧

田忌赛马

教学目的:

1、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教学重点:

叙述两次赛马的情况是阅读的重点。

解决的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解决下列问题有一定难度:

1、比赛规则“各自把马分等级”是孙膑计策的必要条件,学生不一定给予足够注意;

2、齐威王的骄傲轻敌是孙膑计策得以实施的原因。暗含在作者遣词用句中须从人物上去理解。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齐国大将田忌喜欢赛马„„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问: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场?结果如何?

2.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卡片,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学生积极认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课文哪部分写“败”,哪部分写“胜”,田忌是依靠什么转败为胜的?(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2.引导学生分段(学生合作交流)3.学生汇报

4.段落分得不一致,不统一,教师需加以引导。

方法:先看看这小节主要写什么,再看看它是和上面讲的意思联系紧密,还是跟 下面联系紧密,或是单独讲一个意思。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熟练 2.写熟生字词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田忌 齐威王 败 第一次 胜 胜 第二次 败

第二课时

一、了解兴趣点。

你们对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从预习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比赛时的情况最感兴趣。)

二、从兴趣点入手,组织讲读。

教学手段:将两次赛马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运用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形式。

目的:启发思维、培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这两场比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1、组织小组自学讨论。

2、读后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主要有三处相同:

①二人的马没换。

②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③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主要有三处不同:

①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

②比赛的结果不同——田忌第一次败,第二次胜。

③人物心情不同:

3、教师据情指导,须讨论明确的问题:

①“扫兴”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

②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输?——马的每个等级都低于齐王。

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③追问:为什么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理解比赛规则“各自”。

4、概括段意。

复习方法: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什么样的句子?——陈述句。

它包括哪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怎么样)

①概括第一次比赛内容(第一段)。

②概括第二次比赛情况(第三段)。

三、质疑导趣,将学习兴趣迁移到第二段。

1、启发质疑:你们认为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需要仔细读才能弄懂?

追问:你们想到些什么问题?

例如:①为什么田忌开始以为孙膑在挖苦他?

②为什么田忌对第二次赛马取胜没信心?

③为什么孙膑对再赛能胜胸有成竹?

2、组织学习第二段。

教学方式:自学画批→议论交流→讨论明确。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全班讨论,教师据情指导。

①理解描写孙膑的语言

②抓住齐威王的语言、神态。理解齐威王的骄傲、轻敌,使得孙膑的计谋得以实施。

为什么“胸有成竹”?

(对田忌、齐王的了解。)

5、理解后分角色练习朗读。

6、教师小结。

设问:你们觉得孙膑的这个主意妙不妙?妙在什么地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七)“投石”激趣。

1、设疑:你们想过吗,还有没有其他调换方法?

2、组织学生“试验”。

你们拿出一张纸来,写上上等、中等、下等各两行,用线连接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调换的方法,结果各是什么?可以用“×”表示输,用“√”表示赢。从中你们悟出什么?

3、指一名学生上前面“演示”。

四种调换方法,均输两场,胜一场。

1、从中悟出道理:要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

2、从中体会两个“让”字用得贴切、精当。

(八)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两人一组,设计对话内容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一场:上-上 下-上 第二场:中-中 上-中 第三场:下-下 中-下

调换顺序

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孙膑献计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教学反思:

捞铁牛

教学目标:

1、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12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宋朝、笨重、熟悉、出色、浮桥、议论纷纷、淤泥、工程家”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3、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通过学习,激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是的态度。教学重点: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教学难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方法。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由“捞”字导入,设置悬念)

1.教师板书“捞”,指名认读

2.引导学生演示“捞”,体会字义 3.捞什么东西

4.学生自由发言,体会捞牛的困难

5.教师小结,设置悬念:谁去捞这么重的牛?

二、学习生字词

1.提出要求: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用符号把生字在文中标画出来,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

3.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指名认读,纠正字音)4.分段读课文(教师指导字音及句间停顿)

三、理清层次

1.回答问题:谁捞铁牛?捞的结果怎样? 2.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分段落

四、记忆字形

五、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课文,为学习课文打基础 2.熟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熟悉了课文,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一说?(指名反馈,训练学生概括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了解捞铁牛的困难,为体会怀丙的出色作铺垫

1.教师导读,为什么捞铁牛(学生读课文,找一找)2.指名反馈课文的相关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

3.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定要捞铁牛?

4.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每只铁牛四、五万斤,没有现代化设备)

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5.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是怎么说的?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6.指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讲了几个意思?

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小组讨论: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潜水摸牛

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2.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1.学生讨论:和尚先让水手们干什么?(铲沙)

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铲到黄河里?

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2.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讨论: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

点拨: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

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众人拖牛

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

齐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和尚是怎样把一只只铁牛捞起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简单叙述过程)

3.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课文是怎样评价他的?

“出色”是什么意思?教师讲解“工程家”的意思。

为什么说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的出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

从怀丙和尚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考虑周到。)

从怀丙和尚指挥水手捞铁牛的过程,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指挥有方。)

出示“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从怀丙说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

点拨: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通过刚才的分析,怀丙的出色表现在哪里?

板书:考虑周到

指挥有方

科学地认识问题,一分为二,解决问题

四、总结全文

怀丙和尚捞铁牛这件事,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那时他就能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多么出色啊!直到今天,人们还是利用这种原理打捞沉在水里的重物。此时此刻,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怀丙打捞铁牛的过程。

2.思考:泥沙铲到黄河里,对会阻塞河道,污染河水,你有没有比怀丙更好的办法呢?

板书设计:

捞铁牛

大水冲牛 叫水送牛

潜水摸牛 大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

铲沙拔牛 划船拖牛 众人拖牛

怀丙 出色的工程家 考虑周到指挥有方 科学地认识问题,一分为二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用冰取火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一般技能: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小组学习)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七、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八、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过渡:

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自由读2、3、4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问题,或是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3、什么是一筹莫展?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遇到的绝境。

4、指名读2、3、4段。

二、理解重点段

1、默读5、6、7段,你体会到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取火的过程。

3、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出什么?

4、小小的火苗燃起来了,它代表着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此时的心情。

三、学写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生字。

四、小结: 谈本课收获。

五、作业布置

写写读后感。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学习,懂得要善于动脑,运用积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难题。

2、多音字组词、积累词语

3、仿写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1、仿写句子,注意叙述的顺序

2、续写故事或者写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的事情自觉积累词语,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字、词”部分的学习

多音字的学习

1.学生进行组词

2.开火车反馈组词情况

出示课外练习,学生进行多音字组词

强 空 看

3.读一读所有的词语,抄写加点的词语

三、“句子”部分的学习

1、读一读文中句子

2、抄一抄,在横线格上抄写句子 3.强调写的注意点:要写清楚材料、工具和做的过程 4.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个句子 5.体会过程,学生仿写

四、布置作业 1.仿写句子 2.练习多音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开卷有益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短文《发明大王的秘诀》。

2、默读短文,查字典或与他人交流解决其中的生字。

3、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4、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5、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6、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7、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中爱迪生说的话。

二、初显身手

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富于智慧的人的故事。例如曹冲称象、用冰取火、阿凡提智斗国王等。

三、畅所欲言

回忆刚才所听的故事,说一说怎样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

四、金钥匙

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第二篇: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赶海》、《荷花》、《古诗两首》,一个习作,一个练习。三篇课文在体裁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差异,《赶海》、《荷花》都是散文性记叙文,《古诗两首》是古代诗歌;《赶海》写了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荷花》和《古诗两首》则描绘了自然风景的美丽动人学生可以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回溯、检验和巩固。教学目标

1、除了正常的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朗读课文之外,本单元课文的《荷花》《古诗两首》都需要背诵。

2、本册书对学生读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单元中,依然要求学生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大意。

3、本单元教学重视积累,对于课文中的优秀词语,精彩句段,优美诗文,都要求学生或感悟或摘抄或背诵,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大意。

2、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3、初步掌握写人物对话的方法。难点:

1、在写作文的时候,把对话当中的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臵的变化。

2、重点讲明冒号、引号的用法,顺便再强调逗号、句号等其它标点符号,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了。教法与措施

《赶海》学生大多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为了更加直观,我们可以以学过的《美丽的南沙群岛》引入,首先引发学生对大海的美的印象,让学生知道,赶海是生活在海边的人常做的事,海水涨潮把许多鱼虾贝类带到沙滩上,退潮后人们便去捡拾,这就是赶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荷花》写“我”清早去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所陶醉而浮想联翩,如果有条件,最好以播放荷花的录像片段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读,交流。《古诗两首》的学习方式可以借助上学期的习作八《古诗研究报告》,先组织收集两首古诗的资料,了解古诗意思、写作背景等,然后重点学习。

“习作4”是看图作文,要求学生在阅读《乌鸦反哺》这篇例文的基础上,从后面的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写一段话。这是学生在作文中初步写以对话为主的作文,所以,老师应该抓住这一点讲明: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的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而且还要重点强调,人物的对话一定要有意义。《乌鸦反哺》教育人要懂得感恩,此次习作也要倾向于这一点,引导学生写出具有赡养、关爱、回报等感恩之情的作文。

练习四“处处留心”要求学生学会查词典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习惯“练习”中的古诗相比于课文中的古诗,可以简化学习过程,初读扫清词语障碍,再读理解,最后背熟就可以了。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约请”,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弄清什么是“约请”,然后进行情景演练,师生及时评价、进步和完善。课时安排

《赶海》、《荷花》、练习四各三课时 《古诗两首》、习作各两课时

11.赶海

教材分析:

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2—5自然段,按活动的时间顺序具体记叙了“我”的一次“赶海”的过程:赶到海边到抓蟹、捉蟹到满载而归。学情分析:

“赶海”是指海边的人在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赶海非常有趣的,以次为题,既突出了课文叙述的中心内容,又激发了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39】 —、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希望在大家欣赏歌曲的时候,能够仔细的观察画面,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播放《大海啊!故乡》,出示课文插图)(相机板书:海)

2、海水退潮时,人们到海边去捕捉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人们称之为“赶海”(板书课题)

(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意

1、读课文,读准字音。

(1)先读准课后生字的字音,再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词的字音,重点指导

2、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1)要求:把句子读正确、通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

(2)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扎根字词,把文章读通顺,试理解本课生字词。)

3、三读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大意。(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为下文“写”作准备。)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卡片。

2、重点提醒“舅”、“载”的笔顺。

3、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40】

一、复习检查

1、读词语。

2、多音字组词。载zǎi()zài(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听录音歌曲:《大海啊,故乡》。(2)理解“每当……便……”句式的作用。①强调指出童年时赶海的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②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3)指名朗读,评议。

2、学习第2自然段。(1)自读课文思考:)①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② “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①“闹”字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指名试读,强调“闹”字。

②我初到海边,看到了还水退潮的情景很有趣。a.指名读第2句。

b.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浪花像人一样,好像不忍心离开,去了又回,非常有趣)c.指名朗读,评议。

③我初到海边,还看到人们在沙滩上赶海的有趣场景。a指名读第三句。b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C这些动作用什么关联词连接起来的? d指名朗读,评议。

3、小结第二自然段。

过渡:第二自然段写了我看到的有趣的情景,第3自然段写了我在海边的活动。我在海边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4、学习第3自然段。(创设情境,抓住关键段落,通过品读字词深入体验小作者赶海之趣,多角度把握,感受到文章是如何把这赶海之趣写活的。)

(1)默读课文,思考:我在海边有哪些活动?(2)讨论交流。

(3)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有趣。(4)指名读第3自然段,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5、学习第4自然段(第4段是略写。其中“平静”一词,最能引导学生认识习作的重要性,为“写”作铺垫。)(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满载而归”“战利品”的意思。(3)指导读。

6、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读。

(2)结尾再次出现歌词,首尾呼应,表达了小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三、总结全文,朗读体会

1、总结课文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小作者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抄写课后词语。

第三课时【41】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出下列字的结构和偏旁。舅努痒虏载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议。

二、讨论写法、品味朗读。(赶海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趣事,其实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善于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素材,既然有趣,就用文字记录下来,留住美好的趣味瞬间。)

1、小作者是怎样把“赶海”这件事写的这么生动的呢?(1)课文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抒情优美。

(2)小作者把“浪花”“大虾”“螃蟹”当做人来写,生动有趣。(3)小作者用词很准确。

2、然我们没有赶过海,但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觉得赶海非常有趣,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我们再来听一听课文录音,仔细品味品味。

3、听课文录音。

三、说话、写话练习

1、指名读课文后第五题,明确说话、写话要求。

2、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活动,选出一种玩得最开心的活动,练习说一说。

3、指名说,评议。

4、同桌互说,互评修改。

5、把说的话写下来。指名读,评议。

四、作业 完成写话练习。板书设计

赶海

追 浪花

趣 捉 螃蟹

捏 大虾

课后反思:

《赶海》---梦中花落知多少

“海”一直都是我的梦中情结,我身处内地,能长年看到海的机会等于零,只能在假期中如滔滔江水般“东去到海不想回”。《赶海》一文那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深深吸引这我,我没有过任何赶海的机会,我所教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如何使文中的“海趣”找到共鸣呢? 我的做法如下:

由学生学过的《美丽的南沙群岛》引入,引发对大海美的印象。在朗读中学生交流着“我”的赶海之趣。

在评价中帮助学生体会“我”的 赶海之趣,捉虾之趣,观景之趣……

在句式比较中体会“嘿,我抓住了一只海星!”等语气组词开头句中的情趣。

12荷 花

[教学要求] 一. 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二.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三.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片段的略读,《多美啊,野花》的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前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42、43】

一. 导语,揭示课题。(以旧带新,激发学习兴趣)

1. 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板书:莲花)

2. 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板书:莲叶)

3. 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二. 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充分利用插图,图文结合,知道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荷花的。)

1、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2、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 自学课文。四. 自学讨论,理清层次。(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1.“我”去看荷花。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 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臵身于情境之中。)第一节:

1. 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 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第二节: 1. 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2. 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 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板书:色彩美)

4. 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板书:姿态美)

5.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 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 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表情朗读第四节。

9. 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板书设计]

荷 花

色彩美

看着 美 冒 露 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 爱 风过了 第二课时【44】

一. 导入新课。

1.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2. 学生齐读课文。二. 复习阅读。

1. 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 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例句:(1)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2)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

(3)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4)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三. 教补充教材。1.《王冕看荷花》(略读)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王冕学画》,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针对学生已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等。通过这篇节选的教材,意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读”,理解内容。)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板书:须臾、烦躁)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让学生运用这一句话,不仅是画龙点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指导的意境的体会。)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

(1)导入:由于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态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在画图之中,其实荷花不仅外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有个哲学家曾这样赞美荷花。(教师板书两句话)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教师先在“甚蕃”、“淤”字上加上拼音,领读两遍,再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讲讲“甚蕃”的意思。然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这两句话的意思。)

(2)讲解:这两句话,前一句的意思是说,水上的、陆上的花草,可爱的很多,后一句是说作者最爱莲花,爱它生长在淤泥之中,却全身洁白不受污染,这是作者对莲花的内在品格的赞羡。(同学带着赞美荷花的语调读两遍。)

(3)学了这两句话,你们知道李老师要说荷花的什么美? 荷花更美的是品格上的美。

(板书:在原来“色彩美”“姿态美”下面加上“品格美”)正因为荷花不仅外表美,内在的品格也很美,所以我们爱荷花。我现在请小朋友用这样的句式连贯地说荷花的美。板书:

我爱(),我爱(),我更爱()。

例句:

我爱荷花的美丽色彩,我爱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我更爱荷花的品格,她出淤泥而不染。

(这里补充荷花的品格美,目的是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再深化一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对荷花的情感。)(4)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身处在不良的环境中,但是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就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他们。说话训练: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许许多多,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 我们就来说蒲公英,你们自己出个题目吧。(学生自拟题目)

板书设计

荷花

蒲公英

色彩

我爱,花

外表美

姿态美 我爱,茎叶 内在美

品格

我更爱。

课后反思:

《荷花》一文,我这样设计 : 一欣赏、品味、情境感悟

由谈话引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其后,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讲述中欣赏文中一幅幅精美的荷花插图。在美的欣赏后,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并设想自己站在荷花前的情境,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二 摘抄、诵读、亲密接触

孩子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她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美美地摘抄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自己摘抄的语句,交流相互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经历了由文到像,由像到文,由文入境,由境激情,人文相融地过程。就能达到感悟了解、无为而至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这样的课文积累是乎已经完成,但是,我却没有就此止步,积累不能停止在课文中。三积累、运用、才情勃发

以课文做为始发点,将积累引发到课外。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语句之后,出示中国古典诗词,师生共同诵读,在《小池》 《荷花》,以及晏殊的《渔家傲》中共享荷香四溢,在《爱莲说》中感受荷魂精髓。学生再次摘抄这些凝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诗句,他们被语言文字的美所震撼。

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当然不,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将摘抄的语句进行修改、加工,结合《练习七》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花。后记:

本课执教后,有一点遗憾,就是在教学地过程中,重视积累,但是学生读书不到位的现象还是存在,这可能是我班学生底子较薄造成的,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重视备学生。

1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5】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总结全文

本诗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1、指导背诵

出示轻重节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指导书写 紫:上宽下窄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遥看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 尺,壮美山河

疑是 银河 落 九天。

第二课时【46】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一行 白鹭 上 青天。近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远景

课后反思:

《古诗两首》一课,这篇课文我班学生已经自学了。自学方式是建立上学期习作八《古诗研究报告》以及第三组课文《李广射虎》、《少年王勃》、以及《大作家的小老师》的学习基础上的,因为这几篇课文,都是名人名句佚事,名人名篇趣事等。教学中先组织学生收集两首古诗资料,了解古诗意思、写作背景等,然后指导学生模仿第三组课文《李广射虎》、《少年王勃》的写作方式,在两首古诗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一首写成《古诗故事》。然后通过开展古诗故事朗读会,学生在朗读自己作品中,加深体会。在聆听他人作品时,理解诗意,产生共鸣。更加激发学生古诗学习情趣。

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我们教师再不用为教学课时不够而快马加鞭了,又能腾出时间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语文活动中,不断积累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习作4 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乌鸦反哺》,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的。

2、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的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3、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难点: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臵的变化。【教学准备】

1、投影片。

2、请几名同学进行对话情境表演,提供写作训练材料。

3、听录音。【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7】

一、激趣导入

1、(投影映示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W”旁边的那幅插图)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你们在哪儿见过?图上画了什么?

2、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乌鸦们渐渐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呢?老师请大家读一篇短文《乌鸦反哺》。

二、初读例文

(借助习作提供的“乌鸦反哺”图与范文,凭借教师的帮助与指导,让学生明确写好看图作文,首先要仔细观察,看懂图意;再进行合理想象。)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1)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什么叫“乌鸦反哺”?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这篇短文写“我”和妈妈看到乌鸦反哺时两个人的谈话,又叫对话,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板书:写对话)

三、讨论明法

1、过渡:应该怎样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例文是怎样写的。

2、再读例文,结合书上的分析,明确写法。

(1)学生再读例文,思考:“我”和妈妈在树林中说了些什么话?(2)讨论交流。

(3)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话是妈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①学生讨论,点名回答。

②小结:写对话要写清楚是谁说的,说了什么。

(4)①对话中写清楚是谁说的这部分叫做“提示语”,请大家看“我”和***这几句对话,用“~~~”画出提示语,看看它们的位臵一样吗?

②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臵可以变化。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还有的放在中间呢!

在有的情况下,提示语也可以省略。这时,一个人说的话就写一段。我们这次作文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提示语在前面和在后面这两种方法。③过渡: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什么? ④小结: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人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写对话时既要写清是谁说的,说了什么,还要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才具体、生动、形象。(5)结合书上的分析,总结写法(板书)。①写清楚说的什么,是谁说的。

②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第二课时【48】

一迁移仿作

1、辅助练习。(1)情境一。

指名一名同学演示动作:欢蹦着走进教室,同时说:“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第一名啦!”训练学生说一句描写人物说话时语气、神态、动作的句子。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听清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2)情境二。

老师和一名学生表演对话,要求学生听清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2、模仿作文。(1)明确习作要求。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小品,练习写一段对话,请同学们注意听清说话人说了什么,又是怎样说的。(2)课堂小品表演。

(3)同桌互相讨论:小品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4)播放小品的录音,再现情境,帮助学生弄清说了些什么。学生边说边回忆人物是怎样说话的。(5)投影映示句子,学生练习说话。同桌互说、指明说,然后评议。

(6)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清楚。同桌互说、指明说,然后评议。

(7)同学们,刚才你们看了小品表演,根据小品提供的材料说了一篇作文,把事情说得很清楚,着重抓住了人物之间的对话,下面,我们试着给这篇作文起个题目。指名说。

(8)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9)评议修改。

练习4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搜”、“塞”、“藏”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

2、使学生知道词语间的对仗关系,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3、读句子,注意表示声音的词并仿写两句。

4、熟记8条成语。

5、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用语的口语交际训练。

6、写毛笔字。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9】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师生的对话。

2、谁来说说如何查词典?

3、请学生查“神秘”,并确定在文中的解释。

4、查词典比赛:流线型、大腹便便、绅士。

(依据大部分学生已有查词典的基础这一现状,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一、教学第二题

1、引导学生观察“章”、“罩”、“举”的间架结构。(上下结构)找出字的关键笔画——悬针竖。

2、引导学生读“我的提醒”。

3、指导学生书写。

(学生具有读帖的能力,采用自主学习方式。)

第二课时【50】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借助词典理解成语的意思,学以致用。)(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纠正读音。(4)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2)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

(通过质疑、解疑的方式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反复诵读,感受古诗意境。)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

3、提出古诗中的不懂的字词,学生教师互助解疑。滁州:现安徽省的滁县。西涧:在滁县城西。独怜:偏爱。

4、谁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鹂动听的鸣声,他却似乎不以为然。傍晚,因为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外渡口没有行人,惟有一只小船横泊在河里。

5、你觉得古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幽静)

6、指导学生朗读。

7、指名读、齐读。

8、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51】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读要求,想想它告诉我们些什么。(2)复习有关礼貌用语。

2、指导

(1)解题:什么叫约请?(2)约请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中队长,见到顾老师应该怎么说? ①指导学生看图,顾老师正在干什么?中队长正在干什么? ②假如你是中队长,我是顾老师正在弹钢琴,你会怎么约请我?

3、练习

(通过边演练边总结的方式教会学生约请的基本要求。)(1)同座进行演练。(2)选一对到前面表演。评议。

(内容表达是否正确,礼貌用语是否恰当,态度是否大方等)

反思

练习4主要是指导学生练习说话,进行必要的口语交际。其实,很多学生参与的愿望都很强烈,都希望在大家面前介绍自己,但有些学生还不能克服自己羞怯的心理,因此,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都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愿望,这是学生成熟的必要条件。

教学本练习时,应重点进行查字典训练,进一步巩固查字典的方法,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和自学的方法。

第三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www.xiexiebang.com

11、赶海

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相应显示大海的动画画面。

师:这首歌听过吗?这里面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一支歌

暑假 舅舅 东逃西窜 夹住 痒痒的 大虾

一捏 俘虏 似的 螃蟹

努努嘴儿 嘿哩 束手就擒

哎哟

大螯 长须

(2)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3)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

4、同学们已经读准了生字,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交流。

6、把你最喜欢的段落练着读一读,待会儿老师帮你们配上音乐。一边读,一边还要想想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7、配乐朗读,再说说每小节的大意。

8、配乐齐读。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有的同学说:从没见过大海,多想去看看啊。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

2播放大海图片,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学生欣赏。

3生谈感受。

过渡:是啊,大海真美啊。今天我们就到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听,海浪声在深情地召唤,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趣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我”在海边遇到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4指名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过渡: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

5学生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

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

A追浪花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能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摸海星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1)

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

(2)

指名读好

(3)

问:抓住一只小海星心情怎样?你从那里看出作者高兴的心情?(嘿、“!”感叹号)

(4)

读书连标点都不放过,真细心!怎么读呢?指名读,相机评价,男女生赛读。

c、抓螃蟹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指名几位读

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能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己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摩揣摩该这样来演。待会儿我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表演,师生纠正。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你这是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你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等会儿我们要读得轻一些)你觉得抓螃蟹有趣吗?

螃蟹夹住你的手应该挺疼的吧?(怎么读好“哎哟”?响一点)。

那以后你还抓吗?为什么?

下次可要小心呀!

过渡: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叫,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抓螃蟹的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让所有人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吗?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齐读。

D、捏大虾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要读好这段话,得注意两个语气词,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

(2)、指名读,相机指导评价。

(3)、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对,威风凛凛的。在这里武将指的是------?

师: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虾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虾图片)看,这只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威武吗?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伸出你的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看你们神气的样子,想对我说些什么呢?

(4)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威武的大虾们,你们已经被我束手就擒了,别再那么神气了,快坐好吧!

(5)、读到这里,同学们的手里和心里一定也痒痒的,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来捏大虾吧。好的朗读不仅体现在声音上,还体现在表情里,甚至动作中。

(6)、生边读边做动作。

3、师:我们可别光顾着自己玩,看看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

(1)、生读相关句子。

(2)、还有些人在干什么呢?

4、写话练习:

小朋友,在这几件趣事中,作者用了好几个语气词,所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

(1)出示四句话,齐读。

(2)练习仿照文中句子,选一件趣事,用上语气词写一写。

5、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让我们捧起课本再次回味其中的乐趣吧。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引读——(喧闹的海滩……)

2、(出示夕阳下的大海画面)此时的大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师:老师有个问题想不明白,大家愿意帮我吗?我想,刚才读的几段都跟赶海有关,很有趣,可这一段没写什么趣的事,好像跟题目没关系。你们说呢?(有头有尾,叙事完整;欣赏美景也很有趣)

4、哦,老师好象也想通了,去欣赏这样美丽的景致,也是一件很有趣,很快乐的事。看来跟赶海关系很密切呢。

五、学习开头和结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

3、师总结:开头和结尾内容相近,互相照应,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作者对大海深深的怀念和浓浓的爱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如果也能用上这种写法,一定会使你的更加完美。

六、总结全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享受了作者赶海的乐趣,共同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我相信大家都有说不完的开心事。谁愿意把你的开心事说给大家听呢?

七、作业自助餐、在你童年记忆里,发生过哪些趣事?回忆一下,和父母或同学讲一讲,再写下来。

2、选做一项:

(1)唱一唱和大海有关的歌

(2)读一读跟大海有关的诗或美文

(3)画一画心中的大海

板书设计:

1赶海

追浪花

摸海星

有趣

抓螃蟹

捏大虾

12、荷花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你看过荷花吗?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

2、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

3、揭题,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给你三分钟时间,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反馈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

(2)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

三、学习第2、3段、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反复地读第2段。

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

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

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

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

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

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

第一句:说明荷花多

第二句:荷叶多、美

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

第三句:从读中抓住“冒”

给“冒”换一词

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

将你刚才说的词加进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先指名读)

练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

第四~六句:学生在读句子时,教师指导“莲蓬”的形。

看图,教师指图中的部分荷花,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注意要有感情。随机理解“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

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美)什么美?(姿态美、颜色美)如果只有一种姿态,美不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种种姿态。(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

4、齐读第2段

如果我们来到公园,来到荷花池边,面对这么多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下面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第3段。朗诵时适当延长、停顿,让学生接下一句,以引起共鸣。)

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第3段。(读中悟美)

四、说段意练习、教给说段意的方法,作“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

2、学生自读第2段,说说段意。

3、讨论。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c.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d.集体朗读这句话。

e.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D.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

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一朵()的白荷花在()的荷叶间()。

齐读这句话。

4.A.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5.指导朗读

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

.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作业设计:

词语仓库

写描写颜色多的词语

课文内的:

课文外的:

用来形容花的词语:

1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作业设计:

古诗积累:

李白写的古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

习作4

教学要求:

、读懂例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弄懂“反哺”的本意及引申意义。

2、借鉴习作范围。在三幅图画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用对话的形式仿写。记叙一个有意义或有趣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在写对话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好提示语,并能分段描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习作:、出示一幅著名运动员刘翔运动会的冠军后十分激动的照片,同时出示三种写人物语言的方式:

(1)、刘翔()喊道:“!”(2)、“!”刘翔()喊道。(3)、“!”刘翔()喊道,“!” 看看刘翔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会说什么?

2、引导学生注意三种不同说话方式中,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3、引出本次习作内容,板书:学写对话

二、写作指导、谈话,这样的对话我们见过很多,哪里还有对话?(生活中有对话)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各种生活场面:商店里买东西有对话;学校里同学之间有对话……

2、引出例文:有一个叫陆孝娟的小朋友和妈妈在树林里散步,碰到一件有趣的事,她把自己和**的对话写了下来——请学生读例文。

3、交流:陆孝娟和妈妈聊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

指导并板书:首先要写清一件事

4、出示两篇范本:一篇为结构单一的原文,一篇是课文例文,让学生比较两篇内容完全一样的习作在写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学生在读例文,交流谈论

教师板书:分段描述

写好提示语

5、出示课本提供的一幅画:燕子和小鱼的对话

交流;这个地方你想去吗?

听一听,能听到什么?

闻一闻,能闻到什么?

想一想:小鱼和燕子会说些什么?

6、学生小组合作,把这幅图画表演出来(尤其注意演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师生合作表演交流点评(强调动作、语言、神态)

三、逐层指导,深入写作

、补充对话

将燕子妈妈和小燕子来到这里的一段不完整的对话出示,让学生学着补充,合理想象他们之间会说的话,并使用恰当的提示语。

2、接着提供的开头往下,写小鱼和小燕子之间的对话。

写之前,再次强调习作要求

第二课时

让学生把自己完成的习作拿出来交流,互相评议,学习修改。

继续完成习作。

练习4

教学要求:、学会查词典,根据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解释。

2、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

3、背熟八条成语及一首古诗。

4、口语交际——练习“约请”。

教学重点:

1、学会查字典的方法。

2、熟记成语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约请”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审题

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训练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师生的对话,想想对话中讲了哪几个意思。

(2)全班讨论交流:

①什么情况下查词典?

②怎样查词典?

(在词典中先查到词语的第一个字,再在下面排列的一串词语中找到要查的词语。)

③词语中有多种意思时怎么办?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选择。)

(3)学生尝试在词典中查“神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老师巡视,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分别指名说说“神秘”在词典里的解释和在文中句子里是哪种意思,并说说自己是怎样选择的。

3、练习

(1)学生练习查词典理解“流线型”、“大腹便便”和“绅士”三个词语。

(2)交流查词典的结果。

4、课后作业。

用学到的查词典的方法,预习即将学习的新课文。

二、教学第二题

、审题

师生谈话,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清“章、罩、举”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章”。

①出示“章”,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讨论:这个字关键要摆好哪几笔的位置?教师在示范中强调关键笔画。

③学生练习描写一个“章”字。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罩”和“举”。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教室里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静心习字。

3、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熟记成语

(1)审题。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学习要求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同桌相互读成语。

②指名朗读,注意纠正读音。全班齐读。

③理解成语的意思:你了解哪个成语的意思?

(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成语适当讲解)

(3)练习背诵。学生再自由读成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再与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采用集体和个别背诵相结合的方式)

2、背诵古诗。

(1)审题。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本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①解题并简介作者。

②指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③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正确,读流利。

④老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⑤学生再读诗句,说说自己已经读懂哪些词句。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独怜”“深树”“野渡”三个词语。

⑥指导朗读,注意诗句的停顿和重音。

⑦指名试读,练习背诵。

(3)反馈:检查朗读与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审题

(1)指名朗读要求,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2)师生讨论,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解题:什么叫“约请”?

(2)约请的原因是什么?

(3)你准备怎样约请?(说说约请要注意什么)

①要注意礼貌用语。

②要说清楚约请的原因。

③要确定约请的时间和地点。

(4)练习。

①同桌分角色演练。

②选一对同桌到讲台前表演,大家评议。

(评议的重点:内容表达是否正确、完整,礼貌用语是否恰当,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等)

3、总结:通过这次口语交际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一、收集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二、专家门诊。

、这幅山水画多么美丽而漂亮啊!

2、乌云和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3、他把小女孩一口气背到了医院。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备课模板 第四单元

语文

章(组)

学习内容

《启迪心智》

单元内容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四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精读故事《罗丹的启示》《和时间赛跑》《粘蝉老人》和略读课文《零点五分》。

单元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在课堂上应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加强词语积累与运用的练习。教学中侧重于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训练。在上个学期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几种段的结构,本学期可以向篇章的结构过渡,引导学生能够按事件的发展顺理清文章结构。本单元很多文质兼美的篇章,在阅读教学中,应侧重于朗读的训练,可采用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同样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可利用比较、填空等多种方法来训练学生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学习目标

1.会认28个字,会写38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归纳课文大意。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学习如何将玩游戏的过程说清楚、写清楚,说写结合,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

5.背诵古诗《劝学》

6.注意总结学习语文的方法,并学习其他同学介绍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生字、词的读写。

3.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习作

学习时数

11课时

课时分配

课时

13《罗丹的启示》、14、《和时间赛跑》

11、《粘蝉老人》

12、*《零点五分》

百花园四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8分)

xiàn mù duì wǔ m shuǐ dài tì

()()()()

bì yè jiè yán zhǔ xí wū yā

()()()()

二、比一比,再组词。(5分)

具()暮()捧()既()截()

俱()慕()棒()即()载()

三、填空。(10分)

博览()孜孜()()而()舍

()于勤()致志()精于(),老大徒伤悲。

花有重开日。,一年之计在于春。

不知勤学早,方悔读书迟

四、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4分)

哀痛的 声音 高兴地 跳起来

洪亮的 日子 情不自禁地 说

沉默的 检阅 刻苦地 练

隆重的 局面 温和地 鼓掌

五、选词填空。(4分)

持续 连续

1、那哀痛的日子()了很久。

2、小弟弟()五天没来上学。

爱惜 珍惜

3、学了《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要()生活。

4、每个少先队员都要()公共财物。

六、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地方换上成语。(5分)

1、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上人特别多,非常热闹。()

2、小明做事总是不细心,马马虎虎。()

3、我们班这次的跳绳比赛,虽然出了点差错,但马上想办法补救,还不算太晚。()

4、刚满月的小猫,跟妈妈紧紧相随,一步也不离开。()

5、开山炮的响声非常大,耳朵快要被震聋了。()

七、把下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4分)

()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

()终于挨到放学。

()他走近了我,我举起了戒尺。

()我手里拿着戒尺站住等他。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绝招》片段,回答问题。(15分)

奶奶要过竹板,说:“过去奶奶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还要调换花样,不往快里练,成吗?”

小柱子说起刚才比绝招的事,问奶奶:“三胖和二福的绝招也是练出来的吗?”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

小柱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看来想拿出绝招,只有练。练点什么呢?晚上小柱子躺在炕上还在想,想着想着终于有了主意。

1、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3分)

(1)有的人,生来就特别。()

A:与众不同,不普通。B:格外 C:特地 D:尤其

(2)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

A:才识和品貌的高低。B: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C:一次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2、奶奶的话归纳了两种有绝招的办法,一种是,一种是。奶奶的绝招是,她是

出来的。奶奶的话说明了的道理。(5分)

3、文中的三胖的绝招是,二福的绝招是指。(2分)

4、你想练一种什么绝招?通过什么方法来练习?(5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斗鹅

列宁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不到五岁就识字了。上学前,他就成了图书馆的小读者啦!因为家里的书和杂志已经不够他读书了。

有一天,列宁正兴冲冲地捧着刚借来的新书回家,快到门口了,遇到邻居养的一群大鹅。大鹅不知道他手里拿的什么东西,就跑着叫着,朝着他扑了过来……

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把书扔掉,随便抓起一根棍子,就可以抵挡了。可是,不能!那样会把书弄坏的。于是,列宁把书紧紧地抱在胸前。

大鹅一步步和他走近了。这时,列宁急得躺倒在地上,脸朝天,用两只脚抵挡这群大鹅的进攻。

姐姐听到叫喊声,赶来了,扶起了他。幼小的列宁,衣服虽然弄脏了,可看到手中的书保护得好好的,一本也没有弄坏,他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2分)

2、找出列宁抵挡鹅的句子,抄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3、列宁的衣服弄脏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微笑?(3分)

4、短文说明了什么?(画“√”选择)。(2分)

(1)列宁勇敢斗鹅。()

(2)列宁不怕弄脏衣服,也要保护书。()

(3)列宁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

5、照样子,仿写词语。(3分)

兴冲冲

6、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说说原因。(2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你平时有什么爱好或本领?请把你的爱好或本领给大家介绍介绍。题目自拟。要求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要300字以上。

下载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教案范文

    第四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赶海》 《荷花》 《古诗两首》 《习作四》和《练习四》组成。 《赶海》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乐趣,表露了......

    三年级下册英语第四单元教案

    Unit 4 Where is my car?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本课句型:where is my(the)...?It's on(in)the.... 2.能用所学的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 重点句型:where is my(the)...?......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面积 单元知识架构: 学生在第上册已经认识了周长,并学习计算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本单元是这方面知识的递升。包括有: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目标: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晒、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吃饱、晒太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13 古诗两首 早发白帝城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组: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是“战争与和平”为专题编写的,编写了四篇课文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6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课题 云南的歌会 总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的写作思路。 重点 积累生字词,整体感......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生命 单元备课: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单元围绕“生命”这一话题,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诠释了生命的内涵;或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神奇力量;或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