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赛龙舟说课稿改
《赛龙舟》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课《赛龙舟》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赛龙舟》这篇课文 “民族风情”主题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描述了在端午节这天某地赛龙舟的热烈场面和龙舟竞赛体现的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和力争上游的精神。作者重点抓住龙舟的样子、船手的表现、比赛过程和观众的表现四个方面来展现了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争强好胜,却又有点自私,不善于与人合作。当今社会处处也充满了竞争,缺乏竞争能力与合作精神,就难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明白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胜利和成功。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课文所写的龙舟竞赛的场面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让学生单凭语言文字感受当时的热闹场面有些困难,体会抓几个点来进行场面描写的方法更有难度,为此本节课通过出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来填补学生认知上的空白。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依据课程标准中对中段精读课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积累、丰富语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课文,积极营造阅读氛围,学习抓住几个点来描写场面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赛龙舟的紧张气氛,体会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力争上游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习课文是如何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体会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我在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创设学习情境,营造阅读氛围。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赛龙舟的紧张气氛,体会积极向上、公平竞争和力争上游的精神。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五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大屏幕出示跟端午节风俗相关的一些图片。
并提问:谁能根据图片的内容说出一个我国的传统节日?说一说我们北方过端午节时的习俗,由此引到我国南方每到端午节时的一项重要活动——赛龙舟。
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由浅入深的谈话导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较快地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读书的时间,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解决了文中的字词,并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本环节的设计,循序渐进,达到读通文本,了解大意的目的,为后面进一步感悟文本做铺垫。
(三)细读课文,体会写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本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出示任务一:一边听一边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学生汇报后出示任务二: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能够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课文的主线,有目的的去读。
当学生汇报龙舟样子时,我适时用多媒体出示龙舟图片,让学生感受龙舟的精美和威武。学生汇报船手们的表现时,播放船手图片,并提问:船手是什么样?一式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能划得那么整齐?强调船头那个站着的人在龙舟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导朗读。
当学生汇报到比赛情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比赛的激烈程度,我首先给学生播放龙舟比赛的精彩视频,然后将“忽而„„忽而„„”“咬”两个词语进行换词练习。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通过读一读、找一找,使龙舟和队员的特点清晰地呈现出来,对描写龙舟样子和队员的语句反复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其披文入境。在教学第三段时,我并没有泛泛地读,而是巧妙地撷取了一句话,重点分析了“忽而„„忽而„„”和“咬”两个关键词,使学生步步深入地体会到龙舟竞赛的紧张和激烈,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精确,使学生的读由正确、流利,上升到读出感情、读出滋味。同时也使引导学生在口词析句中积累语言,在字斟句酌中运用语言,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感受全文,感情升华
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最后自然段,想一想龙舟竞赛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做一个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人。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把本节课的情感目标落到了实处。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总结了本文的写法,作者是通过龙舟的样子、船手的表现、比赛过程和观众的表现这四个方面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赛龙舟的紧张气氛,指导学生今后进行场面描写时也要抓住几个方面来写。并布置作业:根据本文的写作方法,试着练写我校召开运动会时的热闹场面。说板书:
7、赛龙舟
龙舟
威武
船手
整齐
赛况
激烈
观众
兴奋
公平竞争
积极向上
这样设计,使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第二篇:(说课稿 改)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利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朱广云,我是来自大榆树镇中心校的一名数学教师。今年能够参加本次“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我要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我研说的流程是:一说教材,二说目标,三说教学。说教材:包括说教材的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和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说目标:包括说课程目标及单元教学目标;说教学:说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从内容选择上还是呈现方式上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出发,其基本模式是: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方法总结、练习应用.下面我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节课为例,说说本单元的编排体例及目的:
首先教材创设的王鹏每天坚持晨练的情景图,并结合这一情景图提出问题,紧接着教材展示了两种解题方法,即探究问题,第一种方法是把千米数转化成米数,即把小数除法转变成了整数除以整数,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小数的意义来求商,最后总结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待学生掌握这一算法后,通过做一做,也就是练习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明晰了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和算理。这种编排体例不仅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二)单元内容结构
接下来说说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小数除法这一单元有六个内容: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
其中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而小数除法关键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所以一个数除以小数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商的近似数和循环小数都是对商的进一步研究,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巩固循环小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习内容上看,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体现了数学实质。
(三)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
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
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安排学习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要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而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习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直观地认识一位与两位小数;
四年级下册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是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小数、理解小数;而“小数的加减法”,主要是在理解了小数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小数加减法并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小数问题。这些知识的学习,都为本单元小数除法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同时,本单元内容又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重要铺垫: 教材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安排了《简易方程》、六年级上册安排了“百分数和比例”等知识,这些都是通过分数、小数知识的迁移来认识和理解的。
这样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地学习,由表面到本质,抓住小数知识的内在联系,整体上呈螺旋上升的原则。
二、说目标
(一)课程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分三段:一至三年级为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为第二学段,七至九年级为第三学段,而我今天说的“小数除法”是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也就是第二学段的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要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在数学思考方面:“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在解决问题方面: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回顾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并认识数学的学习价值,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围绕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说说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正确灵活地计算小数除法。
三、说教学
(一)单元教学设计
1、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11课时,其中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和循环小数各2课时 ;商的近似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及整理和复习各用1课时。
2、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立了 “复习引入——创设情境——互动新授——巩固提升——课堂小结”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相应的提升,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发展”的理念。
下面我将本单元的六节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及达成策略方面逐一具体进行说明:
本单元第一节内容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其教学目标是:
1、初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达成策略: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达成策略:在本节教学中只要教师搭桥铺路、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再安排一些突出重点的练习,就能达到“一顶三”(即一节课顶三节课)的教学效果。
第三节《商的近似数》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成策略: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前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迁移;同时教师以“问”之方式来启发学生讨论,以“变”之方式诱导学生举一反三,以“梳”之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第四节《循环小数》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达成策略: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故事入手,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最后设计不同层次练习题,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到不同的成功。
第五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和分析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采用“操作实践法”,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操作,归纳所发现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作为信息化时代强有力工具。
最后一节《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达成策略: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读懂“问题情境”,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训练学生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在讨论交流中产生共鸣,建立起新旧知识体系,使思维得到训练。
(二)单元教学评价
1、知识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能力主要包括:掌握一个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理解循环小数产生的原因;能用计算器探索小数乘除法中的规律;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小数其他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本单元对知识能力的评价体现了评价方法多元化,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以及评价方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口头评价、当面评价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记分牌”、“大组合做学习评价表”以及“班级合作学习评比栏”进行评价。还可以站在学生的高度,写上赏识激励的评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学科素养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索力。(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3)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和迁移能力。(4)大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最后,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听课意识也至关重要。
评价方法:主要通过评语评价和勾画评价两种形式。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最后我来说一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身边处处是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习数学。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补充的资料有:
1、文本资源:创造性使用教学参考书、教科书及校本教材。
2、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下载富有参考价值的实例和课件;教会学生利用小学数学资源网查找资料;利用校信通平台与教师沟通;充分运用“畅言”平台,收获有效课堂。
3、环境与工具:校内图书馆、阅览室计算器,校外超市、煤矿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堂。
4、生成资源: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特别是汇报时的错误信息以及作业批改记录和错题集更要有效利用,它是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有利渠道,是有助教学的重要资源。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知识的解读和把握,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
第三篇:赛龙舟[推荐]
赛龙舟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据说,屈原投入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屈原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以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的习俗。为了让我更好的民俗风情,今年的端午节我报名参加了少年宫的龙舟比赛。
比赛这天我早早地来到举办比赛的地方——天津港东疆湾。我站在港东疆湾入场沙滩上望去一排排龙舟秩序井然的摆放着,彩色的“龙鳞”在沙滩和阳光的肤衬下分外鲜艳,和这天地之间融为一体。我顾不上仔细欣赏身边的美景,马上与我的队友做起了准备活动,迎接随时开始的比赛。“快看”随着队友的一声大叫,我们看见各队的龙舟已经停在水中了。水面上的龙舟色彩不同都非常好看,再看划手们也一个个非常强壮。“请才赛选手入场”裁判用扩音器喊道。我和我们的队员们也赶紧将我们的龙舟停在水面上,准备比赛的开始。这是裁判发出了洪亮的口令:“预备,Go。”顿时,鼓声大作观众的喊声和运动员的欢呼声混成一片,响彻云霄。我们队的队员各个用力将浆向后划,桨紧接着船,渐渐地,渐渐地,越来越快,由于我们集体训练才不久正式比赛又一紧张,时间不长。我们的船比其他的船先显然有些体力不足了,开始落后了。我是舵手,由于紧张忘记了关键的技术要领,无论我怎么让船直行,船还是像喝醉酒一样。这是我心想:大家还不使劲呀!可转头一看:大直卖力的干脆已不在座位上,用两桨支撑着身体。小红用脚使劲的蹬着船底就好像所有力气都用在船桨上。小红为了把力量发挥到极限,双手用力握着船桨两端。这时豆大的汗珠也砸我的脸上流淌下来看着队员们各自使着全身的力气。可我们的船还是和其他的船落了近20米远了。大家开始互相埋怨起来。我说他们没用力,他们说我不会掌握船,增加了阻力。我心中的怒气不停地向上涌,终于大喊一声“快追,快追!我们要输了。”任凭我再将船怎么调整,队员们怎么用力,已经来不及了。唉!我们输了一局。
在休息时我们各自像泄了气的皮球。教练走过来说:“还有机会,你们忘了比赛的关键是:团结的精神。奥运冠军李一冰曾说过“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集体。你们团结起来要像一个人在划船,才能将劲往一处用。”教练的话像春雷击醒了我们。我们的脸上又露出了信心的表情。
第二局开始前我们做了精心的分工。我专心掌船队友们,用喊口号的方法。喊一是起桨,喊二是用力。当大家喊二时我一定要控制好船的方向。比赛开始了,我们还这口号动作越来越协调,越来越像一个人去划,齐刷刷的动作带动的我们的龙舟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对手
这时候我已是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真想喝口水,可一想:就是分一下神就会让我们的船跑偏,放慢前进的速度。不能只满足自己,我抬起头不敢有一丝懈怠,30米,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终于到达了终点。我们赢了!我激动地和身边所有队员击掌祝贺。
时光和快过去了。但我觉得去年的端午节最有意义、最难忘,因为这次的端午节不光领略了民俗风情更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再困难面前,一定要团结合作,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第四篇:赛龙舟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端午节到来之际,人们便在江边举行了划龙舟比赛,我与妈妈便来到了江边观赛。江边,人潮人海,江上,几条龙舟并排着,共有六条龙舟,比赛的水手们陆续上舟,中间的拿起船桨,打头的拿起鼓杵,摆好架势,个个都跃跃欲试,六条龙舟上的水手们互相注视着,用眼神交流着,似乎在说:“这次我们队赢定了!”还没开始比赛,那气势却是磅礴的,激烈的,好似将要见证他们的英勇战绩,随着裁判的喊声:“准备,开始!”比赛开始了,一号龙舟抢先一步,打头的人立马“咚咚咚”地打起鼓来,每敲一下鼓,后面的水手们便整齐地划一下船桨,每划一下船桨,水手们就整齐地喊一声“嘿”,如弓上的箭般射了出去,被落在后边的龙舟也不示弱,他们鼓声的节奏渐渐变快了,水手们划桨的速度也变快了,口号的速度也变快了,力度也变强了,只见马上要追上了,五号船又来个加速,堪堪超过了一号龙舟,六条龙舟争先恐后,暗自较劲,给人们营造出了不一样的气氛,只见他们一个个的满脸涨红,脸上的水渍已经分不清是溅起的江水还是汗了,赤裸在外的手臂上青筋爆出,整齐划一地动作筑起一面水墙,又洒落在他们的身上,各个龙舟的“水墙”忽上忽下,时强时弱,水手们又好似在比谁的“水墙”高,更加卖力起来,为江上增添了一道不一样的风景线,江边的人们也看的正起劲,为各个龙舟加油鼓劲,比赛渐渐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每条龙舟谁也不让谁,眼看终点将要到达了,每条龙舟上的水手都使出浑身力气,进行冲刺,三号龙舟看准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领先各条龙舟,超过了终点,“耶!”三号龙舟上的队友欢呼着,庆祝着他们的胜利,三号龙舟的水手们同心协力,保存体力,最后一刻冲刺得到第一,令人佩服。龙舟比赛结束了,三号龙舟水手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后来居上的正确策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改2
《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信息技术》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结合河南省的教学实际,和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写的教材。
《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节的内容,是初中新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入门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了信息和信息的特征之后知道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影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指出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第一课第一节“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学习,对信息的相关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为讲述“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的有关内容做了良好的知识准备。
三、说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应用。(2)能说出现实生活中计算机应用的实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信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和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五、说教法:
采用目前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以指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以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六、说学法 :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通过上述教法,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分组研讨问题、亲自尝试、合作解决、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本课的任务。让学生以练为主,以亲自尝试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七、说过程
(一)创设问题,引出情境。
导入说明:以信息为主题,用幻灯片采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激发同学的兴趣,引入新课《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讨论计算机有哪些应用(分组研讨)
现在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计算机的应用,看看哪一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归纳出的应用最多。(分组讨论)
2.归纳计算机的几种应用
当教师提问同学们平时用计算机到底做什么,回答大都是娱乐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玩计算机还能做什么? 然后根据讨论结果教师归纳出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
(2)、自动控制
(3)、数据处理
(4)、计算机辅助技术
(5)、文化娱乐
(6)、人工智能
3.结合实例领会计算机各种应用(学生分组展示)
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找出一中心发言人展示小组成果: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电子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本环节分成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亲自尝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点评,激发兴趣
学生展示后,生生互评,在互评中取长补短,进一步巩固知识。其次,老师对敢于发表观点的同学,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快乐展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归纳总结、巩固知识
教师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整体感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二、凸显主体说学情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电脑和网络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兴趣指向离散度高,因而设计任务时注重任务的层次性和激发兴趣的持续性。
三、更新理念说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艺术字的插入、文件图片的来源与选择、插入与编辑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评价与鉴赏他人的作品,体验其创作思想,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完成在作品制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
四、重观全局说要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板报中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
难点是艺术字和图片排版时的版式设计。
五、依据理论说教法:
采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倡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指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以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六、凸显主体说学法 :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通过上述教法,坚持以学体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分组研讨问题、亲自尝试、合作解决、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本课的二个任务。让学生以练为主,以亲自尝试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七、整合资源说准备
硬件准备:多媒体电子教室 软件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素材准备:多媒体短片、图片、板报
八、情感互动说过程
(一)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分成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引出情境。
以“情”贯穿于教学启始。播放青春的旋律视频,激发学生了解青春、走进青春的情感,从而引出要珍惜青春、把握好自己的青春,美化电子板报课题。
(三)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亲自尝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知。
本节课设置了二个任务:插入艺术字和插入图片。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学习中去,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激发创作欲望。
深入感知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难点问题:艺术字和图片排版时的版式设计。这一难点学生容易忽视或不知如何处理,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演示系统加强指导。
(四)通过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学效果。
将设计较好的学生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师生共同点评,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进一步巩固知识,在互评中取长补短。通过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全课总结,通过综合情境的问题,对板报设计的一般规律作总结指导。
对学生完成的作品,找出其优点,给予奖励。让学生都有成就感,真正做到愉快学习,快乐创作。对敢于发表观点的同学应该予以肯定。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构成美的规律也是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