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离别诗复习教案

时间:2019-05-13 21:5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离别诗复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离别诗复习教案》。

第一篇:中考离别诗复习教案

中考离别诗欣赏专题复习课 赤城中学 蒋玉英 [教学目标]

复习初中教材中离别诗,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离别诗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离别诗鉴赏的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理解离别诗歌内容和把握离别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悠悠三载情,挥手自兹去,三年的初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请学生说说离别时的心情和情景,让学生进入离别的情境。面对离别,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和欣赏离别诗。

(二)诵离别诗名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欣赏离别诗

1、把握离别诗常用意象。

古人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

2、把握离别诗常用思想情感。

(四)实地演练

1、(2008年温州中考题)

送友人

薛涛

水团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的景象。(2分)苍凉(悲凉、凄清、凄凉)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前两句写别浦晚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知是秋季。“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这时节相送,当是格外难堪。诗人登山临水,一则见“水国蒹葭夜有霜”,一则见月照山前明如霜,这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

人隔千里,自今夕始。“千里自今夕”一语,使人联想到李益“千里佳期一夕休”的名句,从而体会到诗人无限深情和遗憾。这里却加“谁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遗憾之意,不欲作“从此无心爱良夜”的苦语。似乎意味着“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可以“隔千里兮共明月”,是一种慰勉的语调。这与前两句的隐含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

练功

运用优美语言,描绘一幅离别画面。

教师总结:有一种感情“失去才知道珍贵”,这就是离别之情。离情中有朋友的依依不舍,也有朋友的美丽祝福和美丽。离别意味着伤感,老师今天要告诉你们这离别也是一种美的,伤感同样也美丽的。让我们坦然面对离别,更让我们为相约理想的学校而努力吧!

导语:第一组的同学告诉我们,离别是一种痛,痛得令人肝肠寸断,我想问一句,难道离别只有涟涟的泪水和无尽的哀伤吗?不。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诗人敢于跳出送别诗伤感的通套,他们的诗别开天地,或对美景加以赞扬或对友人寄以祝福,清新秀丽,为送别诗添上了明快积极的一笔!

多少人鲜活的生命历程构成了一部浩瀚的送别诗史。诗歌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却是诗歌的全部。当离人的眼泪化成钻石,当离别的悲歌化为永恒的乐章,让我们期待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坛上涌现出千百为杰出的诗人和不计其数的优秀作品。可以说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化中最珍贵的瑰宝,而送别诗则以它独特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送别诗 的倩影,因此,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细细观察和体味。

附:教师导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离与相聚切割又弥合着漫漫人生。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唐人离情诗中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内容各异,情感各异。有的缠绵悱恻,凄清感伤;有的清新乐观,洒脱放达

教师总结:当我们随凄清哀婉的送别而辗转伤怀时,当我们为清新明朗的送别而欢欣鼓舞时,当我们为离伤中渗出的身世之感际遇之悲而扼腕叹息时,我们已经走进了送别诗。只有走进送别诗,才能感受到诗歌美丽的文字中流淌出的悠长韵味;只有走进送别诗,才能感受到诗歌优美的词句中蕴含的深沉魅力。

附录

送友人 李白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萧萧长呜,马匹也怨别离。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简析:这是首送别诗,充满 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 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 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 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 水”,“北郭”对“东城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 山之静态,“绕”字画出 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 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 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 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 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 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 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 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 难分的情绪。化用:《诗 经·小雅·车攻》“萧萧 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 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 是鬼斧神工。诗写得新颖别致,丰 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 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 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 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译文: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无限眷恋和深沉祝愿。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朋友要去哪里呢?

山水交汇处。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好友离去。

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

就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第二篇:中考离别诗复习教案

中考离别诗欣赏专题复习课 赤城中学 蒋玉英 [教学目标]

复习初中教材中离别诗,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离别诗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离别诗鉴赏的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理解离别诗歌内容和把握离别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悠悠三载情,挥手自兹去,三年的初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请学生说说离别时的心情和情景,让学生进入离别的情境。面对离别,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和欣赏离别诗。

(二)诵离别诗名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欣赏离别诗

1、把握离别诗常用意象。

古人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

2、把握离别诗常用思想情感。

(四)实地演练

1、展示台州2007中考题,指导学生鉴赏离别诗。

 赋得暮雨送李曹(唐)韦应物2007年台州中考试题 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在今江苏省海门县。②浦树:水 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 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气。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楚江、帆、鸟、海门、浦树。(答对4个给满分)(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写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 “离别的情感”得1分。)

译文:长江笼罩在细雨中,正是建业寺晚钟敲响的时候。江水茫茫,船在雨中行进得很吃力,天色昏暗,鸟儿也飞得很慢。海门遥远,无法看到,岸边的树,远远望去,带着水汽。怀着无限情意为你送行,泪水像雨丝一样沾湿衣襟。

2、(2008年温州中考题)

送友人 薛涛

水团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 的景象。(2分)苍凉(悲凉、凄清、凄凉)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前两句写别浦晚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知是秋季。“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这时节相送,当是格外难堪。诗人登山临水,一则见“水国蒹葭夜有霜”,一则见月照山前明如霜,这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

人隔千里,自今夕始。“千里自今夕”一语,使人联想到李益“千里佳期一夕休”的名句,从而体会到诗人无限深情和遗憾。这里却加“谁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遗憾之意,不欲作“从此无心爱良夜”的苦语。似乎意味着“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可以“隔千里兮共明月”,是一种慰勉的语调。这与前两句的隐含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

练功

运用优美语言,描绘一幅离别画面。教师总结:有一种感情“失去才知道珍贵”,这就是离别之情。离情中有朋友的依依不舍,也有朋友的美丽祝福和美丽。离别意味着伤感,老师今天要告诉你们这离别也是一种美的,伤感同样也美丽的。让我们坦然面对离别,更让我们为相约理想的学校而努力吧!

导语:第一组的同学告诉我们,离别是一种痛,痛得令人肝肠寸断,我想问一句,难道离别只有涟涟的泪水和无尽的哀伤吗?不。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诗人敢于跳出送别诗伤感的通套,他们的诗别开天地,或对美景加以赞扬或对友人寄以祝福,清新秀丽,为送别诗添上了明快积极的一笔!

多少人鲜活的生命历程构成了一部浩瀚的送别诗史。诗歌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却是诗歌的全部。当离人的眼泪化成钻石,当离别的悲歌化为永恒的乐章,让我们期待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坛上涌现出千百为杰出的诗人和不计其数的优秀作品。可以说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化中最珍贵的瑰宝,而送别诗则以它独特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送别诗的倩影,因此,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细细观察和体味。

附:教师导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离与相聚切割又弥合着漫漫人生。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唐人离情诗中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内容各异,情感各异。有的缠绵悱恻,凄清感伤;有的清新乐观,洒脱放达

教师总结:当我们随凄清哀婉的送别而辗转伤怀时,当我们为清新明朗的送别而欢欣鼓舞时,当我们为离伤中渗出的身世之感际遇之悲而扼腕叹息时,我们已经走进了送别诗。只有走进送别诗,才能感受到诗歌美丽的文字中流淌出的悠长韵味;只有走进送别诗,才能感受到诗歌优美的词句中蕴含的深沉魅力。

附录

送友人 李白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萧萧长呜,马匹也怨别离。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是首送别诗,充满 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 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 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 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 水”,“北郭”对“东城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 山之静态,“绕”字画出 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 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 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 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 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 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 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 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 难分的情绪。化用:《诗 经·小雅·车攻》“萧萧 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 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 是鬼斧神工。诗写得新颖别致,丰 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 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 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 是一番风味。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译文: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无限眷恋和深沉祝愿。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朋友要去哪里呢?

山水交汇处。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好友离去。

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

就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王维的这首诗中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席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论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为什么这样说?

2.“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1.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2.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境的细心体察,包含着一路珍重的殷勤祝福。(答出惜别之情和祝福之意即可)

(1)依依不舍的留念、离愁别恨,如直接书写离情别意的诗歌:李白《赠汪伦》《金陵酒肆留别》、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和赞颂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重在对友人的劝勉)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胸怀和坚强性格。

学生总结: 教学后记:

1、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发现,适当引导和指点后,整节课的难点便不在理解诗歌,而在于诵读诗歌。如果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对诗歌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2、努力做到将知识性与文学性有机结合起来而不顾此失彼,将是本课今后研究的重点。

必修课程是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保证,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共性的一面;而选修课程则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个性的发展。因而,必修课具体,针对性强;选修课重拓展,探究性强。可以说,高中语文选修课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创新,发展多向思维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不同课型的特点和目标,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第三篇:中考离别诗欣赏专题复习课

中考离别诗欣赏专题复习课 赤城中学 蒋玉英 [教学目标]

复习初中教材中离别诗,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离别诗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离别诗鉴赏的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理解离别诗歌内容和把握离别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悠悠三载情,挥手自兹去,三年的初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请学生说说离别时的心情和情景,让学生进入离别的情境。面对离别,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和欣赏离别诗。

(二)诵离别诗名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欣赏离别诗

1、把握离别诗常用意象。

2、把握离别诗常用思想情感。

(四)实地演练

1、展示台州2007中考题,指导学生鉴赏离别诗。 赋得暮雨送李曹(唐)韦应物2007年台州中考试题

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在今江苏省海门县。②浦树:水 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 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气。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

楚江、帆、鸟、海门、浦树。(答对4个给满分)(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写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 “离别的情感”得1分。)

译文:长江笼罩在细雨中,正是建业寺晚钟敲响的时候。江水茫茫,船在雨中行进得很吃力,天色昏暗,鸟儿也飞得很慢。海门遥远,无法看到,岸边的树,远远望去,带着水汽。怀着无限情意为你送行,泪水像雨丝一样沾湿衣襟。

2、(2008年温州中考题)

送友人 薛涛

水团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 的景象。(2分)苍凉(悲凉、凄清、凄凉)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五)练功

运用优美语言,描绘一幅离别画面。

教师总结:有一种感情“失去才知道珍贵”,这就是离别之情。离情中有朋友的依依不舍,也有朋友的美丽祝福和勉励。离别意味着伤感,老师今天要告诉你们这离别也是一种美的,伤感同样也美丽的。让我们坦然面对离别,更让我们为相约理想的学校而努力吧!

教后反思:本堂课通过音乐配音,调节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离别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朗读形式多样化,学生学习课堂气氛较浓。本节课,主要对学生中考诗歌作指导性复习,让学生通过复习、归纳,能把握离别诗的意象和思想感情,并通过中考演练,把握离别诗答题技巧。总之,本节课能达到教育目标,课堂效果不错。

第四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教学要求

1、把握离别诗风格各异的情感,体会诗歌韵律美。

2、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离别”意象,解读“离别”的意蕴。

3、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从分析意象入手,引导学生体会离别诗的写法,从而学习鉴赏离别诗。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把握意象,再现意境,品味意蕴,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

4、典型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折柳是送别的习俗。无边的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的满怀愁绪。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以水(连绵不断)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内容及主题倾向】:

第一,直接抒写依依惜别之情意。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都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倘若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壈,其送别诗还可以裹挟着个人的身世之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注意送别背景。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友人。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如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往往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

【情感基调】:

1、写景之昏暗、寒冷、迷茫、凄清,表达凄婉感伤、悲伤痛苦、惆怅迷惘的感情。此类送别诗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缠绵悱恻,意极为凄悲。

2、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清新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抒发无限眷恋、依依惜别的深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送别诗给人情感上的审美感受。

3、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的格调。有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主要艺术手法】:

一、托物寓情:

1、《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

二、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的。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

1、《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三、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

四、虚实相生。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诗歌鉴赏练习·送别诗】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1-2题。(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1. 首联用哪些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图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参考答案: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用“青山”、“白水”点明送别地点,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艺术手法及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抓住诗句中的典型意象,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参考答案: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 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详见讲义“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部分

参考答案: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渡头,送客之;罟师,船夫,桨,开桨即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

2. 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参考答案: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的想象),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生动形象1分,诗人情感1分,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无处不在”1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2分)

【解析】第1题是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前两句中,“十年曾一别”极言分别时间之久;“征路此相逢”是说就别后相见,由此可体会到诗人久别重逢时的愉悦心情。参考答案:(久别重逢的)惊喜。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解析】这是赏析诗句,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解答这题,要注意“景”和“情”的融合,同时“情”包含“与友人又别”和“对前途迷茫”两层情感。

参考答案: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色④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离歌:离别之歌。②关城:潼关、函谷关。③御苑:皇家的宫苑。④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 第一、二联中,哪两个意象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气氛特征?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微霜”“鸿雁”两个意象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1分)从中表达了诗人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怀。(2分)

2. 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步骤二:(写什么内容)步骤三:(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1分)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或劝勉对方要珍惜时光。(2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6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第五篇:离别诗

离别诗

唐代离别诗

1、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4、雨霖铃 柳永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下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6、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7、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8、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9、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春愁

韩琮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秦娥十六语如弦,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莲

陆X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坠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月晦日送客

崔橹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金缕曲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溪居 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乡子

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竟折团荷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 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因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挹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鹊桥仙

秦观

牵去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领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家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是何夕。

清平乐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屿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三日寻李九庄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青 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蜀道后期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下载中考离别诗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离别诗复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离别诗大全

    离别诗大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离别诗[范文模版]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 马......

    诗之离别

    诗之离别 湖北省公安县甘家厂中学 李祖军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八月中秋的圆月夜,在芳草萋萋的杨柳岸,在晓风习习的溪桥旁,杂树生花......

    离别诗主持词

    三、离别篇: 赵雨晴:有人说,三千年来的中华诗词中拥挤着太多的游子,上演着太多的别离。() :他们求取功名,保家卫国;赵: 他们背井离乡,抛妻别子; () :他们近下江南,远涉边疆;他们行行重行行,......

    读离别诗有感

    读离别诗有感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中考复习教案

    2012初三英语总复习教案-数词 2012初三英语总复习教案 数词 【使用教材和授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新目标)go for it! 九年级中考专项复习之数词 【教学背景分析......

    中考复习之送别诗(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 (一)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2分) 2.从情景交融的......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件:热门题型——离别诗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离别诗送别作词:李叔同(弘一大师) 古代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 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李白提到姓名的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