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子教案设计
《孔子》(第二课时)板块式教学设计
城南小学 黄四莲
【教学内容】
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3.能结合课文中的小故事的写法学会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4.能背诵孔子的名言。【教学重难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2.学习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 出示孔子头像,指名简介孔子。
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孔子,了解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将分四个板块进行学习。这四个板块是:板块一:读懂三个词;板块二:理解一句话 ;板块三:学写一段话;板块四:背诵五句名言。下面我们将逐个板块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课伊始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心中有
数,能带着任务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分板块指导学习课文
板块一 读懂三个词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 】画出孔子说的一个词,读一读,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2.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用 画出能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3.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一句话。4.齐读第三自然段,完成填空练习。
通过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词语我认识了一个 孔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学习既有余映潮老师主张的精读训练,又有集体训练,学生通过开展读、画、说的学习活动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干渴难忍
1.课件出示“干渴难忍”。
2.学生齐读,说说这个词语在哪个文段出现并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3.自读第四节,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4.完成填空练习:
读了孔子不喝
的水这个故事,我认识了一个 孔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学习意在创设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说话的时间,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三)韦编三绝
1.默读第八自然段,用双横线画出“韦编三绝”意思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结合词语的意思,说说“三”“绝”的意思。进而了解古代书籍与现代书籍装订的异同。
3.齐读第八自然段,完成填空练习:
读了 这个故事,我认识了一个 孔子。4.再读第八自然段,找找还有那些词语能看出孔子有学而不厌的精神。(翻来覆去、还不满意)
【设计意图:精读学习的训练在于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孔子学而不厌优秀品质的表现在“韦编三绝”这个故事里,学生抓住关键词很容易了解孔子的优秀品质。】
5.学习小结:刚才我们学习写孔子优秀品质的三个小故事是 用——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方法。6.师生共同小结得出学习方法,课件出示: 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教者在课堂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的把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落实到位,注重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学习提供很好的知识储备。】
板块二 理解一句话
一、出示孔子对颜回说的话:
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1.指导理解句子的意思。(1)指名读句子。(2)小组读句子。(3)齐读句子。
(4)自己默读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体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句子,意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3.默读第六、七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完成练习: 孔子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后来,听颜回说:“。”孔子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所以,我们要,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
4.齐读完成的练习,说说:
读完了第六、七自然段,我认识了一个 孔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落实了余映潮老师对新课标解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的思想,同时以填
空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5.学习小结:指名小结理解孔子对颜回说的话的学习方法。6.师生小结学法,课件出示并指导学生做笔记: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是阅读学习的基本方法,学生学会学习,就能很好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指导学生做笔记是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读书习惯。】
板块三 学写一段话
1.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课文写了孔子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① ;② ;③ ;④。这四个故事让我认识了一个、、、的孔子。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写作特点。3.课件出示并指导学生做笔记: 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思想品质。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设计有两个作用:一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二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小练笔:用一件事例写你熟悉的一个人,要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设计意图:小练笔是学以致用的体现,指导学生学习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5.指导交流评议。
板块四 背诵五句名言
1.出示课后练习及学习链接的孔子名言。(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 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指导读准字音。3.指名读。
4.指名说说你背诵孔子名言的方法。5.自由背诵。6.检查背诵情况。
【设计意图:余映潮老师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在课堂上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背诵文段就是语言积累的体现,这样日积月累,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板书设计: 21 孔子
三个词 抓住关键词读懂故事 一句话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学写法 用典型事例写人的品质
第二篇:孔子拜师优秀教案设计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教学过程:孔子拜师优秀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4、师概括介绍: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字(认读、扩词):
词语(多种形式的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4名学生轮流读课文,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想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都讲了些什么?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5、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6、再读课文,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或请教老师、同学等方式扫除自己在课文人物、字词理解方面的一些障碍。
(1)讲解:古人的名、字与号: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筓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则和习俗。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2)重点词语:
风餐露宿: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师:老师刚才在听大家朗读的时候听到了这样几个词,大家体会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课件出示句子)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 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3、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四、作业: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板书:
17孔子拜师 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创始了儒家文化,开创了兴办私学的先河,以他对东方文化的卓越贡献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里有一段关于孔子的录象,请看:(放录象)
2、此时,你的心中对孔子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生自由谈)
3、人们对孔子的感情和你们一样,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谁愿意读一读?大家一起读。
4、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学问深、品行高。课文在介绍他们的学问和品行时,更侧重于哪一方面呢?(品行高)
二、研读感悟
1、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课文的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他们品行的高尚?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朗读感悟。(首先我们一起来谈谈孔子吧)A、谈孔子。
(1)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呢?能从文中找到原因吗?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并且此时孔子多大了?(三十岁),到了成家立业的而立之年,远近闻名的孔子还背井离乡去追求学问,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吗?(谦虚好学、永不满足……)
能读出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孔子的形象来吗?自己试一试——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表演读一次?——齐读
(2)孔子前往洛阳拜师,一路上容易吗? 课件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求学的艰难,孔子拜师决心大、意志坚……)你是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理解“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等词语。(课件变化,显示这几个关键词为红色)
(出示课件-----中国地图上曲阜和洛阳的位置,在“上千里”上链接)理解上千里的路都是孔子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步步、一天天走到洛阳的,深入理解孔子求学的艰辛。谁能读出孔子求学的艰辛来?(指名读,分男女生读)(3)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①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孔子的语句让你感动吗?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课件中的其他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②学生找到哪一句,就练习朗读哪一句。
重点学习第3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一个成语怎么说?板书:学无止境 正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永不满足的孔子在已经成名的而立之年还要去拜师学习,其实学无止境是孔子拜师的真正原因。
③小结:从孔子决意拜师,到他见到老子后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认真地进行了朗读和感悟,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呀?(谦虚好学、永不满足、尊敬老师、讲究礼仪……)板书:谦虚好学 B、谈老子。
(1)老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能结合文中写老子的有关句子谈谈吗? 课件出示句子:
“你就是仲尼呀,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相机显示“迎候”“毫无保留”为红色字体(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关心晚辈、真诚无私……)板书:诲人不倦
(3)小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才赢得了后人对他们的敬重。学到这,谁还想再来读读这句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指名读,齐读。
3、表演对话,指导朗读。(出示课件:课文中的孔子拜师图)找到了课文中和这副图相关的段落和句子吗?同桌两人为一组,先准备准备,待会儿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表演表演。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再次感悟孔子和老子的高尚品行。
三、拓展延伸,倡导经典。
1、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反映自己思想的名言,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录在《论语》中,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几句,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谁来读读自己喜欢的一句?——齐读(课件出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明智)也” “学而不厌,诲(huì,教导)人不倦。”
2、今后希望同学们能去读读《论语》,在孔子的言论中更多的去感悟他的学问思想和高尚品行。
板书:
孔子拜师(老子)
学无止境 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第三篇:孔子拜师优秀教案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镇远县城关五小盘龙校区 贾明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创始了儒家文化,开创了兴办私学的先河,以他对东方文化的卓越贡献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里有一段关于孔子的录象,请看:(放录象)
2、此时,你的心中对孔子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生自由谈)
3、人们对孔子的感情和你们一样,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谁愿意读一读?大家一起读。
4、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学问深、品行高。课文在介绍他们的学问和品行时,更侧重于哪一方面呢?(品行高)
二、研读感悟
1、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课文的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他们品行的高尚?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朗读感悟。(首先我们一起来谈谈孔子吧)A、谈孔子。
(1)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呢?能从文中找到原因吗?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并且此时孔子多大了?(三十岁),到了成家立业的而立之年,远近闻名的孔子还背井离乡去追求学问,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吗?(谦虚好学、永不满足„„)
能读出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孔子的形象来吗?自己试一试——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表演读一次?——齐读
(2)孔子前往洛阳拜师,一路上容易吗? 课件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求学的艰难,孔子拜师决心大、意志坚„„)你是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理解“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等词语。(课件变化,显示这几个关键词为红色)
(出示课件-----中国地图上曲阜和洛阳的位置,在“上千里”上链接)理解上千里的路都是孔子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步步、一天天走到洛阳的,深入理解孔子求学的艰辛。
谁能读出孔子求学的艰辛来?(指名读,分男女生读)(3)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①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孔子的语句让你感动吗?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课件中的其他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②学生找到哪一句,就练习朗读哪一句。
重点学习第3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一个成语怎么说?板书:学无止境 正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永不满足的孔子在已经成名的而立之年还要去拜师学习,其实学无止境是孔子拜师的真正原因。
③小结:从孔子决意拜师,到他见到老子后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认真地进行了朗读和感悟,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呀?(谦虚好学、永不满足、尊敬老师、讲究礼仪„„)板书:谦虚好学
B、谈老子。
(1)老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能结合文中写老子的有关句子谈谈吗? 课件出示句子: “你就是仲尼呀,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相机显示“迎候”“毫无保留”为红色字体(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关心晚辈、真诚无私„„)板书:诲人不倦
(3)小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才赢得了后人对他们的敬重。学到这,谁还想再来读读这句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指名读,齐读。
3、表演对话,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课文中的孔子拜师图)找到了课文中和这副图相关的段落和句子吗?同桌两人为一组,先准备准备,待会儿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表演表演。
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再次感悟孔子和老子的高尚品行。
三、拓展延伸,倡导经典。
1、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反映自己思想的名言,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录在《论语》中,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几句,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谁来读读自己喜欢的一句?——齐读
(课件出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今后希望同学们能去读读《论语》,在孔子的言论中更多的去感悟他的学问思想和高尚品行。
板书: 17 孔子拜师
(孔子)(老子)
学无止境
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第四篇:孔子拜师教案设计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
六大份学校 韩雪
【课文简介】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运用批注的方法读书,交流阅读感受。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主要任务:学习课文2-4自然段;深化对人物的认识;指导生字书写;拓展阅读。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1)聚焦孔子,感悟孔子品行
自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先看描写孔子的句子,勾画重点语句,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交流汇报:
句子一: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师:从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生:我从上千里、几个月、终于感受到的。
师:请你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曲阜和洛阳的路程遥远。
生: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你读的有400里了,还有谁能读得更远一点吗?
生: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有800里了,还有更远的吗?
生: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上千里的感觉读出来了。我们一起朗读,来感受一下路途的遥远。学生朗读
师:从这个句子,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感受到孔子拜师很艰辛。师:你从这两个词能想象孔子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生:孔子一路上会遇到狂风暴雨 生:会遇到野兽
生:会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住„„
师:是啊,这一路上孔子经历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艰辛啊,这就是——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幻灯片出示:
狂风暴雨中,他依旧——(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严寒酷暑时,他依旧——(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一路跋涉,一路艰辛,他依旧——(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师:上千里路孔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师: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再读读这句话 师:从这两个词语你们看出了什么? 生:看出了孔子拜师很辛苦。板书:不怕艰辛
句子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学无止境。
师:同学们把学无止境这个成语工工整整地写在书的边上。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孔子的学无止境?
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这就是学无止境。我们来了解一下三十岁的孔子已经取得的成就。出示:
三十岁的孔子已经博学多才,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样样精通。《诗经》、《尚书》、《周易》、《乐经》都了然于心。他还是当地最有名气的学者,在乡里收徒授业,拥有了一达批弟子。师:读到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生:知识渊博
师:孔子只是如此的渊博,还要拜老子为师,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生:虚心好学。板书:虚心好学
师:对,这些都是学无止境,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读出对孔子的敬佩吧。
(2)聚焦老子,感悟老子品行。
回顾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来理解,勾画批注自己的读书感受,体会人物品行。
自学:用这样的办法自学,勾画写老子的句子,感受老子的品行。汇报: 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他。体会老子的谦虚、礼貌、友善、关心,诲人不倦。
三、总结,再次认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师:孔子和老子都是博学多才的老师,我们佩服他们的学问,但更让人敬重的是他们的品行。齐读最后一段。师:同学们你敬重孔子或老子的什么品行? 生:我敬重孔子谦虚好学。生:我敬重孔子对老师的礼貌。生:我敬重老子有一颗仁爱之心。生:我敬重老子能诲人不倦。
生: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可他仍然千里迢迢地去拜师求学,这正像自己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是啊!因为他们谦虚好学,因为他们知礼仁爱,因为他们诲人不倦。他们成为我们中国的伟人,他们的文化让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他们的品行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的名字将名垂千古。师完成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诲人不倦 横批:名垂千古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黑板上的文字,你发现这是一副什么? 生:对联。
师: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关于传统文化,孔子与老子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显示了我们灿烂的传统文化,对联也是一项传统文化,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很丰富的。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
四、写字指导
五、课内拓展阅读。
自学提示:
1、阅读时,用课文学到的抓关键语句体会。
2、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附:课内阅读材料
孔子游春
春天到了,孔子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课后反思:
一、学生主体缺失。
整个课堂,教师主导的痕迹还很深,尤其是“用方法”环节,对于学生自学汇报的“品读老子”部分,教师没能做到真正的放手。语文的学习,应是师生共同探究学法,然后让学生自主迁移运用。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我作为年轻教师,经验尚浅,对于课堂上学生自主用方法这一教学环节的掌握程度探索不够。接下来,我会在方法的多样化使用上下功夫,让学生体会到方法使用的益处。
二、时间分配欠佳。
一是课堂导入超时,直接导致拓展阅读部分只学习了一部分,破换了整节课的整体性。二是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处理的不够干脆。三是作为教师自身,我在课堂即时评价语言繁缛,不能恰到好处。
综上,每一次讲课我都会发现很多不足,我将会将其作为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基石,在课堂教学、自身专业素养方面再接再厉。
第五篇: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教案设计
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教案设计
一、课题:孔子与老子
二、课时:1
三、教材
1、教材版本: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
(三)2、章节:第一单元第1课
3、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分别介绍孔子与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众所周知,孔子与老子对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贡献巨大,然而从本单元的主题——“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出发,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孔子思想部分。
教学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与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特别是重点理解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及孔子思想在当时不被重视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
2、互助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对孔子、老子的思想进行深刻分析,从而在互助学习中真正理解其思想内涵。
3、创设情境,模拟子见老子的场景,通过二位智者的对话,再现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
六、课前预习
1、构建框架体系,建构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结构
2、列表对比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异同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百度视频】http:// 播放2010年庚寅祭孔大典,让学生感受孔子对当下中国的影响,带着对圣人的崇敬走进课堂。柳诒徵先生曾经说过:“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这句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本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以及与他同时代的另一思想家——老子的思想。
(一)孔子及其思想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176.htm 简单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特别要结合孔子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成长历程,探析他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探寻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即仁和礼。
幻灯片展示孔子有关仁的史料(主要基于《论语》),特别是孔子对他不同的弟子阐释“仁”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如: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针对这些材料,可以通过人物模拟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仁爱,表示对人的关爱。当然,这里可以给学生们简单介绍“仁”的最初涵义。从文字学的角度讲,仁最初是指人内心的自身反省,这从郭店竹简中得到释读,结合着出土文献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当然,仁的内涵在以后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说文解字》解释“仁,从人,从二”。
如果学生想对孔子“仁”的思想做进一步延伸,可以参考以下网站进行自学: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88237.htm 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反映在政治上表现为“为政以德”,解读下列材料: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即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这种以德治国的理念为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借鉴,也是我们在加强依法治国的同时所必须吸收的。——案例引申
【崔英杰案】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12077.htm 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试着以孔子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思想来看待城市管理问题,究竟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分析仁的内涵后,接着强调孔子“礼”的学说
幻灯片展示两则与“礼”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诸侯国君的对话。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透过材料分析孔子的“礼”是指什么?——礼是指周礼,即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礼仪规范和社会秩序。这里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关于礼的起源等知识——学生自学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28904.htm 然而礼在维护社会稳定,重视人伦道德的同时,又带有鲜明的局限性,即强调血缘的重要性,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通过对仁和礼内涵的讲解,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这里可以稍微介绍孔子思想的核心问题,毕竟当下学术界未有定论。课本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只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一种观点,实际上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颇让人费解。
对孔子核心思想进行详细介绍后,对他的鬼神观、教育思想进行梳理,通过阅读材料的方式锻炼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即: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由材料可知,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会上,而其教育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光辉。
过渡:孔子向老子请教图,特别是电影《孔子》中有老子对孔子说教的一幕,试想既然孔子非常伟大,怎会向老子请教?老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二)老子及其思想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237.htm 关于老子的思想,仍然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老子》语录,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治大国若烹小鲜。
由这些材料,结合孔子思想,我们从政治、哲学层面概括老子的思想,即他强调“道”作为宇宙万物的起源,这具有朴素唯物论的思想,特别是他的辩证法,至今给我们很多启示。
针对老子的政治思想,我们可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如列举汉代初期实行的黄老思想,实际上是对老子政治理念的一个运用,而近代以来,特别是随着西方无政府主义理论的兴起,无不隐含着“无为而治”的理念。当然,我们必须对这一思想进行辨证的看待,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这一政策对安抚百姓着实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政治上的过分“无为”也极容易导致政府的软弱。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春秋时期的两位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汉代以后一直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老子的思想也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课后阅读思考】阅读《论语》和《老子》这两部书,或上网阅读评论孔子和老子的文章,思考一下如果孔子与老子两人对峙辩论,作为个体的你会支持哪一方?
八、【教学反思】
1.面对传统文化流失,特别是人文价值不断缺失的境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当下高中教育的必要环节。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从源头上更正他们的价值取向意义重大。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青年学生的价值意义显而易见。
2、当下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五花八门,各种版本层出不穷。然而,研究历史必须严谨,必须保持着温情与敬意来解读传统文化。作为记录孔子和老子重要思想的《论语》和《老子》,成为我们必须研习的内容。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历史课堂,对他们的思想做进一步延伸。
3.我们学习历史,不能局限于死的历史知识,必须突破固有的知识框架,做到古为今用。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的今天,孔子“仁”的思想、“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对我们当下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在新时期不断丰富发展儒学内容。
教师个人信息
姓名:刘洋 于彩芹 学校:昌邑一中
电话:*** *** 电子邮箱:liuyangzhaop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