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于、等于、小于 教案
大于、等于、小于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表示的意思和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0~5的认识,今天我们将来认识“=”、“>”、“<”,并学会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板书:“=”、“>”和“<”。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多少只? ③你能说说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哪种动物的只数一样多?(2)同样多。①小兔有几只?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贴上4只小兔。②小猴有几只? 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4只小猴,并用线连一连。
板书:4
1.“想想做做1”。
在圆圈里填上“>”、“<”或“=”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数哪个多?哪个少?(同样多)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样多)④4和4同样多,我们就说4=4。(板书:4=4)老师指着等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等号。
(板书:等号)读作:4等于4。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读。
⑤书写等于号,在书上第18页上先描后写。2.教学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5只小松鼠,并板书:5。(2)小松鼠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3只小熊。(并板书:3)
(3)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小松鼠和小熊谁多谁少呢(教师边连线,边提问)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样?(4)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样?(板书:5比3多)5比3多,也就是5大于3。(板书:5>3)指着大于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板书:大于号)让学生齐说大于号,再指名说。
大于号开口一头向哪边?(向左)尖的—头向哪边?
(5)观察式子5>3,提问:大于号的开口一头和尖的一头,哪头大? 哪头小? 开口大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还是小的数? 尖的那头对着什么数? 这个式子读作“5大于3”,板书;5大于3。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说。
(6)回顾一下,刚才学习了“大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 结果怎样? 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说成5大于3,写成5>3。
3.教学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样?
(小熊比小松鼠少)(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书:3<5)
指着“<”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
(板书:小于号)指导写“<”,在书第19页上先描后写。
(3)观察式子“3<5”,提问:小于号和大于号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尖的那头对着什么? 领读“3小于5”,齐读,同桌互读。
(4)刚才我们学习了小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怎样?
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说成3小于5,写成3<5。
(5)同样一幅图,为什么可以说成5>3,也可以说成3<5呢(比的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4.小结:
这一节课学习了“=”、“>”和“<”,它们写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两个数的大小,不管“>”还是“<”,开口对着大的数,尖的一头总是对着小的数。
三、想想做做。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是多还是少?圆圈应填什么符号?
2.“想想做做2”。
在圆圈里填上“>”、“<”或“=”,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啊?你学了哪些本领呢
第二篇:认识大于小于教案
认识大于、小于
活动目标:
1.认识大于和小于,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塑性。活动准备:
1.7只松鼠,5个松果图片。
2.4个苹果,6个桃子图片。
3.数字卡片“7”、“5”、“6”、“4”以及“>”、“<”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和“<”
1.“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来了,小松鼠到处找过冬的食物,它们现在带着过冬的食物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来了几只小松鼠?它们带来了几个松果呀?”教师展示松鼠和松果图片,请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7、5)问:“松鼠和松果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上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引出大于号“>”,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小朋友,你们知道小松鼠的家住在哪里吗?”(森林里)“对了,在森林里有还有很多的水果,小松鼠说要拿来分给我们幼儿园的小宝宝们,我们看看它们都带来了哪些水果呀?”教师拿出苹果和桃子,让幼儿感知其数量,教师拿出相应的数字卡。(4、6)问:“苹果和桃子比,谁多?谁少?”“那么,4和6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引出小于号“<”,引导幼儿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初步理解小于号的含义,说出“4”大于“6”。
3.“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的开口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和“<”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拿着数字卡片,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 “<”,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第三篇:认识大于小于等于号
认识=、>、<
[教材简析]
教材在认识1~5和0这两段内容后面,安排了“=、>、<”,使学生认识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这三个符号,并加深对已学的数的?认识。?
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教材以“森林运动会”上的动物为素材,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用=、>和<表示。先从兔子和猴子的只数一一对应的比较中,认识“同样多”,理解“=”的意思、读法和用法;再把松鼠和小熊一一对应起来,通过观察认识“…比…多”、“…比…少”,联系比较的结果,理解“>”和“<”的意思、读法和用法。教材中还分别安排了=、>和<的写法。
“想想做做”根据数的大小进行判断,使学生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会用>、<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出示主?题图)?
提问:瞧,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学生数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队队员最多;小熊队队员最少;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
[评:教师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喜爱的“森林运动会”的场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学生能快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饶有兴趣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
讲述: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
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
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讨论交流,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
学生齐读,观察“=”号的写法。(上下两横对齐一样长)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
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讲述: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少等)?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学生猜一猜,找一找,相互交流。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板书)?
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
提问:>怎么写呢?哪位小朋友能写给大家看一看。(指定3人板演,其余学生书空)
讲评书写,学生描红。
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问:让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哪一位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
教唱歌曲。
学生边唱歌曲边做手势表演。
[评:在突破>、<的教学难点时,教师不是将“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尖朝前是小于号”及“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这些说法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观察、想像、比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领悟、总结出这些说法。这样做切实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再以儿歌形式教唱,巩固了学生对>、<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 “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填空,其余学生书上练习。(集体订正,选题说说是怎么想的)
2? “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
3? “想想做做”第3题。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初步体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学生先思考,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和它们在一起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评:学生自己小结,相互补充,共同完善,比由教师小结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四篇: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大于、小于、等于
小于、等于、大于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1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材是通过比身高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同时,通过将学具的对应排列,让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只是在脑海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整节课按照“情境引入——图片感知——数字抽象——生活实际”四个层次让学生体会知识,发展思维。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就以比身高的游戏形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谁和谁比较进行教学,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抽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利用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会利用“>”“<”和“=”来描述长度和个数的大小比较。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谁愿意来比?(请两个小朋友)
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下面请小朋友三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轮流进行。
2、出示投影P21第一题
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2)、小强和小胖一样高。
(3)、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利用游戏情境和图片观察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进入学习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1)、请同学拿出计算条,师生一起摆。(2)、请小朋友说一说图意。
一个正方形比三个正方形少,也就是1小于3。
(3)、师在计算条上画小于号并介绍小于号,开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拢的方向表示小。一起书空小于号,然后在书上写小于号。
一个单位的计算条比三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数学表达方式是1〈3。念作1小于3。(4)、问:谁来说?(多请几个)2.练一练:
1)摆计算条左边放2个,右边放5个,先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写一写。2)左边放1个,右边放4个,(独立完成,写一写)3.左边放2个,右边放2个,问:现在是什么情况?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于2。师在计算条上画等号。等号两边开口一样,表示相等。一起书空等号,然后在书上写等号。
4.问:谁来摆图,要求这个图是用等号连接的?并说说图意。自己摆自己说。
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5.刚才我们摆了学具,想象一下还可能碰到什么情况?自己动手摆一摆。左边多右边少。
猜想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哪个符号?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猜想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6.交流:
A:形状,上黑板画一画;B:名称;C:解释形状;D:说图意
(1)、大家讲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确实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大于号,谁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大于号?(2)、一起书空大于号。
(3)、请学生观察三组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从计算条的长短和多少中来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意义,体会符号感。】 7.练一练:同桌合作摆学具,并写一写。(1)、编一编,说一说:
出示学具: ●
○ ● ○ ●
我们把它们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编个故事吗?(左边有2块巧克力,右边有3块巧克力)学生先编题再摆一摆学具,然后说一说。
2个单位的计算条比3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所以2小于3。
(2)、练一练:P21的第二题
观察图意: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学着刚才的方法完成。【学生通过摆一摆学具,自主活动,学会比较大小】
三、巩固练习: 1.P21的第三题
然后填一填
2.P21的第四题的左边3列(要求独立完成)。3.比一比,赛一赛P21的第四题的右边3列。4.在()里填数。
5>()3<()0=()2>()()<4()=1()<3()>3 【通过课本的练习,由直观到抽象,进一步巩固新知】 5.发散思维练习: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四、总结:
用大于,小于和等于号可以比较数的大小,比较高矮,比较多少等。
第五篇:大于、小于、等于号的认识
科目:数学 年级:一 学案设计:赵海英导案设计:赵海英 审核:时间:2013年 10月 8 日 编号:0
4一、《大于、小于、等于》导学一体案
(四)【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的意思,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提高自己的比较、理解、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的意思,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
难点:正确认识=、〉、〈的意思,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
科目:数学 年级:一 学案设计:赵海英导案设计:赵海英 审核:时间:2013年 10月 8 日 编号:04
【板书设计】拔河比赛
9〈1010〉910=10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