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一教案

时间:2019-05-13 21:4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六单元课题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六单元课题一教案》。

第一篇:第六单元课题一教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教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引导]观察金刚石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展示]玻璃刀

[介绍]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用它来裁玻璃。[设问]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金刚石很硬,所以可用来裁玻璃。[板书]

一、碳的单质

1.金属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介绍]金刚石经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的价格比金刚石还高,现在带钻戒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引导]观察石墨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描述]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引导]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何感觉? [学生]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介绍]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

[演示实验]把一根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 灯泡是否发亮。

[学生观察]灯泡发亮。

[设问]看到这个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

[展示]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教师]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很广。试总结石墨的重要性质。[学生]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板书]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介绍]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都是由石墨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其中木炭、活性炭用途很广,你想知道它们有什么性质吗? [活动探究]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学生活动] [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淡红色的水颜色褪去。

[教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另外活性炭的吸附性 更强。

[板书]3.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

[设问]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 [学生发言]1.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2.冰箱的除味剂; 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展示]防毒面具

[讨论]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并板书]4.性质用途

[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另外还有碳管。

[展示]C60分子模型

[投影]

[介绍]这是一个C60分子,它由60个碳原子构成,分子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设问]上面我们认识了三种碳的单质,它们的性质类似吗? [学生回答]性质各不相同。

[总结并板书]5.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如: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过渡]在了解了单质碳物理性质后,本节课重点了解碳的化学性质。[板书]

二、碳的化学性质

[投影]资料: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设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板书]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设问]若升高温度,又如何呢? [回顾提问]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板演]C+O2点燃CO2

[介绍]当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总结板书]2.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1)跟氧气反应:C+O2点燃CO2(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不充分燃烧)[引导]碳在高温时还有重要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学生活动] [交流]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粉末中有红色物质。

分析得产物为二氧化碳、铜。

[设问]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都已确定,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板演] [板书](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 2CuO+C高温2Cu+CO2↑

[分析]从分子组成上看CuO转变为Cu,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 [讨论回答]CuO转变为Cu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中的氧。[讲解并板书]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2Fe2O3+3C高温4Fe+3CO2↑

请问:

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回答]此反应是还原反应,其中碳具有还原性。[介绍]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制取多种金属。[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单质。首先认识了几种不同的碳单质,并了解了它们重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然后重点分析总结了碳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了还原反应及还原性的概念。[作业]习题2、3、4,家庭实验2。

第二篇:第六单元 百分数(一)单元教案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的正确含义。

2.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3.探索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互化,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4.会解决简单的“发芽率”“成活率”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通过情景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材通过几幅图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数之前,就已经与生活中的百分数有了不少接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可以分两个层次教学:第一个层次,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百分数及自己举出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第二个层次,引导学生概括百分数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教材先教学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再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为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做好准备。

3.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百分率问题,要理解什么是百分率,弄清楚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应该用谁除以谁,而不是靠死套公式来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解答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两类题与相应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样,要弄清谁与谁比,谁是单位“1”。在分析几种不同的做法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1课时 3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课时 1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材第82、第83页的内容及第86页练习十八的第1~3题。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对百分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3.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体会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区分百分数和分数的不同。

实物投影及投影片。

1.说出下面分数的意义。

说一说以上两个分数哪个表示具体数量,哪个表示倍数关系。

2.老师: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投影出示教材第82页的图。2(1)学生试着说出每幅图中的信息,并了解像14%、65.5%、120%……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百分数? 展示学生搜集的含有百分数的句子: 例如:河北省今年的棉花产量是去年的125%。春运期间北京站的列车正点发车率达到98.7%。

我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2)说一说下面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2.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

(1)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2)写法指导:先写分子,再写“%”。

老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写几个百分数作示范。

例如: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3)读法指导:先读“%”(读作:百分之),再读分子。

例如:50%

读作:百分之五十

7.5% 读作:百分之七点五 100% 读作:百分之一百

(4)老师强调:在读、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写法:百分号的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避免与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混淆。②读法:不读成“一百分之几”,而读成“百分之几”。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八的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

1.读出下面各百分数。

1% 6% 43% 0.5% 100% 245.6% 2.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三

百分之七十二

百分之五十六点三 百分之一百四十

百分之三百

百分之九十九

1.一条路,修好了85%,这句话中,()是单位“1”,()是()的85%。

2.在一瓶饮料瓶上标有“100%果汁”,这句话中百分数的含义是()。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百分之一 百分之六 百分之四十三 百分之零点五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二百四十五点六

2.3% 72% 56.3% 140% 300% 99% 思维训练

1.一条路 修好的路 这条路 2.这瓶饮料中全部是果汁 教材习题

教材第83页“做一做” 1.1% 28% 0.5% 2.百分之十七 百分之四十五 百分之九十九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一百四十 百分之零点六 百分之七点五 百分之三十三点三 百分之一百二十一点七 百分之三百 3.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或量)的比,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或量)的比,还可以表示具体数量,表示具体数量时,可以带单位名称。练习十八

1.百分之八十六 百分之十四 百分之六十三点二 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百分之六十点二 百分之三十六点四 百分之三点四 2.(1)50%(2)29%(3)90% 10% 3.略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指的是两个数的比,因此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需要注意:一是任何一个百分数都不能带单位名称;二是表示具体数量的分母是100的分数也不能用百分数表示。

1.百分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百分数,会读百分数,有些学生知道一些百分数的具体意义。

2.学生在自主理解百分数意义时,最容易借助已有的分数知识,也用等分单位“1”的方法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此时老师要明确指出:等分单位“1”是分数意义,今天学习的百分数要用另一种方法来理解它的意义。

3.大部分学生对新知识了解得不错,但对于用语言表达百分数的含义的题目,学生出现许多种不同的答案,需要统一说明。对于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学生还是把握不准。

4.部分老师利用自己的教具贯穿整节课,可能使教材的主题图和例子的学习没有充足的时间在本节课内完成,但如果不讲解,让学生自己领会,可能效果不够明显。

教材首先指出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接着通过两个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教材在这里强调的是两个数量的比,并联系比的概念说明,百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比,所以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最后教学百分数的写法。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1.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激发探究欲望。

大多数的学生知道类似“50%”这样的数是百分数,或多或少地在生活中接触过百分数,少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但大部分学生只知其名,不知其意义,学生对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更是不清楚。鉴于此,老师可将教材设计意图稍微改变,不用常规的方法创设情境,而是通过师生的交流,呈现一些含有百分数的数据,在交流中说出自己对这些百分数的认识,进而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的掌握。

2.强调本节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好本节知识是本单元的关键。在本课的设计中,应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等方面来设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涨,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能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学生的思维在老师提供信息、同学交流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师生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材第84、第8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八的第4~15题。

1.使学生学会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3.通过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理解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实物投影。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化的。0.45 1.2 0.367 2.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十五

百分之三十二点六

百分之一百五十

百分之六百

3.把下面各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如果把它们缩小到原来的

3.6 7 0.52 1.26 10.7 4.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小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直接转化为百分数,只要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就可以了。老师:在生产生活中,进行统计和比较时,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所以我们应当很好地掌握它们之间互化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学习把小数化百分数。

(1)出示例1。

老师: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每个人投篮的总次数和分别投中的次数;所求问题:求他们的命中率,并比较他们谁的命中率高)提问:命中率指的什么?(命中率指的是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列式计算:3÷5=0.6,4÷6≈0.667。

(2)小组讨论:怎样把这些小数化成百分数?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3)尝试把0.6化成百分数。

(5)把中间转化的过程用方框圈起来,如下:

说明:方框中的部分是表示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过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如果不看这个过程,怎样很快地把小数直接化成百分数呢?(6)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7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即可。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

(2)把中间转化的过程用方框圈起来,如下:

向学生说明:方框中的部分是表示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如果不看这个过程,怎样很快地把百分数直接化成小数呢?(3)引导学生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然后把它的小数点向

(4)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

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老师强调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要补0占位。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八的第4~1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百分数。

0.09=

0.025=

4.2=

0.37=

0.463=

3.478= 2.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

32%= 35%= 1%= 105%= 1.5%= 10.5%= 0.6%= 332%= 3.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有错,并把错的改正过来。

(1)3.2%=32()改正:

(2)2=200%()改正:

(3)0.8%=80()改正:

(4)0.008=80%()改正:

4.计算,并把所得的商化成百分数。27.69÷39

12.21÷1.5

课堂作业新设计

1.9% 2.5% 420% 37% 46.3% 347.8% 2.0.32 0.35 0.01 1.05 0.015 0.105 0.006 3.32 3.(1)✕ 0.032(2)√(3)✕ 0.008(4)✕ 0.8% 4.0.71=71% 8.14=814% 教材习题

教材第85页做一做

小数:0.05 0.2 0.42 0.58 0.75 0.95

为百分数时,比较得更快。

13.(1)1200÷2500=48%(2)1300÷2500=52%

14.800×52%=416(人)750×54%=405(人)416-405=11(人)城关一中男生多,多11人。15.69 15% 391+69=460(人)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1)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把它写成百分数。

(2)可以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同时在后面加上 百分号。

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1)可以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把分数化成小数。

(2)可以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1.学生学过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和百分数的意义。

2.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上。3.练习方法的多样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

4.部分学生在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出现不知向左移还是向右移动小数点的情况,有时还漏添百分号。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小数来进行的,而求百分率又要把算出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了基础。学生以前学过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因此,学10 习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会很困难。在学习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复习小数与分数互化的知识和百分数的意义十分必要。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材没有先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直接提出:“百分数和小数怎么互化呢?”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总结、理解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从而使其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1.通过谈话,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数之间的联系,激发起学生研究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兴趣;同时勾起学生对百分数与分数联系的回忆,为学生联系已有的数概念探索例题中的小数化成百分数打下基础。

2.肯定各种互化方法,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有些学生把小数改写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这需要借助分数的意义理解,并不需要去否定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方法,它在某种特殊时候显得更为简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使其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是很有必要的。教学时要避免为追求方法的多样性而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材第89页的内容。

1.在学生学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实物投影。1.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用什么方法? 2.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什么?(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哪个量是标准量,哪个量就作除数)3.口答。(只列式不计算)(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2)甲数是60,乙数是3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3)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 4.揭示课题。

出示复习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提问:通过读题,在这道题中,哪个量是标准量?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怎样列式? 老师:如果将这道题的问题变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应该怎样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1.出示例3。(1)学生默读题。

(2)例3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条件相同,问题不同)问题不同在哪儿? 老师说明复习题求的是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例3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

(3)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4)启发学生想“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哪个量是单位“1”? 板书:多造的÷原计划的(单位“1”)(5)讨论,列式计算。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造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14-12)÷12=2÷12≈0.167=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16.7%。

提问:“14-12”求的是什么?为什么不除以14呢?(6)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引导学生思考:把原计划造林看作百分之百,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116.7%,两个百分数之差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12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 14÷12≈1.167=116.7% 116.7%-100%=16.7% 老师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来表达增加、减少的幅度。

2.拓展。

将例3中的问题改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1)提问:根据问题分析,哪两个量在比较?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解答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和实际造林数比较,要把实际造林的公顷数看作单位“1”。必须先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才能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2)学生列式,老师板书:(14-12)÷14

如果有学生列式为14÷14-12÷14也是允许的。(3)观察比较。

将例3的第一种列式及改变问题后的第一种列式进行比较。不同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学生讨论,再次强调两题中比的对象不同,单位“1”就会发生变化,解答这种题时,仍要注意找准单位“1”。

1.分析数量关系。

(1)求今年小麦的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是把()看作单位“1”,是()和()比,所以用()÷()。

(2)求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是把()看作单位“1”,是()和()比,所以用()÷()。2.看线段图填空。

(1)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列式:

列式:

(3)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列式:

3.操场上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4.一辆自行车原价是312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168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甲校学生人数比乙校多25%,乙校学生人数比甲校少百分之几? 13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去年小麦的产量 今年小麦的产量 去年小麦的产量 今年小麦的产量 去年小麦的产量(2)去年小麦的产量 今年比去年增产的量 去年小麦的产量 今年小麦比去年增产的量 去年小麦的产量

2.(1)37.5 3÷8(2)66.7(5-3)÷3(3)40(5-3)÷5 3.(25-20)÷25=20%

4.168÷312≈0.538=53.8% 思维训练

25%÷(100%+25%)=20% 教材习题

教材第89页“做一做”(10-9)÷10=10%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质上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即两个数的差量占另一个数(即单位“1”的量)的百分之几。

用A表示一个数,B表示另一个数。

求A比B多百分之几:1.(A-B)÷B 2.A÷B-1 求B比A少百分之几:1.(A-B)÷A 2.1-B÷A 注意:找准单位“1”,用单位“1”的量作除数。

1.画线段图是一种很直观的方法,但是有部分学生不习惯使用。

2.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课堂氛围比较活跃。

3.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活动的时间较难把握,教学时前松后紧,注意调控好教学活动的节奏。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学生可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14

1.注重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有层次性、开放性的练习。学生能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系统的知识网络,优化知识结构,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学会发现未知的问题,自主探索解决。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现实情况,大胆地处理教材,力求多元化地处理已知的信息,将学习内容化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

3.编题改题,系统内化。

这一教学过程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主动“理解”“消化”,并形成知识网络。优化知识结构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学生迁移推理能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练习教材第92页练习十九的第1~8题。

1.熟练分析和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正确、熟练地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地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集体交流。

1.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十九的第2题。15(1)指名读题。

(2)什么是“增加到”?什么是“增加了”?(3)求藏羚羊的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就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哪两个量相比? 板书:增加的数量÷1999年的数量(4)列式计算。(5)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十九的第6题。(1)学生先读题,然后试做。(2)分析问题。

锯成的最大的正方体的边长应该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锯成的最大的正方体的体积比原来长方体的体积减小了多少?怎样求? 集体订正。3.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2、第93页练习十九的第1、第3、第4、第5、第7题。

1.操场上有男生50人,女生40人。(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3)男、女生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某工程原计划用48天完工,实际用了50天才完工。实际用的天数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3.某手机原价1200元,现价900元,降价百分之几? 4.某超市10月的营业额是34.5万元,比9月增加了4.5万元。10月的营业额比9月增加了百分之几? 5.某工厂10月用水700吨,比9月节约了100吨,节约了百分之几?

某厂今年第三季度计划生产1500台计算机,实际生产了1620台。实际生产的台数比计划增产了百分之几?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40÷50=0.8=80%(2)50÷40=1.25=125%

(3)50÷(50+40)=50÷90≈0.556=55.6% 40÷(50+40)=40÷90≈0.444=44.4% 16 2.(50-48)÷48≈0.042=4.2% 3.(1200-900)÷1200=0.25=25% 4.4.5÷(34.5-4.5)=0.15=15% 5.100÷(700+100)=0.125=12.5% 思维训练

(1620-1500)÷1500=0.08=8% 教材习题

练习十九

1.(1)5 20(2)1000 20 2.(10-7)÷7≈0429=0.429% 3.(16-14)÷16=0.125=12.5%

4.(4350-2700)÷4350≈0.379=37.9% 5.(1)1600÷40%=4000(个)(2)4000-1600=2400(个)6.长方体现在的体积:5×4×3=60(cm3)锯成最大的正方体体积:3×3×3=27(cm3)比原来减少了:(60-27)÷60=0.55=55% 7.2400×(1-5%)=2280(只)8.1.3×(1+10%)=1.43(m)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

1.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做到学以致用。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

列式:2500×60%=1500(吨)老师说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思路是一样的,都用乘法计算。

1.出示例4。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1)学生读题。

(2)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哪个量是单位“1”?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把原来图书的册数看作单位“1”,先画原来的,再画现在的。

(3)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方法一:原来的册数+增加的册数=现在的册数 1400×12%=168(册)1400+168=1568(册)方法二:根据“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可知今年图书册数相当于原来的(1+12%),求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就是求1400册的(1+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400×(1+12%)=1400×112%

=1568(册)18 答:现在图书室有1568册图书。

老师说明:这是一道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复杂在哪儿呢?我们从第二种解法可知,和所求的“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这个数量对应的百分率没有直接告诉,因此必须先求出现在的图书册数相当于原来的百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

2.比较两种解题方法。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概括:这两种解题方法的相同点是都把原来的图书册数看作单位“1”,都是用乘法计算。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用原来的图书册数加上增加的册数,算出的就是现在的图书册数;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出现在的图书册数相当于原来的百分之几,再算出现在的图书册数。这两种算法都是对的,今后,大家在解这样的题时,可以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3.出示例5。

投影出示: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的是多少? 学生反复读几遍。

老师: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所求问题: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追问:商品的原价未知,怎么办呢? 小组讨论,然后集体汇报。(用假设法计算)老师板书:假设3月的价格是100元。

100×(1-20%)=80(元)80×(1+20%)=96(元)96÷100=0.96=96% 1-96%=4% 假设3月的价格是1。

1×(1-20%)×(1+20%)=0.96(1-0.96)÷1=4%

老师总结:解这种类型的题,设未知是多少很关键,一般情况下,把未知量设为1。

1.看图填空。

4.合唱小组有女生1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0%。有男生多少人? 5.用80粒大豆做发芽实验,大豆的发芽率是95%。有多少粒大豆没发芽?

根据下面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果园里共有1200棵果树,其中梨树占10%,桃树和苹果树各占20%,其余的是柿子树。

课堂作业新设计

4.120×(1-20%)=96(人)5.80×(1-95%)=4(粒)思维训练

(答案不唯一)柿子树有多少棵? 1200×(1-10%-20%-20%)=600(棵)教材习题

教材第91页做一做

1.2800×(1-0.5%)=2786(人)2.(25-12)÷12≈108.3% 3.1×(1+50%)×(1+10%)=165% 练习十九

9.14÷(1+85%)≈7.57(吨)10.(答案不唯一)例如:二等奖有多少幅?125×16%=20(幅)11.由题意知,8月初鸡蛋价格为7月初的(1+10%),则9月初为7月初的(1+10%)×(1-15%)=93.5%。

显然9月初的鸡蛋价格比7月初要低,故9月初跌了1-93.5%=6.5%。

12.由题意知,3月第一周为2月最后一周的(1+5%),即105%。3月第二周为2月最后一周的105%×(1+5%),即110.25%,因此两周一共涨价110.25%-1=10.25%。13.(1-8%)×(1-5%)=87.4% 1-87.4%=12.6% 14.由题意知,去年的植树数量为前年成活的1+50%,即150%。则去年的成活率为前年成活的150%×80%=120%。20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与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 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分数换成了百分数。

1.学生已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决方法。

2.“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例3主要是学习百分数乘法的应用,深化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并培养运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出现除法应用。教师可运用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作为例题,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将用乘法与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加以比较,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设计情境来让学生产生“好奇”,也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为整堂课的教学提供保障。再把问题放入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在此基础再设难题(也是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产生一种“闯”劲。

2.强调知识迁移,把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与“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式。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找出关键句。在学生计算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结果后,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与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画示意图表示题意,找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94、第95页的内容。

1.通过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

1.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2.小组交流。

重点说说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3.集体交流。

1.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百分数和分数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在实际应用中,什么情况下最多能达到100%?什么情况下达不到100%?什么情况下能超过100%? 老师引导学生比较百分数和分数的含义有什么不同时,要着重使学生明确: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这里讲的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它的后面不能有计量单位。第二问要让学生举例,从实际生活中体验百分率,如:花生的发芽率不能超过100%,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就可以达到100%等。

2.完成教材第94页的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填在教材上。(2)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94页的第2题。提醒学生书写格式。

4.独立完成教材第94页的第3题。5.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

1.直接写出得数。

(1)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50%=

80%=

20%=

5%=

2.7%=(2)把百分数化成分数

75%=

125%=

80%=

15%=

4%= 2.填空。

同一种商品,甲店比乙店的进货价便宜10%,甲店按20%的利润定价,乙店按15%的利润定价,甲店的定价比乙店便宜11.2元。乙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课堂作业新设计

3.3600×(1-10%)×(1-10%)=2916(元)练习二十 1.略

2.1元硬币共有125×44%=55(枚)5角硬币共有125×20%=25(枚)1角硬币共有125×36%=45(枚)因此共有55×1+25×0.5+45×0.1=72(元)3.(351.8-200.8)÷200.8≈0.752=75.2% 4.7872÷(1+20.4%)≈6538(万辆)

第三篇:第六单元教案

授课时间:2014年5月12日-5月23日 课题:《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理解“„„其实„„”“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可是关于太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介绍太阳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

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板书,)

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不是写这些东西。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1)一边读,一边对照刚才的问题在课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写什么。(2)自学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三、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

根据审题时学生推测的内容,逐一与课文有关段落对应起来。板书:

远(1)

特点 大(2)

热(3)

太阳

动植物(4)

关系

天气变化(5-6)

(4-8)防治疾病(7)

总结全段(8)

四、学习“提示”,对照以上板书,明确阅读训练重点,给课文分段。1.看板书,说说课文安排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以分几段。

2.齐读“提示”,对照刚才的归纳,看看是否归纳正确,强调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五、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词浯表中11个词语),重点教学“繁殖”、“水蒸气”两个词。

六、细读第一段。

1.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A.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B.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却大得很。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D.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七、作业

1.抄写课后习题4中的词语,含生字的词多写两次。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太阳有哪三个特点?用数据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细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划出总起句和总结句。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边讨论边板书:

(1)动植物人的吃穿用靠太阳

关系

(2)云雨雪是太阳带来的,密切

(3)热冷风是太阳带来的(4)太阳光可用来防冶疾病

3.齐读最后—个自然段。讨论:

(1)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强调)(2)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叙述和反面叙述配合),哪—段也是这样说明的;

(3)在段中分别找出“光明”和“温暖”的反义词: 4.朗读第4和第8自然段。

师导读:“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关系密切。”作者从正面叙述—

生接读:有了太阳„„

师导渎:从反面叙述——

生读:如果没有太阳„„

三、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这类文章一般有什么特点呢?(可从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及语言方面来认识,详细见《教参》)

四、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直接写太阳离我们很远的句子是哪几句?

可不可以单列为一段?与原文相比,哪种开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传说”)

五、作业(1)听写词语。(2)作业本第3、4、5题。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1.5亿公里

特点

130万个地球

6000度1800万度

与地

球的关系

植物、动物 气候

疾病

地球

吃 穿 用 云 雨 雪 风 细菌

人类、世界

课题:《月球之谜》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教学重难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我国宇航员就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三、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e.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二、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二、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22、月球之谜

遐想??试验??研究(继续探索,解开奥秘)

第四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

二、单元整体设计: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资料的搜集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料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外,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课文的学习到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无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创造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掌握要求掌握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5、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6、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

7、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8、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写下来。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5、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

6、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写下来。

五、课时安排

21《太阳》

2课时

22《月球之谜》

2课时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课时

24《果园机器人》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21、太阳 教材分析: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第二部分讲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设计思路:

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我认为《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教学重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兴趣。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写一个”日”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师相机板书:太阳。)

师引导学生说出课前查找的有关太阳的资料。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师随机鼓励引入下一环节:同学们对太阳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有更多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问:看看通过阅读你能读懂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谁想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师相机板书:

师:《太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它的特点和与我们的关系这两方面来写的。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太阳的特点。

三、学习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赶来了,你们听——(课件播放:动画画面、太阳公公说话的录音及文字。)

“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这时,一学生站起来说道:“我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师进行鼓励,进入下一环节。)

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3.分组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4.汇报。

学习“远”的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学生将课文中的内容读了出来。)

师引导:不错,你读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这个内容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这个内容说清楚的。(学生不知该怎么说。)

师用课件演示、引导: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

走——三千五百年,飞——二十几年。

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时学生们高举右手,有的学生忍不住脱口而出:“还运用了写传说故事的方法。”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调动。

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说明太阳“大”的特点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中去寻找答案。】

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师: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片刻,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一千五百万度。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五百万度吗?

这时有学生强调:是估计,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进行鼓励:同学们注意了“估计”,特别好。说明你们读书很细心,那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学生起来说道: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是一个比喻句,在说明文中这种方法叫打比方。

教师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描写太阳大、热特点的段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练笔。

1.教师写一个“月”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

(生答:月亮。)同时教师演示课件:用图画的形式出示有关月亮的资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先让学生说出资料上月亮有几个特点(远、小)。

(师出示的资料为程度差一点的学生保底。)

让学生自由说出课前查阅的有关月亮的资料。(学生用课外知识再次进行交流。)

2.生进行练笔。

要求:选取月亮的两三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争取把月亮的两个特点说清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说明文《太阳》,通过昨天学习,大家应该对说明文有所了解。谁来用简短的话来说说什么是说明文?

2.指名回答问题。

3.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向我们介绍太阳的。

二、复习课文:

1.速读全文。问:全文共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回顾:

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请用简短的话说说。)

3.指名回答问题。其他学生与老师补充。

4.引导学生复习前三个自然段,课文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

三、练习:

1.句子转换练习:(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2.填空练习: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太阳()、()、()这三个特点,分别用了上()()()()和()这样的说明方法。

四、继续学习课文:

师问:太阳与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有什么关系呢?

请大家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1.指名回答问题,师出示句子: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问:在文中,这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名回答问题。

3.默读课文4至8自然段,然后按要求说话,看谁说得多,说得好。A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

才能……

地球上才会有……

B 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

C 情景说话:有一天,太阳公公和我们的地球母亲发生了争论,地球母亲说:“早知道你这样不讲理,还不如当年后羿射日的时候也把你射下来呢!”假设你是太阳公公,你会怎样反驳地球母亲的话呢?

五、填空:巩固复习

1.地球上的()和(),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到处是(),没有()、()、()、(),没有()、()、()(),自然也不会有()。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

2.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的作用)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六、课外延伸:

1.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增长了哪些知识?

2.师:请你认真地进行课外阅读,多读一些科普知识的文章吧!

3.推荐的好书——《中国科学童话金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2月球之谜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教学重难点:

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三、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e.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二、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三、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学习上网,交流上网的体会。

3、运用学过的电脑知识操作电脑。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 知道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了解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初步了解文章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网络、网站、电子邮件。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高速路和普通道路相比,有什么优越性吗?你乘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有什么感觉?车速快,心情舒畅,因为道路畅通无阻。这高速路上行驶的是各种车辆,那信息也有自己行驶的道路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解题

题目中的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课题是我家的电脑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学习生字新词

1、易读错的字:屏、宜

2、区别形近字:捷――睫 幕――慕 购――沟

3、理解词语:便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应有尽有

五、学习课文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2、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3、讲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读课文,再讨论什么是“信息高速路”?它有什么作用?

4、全班发言。

5、老师小结:网络的作用很大,把大家联系到一起了,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小村庄。大家交流起来就非常方便而且快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通过爸爸的话,使我们了解什么叫电脑网络,他有什么作用。下面通过写“我”上网的两件事,具体的介绍了网络功能。

二、学习课文

1、请学生读课文后一部分,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具体事?

(上网查信息和发电子邮件)

2、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你有过上网的经历吗?在网上查过什么信息?从哪些词句看出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

3、读第四自然段,从爸爸妈妈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4、读第五自然段,讨论网络还有什么用处?尽情发言。

三、交流感受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路对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自由发言,说信息高速路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

2、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网络知识,网络的用处。(积极交流)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4课 果园机器人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2.出示课件:机器人

3.师: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1)小组交流;(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课前准备:

1、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多音字注音卡片。

3、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经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5、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总结拓展。

1、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引导互评。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拓展活动。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一、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篇:第六单元教案

影 子

教学目标:1.认识“影、前”等 5 个生字,会写“在、后”2 个字。

2.抓住重点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影子的特点。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识记“前、后、左、右”,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 4 个方 位,并用这 4 个词来表达方位。

教学难点: 斜钩和卧钩的书写区别。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带学生做一次踩影子的游戏,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在家长的协助下,在不同的地方,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前、后、左、右。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谜语,引出“影子”。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和它说说话,就是不开口。指导“影子”的读法。(1)对比读“影”和“音”,体会后鼻音和前鼻音的发 音区别。(2)复习轻声的读法,读好“子”。

(3)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影”的意思。

二、初读感知,初识“影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1)出示“跟着我、陪着我、好朋友”等需要读轻声的词 语,教师范读,学生跟读。(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3)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教师随时纠正。1.读重点句,体会影子的特点。2.出示重点句,学生朗读:

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

(1)说说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为什么它是“我” 的好朋友。(2)画出表现影子与“我”形影不离的句子,读一读。

(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三、认读“前、后、左、右”4 个生字

1.出示句子: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后。指名读 4 个生字。2.重点指导“左”的发音,与“正”对 比着读,体会平、翘舌音的不同。3.辨析“左”和“右”的字形。利用口诀:左下有个工,右下有个口。

4.结合课后第二题,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4 个方位词,引 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鼓励学生用多种句式表达。

四、巩固识记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2.教师读生字,学生出示相应的生字卡片。3.通过课中操来巩固生字学习。

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站立拍手)影子在前,影子在后,(跟着方向,有节奏地小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跟着方向,有节奏地小跑)它像小黑狗,是我好朋友。(站立拍手)。

五、学写“在、后” 引导学生说说写字要注意什么。

1.围绕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字的笔顺、关键笔画等方面进行交流。2.教师范写。强调撇的变化与写法。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评价。展示写得好的字,出示问题范例并纠正。5.学生再次练写。1

影 子

教学目标:1.认识“影、前”等 11 个生字;会写“左、右”4 个字和斜钩 1 个笔画。

2.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与人形 影不离的特点。

3.借助情境,辨别前、后、左、右 4 个方位,并用这 4 个词来表达方位。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 4 个方 位,并用这 4 个词来表达方位。教学难点: 斜钩和卧钩的书写区别。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2.预习生字,分辨前、后、左、右。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子》这课的字词,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小游戏:小小擂台赛。看看谁学字词学得好,我们分组进行比赛,大家有信心取胜吗?(1)游戏:开火车。(看拼音读字)(2)游戏:捉迷藏。(读词)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影子有趣吗?找找你认为影子有趣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2.组织学生边读边画。

3.教师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明自己觉得有趣的理由。教师导学:你能学着这种句式说一说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式:

①飘落的树叶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天上的太阳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质疑:想一想学习这篇文章时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太阳在左,影子在右;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就像可爱的小黑狗,跟着主人。主人到哪儿它就到哪儿。影子紧紧跟着人,不分离,就像好朋友一样,常常陪着我。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看动画片知道了影子是黑的,紧紧跟着人,就像好朋友一样,让我们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用欢快的心情再读读课文吧!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习生字“我”。

(1)指导学生观察“我”字,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明确书写顺序。(2)教学新笔画“斜钩”。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新笔画。(3)教师示范书写“我”字。学生书写,记住笔顺。

2.学习生字“后、好”。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学生书写,记住笔顺。3.引导学生观察: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哪一笔最容易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 比尾巴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 11 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 2 个偏旁;会写“长、比”等 4 个字 和竖提 1 个笔画。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会写“长、比”等 4 个字 和竖提 1 个笔画。教学难点:注意人字头和八字头的区别。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及相关尾巴图,多媒体课件。(教师)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识字游戏——“摸尾巴”。

(1)导言: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快拿出你的小手,我们来做个摸身体的游戏吧!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尾巴„„

2.板书:“尾巴”,识记生字。(1)指名读词。(2)指导学生观察拼音。发现“巴”没有声调,读轻声。师补充:要读得又轻又短。(3)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过渡:想知道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吗?赶紧来读读课文吧!2.提出自读要求:(1)边读边看插图,不会的字可以看拼音,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2)找一找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用横线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学习新偏旁“扌”,识记生字“把”。(4)识记“长”和“短”。(5)识记生字“公”和新偏旁“八字头”。(6)识记生字“谁、伞、兔、最”。

三、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1.师导学,提出阅读要求:(1)在课文中画出会写的生字和会认字,把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加深印象。(2)想一想,儿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辨认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长、比、巴、把。认读、组词。

2.指导观察:“比、长”。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竖提”。

3.学习新笔画:“竖提”,书写时,注意与“竖钩”的区别。(“竖提”的“提”的方向是向右。)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5.指导书写“比、长”两个字时要注意字的书写笔顺。“比”的第三笔是“撇”;“长”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横”。

6.学生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谁写得正确美观。

7.指导观察“巴、把”。“巴”字单独书写时第三笔的“横”落在横中线上;“把”字中的“巴”写在田字格的右面,“竖弯钩”的“竖”落在竖中线上。

8.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巴”的笔顺。强调“竖弯钩”写得要舒展一些。“把”是左右结构的字,“提手旁”写得要窄一点,比右面的“巴”高.9.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五、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

2.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它的尾巴的作用。

6. 比尾巴

教学目标

1.复习“比、尾”等 11 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 2 个偏旁。2.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读好问句的语气。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及相关尾巴图,多媒体课件。(教师)2.收集小动物图片或者玩具,并了解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导言: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聪明猴。让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你好—— 导学:到底有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呢? 指导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

课件显示句式:参加比尾巴的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

二、细读对话,理解内容

1.导学:那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比尾巴的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2页,大声朗读课文。2.认识小节:这篇课文一共有四小节,每三句是一小节,小节与小节之间有空行。3.认识问号,学会读问句。4.学习答句,理解内容。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这篇课文里,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呢?和同桌对读一下。一人问,一人答。(2)指两名学生分别读问句和答句。

小结:①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②要将动物尾巴的特点表现出来。③轻声要读好。

三、巩固字词,熟读成诵 1.背诵课文。

(1)导学: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知道了课文内容,而且会读课文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板书,把课文背下来呢?先自己背背,再同桌互背。(学生自背,同桌互背。)(2)指名背课文。

四、资料补充,拓展阅读

1.导言:还有许多其他小动物要来比尾巴。瞧,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课件显示图片:①长尾巴的;②短尾巴的;③像伞的尾巴的。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小动物吧。)2.同学们,你们能像课文那样模仿着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

谁的尾巴长?

______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

______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______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3.学生自由尝试着说一说,教师及时激励:你们真了不起,会编课文了。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三位学生读。)谁的尾巴尖?乌龟的尾巴尖。谁的尾巴扁?鱼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锦鸡的尾巴最好看。

小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的讨论和研究,我们知道了动物的尾巴不管长还是短,不管弯还是扁,不管漂亮还是难看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适合自己的尾巴,就是一条好尾巴。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青蛙写诗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等 11 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 2 个偏旁;会写“下、个”等 4 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教学难点】 读好儿化音;会写“雨”。课前准备

1.(1)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课件。(教师)2.生字、生词卡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学:(教师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孩子们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2.设疑导入: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二、初读课文,定位识字

1.导学: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儿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本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生字的读音及课文的内容。学生重点注意听清自己圈画的生字词的读音。

三、深入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小节,认识“点、要”两个生字。识记生字“点”,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2.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1)导学: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我们来看第2~4小节。

导学: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你能找到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预设:

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组词:过去 过来 过年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组词:送给 给你 当:也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当。当是一个多音字。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们”字。

(1)引导学生观察“们”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2)汇报交流,强调“们”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学写生字“下”。

(1)引导学生观察“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练习书写。(提醒书写姿势。“三个一”。)3.引导欣赏:你认为哪个字写得好,就对它笑一笑,并向同桌夸夸你写的字。

五、课堂小结,自主作业

1.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时,如果是简单的可以当堂解决,其他的内容引入下一课时教学。)青蛙写诗

教学目标 :1.复习“写、诗”等 11 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 2 个偏旁。2.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教学难点】 读好儿化音;会写“雨”。

课前准备:1.制作水珠、蝌蚪、青蛙等头饰。(教师)2.生字、生词卡片,收集并认识各种常用标点符号。(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字词:写诗、雨点儿、我要、过来、一串水珠、可以、给你、当心、我们、成了。自读、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二、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的动画)创设情境: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指生读句子: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你感受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小。)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习第2~4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1)过渡:听到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3)导学:你是从哪几小节知道的?(2、3、4)自由读这三个小节,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4)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逗号;水泡泡()——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5)导学: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3.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导学: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课件出示第5小节),快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呱”字。)(2)导学: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导学:“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学生自由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5.引读全文:雨天的景色多美呀!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青蛙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指导观察,自主书写 1.指导书写“雨”字。

2.导学:观察这个生字,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中间的四个点的方向要一致。

3.引导观察“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范写指导。4.引领孩子按“一写二看三对照”的方法主动去写好字。

四、背诵课文,总结全文

1.学生参看板书练习背诵课文。2.齐声背诵课文。3.师生谈收获小结。板书设计:

7.青蛙写诗

蝌蚪()——逗号(,)水泡泡()——句号(。)

一串水珠()——省略号(……)

呱呱

呱呱呱 教学反思:

8. 雨点儿

教学目标:

1.认识“彩、半”等 10 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 3 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 ;会写“问、有”等 5 个字和横钩 1 个笔画。【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有、从”。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过渡:这么可爱的雨点儿,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快打开书来读一读吧!

(二)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小组比赛,“开火车”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三、多种方法,随文识字

1.过渡: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么多生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些字宝宝吧!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3.朗读第1自然段,学习“数”“彩”,认识偏旁“彡”。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雨点儿的多。4.朗读第2~4自然段,学习生字“半、空、问、到、方、没”。在这一部分中藏着几个生字宝宝,你找到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预设:

半: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空:穴+工=空,认识新偏旁“穴”,表示洞穴。

问: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也可以用字族识字法,区分“问-闪-闻”。到: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组词:到处、到来。认识新偏旁“刂”。方:谜语“一万点”。

没:联系生活实际记忆或说反义词识字:没—有。5.学习第5自然段,认识生字“更、绿、出、长”。

(1)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大雨点儿,小雨点儿都去了它们想去的地方,不久—— 谜语识字“出”——山上有山。

五、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字:问、半、你、有、从。2.指名领读、组词。3.指导书写“你”字。

(1)引导学生观察“你”的结构和占格特点。预设:左右结构,左窄右宽。(2)学习新笔画“横钩”。

(3)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你”字,学生书写。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8. 雨点儿

教学目标:1.复习“彩、半”等 10 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 3 个偏旁,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课前准备;1.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复习生字

二、深入读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1.过渡:来了这么多好朋友,谁能数得清?预设:数不清。

2.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比比谁读得让人感觉雨点儿多。(2)引导学生带动作读。(二)品读第2~4自然段

1.过渡:这数不清的雨点儿里面有大雨点儿,有小雨点儿(出示图片)。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过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真开心呀!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你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这些美景吗?(指名答)2.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两句)指名美美地朗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3.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4.教师渲染:这就是干旱无水的大地,没有花也没有草。大家盼呀,盼呀,终于下雨了,大地湿润了,不久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学做小诗人。导学:有位小诗人欣赏了雨后美景后,写了一句诗赞美雨点儿。

8.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大雨点儿,你去哪儿?如果你是小雨点儿,你去哪儿?

三、想象说话,总结全文

1.导读: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了,这些都是谁的功劳呀?(雨点儿)那我们再亲切地叫它一次吧!(生齐:雨点儿)2.引导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呢?(出示课件,生想象说话)生1:谢谢你,雨点儿。

生2:谢谢你,雨点儿,你让我喝够了水。

生3:谢谢你,有了雨水我们才能生长,我们的生长离不开水。生4:我会说:“可爱的雨点儿,谢谢你给我水喝。” 生5:你帮助我长高了,妈妈看见了会很开心的。

生6:你不但帮我洗干净身上的灰尘,还给了我营养,你以后要经常来看我,好吗? 生7:雨点儿,我们交个朋友,好吗?

3.引导想象:假如你是雨点儿,你最想到哪里去?为什么? 4.总结:你们都是最可爱的雨点儿,最可爱的孩子。

四、布置作业:学完了这篇课文,雨点儿除了能帮植物生长,它还能干什么呢?回家可以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2.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师:(课件出示图书馆的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图书馆吧!在图书馆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课间在教室里说话要小声一点,不然会影响别人休息,也会影响班级的纪律,但声音也不能太小,一定要让对方听清楚。

三、联系生活,学会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师: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生1:在饭店吃饭时要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用餐。师: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2: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要大声说话,这样才能让同学们、评委老师听清楚。师:不错,比赛时一定要有气势。

生3:看电影时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要不然会影响别人看电影的。生4:在医院里要小声说话,不能影响病人休息。师:说得对,在公共场所要小声说话。

生5:家里来客人了要大声问好,这样才热情。

生6:打电话时声音要大一点,这样对方才能听得清,但如果在公共场所声音也不能太大,不能影响别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以致用。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生2:我还知道表演时、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生3:我知道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声,不能影响其他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我们要根据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对象等来决定。希望同学们以后说话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小学生,好不好? 生:好!

师: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五、小结。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1.在认识各种招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1.能根据结构将生字分成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两类,初步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体会汉字的美。

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认识表示方位的词,能辨别前后左右,能参照太阳辨别方向。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我会说”中的词卡。(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导学: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游园吗?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畅游语文乐园,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六”。

二、游戏活动,巩固知识 字词句运用(一)连一连

1.创设游戏情境,引出活动一。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想怎么分。

3.课件出示书中图片中的篮子,引导学生按结构将生字分成两类,学生汇报,教师点击课件完成连线。

4.引导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左右结构的字,哪些上下结构的字。

(二)读一读,背一背

1.过渡:分完了苹果我们继续游玩,小朋友们,我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呀,坏了,我们迷路了,我只知道我们要向东走,你知道哪面是东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哪儿是东,哪儿是西,哪儿是南,哪儿是北。3.出示儿歌:这首儿歌就能告诉我们怎样去辨别方向。4.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一读儿歌。

5.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听清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引导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相对的方位词。

前——后 左——右 东——西 南——北

6.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认一认,找一找方向相反的字。7.游戏巩固。

(1)结合教室中的座位说一说“前后左右”。

我的前面是_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我的左面是_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2)老师说口令,同学们按照口令要求做动作:

例如:举起你的左手,摸一摸你的右耳朵,向右转等。14.齐声诵读儿歌,整体回顾。

1.过渡:(课件出示活动三的情境图)小朋友们看,现在我们来到了一座小镇上,小镇上可真热闹啊!不过,这些建筑物都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建筑物的名称和用途。3.引导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招牌上的汉字,不会读的可以问一问同桌,也可以问老师。4.指名领读招牌上的汉字。

三、总结回顾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熟读成诵。教学重点:1.积累古诗《古朗月行》。2.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认识表示方位的词,2.喜欢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拓展课外阅读量。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小兔子的头饰。(教师):2.准备水果图和虎王图作为奖品。(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学:本节课我们继续畅游语文乐园,再一次走进“语文园地六”,本节课我们又会有哪些奇遇和收获呢?

二、日积月累

1.导学:晴朗的夜空里,挂着圆圆的月亮,多美的夜晚啊!看到这样的美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了一首诗,想听吗?

2.教师范读、领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古诗。4.指名读古诗,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5.结合书中插图,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说一说读懂了什么。(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2)课件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月亮中倒映着亭台楼阁,青云在天空中飘动。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白玉做的盘子,瞧,月亮还像什么呢? 6.指导朗读。

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美美地读一读吧!(1)结合图画读古诗。(2)给古诗划分节奏。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3)出示画面进行引导,全班齐背。

三、和大人一起读 1.过渡:又到了我们的读书时间了,今天我们要读的是一首儿歌,请大家齐读儿歌的名字“谁会飞”。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儿歌中写了几种动物?预设:儿歌中写了鸟、马还有鱼。3.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字。4.指名分小节朗读,纠正字音。

5.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提出了几个问题,是怎样回答的? 6.在小组里交流,编动作读儿歌。7.指名边读儿歌边做动作。

8.导问:除了小鸟还有谁也会飞?预设:蜻蜓会飞,蜜蜂会飞…… 9.课件出示几种会飞的小动物,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编写儿歌。10.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11.作业:

(1)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这首儿歌。(2)试着仿写一段儿歌。教学反思:

下载第六单元课题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六单元课题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丰富人物形象 请学生自由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海伦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的交流,加深对海伦这个人物的印象,为更好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的形象作好铺垫。 二、体......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3、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学习以花喻人的写法。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是时时早,事......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词得体,以体现文明修养和语文素养。 2、 通过学习日常交往中常用对一些词语,学会在一定场合中正确使用。 3、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

    第六单元作文 教案

    第第六六单单元元 月月光光下下的的遐遐想想 举头望明月,李白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静夜思》,苏轼吟出了“明月几时有”„„那一轮明月,勾起人们心中多少往事,引发人们多少遐想!就......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2、学会本课9格外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什么叫新词 (1) 可以举例说明。 (2) 上节课你学到那些成语 2. 练习读、 二:学习新知识。 1. 学习第五题:小小的演讲会 (1) 出示。要求内容自渎 (2) 分组活动人人......

    第六单元作文教案

    第六单元作文教案 介绍生活小窍门和学习好方法 教学要求 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和生活的小窍门。 重难点 积累学习方法和生活的小窍门。学会写作。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