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上册-3-1《泥土的歌》 (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21:2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音乐上册-3-1《泥土的歌》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音乐上册-3-1《泥土的歌》 》。

第一篇:八年级音乐上册-3-1《泥土的歌》

第三单元 泥土的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 过程与方法: 结合听赏、体验、参与表现以及探究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及创造力,并引导他们结合不同地域人民的劳动、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地域特征去理解民歌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民歌、认可民歌

2、结合不同地域人民的劳动、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地域特征去理解民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完整的学唱云南《放马山歌》,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2、聆听《澧水船夫号子》体验感受音乐,并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

山 歌

导入:

一、播放图片 创设情境:放马山林的呼唤

邀请学生冥想,体验站在高山之巅尽情呐喊放马的的感受。(可让学生捂住耳朵,更能让学生无所顾忌、畅快淋漓的去体验。)

二、云南《放马山歌》

1、听赏:聆听《放马山歌》,感受歌曲中衬词独特的演唱方法。

2、体验:运用民歌中“喊唱”的运腔方式演唱歌曲中吆喝的衬词-“哟哦”。(学生在模仿时容易用假声捏着嗓子唱,可引导学生往腰间使劲,用上气息,想象自己骑在马背上身处大自然中的感觉。)

3、互动:老师演唱《放马山歌》正词,学生演唱吆喝的部分。(引导学生注意老师的范唱,为接下来的学唱做准备。)

4、分析: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简介。

(注意结合学唱的难点讲解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特征,歌曲中没有反复出现的小节可单独让学生练唱。)

5、学唱:由老师教唱正词,学生配合“吆喝”的部分,然后请掌握了歌曲旋律的同学逐渐加入老师的演唱,反复几遍,直到能完整演唱整首作品。

6、表现: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并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声势动作,为演唱添花(比如拍手、甩马鞭等动作。)

7、教师讲授:民歌的概念,特点、种类。

8、教师讲授:山歌的概念、演唱形式及代表曲目

9、赏析:宋祖英金色大厅演唱的《放马山歌》视频。

10、聆听:代表山歌曲目《茉莉花》。

11、学生小组讨论:说一下通过感受音乐,归纳“山歌”的特点,教师总结。

劳动号子

一、导语:让我们在影片中,跟随一位老爷爷去了解一段特殊的历史。1.观赏:纪实片《船工》的视频片段。(1分钟)

2.交流:在影片中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

3.讨论: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喊声有什么不同?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进行回答。平水时的声音力度相对较弱,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急流时的声音力度较强,节奏比较密集、速度较快。)

4.体验:跟随老师的手势,用“弱缓、强急” 的声音表现船工们遇到不同情况时的喊声。(弱缓手势:右手平放腰间,根据节奏向前划拍;强急手势:右手抬至头部,用力点拍。)

2/4 嗨—|嗨—|嗨—|嗨—|嗨0 |嗨0 |嗨0 |嗨0 |嗨—|嗨—|嗨—|嗨—|| 二. 新课教学湖南《澧水船工号子》

1、介绍:简介民歌中的劳动号子的定义及由来

2、听赏:欣赏图片并聆听《澧水船工号子》,提问:乐曲有着怎样的变化?请在听赏时用“弱缓强急”的手势感受作品的变化。(听赏时教师用手势一起参与,进行引导。)

3、分析:澧水船工号子歌曲的结构。(一领众和)

4、学唱:老师领大家和,学唱《澧水船工号子》的“引号”部分。

5、探究:欣赏视频《船工号子》,讨论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和拉船的过程中唱船工号子呢?(号子的作用)

6、劳动号子的基本特点及代表作听赏

7、欣赏:聆听东北《哈腰挂》和视频《船工号子》两种首不同种类的劳动号子片段,把握这些作品的相同特点。(在听赏后结合视频和图片简单介绍不同的劳动形式所产生的劳动号子的分类。)

8、总结:请学生从曲调、节奏、演唱形式及传唱环境上总结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

三. 课堂小结:民歌的传承

思考:我们中学生能为民歌的传承做些什么?

第二篇:《泥土的歌》

《泥土的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由演唱、欣赏、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教材选取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感受民歌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教学目标:

1.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2.能对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简单的概括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3.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传统民歌很难走进现代学生的生活,怎样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也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常识,可以结合听赏、体验、参与表现以及探究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及创造力,并引导他们结合不同地域人民的劳动、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地域特征去理解民歌,使学生获得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教学设计亮点:

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切入,让学生先走入他们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利用“角色换位”的方法、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走近并喜欢传统民歌。教学重点难点:

1.完整的学唱云南《放马山歌》,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2.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让我们在影片中,跟随一位老爷爷去了解一段特殊的历史。1.观赏:纪实片《船工》的视频片段。(1分钟)

2.交流:在影片中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3.讨论: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喊声有什么不同?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进行回答。平水时的声音力度相对较弱,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急流时的声音力度较强,节奏比较密集、速度较快。)

4.体验:跟随老师的手势,用“弱缓、强急” 的声音表现船工们遇到不同情况时的喊声。(弱缓手势:右手平放腰间,根据节奏向前划拍;强急手势:右手抬至头部,用力点拍。)

2/4 嗨—|嗨—|嗨—|嗨—|嗨0 |嗨0 |嗨0 |嗨0 |嗨—|嗨—|嗨—|嗨—||

二、新课教学

劳动号子

1.湖南《澧水船工号子》 ①简介:船工号子的由来。②听赏:聆听《澧水船工号子》,提问:乐曲有着怎样的变化?请在听赏时用“弱缓强急”的手势感受作品的变化。

(听赏时教师用手势一起参与,进行引导。)③分析:澧水船工号子的种类和歌曲的结构。

④学唱:老师领大家和,学唱《澧水船工号子》的“引号”部分。

⑤表现:创设情境,加入“摇橹”的动作与老师呼应,老师变换领唱速度,学生配合。

⑥探究: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和拉船的过程中唱船工号子呢? 2.劳动号子的基本特点及代表作听赏

①介绍:简介民歌中的劳动号子的定义及由来。

②欣赏:聆听东北《哈腰挂》和湖北《催咚催》两种首不同种类的劳动号子片段,把握这些作品的相同特点。(在听赏后结合视频和图片简单介绍不同的劳动形式所产生的劳动号子的分类。)③总结:请学生从曲调、节奏、演唱形式及传唱环境上总结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

山 歌

1.创设情境:山林的呼唤

邀请学生冥想,一起体验站在高山之巅尽情呐喊的感受。

(可让学生捂住耳朵,更能让学生无所顾忌、畅快淋漓的去体验。)2.云南《放马山歌》

①听赏:聆听《放马山歌》,感受歌曲中衬词独特的演唱方法。

②体验:运用民歌中“喊唱”的运腔方式演唱歌曲中吆喝的衬词-“哟哦”。(学生在模仿时容易用假声捏着嗓子唱,可引导学生往腰间使劲,用上气息,想象自己骑在马背上身处大自然中的感觉。)③互动:老师演唱正词,学生演唱吆喝的部分。

(引导学生注意老师的范唱,为接下来的学唱做准备。)④分析: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简介。

(注意结合学唱的难点讲解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特征,歌曲中没有反复出现的小节可单独让学生练唱。)

⑤学唱:由老师演唱正词,学生配合“吆喝”的部分,然后请掌握了歌曲旋律的同学逐渐加入老师的演唱,反复几遍,直到能完整演唱整首作品。

⑥表现: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并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声势动作,为演

唱添花(比如骑马、甩马鞭、拍膝盖等动作。)3.四川山歌《槐花几时开》

①听赏:聆听老师范唱《槐花几时开》,为老师的演唱划拍,感受作品跌宕起伏、自由随性的风格特点。

②讨论:这首作品的曲调和节奏有何特点?你能用线条将其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从线条的粗细、形状去表现音乐的旋律、节奏及情绪特点。)③探究:劳动号子与山歌有何不同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民歌的传承

1.思考:我们能为民歌的传承做些什么?

我国的传统民歌浩如烟海,除了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劳动号子和山歌,还有动人的小调。面对这样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光国家在进行大力的保护,音乐家们也不断的将民歌素材运用到新的创作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传唱民歌依然是少数民族地区保留至今的民间习俗。而我们能为民歌的传承做些什么呢? 2.跟随老船工的歌声结束本堂课

【播放视频】片头出现的老船工在三峡教游客唱船工号子:重庆开头,嗨嘿,两条江,嗨嘿;上有坛子,嗨嘿,下有缸,嗨嘿„„ 师生跟着视频一起和。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集欣赏、感受与体验及演唱为一体的综合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民歌丰富多彩的美,并能学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民歌的旋律本短小简单、朗朗上口,但由于民歌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得这节课教学活动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是否开心的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否真心的接受并喜欢听、唱民歌,成为检验这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这节课中,我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切入,让学生先走入劳动人民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角色换位”由好奇到理解,再到轻松自然的接受民歌,让民歌的学习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民歌的学唱则采用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大大降低了学唱的难度,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丰富课堂内容。我想有了这些铺垫,在第二课时活动与练习版块中,学生运用民歌旋律创编手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了。若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挖掘身边的民歌并进行交流与探讨,就能更完整的完成这个课题。

第五单元《泥土的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期中的一两手作品。

2、能对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简单地概括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3、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教学设计亮点:

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切入,让学生走入他们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利用“角色换位”的方法让学生走进传统民歌。

教学重点:

完整的学唱演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教学难点:

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导语:让我们在影片中,跟随一位老爷爷去了解一段历史吧!观赏:纪实片《船工》的视频片段。交流:在影片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

讨论: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呐喊声有什么不同?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

(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进行回答。平水时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声音力度相对较弱,急流时节奏比较密集、速度逐渐加快,力度较强。)

跟随老师的手势,用“弱缓—强急—弱缓”的声音表现船工们遇到不同情况时的喊声。(弱缓手势:右手平放腰间,根据节奏向前划拍;强急手势:右手抬至头部,用力点拍。)

2/4嗨--|嗨--|嗨--|嗨--|嗨0|嗨0|嗨0|嗨0|嗨--|嗨--|嗨--|嗨--|| 【设计意图】

从船工纪实片导入该课,首先让学生对船工的劳动场面有直观地了解,感受劳动号子与劳动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随后简单的船工号子的参与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并为学生接下来认真欣赏《澧水船工号子》并了解其结构做好铺垫,而老船工抚摸纤夫石的画面为课堂尾声“呼吁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设计埋下伏笔,遥相呼应,加深学生的感触。

新课教学

1、《澧水船工号子》 简介:船工号子的由来。

欣赏:聆听《澧水船工号子》,在音乐中用强弱缓急的手势表现作品的变化。(听赏时教师用手势一起参与,进行引导。)

分析:澧水船工号子的种类和结构。

学唱:老师领大家和,学唱《澧水船工号子》的引子部分。

表现:创设情境,加入“摇橹”的动作与老师呼应,老师变换领唱速度,学生配合。探究: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拉船的过程中唱船工号子呢?

2、劳动号子的种类及代表作品听赏

A、介绍:简介民歌中劳动号子的定义及由来。

B、欣赏:聆听湖南《打硪歌》、东北《哈腰挂》以及湖北《催咚催》等三首不同种类的劳动号子片段,把握这些作品的相同特点。

(在欣赏后结合视频和图片简单介绍不同的劳动形式。)

C、总结:请学生从曲调、节奏、演唱形式及传唱环境上总结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在欣赏时用手势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乐曲的变化,提升学生的专注力。通过感受、体验、表现、探究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加深对劳动号子特征的理解,建立学生对作品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山歌的兴趣。

二、新授

1、创设情境:山林的呼唤

邀请学生冥想,一起来体验站在高山之巅尽情呐喊的感受。(让学生捂住耳朵,更能让学生无所顾忌、畅快淋漓的去体验。)2《放马山歌》

A:听赏《放马山歌》,感受歌曲中衬词独特的演唱方法

B:体验:运用民歌中“喊唱”的运腔方式演唱歌曲中吆喝的衬词-“哟哦”。(学生在模仿时容易用假声捏嗓子唱,可引导学生往腰里使劲,用上气息,想象自己骑在马背上身处在大自然的感觉)

C:互动:老师演唱正词,学生唱吆喝的部分。

(引导学生主要老师的范唱,为接下来的学唱做准备。)D:分析: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简介。

(注意结合学唱的难点讲解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特征,歌曲中没有反复出现的小节可单独让学生练唱。)

E:学唱:有感情的跟着老师学唱《放马山歌》。

F:表现: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声势动作,为演唱添花加彩。(比如骑马、甩马鞭、拍膝盖等动作。)【设计意图】

在“山林的呼唤”的情镜中,学生趣味的体验原汁原味的声音来源,并为后面的“喊唱”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可以降低学生学唱的难度,拉近学生与民歌的演唱距离。

3、《槐花几时开》

A:听赏:聆听老师范唱《槐花几时开》,为老师的演唱划拍。

B:讨论:这首作品的曲调和节奏有何特点?你能用线条将其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从线条的粗细、形状去表现音乐的旋律、节奏及情绪特点。)C: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和旋律在情感上的细腻表现。D:探究劳动号子与山歌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

老师的范唱能给学生亲切感,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民歌的距离。用线条表现音乐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通过对作品感性的把握,理性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山歌的基本特征。

课堂小结 总结:民歌的传承。

跟随老船工的歌声结束本课。

【播放视频】

片头出现的老船工在三峡教游客唱船工号子:重庆开头,嗨嘿,两条江,嗨嘿;上有坛子,嗨嘿,下有缸,嗨嘿„„.师生跟着视频一起和。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什么歌?你知道哪些民歌?民歌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歌天地,感受民歌魅力!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民歌的概念。

2、欣赏《沂蒙山小调》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我们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课件展示小调定义,总结小调的特点。

二、学习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1、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云南民歌。同学们对云南有什么了解?师: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彝、白、傣、哈尼、壮、苗、傈僳、佤、回、纳西、拉祜、景颇、瑶、藏、布朗、阿昌、蒙古、崩龙、独龙、普米等族。在云南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2、课件展示山歌的定义。

3、聆听歌曲,展示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感受这首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4、小组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1)歌曲的演唱形式——演唱形式是指演唱形式是指齐唱、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的组合形式。(独唱)

(2)歌曲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一句比一句短。(3)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

(欢快、高亢、奔放等)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山野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感情所演唱的抒情性民歌,歌唱者能无拘无束的抒发自己的感情。主要在山野、田间演唱,这类民歌比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师:《放马山歌》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在西南高原,人们主要有两种生产方式:农业耕作或放牧牲畜,《放马山歌》是一首典型的牧马人之歌。

5、复听歌曲,生尝试跟唱。

(1)师:歌曲的衬词给你怎样的感受?生答。师:学会吆喝衬词“哟哦”。“哟”字长一点,“哦”字要向上扬,甩出去唱。学生练习衬词。(2)第一遍学习任务,师演唱歌词,学生配合吆喝衬词:“哟哦”

第二遍学习任务,看谁吆喝好,又能跟老师一起演唱其中一句或几句歌词

第三遍会唱的学生取代老师来唱歌词,不会的继续吆喝,赶上其他同学。(3)着重练习装饰音的演唱方法:下滑音、前倚音。(4)充满激情的演唱

(5)律动表现歌曲,骑马动作,拍腿,加扬鞭。

6、评价学生表现。师总结山歌的特点。

三、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1、骑着马儿一路来到湖南澧水岸边,在这儿我们听到了一首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什么是号子呢?一起来看看号子的定义。课件展示号子定义。

2、展示问题,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3、听后,小组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一领众和,师弹琴,学生体会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

4、总结号子的特点。

四、总结:

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各民族的民歌以其独特魅力传递其民族独特的文化信息,我们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出了繁花似锦的民族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需要更多青年一代去关注,去热爱,去传承,才能让这泥土里的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第三篇:泥土的歌教案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二)

第二课时—小调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通过聆听福建民歌《采茶灯》、云南民歌《采茶调》,云南民歌《绣荷包》、山西民歌《绣荷包》,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等六首民歌,体验不同地区小调的风格音韵。

(二)过程与方法

能对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分辨民歌的三种体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完整地演唱其中的两三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教学重点:

听赏并体验不同地区的小调及风格特点,完整地学唱福建民歌《采茶灯》,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教学难点:

聆听《采茶灯》等体验感受其音乐,并能总结出小调的基本特征。教学方法:

欣赏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放马山歌》引出民歌,简介民歌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民歌按题材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民歌的两种体裁——山歌、劳动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调。

二、新课教学: 欣赏:

(一)福建民歌《采茶灯》与云南民歌《采茶调》

1、福建民歌《采茶灯》(1)聆听;

(2)简介:又名《采茶扑蝶》,福建盛产茶叶,茶山几乎遍及西、南、北、中各地,“采茶灯”就是在采茶劳动中所唱的“茶歌”的基础上形成的民间歌舞形式。龙岩“采茶灯”是这类歌舞形式的代表。

2、云南民歌《采茶调》(1)聆听;

(2)简介:以采茶兴起的一首当地民歌,节奏较密集。

3、《采茶灯》与《采茶调》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是? 相同点:都出自南方的采茶区,都是以采茶为素材创作的歌曲,同属于民间小调。

不同点:福建的《采茶灯》,节奏较规整,旋律起伏较小,全曲只采用2/4拍子,抒情意味浓郁。云南的《采茶调》,节奏较密集,音调起伏较大,2/4与3/4拍子混用,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情趣。

(二)云南民歌《绣荷包》与山西民歌《绣荷包》

1、分别聆听这两首民歌。

2、“荷包”: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

3、听完这两首《绣荷包》,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讨论)(云南的《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唱段结构相对自由。山西的《绣荷包》,旋律明媚缠绵,唱段结构规整。)

(三)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1、分别聆听这两首民歌。

2、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表达的心情。音乐知识:

小调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在艺术上有较多的加工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学唱歌曲:

福建民歌《采茶灯》、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1)教师边弹伴奏,边教唱,学生学唱;(2)教师伴奏,学生齐唱。(3)歌曲与学生的身体律动相结合 板书设计: 《采茶灯》——福建民歌 《采茶调》——云南民歌

《绣荷包》——云南民歌、山西民歌 《月儿弯弯照九州》——江苏民歌 《王大娘钉缸》——河南民歌 课堂小结:

民歌体裁分为三种:山歌、劳动号子、小调,今天我们学习了其中的一种体裁—小调,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小调的结构极其特点,以便继续传承我国民间歌曲的文化瑰宝。课后反思:

第四篇:《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体验不同地区代表性小调的风格音韵,逐步喜爱上民间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聆听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小调,积极参与讨论、探究。通过对比,体会不同地域民间音乐的风格。

三、知识与技能:

初步感受不同地区小调的风格音韵,能随乐哼唱。

能对本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为了突出中国音乐教育的“母语文化”定位,设置了以《泥土的歌》为主题的民族系列单元。本重点介绍了汉族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形式。通过各地民间小调的演唱及欣赏体验,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歌的兴趣及热爱之情。在对比欣赏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体验不同地区民间小调的风格特色,深化学生对小调的音乐感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听辨民歌体裁。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设备、等。

[时安排]:一时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上礼仪!

上礼仪!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导入新

欢迎来到音乐堂!同学们有注意到刚才视频里唱的是什么吗?

让我们走进民间艺人,聆听他们的吆喝声。

揭示题《泥土的歌》。

聆听、感受,思考并回答。

创设情境。

三、新教学

四,实践创造

五,知识拓展

聆听《王大娘钉缸》。

师问:带着怎样的情绪钉缸的?

2简介作品。

3教师范唱。问:请同学们看歌谱聆听,你有什么发现?

4简介“衬词”。

再次聆听歌曲。)简介:地花鼓。

2)听另一版本的《王大娘钉缸》。

6简介:小调。

7音乐欣赏《好汉歌》。思考:《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音乐欣赏《无锡景》

欣赏《无锡景》视频。问:你能听出是哪个地区的小调?演唱的语言又有何特点?

2聆听音乐,体会方言演唱表达的“乡情”。

3带学生读一读方言的歌词。

4欣赏歌曲《秦淮景》,思考:与《无锡景》之间有着怎样联系?

听辨不同的民歌音乐片段。

2师生讨论、评价。

欣赏两个地区的小调。

聆听音乐,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

聆听,哼唱歌曲。

思考讨论、分组讨论、抢答

并评价

聆听,与教师互动哼唱歌曲。

引导学生认真、理性的去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造,表达能力。

六,堂小结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希望同学们能将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聆听感受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为下节做准备。

第五篇:《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丢丢铜仔》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聆听《丢丢铜仔》,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与韵味,2.能够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合唱),体验与同学合作演唱的乐趣。

教学重点:

欣赏并演唱《丢丢铜仔》,初步体会小调的风格与韵味。

教学难点:

分声部演唱《丢丢铜仔》,并有机地融合本歌的背景音响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听赏《丢丢铜仔》,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歌学唱《丢丢铜仔》 1.听赏《丢丢铜仔》,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歌描写了什么?老师带领同学们模仿火车行进的姿态和汽笛声(呜„„,克特克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为后面加入火车的背景材料演唱作铺垫,同时带领同学们欣赏宜兰风景图片。2.老师简介《丢丢铜仔》的由来,用地图出示台湾宜兰。

《丢丢铜仔》也叫丢丢铜,是一首流行于福建和台湾地区的童谣(民歌)。描写的是老式火车穿越隧道、道顶落水的情景。因流传于宜兰,故又称《宜兰调》,这首歌原为儿童们丢铜板游戏时唱的儿歌,后演变成描写老式火车穿过隧道、道顶落水的情景的儿歌。情绪轻快、愉悦,整首民歌行腔简洁,每字一腔,衬词生动形象,充满律动的韵味。歌曲为上下两句的单乐段结构,情绪轻快、愉悦,行腔简洁单纯,每字一腔,衬词生动形象,充满律动的韵味。

3.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并举例《太阳出来喜洋洋》中“啰喂”、“郎罗”、学习歌曲中闽南语的发音,如:火车、内、铜等等(也可以举经典的闽南语流行歌曲为例,如《世界第一等》“激发学生学习闽南话的兴趣),并按照节奏朗读歌词。

4.作哼鸣练习,为后面的演唱作准备。5.体会下滑音的味道。

哼唱“丢丢”体会下滑音带有的独特民歌韵味。

6.老师教唱歌曲中的第一部分,即领——合部分,使学生熟练演唱。7.(最美和声)学习歌曲的轮唱部分。

8.比一比,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进行合理分配,看哪个小组演唱的最好。

9.(最佳组合)将背景音响材料融合到歌曲中,在歌唱中用手模仿火车开动的姿态,体会火车的律动克特克特。用打击乐器融入到歌曲中,增加合唱的趣味性。

(三)、探究

听赏卓依婷、龚琳娜的版本,让学生说一说各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小结

1.学会用闽南语演唱《丢丢铜仔》,初步感受这首民歌的风格与韵味。2.能参与到合唱中,体验与同学合作演唱的快乐。

(五)、学科育人

小调作为民歌的一部分,起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经过岁月的打磨,以及老百姓的传唱与发展,历史悠久,韵味独特。但是很多民歌却面临着失传的困境,我们呼吁同学们把这些歌曲传唱起来,一起把祖国的民歌文化保护好,让我们的民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六)、作业

搜集几首你喜欢的民歌的方言版本听一下,并试着模仿一下。

下载八年级音乐上册-3-1《泥土的歌》 (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音乐上册-3-1《泥土的歌》 (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泥土的歌三教案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发声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2、学习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培养......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汇编)

    《泥土的歌3》教学设计 课题:泥土的歌课型:综合 授课班级:103 104班 课时:2课时 一. 德育目标:通过少数民族歌曲的学习,了解少数民族风情,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二. 教学......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合集]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范文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举杯祝福》一,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是歌曲演唱和歌曲欣赏:《歌唱祖国》《举杯祝福》《国家》。第二部分是音乐知识。五线谱识读(五)。第三部分是活动......

    八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上册

    八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上册 八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上册1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七个主题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内容贯穿抒情歌曲、竖笛学习、歌曲艺术处理、音乐剧、国内外名曲、音......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之一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之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七个主题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内容贯穿抒情歌曲、竖笛学习、歌曲艺术处理、音乐剧、国内外名曲、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分单......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1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2)班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举杯祝福 一,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是歌曲演唱和歌曲欣赏:《歌唱祖国》《举杯祝福》《国家》。第二部分是音乐知识。五线谱识读(五)。第三部分是活动和练习。 二,教学目标: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