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阶》公开课教案
台阶 李森祥
教者:泰州市海军中学 李呈霞
教研课题:小说欣赏探究。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2.通过细节描写的分析,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讨论自己的父亲与文中父亲的共性,他们的愿望有什么不同?进而体会环境与愿望的关系。学习重点:
文章怎样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和通过细节描写的分析,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难点:
学习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重视认识了解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教学设想:
这篇小说,要想一节课完成,必须要对课文作适当的处理,在教法上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通过探究父亲为建造台阶的过程,把握小说的情节,通过探究细节描写的把握父亲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通过自己父亲与文中父亲愿望的比较,体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2.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⑴概述故事情节。
⑵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⑶父亲为建造台阶的过程。
三.二读:品读,探究父亲的性格特征。
1.读完这篇小说,有人说父亲勤劳、要强、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请我们大家阅读课文说说你的感悟,父亲的勤劳、要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完这篇小说后,有人觉得父亲为造新屋可谓终年辛苦。甚至到了抠门、邋遢、小气的程度;还有人说,建造台阶,太微不足道了,父亲是一个卑微的、胸无大志的人,你认为是这样的吗?
四.三读: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看动画、听歌曲,感受如山的父爱。
1999年6月,贵州麻岭游览区发生缆车坠毁事件。23个游人中只有一个2岁的孩子幸免遇难,因为他的父亲在缆车坠地的一瞬间,把他举到双肩上而使他毫发无伤,而他的父亲却摔成了一堆肉泥。著名歌手韩红,依据这个真实的故事作了一首曲子就是《天亮了》请同学们欣赏。
导入语:同学们,《 台阶》中的父亲的愿望是建造台阶,目的是想通过提高自家的台阶来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听完了歌我们已被这个伟大的父亲感动了,在当时那个父亲的最大愿望是什么?
可我们的父亲,他们心中最大的愿望又是什么呢?
2.比较:你的父亲与文中的父亲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你的父亲的愿望与文中父亲的愿望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第二篇:《台阶》公开课教案
台阶
教学目标
1.能谈谈父亲形象的含义。
2.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教学重难点:
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关心、爱护儿子的“父亲”形象,看到了在困顿中前行的身影。在我们的眼中,父亲是含蓄的、坚韧的,他默默地承担着家庭的重任,他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与幸福,被压弯了腰板„„下面我们再来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父亲,看看中国农民“父亲”又是怎样的形象。(板书课题、作者)
二、复述
因为课文比较长,所以课下已经安排了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熟悉了课文。为了能对文章有更明晰的认识,我给大家提供了三个要点,作为复述这篇文章的提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用几句较完整的话,包括这三个要点,来概括、复述本文。
三、问题研讨——读懂人物
通过复述,我们再次熟悉了课文,同时也对文中的主人公父亲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接下来的问题研讨环节中,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让父亲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1、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明确:地位,受人尊重
2、明确了这个问题,找到了这句话,我们也就抓住了本文的“文眼”,这对我们理解文章内容和任务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大家对抓关键句理解全文这个方法有更深的体会,我们将全文分成几个小问题来研讨,在研讨中体会文章的情感。①、父亲为什么觉得我家的台阶低?
[明确:因为家乡有个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从这一点,你能勾勒出父亲的什么形象?
[明确:自尊、不甘人后、上进„„]
②、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来准备?请找到文中具体句子流畅的读出来,如果可能,请同时谈谈由此感知的父亲形象。
[明确:节俭、勤劳、有远大目标、吃苦耐劳、用劳动兴家立业、坚忍不拔、辛苦] ③、造好高台阶,父亲心愿达成,父亲坐在上面什么感受?为什么?
[明确:。极不自在:长期无地位,不受重视,形成的自卑心理,难以消除]
总结:从对前面三个问题的探讨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父亲是一个有志气,不甘人后,渴望有地位和受尊重的人。另外,父亲还是一个勤劳、节俭、要强且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的人,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还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四、读懂作者
这样一位父亲,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崇敬、同情]
五、读出学问
读书还有一境界:读出学问。我们就从中借鉴本文写作技巧的几个方面,为了便于大家体会,我们通过分析几个问题来学习。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台阶上费了大段笔墨?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
六、交流——读懂自己
这正是读书之境界:读懂人物、读懂作者,当然,还应该读出自己。那么,谁能聊一聊你自己的父亲,或你知道的父亲的品格或胸怀?
七:作业
1、在生活中去认识你的父亲,去关怀和爱戴自己的父亲。
2、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八、结束语
今天文内的父亲形象让我们多少有些沉重,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让我们心潮难平。是啊,他们的愿望在我们看来可能并不精彩,但他们活的实实在在,他们血管中流淌的那份自尊与坚韧,恰恰是构建人生重要的支柱。
附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台阶
老屋新屋
三级青石板台阶地位九级水泥台阶
父亲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台阶》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台阶》教案
王艳玲
教材分析
李森祥的《台阶》塑造了一个朴、淳朴、无私的农民形象。他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文章表现了农民艰辛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拼搏的精神,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2.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指握课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层意蕴并感悟文章的主旨。
2.心灵体验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语言的深远意蕴,解读父辈为提高社会地位执著而又艰辛的奋斗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气氛
师: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在他人面前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就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铺路石。可在你跌倒时,是父亲扶你起来,教会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是父亲鼓励你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挫折。在无言的大海中,让我们分享失败与成功。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板书课题。
二、交待目标、明确任务
1.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2.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会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三、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预习检测:
1.字词积累:请一两名学生板前写出你认为本文中应该积累的字词。如:揩黏硌凹凼尴尬大庭广众
2.课文内容把握:
(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2)父亲为何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3)父亲为造高台阶的新屋做了哪些准备?
(4)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了?
四、精读美文,细评人物。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台阶”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主要为了表现台阶吗?(小说主要为了表现父亲,台阶只是我表现父亲的一种独特的视角)
师:小说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成功的使用了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请大家看屏幕:(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肖像和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师:好,让我们精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
大家看要求:(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情感和性格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细节描写,并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以“读文章片断,我认识到父亲是一个农民”的句式说话)
学生在文中寻找,用圈点标注法分析语段,找到的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师巡回辅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父亲是一个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心落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敬的行列,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甘愿付出一生的辛劳。②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③父亲是一个谦卑的农民,当新台阶造好了,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等等)
语文活动一:品味细节,拍摄“老照片”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父亲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摄影记者,走进小说中父亲所在的村庄,要拍一张反映父亲形象的照片。你的“大特写照片”会拍摄哪个角度呢?
生小组交流后发言
师总结:“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可以借鉴。
语文活动二:想像体验,独白式话外音
师:小说使用第几人称来叙事?这种方式便于描写人物的心理吗?请品读下列细节描写,揣摩父亲的心理,给人物配上独白式话外音。
片断一:“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片断二:“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上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五、质疑解疑,探究选载
师:文章的中心事件是父亲盖一座有九级台阶的新房子,可文章开关去在三块青石板上大做文章,你认为这一部分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六、实话实说,诉说亲情
师:《台阶》中的父亲形象是多角度、多层面的。他不甘人后,有着要受人尊重的自强精神,为了能盖起象征受人尊重的有九级台阶的新屋,长年累月,捡砖拾瓦,抱土背石,在零碎的角票一次又一次填满瓦罐,在磨破的草鞋一年又一年高过台阶,新房子终于破土动工了。伴随着九级台阶新屋的轰轰烈烈的落成,父亲的青春一去不返,读来让人感到阵阵辛酸。那么请你体会一下,作者在父亲身上究竟倾注了怎样的感情?(关心、崇敬、怜爱„„)如果这是你的父亲,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文中写了一个父亲,可他又是许许多多个父亲。他们耗尽了一生的心血只是为了造一栋新房子,给儿女成家立业。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女们的眼里不是耀眼的、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里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起我们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里祈愿造好了新屋,砌成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八、布置作业
自拟文题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求运用细节描写手法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父 亲老了
建 好 九 级 台阶
准 备 建 造 高台阶
三 级 青 石 板 台 阶
第四篇:台阶公开课
台阶
南昌二十八中吴韵
一、情景导入,唤起亲情体验
(出示幻灯片创设情景并播放背景音乐)师: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衣着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在你跌倒了时,他会扶起你来,教会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无言的大海中,让我们分享了失败与成功。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
二、了解作者
李森祥:现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
1987年开始文字创作,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 等。本文选自同名小说集《台阶》。作者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许多农民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立志改变现状这一社会现实写了这篇小说。
三、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1、默读课文,解决生字,完成表格
这篇文章通过朴实无华、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的语言写出了父亲艰辛的一生,文章更有一种凄楚和辛酸的情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完成父亲档案。职业:农民
身体状况:年轻时:健康年老时:身体垮了
工作内容:七个月 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半个月准备过年、编草鞋。
收入情况:砍柴,一天一元五角
理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有此理想的原因:“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也是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2、品位细节,为父亲摄像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父亲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了。可父亲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叙述父亲的故事的?我们现在还不甚了解。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摄像记者,走进小说中父亲所在的村庄,去拍摄一段反映父亲形象的录象,你怎样选择拍摄角度呢?(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并用“我看到了一个的父亲”说话。
示例:我拍摄的是黎明时就起来劳作的父亲: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去新屋那里踏黄泥。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我看到了一个不怕吃苦、艰辛、勤劳的父亲。
老师:我着重拍摄父亲的“眼神”:第一段是看见别人家台阶的那种“专注”的目光;
第二段是新台阶建好后的那种“若有所失”的目光。
3、疑难探究
(1)怎样理解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造句:当我在橱窗外看到那双红色的球鞋时,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但想到囊中羞涩,不得若有所失地离开。接下来的几天我总是想起它,吃饭也索然无味!失去了理想。
他耍了个小聪明改了分数,逃避了被人耻笑的危险,可是他却有一种犯罪感和若有所失的感觉。失去了诚实。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他在一无所有的背景下用双手创造出了自己的家园——这是他的物质家园,也是他的精神家园。再艰辛的劳动没有击垮父亲,再清苦的生活没有击垮父亲,但是,“闲着没有什么事可做”击垮了父亲。腰闪了,成了父亲生活的转折点,他变得“烦躁”了,变得“自闭”了,变成了一幅总是“若有所失”的模样,他那一辈子都不曾低下过的倔强的头颅终于低下了,甚而至于“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有动”。父亲将永远不可能再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了——那就是实现自我价值。
(2)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理解作者最后一句话“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我们发现作者最后用了一个句号,如果我把标点改一下,大家看看会有什么效果? 师: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生:体壮的父亲垮了!恍然醒悟!
原文的句号怎么理解?
父亲老了,这里的“老”,不仅仅是指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受伤无法再操持农活,更是儿子感受到父亲心灵世界的“老化”——父亲不但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也同时失去了奋斗目标。身体的老朽固然已经可悲,追求的丧失更让人迷惘。但儿子之痛还更在于他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为了造屋而耗尽了一生的精力,他在父亲身体和心灵都迅速衰老的残酷现实面前无能为力。还有什么,能比清醒地无能为力地面对困境更让人扼腕心疼呢?这个貌似波澜不惊的句号,更能于平淡而冷静的语境中凸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凉。
文中的儿子同情父亲、怜惜父亲、敬佩父亲、感激父亲。
四、感悟台阶,说说自己的父亲
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父亲吗?关注过父亲吗?你们对父亲怀有怎样的感情呢?
李森祥在这本小说集的第一页写到:“中国文学不乏伟大的母亲形象,而父亲却令人遗憾地缺位。父亲,其实是我们人生起步时的第一个台阶。”
1、在这里,老师想说说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自幼贫穷,家里有五兄妹,全靠爷爷一个人挑煤维持生计。繁重的劳动把爷爷的身体压垮了,以至于爷爷很早就去世了。爸爸13岁时就扛起了家庭重担,当了一名工人。可是后来工厂效益不好,爸爸就请假出来,开了一个小饭馆。记忆中,父亲是忙碌的、艰辛的。每天天刚亮,父亲就要起床出门,蹬着三轮车给饭馆买菜。到了晚上,我做完作业11点了,父亲才能干完活回家。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两次父亲的背影。
一个冬天的夜晚,天气很冷,西北风刀子似的刮过行人的脸,大树在狂风中猛烈的摇晃,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半夜,我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原来是饭馆的常客打电话来,他们下了夜班,想吃宵夜。我从温暖的被窝爬起来,披了睡衣跟着父亲到了门口。当时屋里冷的像个大冰窖,我的身体不由自主的抖动着。我对父亲说:“天这么冷,别去做饭了,外面现在是零下几度,都结冰了,这一来一回要一两个小时,晚上都不能睡觉了。再说,就几个人吃饭,炒几个菜,能赚多少钱那。”父亲没有说什么就推门出去了。我还清楚的记得父亲裹着大衣出门时瑟缩的背影。
还有一年暑假,是50年不遇的高温年,中午我到自家的饭馆吃午饭。父亲还在炉子旁边给客人炒菜。饭馆用的炉子是烧柴油的,火大,温度特别高。一进厨房,我感觉热气扑面而来,快要把我烤化了。只见父亲先用左手用力的抖动着二十斤重的大铁锅,再用右手拿着锅铲不停翻炒着。父亲是个胖子,此时已汗如雨下,父亲的头发好像被水淋湿,一缕缕贴在头上。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一颗颗滚落下来,衣服湿的好像刚从水里捞起。父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工作,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看着父亲炒菜时的背影,我的眼眶湿润了。
父亲就这样用辛勤的劳动积铢累寸,供我都完了大学,还改善了我们家的居住条件,住上了新楼房。参加工作后,我劝父亲把小饭馆关了,在家好好休息养老。可是父亲在家坐了大半年,反而不自在,不快乐了,说什么闲不住,会坐出病来。现在父亲在昌北开发区的一个工业园当了食堂管理员,天天花3个小时坐公交车上下班,可他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我想,虽然读书时父亲没有时间陪我读书,没有多少时间和我聊天,教育我,可我从他身上学会了如何持之以恒,为理想奋斗,学到了不怕吃苦,坚忍不拔的品质,我理解父亲,尊重父亲,爱我父亲。
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
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写给父亲》:都说风/能让石头吹裂/都说雨/能将钢铁锈蚀/都说岁月/能把你的脊梁压弯/惟有你的意志/百折不挠/千磨不变/挑起全家老小/一生的重量。
2、现在我想请同学们聊聊你的父亲,试着感受父亲的品格或胸怀。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孩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请同学们回家后大声的对父亲说:“其实,我一直都懂你,我爱你,爸爸。”
教后反思:教参说得没错,父亲是勤劳善良的谦卑的父亲,“低眉顺眼”了一辈子,“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地位”。从文中大量的篇幅更可以看出,父亲是个外在和内心都同样循规蹈矩的农民,他其实正是在艰辛的劳动中感受着自我的价值。他并不厌恶劳动,而是以劳动为光荣的。盖房的成功满足了父亲的一些心理需求,但是非要把父亲的痛苦完全归结为房子建成了但其社会地位的提升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期待,这对于一个一辈子老实巴交对生活没有太多欲望的父亲来说是不公平的。那么父亲为什么造屋成功反而会显得失落,这其中的原因应该还有很多。这也许是作者真正没有弄清楚的问题,也是更值得我们去思考探讨的问题。总之,把父亲的痛苦仅仅归结于父亲的提升家庭地位的“虚荣心”没有得到满足是不合理甚至可笑的。退一万步说,就算真是这样,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批判父亲的精神境界还不够高,甚至嘲笑父亲“台阶意识”的落后,因为用这样的精英阶层才可能有的价值观来衡量父亲根本就荒谬。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生命是卑微的,但绝不是失败的。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样的坚韧的精神的支撑下才繁衍不息的。父亲就算有些“可悲”,但他的伟大也远远超越了他的可悲。我们绝不能把批判这种“可悲”作为学习《台阶》的主旋律。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父亲的创业精神,更要思考父亲以及中国农民的命运问题。
我以为,面对《台阶》这一类的小说,我们——也许比农民生活得稍微多点儿尊严的人,应该有“俯下身去”读的意识。但这“俯”,绝不仅仅只是悲悯。只有真正的爱和深刻的理解,才会读懂《台阶》们的主人公,才不会在有意无意之中犯居高临下的错误。究其根本,这其实是涉及到阅读观的问题——你到底是平民的阅读观,还是精英阶层的阅读观。唯有如此,《台阶》们的文学价值、美学价值、思想价值才会避免被扭曲的可能。
第五篇:《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
台 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真情。
情感目标:学会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意蕴,体味作品所要体现的深层意义。教学方法:朗读法、体验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不愿意让人在人前提起;他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以致于我们无法在人群中将他分辨出来;他也可能是卑微的,他一生的追求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不值一提,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却带给我们许多深沉的感动和思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父亲的世界,去触摸和领略他的梦想台阶。
二、略读,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以“台阶”为线索,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2、父亲建这个高台阶,花了多少年的时间?
三、精读,细评人物
1、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划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由。
2、九级台阶建成后,父亲有什么变化呢?
四、品读,探究小说意蕴
过渡:尽管父亲是个勤劳的艰辛的倔强的人,但小小的台阶建成后,他的梦想应该实现了,看来,真正实现了没有?
1、有人说:父亲做了一件不值得的事,他浪费了自己的青春,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建造了一个没多少用处的九级台阶,这是个悲剧的父亲。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2、作者为何把父亲这样一种颓唐的老境展现在我们眼前,小说以《台阶》为题有何用意?
齐读30、31、32段。
五、作业
以《我与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