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知识点语文版

时间:2019-05-13 21:3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知识点语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知识点语文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知识点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知

识点语文版

一、文学常识

⒈《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通讯名作100篇1949—1999》。

⒉特写及其特点:特写也叫新闻速写、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它侧重于“再现”,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

二、字词拼音

凝重

掩映

瞩目

易帜

冉冉

丧权辱国

三、思想内容

这篇特写,集中地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

四、后练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有错别字的一项

A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B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

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D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解析:B项中“旗秆”的“秆”应该为“杆”。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恶劣的经济形势冲击下,公司终于宣告破产。

B这次考试很难,但他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他沉默地走进来,一脸的凝重已经说明了一切。

D我们之间的友谊建立在彼此信赖的基础上。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词语的使用。做此类型题要先弄清每个词语的准确意思。宣告:宣布。瞩目:注目。凝重:端庄;庄重。信赖:信任并依靠。B句中“瞩目”常指大的成就,所以用在这里不恰当。

答案:B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矜持

噙住

签订

B肆虐

迂回

瞩目

率先

溃口

梦寐

D邀请

浩瀚

遨游

解析:B项“虐”应读“nüè”,答案:B

精品学习网

zhǔ”。“瞩”应读“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第6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文学常识

⒈《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通讯名作100篇1949—1999》。

⒉特写及其特点:特写也叫新闻速写、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它侧重于“再现”,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

二、字词拼音

凝(nínɡ)重

掩(ǎn)映

瞩(zhǔ)目

易帜(zhì)

冉冉(rǎn)

丧权辱(rǔ)国

三、思想内容

这篇特写,集中地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

四、写作特点:

⒈语言庄重,对比鲜明,耐人寻味。

如英国降下国旗时写道:“一百五十六年前……升起……降下米字旗”。平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

⒉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资料。

穿插了背景材料,如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升降英国国旗等,在现实与历史的交错中,感受历史的深刻演变,使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五、重点问题

⒈选择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

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分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第二个场景:晚6点1分举行英国管治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下降,五星红旗升起。第四个场景:7月1日王子和港督登船离港。

⒉体会语言含蓄而庄重的特点。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香港已经回归祖国,中国人民的屈辱历史永远成为了过去。

(2)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作者郑重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表达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

(3)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意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第三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课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课型:新授课 执笔:谢文香 备课组:初二备课组 审核人: 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标题及关键句含义,分析文章现实场景与历史背景相融合的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国家主权和领土的意识,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新闻主体的梳理)教学难点

标题及重点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

速度

品读

讨论

点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对香港了解多少?(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现状)

1840年爆发中英鸦片战争,1841年英国侵占中国香港岛,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到《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到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条约月底生效。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古老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下面,就让我们重温一下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明确目标

三、检查预习

1、凝重 níng 紫荆 jīng 停泊 bî 掩映 yǎn 1 世人瞩目 zhǔ 旗帜zhì

2、速读课文,谈谈你对课文标题的理解。

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2、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3、“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

四、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

1、速读课文按照新闻的结构筛选本文信息 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第1段)末任港督离港 主体:2——11 背景:港督府的变迁

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自学指导二

1、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明确: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港督府——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下午4点40分——港督府——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下午6点15分——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的广场——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下午7点45分——“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1997年6月30日

最后一分钟——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1997年7月1日零点40分——中国南海——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自学指导三

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明确: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的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国国旗升起;

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拓展延伸

1、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的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明确: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

2、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明确: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文章主旨:

这则通讯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盛事的回顾,证明了只有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昌盛,我们才不会被别人欺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阅读与写作上,要求学生了解消息及特写性消息的特点。学习作者语言表达上的技巧。

五、完成当堂训练

第四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廖连亚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说教材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新闻特写,它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他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同时根据本单元新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熟悉字音,熟记字形。了解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把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种新闻中能用到的材料。并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强调真实,关注的当下发生的事情,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

(1)诵读课文,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了解香港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把握新闻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内容。

而教学难点在于欣赏新闻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三、说学生情况

初高中阶段,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同时也是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培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候。课文的价值在于作者以清晰地可视性、生动的可听性、鲜明的色彩感、清新而富有动感的语言来如实的记述了香港回归的盛况。阅读的时候激动人心,更能深刻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

新闻阅读准确的反应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把握作者通过新闻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据此,本课教学我会采用阅读指导法法、问题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来教学,并采用对话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配以多媒体图片,渗透爱国情感教育。在课改精神指导下,作为教师应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收获自学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堂课由于香港回归是97年的事件,当时虽然很盛大,但距今已有十四年。高一学生记忆不会深刻。因此,授课前,应安排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阅读课文、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②阅读全文,围绕标题、导语、主体来理解本文。引导学生认识标题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导语三个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主体部分从英方降旗撤离的角度来报道这一重大事件的特点。

③阅读课文主体部分,探究文中写三次降旗的意义,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探究港督府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场景的自然过渡与以总督府的变迁来暗示香港的百年变迁,体现了中国的日益强大。

④引导学生了解新闻以新闻特写的特点,把握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的形式,认识新闻特写侧重于“再现”,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特点。

⑤课堂小结。针对今天所讲的内容进行一个知识总结。报告文学的特点在于它的新闻性,本文从英方降旗撤离的角度来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激动人心的事件,同时,穿插史料的写法增添了文章厚重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会让学生们在查询一些新闻的写法,认真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写一篇通讯。

七、在板书设计方面,我力争简洁明了,采用语词式板书,既点名本课的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总之,在教学中,我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我的说课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道真中学

2013年

第五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10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 姜舟斌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新闻知识,明确新闻与新闻特写的异同

2、品味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3、回顾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闻特写

新闻也称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语言高度概括、篇幅短小,它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资讯。

新闻特写,形象性、文学性、感染力比新闻强,常带有作者的议论和抒情,篇幅较长,描写细腻。

二、课文分析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1、本篇新闻的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用典:含义丰富。毛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意在指美国在中国作威作福的时代过去了。本文活用了这个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虚实结合:从字面上看,是指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这是现实的场景。“不列颠尼亚”是轮船的名字,但作者仅仅是向一艘船告别吗?“不列颠尼亚”的离去,同时也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

结,中国一段屈辱的历史终被洗雪。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

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本导语的新颖之处

散文式的开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开篇点题,告诉我们,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标志着长达150年的英国统治的终结。同时也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3、本文的主体部分是以什么为顺序来概述英方撤离香港的过程的?时间顺序,以时间为顺序进行写作是本文主体部分的一大特色。

展示了六个不同的场景。

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末任港督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英国添马舰营区的告别仪式 7时45分——英方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式,香港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4、文章在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巧妙的穿插了许多历史资料。没有历史资料做支撑,文章将缺少一种历史感和沧桑感,历史背景起到烘托现实场景的作用。把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相融合是本文主体部分的另一写作特色。

5、文章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细节描写是本文主体部分的第三大特色。

①“面色凝重的彭定康”

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②“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③“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这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6、本文的结语部分,我们该如何理解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三、课堂小结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四、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

标题

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相融合 导语

散文式的开头

开篇点题

主体

以时间为顺序

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相结合 结语

现实场景与历史意义的结合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知识点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知识点语文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新闻六要素、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这一体裁的结构。 2. 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

    教案: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了解新闻的特点 ⑵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析特写场景⑶ 思考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能力目标:⑴ 培养快速阅读能力。 ( 《新大纲》要求:一分钟阅读600......

    别了_不列颠尼亚教案[模版]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二、......

    别了,不列颠尼亚读后感

    别了吧,“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1 文章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事。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众多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被选入语......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师版

    高一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设计人:程欣 审核人:王春光 通过时间:2014年10月日 计划课时:1课时 教师寄语: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对着晚霞幻想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

    别了不列颠尼亚[推荐五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新闻知识,明确新闻与新闻特写的异同。 2.品味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3.回顾历史,培养学生的......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第四单元 单元知识讲解: 一、结合教材38页,教师补充: 过渡语:阅读新闻作品对我们来说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新闻之所以是新闻,在于它是新近发生的,这些可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