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3 21:4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小学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写写帮推荐)

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热是怎样传递的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热的传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热胀冷缩现象,更进一步的学习和认识热是怎样传递的。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热传递的特征及其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不同。(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热传递特征及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不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4.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热传递特征及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不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简单的结论。

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理解热究竟是怎样传递的。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探讨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并通过实验观察法,通过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科学结论。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按照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思路经编写,由饭勺柄传热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然后指导学生通过金属条传热实验及分析实验中的现象后得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的结论。最后了解热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一)生活现象,提问导入。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五)自己体验,培养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导入的方法来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回想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金属勺插入热水中,金属勺柄变热了是怎么回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我们是把金属勺前部插入热水中,而金属柄并没有插到热水里,但却变热了。这也许是金属勺前部在热水中变热后把热传给了金属柄,来做出假设,这个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正。(2)、学习新课:

1.模拟实验,初步感知热的传递

教师出示一杯热水和1把金属勺子,模拟先前被烫的场景。⑴、学生上来摸。⑵、大家交流并猜测:热是怎样传递的

通过把勺子放入热水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热水如何把热传给勺部及勺柄,从而引发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欲望。

2.探讨实验、验证假设⑴、设计实验方案.、提出问题:做实验观看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

我希望学生能在开放的、没有教师指导的环境中,展开思维,发散思维,设计出很好的实验来,自己用实验来验证。(3).讨论实验的注意事项。

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便于学生能正确演示实验,提高动手做实验的水平。

(1)明确问题:酒精灯和蜡烛的使用。(2)展示课件(3)、指导学生如何做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加大学生间交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5).交流与小结

(1)小结(2)板书(3)展示课件 汇报实验结论 以学生的实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记录、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而长期形成的。

三、家庭作业

1.同学们回家后做“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的实验。你可以根据教材的提示去做,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做。2.做好实验记录.

课虽完,但兴趣没完。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继续科学探究,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科学的精神,又让他们体会到科学学科的无穷奥妙,从而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究行为。

四、说板书设计

6、热是怎样传递的 一. 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二. 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热 高 低

第二篇:《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

《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热是怎样传递的》 它是教科版五下第二单元的第六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和验证实验,自主发现“通过直接接触,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这一核心概念,并且能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传导的现象。

一、说教材分析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六课,由“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个部分构成,有三个实验:触摸金属勺子在热水中的变化;观察酒精灯烧金属条,火柴滴落的现象;观察酒精灯烧金属片,蜡融化的现象。

从结构上讲,本课承接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的内容,引出物体热传递的研究话题;本课得出的结论又为第七课《传热比赛》的展开起了铺垫作用,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内容上讲,本课通过“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个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知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传导,并且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知道:通过直接接触,热传导总是从物体的一个部分(温度高)传到另一个部分(温度低),或者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些内容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热的知识打下基础。

可见,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热传递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1、对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认识是浅显的。由于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喝水时杯子会变热等,不用学生刻意的观察,就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基础。但这些经验是不够系统、比较模糊的。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如果上升到一定的科学道理,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出来还是有难度的。

2、对本课要开展的探究活动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五年级是学生从中段进入高段的一个开始,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在小学科学体系的三个维度上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合作、观察、假设等。因而在进入高段的科学学习中,要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3、由于教学条件有限,不少科学实验很难开展,因此学生对做实验是既喜欢,又害怕。喜的是做实验好玩,学习知识更有趣;怕的是做不来实验,出洋相,被同学笑。本课探究活动所需的材料,学生能从自己身边较容易地找到。我们正好利用这个实验让学生明白:有些没有在课堂上开展的实验,可以在课后自己动手去做。这可以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本课程有一个实验是设计在课后的)。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现象。学生学习后,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热的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 有效组织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

因为“热”沿着物体传递时,只能凭皮肤的触觉感知,不能靠视觉观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实验只有做成功了,才能使学生认识热传导的特征。要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就不能只是通过教师为他们设计好的实验,让学生照着教师安排好的步骤操作一遍就行了,教师要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活动是否围绕问题在研究就非常重要了。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有效组织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实验法、讨论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1、实验法;以学生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2、讨论法;新课标把学生定位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自己提出有兴趣探究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让学生根据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教师在此遵循 “知道了也不告诉”的原则,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

3、小组合作交流法。注意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与同组学习同伴的交流,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

六、激趣导入:

课始我以小魔术:《灵敏的鼻子》入题,让学生猜测魔术中的秘密,之后再创设冬天的情景,让孩子们想办法利用哪些东西,让老师的手马上热起来?

我以为: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猜测中唤醒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并通过生活化的探究与引导,获取知识的共鸣——热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的。

七、两个探究实验

根据教材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我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热在金属条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进行猜测,随后再引领学生设计“能看到热在金属条中传递”的实验,最后通过探究来验证猜测。

在这个环节中,我关注了两个方面:一是实验设计;二是装置改进;

(一)对实验设计的关注。我是这样设计的:(见PPT:在设计实验前,我先让学生讨论需要什么材料,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提供我为每组准备的材料,再让学生根据现有材料通过独自思考、小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之后,全班一起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评议,教师的有效追问,学生思维的火花逐渐被点燃,实验设计逐步完善。在学生明确了实验方法之后,还引导学生或画或写完成实验设计记录,学生记录起来倍感轻松。)

设计实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快速、细致的实验设计是保障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传统的实验教学,几乎忽视实验设计环节,只重视学生按实验步骤去完成操作的过程,如“按方抓药”被动地接受,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性学习,设计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设计实验的能力是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在平时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二)对实验装置的改进。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我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大胆改进,用套蜡环的方法代替粘火柴棒,(实验装置如图所示PPT)粘火柴棒很不方便,而且很容易掉,影响实验的效果。套蜡环降低了学生操作的难度,实验结果一目了然,而且还可以减少误差。

(注:红色的圆圈,代表套进去的蜡环。)

实验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先让学生猜测“热在金属片中又是怎样传递的”,预测画一画,然后用投影展示学生画的样子,并加以说明,这是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然后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再来修正画一画,这个时候,画的就可能跟预测的不同了,或许会更细致更具体。

(这是我带领学生预测的几种热传递画法:见PPT。)

这个环节,我有两点思考:

(一)从线到面,对第一个探究活动进行拓展。

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往往会认为热传导是一个线行的过程,经过上面的实验观察活动,似乎更强化了他们的这种认识。热传导真是这样的吗?通过观察热在金属片上传递的过程和方向,不仅拓宽了学生探究思路,也会使学生对热传导产生新的认识。从线到面,更深刻地认识到热是从温度较高的地方传向温度较低的地方。

(二)以画代写,对实验记录方法进行创新。

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我选择让学生以画画的形式代替单一的描述记录,这样既降低了难度,而且也是科学记录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画的样子也许会有不同,体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此,我不做统一规定,只是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改进。

八、拓展延伸 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三个拓展延伸:“考考你”、魔术揭秘、“家庭实验”。

我的思考:以“考考你”作为拓展,目的是能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做一次反馈,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得到概括,由知识上升到概念这一理论的高度。对课前的小魔术进行揭秘,以使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延续到课外,而“家庭实验”探究,则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课虽完,但兴趣没完。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继续科学探究,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科学的精神,又让他们体会到科学学科的无穷奥妙,从而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究行为。

九、说板书设计

6、热是怎样传递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由于采用了实验法,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我在黑板上只书写了上述文字,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老师们,在设计本课时,我关注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整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根据生活经验对该教学情境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猜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有目的地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再利用答案,解释相类似的生活问题。整节课让学生处于不断的猜想设计验证当中,思维不断地激活,过程不断地完善。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帮助他们运用各种思维的技巧来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十、说教学反思:

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可是,这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在这节课中,我有了以下收获:

1、本课内容是对“热是怎样传递的”即热传递的方向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热传递的方向他们已经具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用实验验证是不难的一件事。但是,在教学中,我预期让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我希望学生能在开放的、没有教师指导的环境中,展开思维,发散思维,设计出很好的实验来,自己用实验来验证。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欠缺。

2、在实验探究的实施过程中,借助生活情景和经验,促进有效问题的产生,明确研究方向。学生的猜测根植于他们的经验,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的材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由于探究活动的设计思想来源于学生生活经验,既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又提高教学的信度和效度,更能把学生直接带入相关的真实情景中。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这一点还是达到目的了。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些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改进、积累的地方。我始终坚信:让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这才是科学教学的真谛。

第三篇:教案热是怎样传递的(推荐)

2.6 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习惯。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热传递的兴趣。3.培养学生记录的习惯。【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教学准备】

教师:烧杯一个、热水、金属棒、凡士林、牙签、金属圆片、课件。学生:金属棒、涂好蜡油的金属圆片、酒精灯、火柴、牙签、木夹、凡士林、实验记录表。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根金属棒,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摸摸,看看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如果我把它的一端放入热水中(教师示范),猜猜过一会儿金属棒的另一端会有什么变化?

2.你们猜的是不是和事实一致呢?请刚才上来摸过的同学再来摸摸。请你告诉大家,现在有什么感觉?哦,金属棒的这一端真的变热了,和同学们猜的结果一样。老师现在有个疑问了:金属棒的这一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也变热了呢?你为什么这样猜测?(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画图示)

3.金属棒上的热真的是像你们所说的那样传递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

二、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

1.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些猜测,是否正确呢?该怎么检验?对,我们需要用实验来证明。

2.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根金属棒、酒精灯、几根牙签、木夹和凡士林。(教师出示凡士林)并介绍:这个小盒里装的就是凡士林,这种材料很特别,在常温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细小的物体,如它可以粘住牙签、火柴等。但是遇到热它就会熔化,不能再粘住细小物体了。你们能不能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能亲眼看到热在金属棒上传递的过程呢?

3.小组讨论并设计方案。(教师巡视)4.小组上台汇报设计成果。

学生交流,并完善方案。(应用木夹夹住金属棒的一端,凡士林粘的多少要差不多,牙签粘的距离应差不多,给牙签编号……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图示)

5.听了刚才两组同学的汇报,你们肯定又有新的启发吧?下面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组的设计方案再完善下。

6.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出这么新颖的方案来。那等会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为了使实验更成功、更安全,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小提示,请你们默读一遍。(课件出示,学生默读)

7.材料员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8.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现象。(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在图示上标出)

9.小结:听了刚才同学们的汇报,老师发现无论是在金属棒的一端加热,还是在中间加热,热在金属棒上的传递都是有规律的。谁来总结下,热在金属棒上到底是怎样传递的?

三、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过渡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热在金属棒上的传递是从较热的一端传递到较冷的一端。如果我把这根金属棒换成一块金属圆片,热在这块圆片上又会怎样传递呢?你为什么这样猜呢?(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图示。)2.猜测需要实验来验证,老师已经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涂好蜡油的金属圆片,(师述:蜡油和凡士林差不多,遇热很快会熔化)等会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方案进行研究:在中间加热或在边缘加热。加热时重点观察什么呢?

3.材料员领金属圆片,学生实验。4.学生交流实验现象。

5.小结:根据这两种现象,谁来总结一下,热在金属圆片上传递又有什么规律呢?(也是从酒精灯火焰加热的部位开始传递,从较热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部分。)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热在金属棒和金属片上的传递。那么谁再来说一说热是怎样传递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热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并出示热传导的概念)

2.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金属材料,它能较快地进行热传递,那么其他材料是不是也都能较快地进行热传递呢?这个问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好吗?

热在金属棒上的传递实验记录表 我们小组的实验设计(画简图表示)我们的猜测: 观察到的现象: 我们的结论: 【板书设计】 6.热是怎样传递的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热

第四篇:《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执教者:李志军

教学目标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3、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并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4、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三个一元的硬币、PPT课件等。

分组材料:金属条、铁架台、火柴、蜡环、金属片、酒精灯、纸巾 教学过程

复习:观看小视频回忆前面学习的知识。课前小魔术:《灵敏的鼻子》

同学们,我从刘谦那儿学了个小魔术,想看吗?我这儿有三个相同的硬币,等会儿呢,你从这三个硬币中任意拿一个,捏在手中,要捏紧了哦,然后举起那只握着硬币的手,背诵一首古诗,背完了再把硬

币放回原处,我不用看,只要闻一闻,就能找到被你捏过的那个硬币。(表演)谁知道了秘密?(猜测)

这个魔术跟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有关,想学吗?好!上课。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每到冬天,老师的手总是很冷,你能帮我想想,可以利用哪些东西,使我的手马上热起来?(板书方法)

2、提问:黑板上这些物体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热的物体。)能说得更具体点吗?是比谁热的物体?(……都是比手热的物体。)所以手上的热量是从哪里来的?(补充板书:……→手)

3、手和……之间温度不同,有温度差。(温度差)我们把热的物体叫做高温物体,把温度较低的物体叫做低温物体。热是从哪儿传到哪儿的呢?(板书:高温物体→低温物体)

(二)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1、出示金属条:我这里有一根金属条,用酒精灯给金属条的一端加热。金属条的中间会热吗?另一端呢?哪里先热?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

2、你能设计一个实验,使自己能看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吗?(课件)

设计实验: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实验目的:能看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需要材料:(金属条、酒精灯、铁架台、火柴、蜡环)——蜡遇热会熔化,掉下来。

实验方法:

利用这些材料,我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能看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

3、小组设计,汇报、交流实验方案:说说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法? 方法:

(1)先把金属条固定到铁架台上。(已经固定好了)(2)然后把蜡环套到金属条上。

②用到了套蜡环的方法。追问:为什么要套蜡环呢?(蜡环受热后,会融化,掉落下来,根据蜡环掉落的先后顺序,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热传递的方向。)

③套几个蜡环比较好呢?1个合适吗?为什么?(对,3个、4个、5个都可以,可以更好的说明问题。我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4个)④怎么套?距离有没有要求?(要分布均匀,我在金属条上已经做好刻度了)

(3)再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看哪边的蜡环先掉下来。⑤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方法:(复习一下)

⑥在哪里加热?(鼓励学生想出在金属条不同部位加热的方法,如一端加热、中间加热等)

4、这个实验中,我们着重观察什么呢?(观察蜡环掉落的顺序,从而推测热传递的方向)实验之前,请你们先猜测一下,蜡环掉落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5、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请同学们注意:千万不能触摸加热后的

金属条,小心烫伤。

6、材料员领取实验材料,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加热时关好门窗、用书挡一下)

7、小组上台汇报交流:哪个小组上来说一说,你们组的发现。①小组汇报:我们小组采用的是一端加热的方法,蜡环掉落的顺序依次是: A B C D(用教鞭去点字母的顺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我们发现:

1、距离加热点越远,热传递所需时间越

长;距离加热点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

短。

2、热在金属条上传递的方向是():A.向一边

B.向两边。(板书:加热点→两边)哪个小组也做这个实验的?你们的意见呢?

那如果换一边加热呢?(出示课件,学生回答蜡环掉落顺序)②小组汇报:我们小组采用的是 中间 加热的方法,蜡环掉落的顺序依次是: A C B D(用教鞭去点字母的顺序)如果只看加热点左边A和B,谁先掉?右边呢?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我们发现:

1、距离加热点越远,热传递所需时间越 长;距离加热点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

短。

2、热在金属条上传递的方向是():A.向一边

B.向两边。(板书:加热点→两边)

哪个小组也做这个实验的?你们的意见呢?

③得出结论:热在金属条上是怎样传递的?(热在金属条上是从温度 高 的部分向温度 低 的部分传递的)(板书:温度高的部分→温度低的部分)

(三)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除了金属条外,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块金属片。如果在金属片的中间加热或者在金属片的边缘加热(课件出示),热在金属片上又会怎样传递呢?我们先来猜测一下。

2、猜测需要实验来验证,这个实验又怎么做呢?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能够“看到”?引导学生想到用蜡涂抹。——蜡怎么涂?(要涂满而且涂的要均匀)

金属片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金属片上有塑料柄,直接拿着加热就可以了。

3、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观察蜡融化的情况)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出示实验要求)(1)把涂有蜡的一面朝上。

(2)加热时,铁片保持水平。结束后,铁片平放在白纸上冷却。(3)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记录表。★注意:不能用手触摸加热后的金属片,小心烫手。

4、领取实验材料,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

①从中间加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从边缘加热呢?(学生上台汇报、课件演示)

②小结:热在金属片上是怎样传递的?(加热点→四周)金属片上的加热点的温度高,四周温度低,所以热在金属片也是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指板书:温度高的部分→温度低的部分)

(四)整理提升,揭示概念

1、揭示概念:今天,我们研究了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上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像这样,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我们称它为热传导。(读概念,板书:热传导)

热传导一般发生在固体中,是热的传递方式之一。

2、其实热传导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谁来举个例子?(师:只要你善于发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3、热的传递除了这节课学习的热传导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式,想知道吗?打开书本第47页,阅读一下。

1.热传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2.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对流: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辐射: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

4、我们今天的内容探究完了,来做几道练习题吧。课堂练习:

1、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A.从物体较冷的一端传向较热的一端 B.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C.没有固定的规律

2、冰遇到火会很快的融化,说明有_______ 传递过去。

我来分析:

1、在铜条的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

(1)A、B、C、D、E各点上的蜡烛会先后熔化。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

①()②()③()④()⑤()(2)针对这种现象,请作出你的解释。

(五)拓展

回到课前的小魔术,哪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发现这个小魔术的秘密了吗?

小魔术诀窍:将三个硬币不是一一拿到鼻子边闻一闻,而是假装闻一闻的同时,分别将硬币拿到鼻尖上碰一碰。被小伙伴捏过的硬币温度升高,所以到鼻尖上一碰马上就能感觉出来。注意拿硬币到鼻尖上碰一碰的方法别让小伙伴发觉了。

这个小魔术学会了吗?回家给你的父母表演一下吗?

附板书:

热是怎样传递的(热水……

手)

高温物体

低温物体 8

第五篇: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抹布、钢条、水、滴管;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等。

【教学过程】

设定情境引入:请一名学生上台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消毒,不给他布条包金属条,让他直接用手拿着金属条加热。(通过这个情境引起学生们的讨论:一会儿金属条就会变得很热、很烫。我们能解释这种变化吗?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观察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

1、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并用图的方式表达。

2、师:我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能“看”到或感觉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

3、师出示材料和器材:水和酒精灯、滴管。根据材料,设计实验让大家能“看”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

4、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5、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

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提问:用酒精灯给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热在金属圆片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热在金属圆片中是怎样传递的。并用图的方式表达。

3、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4、师出示材料:蜡。根据材料,设计实验让大家能“看”到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过程?

5、小组开展实验观察活动。

6、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让学生尽可能亲身体验,以发展学生对热传递的认识,活动中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

三:小结

师:今天的两个实验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说说热在固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师:生活中有哪些热传导的例子? 板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热

下载小学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的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 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的教学反思 教师教育学院11小教三 11103114142周鑫元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故对本次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

    五年级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四年级 学生: 填空题 1.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的部分传向温度( )的部分,直到(),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2.不同物体的传热()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 ),一般是()材料制成的。 比如()、......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合集五篇)

    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模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节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

    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范文大全

    6、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永吉县三家子中心校 张库 教材分析: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6课。本课的核心概念是热传导。本单元可......

    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设计

    五下《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五下第二单元的第六课,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此项观察活动分个两层面,第一个观察活动是用......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天祝县城关小学胡萍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制定了比较详细的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