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我们不乱扔教学反思(小编推荐)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10、我们不乱扔》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第10课介绍了我们不要乱扔垃圾,要爱护公共环境,从不同的角度、空间,教育学生注意保持公共环境的卫生,特别是我们学习、生活的环境卫生。
在教学时,为了让孩子理解课文中“我喜欢哪种环境”的意思,我就以生活中的垃圾成堆的环境图片作为范例,出示一组垃圾成对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看了这组图片的感受,再以津北小学中现实生活的场景图片,并与前一组环境图片做比较,引导他们说出他们喜欢哪种情境。其实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不乱扔果皮纸屑”的说教,但是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为了强化意识,我除了按照教材上的要求“看图说话”外,还让学生互相监督,不只是保持教室的卫生,还要养成随时捡拾垃圾好习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孩子们不能够时时刻刻的想到环境保护,如果有更加吸引他的东西摆在他面前,多数的孩子就会把果皮纸屑丢在一旁,针对此问题,我们又开展了此次活动,活动后,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得很好了,但能有一部分孩子自己主动地去扔垃圾了,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
其实孩子不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并不是他懒惰不去扔,尤其是小学的孩子,而是环保的概念在他们的小小心灵中还没有定位、没有记住,孩子们的乱丢垃圾现象多数是无意识的,老师就是在孩子这个模糊的意识下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现在,班里有意识的孩子不但自己能做得很好,还能提醒别的小朋友扔垃圾,如果哪个小朋友没有将垃圾扔到垃圾箱,有的孩子救自己替他捡起来,有的就一直追着那个孩子叫他把垃圾重新扔进去,从这一点也看到了,孩子的确有能力,我们要相信孩子!在本次活动中,根据统编教材的精神与理念,把表达与表现有机的进行整合,为孩子们创设了条件,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交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大家各抒己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达表现自己的认识,让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感染,真正发挥了幼儿学习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秋天到了,家长都会带孩子出去秋游,这样让我们天真可爱的孩子也知道爱护环境,我特意选择了这节环保活动课程。以王勇和他同学的行为做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在秋游活动应该如何爱护环境,让环保意识深入学生心中。我特意设计了一项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认识不同垃圾的标志和概念,让学生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引导学生垃圾分类。
最后,再把津北小学文明校园的创建,宁国市文明城市的创建植根学生心中。
第二篇:第十课 我们不乱扔[范文模版]
第十课 我们不乱扔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守则里提倡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
2.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能有创意的利用废旧物品,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的这首小诗《家》吗?(大屏幕出示课文《家》)
学生:记得
教师:谁来读一读
学生泛读小诗之后请同学们齐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首小诗写的真好,你们想做一名小诗人吗? 课件出示:
我们坐在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家; 闽清县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下面大家就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城关小学吧!
屏幕出示照片学生说出这是我们城关小学的哪些地方,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样的美丽的校园里你有什么感受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大屏幕出示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请同学们对比,你更喜欢哪一幅,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情绪?
结合38页图片,请你把喜欢的踢偏打上对号,引导学生说出: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 师生共同说出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保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不乱扔》出示课题(学生书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不只为了干净 ⑴小调查
①提问:你会把垃圾放在哪?(垃圾也有自己的家)②思考:如果垃圾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出示:乱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现场,教师出示触目惊心的调查数字。
⑵导行,当我们产生垃圾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出示39页情境图片让学生分析你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三、总结
每个人坚持做环保小卫士我们的生活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要靠大家来维护,我们要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带走是一种文明行为,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二、新课 小活动:
1、制定环保行为规范
小探究:为了保护和美化我们的家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①小组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请学生汇报
②介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塑料袋等的危害,引导学生理解美化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废旧物品再利用 [1]变废为宝活动图片欣赏。
[2]出示老师做的变废为宝的小制作请同学们说一说,用了什么材料?怎么做的?你有没有更好的创意 [3]看了这么多变废为宝的小创意,谈谈你有什么想法?
三、反馈检测
教师总结:从今天起,让我们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在学校里看到不合理的乱扔垃圾的现象我们要勇于向他们提出意见,在家里也要做父母身边的小小环保监督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美化我们的家园做一份贡献吧
小作业:做一朵文明花把你做到的涂上颜色,让文明开花 板书:
我们不乱扔
《中小学生守则》提倡我们保持公共卫生
第三篇: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10.我们不乱扔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喜欢哪种情景 不只是为了干净 教学目标
1.知道不乱扔垃圾是一种文明行为,还是保护环境。2.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哪些地方是干净的。3.培养学生文明,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校内校外一个样不乱扔乱吐乱倒。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喜欢哪种情景 1.出示38页图,让学生勾选。
2.七嘴八舌:身边还有哪些地方是干干净净的,让人舒服的。小结过渡。
活动二 不只是为了干净 1.绘本故事“干净的春游”
2.思考:春游过后把垃圾带走,仅仅是为了干净吗? 3.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上述问题。4.全班交流汇报。
5.小结:………不仅是爱干净,还是文明的表现,更是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这样可不行 我能做到的…… 教学目标
1.知道哪些现象是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怎样做才是讲卫生的表现。2.通过观察讨论得到相关知识。3.培养学生讲究公共卫生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知道怎样做才是讲卫生的表现 教学准备 我的观察记录表 课前下发观察填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这样可不行 1.汇报观察记录。
2.学习《中小学生守则》里关于保持公共卫生的条款。3.小结。
活动二 我能做到的……
1.教材41页上面一幅图,讲究公共卫生的正确做法。2.还有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3.自制公共卫生好红花。教材41页下图。4.课堂小结。
第四篇: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我们不乱扔》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这一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旨在告诉学生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让学生知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本课主要讲解前两个主题。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学校的公共卫生和家居周围的公共卫生已有直接感受,且对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已经直接接触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环境意识很差,随地乱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导致有些地方的公共卫生很差。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小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培养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显得十分必要。教学目标
1.比较不同公共环境带来的不同感受,知道应当保持公共卫生。2.了解不同的垃圾要分类放在不同的垃圾桶里 3.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为什么要保持公共卫生以及怎样保持公共卫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图一:运动场上到处是果皮纸屑等垃圾。
图二:湖边到处铺着各种各样的垃圾。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们心情怎样?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
学生回答:小朋友们不讲公共卫生、没有自觉保持公共卫生等。
二、我喜欢哪种情景
出示课件:优美的环境和脏、乱、差的环境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愿意身处哪个环境?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整洁、优美的环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会使人心情愉快;脏、乱、差的环境有损我们的健康,还会令我们心情不愉快。
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干干净净的,让人觉得很舒服呢?
学生回忆、思考,举手回答。
三、不只是为了干净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要求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是不是为了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呀?
学生甲: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教室就干净、漂亮了。
学生乙:不只是为了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还能回收再利用有些垃圾。
学生丙:是,因为垃圾太脏了,应该把它们放到垃圾桶里去。
课件出示同学们秋游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垃圾箱上的这两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3)怎么给垃圾分类?
(4)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学生认真看图,思考交流。
小结:我们要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并且要分类放在不同的垃圾桶里,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板书设计 我们不乱扔 我喜欢哪种情景
不只是为了干净
第五篇:第十课 我们不乱扔
第十课 我们不乱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小学生守则里提倡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
过程与方法: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有创意的利用废旧物品,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激学法、补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的这首小诗《家》吗?(大屏幕出示课文《家》)
学生:记得。
教师:谁来读一读。
学生泛读小诗之后请同学们齐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首小诗写的真好,你们想做一名小诗人吗?
课件出示:
我们坐在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是()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下面大家就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小学吧!屏幕出示照片学生说出这是我们学校的哪些地方,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样的美丽的校园里你有什么感受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大屏幕出示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请同学们对比,你更喜欢哪一幅,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情绪?
结合38页图片,请你把喜欢的踢偏打上对号,引导学生说出: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
师生共同说出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保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不乱扔》。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不只为了干净
⑴小调查
①提问:你会把垃圾放在哪?(垃圾也有自己的家)
②思考:如果垃圾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③出示:乱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现场,教师出示触目惊心的调查数字。
⑵导行,当我们产生垃圾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
出示39页情境图片让学生分析你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三、总结
每个人坚持做环保小卫士我们的生活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要靠大家来维护,我们要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带走是一种文明行为,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二、新课
小活动:
1、制定环保行为规范
小探究:为了保护和美化我们的家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①小组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请学生汇报。
②介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塑料袋等的危害,引导学生理解美化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废旧物品再利用
(1)变废为宝活动图片欣赏。
(2)出示老师做的变废为宝的小制作请同学们说一说,用了什么材料?怎么做的?你有没有更好的创意?
(3)看了这么多变废为宝的小创意,谈谈你有什么想法?
三、反馈检测
教师总结:从今天起,让我们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在学校里看到不合理的乱扔垃圾的现象我们要勇于向他们提出意见,在家里也要做父母身边的小小环保监督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美化我们的家园做一份贡献吧!
小作业:做一朵文明花把你做到的涂上颜色,让文明开花
板书设计:
我们不乱扔
《中小学生守则》提倡我们保持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