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12(岳麓版必修2)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12(岳麓版必修2)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试用)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型 新课 第几 课时 2 课 时 教 学 目 标(三维)知识与技能: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新政材料,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感受罗斯福对美国乃至世界的贡献,认识到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大萧条出现的原因;罗斯福新政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材料分析法,启发讲授法 课件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以大萧条为先导为新政作铺垫,在处理危机的模式上出现个人和国家两种,不同的模式产生的影响不同。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导入新课:
这是今年2009年在伦敦和德国爆发的大规模游行示威,从字幅上我们可以看到capitalism isn't working arother world is possible,从去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已让很多人失业,而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下去,面对棘手的危机各国纷纷救市,但结果怎样呢?我们不得而知。80年前也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规模严重程度强于此次危机,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处理危机的呢?历史能否给当今的政坛领导人提供一把打开危机之谜的钥匙呢?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roosevelt's new deal.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师:在这场危机爆发前的20世纪2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片繁荣祥和景象,更有甚者财政部长梅隆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
过渡语:孰不知危机已经静悄悄地潜伏到1929.10.24,这一天星期四,它和往常一样是一个明媚的晴天,但股市里的阴云已让每一个股民窒息,因为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后来人们把它称为“黑色星期四”,从1929年-1933年,30种工业股的价格平均每股下跌了约5/6。
股市的崩盘只是危机的开始,之后人们大量提取现金,即使这样生活仍然究困潦倒,排队等待免费的救济品,变卖家产换取现金,长长的失业人群在等待救济,而生产财富的人呢?(展示两则材料)
材料一:俄勒冈的牧羊人将羊肉喂了鹌鹑,而我却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厅里找剩肉。
材料二:数千蒲式耳的小麦丢在田里无人收割......在俄勒冈州我看到几千蒲式耳的苹果烂在果园里。......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un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展示20年代美国的“繁荣”)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回:①为什么在1929年以后会出现大量的人们穷困潦倒的现象叱? ②为什么生产者会将大量的财富丢弃掉了呢?
③为什么不发给或卖给穷人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师: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出导致1929年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产销矛盾,面临着严重的矛盾,当时美国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想发财,就买股票。”穷困的美国人当然想发
财了,于是将自己仅有的钱投入股市,造成股市价格的虚高,当供需矛盾一旦尖锐化,股市就会崩盘,“黑色黑期四”就出现了,之后迅速横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展示对世界影响的材料)
材料:不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从1929年的100下降到1930年的86.5、1931年的74.8和1932年的63.8,共下降了36.2%。在前几次危机中,最大的下降数是7%。世界国际贸易的衰退更为急剧,它从1939年的686亿美元下降到1930年的556亿美元、1933年的242亿美元(下降了64.7%)。这里还应该指出,在过去,国际贸易的最大下降数是7%,出现在1907-1908年的危机中。--斯塔福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生: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了快速发展,产品数量激增,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消费者相对贫困、消费能力低下,使供需矛盾异常尖锐。
②许多产品需要运输、加工等程序,实际上提高了产品的成本,本来滞销后产品价格下降,使生产者认为宁愿赔掉产品的成本价,也不愿再赔运输、加工的成本了。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过渡语:面对人类社会从未遇到过的大危机、大灾难,历史该如何选择这个拐点呢?我们一起来看那时候的人和国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师:大家可以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危机时代下的失业工人,生活穷困潦倒,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师:其实你们无非选择了两个方向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人在遇到困难时,往往都会憧憬美好的生活,当时哪里值得向往呢? 师:对,苏实行计划经济,无所谓供需矛盾,全部由国家提供,所以当西方出现经济危机时,苏被西方人看作圣土,有10万美国人移民社会主义苏联,提高了其影响力和号召力。
另一种人比较现实,往往对现实不满意,他们就会泄愤,在社会上游行示威,甚至出现打砸抢烧的现象,社会犯罪率很高,这时就会有打砸抢烧的头子乘机兴风作浪,借机拉拢这帮人形成地方恶势力,甚至有的国家这些势力还要夺取政权,比如德国、法西斯势力由此崛起,组织学生思考p70题。
生: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时人称之为“大萧条”,它是自经济危机出现以来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的经济危机。生:甲......乙......丙......生;苏联 生:法西斯势力借助他们的力量和当时人们在危机中的心理拉拢民心,许诺人们各种条件,得到人民支持,最终在选举中获胜。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师:但上台后的法西斯势力对内独裁,对外扩张,他们用武力强行打开市场,将滞销的产品卖出去,同时战争也解决了就业问题,但却威胁到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同时导臻世界动荡不安,这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过渡语:在个人选择了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时,国家会选择什么方式来解决经济危机呢? 师:对,危机爆发后,时任美国总统胡佛执行自由放任政策,什么是自由放任政策呢?(组织学生阅读p72)
师:为什么它的反危机措施失败呢?
师:除此之外,大部分国家为保全自己采取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货币贬值,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只能让整个世界经济危机日益严重,这种矛盾反而影响了各国的关系。
过渡语:面对资本主义的敌人--社会主义的迅速发展,法西斯势力对民主制度的冲击,以及经济危机日益严重,难道资本主义真的生不逢时,走入衰亡了吗?
师:此时历史选择了一位人物,他就是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这个37岁因小儿麻痹下肢瘫痪坐轮椅的人能否拯救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呢? 生:1.自由放任政策
2.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生: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平衡供需,政府只是“守夜人”。
生: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本身也存在着问题,它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这是胡佛所没看到的(展示胡佛时期的图片)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他在首次就职该演说中向世人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这段鼓舞人心的、坚定有力地演说让美国人民增强了对罗斯福的期待。为了把美国人民从绝望中拯救出来,重振国家经济,罗斯福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与民交流的方式--炉边谈话,在炉边向人民宣传大政方针,有点涝家常的色彩。在其12年的总统任期内,共做了约35次炉边谈话,每次都以“我的朋友们”开头,密切了总统与人民的关系。
师:罗斯福1933年3、4上台,第五天就开始了他的新政改革,签署了一系列国会通过的新政法案,第一个法案就是《紧急银行法》。在经济危机中,美国有800个银行破产,900万个存款账户消失,人们的生活积蓄在瞬间化为乌有,此时人们已不敢把钱放入银行了,但国家要想振兴经济,没钱能行吗?所以《紧急银行法》下令关闭小银行,整合银行,让大银行恢复信用,让人们敢把钱存入银行,但人们还是不敢,于是1933.3.12罗斯福进行了第一次炉边谈话(展示材料)。
材料: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 生:不行。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师:罗斯福已经说得不能再简单了,他以总统的身份唠家常式的谈话让人们更加相信自己的总统,所以不到一周,就有占全国3/4的银行复业,这就为重振国家经济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过渡语:接下来就要拯救美国的经济,首先是工业,这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当时颁布的《工业复兴法》。
师:这部法主要调整两种利益,企业之间和企业主与工人的利益,企业主之间主要是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企业主与工人之间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并且可以与雇主谈判的权利,这是在保证消费、维护社会稳定,当时对凡是接受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企业,国家颁布“蓝鹰”标记,表明它保障工人利益,防止过度竞争,有意缓解经济危机,但有些企业认为该法从企业身上取走的太多,反对接受该法,罗斯福发表第三次炉边谈话,(展示材料)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材料: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罗斯福第三次炉边谈话
这就告诉那些企业你接受“蓝鹰”,我能看到,你不接受,小心点,强制他们接受《工业复兴》。师:《农业调整法》规定由政府收购或补助减产农民,这样以法令的形式限供,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师:《联邦紧急救济法》先为直接救济但治标不治本,后改为以工代赈,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
师:以工代赈有什么意义? 师:《全国劳工关系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 保护劳工权利有什么作用? 师:《社会保障法》有什么作用呢?(展示材料)
材料: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它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
生:①解决了就业问题,防止这些人影响社会秩序,倒向法西斯;②政府兴办公共工程也刺激了消费。
生:维护社会稳定,遏制法西斯势力。
生:①同上;②使社会财富再分配稍显公平。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公平。
--人教版必修2 总结:纵观整个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会发现他整顿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师:他一反以前自由放任,用法令的形式干预经济,《紧》保障振兴经济的物质基础,其它法令用国家力量限供、促销、维稳,既解决供需矛盾,缓解经济危机,也遇到了法西斯势力,维持社会稳定。
师:但这样的措施遭到了许多人的不满,为什么呢?(展示材料)材料: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生:国家干预经济 生:不正确
①罗用国家力调整供需矛盾,必然会损害企业主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②罗用国家力量对财富再分配,有利于保证公平、效率的实现,以及拯救美国的民主制度。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过渡语:反思罗斯福新政,它不仅拯救了资本主义的命运,而且它的特点也体现了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的“计划”与“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的精华结起来,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相互对立的。
过渡语:正在罗新政之时,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在时记得关注着改革的动态,他就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于1936年写成了《就业、利息和贷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那么什么是凯恩斯主义呢? 师:凯恩斯主义一改自由主义放任政策,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可谓经济思想之革命,故称为“凯恩斯革命”,它罗斯福很相似,有什么关系呢? 课后小结:
1929-1933经济危机,不仅是危害,更给世界带来了转机,它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此以后资本主义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我们下节课共同学习。生:......生:罗斯福新政先出现,它的实践为凯提供实践基础,凯恩斯主义是理论升华;1936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指导了罗斯福新政。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开始:美国“黑色星期四” 生产力急剧发展
消费能力严重不足 1929-1933 传播:横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处理办法 股票投机过度 经济危机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社会主义--提高其影响力和号召力 个人
法西斯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处理办法 世界动荡不安 内容:金融等四方面 自由放任政策
国家 加重危机 罗斯福新政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1936年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关系恶化(1933-1939)凯恩斯主义 影响:见书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试用)板 书 设 计
供需 经济 处理 矛盾 危机 办法 ☆补充设计☆ 作 业 设 计
1、简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请结合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历史事实,讨论一下它给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哪些危害,又创造了哪些机会。教 学 后 记
1.在处理1929年“大萧条”原因的时候应该把“分期付款”这一知识点加入进去。当时供需矛盾已经出现,而分期付款无异于给市场一种需求能力很强的假象。实际上消费者的还款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一旦无法还款,供需矛盾就会白热化,经济危机就爆发了。这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是一个道理。
2.处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时可以设置一个探究题,让学生分析新政措施是如何解决经济危机的。
第二篇:教案-岳麓版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山东省安丘青云学府历史组韩湘潭
ltjy587@sina.com
第16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情景导入
我可以肯定,我的美国同胞们希望我在就任总统时将不得不为我国目前形势所迫,以坦率和坚定的态度向他们发表一篇演说。这个伟大国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将得到复兴,繁荣昌盛。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每一黑暗时刻,坦率而精力充沛的领导总是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所必需的。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知识梳理
一、经济大危机
1、经济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导致供需矛盾尖锐。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
(3)直接原因:股市投机,股价暴跌。
2、经济危机的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3、危机的特点(1)波及范围广。(2)破坏性特别强。(3)时间特别长。
4、危机造成的影响
(1)各国采取的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方式使得经济秩序更加混乱,国际关系进一步恶化。
(2)引起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思考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很快波及到全世界的主要原因。
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思考2:经济危机给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留下了什么教训?
(1)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不同制度的国家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并不断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山东省安丘青云学府历史组韩湘潭
ltjy587@sina.com
(3)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组织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扩展和延续。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三、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3)美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4)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2、新政的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2)调整工业生产: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复兴工业。(3)调节农业生产:缩减耕地和农产品,控制市场价格。(4)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颁布《社会保障法》;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刺激消费。
3、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
4、新政的评价:
(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2)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3)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之后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后来,新政策的调整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思考3:面对危机,罗斯福所采取的措施与胡佛的措施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与胡佛政策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抛弃了美国信奉的传统经济政策——自由放任,即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认为即使出现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也一定能使国家安然度过。新政是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
5、凯恩斯主义出台的背景
(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受到人们的质疑。(2)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3)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实践活动。
6、凯恩斯主义的内容
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方法是扩大需求。
山东省安丘青云学府历史组韩湘潭
ltjy587@sina.com
6、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和局限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它并不能消除经济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失业率与物价同时上涨,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面对新的问题,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
第三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3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1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课程标准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为了克服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二战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树立了典范。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在初中教材讲过,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初中时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史实,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认识比较肤浅,需在学习本课时进行深入探究。学习研究本课对认识当前金融危机有一定现实意义,学生有探究的渴望和兴趣,只是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教学方法
1.课前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影响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和图片生动再现当时的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探究相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学习方法
1.带着老师设置的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在学习本课时积极参与讨论,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后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更多有关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资料,撰写小论文,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罗斯福新政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哪些有益的启示?通过撰写小论文,树立一种关心社会、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影响。3.掌握凯恩斯主义的思想主张。
4.比较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相同之处。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插图和文字材料,探究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特点。2.通过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归纳其应对危机的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以及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尽管新政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重难点分析 重点
经济危机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重点
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曾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预言“每家锅里有一只嫩鸡,车房中有两辆车”。他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
学习新课
一、经济大危机 多媒体课件显示:
美国汽车长龙
被迫廉价出售汽车
请你观察图片后回答: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2.被迫廉价出售汽车的背后,存在哪些社会原因?
学生:①特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呈现一片“繁荣”,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②社会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相对贫困;分期付款等方式下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供需矛盾尖锐;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多媒体课件显示:
图一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二
教师:通过图一我们看到的是来往穿行于华尔街的人们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1929年10月24日被称作“黑色星期四”,这天美国股票市场崩溃,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几乎都失去了他们终生的积蓄。到这天交易结束时,已有11位著名金融家自杀。
这一天也被看作是大危机爆发的标志。请你结合图二和教材内容,说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来势猛,范围广,持续时问长,破坏性强。波及全球,货币贬值,金融危机,社会政治危机。
多媒体课件显示: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决定提高多种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关税。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则以牙还牙,都采取了提高关税的措施。对此,关、英、德、法等国曾召开国际会议,试图调整国际经济关系.但终因矛盾重重而没有取得成绩。
材料二
请你阅读材料,识别图片,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
学生:影响: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国际关系日趋恶化。2.整个社会,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二、罗斯福新政
教师: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各国纷纷寻找出路。1933年4日,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决定通过新政的办法解决危机;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走上建立法西斯专政的道路;日本在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当时的国际形势一是国际经济关系紧张,二是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日趋动荡。罗斯福运用制定经济新政策的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始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克服危机的实践。
美国罗斯福接任总统时,正值美国信贷危机达到顶点,32个州的银行全部倒闭或停业,整个金融系统瓦解。因此新政首先从整顿金融业开始。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整顿金融有哪些具体措施?
学生: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
教师:除此之外,罗斯福还在工商业、农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让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多媒体课件显示: 阅读下列材料:
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最低工资每小时40美分,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罗斯福对企业主说:“工人高工资和短工时不会伤害雇主,因此,这样干,比失业和低工资对雇主还更好一些,因为这造成更多的人有钱有时间去购买雇主的产品。这是工业复兴法的真正核心的简单概念。”
请回答:
1.《全国工业复兴法》出台后,报纸上咒骂罗斯福是天天吃“烤万富翁”,《工资工时法》出台后,报纸上又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请分析:报纸上的观点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利益,为什么说罗斯福天天吃“烤百万富翁”?为什么说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结合《国家工业复兴法》的真正核心来谈谈报纸上的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期间对富人和穷人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这种措施与以往资本主义国家赤裸裸地剥削穷人保护富人的政策有所区别,因此,报纸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以此判断报纸代表了富人利益,即资产阶级的利益。
2.罗斯福新政的什么措施限制了富人的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穷人的利益? 学生:这主要体现在《全国工业复兴法》上,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提高了工人的工资。
教师:判断观点是否正确要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加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上还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向富人敲竹杠”只是手段,其目的是恢复经济,缩小贫富差距,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多媒体课件显示:
图一罗斯福与美国农民进行交谈
图二兴办大型工程宣传画
图三田纳西水利工程
以上三幅图片反映了新政的哪些措施?图
二、图三对缓解经济危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图一反映的是复兴农业,图
二、图三反映的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一方面为经济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如田纳西水利工程,可灌溉农田,又为工业提供廉价电力资源。另一方面,扩大了就业,扩大了内需。
教师: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进行干预,并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这就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关于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教师可列举当时美国社会对新政的几种评价,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课件显示:
第一种观点: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第二种观点:一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是以少量的所谓救济麻痹工人的斗志。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总结:
当时人们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不准确,很不公允。第一种观点只是站在垄断资本家的立场,从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来批评指责罗斯福及其新政。而第二种观点则站在无产阶级立场,指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益,是正确的。但该观点全然不顾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改善人民生活,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农利益的现实,而要求罗斯福完全满足工农的利益和要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罗斯福只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代表,维护资产阶级及其国家利益是其最高目标。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之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以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民大众的利益。当然,它不可能解放工农本身。
三、凯恩斯主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思考问题。多媒体课件显示:
材料一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结束了西方经济思想史上自由放任主义的统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20世纪西方经济的需要。它实际上是在不自觉地主张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适应高度社会化生产力的需要。美国罗斯福政府在芝加哥学派的影响下,大规模地推行“新政”,该学派的观点与凯恩斯主义基本相同。
材料二 新政的实践也推动了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系统化和完整化。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余伟民等著《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请你阅读后思考:
1.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明凯恩斯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2.它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1.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罗斯福推行新政的需要。2.二战后,西方各国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教师:当然凯恩斯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只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它不能克服经济危机。
板书设计
第四篇:高中历史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岳麓版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教研室楼老师的视导课。刚好我上到《罗斯福新政》这课,内容重要,线索清晰。在为时一天的准备时间里,我不停地追问自己: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与高一新授课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思前想后,在同备课组老师的指导下,我还是决定按照我的常规方法:在完成对教材知识的基础梳理后,用几个探究加深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几经取舍后,我选择了三个探究:罗斯福新政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联系必修一,美国总统权力在新政中的变化以及对此的认识;多元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全球史观、社会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意在从横向比较、纵向联系和多角度深入解读三个层面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
公开课如期而至。学生表现活跃,基本上按照我的思路,或思考、或动笔,在下课铃声结束前,完成了课堂学习任务。可以肯定的地方有:
一、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完成了基本史实的梳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师生的有效互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我在教材内容上,有所调整与取舍,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重难点的突破上,通过三个探究实现有效教学。
三、基础知识落实,注重对历史的理解。通过相关图片、文字材料的解读,运用比较和联系等方法,不仅使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这一基础知识得到落实,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以及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四、联系必修一政治史的内容,用相关史实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新政期间总统权力的扩大,从而提升主题,突出调整和创新是必然之路。
五、联系现实,谈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
课后的研讨会上,楼老师让我先谈谈对这节课的认识。总体上我觉得还不错,但总觉得有些东西我是忽略了或是没有抓住,但自己又全然说不清,道不明。楼老师在肯定的基础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核心词汇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到位。而这节课的核心词汇则是“干预”。如果能够抓住这一个核心,就可以把很多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比如,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共性,总统权力扩大的根源,德日法西斯军事干预的失败……其实,我在备课过程中整合资源的时候,也想到了罗斯福新政何以成功,德日走上法西斯的途径,但是,在最终的整合中,我没有找到合适它们的位置,无奈之下只好舍弃。楼老师的这番话,让我顿时感觉到自己在处理教材,把握核心词汇能力上的缺失。换言之,我对课堂的立意还有待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经常在教学杂志上看到“教学立意”之类的字眼,也非常认同“立意”决定一节课的高度。但到实战演习时,总归有些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多花心思,多学习,不能墨守成规。
第五篇:11-12学年高一历史教案:《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岳麓版必修二)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落实课标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具体原因:贫富分化严重,群众贫困购买力低,而企业却盲目扩大生产,生产与销售矛盾激化;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③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导致股市崩溃。
2、标志: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3、特点:来势凶猛;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4、影响:
①引发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出现经济大萧条,世界贸易额锐减。
②引发政治危机: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绝望情绪,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社会动荡不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③造成世界局势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②时任总统的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③罗斯福在1932年大选中获胜。
2、内容:
① 整顿财政金融;② 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③ 调整农业生产;④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3、特点: 在确保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采取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矛盾。
3、影响及评价:
①直接影响: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②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③历史影响: 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被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
三、凯恩斯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革命
1、产生的背景:
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2、基本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3、评价:
①积极作用: 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②局限性:它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