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
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
作者: 网络转载 发布日期: 无
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二课《春天的歌》教案(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音乐知识
(1)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过程:
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设问:
??(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有条件的学校如能用VCD及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介绍,将更为形象生动。)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7.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
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8.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9.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10.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11.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12.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13.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14.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15.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教学重难点:
1.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 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 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 3.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 ?学生吟诵歌词时,教师弹这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注意:(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 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 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必需按不同性能的打击乐器选择其适合表演的节奏型。如金属类宜表演长音,而木块类则宜短音。9.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春》的欣赏。? ??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10.听《春》的主题音乐。? ?设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说说你的感受。? 11.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12.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13.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 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14.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四首音乐作品,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2.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重难点:
1.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教学过程:
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即大自然的春天。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每一位学生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能否也尝试一下创作„„? 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
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
4.教师还可以自己编三条节奏,让学生听辨。? 5.可以让学生创作三条节奏进行听辨。? 6.三条节奏要同时拍击,并可以重复二到三次。? 7.听辨后让全体学生模仿拍击。8.教学小结。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三课《我们的朋友》教案(二课时)
第二课《我们的朋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 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4小节曲调。
2.杜鹃是可爱的动物,在感受、体验以“杜鹃” 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问: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
二、欣赏 1.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2.再听:?(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 ?(2)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 3.师生讨论。?设问:(1)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吗?(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 4.复听乐曲: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像。5.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三、学唱歌曲。
1、轻声学唱: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
2、用口风琴找到1=F的“5 3 1”三音,按课本中的要求吹奏
3、表演唱: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甲为歌曲主人翁“我”,边唱边表演。乙为杜鹃鸟,在规定时间内唱。丙为口风琴伴奏(伴奏可以两人也可以一人)。?
四、“音乐游乐宫”:
1、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2、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
3、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 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 6 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教师示范“5 6 7”的柯尔文手势。?
4、手势游戏。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尝试视唱。
5、听辨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
6、机动:视唱全曲。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五、教学小结。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马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感受、体验以“马”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2.唱好《我心爱的小马车》。教学重难点:
1.试用 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教学过程: 1.准备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以及一段二胡演奏。如班上有学生会拉二胡或教师本人会二胡演奏更佳。? 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同时播放录音《赛马》(如能做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大屏幕播放效果更佳)。? 3.设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 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一个共鸣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 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再随主题哼唱一次。? ??设问: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 ?? 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8.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景?? ?9.再听第二乐段。??设问:? ?(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 ?(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 ?(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吗?? ?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
12.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的节奏较复杂,音程跳动大,因此有相当难度(指学谱),所以本歌主要采用听唱法学唱。? ?1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要求: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设问:你听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 ?(2)听录音范唱。? 要求:你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几句模仿唱一唱吗?? ?(3)跟随录音、看着歌谱哼唱歌曲。? ?(4)相互交流已经会唱的几句。? ?(5)重点解决几句难唱的歌曲,教师给予指导纠正。? ?(6)完整地唱全歌。在间奏上,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骑马、扬鞭、走崎岖山路„„)。? ?(7)歌曲会唱后学唱曲谱,要求能流畅地唱谱。? ?(8)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音乐。? ?(9)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演,伴奏)。? 14.创作4小节自己的歌??(1).该曲调的创作要符合三个条件:? ?①用 八个音。? ?②用 四种节奏型。? ?③4小节长度。? ?(2).凡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 ?(3).在学生创作后,要让学生自己唱自己创作的歌。? ?(4).评价后(师生共同评价),唱几首优秀的创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15.教学小结。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五课《童趣》教案(三课时)
第三课 童 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教学重难点:
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一位小学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请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范唱)。
要求: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 2.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3.分句学唱(随机):? ?(1)难点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节奏较复杂,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3小节内同时出现,有一定难度,先给予突破。先慢速度学唱曲调: ?(2)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
?(3)第二乐段,建议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学生的识谱负担。? 4.歌曲处理:? ?(1)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 ”要唱得短促、轻快,以表达主人翁欢快的心情。
?(2)两个乐段要处理得细致:第一乐段是绘景,第二乐段是抒情,两段要有对比。? ?(3)在教室内准备些道具,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表演唱,然后在全班展示,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二.欣赏
1.介绍:《猜调》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2.聆听《猜调》。? ??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 3.再听《猜调》。?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4.复听《猜调》。? 5.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6.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三.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为《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2.节奏问答编创活动。教学重难点:
1.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教学过程:
1.形象导入。?(1)设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 ?(当学生自由即兴模仿,教师可轻声地播放《木偶的步态舞》作为背景音乐衬托。当有的学生能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2)设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活泼、可爱、滑稽、动作机械„„? 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表扬他们观察很细致,总结很得当„„)? 2.聆听《木偶的步态舞》。?(1)揭示课题——标题名称。?(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3)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有条件的教室,学生最好脱鞋在地板上走动,教师也一样,这样能保证安静,听清音乐。)?(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5)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 3.完整地聆听《木偶步态舞》。? ?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的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4.小结:音乐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童趣与乐趣。
5.编创活动:节奏问答
⑴节奏问答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是一种较为自由的一种即兴创作活动,没有太多的制约,原则上长度相同即可,但也不是完全一定要一样的小节数。? ⑵节奏问答包含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而问答相当灵活,可以强对强,也可以强问弱答、弱问强答„„。? ⑶开始可以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在实践中主要是学生间的相互问答,时间上也较宽松,按课堂情况而定,但不宜做得时间太长,视学生兴趣而定。宜每课做些活动,细水长流。? 6.教学小结。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2.猜谜活动交流。3.单元小结。教学重难点: 1.感悟谜语的乐趣。教学过程:
1.由《猜调》导入:一问一答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了《猜调》,今天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 2.聆听(录音)范唱。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回答?? 3.再听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 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 6.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 7.各组排列成船形(四组4条船)教师手执口风琴到各组轮流伴奏(不带旋律,曲谱见课本),全班学生随教师的口风琴伴奏边唱边观察各组的表演(即兴)。教师到哪一组中间,该组就边唱边表演,各组唱一段歌词即间→答→问答。师生评价。? 8.学生学习口风琴伴奏:?(1)找到G音及G=1,并顺次找到“1 2 3 5”四个音。?(2)学奏伴奏谱8小节。?(3)在教师弹奏钢琴的旋律下,学生吹伴奏。?(4)学习最后4小节口风琴伴奏。? 9.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队员自己承担)。10.评价小结。
11.猜谜语活动? ⑴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 ⑵修改收集到的谜语。? ⑶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⑷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⑸单元小结:音乐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12.教学小结。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四课《音乐会》教案(三课时)
第四课 音乐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不同风格的乐曲,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及音乐情境美。
2.听辨乐器,能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教学重难点:
1.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教学过程:
1.听觉直接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这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的乐器名称:? ?《游击队歌》——口哨;? ?《苗岭的早晨》——口笛;? 3.聆听《游击队歌》:? ?(1)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2)复听时,可允许班上会吹口哨的同学随录音跟着学吹片断 4.聆听《苗岭的早晨》:? ?(1)设问:听了这首作品你想像一下,苗寨早晨的美丽情景,并把它描述出来。? ?(2)教师简单介绍口笛乐器。
5.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 ?⑴这一听辨活动,主要是将曲名、音色、画面形象连为一体,即:将听觉、视觉、人文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的能力。? ?⑵这一练习可以是两个作品为一组,分组听后即做练习。也可以四个作品听完后,再完成该练习。? 6.欧洲文化中音乐、舞蹈具有重要地位,在特定地区都有传统的音乐、舞蹈传承,这些音乐、舞蹈往往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均分律动节秦,按小节线划分而循环往复地交替,如圆舞曲、波尔卡等,本课中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具有匈牙利吉普赛舞蹈以及匈牙利民间恰尔达什舞曲音乐的特点与风格,而《那不勒斯舞曲》是意大利南方那不勒斯舞蹈的音乐。? 7.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 ?(1)初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该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速度的变化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吹”、“拉”、“弹”属哪一类?? 8.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1)初听乐曲。要求:该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属哪一类?(介绍三角琴:三角琴是东欧俄罗斯一带的传统乐器,以三角形琴身为特征的一种三根弦的拨弹乐器。)? ?(2)复听乐曲。乐曲的主题音调出现几次?乐曲可分为几段?速度有没有变代?每段的情绪有什么不一样?? 9.教学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2.活动与练习
(一)教学重难点:
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教学过程:
1.演唱形式导入:我们两年多的音乐课上,基本上是大家一齐唱,这种形式称为齐唱。有种演唱形式,曲调是一样的,但不是一齐进入,有先有后轮流进入,这就称为轮唱。
2.聆听轮唱《嘹亮歌声》。要求能听辨出同一曲调分先后进入交叉进行。? 3.看歌谱再听一遍。请大家看图形谱:两个人的睑部,二次进入线条是一样的。? 4.学唱第一声部。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1)设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2)每4个小节为一句,共四句。全班分四组学生每组自学一句。(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句)
(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4)交换乐句,再次接唱。?(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5.学唱轮唱:?(1)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第二声部。先学唱第二部最后一句。?(2)在教师指挥下,唱二声部轮唱。?(注意进入要准确,最后结束二声部音准)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能听另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也包括轮唱)。
(3)填入歌词。要唱得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6.活动与练习
(一)? ⑴教师先范唱内蒙古民歌。? 设问:这支歌的歌名?是哪一学期唱的歌?? ?(这首歌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的歌《草原上》)? ⑵全班学生齐唱。? ⑶设问:这支歌能否唱轮唱?怎样唱轮唱?最后结束怎么办?? ⑷分组讨论。? 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1)隔两小节进入;(2)隔一小节进入。结束句可以不一起结束,即第一声部先结束,第二声部晚结束;也可以同时结束,例如隔二拍进入的最后结束时第二声部最后一小节为 ;隔一小节进入的最后一小节可压缩为,还有很多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创造。? 7.分组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8.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2.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3.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教学过程:
1.说说自己的理想?? 2.听听美国的孩子他们想干什么?——聆听歌曲录音。?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讨论上述问题:? ?(英国—伦敦、法国—柏林、法国—巴黎。吉他—弹奏、提琴—拉奏、法国号—吹奏。)5.再听歌曲。仔细听听这个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每句的开始都是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这个规律学生不一定能讲得出,教师可通过范唱曲调,边唱曲调边打拍子,尤其在弱起时击拍更突出,以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教师适时用动作、独唱进行暗示及语言点拨。? 6.教师用点谱法指导学生唱后半拍起拍的节奏,唱好第一、二句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7.学唱第三乐句时,穿插讲八分休止符。
? 学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时值,只要点拨适时,加上点谱法的动作,学生是能理解的。8.完整地唱好全曲后,填上歌词。? 9.即兴表演唱。? 10.自编歌词。如住在无锡拉起二胡;住在昆明吹起芦笙;住在上海吹起笛子„„各地学生可以编当地的民族乐器,加上后面的象声词即可。还可以打开思路,完全自编:我是小音乐家„„?
11.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八分休止符的认识可以从八分音符引入,这样即复习八分音符的时值,同时也掌握八分休止符。“0-5”。
⑵结合本课《我是小音乐家》教学中穿插进行。? ⑶八分休止符在后半拍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前半拍的音符唱得短些即可,但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这样往往是后半拍起唱,这就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拍击、点谱、动作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节奏。? ⑷本课的“活动与练习
(二)”就是配合这一乐理知识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认真练习。⑸通过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12.活动与练习
(二)? ⑴唱熟曲调。? ⑵分别用X0 X0 或0X 0X 节奏改编,再唱与奏。13.教学小结。
第二篇:小学第六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段执教班级为三(1)(2)两个班级,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
执教的班级学生音乐水平这学期明显好转,我在视唱练耳、音乐
知识、舞蹈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健全德育、美育网络,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改革进取,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与兴趣
5、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
乐感和节奏感;
6、通过律动训练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7、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本学期,我还加强了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四、主要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案 第六册 音乐 每周两课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第一课
春天
教学内容:聆听:《春到沂河》《春》
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3
第一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欣赏《春到沂河》
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 设问: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3.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4.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臵,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5.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三、表演《嘀哩嘀哩》
1.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2.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3.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4.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5.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6.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7.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8.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9.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聆听《春》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二、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
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
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 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
3.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
(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
学生吟诵歌词时,教师弹这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 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
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必需按不同性能的打击乐器选择其适合表演的节奏型。如金属类宜表演长音,而木块类则宜短音。
三、聆听《春》
1.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春》的欣赏。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听《春》的主题音乐。设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说说你的感受。
3.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4.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5.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6.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复习
教学内容:复习四首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复习
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即大自然的春天。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每一位学生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能否也尝试一下创作……
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
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
4.教师还可以自己编三条节奏,让学生听辨。 5.可以让学生创作三条节奏进行听辨。
6.三条节奏要同时拍击,并可以重复二到三次。 7.听辨后让全体学生模仿拍击。8.教学小结。教学反思:
第二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内容: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赛马》,表演歌曲《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 教学目标:
1.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 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4小节曲调。
2.杜鹃是可爱的动物,在感受、体验以“杜鹃” 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点: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教学难点: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3
第一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顽皮的杜鹃》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教学目标: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 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创作4小节曲调。
2.杜鹃是可爱的动物,在感受、体验以“杜鹃” 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点: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教学难点: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1.解题导入。设问: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
2.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3.再听《森林深处的杜鹃》,要求:
(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 (2)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 4.师生讨论。
设问:(1)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吗?(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 5.复听乐曲: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像。 6.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7.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8.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
9.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 两音的音准。
10.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 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 6 7”的低音就用 来表示。教师示范“5 6 7”的柯尔文手势。 11.唱准 八个音,同样要注意唱准。学生边唱边打手势。
三、表演《顽皮的杜鹃》
1.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视唱。2.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看看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唱的最准确。3.听辨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
4.视唱全曲。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5.学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 6.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甲为歌曲主人翁“我”,边唱边表演。乙为杜鹃鸟,在规定时间内唱。丙为口风琴伴奏(伴奏可以两人也可以一人)。 7.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课 型:聆听
教学内容:聆听《赛马》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聆听赛马,通过热烈奔放的节奏,感受草原的热闹景象。教学重点: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1.聆听赛马,通过热烈奔放的节奏,感受草原的热闹景象。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赛马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歌曲《顽皮的杜鹃》要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表演
1.准备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以及一段二胡演奏视频。
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同时播放录音《赛马》 3.师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
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一个共鸣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
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再随主题哼唱一次。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8.师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 ? 9.再听第二乐段。
师问:(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
(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
(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吗?
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12.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生自己创作小歌曲,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创作小歌曲,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
1、用寓言故事导入课题
2、教师范唱歌曲,在聆听时要注意歌曲的情绪时怎样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时哪几句?
3、放录音听范唱,模唱印象深刻的乐句。
4、教师弹琴学生听歌曲旋律
5、跟随录音,看歌谱哼长唱歌谱
6、重点解决难点部分,老师及时给予纠正
7、完整的学习歌曲。
8、学习演唱歌曲曲谱
9、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三、创编活动
1.该曲调的创作要符合三个条件: (1)用 八个音。 (2)用 四种节奏型。 (3)4小节长度。
2.凡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 3.在学生创作后,要让学生自己唱自己创作的歌。
4.评价后(师生共同评价),唱几首优秀的创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5.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 童趣
教学内容:表演《摇船调》《一支短笛轻轻吹》,欣赏《木偶的步态舞》《猜调》 教学目标:
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教学重点:
1.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难点:
1.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3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第一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 教学目标:
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
1.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难点:
1.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
1.谈话导入:一位小学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请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2.教师范唱。要求: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3.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4.分句学唱:
(1)难点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节奏较复杂,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3小节内同时出现,有一定难度,先给予突破。先慢速度学唱曲调,当曲调唱熟后,再把歌词唱好,注意后十六分音符与前十六分音符的准确。
(2)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学唱时注意乐句的完整性。这三个乐句,建议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视唱法学习曲调与歌词。然后完整地唱第一乐段的歌曲。 (3)第二乐段,建议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学生的识谱负担。 5.歌曲处理:
(1)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轻快,以表达主人翁欢快的心情。(2)两个乐段要处理得细致:第一乐段是绘景,第二乐段是抒情,两段要有对比。
三、聆听《猜调》
1.《猜调》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2.聆听《猜调》。
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
3.再听《猜调》。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4.复听《猜调》。
5.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6.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7.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⑴.反复记号的一种形式。反复记号有许多形式,当乐谱出现重复时,而在最后结尾处略有不同,往往在反复时跳过不同的小节,这就是反复跳跃记号。
⑵.这一音乐知识,在学唱《一支短笛轻轻吹》时结合歌曲学习讲解并实践。 ⑶.还可以通过本练习,用色快表示曲调进行的顺序来理解这一知识。8.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 型:聆听
教学内容: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教学目标:
1.为《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2.节奏问答编创活动。教学重点:
1.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教学难点:
1.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1.形象导入。
(1)设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当学生自由即兴模仿,教师可轻声地播放《木偶的步态舞》作为背景音乐衬托。当有的学生能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2)设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活泼、可爱、滑稽、动作机械…… 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表扬他们观察很细致,总结很得当……) 2.聆听《木偶的步态舞》。(1)揭示课题——标题名称。
(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
(3)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有条件的教室,学生最好脱鞋在地板上走动,教师也一样,这样能保证安静,听清音乐。)(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5)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 3.完整地聆听《木偶步态舞》。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的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4.小结:音乐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童趣与乐趣。
5.编创活动:节奏问答
⑴节奏问答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是一种较为自由的一种即兴创作活动,没有太多的制约,原则上长度相同即可,但也不是完全一定要一样的小节数。
⑵节奏问答包含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而问答相当灵活,可以强对强,也可以强问弱答、弱问强答……。
⑶开始可以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在实践中主要是学生间的相互问答,时间上也较宽松,按课堂情况而定,但不宜做得时间太长,视学生兴趣而定。宜每课做些活动,细水长流。
6.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摇船调》 教学目标:
1.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2.猜谜活动交流。3.单元小结。教学重点:
1.感悟谜语的乐趣。教学难点:
1.感悟谜语的乐趣。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猜调》
1.由《猜调》导入:一问一答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了《猜调》,今天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
2.聆听(录音)范唱。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回答?
3.再听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
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 6.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
7.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队员自己承担)。8.评价小结。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9.猜谜语活动
⑴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
⑵修改收集到的谜语。
⑶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⑷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⑸单元小结: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10.教学小结。教学反思:
第四课 音乐会
教学内容:聆听《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那不勒斯舞曲》
表演《我是小音乐家》《嘹亮歌声》
教学目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教学重点:
1.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教学难点:
1.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3
第一课时
课 型:聆听
教学内容: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 学 目 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教学重难点:
1.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聆听《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
1.听觉直接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这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的乐器名称: 《游击队歌》——口哨;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苗岭的早晨》——口笛; 3.聆听《游击队歌》:
(1)让学生边听口哨吹奏,边看歌谱,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2)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3)复听时,可允许班上会吹口哨的同学随录音跟着学吹片断。4.聆听《苗岭的早晨》:
(1)设问:听了这首作品你想像一下,苗寨早晨的美丽情景,并把它描述出来。
(2)教师简单介绍口笛乐器。
5.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
⑴这一听辨活动,主要是将曲名、音色、画面形象连为一体,即:将听觉、视觉、人文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的能力。
⑵这一练习可以是两个作品为一组,分组听后即做练习。也可以四个作品听完后,再完成该练习。
三、聆听《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和《那不勒斯舞曲》
1.欧洲文化中音乐、舞蹈具有重要地位,在特定地区都有传统的音乐、舞蹈传承,这些音乐、舞蹈往往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均分律动节秦,按小节线划分而循环往复地交替,如圆舞曲、波尔卡等,本课中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具有匈牙利吉普赛舞蹈以及匈牙利民间恰尔达什舞曲音乐的特点与风格,而《那不勒斯舞曲》是意大利南方那不勒斯舞蹈的音乐。 2.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 (1)初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该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速度的变化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吹”、“拉”、“弹”属哪一类? 3.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1)初听乐曲。要求:该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属哪一类?(介绍三角琴:三角琴是东欧俄罗斯一带的传统乐器,以三角形琴身为特征的一种三根弦的拨弹乐器。) (2)复听乐曲。乐曲的主题音调出现几次?乐曲可分为几段?速度有没有变代?每段的情绪有什么不一样?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轮唱《嘹亮歌声》 教 学 目 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2.活动与练习
(一)教学重难点:
1.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
1.演唱形式导入:我们两年多的音乐课上,基本上是大家一齐唱,这种形式称为齐唱。有种演唱形式,曲调是一样的,但不是一齐进入,有先有后轮流进入,这就称为轮唱。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2.聆听轮唱《嘹亮歌声》。要求能听辨出同一曲调分先后进入交叉进行。
3.看歌谱再听一遍。请大家看图形谱:两个人的睑部,二次进入线条是一样的。4.学唱第一声部。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1)设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2)每4个小节为一句,共四句。全班分四组学生每组自学一句。(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句)
(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4)交换乐句,再次接唱。(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5.学唱轮唱:
(1)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第二声部。先学唱第二部最后一句。(2)在教师指挥下,唱二声部轮唱。(注意进入要准确,最后结束二声部音准)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能听另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也包括轮唱)。
(3)填入歌词。要唱得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6.活动与练习
(一)
⑴教师先范唱内蒙古民歌。
设问:这支歌的歌名?是哪一学期唱的歌?(这首歌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的歌《草原上》)
⑵全班学生齐唱。
⑶设问:这支歌能否唱轮唱?怎样唱轮唱?最后结束怎么办?
⑷分组讨论。
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
(1)隔两小节进入;(2)隔一小节进入。
结束句可以不一起结束,即第一声部先结束,第二声部晚结束;也可以同时结束,例如隔二拍进入的最后结束时第二声部最后一小节为 ;隔一小节进入的最后一小节可压缩为,还有很多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创造。 7.分组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三、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2.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3.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教学难点:
1.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我是小音乐家》
1.说说自己的理想?
2.听听美国的孩子他们想干什么?——聆听歌曲录音。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讨论上述问题:
(英国—伦敦、法国—柏林、法国—巴黎。吉他—弹奏、提琴—拉奏、法国号—吹奏。)
5.再听歌曲。仔细听听这个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每句的开始都是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这个规律学生不一定能讲得出,教师可通过范唱曲调,边唱曲调边打拍子,尤其在弱起时击拍更突出,以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教师适时用动作、独唱进行暗示及语言点拨。
6.教师用点谱法指导学生唱后半拍起拍的节奏,唱好第一、二句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7.学唱第三乐句时,穿插讲八分休止符。学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时值,只要点拨适时,加上点谱法的动作,学生是能理解的。 8.完整地唱好全曲后,填上歌词。 9.以第一人称的角色投入即兴表演唱。
10.自编歌词。如住在无锡拉起二胡;住在昆明吹起芦笙;住在上海吹起笛子……各地学生可以编当地的民族乐器,加上后面的象声词即可。还可以打开思路,完全自编:我是小音乐家……
11.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八分休止符的认识可以从八分音符引入,这样即复习八分音符的时值,同时也掌握八分休止符。“0-5”。
⑵结合本课《我是小音乐家》教学中穿插进行。
⑶八分休止符在后半拍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前半拍的音符唱得短些即可,但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这样往往是后半拍起唱,这就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拍击、点谱、动作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节奏。 ⑷本课的“活动与练习
(二)”就是配合这一乐理知识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认真练习。
⑸通过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12.活动与练习
(二) ⑴唱熟曲调。
⑵分别用X0 X0 或0X 0X 节奏改编,再唱与奏。
教学反思:
第五课 牧童之歌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内容:聆听:《牧童短笛》《孤独的牧羊人》
表演:《剪羊毛》《小小羊儿要回家》
教学目标:
1.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这两首歌曲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3.《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4.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重点:
1.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难点:
1.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这两首歌曲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教学重点:
1.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教学难点:
1.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聆听《牧童短笛》
1.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音乐如何去表现这一情景?请听听(《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2.再听一遍。设问:你能从音乐中体验这一情景吗?听完后说说你的想像与感受? 3.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4.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5.聆听第二乐段。设问: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6.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7.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8.再次完整地听全曲,根据你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聆听边即兴用动作来表演。(动作是无声的,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使大家能边欣赏边表演。)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9.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0.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三、表演《剪羊毛》
1.板书澳大利亚牧场的画面。(如能做成有动感的多媒体画面效果更佳,也可让学生从课本的插图中去感悟。)
2.边看画面边听范唱。设问:歌曲唱些什么内容?这一群牧场上的男女老少在干什么? 3.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在听完两遍后,测试一下,谁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的哪几句?比谁唱出句子多而准确?
4.在学生试唱的反馈中学会全歌。(学生的反馈可以是歌,也可以是曲,凡是唱歌的,再请学生补曲;是曲者,请学生补歌。)
5.再聆听一遍范唱。他们的情绪怎样?从你对歌曲的理解中认为用什么速度、什么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这群牧场上人们的心情。 6.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7.把歌中的 节奏改为 唱一唱,比较一下感觉如何?为什么? 8.再完整地更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9.分组讨论,为第二部分[2]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打击乐的选择权给学生自己,要完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0.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教学目标:
1.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剪羊毛》。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重点:
1.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难点:
1.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1.歌名导入。设问:谁能来解释一下歌名?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2.聆听范唱二遍。要求能感受歌曲的内容、速度与情绪。 3.学唱曲调:
(1)听一遍曲调的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
(3)新授全音符。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那么全音符就唱四拍。(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 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6)完整地唱全曲。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4.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2)复习《剪羊毛》。
(3)师生讨论这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
(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
(4)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5)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讲述 在本歌中的作用。还可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 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6)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宜采取分组讨论自由结合讨论方法,并进行分别试唱试奏,尊重学生的创作实践活动,给予鼓励。 5.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主或以小组为主邀请外组同学参加。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这一环节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积极配合、做好服务,如道具、伴奏等,学生要什么尽量服务好,但不是去“发号施令”、“指责”。
三、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2.《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3.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重点:
1.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难点:
1.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孤独的牧羊人》
1.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 re mi》歌曲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
3.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4.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曲的演唱特点。
5.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
6.单元小结:四首作品,一个题材,三个个体,一个群体,地区不
一、风格多彩。7.曲调接龙创作游戏
⑴游戏规则:
①头尾相接必需是相同的音高。
②有节奏的一个接一个,中间不能卡着脱节。所以要求接者要注意力集中,并且接好最后一个音即兴脱口而出一句曲调。凡卡着的,接错的,音不准的被淘汰。
⑵游戏开始时,可以由教师开始,也可以由学生开始唱头一句,接着就按座位顺序而接。看谁坚持到最后为胜者。
⑶初次时不宜太复杂。此游戏在其它单元课中也可穿插进行,以经常锻炼学生的即兴曲调创作的反应,提高他们的音准、节奏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小结。教学反思:
第六课 爱祖国
教学内容: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红旗颂》片段《救国军歌》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表演:《一个妈妈的女儿》《只怕不抵抗》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1.在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等五首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
3.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课时安排: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课题: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歌曲
1.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少年儿童合唱歌曲。歌曲的音调、节奏乃至词曲的结合,具有现代通俗歌曲的特点,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2、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教学基本要求
课前做好歌片(黑板上抄歌曲、幻灯片、投影片等,把单旋律歌片向学生展示)。1)设问: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气候、季节、节日……) 2)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回答问题: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片,再次欣赏:边看谱边欣赏。研究问题,歌曲由几部分组成?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赏:
(1)边看教材的图形谱[1],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谈谈你对这部分音乐的感受。(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二部分,谈谈与第一部分的对比。“风”、“雨”的含义
(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谈谈这一部分的形象并与第一、二部分比 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研究的问题:(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
6.各人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
三、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语言朴实简练,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其曲调采用了川藏地区的民歌音调为素材,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它热情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无比热爱的心情。
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1.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妈妈,你的妈妈叫什么? 太阳和月亮也有个妈妈,他们的妈妈叫什么?——光明。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3.学唱歌曲: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由于此歌音域较广“--6”,节奏较复杂,所以对三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宜用听唱法,反复多听几次模仿学唱。歌曲定调建议改为1=F。低声区的声音不要压,要放松,高音不要喊叫,用些假声唱。
(2)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唱第1~12小节曲调,唱会巩固后再唱后面部分。在歌词方面要先唱好第一段、熟练流畅后,有时间再唱第二段,或第二段让学生课后再学唱。
4.唱熟练、流畅后,可以用西藏舞的基本舞步,边跳边唱。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红旗颂》片段 教学目标:同上
二、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及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管弦乐《红旗颂》(片断)
交响序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音乐节)的开幕曲首次演出。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1.谈话: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晚会。晚会的题标就是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红旗颂”。红旗象征着革命,是我们的信仰。它火红炽烈,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
2.熟悉、哼唱“红旗”主题。
(1)听赏第一部分“红旗”主题旋律的片段。
(2)出示主题曲调的歌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并要求学生看着谱跟唱曲调。3.欣赏第一部分。
设问:
(1)乐曲一开始的音调你熟悉吗?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的音调?(国歌) (2)“红旗”主题给你什么感受?从红旗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听后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如有必要还可以听一次。
4.欣赏第二部分。设问:这部分主题音调是什么曲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与不 同之处在哪里?(这环节是本教学内容的重点,要细致引导点拨,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体验。)
5.重点讨论相同曲调表现出的不同情绪。
(1)要求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是讲,还要唱。唱出两个相同曲调的不同表现(第一部分抒情歌唱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速度也加快了)。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启发。 (2)分析两部分不同的情绪表现、发挥学生的想像进行形象比较。
(3)有必要的适度播放第一、第二部分的“红旗”主题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
6.完整地聆听全曲。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分析、对比,要激发学生听全曲的欲望,并提出聆听的要求: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要保持安静地聆听音乐的环境。
(2)对乐曲的演绎理解,可以各人用自己最容易表达的方式进行,善于画画的,可以边听边用简笔画来表现乐曲的意境;善于用动作表演的,可以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各段音乐的发展。当然还可以创造更好的方式来表现。
7.小结:人们赞红旗,颂红旗,用最美的旋律表达对红旗的颂扬。显示出我们民族的伟大,民族的骄傲。
三、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救国军歌》学唱歌曲《只怕不抵抗》 教学目标:同上三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钢琴,课前要求学生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及音乐作品。 教学步骤:
一、聆听《救国军歌》
歌曲作于1936年,是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所写的抗日救亡歌曲中最为成功的一首。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并步步向南进逼,妄图侵吞全中国。在此大敌当前、国难当头之际,国民党当局却一面采取不抵抗政策,一面则加紧策划、挑起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因此,“枪口对外”如一声惊雷,迸发出全国人民的心声,表达了爱国军民齐心抗日的坚定决心。这首歌曲立即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为救亡歌咏集会上必唱的歌曲。歌曲的旋律高昂激越,节奏铿锵有力,贯穿于全曲的附点节奏及切分节奏,生动地表现了抗日队伍步伐整齐、勇敢前进的形象。歌曲采用三段体结构。
第一部分(第1~8小节)为两个乐句,各含两个乐节。附点节奏与用音重复构成了斩钉截铁的音调。
第二部分旋律突然跃起,句幅扩展,与前一部分形成对比,切分节奏的运用突出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决心。
第三部分的旋律及歌词均为前两部分的综合再现,最后乐句以上行旋律表现了浩大气势,将歌曲推上高潮。 1.初听《救国军歌》
设问:为什么提出“枪口对外”?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理解歌词“枪口对外”的含义。 2.再听歌曲《救国军歌》。
设问:这首歌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音调、节奏上、风格上……去讨论。3.教师归纳学生的讨论,音调高昂激越,节奏铿锵有力,风格是进行曲队列歌曲。4.在歌曲《救国军歌》音乐声中,做队列方整队伍行进步伐操练,在歌词第二段时,可变化队列方向或变化队列。教师要指导学生,步伐要体现音乐的特征——威武、雄壮,展示抗日队伍勇敢前进的形象。
5.教师介绍这首歌是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于1936年开始创作的救亡歌曲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二、歌曲分析《只怕不抵抗》
这是冼星海所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儿童歌曲。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级进和跳进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歌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最后两句“只怕不抵抗”的歌词,扩充了乐句、突出了主题,更加深了歌曲的感染力。
表演《只怕不抵抗》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在抗日救亡歌曲中,冼星海还专为孩子们写了这类歌曲,《只怕不抵抗》就是流传最广泛的一首,作于1937年。
2.聆听范唱。设问:谁能把歌词内容记住?听后,说说歌词与歌曲的情绪。 3.板书歌词、再听一遍歌曲范唱。 4.学唱歌曲:
(1)板书1—10小节歌谱,教师范唱曲与歌各一次。
(2)学生自学,学会后相互唱给旁座的同学听,并相互纠正。(3)教师范唱11—17小节三遍,并提问:
谁的记忆力最好,能准确地唱出?(可以看谱,从实际出发,教师随时调控自己示范的次数,大致估计75%—80%学生已掌握即收。)
(4)用以上方法再学唱第二乐段10小节。
(5)把第一、二乐段连起来完整的唱(包括词与曲,前后顺序从班级学生水平出发),并在歌谱需要唱的强的部位涂上实心黑圆点。
(6)教师示范歌曲最后一句[5小节方法同(3)]。
(7)学生自学全歌。要求:先学会唱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巩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最终达到能背唱。 5.表演歌曲:
(1)认真地聆听范唱、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2)有感情歌唱《只怕不抵抗》(背唱)。
(3)分组讨论设计歌表演,(包括动作、伴奏等),教师巡视指导。(4)分组展示成果,评选二组歌表演A组与B组。
6.综合表演:顺序可以由学生自编,但要包括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以突出单元主题--爱祖国。如:
顺序一《只怕不抵抗》A组-《救国军歌》队列表演-《只怕不抵抗》B组全班同学唱
顺序二:《只怕不抵抗》-《红旗颂》表演-《一个妈妈的女儿》。
顺序三……顺序四……顺序五……
7.单元小结: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表达我们中华儿女对我们伟大祖国最真挚的感情,最崇高的祝福。
三、教学小结 教学反馈:
第七课 老师的歌
教学内容:聆听《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表演《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甜甜的秘密》
教学目标:1.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光辉而崇高。
本课的四首作品均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为他们表演小品,以表示我们的一片热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准备:教学歌曲范唱录音、钢琴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课前先辅导三位学生朗诵歌词,每人一段歌词,在“啊——”处开始,三人齐诵。1.请三们同学为我们表演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以轻声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 伴奏)
2.欣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3.学唱曲调:
(1)跟琴哼唱曲调第一乐段。
(2)把全班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学生自学第1—8小节曲调,另一部分学生自学第9—16小节曲调,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两大组交流自学的成果,教师及时给予指导。(4)跟琴学唱第二乐段。
(5)完整地唱全曲。三位同学再次加入朗诵。(朗诵时,全体学生可用哼唱曲调为他们伴奏。)
4.学唱歌曲:
(1)跟琴轻轻地把歌词填入。
(2)分成三组或四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处理。
(三组分为每组一段歌词;四组分为另一组讨论第二乐段的处理。)
(3)各组简单汇报一下对各段歌词的处理设想。(速度、各乐句的力度、特殊词句的处理等),并进行试唱,大家集体帮助处理完善。
(4)选出领唱的同学,按教材上的要求试唱。请四、五位同学用打击乐伴奏。(5)让学生讨论演唱形式,按他们设计的形式歌唱表演。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甜甜的秘密》复习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 钢琴、歌曲范唱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1.这一群学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自己的老师?请听《甜甜的秘密》范唱。
2.按节奏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诵歌词。(教师以钢琴弹奏曲调同步为朗诵伴奏。)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1—4小节曲调。
4.跟唱第5—8小节曲调→唱好第1—8小节曲调,→有感情地唱好第一乐段歌曲。论学唱、跟唱,要注意以乐句为单位的相对完整性。) 5.学唱第二乐段:
(1)范唱第二乐段歌曲。
(2)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歌曲 →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曲调。(3)唱好第二乐段曲调 → 唱好第二乐段歌曲。 6.完整地唱全歌。
7.师生讨论以怎样的情绪演唱《甜甜的秘密》。 8.有感情地、投入地演唱《甜甜的秘密》。(教师用口风琴为学生伴奏。)
三、听辨练习
这一听辨练习具体操作如下:
(1)学生看谱,听教师弹奏,每条各1~2次。
(2)合上课本,教师弹奏其中的一条1~2次,学生用手势回答(靠记忆听辨。)(3)看谱视唱各条曲调。
四、音乐知识:单纯音符与休止符
1.复习已学过的音符(按学过的顺序)。以“5”音为例: 5 四分音符 一拍 5 八分音符 半拍 5- 二分音符 二拍
十六分音符 四分之一拍 5全音符 四拍 2.归纳。
设问:哪个音符时值最大?它的一半是哪个音符,再一半……
3.反馈设问:
(1)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2)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十六分音符?
(3)有没有三分音符、五分音符、六分音符、七分音符名称? 4.探究学习:
无(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你从上面归纳的图示中,能否得出一个单纯音符规律? (2)休止符是怎样的规律?
四、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
教学目标:1.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光辉而崇高。
本课的四首作品均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2.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为他们表演小品,以表示我们的一片热情。
教学重点:从音乐中体会师生情谊,更理解身边的老师们更珍惜师生感情。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我爱米兰》
1.解题导入:为什么在那么多鲜艳夺目的花卉中,就爱米兰呢? 2.欣赏二重唱《我爱米兰》。
设问:你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对老师深情的爱。) 3.再欣赏:《我爱米兰》,要细细地品味。
(1)要求:从曲调的起伏中和歌词的比喻中体验这种深情的爱。 (2)讲解二重唱的形式(童声二重唱)。 4.师生讨论歌曲怎样表达对教师的爱。 (1)曲调起伏大,以
表示出学生在叙述中不平静的心情。
(2)歌词用米兰比作敬爱的老师,小小的黄花就是老师的品格。 (3)从身边老师的具体生动的事例中说明老师的崇高品格。
5.聆听《我爱米兰》,从认真聆听的神态中要表达出对敬爱老师深深的敬意。6.课后采访你熟悉的老师,听听他们的叙述。表演一个节目向老师问候、慰问。
三、作品分析 歌曲《飞来的花瓣》
人们总习惯将教师由辛勤劳动所培育的丰硕成果比之为“桃李满天下”,而这些芬芳的“桃李”在老师精心的培育下长大成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为祖国的建设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怎能不思念和感谢自己的老师呢?看,这些五彩缤纷的花瓣,寄托着学生们片片深情,缓缓飘落在老师的案前……
四、聆听《飞来的花瓣》
1.如果说本课的其它三首歌曲都是孩子们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一片敬意的话,那这首歌是广义的,是过去的学生寄来的赤诚的怀念写给老师的问候与答卷,是全社会的人们对老师的祝愿。
2.欣赏《飞来的花瓣》。
要求:首先明白歌名《飞来的花瓣》的含义;其次,明白歌词的主题思想。3.全班师生讨论题材与内容。
4.再欣赏《飞来的花瓣》。设问:
(1)歌曲的表演形式是独唱,重唱,齐唱?(2)歌曲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5.讨论为什么采用混声合唱的形式。
6.复听《飞来的花瓣》要求:从内容、形式进而感受并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7.完成课本上作业要求。
五、教师小结 教学反馈:
第八课 爱和平
教学内容:聆听《小小白鸽》《欢乐颂》
表演《每人伸出一只手》《友谊花开万里香》
教学目标:1.白鸽是和平的象征,所以称“和平鸽”。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高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各国儿童心连心》,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一定能实现。
2.从聆听《小小白鸽》、《欢乐颂》中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每一类人声还可以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
3.从编创节奏组合,用
八个音编创自己的歌。
教学安排:本课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课题:表演《每人伸出一只手》聆听《小小白鸽》
编创活动
教学准备:教学光碟,录音,钢琴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步骤:
一、聆听《小小白鸽》
《小小白鸽》这首歌曲,通过拟人化的小白鸽,寄寓了中国儿童对大自然、对和平、对祖国的热爱。歌曲采用三拍子。引子为一个独立的乐段,节奏宽松,旋律平稳,伴奏的舞曲节奏音型给歌曲增添了动感。
1.白鸽虽小,它的作用可大着呢,你能说说白鸽的作用吗?
(通讯、传递信息、象征和平:……另外鸽子的本身羽毛、肉、粪便……都是宝。) 2.听赏《小小白鸽》。设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3.再欣赏《小小白鸽》。设问:
(1)你听了《小小白鸽》,在音乐声中你获得什么感受? (2)歌曲的引子与尾声音乐使你想到什么?
4.板书歌谱,边看谱边听录音。设问: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请你用“××××|”节奏轻轻地为歌曲伴奏。 5.聆听《小小白鸽》,学生可作自由选择:(1)随录音轻轻哼唱。
(2)随音乐合着节奏翩翩起舞。(3)边聆听边画画,画和平鸽。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4)合着音乐轻轻击拍。
教师在观察学生的自由选择中,把表演较出色者组织起来。
6.表演《小小白鸽》。选择部分同学跟着音乐歌唱、舞蹈、画画…… 7.小结:让和平鸽带着和平的祝愿飞向远方。
二、教材分析 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这是一首颂扬各国儿童团结、友谊、和平为题材的歌曲。曲调坚定有力,充满着热情。全曲为二段体结构。
三、表演《每人伸出一只手》
1.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设问:中国有多少小朋友?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据统计中国有二亿中、小学生,如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1/2的话,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呢?如果每人都伸出一只手,那这股力量有多大呢?
2.聆听范唱:要求听清歌曲内容。 设问:“白色的手”是哪个洲的人种?
中国位于哪个洲?中国人的主要肤色是什么颜色?黑色的手又是指哪些国家的人?再听一次范唱。问题:
(1)歌曲分几部分?(2)速度有什么变化?(3)演唱形式有几种? 4.学唱歌曲:
(1)上节课我们掌握了单纯音符、休止符的长短,但有歌谱中除单纯音符外,还有许多在音符右方带点的音符,那么这些音该唱多长呢?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将在四年级学习。现在大家跟着我的教棒在曲谱上点的时间长短来唱。
(2)教师用点谱法在板书的曲调⒈按节奏点谱,带领学生识谱。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音高与节奏,在大跳音程时可用手势提示唱准。当曲调掌握后,适时把歌词填上。
(3)用同样方法学唱Ⅱ.曲调。但开始速度不能用小快板,应放慢速度,当基本唱会后,逐步恢复原速。
(4)完整地唱全歌。
5.轮唱与齐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处理轮唱与齐唱,以及两部分的不同情绪处理唱法。要尊重学生的二度创作。
6.按教材提示排练集体舞,也可重新设计表演。总之,要表演出热烈的气氛,以体现世界儿童大团结。
三、编自己的歌创作活动
1.创作活动分两步进行:
(1)节奏编创:在每瓣花叶上填上编创已学过的二拍节奏型,然后把新编创的二拍节奏与花盆二拍节奏组合。(2)旋律编创:用
八个音按花叶与花盆组合成的节奏编自己的歌。说明:五瓣花叶与花盆组合,可组成五条节奏组合。在旋律创作时可以选其中一条或二条创作,当然五条全部创作更好。
2.花盆的节奏型也可让学生自己创作。总之,教材上的仅仅是一个样子,师生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也应该去发展、创新。例如不是二拍而是三拍、四拍。
三、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课题:聆听《欢乐颂》表演《各国儿童心连心》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音乐录音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音乐知识
人声的分类 按性别和年龄,人声可分为女声、男声和童声。按音域和音色特点,女声和男声又各可分为高、中、低三种:
女高音——音域通常是—(或),按其音色特点可细分为三类:抒情女高音,音色秀丽,优美抒情;花腔女高音,音域更高,音色清脆。灵活纤巧;戏剧女高音,音色较浓,宽厚壮实。
女中音(或称次女高音)——音域通常是a-(或),音色柔和丰满。
女低音——音域通常是f-(或),音色浑厚坚实。在合唱中,把女中音看作女低音。
男高音——音域通常是c-(或)。按其音色特点可细分为两类:抒情男高音、音色明亮抒情;戏剧男高音,音色强劲有力。
男中音——音域通常是G-(或),音色刚毅,雄壮有力。
男低音——音域通常是E-(或),音色深沉浑厚。
童声是指少年儿童尚未变声前的声音,音域通常是-,音色娇嫩,清脆纤细,较接近女声。
三、聆听《欢乐颂》
1.设问:你是否知道德国有位大作曲家名叫贝多芬?谁能举出他的作品名称?
本课欣赏的《欢乐颂》是《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片断。欢乐颂的词取于诗人席勤的诗,表达了人们对和平、自由、平等的愿望。
2.初听《欢乐颂》。要求感受庄严而宏伟的气势。 3.再听《欢乐颂》。
思考问题:你能听辨出几种声音的类别?顺着他们出现的先后你能一一说出来吗? 4.复听《欢乐颂》。边听边一一板书领唱及各声部进入的声音类别名称。 5.讲解混声合唱,各声部的组成,介绍人声的分类(二)
四、表演《各国儿童心连心》
这是一首曲调短小精练、情绪欢快而又热烈的儿童歌曲。采用4/4拍,羽调式,全曲只有四句歌词,一段体结构。
1.每人伸出一只手这股力量是不可抵挡的,要把力量拧成一股,关键还是“心”要连在一起,这样,团结、友谊、欢乐、和平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2.欣赏范唱。
设问:这首《各国儿童心连心》与《每人伸出一只手》在内容题材、情绪、风格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师生讨论两首歌曲的对比。
(讨论时,有必要可分别放录音和复习《每人伸出一只手》)。 4.学唱歌曲:
(1)放录音,看歌谱,能唱的句子随录音哼唱曲调,不能唱的曲调听录音范唱。要求大家轻声,每人都能听到录音的范唱。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2)教师随时调控、及时给予指导。四分附点节奏可采用点谱法教唱。(3)放录音,心里默唱。在歌谱间奏处按谱拍手。
(4)齐唱曲调,要唱得欢快热情。(5)填上歌词。 5.表演歌曲:
(1)分组选择及编创打击乐伴奏。(2)通过展示,评估选择一组伴奏。
(3)学生自由选择本课两首歌曲中的一首进行表演。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加工提高。6.单元小结: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爱和平一定能实现。教学反馈:
第九课 家乡美
教学内容: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乡下的阳光》
教学目标:1.“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2.认识高音“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 ”到高音“ ”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学习《全都认识我》;聆听《乡下的阳乐》。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表演《全都认识我》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2.聆听范唱(最好是教师自己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独唱奖 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8.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二、聆听《乡下的阳光》教材分析
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看作为最美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家乡的父老乡亲,都会令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听,孩子们不正在夸耀自己家乡的阳光吗?在那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散发着浓浓的乡情。
聆听《乡下的阳光》
1.一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暑假里如何放松呢?去旅游、去农村到大自然里去亲近亲近,为此介绍一首《乡下的阳光》,先从音乐中去感受一下。 2.欣赏歌曲《乡下的阳光》。
感受一下他们在暑假里多么快乐多么潇洒,他们在讲述些什么? 3.板书歌谱(至少歌词),让学生看着谱再听一遍。讨论问题:
(1)“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 (2)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4.如果你认为好听,可以跟着录音轻轻哼唱。
5.这首歌曲非常朴素而口语化,有些歌词可以细细品味。如“脸上的夏天难擦掉”、“乡下的阳光多透明”……我们再聆听一遍。如果你喜欢唱,下课后可以向我要歌谱去抄一下,自己学唱。
三、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题: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
学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歌曲录音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乐曲:
1.歌颂赞美自己家乡的歌成千上万,尤其是用当地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听来更为动人心弦,现在介绍一南一北的二首歌曲。
2.欣赏《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不告诉歌名)。问题:这两首歌反映的地区、地域在哪里?为什么?
3.讨论:两首歌的地域、地区。从歌唱的内容上,从音乐风格上去展开讨论。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西北—粗犷、豪放。(2)中南—细腻、抒情。)
4.分别欣赏。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程度,适当多放几遍。(1)《黄土高坡》。(2)《洞庭鱼米乡》。
设问:给你什么感受?歌唱的是什么主题?是哪一声部的独唱? 你能模仿其中几句吗?唱一唱。
5.寻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哼唱第一句曲调。(1)《乡下的阳光》。(2)《黄土高坡》。(3)《洞庭鱼米乡》。
二、教材分析: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1.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 2.聆听范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最好教师能示范)。 设问:
(1)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学唱第一乐段。(由于歌曲的节奏旋法较难,拟用听唱法。)(1)朗读歌词。设问:可分为几句?(四句)
(2)分句跟唱(2小节一句),严格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切忌一小节,或更小的一拍为单位进行教唱。)
(3)先歌词后曲调。先跟唱后听唱。适时穿插认识“ ”。听唱法成功与否,取决教师能否有感情地范唱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分句的范唱也要充满激情。(4)分句巩固,分组反馈,个别指导,及时纠正,才能教唱好抒情婉转的歌曲。4.学唱第二乐段:
(1)听唱曲调,分句学唱。(2)填入歌词。 5.完整地唱好全歌。
6.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 7.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
三、音乐知识:认识高音“ ”
1.音符的书写在简谱中我们已学过哪几个音?
2.高音的音符“do”用“”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mi”也是在音符上面加上高音点即可:“ ”。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3.结合歌曲曲调《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认识高音“ ”,顺带进行。 4.复习巩固“—”十三个低、中、高音符。
五、创作活动
1.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创作活动,创作的幅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作划一的规定,可以4小节也可以是6小节、8小节。
2.学生们相互可多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试奏、修改。教师积极巡视指导,发现优秀的创作,如有学生能词曲一并创作,更要加以表扬鼓励。
3.书面展示与演唱展示相结合。推荐与自荐相结合把学生的创作在教室周围张贴,大家参观展示。推荐好的创作进行表演,鼓励自荐演唱。重在参与,增强自信心。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六、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1.这一活动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就布臵,给学生作为开放式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家长、亲友、图书馆、网上等寻找与自己家乡有关的资料。
2.各人按自己的特长赞美自己的家乡。能唱则唱、能演就演、能画就拿起笔、能说敞开地说,一个主题:赞美自己的家乡。
3.推选一位节日主持人,推选一位节目策划人,在教师指导下先了解各人准备情况,然后按排顺序,唱、演、讲、画穿插进行,有声有色有讲有演,开个热热闹闹的班级联欢会。教学反馈:
第四篇: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嘀哩嘀哩》教学教案
《嘀哩嘀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表演性歌曲《嘀哩嘀哩》,欣赏合唱曲《嘀哩嘀哩》。教材分析:
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歌曲节奏轻快活泼,旋律优美动听,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歌曲为大调式,两段体结构。A段是四个乐句组成的平行结构(a+b+a+c),乐句a的旋律是主和弦的分解进行,乐节对称式结构3 3 3 1| 5 5 0| 3 3 3 1| 3 0 | 两个双数乐句一气呵成,结构上不可在分 5 5 3 1 | 5 5 5 | 6 7 1 3 | 2 0 | 5 6 5 6 | 5 4 3 1| 5 0 3 0 | 2 1 0 |乐句b结束在属和弦上,乐句c结束在主和弦上,构成不同终止式的对应关系。
歌词一开始就呈现主题,这个主题很精练,几个小节就把儿童热爱春天,向往春天的感情生动的表现出来,成为贯穿全曲发展的基础,三段歌词用同头换尾重复的方法,描绘寻春的心情,和新春的画面。B段,歌词、节奏、调性上都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小黄鹂引出“嘀哩嘀哩”的啼叫的描摹,采用下四五度混合的自由模进的手法形成高潮,444 45|66 60| 222 22 |5 —|111 12 |33 30 |555 55|2 — |结尾一句音调与A段的尾句相合,5 6 5 6 | 5 4 3 1| 5 0 3 0 | 2 1 0 ||休止符的运用更增添了喜悦和风趣。教学目标:
1、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春天到来时的愉快心情。
2、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学唱歌曲《嘀哩嘀哩》,并且能够创编表演动作,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
3、能够根据歌曲的情绪,旋律变化,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教学重点:
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春天到来时欢快、喜悦的情绪。教学难点:
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演唱歌曲第五、六乐句的衬词“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及前十六节奏型。教具准备:
板书设计、录音机、钢琴、自制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构想】
通过引导学生集体表演《春天来了》的情景剧,使学生投入春天的怀抱,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师:孩子们,花儿、草儿、小动物们,春姑娘来了,你们都在干什么呢?
师:(随着抒情优美的背景音乐)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了。她来到了草地上,轻轻地召唤着小草和花儿们(扮演花草的学生缓缓地“发芽”、“开放”。);她昂起头,热切地向森林招手(扮演大树的学生随音乐摇摆);她向小河吹了一口热气,河面的冰融化了(扮演河流的学生边做水流状,边模仿水流声);小动物们都跑到了春姑娘的身边,欢迎她的到来。(扮演小动物的学生模仿各种动物姿态围到春姑娘身边。)孩子们也看到了春姑娘,向她问好(剩余学生向春姑娘招手问好)。春天多美啊!让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迎接春天的到来!(全体随着欢快的音乐高兴地自由地表演。)
二、学习歌曲《嘀哩嘀哩》 【教学构想】
通过聆听、感受、学唱、表演歌曲《嘀哩嘀哩》,以及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准确地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表达愉快的心情。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听辨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1)初听:请认真聆听,感受这首歌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心情?(听后讨论)(2)复听:要求学生看歌谱聆听,观察并感受歌曲的曲式结构。
提示:你能看着歌谱听一听,旋律的变化吗?
(3)教师指着歌谱无伴奏清唱歌曲,学生感受、对比旋律的变化,讨论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2、学唱歌曲
方法:主要采用视唱法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与及时、必要的辅导。
(1)学生分组合作视唱曲谱,教师巡回指导。此时,学生如有难点,可以向教师请教。(2)集体演唱曲谱,教师根据演唱,给予具体指导。
☆通过手势指导视唱,体验第四乐句旋律上升,力度加强,情绪高涨的变化。☆通过练习舌尖轻巧、快速地弹动,引导学生唱好第五、六乐句同音反复的旋律。☆用手势引导学生用声断气连的方法唱休止符,感受休止符的作用。☆演唱最后一个乐句,体验主题的变化重复和再现。☆完整地演唱曲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3)学生随琴轻声地填唱歌词两遍。
☆两人一组,互相倾听对方的演唱、交流演唱感受,帮助对方找到不足。☆教师钢琴伴奏完整演唱;☆分段演唱体会、表现歌曲学生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方法:
第一乐段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小朋友在寻找春天时喜悦、兴奋的心情。
第二乐段的前两个乐句轻巧地弹动舌尖,模仿小鸟的叫声(生动形象)。后两个乐句力度加强,启发学生随教师用手势带动旋律的上升,使情绪更加高涨。通过模仿老师的演唱,唱好“嘀哩哩”的前十六节奏。
(4)在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时,鼓励、引导学生探究独立加入合适的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第一乐段:用三角铁、碰钟伴奏。伴奏型为:X﹣︱X﹣︱
第二乐段:用串铃、铃鼓、手铃伴奏前两乐句;后两乐句,除三角铁、碰钟串铃等都加入进来,再加入响板、双响桶等。串铃等伴奏型为:X﹣︱X﹣︱。响板等伴奏型为:XX︱XX︱
3、表现歌曲
(1)鼓励学生分组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具体要求:全班分为三组。每组可分不同角色参加表演,女生的表现力强,可以跳舞;男生不善歌舞的,可以用打击乐器。在组内互相评价,挑选出优秀的学生,参加全班的评比表演。
(2)分组汇报演出,师生给予评价。并选出最佳表演组和最佳个人,在音乐教室的奖励专栏中予以记录。
三、欣赏合唱曲《嘀哩嘀哩》
【教学构想】通过聆听合唱曲《嘀哩嘀哩》,引导学生感受、对比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1、初次聆听歌曲,感受两种演唱形式表现的不同效果。
讨论:合唱的《嘀哩嘀哩》跟齐唱的《嘀哩嘀哩》效果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2、再次聆听,感受合唱的效果。随着歌曲想象音乐描绘的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的情景,并试着简述想象到的情景。
3、第三次聆听,静静地用心地去感受歌曲,将音乐的美,春天的美深深地印在心里。
四、小结
孩子们,春天转眼就会过去,可音乐描绘的春天却永远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你多听音乐,你会发现,音乐的世界就是我们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发现!
第五篇:人音版 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
第一课 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一: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来了》,表达对美妙景色的赞美,通过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了解曲式结构知识,能用动作和图形表现歌曲的曲式结构。三:听赏乐曲,指导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四:进行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课件,电脑
第一课时《春天来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课: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1、教师语言导入课题,播放歌曲《春天来了》,听完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歌曲的内容,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学唱歌曲。
(1)附点四分音符的练习。
(2)师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美丽的景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歌唱春天,歌唱大自然。
3、分析歌曲的特点,引出曲式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的特点,歌曲的旋律是比较明显的aba三个单乐句结构,请学生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三个单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同时引导学生思考:(1)你听了歌曲的前奏音乐时联想到了什么?(2)“这些相同与不同的乐句在你听、唱后有什么感受?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拓展(环保):布置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思考自己将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春天来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春天来了》
1、播放课件,学生安静地欣赏,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美。2、教师弹钢琴,学生复习旋律。
3、播放课件的伴奏录音,学生跟唱歌曲。
4、分组表演唱,其他学生评价,并说出优缺点。5、个别学生表演唱,其他学生评价,说出优缺点。
三、鼓励学生在唱歌曲时,进行舞蹈的创编,可以个人的表演也可小组表演。
四、引导学生用敲击乐器伴奏。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相同与不同去选择打击乐器,并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伴奏。鼓励学生大胆选择打击乐器,自己创编节奏。
五、巩固知识。做课后练习“我的小音库”,在脑海中建立fa的相对音高概念,会用手号表示。
六、课后拓展(环保):画出心目中的春天。每个人对春天都有不同的感受,请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用语言说出对春天的感受。(引导学生讲 述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怎样保护大自然。)
五、总结
六、下课
第三课时《春天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春天在哪里》
1、读读、拍拍节奏
学习歌曲前练习XXX节奏,进行朗诵,师指导学生读准、拍好XXX节奏。
2、听唱歌曲
师指导学生唱准嘀哩哩
嘀哩
嘀哩哩。。。这一句歌词。师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灵活清晰的吐字演唱。
3、师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创编或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创编表演。
4、拓展:看画寻找春天。师课前准备好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画(如:枝头吐新芽、蚯蚓出土、农民春耕、春雨绵绵、春花开放等)和其他内容的图画,给每幅画进行编号,请学生看完后选出属于春天内容的图片。此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我们四季永远都非常鲜明。
三、总结
四、下课
第四课时 欣赏乐曲《春》和《百鸟朝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欣赏乐曲《春》和《百鸟朝凤》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
该乐曲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第一乐章,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出版的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第一乐章音乐所描写的内容:春天来,鸟儿欢唱,欣喜若狂,来把春报。泉水潺潺,微风习习,好似喃喃细语。闪电雷鸣,转瞬风停雨止,鸟儿重又歌唱。音乐通过独奏小提琴和乐队之间的对比,表现出春天蓬勃的朝气。(1)用〈〈春〉〉的音乐做背景,有感情地进行朗诵春的诗歌。
(2)欣赏全曲。欣赏音乐时引导学生用身体随音乐轻轻地摆动,充分感受音乐,也可闭上眼睛认真倾听。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3)启发学生谈对音乐的感受: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鼓励学生用动作感受音乐。当听到音乐中出现小鸟歌唱或电闪雷鸣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5)教师弹钢琴带领学生唱熟主题旋律。
(6)复听全曲。指导学生倾听主题旋律,教师要求学生用举手的方法,让学生听到主题旋律时举起右手,计算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
2、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1)师用看彩图、听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教师一幅百鸟为凤凰庆祝生日的图画,边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课题。用形象的语言、美妙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持生态平衡)(2)鼓励学生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形象或听音乐做律动。
3、通过欣赏了《春》和《百鸟朝凤》两首乐曲,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两首乐曲有什么区别?(2)、“一年之计在于春”请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出自己的学习计划。
三、拓展:思考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什么?为什么要爱护它?学生回答。
四、总结
五、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
听听、唱唱、跳跳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瑶族舞曲》、学唱歌曲《瑶山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二.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感知3/4拍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能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感受音乐,并进行歌曲的创作活动。旋律中跳进和级进是本课需掌握的知识点。
三.通过认识音名在键盘上的位置,继而进行“玩乐器”的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演奏的能力;并结合乐曲中的动物,激发学生表达对动物的认识,自己如何爱护动物。
四、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1、音乐的创造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玩乐器”的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演奏的能力;并结合乐曲中的动物,激发学生表达对动物的认识,自己如何爱护动物。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脑,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欣赏乐曲《瑶族舞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
欣赏乐曲《瑶族舞曲》
(1)复习第二册学过的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再次播放课件中的瑶族长鼓舞,让学生感受瑶族的舞蹈特点。教师语言导入课题:欣赏了瑶族的长鼓舞,现在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描写瑶族人民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节日场面的乐曲。(2)欣赏全曲。欣赏音乐时鼓励学生用身体语言(轻轻摆动身体或晃动脑袋)帮助感受音乐,学生进行律动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而选择不同的动作。
(3)听完乐曲教师引导学生谈乐曲的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乐曲的节拍、节奏、情绪、音色等,讨论完毕,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对各组的分析做出评价总结。
(4)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课前准备好的主题旋律卡片,带领学生唱熟主题。
(5)听主题出现的次数。
(6)用舞蹈动作感受音乐,模仿瑶族人拍长鼓的舞蹈动作,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进行师生互动。
三、拓展(环保)爱护我们的祖国,爱惜我们祖国的资源,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保护我们祖国的文化
四、总结
五、下课
第二课时《瑶山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瑶山乐》(1)教师导入:“刚刚看同学们表演了精彩的长鼓舞,老师也很想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下面我为大家演唱一首《瑶山乐》”。
(2)先用“lu”进行哼唱旋律,作为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声音的连贯性。
(3)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和愉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歌曲中多处出现连音记号,所以应注意声音的连贯和圆润。
(4)鼓励学生把歌词直接套进歌曲中进行演唱,也可让学生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5)指导学生随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自由律动。
(6)歌曲《瑶山乐》是由乐曲《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改编而成的,说明了音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小组进行讨论汇报。
(7)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乐器、并自创节奏型进行伴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拓展(环保):和学生一起讨论做这些乐器的材料,我们要怎样保护我们的资源,不浪费。大自然中的这些资源是如此奇妙,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快乐。
四、总结
五、下课
第三课时《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1、欣赏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1)欣赏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请学钢琴的学生弹奏乐曲(教师自己弹奏乐曲),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挖掘学生潜能,真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拓宽音乐视野。(2)哼唱第一主题旋律,熟悉歌曲旋律,感受3/4拍音乐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也为后面学习《我们大家跳起来》做铺垫。
(3)结合音乐做4/3拍子的律动,并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旋律的高低起伏。感受4/3拍子舞步,鼓励学生动起来:
开火车前后拍手。学生按横排坐,第一个人排第一下手(即强拍)另外两拍与下面的同学互拍,一直这样传下去。1、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1)歌曲简介。教师简单介绍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是根据巴赫的小步舞曲填词而成的。
(2)学唱歌曲。由于旋律学生已经很熟悉,引导学生自学歌曲,让学生之间互相聆听,互相评价。师在教唱歌曲时指导学生唱好跳音,跳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并且要唱好5 1 1 和 1 1 1的音准。(3)学习知识。学习级进和跳进。
(4)创编表演。鼓励学生自由组合,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歌曲。(如:小组进行重新填词演唱、舞蹈创编表演、用敲击乐器伴奏等)在理解和感受歌曲、乐曲情绪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5)评价。对各组同学的表演做出评价,自评、学生评、教师评,给予最佳表演组的同学进行奖励。
三、拓展(环保):鼓励学生多跳多运动,锻炼好身体,少生病,减少吃药以及因此带来的副作用,也减少某些药品对自然的污染。
四、总结
五、下课
第四课时
玩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玩乐器
通过动手制作键盘可让学生具体了解键盘的构造,各音的排列位置,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1、师课前布置学生带硬卡纸、剪刀、粗线笔、尺子等工具。
2、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制作。
3、制作完毕,教师为学生讲解键盘构造和C、D、E、F、G五个音的位置。A、导入:利用学生资源,请学琴的同学说说自己学琴的历程。并让具备较高演奏水平的同学为同学演奏一曲,以此激发学生学琴的兴趣,引导学生爱护动物,保持生态平衡.B、复习C D E三个音在键盘上的位置,请学生思考:比E还高一些的两个音应该是什么音?接着引出F和G另外两个朋友。教师弹奏这两个因请学生记住这两个音的音高。
C、按课本上的几首歌曲如《我有一只小羊羔》《小铃铛》《小蜜蜂》上面都标有指法,引导学生先唱旋律再唱指法歌。D、弹奏乐曲。练习弹奏《我有一只小羊羔》《小蜜蜂》《小铃铛》三首乐曲。(用“假键盘”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同时在钢琴上弹奏,引导学生想象这就是自己弹出来的琴声。)
E、歌曲伴奏。学会弹奏简单的乐曲后,进一步指导学生为学过的歌曲进行伴奏。如歌曲《春天来了》:
三、拓展:将《我有一只小羊羔》《小蜜蜂》创编改歌词,换别的动物,并讲述自己对动物的认识,自己是如何爱护动物的?
四、总结
五、下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
多彩的乡音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歌曲《风阳花鼓》,让学生了解我国安徽省地理风貌、民间艺人生活状况启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怀及喜爱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歌唱与表演。二.通过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让学生领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情感,了解蒙古族的风情、风貌并学习掌握“
”速度渐慢记号以及学会蒙古族舞蹈扭肩膀的特色动作及巩固四拍子拍号的打法,描述优美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三.通过听赏管弦乐曲《森吉德马》以及用马头琴独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两种不同乐器演奏的蒙古族两段音乐。让学生感受两首同民族地方风格民歌及精彩的歌舞表演(课件),并能用不同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即兴画画。复习巩固已学过的×××
等节奏型。
四.探究《森吉德马》音乐旋律相同,音乐速度变化后不同形象的两段音乐变化的奥密,了解音乐中速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掌握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描绘了美丽辽阔大草原的秀美景色,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1、轻声播放高胡演奏的《凤阳花鼓 》旋律,提问:这首曲子旋律美不美,在哪听到过?师讲解美的民歌音乐有其流传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旋律蕴涵着一个美妙或凄婉动人的故事。
2、师放课件《凤阳花鼓》讲述了旧时代劳动人民离乡背井外出谋生卖唱的苦难经历以及现在改革开放后风阳花鼓唱遍大江南北,让学生逐步了解音乐来自劳动人民创造的意义,它是一个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的写照,情感宣泄的一种表达方式。
3、师带着愉悦的心情,深情地演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从教师声情并盛的演唱中受感染想歌唱。
4、放《凤阳花鼓》旋律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曲调中,使学生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5、学生模仿教师的范唱一句一句地学唱此曲。比比谁模仿得最好。
6、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内容及情绪。分组让学生按乐谱边唱边敲击小乐器等;让学生自带铜碟、不锈钢碟、陶瓷制的碟以及一对筷子,创编简易节奏律动边唱边表演,通过动手、动口、体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三、拓展(环保):讨论怎样保护我们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怎样保护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
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马》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两幅画创遍故事并选代表讲给大家听。师先不要提醒包办,让学生自己观察,组织语言,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师播放课件管弦乐曲《森吉德马》主题片断(两次),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风格并利用钢琴或跟随录音机唱会音乐主题。教唱主题曲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掌握好歌曲速度。(第一次是慢反映牧民温馨幸福美满的生活环境、第二次奔放热情速度加快)。
3、学生听两段音乐,分别将音乐、画面与相应的形容词搭配连线。(第一幅是描绘美丽辽阔大草原的景象;第二幅是表现蒙古族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画面。)让学生感受在《森吉德马》中不同形象的两段音乐,它们的旋律是不 是相同?如果旋律相同,作曲家又是采用什么方法创造出两种不同形象的音乐的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美丽的景色呢?
4、自学探究评价:作曲家是用了速度的变化,第一段慢,第二段快。所以,音乐中的速度非常重要,我们唱歌时可一定记住掌握好速度。
5、简单介绍:节拍机的作用。
三、总结
四、下课
第三课时
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师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课件,教师描绘了美丽辽阔大草原的秀美景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放课件歌曲范唱。要求学生认真聆听。
3、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出现的不同节奏型;并处理好一音多词,引出难点。
4、学生分若干小组即兴创作表演。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表演时一部分同学演唱,、一部分同学表演,一部分同学选择敲击小乐器的为歌曲伴奏,增加场景气氛。
三、拓展:在情景画面中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特色等, 启发学生是否了解别的民族,能否进行有创意地自由回答:自己如何表达对它的热爱之情?
四、总结
五、下课
第四课时
《草原就是我的家》,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播放课件,学生安静地听。
2、教师弹琴,学生跟唱歌曲。
3、分组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4、个别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师生评价。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播放课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安静地欣赏,并注意马头琴的音色特点。
2、个别学生分析乐曲和马头琴的音色特点。
3、师简介乐曲。
4、复听乐曲,引导学生用画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5、各组展示自己的画,师生评价。
三、拓展:在情景画面中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特色等, 启发学生是否了解别的民族,能否进行有创意地自由回答:自己如何表达对它的热爱之情?
四、小结
五、请学生分组讨论,用别的形式表现乐曲后,各组展示。
六、下课。学生听着乐曲离开音乐室。教学反思:
第四课 音乐幽默小品——木桶有个洞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木桶有个洞》,学生能灵活运用力度记号,并巩固已建“小音库”中的音高和“认朋友”——C、D、E、F、G、A。
二、通过排演幽默小品《木桶有个洞》,学生能默契配合地参与表演。教学重点
培养小孩的幽默感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课件,电脑 第一课时
学唱歌曲《木桶有个洞》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学习歌词《木桶有个洞》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风趣地朗读歌词。2、学生也风趣地朗读歌词,在朗读过程中理解歌词内容。3、个别学生风趣地朗读歌词,其他学生评价。
三、学唱歌曲《木桶有个洞》
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安静地欣赏歌曲,并注意教师的语气。2、学生轻声跟钢琴学唱歌曲。
3、引导学生用双响筒模仿老师将歌词唱出来。
四、拓展:结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稻草、水以及木桶,教育孩子们要节约,能修好用的物品就不要随便扔掉去买新的,不要浪费资源。
五、总结,布置学生课后创编歌词。
六、下课,听着歌曲离开音乐室。
第二课时
复习歌曲《木桶有个洞》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木桶有个洞》
1、请个别学生用自己理解歌词含义的语气朗读歌词,师生评价。2、学生欣赏课件的歌曲范唱。
3、学生用唱歌曲,注意将歌曲的情绪表现出来。
三、拓展歌曲
1、学生展示课后创编的歌词,并演唱出来。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表现歌曲。3、分组表现歌曲。
四、延伸部分:结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稻草、水以及木桶,教育孩子们要节约,能修好用的物品就不要随便扔掉去买新的,不要浪费资源。
五师将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排练音乐剧,把讨论的剧本写下来。
六、总结:布置学生课后准备剧本的排练。
七、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五课 动物——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一:学唱歌曲《土拔鼠》,能用体态感受6/8拍子的韵律。
二:学唱歌曲《小斑鸠对我说》和绕口令练习,区分×××和×××节奏,并学会用活泼、天真的情绪演唱。
三:欣赏童声合唱《海鸥》,通过赞美海鸥,激励学生要像海鸥一样敢于拼搏,有刚强的意志。
四:通过“认朋友”和“玩乐器”,能掌握音名A、B在键盘的位置,复习巩固 已学过的音乐知识。
● 教学设计
(一)学唱歌曲《土拔鼠》
1、课题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是否经常把喜欢的动物玩具带在身边?让学生畅所欲言导入歌曲。
2、拍手游戏:教师把学生说到的小动物编成儿歌,可让学生结合课本P31做拍拍读读练习,建议两人对拍或三人轮拍,还可以一横排连拍。调动学生的兴趣,儿歌熟悉后边拍手边摇摆身体感受韵律。
3、听听动动:播放课件《土拔鼠》,师生随音乐律动,要求学生用心听,身体充分放松,通过摆动身体感受6/8拍子的韵律,注意培养内心节拍感。
4、学唱歌曲:《土拨鼠》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乐句(a+b)、第二乐句(a+c)、第三乐句(d+e)、第四乐句(d+f),可让同学分辨四个乐句中,哪些乐句是完全相同的,哪些乐句是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运用这种相同与不同的辨识乐句与乐句的关系,培养学生从音乐审美中获得情感满足的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与音乐的记忆能力。
(1)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用准确的情感和歌声表达歌曲。
(2)用“LU”哼唱旋律。因为学生气息较短,按4小节换气学生不容易做到,可按弱起拍的规律,2个小节换一次气,统一在弱拍前换气,这也是本课的难点。(3)歌曲基调比较忧伤,要求教师多次范唱,感动学生,让学生模仿,达到效果。
(4)歌曲熟悉后,可让学生选择适当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如让一些学生强拍拍击鼓心,次强拍敲鼓边;或三角铁、响板、拍手拍脚,再次感受6/8拍。(5)可让学生自己创编一个固定节奏型,边唱边鼓。
(二)学唱歌曲《小斑鸠对我说》
1、听听议议,导入课题:教师播放课件《小斑鸠对我说》,以讲故事形式导入,学生边看课件边听故事,然后议一议,猜一猜小斑鸠对“我”究竟说了什么。2、听听说说:学生欣赏歌曲,谈谈自己的体会,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和感受歌曲的情绪。
3、拍拍唱唱
(1)教师带领学生先做P33读读、拍拍绕口令练习。重点练习下面这一句:(2)按节奏读歌词
(3)教师范唱歌曲,要求学生边听边打2/4拍的强弱规律。
(4)用师生接唱方法一句一句接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意“服、咕、福、书、苦、五、足”等字的韵母“U”音,要求嘴圆,喉咙放松。
(5)歌曲处理:唱熟歌曲后,启发学生带情感演唱。第一乐句唱得轻快、跳跃,唱出儿童内心的喜悦;第二乐句是问句,唱出少年迫不及待想问清对方说什么的心情;第三乐句不宜过强,活泼可爱,声音要有弹性;第四乐句有力上面的保持音,应唱得饱满有力,情真意切。
4、自编自演: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的表演形式。可以是歌表演,也可以是集演、唱、说、奏为一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谁的形式最新颖。
5、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三)、欣赏童声合唱《海鸥》
1、议议、说说:查阅相关资料这个环节,可以在前一节课时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网上查阅有关鸟类的知识和有关海鸥的介绍。让学生谈谈自己所找到的资料的 内容,互相交流,导入课题。
2、听听:教师播放歌曲《海鸥》,要求学生用心聆听,请同学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教师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听出歌曲由两个声部演唱。歌曲的基调欢快活泼,由于加入二声部,歌曲增添了抒情优美的色彩,烘托出海鸥飞翔在辽阔的海面上的意境。
3、想想:从情绪上进行对比,前两句欢快活泼,中间句抒情优美,最后一句前后呼应。
4、动动:随着“海鸥”的音乐,由学生自行设计动作,表现海鸥勇敢飞翔,击风搏浪的形象。
5、串编故事:把学生分成小组,将本课所学的歌曲与“绕口令”用故事情节串连起来,边讲故事,边歌唱。
(四)认朋友: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
1、把C
D
E
F
G
A
B做成与键盘一样大小的卡片。听老师在钢琴上弹出do、re、mi、fa、sol 各音,让学生出示相应的音名,复习检查掌握程度。
2、老师弹出la、si两音,出示不同颜色卡片A
B,贴到相应的键盘上,并让学生唱准,认准A、B在键盘的位置。
3、找到A、B位置后,让学生依次找到C、D、E、F、G在键盘的位置,再次巩固。
(五)玩乐器:在认识A、B在键盘的位置后,再让学生接触玩乐器练习,要求学生移换右手一指位置,把原来C大调《我有一只小羊羔》转在G大调弹出,这时的A、B位置听起来为唱名re、mi的音响效果,让学生感受同样曲子,在不同高度上的效果。其他曲子依此类推。
(六)拓展
教学反思:
第6课
我们的节日
●教学目标
一:能用愉快,活泼的心情演唱《来吧!快乐的节日》,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二:通过欣赏二部轮唱曲《卡农歌》,让学生认识卡农的演唱形式和特点。三:通过学唱《欢乐歌》,让学生感受轮唱形式的特点,能随欢快的节奏动起来,表达高兴的心情,充分张扬孩子的个性。四:通过音乐游戏《雨的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音色等,并能运用所建立的“小音库”中的音创编音乐短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设计
(一)、学唱歌曲《来吧!快乐的节日》
1、看图片配音乐。先请学生谈谈印象中一年里有哪些节日?最喜欢哪个节日?与儿童相关的节日是什么节?接着媒体展示有关节日的图片,如《新年好》、《祝你圣诞快乐》、《每当走过老师窗前》等,请学生为图片配上相应歌曲的音乐。并导入新课。
2、听听想想。播放歌曲,要求学生听完音乐后,谈谈对歌曲的感受,这首歌曲描述的是哪个节日?怎样让自己的节日过得更有气氛。
3、创设情境。为使“六一”儿童节过得更加热烈,请同学们用自己身边的东西设计现场,布置一个过“六一”儿童节的场景。(边听音乐进行)
4、学唱歌曲。
(1)听老师范唱,边唱边跳,感染学生。
(2)分句听唱,难点训练、如:切分音和附点节奏的处理,“啦啦啦、、、、、、”一段要启发学生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表达孩子欢快的心情,最后一句声音保持较强的力度。(3)歌表演
本环节可作为本课的高潮,挖掘学生特长,如有的唱,有的跳、有的敲,分工合作,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体验音乐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5、评价:同学们参与活动的表现要及时进行评价,能更好调动他们积极性
(二)听赏二部轮唱曲《卡农歌》,学唱轮唱曲《欢乐歌》
1、听听说说。教师播放二部轮唱曲《卡农歌》,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说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看看做做。教师出示各种颜色卡片:红、黄、蓝、绿等,各摆放在两行,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请课件制作配合)教师小结,得出规律:卡农原意是“规律”,这首歌曲是黄自为训练轮唱而创作的,歌词本身就已揭示出卡农曲式的特点:虽则我先你后,各唱各的调子,其实只有一个旋律。{教参后附《卡农歌》谱}
3、听听拍拍。歌曲《欢乐歌》,由四个乐句(abac)组成,教师范唱,学生跟随音乐的拍节奏。
4、听听动动。
播放课件,要求学生用四个动作表现四个乐句,进行律动
5、唱唱比比。学会歌曲后,可进行轮唱。轮唱时,要抓住第二声部的起音,如:一声部唱“高”字时二声部准确进入唱“欢”字,以此类推。
6、师生合作。请唱得较好的同学与老师进行轮唱练习。
7、学生合作。把学生分成演唱组、乐器组、舞蹈组合作表演
(三)音乐游戏《雨的节奏》
1、创设情景。
2、创编活动。教师启发学生按书中下雨的情节创编旋律。
3、交流汇报。各组间交流或个人汇报,教师挑出一些作品进行指导整合。汇报创编歌曲时,学生可配上伴奏(生活中的音源或敲击乐器)进行演唱。
4、合作表演。教师把各小组创编的乐句按雨的情节连成音乐剧,请同学们分角色表演出来(分旁白、歌唱组、伴奏组、声势组等)
5、评价。学生进行自评、他评、教师点评贯穿始终。
(三)、拓展(环保):我们在过节的时候,在庆祝节日的时候,怎样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教学反思: 第7课 环球音乐探宝
(二)——漫游亚洲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印度尼西亚甘美兰音乐《珍珠》、歌曲《木瓜恰恰恰》、日本名歌《樱花》、渔歌《拉网小调》、歌曲《邮递马车》让学生感受印度尼西亚、日本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帮助学生理解多元的音乐文化,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二: 通过自学歌曲《恰利利、恰利》,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节奏与“小音库”已储存的五个音,结合键盘,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三:通过学唱歌曲《红蜻蜓 》,学生能运用力度的变化来演唱歌曲,表达歌曲的感情,并巩固七个音名在键盘的位置。
四: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护照及签证的作用、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的国家的地理位置、民族状况、风俗习惯、国旗等知识。● 教学设计
(一)、听赏印度尼西亚甘美兰音乐《珍珠》
1、填护照。
2、听中讲。教师尽可能将收集到的印度尼西亚风光照片或影碟制作在一个多媒体课件上,听着印度尼西亚甘美兰音乐《珍珠》以导游的口气向同学们介绍印度尼西亚。
3、听中动。教师播放印度尼西亚甘美兰音乐《珍珠》,和学生一起随音乐自由律动。并简介甘美兰音乐。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
1、听中跳。教师播放歌曲伴奏,并和学生一起听着音乐做简易律动。如《恰利利,恰利》一曲的结构与律动图:
全体一起按节奏拍手(全曲的脚步动作为踏点步)
2、听中拍。先请同学们拍读歌曲中的节奏,充分感受和把握这一印尼民歌风格的特色节奏:2/4 X XX
XX | XX
X||。然后教师按歌曲节奏与旋律,打手号让学生唱出旋律。
3、唱中弹。熟拍节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在键盘上弹出书48页的指法谱,边唱边弹。先把1指放C音上按指法谱演奏,再把1指移放G音上按指法谱演奏。让学生感受用相同的指法谱可演奏两种音高的《恰利利恰利》。
4、自学歌曲。分小组让学生自学歌曲。自学歌曲时,学生可选择按歌曲节奏与旋律打手号唱歌词,也可选择按指法谱演奏学唱歌词。注意:要唱好“f”记号与“p”记号及印尼民歌风格。自学后分小组进行汇报演唱,演唱时要把轮唱部分的勤耕作的愉快心情唱出来。
5、听中编。教师播放《恰利利,恰利》,请同学们听完后编故事。
6、合作表演。同学们自选表演形式:弹琴、唱歌、舞蹈或自选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进行合作表演。
(一)听赏《木瓜恰恰恰》
1、听听找找。教师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请学生找出“恰恰恰”共出现了几次。
2、听听动动。听赏歌曲《木瓜恰恰恰》,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听赏第一遍音乐时,在听到“恰恰恰”处随节奏做拍手的动作。听赏第二遍音乐时,在听到“恰恰恰”处做按节奏拍手、按节拍扭腰的动作。听赏第三遍音乐时,在听到“恰恰恰”处随节奏拍手、跺脚(左右左)和扭腰的动作。听赏第四遍音乐时,在听到 “恰恰恰”处随节奏摇沙棰、跺脚(左右左)和扭腰的动作,其余音乐处随节拍跺脚(左右各一次)和摇动自制沙棰。
3、听听讲讲。教师简介恰恰舞曲特点:舞曲热情奔放,舞步花哨利落步频较快,诙谐风趣。源于非洲,后传入拉丁美洲,在古巴得到发展。及印尼风土人情及相关文化。
4、歌舞表演。教师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请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进行情节歌表演的排演。
(四)听赏《樱花》
1、听听读读。教师播放日本民歌《樱花》并朗读歌词,请学生边看49页画面边听老师的配乐朗读,听后说说这是到了哪个国家?
2、听听动动。教师播放日本民歌《樱花》,并和学生一起做体验性律动。
3、听听画画。教师播放课件日本民歌《樱花》,请学生先欣赏课件中的樱花,再画出想象中或印象中的樱花图。最后教师简介日本的相关知识。
(五)学唱歌曲《下雨了》
1、听听动动。教师播放歌曲《下雨了》,和学生一起做乐句的体验活动。
2、听听想想。教师范唱歌曲《下雨了》,请学生想想歌曲内含是什么?教师范唱谱例参照见教参
2、听听讲讲。教师播放歌曲《下雨了》,请学生讲讲日本小朋友唱的日本童谣《下雨了》是什么意思?
3、听听唱唱。教师先范唱歌曲《下雨了》,再请学生随伴奏音乐朗读歌词,朗读歌词时,师生共同配合,可让学生从朗读一句过渡到朗读整段歌词。最后师生一起演唱歌曲共同感受这首独具风格的日本童谣。学生学唱歌曲时,一定要模仿教师的范唱语气及乐句间的连接进行演唱。
4、忆忆唱唱。熟唱歌曲后,教师让学生回忆演唱已学过的广东民谣《落水天》,边唱边感受《下雨了》与《落水天》这两首不同风格的下雨歌。
5、唱唱演演。教师启发学生创设情景进行歌表演。
(六)听赏《拉网小调》
《拉网小调》——日本是一个岛国,渔业生产自古以来占着重要地位,作为反映人民生活劳动的民歌,以拉网捕鱼为题材的颇多,《拉网小调》就是其脍炙人口的一首。
1、听听想想。播放日本北海道渔歌《拉网小调》,请学生想想可以在哪句音乐作拉鱼网的动作。(第一句和第四句)
2、听听动动。第二次播放日本北海道渔歌《拉网小调》,师生随音乐的第一句和第四句做拉鱼网的动作。第三次播放歌曲时,教师提出新要求:学生随音乐的第一句和第四句做拉鱼网的动作时,要做出相应的力度和重音;第四次播放歌曲时,学生除了随音乐的第一句和第四句做拉鱼网的动作外,第二句和第三句要求自己创编描写有关渔民的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听喊喊。
(七)听赏《邮递马车》
1、听听动动。播放日本歌曲《邮递马车》,师生随音乐自由律动。
2、听听选选。播放日本歌曲《邮递马车》,请同学们做练习。
3、听听敲敲。播放日本歌曲《邮递马车》,请学生选用适合表现马蹄声响的小乐器,并随音乐敲击拼好的节奏型。
(八)学唱歌曲《红蜻蜓》
1、听中动。▲听琴声做书中53页“玩玩”的音乐活动。
▲教师弹高声部旋律,请高声部同学模唱高声部旋律。教师弹低声部旋律,请低声部同学模唱低声部旋律。
2、学唱歌曲。▲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的高声部和低声部。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歌曲所描述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有条件的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的录音。▲学唱歌曲时也可按两个声部分别学唱歌曲。学唱歌词时注意第二、第六小节,由于三段歌词在词曲搭配上的不同,学生常要唱错,可在唱前提醒学生注意或练习几次。
3、唱唱谈谈。学会《红蜻蜓》后,试用以下两种不同方法演唱并谈谈两次歌唱的感受(感受力度的表现作用)。①自始至终用一种力度演唱。②按乐谱上标记的力度演唱。
4、拓展。学了歌曲之后,谈谈我们怎样保护蜻蜓等等这些小动物。请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发表各自的意见。教学反思:
第八课
先辈们唱过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先辈们唱过的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2、能感受和分辨旋律和伴奏。●教学设计
(一)学唱《红星歌》
1、观看影碟。教师播放故事片《闪闪的红星》片断。简介《红星歌》的创作背景。
2、听唱歌曲。教师教唱歌曲时,可单独教唱旋律声部的演唱也可教唱二部合唱。(1)全体学生拍手击b、c、d乐句高音声部的节奏。
(2)全体学生唱前b、c、d乐句高音声部旋律,唱过两次后要求背唱。
(3)全体学生默读后b、c、d乐句低音声部旋律,教师请轻轻拍击节奏,锻炼学生内心听觉。
(4)全体学生背唱b、c、d乐句低音声部旋律。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背唱准确,可以打开谱子看唱一遍后,再背唱,锻炼音乐记忆能力。(5)学生视唱完整旋律。学生歌唱时,教师歌唱与之对比的声部。(6)教师演唱旋律,学生视唱与之对比的声部,并且要求分句背唱。(7)全体学生歌唱高音声部,同时拍击低音声部节奏。然后交换,歌唱低音声部、拍击高音声部节奏。
(8)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歌唱高、低音声部,做二部合唱。(9)由两个学生分声部歌唱,检查学生个人掌握情况。
(10)由学生个人歌唱一个声部,在钢琴上弹奏一声部,并注意按照教师的要求,并随时进行声部交换。
4、学习知识。播放两种形式演唱的《红星歌》,请同学听音乐看画面选择:哪幅图画像音乐中单旋律的演唱?哪幅图画像音乐中带有伴奏的演唱?教师总结:旋律与伴奏,旋律可以是单独演唱的或演奏的,有时听见伴奏在陪衬它。
5、巩固知识。听辩《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片段与《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片段,请学生做活动:如果是单旋律的演唱请举右手,如果是带伴奏的演唱请举双手。
(二)学唱《读书郎》
1、看看。播放课件《读书郎》。向学生提出要求:哪个地方出现了衬词?共出现了几次?
2、听听。教师范唱《读书郎》,要求唱出歌曲情节变化的语气。
3、唱唱。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歌曲,让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范唱过程中掌握对歌曲的演唱。
4、敲敲。请同学们按指定的节奏型演奏各敲击乐器为全曲伴奏。
5、演演。熟唱歌曲《读书郎》后,请几名同学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表演(表演方式可个人即兴,也可以经过同学们集体讨论创编),其他同学边唱歌曲边敲击小乐器伴奏。
6、拓展。我们要珍惜我们身边的资源,珍惜我们的生活。讨论我们怎样珍惜我们的生活,怎么样保护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