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第六册《我们的朋友》教案(二课时)
小学音乐第六册《我们的朋友》教案(二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4小节曲调。
2.杜鹃是可爱的动物,在感受、体验以“杜鹃”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2.唱好《顽皮的杜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问: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
二、欣赏
1.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2.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
3.师生讨论。
模仿杜鹃的叫声吗?
?你能
4.复听乐曲: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像。5.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三、学唱歌曲。
1、轻声学唱: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
2、用口风琴找到1=F的“531”三音,按课本中的要求吹奏
3、表演唱: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甲为歌曲主人翁“我”,边唱边表演。乙为杜鹃鸟,在规定时间内唱。
四、“音乐游乐宫”:
123、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6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教师示范“5674、手势游戏。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尝试视唱。
5、听辨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时候出现?
6五、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马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感受、体验以“马”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2.唱好《我心爱的小马车》。
教学重难点:
1.试用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
教学过程:
1.准备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以及一段二胡演奏。如班上有学生会拉二胡或教师本人会二胡演奏
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
3.设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4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一个共鸣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
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
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
8.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
?比赛的怎样情景?
同情景吗? 仿一下吗? 9.再听第二乐段。
?
?你能模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听
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
12.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的节奏较复杂,音程跳动
?
要求:你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几句模仿唱一唱吗?
14.创作4
15.教学小结。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案 第六册 音乐 每周两课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第一课
春天
教学内容:聆听:《春到沂河》《春》
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3
第一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欣赏《春到沂河》
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 设问: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3.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4.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臵,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5.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三、表演《嘀哩嘀哩》
1.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2.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3.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4.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5.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6.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7.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8.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9.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聆听《春》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二、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
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
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 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
3.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
(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
学生吟诵歌词时,教师弹这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 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
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必需按不同性能的打击乐器选择其适合表演的节奏型。如金属类宜表演长音,而木块类则宜短音。
三、聆听《春》
1.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春》的欣赏。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听《春》的主题音乐。设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说说你的感受。
3.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4.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5.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6.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复习
教学内容:复习四首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复习
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即大自然的春天。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每一位学生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能否也尝试一下创作……
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
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
4.教师还可以自己编三条节奏,让学生听辨。 5.可以让学生创作三条节奏进行听辨。
6.三条节奏要同时拍击,并可以重复二到三次。 7.听辨后让全体学生模仿拍击。8.教学小结。教学反思:
第二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内容: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赛马》,表演歌曲《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 教学目标:
1.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 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4小节曲调。
2.杜鹃是可爱的动物,在感受、体验以“杜鹃” 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点: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教学难点: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3
第一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顽皮的杜鹃》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教学目标: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 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创作4小节曲调。
2.杜鹃是可爱的动物,在感受、体验以“杜鹃” 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点: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教学难点: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1.解题导入。设问: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
2.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3.再听《森林深处的杜鹃》,要求:
(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 (2)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 4.师生讨论。
设问:(1)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吗?(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 5.复听乐曲: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像。 6.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7.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8.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
9.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 两音的音准。
10.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 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 6 7”的低音就用 来表示。教师示范“5 6 7”的柯尔文手势。 11.唱准 八个音,同样要注意唱准。学生边唱边打手势。
三、表演《顽皮的杜鹃》
1.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视唱。2.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看看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唱的最准确。3.听辨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
4.视唱全曲。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5.学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 6.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甲为歌曲主人翁“我”,边唱边表演。乙为杜鹃鸟,在规定时间内唱。丙为口风琴伴奏(伴奏可以两人也可以一人)。 7.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课 型:聆听
教学内容:聆听《赛马》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聆听赛马,通过热烈奔放的节奏,感受草原的热闹景象。教学重点: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1.聆听赛马,通过热烈奔放的节奏,感受草原的热闹景象。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赛马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歌曲《顽皮的杜鹃》要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表演
1.准备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以及一段二胡演奏视频。
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同时播放录音《赛马》 3.师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
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一个共鸣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
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再随主题哼唱一次。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8.师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 ? 9.再听第二乐段。
师问:(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
(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
(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吗?
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12.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生自己创作小歌曲,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创作小歌曲,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
1、用寓言故事导入课题
2、教师范唱歌曲,在聆听时要注意歌曲的情绪时怎样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时哪几句?
3、放录音听范唱,模唱印象深刻的乐句。
4、教师弹琴学生听歌曲旋律
5、跟随录音,看歌谱哼长唱歌谱
6、重点解决难点部分,老师及时给予纠正
7、完整的学习歌曲。
8、学习演唱歌曲曲谱
9、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三、创编活动
1.该曲调的创作要符合三个条件: (1)用 八个音。 (2)用 四种节奏型。 (3)4小节长度。
2.凡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 3.在学生创作后,要让学生自己唱自己创作的歌。
4.评价后(师生共同评价),唱几首优秀的创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5.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 童趣
教学内容:表演《摇船调》《一支短笛轻轻吹》,欣赏《木偶的步态舞》《猜调》 教学目标:
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教学重点:
1.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难点:
1.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3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第一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 教学目标:
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
1.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难点:
1.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
1.谈话导入:一位小学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请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2.教师范唱。要求: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3.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4.分句学唱:
(1)难点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节奏较复杂,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3小节内同时出现,有一定难度,先给予突破。先慢速度学唱曲调,当曲调唱熟后,再把歌词唱好,注意后十六分音符与前十六分音符的准确。
(2)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学唱时注意乐句的完整性。这三个乐句,建议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视唱法学习曲调与歌词。然后完整地唱第一乐段的歌曲。 (3)第二乐段,建议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学生的识谱负担。 5.歌曲处理:
(1)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轻快,以表达主人翁欢快的心情。(2)两个乐段要处理得细致:第一乐段是绘景,第二乐段是抒情,两段要有对比。
三、聆听《猜调》
1.《猜调》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2.聆听《猜调》。
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
3.再听《猜调》。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4.复听《猜调》。
5.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6.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7.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⑴.反复记号的一种形式。反复记号有许多形式,当乐谱出现重复时,而在最后结尾处略有不同,往往在反复时跳过不同的小节,这就是反复跳跃记号。
⑵.这一音乐知识,在学唱《一支短笛轻轻吹》时结合歌曲学习讲解并实践。 ⑶.还可以通过本练习,用色快表示曲调进行的顺序来理解这一知识。8.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 型:聆听
教学内容: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教学目标:
1.为《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2.节奏问答编创活动。教学重点:
1.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教学难点:
1.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1.形象导入。
(1)设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当学生自由即兴模仿,教师可轻声地播放《木偶的步态舞》作为背景音乐衬托。当有的学生能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2)设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活泼、可爱、滑稽、动作机械…… 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表扬他们观察很细致,总结很得当……) 2.聆听《木偶的步态舞》。(1)揭示课题——标题名称。
(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
(3)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有条件的教室,学生最好脱鞋在地板上走动,教师也一样,这样能保证安静,听清音乐。)(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5)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 3.完整地聆听《木偶步态舞》。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的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4.小结:音乐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童趣与乐趣。
5.编创活动:节奏问答
⑴节奏问答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是一种较为自由的一种即兴创作活动,没有太多的制约,原则上长度相同即可,但也不是完全一定要一样的小节数。
⑵节奏问答包含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而问答相当灵活,可以强对强,也可以强问弱答、弱问强答……。
⑶开始可以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在实践中主要是学生间的相互问答,时间上也较宽松,按课堂情况而定,但不宜做得时间太长,视学生兴趣而定。宜每课做些活动,细水长流。
6.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摇船调》 教学目标:
1.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2.猜谜活动交流。3.单元小结。教学重点:
1.感悟谜语的乐趣。教学难点:
1.感悟谜语的乐趣。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猜调》
1.由《猜调》导入:一问一答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了《猜调》,今天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
2.聆听(录音)范唱。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回答?
3.再听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
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 6.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
7.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队员自己承担)。8.评价小结。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9.猜谜语活动
⑴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
⑵修改收集到的谜语。
⑶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⑷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⑸单元小结: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10.教学小结。教学反思:
第四课 音乐会
教学内容:聆听《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那不勒斯舞曲》
表演《我是小音乐家》《嘹亮歌声》
教学目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教学重点:
1.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教学难点:
1.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3
第一课时
课 型:聆听
教学内容: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 学 目 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教学重难点:
1.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聆听《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
1.听觉直接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这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的乐器名称: 《游击队歌》——口哨;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苗岭的早晨》——口笛; 3.聆听《游击队歌》:
(1)让学生边听口哨吹奏,边看歌谱,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2)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3)复听时,可允许班上会吹口哨的同学随录音跟着学吹片断。4.聆听《苗岭的早晨》:
(1)设问:听了这首作品你想像一下,苗寨早晨的美丽情景,并把它描述出来。
(2)教师简单介绍口笛乐器。
5.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
⑴这一听辨活动,主要是将曲名、音色、画面形象连为一体,即:将听觉、视觉、人文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的能力。
⑵这一练习可以是两个作品为一组,分组听后即做练习。也可以四个作品听完后,再完成该练习。
三、聆听《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和《那不勒斯舞曲》
1.欧洲文化中音乐、舞蹈具有重要地位,在特定地区都有传统的音乐、舞蹈传承,这些音乐、舞蹈往往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均分律动节秦,按小节线划分而循环往复地交替,如圆舞曲、波尔卡等,本课中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具有匈牙利吉普赛舞蹈以及匈牙利民间恰尔达什舞曲音乐的特点与风格,而《那不勒斯舞曲》是意大利南方那不勒斯舞蹈的音乐。 2.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 (1)初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该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速度的变化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吹”、“拉”、“弹”属哪一类? 3.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1)初听乐曲。要求:该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属哪一类?(介绍三角琴:三角琴是东欧俄罗斯一带的传统乐器,以三角形琴身为特征的一种三根弦的拨弹乐器。) (2)复听乐曲。乐曲的主题音调出现几次?乐曲可分为几段?速度有没有变代?每段的情绪有什么不一样?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轮唱《嘹亮歌声》 教 学 目 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2.活动与练习
(一)教学重难点:
1.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
1.演唱形式导入:我们两年多的音乐课上,基本上是大家一齐唱,这种形式称为齐唱。有种演唱形式,曲调是一样的,但不是一齐进入,有先有后轮流进入,这就称为轮唱。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2.聆听轮唱《嘹亮歌声》。要求能听辨出同一曲调分先后进入交叉进行。
3.看歌谱再听一遍。请大家看图形谱:两个人的睑部,二次进入线条是一样的。4.学唱第一声部。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1)设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2)每4个小节为一句,共四句。全班分四组学生每组自学一句。(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句)
(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4)交换乐句,再次接唱。(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5.学唱轮唱:
(1)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第二声部。先学唱第二部最后一句。(2)在教师指挥下,唱二声部轮唱。(注意进入要准确,最后结束二声部音准)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能听另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也包括轮唱)。
(3)填入歌词。要唱得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6.活动与练习
(一)
⑴教师先范唱内蒙古民歌。
设问:这支歌的歌名?是哪一学期唱的歌?(这首歌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的歌《草原上》)
⑵全班学生齐唱。
⑶设问:这支歌能否唱轮唱?怎样唱轮唱?最后结束怎么办?
⑷分组讨论。
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
(1)隔两小节进入;(2)隔一小节进入。
结束句可以不一起结束,即第一声部先结束,第二声部晚结束;也可以同时结束,例如隔二拍进入的最后结束时第二声部最后一小节为 ;隔一小节进入的最后一小节可压缩为,还有很多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创造。 7.分组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三、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2.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3.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教学难点:
1.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我是小音乐家》
1.说说自己的理想?
2.听听美国的孩子他们想干什么?——聆听歌曲录音。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讨论上述问题:
(英国—伦敦、法国—柏林、法国—巴黎。吉他—弹奏、提琴—拉奏、法国号—吹奏。)
5.再听歌曲。仔细听听这个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每句的开始都是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这个规律学生不一定能讲得出,教师可通过范唱曲调,边唱曲调边打拍子,尤其在弱起时击拍更突出,以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教师适时用动作、独唱进行暗示及语言点拨。
6.教师用点谱法指导学生唱后半拍起拍的节奏,唱好第一、二句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7.学唱第三乐句时,穿插讲八分休止符。学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时值,只要点拨适时,加上点谱法的动作,学生是能理解的。 8.完整地唱好全曲后,填上歌词。 9.以第一人称的角色投入即兴表演唱。
10.自编歌词。如住在无锡拉起二胡;住在昆明吹起芦笙;住在上海吹起笛子……各地学生可以编当地的民族乐器,加上后面的象声词即可。还可以打开思路,完全自编:我是小音乐家……
11.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八分休止符的认识可以从八分音符引入,这样即复习八分音符的时值,同时也掌握八分休止符。“0-5”。
⑵结合本课《我是小音乐家》教学中穿插进行。
⑶八分休止符在后半拍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前半拍的音符唱得短些即可,但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这样往往是后半拍起唱,这就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拍击、点谱、动作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节奏。 ⑷本课的“活动与练习
(二)”就是配合这一乐理知识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认真练习。
⑸通过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12.活动与练习
(二) ⑴唱熟曲调。
⑵分别用X0 X0 或0X 0X 节奏改编,再唱与奏。
教学反思:
第五课 牧童之歌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内容:聆听:《牧童短笛》《孤独的牧羊人》
表演:《剪羊毛》《小小羊儿要回家》
教学目标:
1.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这两首歌曲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3.《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4.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重点:
1.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难点:
1.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这两首歌曲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教学重点:
1.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教学难点:
1.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聆听《牧童短笛》
1.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音乐如何去表现这一情景?请听听(《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2.再听一遍。设问:你能从音乐中体验这一情景吗?听完后说说你的想像与感受? 3.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4.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5.聆听第二乐段。设问: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6.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7.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8.再次完整地听全曲,根据你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聆听边即兴用动作来表演。(动作是无声的,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使大家能边欣赏边表演。)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9.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0.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三、表演《剪羊毛》
1.板书澳大利亚牧场的画面。(如能做成有动感的多媒体画面效果更佳,也可让学生从课本的插图中去感悟。)
2.边看画面边听范唱。设问:歌曲唱些什么内容?这一群牧场上的男女老少在干什么? 3.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在听完两遍后,测试一下,谁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的哪几句?比谁唱出句子多而准确?
4.在学生试唱的反馈中学会全歌。(学生的反馈可以是歌,也可以是曲,凡是唱歌的,再请学生补曲;是曲者,请学生补歌。)
5.再聆听一遍范唱。他们的情绪怎样?从你对歌曲的理解中认为用什么速度、什么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这群牧场上人们的心情。 6.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7.把歌中的 节奏改为 唱一唱,比较一下感觉如何?为什么? 8.再完整地更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9.分组讨论,为第二部分[2]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打击乐的选择权给学生自己,要完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0.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教学目标:
1.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剪羊毛》。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重点:
1.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难点:
1.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1.歌名导入。设问:谁能来解释一下歌名?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2.聆听范唱二遍。要求能感受歌曲的内容、速度与情绪。 3.学唱曲调:
(1)听一遍曲调的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
(3)新授全音符。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那么全音符就唱四拍。(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 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6)完整地唱全曲。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4.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2)复习《剪羊毛》。
(3)师生讨论这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
(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
(4)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5)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讲述 在本歌中的作用。还可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 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6)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宜采取分组讨论自由结合讨论方法,并进行分别试唱试奏,尊重学生的创作实践活动,给予鼓励。 5.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主或以小组为主邀请外组同学参加。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这一环节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积极配合、做好服务,如道具、伴奏等,学生要什么尽量服务好,但不是去“发号施令”、“指责”。
三、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2.《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3.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重点:
1.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难点:
1.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孤独的牧羊人》
1.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 re mi》歌曲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
3.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4.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曲的演唱特点。
5.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
6.单元小结:四首作品,一个题材,三个个体,一个群体,地区不
一、风格多彩。7.曲调接龙创作游戏
⑴游戏规则:
①头尾相接必需是相同的音高。
②有节奏的一个接一个,中间不能卡着脱节。所以要求接者要注意力集中,并且接好最后一个音即兴脱口而出一句曲调。凡卡着的,接错的,音不准的被淘汰。
⑵游戏开始时,可以由教师开始,也可以由学生开始唱头一句,接着就按座位顺序而接。看谁坚持到最后为胜者。
⑶初次时不宜太复杂。此游戏在其它单元课中也可穿插进行,以经常锻炼学生的即兴曲调创作的反应,提高他们的音准、节奏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小结。教学反思:
第六课 爱祖国
教学内容: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红旗颂》片段《救国军歌》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表演:《一个妈妈的女儿》《只怕不抵抗》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1.在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等五首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
3.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课时安排: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课题: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歌曲
1.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少年儿童合唱歌曲。歌曲的音调、节奏乃至词曲的结合,具有现代通俗歌曲的特点,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2、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教学基本要求
课前做好歌片(黑板上抄歌曲、幻灯片、投影片等,把单旋律歌片向学生展示)。1)设问: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气候、季节、节日……) 2)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回答问题: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片,再次欣赏:边看谱边欣赏。研究问题,歌曲由几部分组成?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赏:
(1)边看教材的图形谱[1],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谈谈你对这部分音乐的感受。(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二部分,谈谈与第一部分的对比。“风”、“雨”的含义
(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谈谈这一部分的形象并与第一、二部分比 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研究的问题:(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
6.各人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
三、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语言朴实简练,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其曲调采用了川藏地区的民歌音调为素材,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它热情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无比热爱的心情。
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1.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妈妈,你的妈妈叫什么? 太阳和月亮也有个妈妈,他们的妈妈叫什么?——光明。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3.学唱歌曲: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由于此歌音域较广“--6”,节奏较复杂,所以对三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宜用听唱法,反复多听几次模仿学唱。歌曲定调建议改为1=F。低声区的声音不要压,要放松,高音不要喊叫,用些假声唱。
(2)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唱第1~12小节曲调,唱会巩固后再唱后面部分。在歌词方面要先唱好第一段、熟练流畅后,有时间再唱第二段,或第二段让学生课后再学唱。
4.唱熟练、流畅后,可以用西藏舞的基本舞步,边跳边唱。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红旗颂》片段 教学目标:同上
二、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及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管弦乐《红旗颂》(片断)
交响序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音乐节)的开幕曲首次演出。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1.谈话: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晚会。晚会的题标就是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红旗颂”。红旗象征着革命,是我们的信仰。它火红炽烈,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
2.熟悉、哼唱“红旗”主题。
(1)听赏第一部分“红旗”主题旋律的片段。
(2)出示主题曲调的歌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并要求学生看着谱跟唱曲调。3.欣赏第一部分。
设问:
(1)乐曲一开始的音调你熟悉吗?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的音调?(国歌) (2)“红旗”主题给你什么感受?从红旗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听后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如有必要还可以听一次。
4.欣赏第二部分。设问:这部分主题音调是什么曲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与不 同之处在哪里?(这环节是本教学内容的重点,要细致引导点拨,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体验。)
5.重点讨论相同曲调表现出的不同情绪。
(1)要求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是讲,还要唱。唱出两个相同曲调的不同表现(第一部分抒情歌唱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速度也加快了)。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启发。 (2)分析两部分不同的情绪表现、发挥学生的想像进行形象比较。
(3)有必要的适度播放第一、第二部分的“红旗”主题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
6.完整地聆听全曲。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分析、对比,要激发学生听全曲的欲望,并提出聆听的要求: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要保持安静地聆听音乐的环境。
(2)对乐曲的演绎理解,可以各人用自己最容易表达的方式进行,善于画画的,可以边听边用简笔画来表现乐曲的意境;善于用动作表演的,可以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各段音乐的发展。当然还可以创造更好的方式来表现。
7.小结:人们赞红旗,颂红旗,用最美的旋律表达对红旗的颂扬。显示出我们民族的伟大,民族的骄傲。
三、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救国军歌》学唱歌曲《只怕不抵抗》 教学目标:同上三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钢琴,课前要求学生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及音乐作品。 教学步骤:
一、聆听《救国军歌》
歌曲作于1936年,是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所写的抗日救亡歌曲中最为成功的一首。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并步步向南进逼,妄图侵吞全中国。在此大敌当前、国难当头之际,国民党当局却一面采取不抵抗政策,一面则加紧策划、挑起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因此,“枪口对外”如一声惊雷,迸发出全国人民的心声,表达了爱国军民齐心抗日的坚定决心。这首歌曲立即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为救亡歌咏集会上必唱的歌曲。歌曲的旋律高昂激越,节奏铿锵有力,贯穿于全曲的附点节奏及切分节奏,生动地表现了抗日队伍步伐整齐、勇敢前进的形象。歌曲采用三段体结构。
第一部分(第1~8小节)为两个乐句,各含两个乐节。附点节奏与用音重复构成了斩钉截铁的音调。
第二部分旋律突然跃起,句幅扩展,与前一部分形成对比,切分节奏的运用突出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决心。
第三部分的旋律及歌词均为前两部分的综合再现,最后乐句以上行旋律表现了浩大气势,将歌曲推上高潮。 1.初听《救国军歌》
设问:为什么提出“枪口对外”?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理解歌词“枪口对外”的含义。 2.再听歌曲《救国军歌》。
设问:这首歌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音调、节奏上、风格上……去讨论。3.教师归纳学生的讨论,音调高昂激越,节奏铿锵有力,风格是进行曲队列歌曲。4.在歌曲《救国军歌》音乐声中,做队列方整队伍行进步伐操练,在歌词第二段时,可变化队列方向或变化队列。教师要指导学生,步伐要体现音乐的特征——威武、雄壮,展示抗日队伍勇敢前进的形象。
5.教师介绍这首歌是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于1936年开始创作的救亡歌曲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二、歌曲分析《只怕不抵抗》
这是冼星海所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儿童歌曲。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级进和跳进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歌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最后两句“只怕不抵抗”的歌词,扩充了乐句、突出了主题,更加深了歌曲的感染力。
表演《只怕不抵抗》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在抗日救亡歌曲中,冼星海还专为孩子们写了这类歌曲,《只怕不抵抗》就是流传最广泛的一首,作于1937年。
2.聆听范唱。设问:谁能把歌词内容记住?听后,说说歌词与歌曲的情绪。 3.板书歌词、再听一遍歌曲范唱。 4.学唱歌曲:
(1)板书1—10小节歌谱,教师范唱曲与歌各一次。
(2)学生自学,学会后相互唱给旁座的同学听,并相互纠正。(3)教师范唱11—17小节三遍,并提问:
谁的记忆力最好,能准确地唱出?(可以看谱,从实际出发,教师随时调控自己示范的次数,大致估计75%—80%学生已掌握即收。)
(4)用以上方法再学唱第二乐段10小节。
(5)把第一、二乐段连起来完整的唱(包括词与曲,前后顺序从班级学生水平出发),并在歌谱需要唱的强的部位涂上实心黑圆点。
(6)教师示范歌曲最后一句[5小节方法同(3)]。
(7)学生自学全歌。要求:先学会唱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巩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最终达到能背唱。 5.表演歌曲:
(1)认真地聆听范唱、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2)有感情歌唱《只怕不抵抗》(背唱)。
(3)分组讨论设计歌表演,(包括动作、伴奏等),教师巡视指导。(4)分组展示成果,评选二组歌表演A组与B组。
6.综合表演:顺序可以由学生自编,但要包括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以突出单元主题--爱祖国。如:
顺序一《只怕不抵抗》A组-《救国军歌》队列表演-《只怕不抵抗》B组全班同学唱
顺序二:《只怕不抵抗》-《红旗颂》表演-《一个妈妈的女儿》。
顺序三……顺序四……顺序五……
7.单元小结: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表达我们中华儿女对我们伟大祖国最真挚的感情,最崇高的祝福。
三、教学小结 教学反馈:
第七课 老师的歌
教学内容:聆听《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表演《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甜甜的秘密》
教学目标:1.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光辉而崇高。
本课的四首作品均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为他们表演小品,以表示我们的一片热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准备:教学歌曲范唱录音、钢琴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课前先辅导三位学生朗诵歌词,每人一段歌词,在“啊——”处开始,三人齐诵。1.请三们同学为我们表演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以轻声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 伴奏)
2.欣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3.学唱曲调:
(1)跟琴哼唱曲调第一乐段。
(2)把全班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学生自学第1—8小节曲调,另一部分学生自学第9—16小节曲调,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两大组交流自学的成果,教师及时给予指导。(4)跟琴学唱第二乐段。
(5)完整地唱全曲。三位同学再次加入朗诵。(朗诵时,全体学生可用哼唱曲调为他们伴奏。)
4.学唱歌曲:
(1)跟琴轻轻地把歌词填入。
(2)分成三组或四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处理。
(三组分为每组一段歌词;四组分为另一组讨论第二乐段的处理。)
(3)各组简单汇报一下对各段歌词的处理设想。(速度、各乐句的力度、特殊词句的处理等),并进行试唱,大家集体帮助处理完善。
(4)选出领唱的同学,按教材上的要求试唱。请四、五位同学用打击乐伴奏。(5)让学生讨论演唱形式,按他们设计的形式歌唱表演。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甜甜的秘密》复习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 钢琴、歌曲范唱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1.这一群学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自己的老师?请听《甜甜的秘密》范唱。
2.按节奏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诵歌词。(教师以钢琴弹奏曲调同步为朗诵伴奏。)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1—4小节曲调。
4.跟唱第5—8小节曲调→唱好第1—8小节曲调,→有感情地唱好第一乐段歌曲。论学唱、跟唱,要注意以乐句为单位的相对完整性。) 5.学唱第二乐段:
(1)范唱第二乐段歌曲。
(2)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歌曲 →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曲调。(3)唱好第二乐段曲调 → 唱好第二乐段歌曲。 6.完整地唱全歌。
7.师生讨论以怎样的情绪演唱《甜甜的秘密》。 8.有感情地、投入地演唱《甜甜的秘密》。(教师用口风琴为学生伴奏。)
三、听辨练习
这一听辨练习具体操作如下:
(1)学生看谱,听教师弹奏,每条各1~2次。
(2)合上课本,教师弹奏其中的一条1~2次,学生用手势回答(靠记忆听辨。)(3)看谱视唱各条曲调。
四、音乐知识:单纯音符与休止符
1.复习已学过的音符(按学过的顺序)。以“5”音为例: 5 四分音符 一拍 5 八分音符 半拍 5- 二分音符 二拍
十六分音符 四分之一拍 5全音符 四拍 2.归纳。
设问:哪个音符时值最大?它的一半是哪个音符,再一半……
3.反馈设问:
(1)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2)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十六分音符?
(3)有没有三分音符、五分音符、六分音符、七分音符名称? 4.探究学习:
无(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你从上面归纳的图示中,能否得出一个单纯音符规律? (2)休止符是怎样的规律?
四、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
教学目标:1.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光辉而崇高。
本课的四首作品均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2.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为他们表演小品,以表示我们的一片热情。
教学重点:从音乐中体会师生情谊,更理解身边的老师们更珍惜师生感情。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我爱米兰》
1.解题导入:为什么在那么多鲜艳夺目的花卉中,就爱米兰呢? 2.欣赏二重唱《我爱米兰》。
设问:你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对老师深情的爱。) 3.再欣赏:《我爱米兰》,要细细地品味。
(1)要求:从曲调的起伏中和歌词的比喻中体验这种深情的爱。 (2)讲解二重唱的形式(童声二重唱)。 4.师生讨论歌曲怎样表达对教师的爱。 (1)曲调起伏大,以
表示出学生在叙述中不平静的心情。
(2)歌词用米兰比作敬爱的老师,小小的黄花就是老师的品格。 (3)从身边老师的具体生动的事例中说明老师的崇高品格。
5.聆听《我爱米兰》,从认真聆听的神态中要表达出对敬爱老师深深的敬意。6.课后采访你熟悉的老师,听听他们的叙述。表演一个节目向老师问候、慰问。
三、作品分析 歌曲《飞来的花瓣》
人们总习惯将教师由辛勤劳动所培育的丰硕成果比之为“桃李满天下”,而这些芬芳的“桃李”在老师精心的培育下长大成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为祖国的建设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怎能不思念和感谢自己的老师呢?看,这些五彩缤纷的花瓣,寄托着学生们片片深情,缓缓飘落在老师的案前……
四、聆听《飞来的花瓣》
1.如果说本课的其它三首歌曲都是孩子们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一片敬意的话,那这首歌是广义的,是过去的学生寄来的赤诚的怀念写给老师的问候与答卷,是全社会的人们对老师的祝愿。
2.欣赏《飞来的花瓣》。
要求:首先明白歌名《飞来的花瓣》的含义;其次,明白歌词的主题思想。3.全班师生讨论题材与内容。
4.再欣赏《飞来的花瓣》。设问:
(1)歌曲的表演形式是独唱,重唱,齐唱?(2)歌曲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5.讨论为什么采用混声合唱的形式。
6.复听《飞来的花瓣》要求:从内容、形式进而感受并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7.完成课本上作业要求。
五、教师小结 教学反馈:
第八课 爱和平
教学内容:聆听《小小白鸽》《欢乐颂》
表演《每人伸出一只手》《友谊花开万里香》
教学目标:1.白鸽是和平的象征,所以称“和平鸽”。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高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各国儿童心连心》,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一定能实现。
2.从聆听《小小白鸽》、《欢乐颂》中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每一类人声还可以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
3.从编创节奏组合,用
八个音编创自己的歌。
教学安排:本课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课题:表演《每人伸出一只手》聆听《小小白鸽》
编创活动
教学准备:教学光碟,录音,钢琴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步骤:
一、聆听《小小白鸽》
《小小白鸽》这首歌曲,通过拟人化的小白鸽,寄寓了中国儿童对大自然、对和平、对祖国的热爱。歌曲采用三拍子。引子为一个独立的乐段,节奏宽松,旋律平稳,伴奏的舞曲节奏音型给歌曲增添了动感。
1.白鸽虽小,它的作用可大着呢,你能说说白鸽的作用吗?
(通讯、传递信息、象征和平:……另外鸽子的本身羽毛、肉、粪便……都是宝。) 2.听赏《小小白鸽》。设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3.再欣赏《小小白鸽》。设问:
(1)你听了《小小白鸽》,在音乐声中你获得什么感受? (2)歌曲的引子与尾声音乐使你想到什么?
4.板书歌谱,边看谱边听录音。设问: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请你用“××××|”节奏轻轻地为歌曲伴奏。 5.聆听《小小白鸽》,学生可作自由选择:(1)随录音轻轻哼唱。
(2)随音乐合着节奏翩翩起舞。(3)边聆听边画画,画和平鸽。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4)合着音乐轻轻击拍。
教师在观察学生的自由选择中,把表演较出色者组织起来。
6.表演《小小白鸽》。选择部分同学跟着音乐歌唱、舞蹈、画画…… 7.小结:让和平鸽带着和平的祝愿飞向远方。
二、教材分析 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这是一首颂扬各国儿童团结、友谊、和平为题材的歌曲。曲调坚定有力,充满着热情。全曲为二段体结构。
三、表演《每人伸出一只手》
1.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设问:中国有多少小朋友?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据统计中国有二亿中、小学生,如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1/2的话,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呢?如果每人都伸出一只手,那这股力量有多大呢?
2.聆听范唱:要求听清歌曲内容。 设问:“白色的手”是哪个洲的人种?
中国位于哪个洲?中国人的主要肤色是什么颜色?黑色的手又是指哪些国家的人?再听一次范唱。问题:
(1)歌曲分几部分?(2)速度有什么变化?(3)演唱形式有几种? 4.学唱歌曲:
(1)上节课我们掌握了单纯音符、休止符的长短,但有歌谱中除单纯音符外,还有许多在音符右方带点的音符,那么这些音该唱多长呢?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将在四年级学习。现在大家跟着我的教棒在曲谱上点的时间长短来唱。
(2)教师用点谱法在板书的曲调⒈按节奏点谱,带领学生识谱。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音高与节奏,在大跳音程时可用手势提示唱准。当曲调掌握后,适时把歌词填上。
(3)用同样方法学唱Ⅱ.曲调。但开始速度不能用小快板,应放慢速度,当基本唱会后,逐步恢复原速。
(4)完整地唱全歌。
5.轮唱与齐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处理轮唱与齐唱,以及两部分的不同情绪处理唱法。要尊重学生的二度创作。
6.按教材提示排练集体舞,也可重新设计表演。总之,要表演出热烈的气氛,以体现世界儿童大团结。
三、编自己的歌创作活动
1.创作活动分两步进行:
(1)节奏编创:在每瓣花叶上填上编创已学过的二拍节奏型,然后把新编创的二拍节奏与花盆二拍节奏组合。(2)旋律编创:用
八个音按花叶与花盆组合成的节奏编自己的歌。说明:五瓣花叶与花盆组合,可组成五条节奏组合。在旋律创作时可以选其中一条或二条创作,当然五条全部创作更好。
2.花盆的节奏型也可让学生自己创作。总之,教材上的仅仅是一个样子,师生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也应该去发展、创新。例如不是二拍而是三拍、四拍。
三、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课题:聆听《欢乐颂》表演《各国儿童心连心》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音乐录音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音乐知识
人声的分类 按性别和年龄,人声可分为女声、男声和童声。按音域和音色特点,女声和男声又各可分为高、中、低三种:
女高音——音域通常是—(或),按其音色特点可细分为三类:抒情女高音,音色秀丽,优美抒情;花腔女高音,音域更高,音色清脆。灵活纤巧;戏剧女高音,音色较浓,宽厚壮实。
女中音(或称次女高音)——音域通常是a-(或),音色柔和丰满。
女低音——音域通常是f-(或),音色浑厚坚实。在合唱中,把女中音看作女低音。
男高音——音域通常是c-(或)。按其音色特点可细分为两类:抒情男高音、音色明亮抒情;戏剧男高音,音色强劲有力。
男中音——音域通常是G-(或),音色刚毅,雄壮有力。
男低音——音域通常是E-(或),音色深沉浑厚。
童声是指少年儿童尚未变声前的声音,音域通常是-,音色娇嫩,清脆纤细,较接近女声。
三、聆听《欢乐颂》
1.设问:你是否知道德国有位大作曲家名叫贝多芬?谁能举出他的作品名称?
本课欣赏的《欢乐颂》是《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片断。欢乐颂的词取于诗人席勤的诗,表达了人们对和平、自由、平等的愿望。
2.初听《欢乐颂》。要求感受庄严而宏伟的气势。 3.再听《欢乐颂》。
思考问题:你能听辨出几种声音的类别?顺着他们出现的先后你能一一说出来吗? 4.复听《欢乐颂》。边听边一一板书领唱及各声部进入的声音类别名称。 5.讲解混声合唱,各声部的组成,介绍人声的分类(二)
四、表演《各国儿童心连心》
这是一首曲调短小精练、情绪欢快而又热烈的儿童歌曲。采用4/4拍,羽调式,全曲只有四句歌词,一段体结构。
1.每人伸出一只手这股力量是不可抵挡的,要把力量拧成一股,关键还是“心”要连在一起,这样,团结、友谊、欢乐、和平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2.欣赏范唱。
设问:这首《各国儿童心连心》与《每人伸出一只手》在内容题材、情绪、风格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师生讨论两首歌曲的对比。
(讨论时,有必要可分别放录音和复习《每人伸出一只手》)。 4.学唱歌曲:
(1)放录音,看歌谱,能唱的句子随录音哼唱曲调,不能唱的曲调听录音范唱。要求大家轻声,每人都能听到录音的范唱。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2)教师随时调控、及时给予指导。四分附点节奏可采用点谱法教唱。(3)放录音,心里默唱。在歌谱间奏处按谱拍手。
(4)齐唱曲调,要唱得欢快热情。(5)填上歌词。 5.表演歌曲:
(1)分组选择及编创打击乐伴奏。(2)通过展示,评估选择一组伴奏。
(3)学生自由选择本课两首歌曲中的一首进行表演。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加工提高。6.单元小结: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爱和平一定能实现。教学反馈:
第九课 家乡美
教学内容: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乡下的阳光》
教学目标:1.“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2.认识高音“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 ”到高音“ ”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学习《全都认识我》;聆听《乡下的阳乐》。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表演《全都认识我》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2.聆听范唱(最好是教师自己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独唱奖 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8.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二、聆听《乡下的阳光》教材分析
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看作为最美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家乡的父老乡亲,都会令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听,孩子们不正在夸耀自己家乡的阳光吗?在那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散发着浓浓的乡情。
聆听《乡下的阳光》
1.一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暑假里如何放松呢?去旅游、去农村到大自然里去亲近亲近,为此介绍一首《乡下的阳光》,先从音乐中去感受一下。 2.欣赏歌曲《乡下的阳光》。
感受一下他们在暑假里多么快乐多么潇洒,他们在讲述些什么? 3.板书歌谱(至少歌词),让学生看着谱再听一遍。讨论问题:
(1)“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 (2)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4.如果你认为好听,可以跟着录音轻轻哼唱。
5.这首歌曲非常朴素而口语化,有些歌词可以细细品味。如“脸上的夏天难擦掉”、“乡下的阳光多透明”……我们再聆听一遍。如果你喜欢唱,下课后可以向我要歌谱去抄一下,自己学唱。
三、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题: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
学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歌曲录音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乐曲:
1.歌颂赞美自己家乡的歌成千上万,尤其是用当地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听来更为动人心弦,现在介绍一南一北的二首歌曲。
2.欣赏《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不告诉歌名)。问题:这两首歌反映的地区、地域在哪里?为什么?
3.讨论:两首歌的地域、地区。从歌唱的内容上,从音乐风格上去展开讨论。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西北—粗犷、豪放。(2)中南—细腻、抒情。)
4.分别欣赏。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程度,适当多放几遍。(1)《黄土高坡》。(2)《洞庭鱼米乡》。
设问:给你什么感受?歌唱的是什么主题?是哪一声部的独唱? 你能模仿其中几句吗?唱一唱。
5.寻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哼唱第一句曲调。(1)《乡下的阳光》。(2)《黄土高坡》。(3)《洞庭鱼米乡》。
二、教材分析: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1.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 2.聆听范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最好教师能示范)。 设问:
(1)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学唱第一乐段。(由于歌曲的节奏旋法较难,拟用听唱法。)(1)朗读歌词。设问:可分为几句?(四句)
(2)分句跟唱(2小节一句),严格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切忌一小节,或更小的一拍为单位进行教唱。)
(3)先歌词后曲调。先跟唱后听唱。适时穿插认识“ ”。听唱法成功与否,取决教师能否有感情地范唱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分句的范唱也要充满激情。(4)分句巩固,分组反馈,个别指导,及时纠正,才能教唱好抒情婉转的歌曲。4.学唱第二乐段:
(1)听唱曲调,分句学唱。(2)填入歌词。 5.完整地唱好全歌。
6.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 7.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
三、音乐知识:认识高音“ ”
1.音符的书写在简谱中我们已学过哪几个音?
2.高音的音符“do”用“”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mi”也是在音符上面加上高音点即可:“ ”。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3.结合歌曲曲调《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认识高音“ ”,顺带进行。 4.复习巩固“—”十三个低、中、高音符。
五、创作活动
1.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创作活动,创作的幅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作划一的规定,可以4小节也可以是6小节、8小节。
2.学生们相互可多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试奏、修改。教师积极巡视指导,发现优秀的创作,如有学生能词曲一并创作,更要加以表扬鼓励。
3.书面展示与演唱展示相结合。推荐与自荐相结合把学生的创作在教室周围张贴,大家参观展示。推荐好的创作进行表演,鼓励自荐演唱。重在参与,增强自信心。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六、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1.这一活动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就布臵,给学生作为开放式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家长、亲友、图书馆、网上等寻找与自己家乡有关的资料。
2.各人按自己的特长赞美自己的家乡。能唱则唱、能演就演、能画就拿起笔、能说敞开地说,一个主题:赞美自己的家乡。
3.推选一位节日主持人,推选一位节目策划人,在教师指导下先了解各人准备情况,然后按排顺序,唱、演、讲、画穿插进行,有声有色有讲有演,开个热热闹闹的班级联欢会。教学反馈:
第三篇: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教案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
教学内容:歌曲:《顽皮的杜鹃》
《柳树姑娘》 听赏:《空山鸟语》
《荫中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游戏情境中参与音乐,掌握歌唱技能,认识低音的 5 6 7,并能轻松地学唱曲谱。
3、情感与态度:通过聆听,比较,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教学难点: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理解和表现。教学方法:对比法 情境法 游戏法等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课件、录音机。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顽皮的杜鹃》
教学过程: 猜杜鹃—— 听杜鹃 —— 唱杜鹃 —— 吹杜鹃
一、猜杜鹃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它的歌声很美,许多世界名曲里都有它的歌声。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首世界名曲,猜一猜它到底是谁?
播放:圣.桑的《森林深处的杜鹃》片段
师:你听到了什么的叫声? 师:杜鹃藏在哪里? 生:藏在森林里,可怕的地方,幽静的地方„„ 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杜鹃?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孤独的,自由的,害怕的„
二、听杜鹃
1、有一只小杜娟飞出了森林到了我们身边,你听它的心情怎么样?(聆听《顽皮的杜鹃》
2、和森林中的杜鹃相比怎么样? 让学生从情绪,速度等各个方面自由讨论,感受到音乐要素不同,音乐形象就不同。
3、再听《顽皮的杜鹃》师:你听到杜鹃的叫声了吗?它是怎么样叫的?叫了几声? 师生一起听着伴奏音乐数一数。(一共 6 声,最后一声连着叫两次。)(设计意图:
1、带着要求聆听,避免盲目性,又能熟悉歌曲。
2、为下面的游戏做 准备。)
4、游戏:扮演杜鹃。师生接唱:学生藏起来,唱“咕咕”的时候探出脑袋要唱出欢快之情。眉毛抬起来,眼带微笑。(设计意图:
1、学生以参与的形式听音乐,会更有趣,对旋律的记忆会深刻。
2、在 情境中玩玩,动动,唱唱,既解决了歌曲的难点,完成了发声练习。)
三、唱杜鹃 学唱歌曲(下面我们把顽皮的小杜鹃请到课堂上来。)
1、按节奏读歌词。要求“咕咕”的地方要读的读得欢快,顽皮。
2、唱旋律。学生歌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节拍感等细微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3、唱歌词。学生轻声填唱歌词,教师画出简笔画。女生唱歌词,男生唱“咕咕”加上动作。(设计意图:
1、学生觉得以捉迷藏的方式来唱很新鲜,有趣,于是枯燥的唱谱也变 得好玩的了。
2、本首乐曲的旋律多处重复,适合接唱,而且难点前面部分已经解决,所以学生唱谱子不难而且有趣。)
4、歌曲处理 :
1)处理歌曲的结尾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渐慢,渐弱。并用歌声来表现。2)处理歌声 简单了解奥地利 师:你们知道这杜鹃来自哪里吗?(这是奥地利童谣)师:奥地利不只环境优美,还是音乐之乡,那里有着许许多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比如:莫扎特,舒伯特等等。那里的孩子歌声也特别美,童声合唱还是他们国家的国宝呢。奥地利的杜鹃在这样的陶冶下,歌声也特别清脆动听。让我们做出最端正的唱歌姿势,拿出最美的歌声,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四、课堂总结
你喜欢顽皮可爱的小杜鹃吗?我们要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好,下课了,让我们到操场上去寻找顽皮可爱的小杜鹃吧!(放音乐,出教室)
五、课后小记:
周次:第六周
第二课时:《空山鸟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复习上节课的歌曲《一只鸟仔》,学唱第二段,先听一遍歌曲,有节奏地读一遍两段的歌词。特别是第二段歌词。
2、跟随伴奏演唱第二段。两段一起演唱。
二、欣赏《空山鸟语》
1、引入。
“空山”是出自唐代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的意思。整个曲子的意境是幽静、深远,犹如山林的召唤,空谷回声。2、先整体听一遍曲子,能说一说听完后的感觉。
A、是不是一直都很安静?还是有对比的? B、能否听到鸟的叫声,模仿一下。
3、再复听一遍,分段欣赏,能感受乐曲的引子部分表现空山的已经以及后面模仿鸟叫的部分和人的形象。
4、提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介绍二胡,(多媒体),包括二胡的构造、基本演奏方法、音色等 5、介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多媒体)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人,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为著名文学家刘半农之弟,也是我国30年代的国乐大师,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我国的国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天华生活的时代,正值内忧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叫花子胡琴要饭的笛”一语道出了当时民族音乐的社会地位。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刘天华抱定“改进国乐”的坚定信念,在崎岖坎坷的路上奋战了20年,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音乐演奏家,创作了几十首二胡、琵琶曲和练习曲。人们所熟悉的二胡曲《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苦闷之讴》、《独弦操》、《烛影摇红》等都是他创作的。刘天华对我国民间音乐也作了许多整理工作,他就是因为在天桥收集“吵子会”锣鼓谱,在与民间艺人接触中,不幸染上猩红热病,于1932年6月8日因医治无效而病逝,时年仅37岁。
6、对比欣赏,聆听笛子曲〈荫中鸟〉,感受不同的乐器模仿鸟叫的效果。体验音乐与自然结合的效果。能够加深对民族器乐的热爱。
7、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自己模仿鸟叫声。
感受音乐模仿的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总结、下课
二、课后小记:
周次:第七周 第三课时:《柳树姑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引入:玩名字介绍,水果名称游戏(苹果、西瓜、桃子、香蕉、雪梨、荔枝、芒果等),为认识附点四分音符做铺垫。
提问导入课题:
师:春天来了,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像姑娘的什么呢?
生:像姑娘的辫子。
师:那你们再想象一下,微风一吹来,柳枝会怎么样呢?
生:随风摆动。
二.新课教学:引入附点四分音符: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树姑娘》。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我们回想一下刚才的游戏有什么特点呢?
生:前面的重一些,后面的轻一些,(这就是附点四分音符)
当堂检验:老师演奏,让学生感受这首曲子的律动。让学生听完之后找出这首曲子中有几个四分附点音符(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1、发声练习:老师弹奏D大调音阶,让学生用“wu”作发声练习。发声完毕,教唱歌谱。
2、歌谱熟练之后老师唱谱让学生试着唱词,之后老师再领唱歌词。
(可加入二声部“啦,啦,啦”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合作的乐趣)
3、师:除了附点四分音符以外,同学还有没留意到这首曲子还有什么特点?(引入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加以让同学们初步认识三拍子的指挥图示。
4、合作大体验:老师演奏,请一个同学上台指挥,剩下的同学分三分之二演唱歌曲,另外的三分之一唱衬词,体验两声部的乐趣。
三、巩固新课: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点? 生:附点四分音符,三拍子的节奏规律,指挥图示
四、拓展:
师:很好,同学们,通过学了这首歌曲后,你们还想到了哪些关于赞美柳树的诗歌吗?(学生作答)
师:其实不仅我们喜欢婀娜多姿的柳树姑娘,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柳树,他们写下了很多关于咱们柳树的诗歌,那老师今天给同学带来一首: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找找关于赞美柳树的诗歌,还有,我们要学会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今天就到此为止,下课!
三、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荫中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笛子?会吹笛子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出示各种笛子(梆笛、曲笛、长笛、竖笛),并让学生触摸试吹。
2、教师出示各种鸟的图片
教师依次出示翠鸟、鹧鸪、麻雀、画眉、知了、琢木鸟、鹦鹉、布谷鸟、杜鹃、极乐鸟。
指名说一说:你认识这只鸟吗?你能模仿它的鸣叫声吗?
3、那么你们听过由我们中国的笛子演奏模拟的各种鸟叫声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欣赏一首笛子名曲——荫中鸟。
二、展开教学
1、认识中国竹笛
刚才我们看了许多笛子,下面老师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我们中国的竹笛。
竹笛:古时候称作横吹,它是由竹制的吹管乐器,笛上开有吹孔、膜孔和六个按指孔。
竹笛又分为梆笛、曲笛两种。那么这两种笛子的区别在哪儿呢?
首先它们在外形上是梆笛略短。曲笛稍长。
其次它们流行的区域不同。梆笛流行于北方,因常作为梆子戏的伴奏而得名。曲笛流行于南方,因常作为昆曲的伴奏而得名。
再有它们的音色也有所不同。梆笛音色高亢明亮。曲笛音色柔和秀丽。
2、介绍笛子的演奏技巧:教师边介绍边吹奏常见技巧如:花舌音(*)、滑音()和颤音(tr),让学生也试一试、吹一吹,以激发兴趣。
3、师:说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现在我们就开始欣赏这首动听的乐曲吧。
初听乐曲一遍(全曲)
讨论:全曲总体印象——欢快、活泼、高兴地、形象地、有变化地、热烈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出全曲留给你的印象)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并请在你认为能分段的地方举 手示意。
提示介绍引子:单独欣赏引子部分,试着听辩引子处运用了笛子怎样的演奏技巧?(颤音)
肯定同学们的分段。
4、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
师提出要求:第一段主要表现了什么?节奏如何?使你联想到什么?
(讨论后得出:第一段主要表现了鸟儿在树林里尽情玩耍、对歌的情景。节奏跳跃、欢快。使人联想起鸟而在树荫中穿梭飞舞、蹦跳戏耍的情景。)
(2)听赏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从这段音乐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鸟叫?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什么?
(讨论后得出:从这段音乐中好象听到了翠鸟、画眉、布谷、鹦鹉、知了、杜鹃等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鸟叫声,它们的叫声有的清脆,有的明亮、有的浑厚,有的低沉„„。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百鸟争鸣的景象。)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逼真的鸟鸣都得益于什么?
生:因为笛子的丰富演奏技巧,所以把鸟鸣声表现的惟妙惟肖。
(3)听赏第三段
师:你听出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吗?还记得我们把这种乐段通常叫做什么吗?
这一段又有什么寓意呢?
5、完整再听赏全曲一遍。
同学们可以随音乐自由地表现鸟飞、鸟叫。进一步感受乐曲带给你的美。
6、对比欣赏
(1)听一段曲笛演奏的乐曲《鹧鸪飞》。
要求感受曲笛的音色。
(2)听一段由长笛演奏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三、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音乐课,同学们又有哪些收获?
生: „„„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的不错,老师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更多的途径接触我们民族的音乐,学习演奏我们民族的乐器,繁荣我们民族的文化。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的朋友——鸟。让我们在这动听的笛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四、课后小记:
第四篇: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
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
作者: 网络转载 发布日期: 无
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二课《春天的歌》教案(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音乐知识
(1)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过程:
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设问:
??(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有条件的学校如能用VCD及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介绍,将更为形象生动。)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7.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
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8.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9.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10.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11.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12.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13.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14.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15.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教学重难点:
1.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 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 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 3.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 ?学生吟诵歌词时,教师弹这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注意:(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 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 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必需按不同性能的打击乐器选择其适合表演的节奏型。如金属类宜表演长音,而木块类则宜短音。9.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春》的欣赏。? ??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10.听《春》的主题音乐。? ?设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说说你的感受。? 11.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12.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13.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 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14.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四首音乐作品,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2.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重难点:
1.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教学过程:
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即大自然的春天。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每一位学生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能否也尝试一下创作„„? 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
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
4.教师还可以自己编三条节奏,让学生听辨。? 5.可以让学生创作三条节奏进行听辨。? 6.三条节奏要同时拍击,并可以重复二到三次。? 7.听辨后让全体学生模仿拍击。8.教学小结。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三课《我们的朋友》教案(二课时)
第二课《我们的朋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 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4小节曲调。
2.杜鹃是可爱的动物,在感受、体验以“杜鹃” 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问: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
二、欣赏 1.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2.再听:?(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 ?(2)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 3.师生讨论。?设问:(1)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吗?(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 4.复听乐曲: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像。5.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三、学唱歌曲。
1、轻声学唱: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
2、用口风琴找到1=F的“5 3 1”三音,按课本中的要求吹奏
3、表演唱: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甲为歌曲主人翁“我”,边唱边表演。乙为杜鹃鸟,在规定时间内唱。丙为口风琴伴奏(伴奏可以两人也可以一人)。?
四、“音乐游乐宫”:
1、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2、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
3、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 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 6 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教师示范“5 6 7”的柯尔文手势。?
4、手势游戏。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尝试视唱。
5、听辨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
6、机动:视唱全曲。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五、教学小结。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马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感受、体验以“马”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2.唱好《我心爱的小马车》。教学重难点:
1.试用 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教学过程: 1.准备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以及一段二胡演奏。如班上有学生会拉二胡或教师本人会二胡演奏更佳。? 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同时播放录音《赛马》(如能做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大屏幕播放效果更佳)。? 3.设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 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一个共鸣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 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再随主题哼唱一次。? ??设问: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 ?? 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8.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景?? ?9.再听第二乐段。??设问:? ?(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 ?(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 ?(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吗?? ?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
12.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的节奏较复杂,音程跳动大,因此有相当难度(指学谱),所以本歌主要采用听唱法学唱。? ?1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要求: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设问:你听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 ?(2)听录音范唱。? 要求:你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几句模仿唱一唱吗?? ?(3)跟随录音、看着歌谱哼唱歌曲。? ?(4)相互交流已经会唱的几句。? ?(5)重点解决几句难唱的歌曲,教师给予指导纠正。? ?(6)完整地唱全歌。在间奏上,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骑马、扬鞭、走崎岖山路„„)。? ?(7)歌曲会唱后学唱曲谱,要求能流畅地唱谱。? ?(8)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音乐。? ?(9)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演,伴奏)。? 14.创作4小节自己的歌??(1).该曲调的创作要符合三个条件:? ?①用 八个音。? ?②用 四种节奏型。? ?③4小节长度。? ?(2).凡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 ?(3).在学生创作后,要让学生自己唱自己创作的歌。? ?(4).评价后(师生共同评价),唱几首优秀的创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15.教学小结。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五课《童趣》教案(三课时)
第三课 童 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教学重难点:
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一位小学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请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范唱)。
要求: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 2.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3.分句学唱(随机):? ?(1)难点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节奏较复杂,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3小节内同时出现,有一定难度,先给予突破。先慢速度学唱曲调: ?(2)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
?(3)第二乐段,建议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学生的识谱负担。? 4.歌曲处理:? ?(1)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 ”要唱得短促、轻快,以表达主人翁欢快的心情。
?(2)两个乐段要处理得细致:第一乐段是绘景,第二乐段是抒情,两段要有对比。? ?(3)在教室内准备些道具,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表演唱,然后在全班展示,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二.欣赏
1.介绍:《猜调》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2.聆听《猜调》。? ??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 3.再听《猜调》。?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4.复听《猜调》。? 5.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6.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三.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为《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2.节奏问答编创活动。教学重难点:
1.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教学过程:
1.形象导入。?(1)设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 ?(当学生自由即兴模仿,教师可轻声地播放《木偶的步态舞》作为背景音乐衬托。当有的学生能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2)设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活泼、可爱、滑稽、动作机械„„? 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表扬他们观察很细致,总结很得当„„)? 2.聆听《木偶的步态舞》。?(1)揭示课题——标题名称。?(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3)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有条件的教室,学生最好脱鞋在地板上走动,教师也一样,这样能保证安静,听清音乐。)?(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5)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 3.完整地聆听《木偶步态舞》。? ?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的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4.小结:音乐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童趣与乐趣。
5.编创活动:节奏问答
⑴节奏问答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是一种较为自由的一种即兴创作活动,没有太多的制约,原则上长度相同即可,但也不是完全一定要一样的小节数。? ⑵节奏问答包含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而问答相当灵活,可以强对强,也可以强问弱答、弱问强答„„。? ⑶开始可以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在实践中主要是学生间的相互问答,时间上也较宽松,按课堂情况而定,但不宜做得时间太长,视学生兴趣而定。宜每课做些活动,细水长流。? 6.教学小结。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2.猜谜活动交流。3.单元小结。教学重难点: 1.感悟谜语的乐趣。教学过程:
1.由《猜调》导入:一问一答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了《猜调》,今天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 2.聆听(录音)范唱。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回答?? 3.再听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 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 6.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 7.各组排列成船形(四组4条船)教师手执口风琴到各组轮流伴奏(不带旋律,曲谱见课本),全班学生随教师的口风琴伴奏边唱边观察各组的表演(即兴)。教师到哪一组中间,该组就边唱边表演,各组唱一段歌词即间→答→问答。师生评价。? 8.学生学习口风琴伴奏:?(1)找到G音及G=1,并顺次找到“1 2 3 5”四个音。?(2)学奏伴奏谱8小节。?(3)在教师弹奏钢琴的旋律下,学生吹伴奏。?(4)学习最后4小节口风琴伴奏。? 9.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队员自己承担)。10.评价小结。
11.猜谜语活动? ⑴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 ⑵修改收集到的谜语。? ⑶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⑷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⑸单元小结:音乐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12.教学小结。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四课《音乐会》教案(三课时)
第四课 音乐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不同风格的乐曲,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及音乐情境美。
2.听辨乐器,能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教学重难点:
1.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教学过程:
1.听觉直接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这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的乐器名称:? ?《游击队歌》——口哨;? ?《苗岭的早晨》——口笛;? 3.聆听《游击队歌》:? ?(1)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2)复听时,可允许班上会吹口哨的同学随录音跟着学吹片断 4.聆听《苗岭的早晨》:? ?(1)设问:听了这首作品你想像一下,苗寨早晨的美丽情景,并把它描述出来。? ?(2)教师简单介绍口笛乐器。
5.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 ?⑴这一听辨活动,主要是将曲名、音色、画面形象连为一体,即:将听觉、视觉、人文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的能力。? ?⑵这一练习可以是两个作品为一组,分组听后即做练习。也可以四个作品听完后,再完成该练习。? 6.欧洲文化中音乐、舞蹈具有重要地位,在特定地区都有传统的音乐、舞蹈传承,这些音乐、舞蹈往往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均分律动节秦,按小节线划分而循环往复地交替,如圆舞曲、波尔卡等,本课中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具有匈牙利吉普赛舞蹈以及匈牙利民间恰尔达什舞曲音乐的特点与风格,而《那不勒斯舞曲》是意大利南方那不勒斯舞蹈的音乐。? 7.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 ?(1)初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该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速度的变化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吹”、“拉”、“弹”属哪一类?? 8.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1)初听乐曲。要求:该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属哪一类?(介绍三角琴:三角琴是东欧俄罗斯一带的传统乐器,以三角形琴身为特征的一种三根弦的拨弹乐器。)? ?(2)复听乐曲。乐曲的主题音调出现几次?乐曲可分为几段?速度有没有变代?每段的情绪有什么不一样?? 9.教学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2.活动与练习
(一)教学重难点:
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教学过程:
1.演唱形式导入:我们两年多的音乐课上,基本上是大家一齐唱,这种形式称为齐唱。有种演唱形式,曲调是一样的,但不是一齐进入,有先有后轮流进入,这就称为轮唱。
2.聆听轮唱《嘹亮歌声》。要求能听辨出同一曲调分先后进入交叉进行。? 3.看歌谱再听一遍。请大家看图形谱:两个人的睑部,二次进入线条是一样的。? 4.学唱第一声部。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1)设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2)每4个小节为一句,共四句。全班分四组学生每组自学一句。(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句)
(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4)交换乐句,再次接唱。?(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5.学唱轮唱:?(1)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第二声部。先学唱第二部最后一句。?(2)在教师指挥下,唱二声部轮唱。?(注意进入要准确,最后结束二声部音准)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能听另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也包括轮唱)。
(3)填入歌词。要唱得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6.活动与练习
(一)? ⑴教师先范唱内蒙古民歌。? 设问:这支歌的歌名?是哪一学期唱的歌?? ?(这首歌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的歌《草原上》)? ⑵全班学生齐唱。? ⑶设问:这支歌能否唱轮唱?怎样唱轮唱?最后结束怎么办?? ⑷分组讨论。? 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1)隔两小节进入;(2)隔一小节进入。结束句可以不一起结束,即第一声部先结束,第二声部晚结束;也可以同时结束,例如隔二拍进入的最后结束时第二声部最后一小节为 ;隔一小节进入的最后一小节可压缩为,还有很多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创造。? 7.分组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8.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2.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3.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教学过程:
1.说说自己的理想?? 2.听听美国的孩子他们想干什么?——聆听歌曲录音。?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讨论上述问题:? ?(英国—伦敦、法国—柏林、法国—巴黎。吉他—弹奏、提琴—拉奏、法国号—吹奏。)5.再听歌曲。仔细听听这个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每句的开始都是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这个规律学生不一定能讲得出,教师可通过范唱曲调,边唱曲调边打拍子,尤其在弱起时击拍更突出,以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教师适时用动作、独唱进行暗示及语言点拨。? 6.教师用点谱法指导学生唱后半拍起拍的节奏,唱好第一、二句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7.学唱第三乐句时,穿插讲八分休止符。
? 学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时值,只要点拨适时,加上点谱法的动作,学生是能理解的。8.完整地唱好全曲后,填上歌词。? 9.即兴表演唱。? 10.自编歌词。如住在无锡拉起二胡;住在昆明吹起芦笙;住在上海吹起笛子„„各地学生可以编当地的民族乐器,加上后面的象声词即可。还可以打开思路,完全自编:我是小音乐家„„?
11.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八分休止符的认识可以从八分音符引入,这样即复习八分音符的时值,同时也掌握八分休止符。“0-5”。
⑵结合本课《我是小音乐家》教学中穿插进行。? ⑶八分休止符在后半拍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前半拍的音符唱得短些即可,但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这样往往是后半拍起唱,这就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拍击、点谱、动作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节奏。? ⑷本课的“活动与练习
(二)”就是配合这一乐理知识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认真练习。⑸通过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12.活动与练习
(二)? ⑴唱熟曲调。? ⑵分别用X0 X0 或0X 0X 节奏改编,再唱与奏。13.教学小结。
第五篇:小学音乐:第三课《我们的朋友》教案
第三课《我们的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空山鸟语》、《荫中鸟》,演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柳树姑娘》,感受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顽皮的杜鹃》,学习顿(跳)音记号,并能在歌曲中表现顿(跳)音的效果。
3、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柳树姑娘》,做到声音优美、音高准确、富有力度变化,初步体验感受二声部合作。教学重点:
1、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顽皮的杜鹃》,学习顿(跳)音记号,并能在歌曲中表现顿(跳)音的效果。
2、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柳树姑娘》,做到声音优美、音高准确、富有力度变化,初步体验感受二声部合作。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第一课时 演唱《顽皮的杜鹃》
教学目标:
1.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 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4小节曲调。
2.杜鹃是可爱的动物,在感受、体验以“杜鹃” 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教学过程:
一、激兴导入
1、练习
1=C 2/4 1| 5| 6| 7| 1| 2||
2、老师来唱一种叫声,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师唱:咕 咕 | 咕 咕 ||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唱:0 gu gu gu| gu-0 0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杜鹃有关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顽皮的杜鹃”。
二、寓教于乐
1、完整聆听歌曲,初步感知全曲。
请大家完整的听一遍这首歌,边听边想,为什么说这只小杜鹃非常顽皮?(学生回答)
2、复听歌曲,数一数顽皮的杜鹃叫了几声?它的叫声是怎样的?(顽皮的杜鹃一共叫了7声,最后两声是连续叫的)(它的叫声很小,很轻柔),同学们想不想用轻柔的歌声唱唱杜鹃的叫声?请大家翻开书第八页,唱歌姿势准备„„
3、理解歌词,,多么顽皮的小杜鹃,它都飞到过哪里?请大家在歌词中找答案。学生回答,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教师板书:树丛——小河旁——飞向远方)
4、教唱曲谱并填词
1)教唱歌曲前两句,启发学生前两句的曲调完全相同。再次演唱巩固音准。2)第三句的曲调变化了吗?曲调为什么在这里变化了?(启发学生说出第三句唱小朋友发现杜鹃的叫声后,去树丛寻找杜鹃的踪迹。)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样找杜鹃?第三句歌词应该怎样演唱?反复演唱歌曲第三句,注意指导学生唱好re fa 小二度的音准。3)发现小杜鹃了吗?但是,继续演唱第四句。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唱出你此时的心情。
4)当再次听到杜鹃的叫声后,因为着急所以都跑起来了,把着急的心情唱出来。
5)找到小杜鹃了吗?一起唱,“但它飞向远方。”
6)回头看看34句56句的无论从曲调还是演唱情绪,都非常相似,一起把3—6句连起来演唱一次。
5、完整地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6、教师质疑讲解难点。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此时的杜鹃飞远了,歌曲最后两次咕咕的叫声,应该怎样唱?为什么?(应该越唱声音越小,因为杜鹃飞远了声音会渐渐的变小)
三、创造表现
1、再次有感情的演唱全曲进行即兴表演。
2、教育学生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热爱它们,歌曲大家已经学会了,此时,我想请你和这只顽皮的杜鹃说句话。(可爱、喜欢、保护)
3、教师范唱创编歌词,同学们都是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老师最喜欢小猫,我给大家唱一唱,大家想听吗? 1)教师范唱
2)你还喜欢哪些其他的小动物,也编到歌词里唱一唱好吗?小组为单位
3)小组汇报,其它组用乐器为他们配伴奏。4)师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并提出鼓励,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聆听《空山鸟语》
教学目标:
1、感受题目中的“空山”与“鸟语”的意境。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二胡,并对笛子的音色及奏法有个初步的了解。
3、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歌曲《一只鸟仔》
二、欣赏〈空山鸟语〉 1、引入。
“空山”是出自唐代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的意思。整个曲子的意境是幽静、深远,犹如山林的召唤,空谷回声。2、先整体听一遍曲子,能说一说听完后的感觉。
A、是不是一直都很安静?还是有对比的? B、能否听到鸟的叫声,模仿一下。
3、再复听一遍,分段欣赏,能感受乐曲的引子部分表现空山的已经以及后面模仿鸟叫的部分和人的形象。补充:
(乐曲结构属于多段体,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简单几笔就描绘出题意幽邃、深远、静穆的意境,接着,以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穿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相结合,宛若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融相织。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拟手法,将鸟语音乐化,使乐曲的造型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因而音乐优美生动,富有情趣。)4、提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对比欣赏,聆听笛子曲〈荫中鸟〉,感受不同的乐器模仿鸟叫的效果。体验音乐与自然结合的效果。能够加深对民族器乐的热爱。补充:
(欣赏曲目《荫中鸟》是一首笛子独奏曲,刘管乐作曲,创作于五十年代。乐曲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通过对一群在树荫中嬉戏逗乐的鸟儿的描写,表现出作者乐观豪放的情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之运用了民间流行的滑音、吐音、花舌音等竹笛吹奏技巧,更加生动地表现了荫中百鸟争鸣的景象,借景抒情地表达了人民对新生活的热情赞颂。)
6、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自己模仿鸟叫声。感受音乐模仿的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演唱《柳树姑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柳树姑娘》,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2、通过听音乐赏柳树、赞柳树、唱柳树、诵柳树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多次聆听、探究、合作中学会歌曲。
3、用优美的声音、喜悦的心情歌唱《柳树姑娘》。初步体验感受二声部合作。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音乐赏柳
师:在问好声中又开始了我们的音乐课,首先让我们放松心情伴着优美的音乐到湖边赏柳。(课件播放《柳树姑娘》伴奏音乐学生观看柳树图片)
2、学唱简单乐句赞柳树 师:观赏之后,谁能用词语或简短的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见到的柳树?(生说)
湖边的柳树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微风一吹,柳条轻轻摆动,真是美呀,老师也忍不住要赞美她。
(课件出示:1 6 1 2 2 ︱3 6 1 2 2 ︱5 3 5 6 6︱ 5 3 5 6 6︱
柳树姑娘多么美呀柳姑娘多么美呀。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赞美她吗?试一试。(学生听老师弹琴唱出)试着换别的词语来赞美。(学生创编词演唱)
3、引出课题,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节拍。
师:老师也带来一首赞美柳树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柳树姑娘》。请同学们思考歌曲是几拍子的?
4、再听范唱,随音乐用不同方式为歌曲伴奏
师:这首歌把柳树比作姑娘,把枝条比作长长的辫子,真的很形象。是几拍子的歌曲?三拍子的节奏规律是什么?可以怎样表现?(学生边说边做,用不同方式表现三拍子,操练后用喜欢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三、学唱实践,体会情感
1、按节奏读前四句歌词,渗透附点四分音符知识(1)学生有感情读词,找出四句歌词节奏的共同点(2)介绍附点四分音符
(3)引导学生按节奏读词,教师指导
2、填词演唱(1)听老师弹琴,感受音高(2)随琴加入歌词(3)师生接唱、男女生接唱(4)指导用优美的声音演唱(5)完整唱前四句
3、随琴唱出“洗洗干净,多么漂亮;洗洗干净,多么漂亮。” 师:在唱这句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引导体会渐强记号)
4、演唱结束句,指导顿音记号的唱法
发挥想象,最后的“啊里啰”将柳树姑娘梳洗漂亮后的“亮相”形象,表演展示出来。
5、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6、学习二声部合唱
(1)听范唱,体会和自己的演唱有什么不同?(前四句加入了合唱)(2)生唱师接合唱部分。
(3)随琴练习“33 3”,教师范唱。
师:为了音符唱得更好听,我给她戴上了一顶顿音帽子,戴上帽子的柳树既活泼又调皮。
(4)教师清唱,学生看只会加入合唱。(5)师生接唱、男女生接唱。
7、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体现综合 人们不仅用歌声赞美柳树的美,在古诗中也有柳树姑娘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带来其中一首,(课件出示《咏柳》,配乐朗诵)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其他赞美柳树姑娘的资料,和同伴们一起分享!
五、结束全课,德育渗透
这么美丽的柳树姑娘我们理应要好好呵护她,除了柳树还有我们身边的一切花草树木都要好好来爱护它们,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在音乐和歌声中离开教室。)
第四课时 聆听《荫中鸟》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荫中鸟》,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音响直接导入。
1、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断(各种鸟鸣声的片断),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
2、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二、聆听
1、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热爱之情。
2、聆听《荫中鸟》。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3、分段欣赏(1)听赏第一段
师提出要求:第一段主要表现了什么?节奏如何?使你联想到什么?
(讨论后得出:第一段主要表现了鸟儿在树林里尽情玩耍、对歌的情景。节奏跳跃、欢快。使人联想起鸟而在树荫中穿梭飞舞、蹦跳戏耍的情景。)(2)听赏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从这段音乐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鸟叫?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什么?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逼真的鸟鸣都得益于什么?
生:因为笛子的丰富演奏技巧,所以把鸟鸣声表现的惟妙惟肖。(3)听赏第三段
师:你听出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吗?还记得我们把这种乐段通常叫做什么吗?
这一段又有什么寓意呢?
4、完整再听赏全曲一遍。
5、、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空山鸟语》、《森林中的杜鹃》„„
三、小结:
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