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教案

时间:2019-05-13 21:1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骨气》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骨气》教案》。

第一篇:《谈骨气》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能够进行议论文的写作 过程和方法:教师以讲授为主,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教学难点:论据的选择(代表性、概括性)、基本的写作方法 【道具使用】

课本、多媒体 【课前准备】

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标出文章中不明白的地方,包括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等 教师:1.制作PPT,列出文本中需要掌握的字词句

2.分析文本,标注出学生阅读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解决的对策

3.写好教案备好课 【教学内容】 1.生字词的解释

2.议论文的三要素

3.理论文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

4.引领学生整体感受民族自豪感: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1.提出问题:“什么叫做骨气”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本写了哪几个人的哪几件事?

2.这些人的事情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品质?

3.为学生解决生字词问题(通过多媒体投射出来)

4.学生文通字顺之后,提出问题:作者写这么多人与事的目的是什么?

5.由教师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进行具体的阐述。对于作者对论据的选择,列举了不同时代、不同职位的人的不同事情,提出在写议论文的时候要注意论据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涵括面尽可能要广阔一些。

6.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能够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7.总结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课后作业】

让学生进行一次议论文的练笔:写一篇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议论文,要求论据不得与书本重合,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七、【板书设计】

谈骨气

吴晗

富贵不能淫 南宋 文天祥 宁死不降 贫贱不能移 春秋 穷人 不食嗟来之食 威武不能屈近代 闻一多 宁死不屈

第二篇:《谈骨气》教案

一、授课对象:由于版本不同,这篇课文编进的年级也不同,所以假定为七年级上册,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

二、课型:讲授课

三、教学目标:

1,感受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不同 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3,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体会所举的三个例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论点的提出(2)、论点、论据、论证及三个事例的典型性

2、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如何围绕中心论点,精心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介绍有关议论文的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

2、论点的特点,位置

3、论据的分类

4、论证的方法

5、议论文的结构 第二课时

一、回顾议论文知识 三要素

论点:见解和主张(灵魂)(证明的是什么)论据:论述论点的材料(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怎样来证明)议论文的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本论——分析问题(用论据)结论——解决问题

二、新课导入:(基本知识)

1、简介作者:吴晗(1909-196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2、写作背景:时间1961年1959年到1961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处于一种非常困惑的时期

原因:党的政策失误 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

苏联无理撤销援助(重点)

造成一大批人面对困难,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动摇的想法,甚至产生畏惧和退缩这样的想法,在这个时刻,作为历史学家,吴晗站出来,用这篇文章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意在与告诉全体中国人我们是有骨气的子孙,我们应该发扬这种有骨气的精神去克服当前面对的困难(体现议论文的针对性)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4)引论(提出问题)(5-9)本论(分析问题)(10)结论(解决问题)

4、学习引论部分:(1)、第一自然段: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固定句式“是„„的”:增强肯定语气的作用。假设提问:去掉两个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你们觉得那一句话更具有自豪感呢?原因:作者把自己作为有骨气的中国人的一员,自豪地代表全体中国人来说出这样的口号,所以说这是更增强了作者的那种自豪感。

过渡:作者吴晗没有一上来亮明观点之后,就跳入到第二部分,5到9的举例论证,而是用了2、3、4自然段对骨气的含义,以及对骨气的发展演变做一个概括,在这个基础上,充分解释了论点的基础上,才进入了论证的过程。第二自然段:骨气的含义

作者为了更好地说明什么是骨气,引用了孟子的一短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使之迷惑 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之动摇

威武不能屈:威胁与武力不能使之屈服

此之谓大丈夫:这就是大丈夫(大丈夫:有志气有作为的男人,对于现在已不仅指男人)作者的解释:高官厚禄收买不来,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来进一步解释了孟子的三句话。第三自然段:骨气的相关问题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意在说明有骨气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四自然段:骨气的相关问题

骨气的具体含义根据社会,阶级的不同,而不同(举例:抗日时期)

但是评价骨气的原则是不变的,坚定不移的为当时的进步事业而服务,在这基础上提出了,我们要学习我们祖先的骨气。

(1-4)段意:亮出观点,用孟子的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指出有骨气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号召我们向祖先学习。第三课时(讲授内容)

一、回顾议论文知识 三要素:

论点:见解和主张(灵魂)(证明的是什么)论据:论述论点的材料(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怎样来证明)议论文的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 本论——分析问题(用论据)结论——解决问题

二、学习本论部分: 论据

1,南宋的文天祥

处境:关在狱中,元诱投降拒绝降元“富” 论述:正气歌 2,古代的穷人

处境:饿得快要死了,拒绝施舍。给的方式:丢,嗟,来食带侮辱性

施舍者的嘴脸:慈善家的面孔,哟喝一声“喂,来吃” 为人办事:有背良心的事,有违人格的事

评论: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心理活动)——夹叙夹议“ 贫”

3、民主战士闻一多

处境:明知有人暗杀他,还有继续工作

体现骨气的一句话: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 用毛主席《别了,司徒雷登》赞扬闻一多,“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体现骨气)“威”

分析三个事例:

1,、由古及今,古代——现代

2、地位阶层涵盖大,封建士大夫——下层人民——知识分子(代表性)

曾想过用朱自清的例子。

朱自清的例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投放救济粮的时候,朱自清当时是一身重病,但宁愿饿死也不愿领美国的救济粮,后来贫病交加去世了,去世之前还立下了遗嘱,叫家里的人绝对不要去领救济粮。

选择穷人的原因:论据的涵盖力,普通来百姓独具有这样的骨气,何况知识分子呢

三、学习结论部分

归结上文,无产阶级骨气的含义

七、整体板书设计

引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本论:

1,文天祥,拒绝降元“富贵不能淫”

2,古代穷人,不吃嗟来之食“贫贱不能移” 3,闻一多冷对暗杀分子“威武不能屈”

林惠珊

第三篇:谈骨气教案

《谈骨气》教学设计

o04211071

先泽然

[一]、教学目标 :

1.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根据和意义。

2.在回忆议论文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观点相反的材料的分析,培养思辨的兴趣和能力。

3.积累一定的词语、句子。

[二]、教学方法:

采用导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先由学生自读、质疑,然后组织全班讨论,加深学生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理解。作业 采用探究法,要求学生搜集、筛选有关资料,再就“中国人的骨气”问题发表议论。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导读法”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自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文的教学拟从引入不同观点的文章入手,激发学生深入钻研课文的兴趣。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的前15分钟为学生自读,其余时间组织学生质疑、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探究性作业 另外安排时间(结合作文课)进行。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三]、教学重点:

引入与课文观点相反的文章;学生自读课文;正字音、释词义;讨论、把握本文的论点、论据。

一、导入新课

有人在网上发表文章,对吴晗的《谈骨气》提出不同的看法,不妨先来看看那篇文章说了些什么:

近日查检以前的书时,不经意地翻到了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的吴晗的《谈骨气》。……又读了一遍这篇文章,我没有再次感受到什么“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吴老先生一开始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学生似的写道:“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请问:“难道那么多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吗!”答案不说也知道。为了支持论点,吴老先生搬出了那个“不食嗟来主食”的乞丐,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和横眉怒视国民党反动派的闻一多,我真为这三个不屈的灵魂感到不值。人家不屈,说明人家的人格高尚,凭什么拿人家高尚的精神往那些麻木的人,那些坐享其成的伪君子的脸上贴金?还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说吃饺子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有人信,可硬把“有骨气”当成所谓“传统”塞到本国本民族的腰包里,稍明智一些的人都会嗤之以鼻的。这与中国封建统治者宣扬的“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妄自尊大有何区别呢?

这位作者对《谈骨气》的批评究竟有没有道理?老师没有“标准答案”。现在请同学们暂时把这些批评的意见放在心里,慢些下结论,先按常规读懂、读好课文,然后再对两篇文章的是非做出自己的判断。相信这个问题会引起同学们思考的兴趣的。二.提示自读要求

1.通读课文两遍。第一遍默读,要求圈出生字、新词,查字(词)典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按自然段次序标明序号。第二遍朗读,要求读得比较流利,有一定的感情。

2.按“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怎样?”(作者怎样证明他的观点?)“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论证?)三个问题的顺序大体梳理课文内容。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三.检查自读

1.了解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略)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这篇文章是议论文,主要是讲道理的,但作者写得很有感情,有些句子读起来很有劲。读的时候尽可能把文章的感情表达出来,并把那些你认为读起来特别带劲的句子找出来,体味体味。

学生朗读课文后,找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剧臣‟等句子。然后结合给“宁(níng)音,要求学生用“宁”字组成表现骨气的成语,学生说出了“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成语。

四、梳理文章内容

1.揣摩思路。教师提示:为了梳理和讨论的方便,我们先来揣摩一下作者的思路,并根据思路把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按“什么”怎样”为什么”的顺序进行讨论,力求完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学生在讨论作者思路时,意见有分歧,绝大多数学生认为1—4段为第一部分,主要提出论点并说明骨气的含义以及今天我们对待骨气的原则。5—-9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分别用文天祥、饿人、闻—多三个事例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第10段为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无产阶级应该有怎样的骨气。个别同学则认为第1段应为文章的第—部分,独句成段,揭示中心沦点,显得肯定而有力。2-9段为第二部分,先用孟子的话阐明什么是骨气,然后用文天祥等三个具体的事例分别印证孟子三句话,这样划分才能显出第二部分思路严密、结构紧凑的特点。对第三部分没有意见分歧。教师指出:文章怎样分段,本来没有绝对的标准。—般教学参考书上都采用第一种分法,但第二种分法确实也言之成理,反映了同学们对作者思路的正确把握。老师欣赏这种独立思考的态度。

2.按“什么”“怎样”“为什么”整体解读课文。学生发表意见,生:“谈骨气”这个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生:我不同意,“谈骨气‟只是表明论述的范围,第一段“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才是揭示中心论点的。(大家表示同意)

师:体会一下,这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个语气肯定的判断句,用“是……的”这样的句式,给人斩钉截铁不容怀疑的感觉。

师:你的语感很准确。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个观点的。

生:作者在提出论点后,第2段就用孟子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具体说明什么是骨气。第3、4既从历史、传统的角度进—步肯定了中国人的骨气以及我们今天对待骨气的原则:对历史上有骨气的人,主要看他是不是“坚定不移地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

生:从第5段开始,作者用了三个具体的例子证明了“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这就支持了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生:课文最后一段在肯定孟子三句话积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内容,既总结全文,又发出号召。

生:我有一个问题,作者所列举的三个人物,如果按年代先后排列,应该是:饿人、文天祥、闻一多。但作者却没有这样排列,为什么?

师;问题提得很好。谁能回答?

生: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三个人物完全是与孟子的三句话一—照应的;文天祥多次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这是“富贵不能淫”;饿人直至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这是“贫贱不能移‟;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死不屈,这是“威武不能屈”。如果三个人物按年代前后排列,就跟三句话的次序不一致,思路就有些乱了。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思路,从优点说,比较严谨;但同时也显得有些呆板,读起来不大有味道。(不少同学表示赞同)

师:同学们很会读文章,我也同意这位同学对本文优缺点的看法。这是一篇写得“规规矩矩”的议论文,比较适合于初次接触议论文的入学习,放在初中三年级学习,确实嫌“浅”了,显得不耐咀嚼。但是我们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思考的对象,仍然是可以学出趣味来的。下一课我们就来做这件事。

五、布臵作业

作者列举的三个事实论据,涉及到三个人物,请同学们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以下资料:1.文天祥《过零丁洋》;2.“嗟来之食”的故事出处;3.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中有关闻一多的文字;4你感到有兴趣的其他资料。(找到资料后,有条件的同学可用电脑制作幻灯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讨论、理解本文的论证过程,要求在关键处都能问个“为什么”;在充分了解本文的沦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的基础上,联系网上的批评文章,独立思考,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意见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足。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布臵探究性作业。

一、学生交流作业

1.文天祥《过零丁洋》(学生背诵)

2.《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由学生作口头解释)

3.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学生就“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论证)的问题展开讨论

师:经过上面的讨论,同学们已从整体上理解、把握全文内容,还找到了课文涉及的一些资料。这是阅读的第一步工作,大家完成得很好。

下面大家再细读文章,请在关键处都问个“为什么”,这样也许会把本来较“浅”的文章读出点“深”意来。

生:我提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把饿人作为“贫贱不能移”的例证?我认为与其以饿人为例,还不如用朱自清的事例好。理由是:1.文中的另两个例证(文天祥和闻一多),都是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饿人却无名无姓,也许只是寓言中虚构的人物,夹在中间似乎有些不大相称;2.朱自清的生活年代离我们很近,事迹真实可信,对读者更有教育意义。

师: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价值,请大家发表高见。

(不少同学赞成把饿人的例子换成朱自清)

生:我不同意大家的意见。我认为文章选用什么例子,应该由写作的目的来定。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是要证明“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文章选取的三个人物正好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时代:那个饿人大概是奴隶社会的,文天祥是封建社会的,闻一多则是国民党统治下的现代,这就证明了“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作者的举例自有他的道理,如果把饿人换成朱自清,就跟作者的写作目的相背了。

生:我同意,想再补充一点理由: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谈中国人的骨气,举的就是闻一多和朱自清的例子,如果吴晗也举同样的两个人为例,那不是有抄袭的嫌疑了吗?

生:说吴晗抄袭,说得太严重了,但我认为这篇《谈骨气》至少是一篇没有什么创见的文章。如果把它和毛泽东《别了,……》中的那段文字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谈骨气》从论题的确定、论点的提出到论证的整个思路,都是“借用”别人的。

师:我真为同学们眼光的敏锐性高兴!中国过去的文人写文章,有个很坏的“传统”,叫做“代圣人立言”,自己没有思想,写文章只是为了阐发圣人的言论。这篇《谈骨气》也不能不带有这样的烙印。不过我相信,吴晗如泉下有知,一定会以学者的宽大胸怀,为同学们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敢于向名家挑战的勇气而暗暗喝彩的。

这里顺便向同学介绍一点有关吴晗的情况。

吴晗(1909~1969),著名历史学家。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和闻一多都是站在斗争最前沿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战士,闻被人称为“狮子”,吴被人称为“老虎”,可见两人斗争的勇猛。

1959年4月,毛泽东针对干部中不敢讲真话的问题,提倡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当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积极“响应号召”,于6月间发表了《海瑞骂皇帝》一文。之后,又相继写出《论海瑞》、《海瑞罢官》等文章和剧本。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的剧本《海瑞罢官》,竟会被诬陷为“大毒草”,并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文革”期间,他先被揪斗批判,后被投入监狱,在残酷折磨之下,于1969年10月11日自杀(一说吐血而殉,最后以付出生命的代价维护了人格的尊严。吴晗和闻一多一样,也可以说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这也许正是这篇文章写得较有感情的原因所在。

三、就网上的批评文章进行讨论

师:下面是不是请同学们就那篇网上的批评文章谈谈看法。

4(学生发表看法。多数同学赞同批评文章的观点,认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句话是有不严密的毛病,因为中国人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少数同学认为这句话中的“中国人”显然并不指所有的中国人,这是不言而喻的,吴晗是位著名学者,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两种观点,都能言之成理,各不相让。他们都希望老师“给个说法”。)

师:看来,同学们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人”这个概念的理解上。我不想当裁判,只想提供一点资料,究竟谁是谁非,请同学们自己拿主意。

前面说过,这篇文章让初三的学生读虽然嫌浅,但如果在读的时候不是把眼光局限于课文,而让视野稍稍拓宽一些,也是可以读出深意和趣味的。刚才同学们就是这样读的,我发现大家都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这对我们今后读文章是有启发的。

四、布臵作业

1.阅读下面两段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然后就“中国人的骨气”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字数不限,形式不拘。完成作业 前,可以从网上或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咖媒体对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的报道、报纸社论等),使你的议论像这篇《谈骨气》一样,有具体的事实作支撑,尽可能做到有理有据。

(1)第二十七届奥运会已经圆满地落下帷幕了,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健儿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所有的项目。而更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在这届奥运会上,许多年轻队员和老运动员一起发挥出了世界先进水平,让中国竞技体育又攀登上了一个新的巅峰。同时,他们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正的中国。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到底选用什么标题最为合适,有几个词语一直在脑中转动不已,它们就是:中国、中国人、奥运和骄傲。中国运动员在此次奥运会上的表现可以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自己的国籍感到骄傲。曾经听某人讲起在澳大利亚的一件事,有一位澳大利亚人间一位中国人是从哪来的,他猜过了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之后,就是没有谈到中国。而且,在得知对方是从中国来的之后;还抱歉地说如果一上来就猜中国的话,是很没有礼貌的,因为在澳大利亚人的心目中,中国人又邋遢又没文化。先不说在外国生活的华人感受怎么样,在经过了这次悉尼奥运会之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了,我们终于把我们拼搏向上、永不服输的中国精神带到了悉尼,带到了澳大利亚,展现给了每一个澳大利亚人,展现给了全世界,让所有的外国人都知道中国人的骨气、中国人的精神,让所有对中国人有偏见的外国人重新认识了中国人。

(2)穷人搞别的搞不过富人,能在奥运会上拿几块金牌就成了可以炫耀的事儿。得了金牌后举国欢腾,游行上街的一定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单位专门放假让你回家看奥运会开幕式的也一定是第三世界国家。人家发达国家得块金牌是锦上添花,到咱们这儿就变成雪中送炭了。问题是咱们关心奥运会和别人不一样,人家是喜欢运动的人才看,不喜欢的人跟没事似的,在亚特兰大开奥运会那阵子还有人专门在那几天出去旅游,躲开奥运会。中国就非要闹得举国上下除此无大事,平时连奥运会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老太太,也要对着电视说几句得了金牌,可为咱争气了的话。八八年奥运会没搞好,被说成兵败汉城,全国上下如丧考妣,后来搞好了,又说体育健儿真是最可爱的人。中国足球老也冲不出去,恨得全国人民牙痒痒的,恨不得食其肉而寝其皮,真像中国足球弄好了就可以超英赶美了。

说到底,把奥运会看成关乎国运的大事,是一种典型的弱国心态。

泸县玄滩镇玉河学校九年级

先 泽 然

2009年9月22日

第四篇:谈骨气教案

谈骨气教案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习本文用充分的事实作论据举例论证的写法。

2.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文中赞扬骨气与江湖义气的本质区别。3.理解骨气的内涵,以我们伟大先人为榜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第二课时

1.把握严密的层次结构。

2.理解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说理结构。教学建议 课文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并展开阐述。(第1-4段)第一层: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1段)第二层:引用孟子的话,阐述骨气的含义。(第2段)第三层:从历史和继承的角度指出有骨气的传统和意义。(第3、4段)第二部分:用事实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5-9段)

第一层:以文天祥拒绝降元的故事,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5、6段)第二层:以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7、8段)第三层: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暗杀的故事,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来论证论点。(第9段)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第10段)

本文议论中的记叙的特点

其特点之一,即它不是单纯的写人记事,记叙文字是为议论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作者阐明的道理提供事实依据。比如《谈骨气》一文中,作者所讲述的三个故事,绝不是为了刻画三个人物,而是要从三个方面证明作者提出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的。

特点之二,即议论文中的记叙,其作品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在记叙的时候要求简洁、概括,仅仅交代清楚事件或者人物的概貌即可,大家熟悉的内容更可以一笔带过,一般不在各种描写上下功夫,但是要注意突出对论证观点起主要作用的一方面。论证方法

文章开头点题,提出中心论点,并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解释骨气的具体含义。文章在对骨气作了社会的阶级的简要分析之后,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逐层论证中心论点:举文天祥铁骨铮铮在外族入侵者面前高官厚禄收买不的事例,侧重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进行论证;举饥饿者在为富不仁的慈善家面前,甘愿忍受贫穷困苦的折磨,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侧重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进行论证;举闻一多在国民党反动派面前正气凛然、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事例,侧重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进行论。三个例证各有侧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贴切而又有针对性的解释了中心论点。文章结尾联系现实,进一步点出了无产阶级的骨气,从而深化了文章的题旨。全文逐层阐释,首尾呼应,层次井然,脉络分明。

文天祥例子与论点的关系

文天祥的例子完全是围绕着论述中心展开叙述的。文天祥组织南宋武装力量抵抗元军,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兵败被俘,被送去见元军的统帅张弘范,文天祥誓死不肯跪拜,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后来,元军押送他经过珠江口的零丁洋时,张弘范让他写信去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挥毫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虽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章引用了最后两句,作者还作了通俗具体的解释。汗青指史册,为民族利益而死,就要把忠心记录在史册上。但元朝统治者还不死心,还想利用他的声望收买南宋人心,并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却不为之所动,敌人毫无办法,于是便把他移送到燕京(北京)兵马司衙门,拘禁在一间阴湿的地牢里。文天祥在狱中写出了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高官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文天祥历受折磨坚拒高官诱降,而忠贞之心毫不惑乱。从容就义,从而论证?quot;富贵不能淫。

层次结构

文章叙议结合,说理透彻。引用的三个例证都采用叙中有议、议中有叙、叙述和议论有机结合的写法,但又有所不同。文天祥事例是先叙后议,先叙文天祥抵抗、被俘、拒降和被杀害,再引出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的议论饿者事例是夹叙夹议,叙故事,评价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的意义,继而联想,使故事得以发展,最后进一步评价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闻一多事例首尾是议,中间是叙,先议闻一多被害的事迹,最后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高度评价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叙议的紧密结合,使材料和观点有机的统一起来,论据能说明论点,论点能统帅论据,叙议结合,说理就更为实在、充实而透彻。

引导体会基本论证格式

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短论。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也就是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逻辑段。教学时应对学生讲清楚这个基本的论证格式,认真学会这种写法。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 1.明确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议论的区别。

2.领会作者如何围绕中心论点,精心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第二课时: 1.讲读课文第五至十自然段。2.分析本文议论方法的特点。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笔记。

二、指名在黑板上听写字词并注音释义。

三、教师归纳并投影展示。

四、今天我们学习《谈骨气》,合上课本,说说你对骨气这一词义的理解。讨论并明确:刚强不屈的气概。作者对骨气又是怎样阐释其含义的?

讨论并明确: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以上阐释是作者的观点么?(明确:是孟子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请直译孟子的三句话。(富贵不能使之迷惑,贫贱不能使之动摇,威胁与武力不能使之屈服)。

五、阅读第3、4自然段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

从课文的标题可否看出这篇课文的体裁?明确下面的问题。讨论并归纳:谈一般是议论的标志,因此,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明确:论点、论据、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 讨论、归纳并板书: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课文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提出论点。① 分析第3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先请判别:以下三句中哪一句是第3段的中心句?判定的根据是什么? A、每个时期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B、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C、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参考答案:选C,C句中的传统一词是对A、B两句内容的概括。②课文第4段概括指出骨气的社会性、阶级性,揭示出我们学习古人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从哪个角度阐述了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

本段概括指出骨气的社会性、阶级性,从继承的角度,提出学习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的意义。这是对骨气含义的深层次分析,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度。

六、小结性提问:

A、第二、三四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三段的主要作用是阐释论点。

B、本文作者怎样为达到阐明自己的观点,使论点具有说服力的呢? 讨论并归纳:用论据证明观点。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分组阅读课文第5至9段并复述三个事例的梗概。

二、分析本文论证的特点,研讨下列问题。

本文选用了哪些事例做论据?这些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如何?这些论据(事例)在顺序的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其顺序能否调整?

研讨并归纳:本文举三个事例来论证中心论点: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朝;穷苦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板书)。三个事例分别依次用以论证孟子的三句话,因此其顺序不可调整。文天祥的事例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来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其中做大官印证富贵,他坚决拒绝印证不能淫。穷苦人的事例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证明我们国中人是有骨气的,其中,穷人印证了贫贱,拒绝嗟来的施舍,印证了不能移。闻一多的事例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其中,国民党的手枪印证威武,不愿屈服印证不能屈。

三、结合课文,体会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区别? 研讨并归纳:本文所举的三个例子从表达方式上来说都属于记叙。议论文中的记叙比较简明概括,只是充当立论的依据或论证的材料;记叙文中的记叙则要求通过具体生动的人与事的叙述和描写以情动人,表现中心。

四、阅读全文,思考解答下面三个问题。

(学生各自带着问题诵读,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并修正)

①同学们能再举出一些中国人有骨气的事例吗?课文中的人物能否用其他人物替换? 讨论并归纳:此类例子并不难找,教师可启发学生从读过的

课文和已经学过的历史人物中去找。如《同志的信任》中写道的方志敏,孟子的三句话从他身上也可以体现出来;《春》、《背影》的作者朱自清,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体现了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历史人物林则徐与刘胡兰则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讨论并归纳:课文中的人物不能替换。原文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了从古到今有骨气的中国?quot;,都具有典型性,分别代表了士大夫、平民及知识分子这些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物。体现了我们是有着优秀革命传统的民族这一观点。②学生学习本文有何意义?学生怎样才能算有骨气?

讨论并归纳:在学习上不向困难低头,敢于迎难而上,勇攀高峰。(应当鼓励学生独立发表各自的见解)

③总结性提问:怎样理解本文的最后一段(第10段),此段的意义何在?

研讨、归纳并板书:全文按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三个层次来安排结构,第10段归纳了骨气的现实含义(为了……胜利,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深化了中心论点。③总结归纳本文的结构。

探究活动

课文为什么叙议结合说理透彻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集中意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并指导解题: 为什么说《谈骨气》这篇文章叙议结合说理透彻? 解说:

文章开头点题,提出中心论点,并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解释骨气的具体含义。文章对骨气作了社会的阶级的简要分析之后,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逐层论证中心论点:举文天祥铁骨铮铮在外族侵入者面前高官厚禄收买不了的事例,侧重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进行论证;举饥饿者在为富不仁的慈善家面前,甘愿忍受,贫穷困苦的折磨,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侧重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进行论证;举闻一多先生在国民党反动派面前正气凛然、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事例,侧重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进行论证。三个论证各有侧重,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贴切而又有针对性的阐述了中心论点。文章结尾联系现实,进一步点出了无产阶级的骨气,从而深化了文章的题旨。全文逐层阐述,首尾呼应,层次井然,脉络分明。

文章叙议结合,说理透彻。引用的三个例证都采用叙中有议,议中有叙、叙述和议论有机结合的写法,但又有所不同。文天祥事例是先叙后议,先叙文天祥抵抗、被俘、拒降和被杀害再引出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的议论。饿者事例是夹叙夹议,叙故事,评价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的意义,继而联想,使故事得以发展,最后进一步评价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闻一多事例首尾是议,中间是叙,先议闻一多先生是民主战士,再叙闻一多被害的事迹,最后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高度评价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叙议的紧密结合,使材料和观点有机的统一起来,论据能说明论点,论点能统率论据,叙议结合,说理更为实在、充实而透彻。

探讨文中的两种说法

文章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又说: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quot。这两种说法是否有矛盾?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提示:这两种说法不矛盾。由于历史发展进程不同,骨气总是带有时代的局限、阶级的烙印的,如文天祥的骨气,既表现了他不畏强暴、不甘屈辱、为民族利益而死的英雄气慨,又表现了他对南宋小朝廷的忠心。对于这样的文化遗产,我们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异族的入侵,就都是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继承。

第五篇:《谈骨气》教案.

《谈骨气》教案 黄冈中学高级教师 广德鸿

一、教学目的

1、理解骨气的内涵及其社会性、阶级性,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立志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2、学习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写作方法。

3、理解议论文中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注意积累有关词语。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跟时代背景是有关系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吴晗将无产阶级的骨气,阐述为“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就与时代背景有关,是根据当时面临的困难来说的。如果在革命斗争年代,民族战争年代,无产阶级的骨气的含义就不能只限于同困难作斗争了。

2、疏通字词 丞相(chéng)嗟来之食(jiē)挑拨(tiǎo)离间(jiàn)吓倒(xià).....捶击(chuí)诬蔑(miè)高官厚禄(lù)拘囚(qiú)....【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使之迷惑。淫,诱惑。【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之动摇(改变志向)。移,动摇。【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之屈服。【高官厚禄】官位高贵,俸禄优厚。

【汗青】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拍案而起】拍着桌子站起来,形容非常激愤。【嗟来之食】指一种带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拘囚】逮捕或拘留。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大声疾呼】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3、理清结构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作解释和分析。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角度分别论证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

4、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①阅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 明确:这篇课文的论点是开头的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很显然,课文开宗明义,这个论点是直接提出来的。

②浏览第一部分:根据课文第一部分的论述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明什么叫骨气? 明确: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的精神。③开头第一句,单独成段,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破题第一句,把高度概括的题目扩充成中心论点。这个判断句,既是第一部分的概括,又是全文的总领。

④第2段引用了孟子的几句话,其含义是什么?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

孟子的话,意思是说,高官厚禄不能惑乱他的心,贫穷困苦不能改变他的行,强暴武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就是大丈夫的气概。作者用孟子的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并与下文列举的三个例子相照应。

⑤第3、4两段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

第3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这是对论点的肯定。第4段从继承的角度,指出学习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的意义,骨气总是为进步事业服务的,这是对论点的支持。并由此领起下文三个具体事例的记叙。

这是提出论点部分。文章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随即解释了论点的含义,逐层展开阐述,侧重从历史传统方面突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

5、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①仔细阅读课文,阅读第二部分,思考:证明论点的论据有哪些?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面对高官——拒绝投降)贫贱不能移——穷 人(行将饿死——拒绝嗟来之食)威武不能屈——闻一多(面对手枪——拍案而起)

②文天祥的例子是怎样论证“富贵不能淫”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 文天祥的例子完全是围绕论述中心展开叙述的。文天祥组织南宋武装力量抵抗元军,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兵败被俘,被送去见元军统帅张弘范,文天祥誓死不肯跪拜,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后来,元军押送他经过珠江口外零丁洋时,张弘范让他写信去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挥毫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律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章引用了最后两句,作者还作了通俗具体的解释。“汗青”指史册,为民族利益而死,就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史册上。但元朝统治者还不死心,还想利用他的声望,收买南宋人心,并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却不为所动,敌人毫无办法,于是便把他移送到燕京(北京)兵马司衙门,拘禁在一间阴湿的地牢里。文天祥在狱中写出了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高官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文天祥历受折磨坚拒高官诱降,而忠贞之心毫不惑乱。从容就义,从而论证了“富贵不能淫”。

此例也就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③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是怎样论证“贫贱不能移”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

这个故事引自《礼记·檀弓下》:原文的意思是:齐国遇上了大饥荒,富人黔敖在路旁准备了食品,等待饥饿的人前来就给他们吃。有个饥饿的人来了,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拿着水,对他说:“喂,来吃!”饥饿的人答道:“我就是不吃‘嗟来’的食物,才饿成这样的。”他拒绝了施舍,终于饿死了。文章对原文作了生动的解释和描绘,用“穷人”来表明“贫贱”,用拒绝“嗟来”的施舍表明“不能移”,还用推理的方式指出,如果“移”(吃)了,那结果“就要替他办事”,这正是贫贱者不愿做的事。这一层以有名的不食嗟来之食的 2 故事,论证了“贫贱不能移”,并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④闻一多的例子是怎样论证“威武不能屈”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 闻一多是诗人、学者,也是民主战士。1943年,作者和闻一多一起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从此,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共同目标,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也遭到各种卑鄙下流的诬蔑和恐吓,处境十分危险。别人劝告他暂时隐蔽,他却表示:“事已至此,我不出,则诸事停顿,何以慰死者?”“万一怎么样,我也顾不了。”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礼堂亲自主持会议,请李公朴夫人报告李先生殉难经过,两三千听众潸然泪下和一小撮特务抽烟说笑形成强烈对照,闻一多压抑不住心头悲愤,“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讲。在回家的路上,闻一多也被反动派暗杀。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了闻一多:“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文章用敌人的凶残表明“威武”,以“拍案而起”、“不愿屈服”表明“不能屈”。

这一层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暗杀的故事,论证了“威武不能屈”,并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一部分围绕论述中心,选取了文天祥、不食嗟来之食和闻一多三个典例事例,来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选例精当,论证严密。

⑤本文三个论据排列的顺序能不能变换,为什么?

三个论据体现了骨气的三个方面,各个论据与课文第2•自然段中引用的孟子的一句话相联系。例如,举文天祥坚决拒降的事例对应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一句;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对应了“贫贱不能移”一句;举闻一多怒对敌人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的事例,对应了“威武不能屈”一句。前后对应,顺序自然,使文章结构严谨,不可变更。如果机械地按时间顺序排列,从局部看是可以的,但从文章的整体来看,从前后文的联系照应看,就不妥贴了。

⑥快速翻阅课文,划出其中的记叙部分,并思考这里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区别?

明确:第5、7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都记叙部分。区别:这里的记叙只是为议论提供依据,为议论服务的,所叙事实相当概括,不像记叙文中的记叙要求具体生动。

5、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①最后一段话是怎样总结全文,解决问题的?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的积极意义。”这是过渡句。前半句“孟子的这些话”照应了前文,后半句转入总结,强调到现在它还有积极意义。第2句即引出对无产阶级骨气的阐述,那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最后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②课文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课文的结论就是最后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4、归纳主题

课文通过列举典型事例,从三个方面有力论证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指出了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5、技法揣摩

①脉络清晰,层次清楚:文章按照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顺序展开论述。论证部分所例举的三个典型事例,又与孟子的三句话的顺序一致,显得结构严谨,条理分明。作者先举古代的,再举现代的,既顺理成章,又表现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②例证典型,论证有力:课文中的三个例子,是经过了精心选择的。这三个事例分别与孟子的三句话相照应,从三个角度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同时,这三个人物代表了从古到今、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到现代知识分子中有骨气的范例,时间跨度大,涉及面积广,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下载《谈骨气》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骨气》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骨气教案

    谈骨气 北京市怀柔区第四中学 高春燕 一、教材依据 北京版第15册(八年级上学期用);第一单元 议论文; 第二课《谈骨气》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2、设计理念 3、教材分析 4、......

    谈骨气教案示例

    《谈骨气》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以我们伟大先人为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吸取力量,从而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 2、指导学生弄清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

    《谈骨气》教案(合集五篇)

    《谈骨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2、养成利用工具书、积累名言等良好习惯。3、学习前人的优良品质,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教学过程:一、导课: (写“人......

    《谈骨气》教案1

    《谈骨气》教案 (2003-05-31 12:32:2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我们伟大先人为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吸取力量,从而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 2.指导学生弄清议论......

    谈骨气-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1.学习本文用充分的事实作论据举例论证的写法。 2.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文中赞扬"骨气"与"江湖义气"的本质区别。 3.理解"骨气"的内涵,以我们伟大先人为榜样,做......

    谈骨气教案(全文5篇)

    《谈骨气》教案 姜长存 一、 教学思路 因本文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议论文,且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论点和材料(即论据),所以在学习安排上必须使学生对议论文的三要素......

    《谈骨气》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执教:钱梦龙 教学目标: 1.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根据和意义。 2.在回忆议论文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观点相反的材料的分析,培养思辨的兴趣和能力。 3.积累一定......

    安阳市示范课教案.谈骨气

    安阳市示范课教案 谈骨气 作课人:安钢李珍矿业公司中学王爱军 教学目标:1了解骨气的含义,努力做有骨气的人。 2.研究举例论证,揣摩为什么选这三个例子,怎样叙述这三个例子。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