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子和原子教案
课题1 分子与原子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因此只有一些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认识,所以对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涉及的化学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该环节是重点;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变化以及热胀冷缩,但对其现象透析本质形成,想象表象形成概念,迁移引用,表达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1、认识分子和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
2、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启发、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讲述同学们喜欢吃的烤鸭。问:同学们有时我们走在街上没有看到烤鸭店为什么还能闻到烤鸭的香味呢?
[学生活动]发现问题:
老师通过展示课件讲述一些身边的类似现象从而引出科学家的设想: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投影展示
边展示边说明: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是目前最小的文字,小至原子的大小,说明我国已掌握了操纵原子的技术。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等,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分子。
提问:为什么能闻香味却看不到呢? 投影展示
分子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活动探究一:演示实验(老师演示)并展示课件 学生观察并讨论完成课本表格
分子基本性质: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问:分子运动的速率与什么有关呢?
演示实验(由学生操作):把品红加到热水和冷水中,看扩散的速度 学生观察并讨论:
据此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学生活动:请学生回答刚开始提出的3个问题 活动探究二:分组实验(由学生操作)学生观察并讨论 投影展示
分子基本性质:3.分子之间有间隔
问:不同物质的分子间间隔是一样的吗? 实验探究:学生实验 据此得出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液体>固体)
问: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受什么条件的影响不? 教师:同学们通过物理的学习我们知道热胀冷缩的现象,也就可以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间隔越大。所以物质有三种状态,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气态、液态时所占的体积不同。
问:水和酒精(液体和固体)是否都能燃烧?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液体酒精和固体酒精都是由酒精分子构成,都能燃烧说明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而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与酒精分子不同,说明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基本性质: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课堂小结:
物质由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
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液体>固体)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作业练习与布置:P51-52 1.(1)2.(1)-(5)板书设计:
物质由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教学反思;
第二篇:分子原子教案
分子原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是继前面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后的,从宏观到微观过渡的第一课。同时,这节课也是为以后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衡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和能力目标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性质,理解其概念;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对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能用化学语言表述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分子原子观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3、教学重点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二、教法分析
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教师引导,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有关原子和分子的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象力,突破难点。这样多种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也使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希望得到大家的表扬和认可,同时注意力又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用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思考;用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和不足。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由于本节课位置靠前,学生实验要注意指导,提示观察角度,注重学生对实验现象表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从身边事物创设情景
在你从操场回来的路上,有没有闻到月季花香?现在我们就学习和它有关的分子和原子。
问:在生物课上,我们知道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那么物质呢?是不是也可以把它分成很小很小的粒子?
事实证明这种微小粒子是存在的,我们把这种粒子叫分子。观察P50页苯分子、硅原子图像,分子是很小的,我们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大家看一下水分子自述,来感受一下分子。
多媒体播放(同学们好,我是水分子„„)通过阅读你能总结出,分子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思考、归纳分子特征:
1、分子的质量何体积都很小。师:自述中有两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答:猜想分子是运动的,有空隙。师:口说无凭,看我们做个小实验。演示:品红扩散
问:大家看到什么现象?是不是重力作用才使品红下落的?我们可以再看下面的实验。活动探究。
教师:在试管中加少量水,加酚酞,滴加浓氨水。学生观察,回答现象。
师:刚才我将加酚酞的水和浓氨水放到一起,人为让他们接触,溶液变红了,那么不直接让它们接触会不会变色呢?想想你会怎样设计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确定方案回答,其他做补充。请一组同学上来做给大家看。
学生一起归纳分子特征:
2、分子是运动的。
讨论交流:烧杯A、B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这样设计起什么作用? 师:其实我们闻到花的香味不是我们的鼻子在运动就是花香分子运动的结果。(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学知识)
分子是时刻运动的,在我们生活中你能再举出一些分子运动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问:湿衣服再阳光下容易干,还是再阴凉处容易干?说明分子运动和什么有关? 学生猜想:和温度有关。演示实验:加热食醋
总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学生再举生活中的例子。
创设情景:冬天,水缸放在室外会被水涨破,是不是水分子变大了? 问:水的三态变化发生是化学变化吗?
相同质量时,体积为什么不相等呢?水分子自述中问到我们第二个问题是什么?你怎样认为?
比喻讲解:取满满一杯沙子,在里面加水,能加入吗?说明沙粒之间存在什么?那么分子呢?
演示: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学生量取)混合。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总结结论:
3、分子之间有间隔。
多媒体播放:分子之间空隙的相互占据,其实品红实验中也可以说品红分子进入了水分子之间的空隙。
(二)设疑:水分子和水通电都可以使水减少,那么这两种情况下的变化是否相同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个物理变化,一个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液态水分子之间间隔增大变为气态。化学变化是:水变成了氢气何氧气。
问:水变成氢气和氧气还是水吗?也就是水分子变成氢气、氧气分子还是水分子吗? 解释化学变化,实际就是分子的变化。而分子变了之后,就不再有原来的化学性质。所以分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问:水分子是怎样变成氢气、氧气分子的呢? 观察课本P52页:水分解示意图
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 打出水分子分解运动动画。
打出水分子、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及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比一比回答下列问题,看哪组答的多。在化学变化中:
(1)一定不变的有:(2)一定变化的有:(3)可能变化的有:
思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讨论、总结:
物理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变化、分子本身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提出问题:分子概念中为什么只强调化学性质? 教师释疑:(如同一个人站不成队形一样,单个分子既无色、态、味可言,也无气、液、固之分,所以分子定义中自然不会提到物理性质)
(三)练习巩固: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夏天架电线要松,冬天架电线要紧。
2、樟脑丸放一段时间消失了,衣橱中有樟脑的气味。
(四)总结:
学完本课你该知道:
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4、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
1、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2、静止的水中水分子是静止的,沸腾的水中水分子是运动的。
3、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4、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五)作业:
布置科普小文章(二选一)
1、分子的自述
2、假设你是一个水分子在浩瀚的海洋里你会看到什么?
第三篇: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榆林市第五中学
王亚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
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想像,通过讨论交流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质微粒构成的探究欲,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资源分析
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出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求知欲、好奇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和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探究活动对分子的性质作进一步阐述。
教学策略分析
1、本课题首次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为此,在进行本课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宏观现象,创设好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
2、在探究分子的性质时,因为分子不可触摸,因此,一方面可以借助生动的比喻、类比或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来说明;另一方面,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可以改变探究的步骤,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在分析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难点: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等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
多媒体课件 烧杯 量筒 酚酞 浓氨水等
学生
小烧杯 注射器 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趣味实验演示---铁树开花
(激发新知)
1、水放置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减少?
2、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能陶醉在沁人肺腑的花香之中呢?
3、在加油站你能闻到什么气味?在洒水车旁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引导实验)教材中[实验3—2]:品红的扩散。(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分析)
(设问)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过渡)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以解释这些现象。
(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学生想象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确立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及探究欲。通过人类对分子和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的描述,形成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设问)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展示图片教材P50图3-
6、3-7。>(学生观察图片,想象分子的存在)
设计意图: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图像,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借助图像让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
三、实验探究 对比分析 了解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投影资料)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1 mL水约为20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全国人一起来数的话,大约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学生活动:阅读小资料,学生思考归纳,让学生大胆想象,感受分子很小的概念。
设计意图:运用列举数字的说明方式,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建立在具体的数据上,更清楚地理解分子很小的性质。
2、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引导探究)50 mL酒精与50 mL水混合。(学生思考):为什么1+1≠2?
(引导思考)一碗黄豆与一碗小米混合是否等于两碗?(提问):该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
(学生活动)感受气体和液体不同物质间分子间的间隙
3、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教师给学生演示)氨分子的扩散
请同学们猜测:为什么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了?(学生猜想)针对你的猜测,请设计实验方案,证实你的猜测。
(小结)
1、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2、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设计意图:把实验步骤略作改变,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与类比,增强实验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快乐套餐(投影出示练习,要求学生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
1、解决课堂开头完成的问题。
2、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
课后习题第一(1)、三题。
板书设计
课题二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是客观存在的
二、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隙
一般分子间隔 气体>液体>固体
3、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一般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第四篇: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榆林市第五中学
王亚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
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想像,通过讨论、探究、分析、总结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质微粒构成的探究欲,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资源分析
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出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求知欲、好奇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和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探究活动对分子的性质作进一步阐述。最后运用分子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粒子。
教学策略分析
1、本课题首次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为此,在进行本课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宏观现象,创设好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
2、在探究分子的性质时,因为分子不可触摸,因此,一方面可以借助生动的比喻、类比或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来说明;另一方面,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可以改变探究的步骤,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在分析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性质;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难点:形成物质微粒性的观点
教学准备:教师
多媒体课件 烧杯 量筒 酚酞 浓氨水等
学生
小烧杯 注射器 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趣味实验演示---铁树开花
设计意图:设下悬念,激起对这节课学习的强烈愿望。(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水放置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减少?
2、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能陶醉在沁人肺腑的花香之中呢?
3、在加油站你能闻到什么气味?在洒水车旁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引导实验)教材中[实验3—2]:品红的扩散。(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分析)
(设问)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过渡)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以解释这些现象。
(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学生想象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确立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及探究欲。通过人类对分子和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的描述,形成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设问)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展示图片教材P50图3-
6、3-7。>(学生观察图片,想象分子的存在)
设计意图: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图像,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借助图像让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
三、实验探究 对比分析 了解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投影资料)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1 mL水约为20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全国人一起来数的话,大约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学生活动:阅读小资料,学生思考归纳,让学生大胆想象,感受分子很小的概念。
设计意图:运用列举数字的说明方式,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建立在具体的数据上,更清楚地理解分子很小的性质。
2、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引导探究)50 mL酒精与50 mL水混合。(学生思考):为什么1+1≠2?
(引导思考)一碗黄豆与一碗小米混合是否等于两碗?(提问):该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学生探究)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现象)空气易压缩,水难压缩。
(结论)空气中气体分子的间隔大,易压缩;水分子的间隔小,难压缩。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不同的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大小不同,更能很好的理解分子间有间隔的这一性质。
3、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教师给学生演示)氨分子的扩散
请同学们猜测:为什么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了?(学生猜想)针对你的猜测,请设计实验方案,证实你的猜测。主要是做出三个猜想:
• 猜想一:酚酞溶液放置一会儿,才会变色;
• 猜想二:大烧杯上沾有的某种物质使酚酞溶液变色了; • 猜想三:A杯构成浓氨水的粒子跑到B杯酚酞溶液中去了。(小结)
1、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2、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设计意图:把实验步骤略作改变,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安排,更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主动的思考,积极的发言,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组织者、指导者。通过实验与类比,增强实验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活动)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铁树开花”这一现象。
设计意图:与本课开始内容相呼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魅力,同时感受到应用此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成功感。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教师展示)分子的模型: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
(学生练习)说出氧气,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分子的构成。设计意图:从直观的分子的模型入手,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等粒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分化合物和单质,也为下一节的内容走好铺垫。
四、快乐套餐
1(投影出示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完成。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课堂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设置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六、作业
1.课后习题第一题的(1)、(2),第三题的(2)(3)(4)(6)。2.预习本节剩下的部分。
板书设计
课题二 分子和原子
一. 分子是客观存在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隙
一般分子间隔 气体>液体>固体 3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一般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第五篇:分子原子教案
3.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霍山二中化学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②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
③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想象微观粒子的运动,逐步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和药品。
2、准备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3、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多媒体投影:同学们能解释下列生活中的实例吗?
①为什么从讲台经过会闻到花露水的香味呢?(打开装有花露水瓶的瓶塞)②为什么湿衣服在室外会慢慢变干?
从以上事实让我们感知到什么?(小组合作选代表回答,教师评价)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8页内容,并思考
这些微小的粒子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它们真实的存在吗?
多媒体投影:科学事实图片(苯分子图像和硅原子摆成的“中国”二字),要求学生仔细察,并想一想从上述图片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抢答,应该含有分子性质的相关内容)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分子的基本性质。
多媒体投影: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 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 个水分子;(如果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大概要用3万年才能数完。)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小组合作,并指定学生回答)
思考:微小的粉笔灰是一个分子吗?
多媒体投影:图片“墙内开花墙外香”引入分子扩散实验。合作探究一:分子扩散实验。
教师做演示实验并投影,学生仔细观察并完成下列相关的问题: ①实验现象 ②猜想:是什么物质使A中的酚酞变红? ③分析:A烧杯和B烧杯周围各有什么物质? ④思考:B烧杯的作用是什么?
⑤对现象进行分析 ⑥实验结论 多媒体投影:演示实验----品红的扩散
教师演示,学生仔细观察,并完成下列问题①现象
②结论
合作探究二:①酒精与水混合实验,②学生操作,并描述现象。
③思考:为什么酒精和水混合体积会减少?
多媒体投影:酒精和水混合时体积减少的模拟图
小组合作,选派代表回答酒精与水混合实验得出什么结论?(伙伴评价)多媒体投影:①温度越高,间隔(热胀冷缩)②压强增大,间隔
③思考:气体、固体、液体中,哪种状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大?
五当堂小结:
六、当堂检测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3.1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之间有间隔。
-2621
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