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分子和原子

时间:2019-05-12 23:2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2分子和原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2分子和原子》。

第一篇:课题2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2.知道分子与原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与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和实验现象。

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1.形成物质的微粒性观点

2.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大家都知道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板书】

一、物质的微粒性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过渡】那么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呢?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展示】在表面皿上倒些浓氨水,让学生闻到浓氨水的味道 【讲解】这是氨气的味道,有强烈的刺激性。

【提问】为什么你离得那么远却仍能闻到氨气的味道?

【分析】这是因为氨气是由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有氨气的味道,一旦它运动到你的周围,刺激你的嗅神经,你就闻到了氨气的气味了。氨的这些微粒就叫做它的分子----氨分子。

图3-6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图3-7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提问】那么分子,原子有什么特征呢? 【板书】

二、分子的基本特征

【讲述】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就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过渡】分子还具有什么特征呢?活动与探究 1.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现象:A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B烧杯中溶液仍为无色。【提问】为什么A烧杯中的溶液会变红呢? 【回答】氨气使酚酞变红

【提问】可是氨气并没有与酚酞接触,为甚么还是会变红呢?

【回答】这是因为氨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所以酚酞溶液变红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分子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板书】2.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举例】比如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晒比较容易干呢还是在阴凉处晒比较容易干? 【回答】太阳底下

【分析】在太阳下温度较高,使得湿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加快,能较快的运动到空气中,所以在太阳底下晒比较容易干。

【讲解】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像氨气的扩散,品红在水中的扩散以及水的挥发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展示】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

现象:观察到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 结论:分子间有间隔 【板书】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讲解】就如1L黄豆和1L大米混合,其体积必然小于2L。有比如: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我们能将空气压入轮胎,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是有一定间隔的。利用分子间是有间隔的,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物质会有三态的变化,固态,液体,气态。这主要是因为物质分子间是有间隔的,其中气态时物质分子之间间隔最大,而固态时,分子之间间隔最小。这也就是为什么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和固体不易压缩的原因。同样的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也是因为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在受热时增大,遇冷是缩小的缘故。图3-10几种分子的模型

【讲解】1个水分子由1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板书】4.分子是有原子构成的。

课本51页讨论1:水的蒸发是指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水的化学性质不变,没有新的物质生产,因此是物理变化。而水的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氧分子,由于生成了新的物质,因此是化学变化。而水在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板书】

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课本51页讨论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在这个过程中,氢分子破裂成氢原子,氯气分子破裂成氯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氯化氢分子。氯化氢分子是由氯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反应前是氢分子和氯气分子,反应后是氯化氢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改变,而原子不变。

【板书】

四、化学变化的本质:在化学变化其实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讲解】又比如: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氧气和汞,在这个过程中,氧化汞分子破裂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大量聚集成金属汞。在这个变化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板书】

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且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是有间隔的,且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的微粒性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分子的基本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四、化学变化的本质:在化学变化其实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六、分子与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篇: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前郭县重新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质疑并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分子的概念的建立

2、分子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解法

五、教学程序设计

提问:

1、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2、什么叫做物理变化?什么叫做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导入:设疑

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为什么温度越高减少得越快?为什么香水在室内会扩散? 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2 分子和原子

通过图3-

6、3-7 认识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进而以水分子的质量和一滴水中的分子数目让学生直观感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指出这是分子的基本特征之一。

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实验结论

演示实验:氨分子的扩散(使滴入酚酞的白色小花变红)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和想象 得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接着运用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分子间是由间隔的。

讨论: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用分子的观点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指出:这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概念: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有什么感想、感悟或问题?

练习:课后习题和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的特征

2、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

3、分子间有间隔

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二|、分子的概念

第三篇: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课题1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学教学参评设计

课题:《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姓名:孙英超

单位:奎屯市第三中学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理解物理变化的本质。

3.通过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 “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情景激学。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读唐诗、撕纸片、拟人自述、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模型构建。用蔬菜搭建起分子、原子的模型,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观,化学变化的本质。【教具准备】

大、小土豆、牙签、胡萝卜、烧杯、尖嘴玻璃管、注射器、浓氨水,酚酞,滤纸、蒸馏水、酒精、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师:多媒体展示:《咏梅》墙角竖枝梅,临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怎么解释遥远处就能区别梅和雪呢?就要进入我们今天的微观世界了。

新课探究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师:请同学们在30秒内把桌面上的一张作业本纸尽可能的分成最小,但注意每次要等分纸片。(有的学生用手撕纸片,有的学生有小刀。)

师:请选出最小的纸片,它还能分吗?这是不是构成纸张的最小微粒? 生:肯定不是

(1)分子、原子都很小

师: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任何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分子、原子等微粒吗?

[读一读]书上49页图片,介绍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和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

多媒体展示:“水分子的自述”:嗨!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x 10-26 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 x 1023个。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呢。我想请你们猜一猜当我们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什么物质?我们聚集在一起还运动吗?彼此之间是否会存在空隙呢?(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师:既然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极细小的微粒构成,那么这些微粒有什么特性?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展示):

1、在滤纸上滴上酚酞溶液,然后再滴上氨水,2、在小烧杯上贴上滴有酚酞的滤纸片,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氨水,然后把烧杯罩在浓氨水的上方,观察现象。

[议一议]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请讨论后回答?

生:我们看到酚酞都变红了,第一个实验说明氨水能与酚酞试液直接作用,使其变成红色;第二个实验中酚酞试液并未与浓氨水接触,但酚酞试液仍然变红了,说明构成氨气的微粒氨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解释:湿衣服为什么晾晒干了,糖块放入水里为什么消失了?这样的问题了。

生: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糖分子运动到水中去了。

师:那为什么在太阳底下,衣服干的快,热水中糖溶解的快呢? 生: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

师:同学们还能通过哪些事例说明分子的存在?以及微粒的运动呢? 生1:路过酒厂、化肥厂都可以闻到酒香和臭味。生2:打开液化气瓶可以闻到浓烈的液化气中的臭味。还可以嗅到汽油的气味。汽油瓶不盖盖放在家中,过一段时间就没了。

生3:加热一壶水可以被烧干。(3)微粒之间有空隙

师:同学们一定都知道1+1=2,但是我们完成下面这个实验后,这个等式就不成立了。

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展示):用无名指堵住一端是尖嘴的玻璃管的尖嘴端,从另一端先加入一半的酒精,再加入一半的水,然后用拇指堵住另一端,上下颠倒几次,将玻璃管尖嘴向上松开无名指,观察现象。

生:松开手指后,发现液面下降了,不是一玻璃管液体。师:那就是1+1不等于2,你们能解释吗? 生:这说明构成酒精和水的微粒之间有间隙。

师:酒精和水是液体,那气体微粒间、固体微粒间也有间隙吗? 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展示):将两只同体积的注射器,分别吸取同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生:注射器内的空气易被压缩,而水不易被压缩。这是因为固、液、气体微粒间都有间隙,但间隙不一样,气体的最大,易被压缩,液固较小不易压缩。

师:非常好,能用微粒间的间隙解释一下,热胀冷缩和物质状态的改变吗? 学生们讨论后回答:

学生1:物质受热微粒间的间隙增大,体积膨胀,遇冷微粒间的间隙缩小,体积减小。

学生2:物质由液体变为气体,是微粒间的间隙由小变大的结果 多媒体展示:水、水蒸气的变化以及微粒间的间隙。

师:固体受热,能量增加,微粒的运动加快,微粒间的间隙增大,固体就会变成液体,液体继续受热,微粒运动继续加快,间隙继续增大,液体就会变成气体。[小结]我们亲自探究了微粒的一些特征,微粒的运动,微粒间有间隙,微粒很小

(二)分子的模型

师:为了能让同学们看到微粒,老师给分子、原子制作了模型,请大家欣赏(老师展示一个用土豆、胡萝卜做的水分子模型)师:同学们自己能动手做吗? 学生分组活动(多媒体展示):利用课桌上的材料自己制作出氢气分子,氧气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氨气分子的模型。

[议一议]: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和感悟,制作完后,组间互相比较,谁做的最形象、规范。

学生1:水分子的模型像米老鼠的头,二氧化碳分子像糖葫芦 学生2:分子不是最小的,是由比它更小的原子构成。

学生3: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同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

学生4:不同的物质由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有不同的性质。像用警犬能缉毒追踪。

师: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分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所以具有不同的性质。

(三)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

师:在蔗糖溶于水,水蒸发的变化中,是分子的运动和间隙发生了变化,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怎么变呢?

多媒体展示: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学生分组活动:用自己手上的模型,演示一下化学变化,氧化汞分子分解或水分子分解过程。能得到哪些启发?

(找一个组的学生上讲台演示一下变化过程)

[读一读]:请同学阅读书本P50面的原子的有关知识,把你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与大家进行交流。学生1: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要改变

学生2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些粒子只是形式上在变,箭头左右原子的总个数没有改变,箭头两边也只有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也没变„„

学生3:若分子是一座房子,则原子就是建房子的砖。

学生4:若分子是一个变形金刚,原子就是拼图的各个部件。

学生5:若原子是一个汉字,则分子是一句话。每句话可分有各个汉字,各个汉字可组成一句话。

师:太精彩了,通过同学们的描述,眼前好像看见了许许多多分子、原子。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2、变化中原子的个数种类始终不变,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要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的种类就改变了,物质的性质也改变了,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总结:物理变化中,分子原子都不改变,而化学变化中原子不改变,分子要改变。分子、原子的世界有太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

作业:

1、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些分子的模型。

2、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我们熟知的生活现象。

【板书设计】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1)分子、原子都很小

(2)微粒的运动

(3)微粒间的间隙

(二)分子、原子的模型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物质,性质也不相同。

(三)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组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课后反思】

“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程的一个很重要探究点,本课题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课的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设计中有如下特点:

一、本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摆在首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积极改进实验方案,每个知识点都从实验中得到探究和验证,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

二、问题情境真实,资料准备充分。实验设计巧妙,可操作性强,现象明显。所有问题都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结论基本都由学生得出,老师只是略做总结归纳。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三、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紧凑,环环相扣,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但会有部分学生感觉太快,特别是在用模型演示化学变化的过程,而得出分子、原子的概念。这里应该再给学生多练习思考的时间。

第四篇: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说课

[讨论并小结]

1、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没变,水分子本身也没有变,只是分子的间隔大小发生了变化。

2、在化学变化中由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生成了新的物质,因此原物质的分子不存在(变成了新的物质的分子),因此物质不能再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而不变。[观察图片] P51 图3-11

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P

52图3-12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图3-13

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

[提问] 上述三种图片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及构成分子的原子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讨论,小结]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只是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物质的分子。根据以上分析、讨论得出分子、原子的概念

[概念]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最小粒子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活动探究1]液态氧、固态氧和氧气都能支持可燃特燃烧。根据此实验事实得出关于分子的有关性质是什么? [结论] 分子能保持特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只是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分子。[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预习

P54(课题3,水的净化)

2、家庭小实验

(要求动手做一次并作好记录)

3、完成后面的跟踪练习

[中考热点例释] [例1] 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关系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重,原子轻

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E、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解析] 因为分子和原子的大小,轻重没有可比性,因此分子不能用大、小、轻、重来区别。故A、B错。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如水分子、氧分子、硅原子、汞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构成。

[例2] 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解析]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氧原子不能保持水分子的性质。[答案]

C [例3]

下面给出了氧化汞分子、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根据上图谈谈你对原子、分子、化学反应 本质的认识:

[解析] 从图片分析可以看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原子,而原子只是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3](2003年,黄冈)

酒精与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这一事实说明()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B、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析] 酒精与水混合后,酒精和水互相溶解,两种物质的分子分别向另一物质的分子中扩散,因此使混合物的总体积比原混合前的要小。这一变化是物理变化,只说明分子产有间隔,不能观察到分子之间的相互扩散运动,同时两种物质的分子均不发生改变,因此B、C、D均不对。[答案] A

第五篇: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说课

课题2

分子和原子(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子和原子》(1)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课题的内容是《分子和原子》,本课题教材分成:分子的特征、分子的概念两部分。这两部分应以分子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分子的化学性质。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的性质和分子的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组成的奥秘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育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 分子的特征

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蒸发现象、品红在水中的扩散、氨分子扩散运动的实验探究;苯分子、硅原子的图片感知构成物质的粒子的存在。

通过对水分解生成了氢气、氧气的实验分析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通过展示各种分子的模型,让学生感受到分子的世界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渗透分子的结构美。

(三)教具、学具准备

用品:图片、分子模型

药品:品红蒸馏水、浓氨水、酚酞试液、酒精、红墨水

仪器:烧杯(大、小)、药匙、量筒、注射器、一端封口的玻璃导气管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对比分子和原子的不同点、相同点及相互关系进行分子、原子的比较与区别。通过对水分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的分析探究,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只是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分子。实验来探究分子和原子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的特点是内容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多观察模型、实验、图片,通过发挥想象力,初步建立起分子的概念。

通过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对分子的认识和理解。教与学师生互动

[引入]我们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凉晒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遇冷后收缩。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 [讲授新知] [提问](1)湿衣服经凉晒后会干燥,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2)糖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呢?(3)走到花园,酒店附近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学生讨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观察图片、数据分析] ①观察课本P50

图3-6

图 3-7 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可以证明物质确定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②计算比较水分子的大小

教材中指出:一滴水里大约有1.67X1023个水分子。这个数值可以从水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来:

l mol(摩尔的符号)H2O的质量为18.016 g,其中应含有水分子约6.02×1023个。从这个数量关系推导:

每克水应含有的水分子数为:

1g6.02102318.016gmolmol=3.34X102,水的密度是1 g/mL,每毫升水按20滴折算,3.341022则每滴水中应有的分子数为:=1.671021

20[学生观察(实验3-2)并讨论]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性质? [小结](1)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很小(2)分子是运动的

[实验探究] 内容:P50活动与探究(1)演示实验(图3-8所示实验)(2)讨论并填写课本中的表格

[活动与探究1要求]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填写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活动与探究2要求]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填写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展示分子模型]展示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模型,并说明分子由原子构成。

[放幻灯片]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示意图,通过对此过程的观察,理解分子由原子构成。[小结]分子的性质特征(1)分子是运动的(2)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3)分子由原子构成

(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等 [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预习P51讨论至P52课文

2、完成后面跟踪练习

课题2

分子和原子(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子和原子》(2)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课题的内容是《分子和原子》(2),本课题教材分成:原子的性质和原子的概念两部分。这两部分应以原子的性质为中心,因为许多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化学性质。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理解原子概念、物质由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的特征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组成的奥秘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育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原子的概念

原子与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水通电分解成氢气、氧气,氧化汞分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等变化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的研究推出原子的概念

分析研究分子和原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

1.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整套装置

2.表现氧化汞受热分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微观实质的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3.书写有“分子与原子的比较”表格的小墨板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对比分子和原子的不同点、相同点及相互关系进行分子、原子的比较与区别 ●通过对水分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的分析探究,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只是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分子。实验来探究分子和原子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

1、水蒸发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使水分子不断向空中扩散的结果,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增大由液态变成气态,是物理变化。

2、水分解是水的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子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的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是化学变化。

[学生讨论]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是如何变化的呢?

2、猜想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阅读] P51

第一自然段

[提问]

1、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吗?

2、水分解后水还能保持其分子的化学性质吗? [讨论并小结]

1、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没变,水分子本身也没有变,只是分子的间隔大小发生了变化。

2、在化学变化中由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生成了新的物质,因此原物质的分子不存在(变成了新的物质的分子),因此物质不能再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而不变。[观察图片] P51 图3-11

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P

52图3-12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图3-13

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

[提问] 上述三种图片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及构成分子的原子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讨论,小结]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只是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物质的分子。根据以上分析、讨论得出分子、原子的概念

[概念]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最小粒子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活动探究1]液态氧、固态氧和氧气都能支持可燃特燃烧。根据此实验事实得出关于分子的有关性质是什么? [结论] 分子能保持特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只是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分子。[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预习

P54(课题3,水的净化)

2、家庭小实验

(要求动手做一次并作好记录)

3、完成后面的跟踪练习

[中考热点例释] [例1] 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关系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重,原子轻

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E、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解析] 因为分子和原子的大小,轻重没有可比性,因此分子不能用大、小、轻、重来区别。故A、B错。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如水分子、氧分子、硅原子、汞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构成。

[例2] 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解析]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氧原子不能保持水分子的性质。[答案]

C [例3]

下面给出了氧化汞分子、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根据上图谈谈你对原子、分子、化学反应 本质的认识:

[解析] 从图片分析可以看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原子,而原子只是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3](2003年,黄冈)

酒精与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这一事实说明()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B、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析] 酒精与水混合后,酒精和水互相溶解,两种物质的分子分别向另一物质的分子中扩散,因此使混合物的总体积比原混合前的要小。这一变化是物理变化,只说明分子产有间隔,不能观察到分子之间的相互扩散运动,同时两种物质的分子均不发生改变,因此B、C、D均不对。[答案] A

下载课题2分子和原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2分子和原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子和原子教案

    课题1 分子与原子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

    分子原子教案

    分子原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是继前面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后的,从宏观到微观过渡的第一课。同时,这节课也是......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榆林市第五中学 王亚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榆林市第五中学 王亚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

    分子原子教案

    3.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霍山二中化学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②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 ③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初步了解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 3.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1.问......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颍上六中卢彪 教学设计说明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本课题的重点,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说课稿 开阳县第五中学:沈仁义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