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2.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板书
第二篇: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课题1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学教学参评设计
课题:《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姓名:孙英超
单位:奎屯市第三中学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理解物理变化的本质。
3.通过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 “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情景激学。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读唐诗、撕纸片、拟人自述、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模型构建。用蔬菜搭建起分子、原子的模型,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观,化学变化的本质。【教具准备】
大、小土豆、牙签、胡萝卜、烧杯、尖嘴玻璃管、注射器、浓氨水,酚酞,滤纸、蒸馏水、酒精、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师:多媒体展示:《咏梅》墙角竖枝梅,临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怎么解释遥远处就能区别梅和雪呢?就要进入我们今天的微观世界了。
新课探究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师:请同学们在30秒内把桌面上的一张作业本纸尽可能的分成最小,但注意每次要等分纸片。(有的学生用手撕纸片,有的学生有小刀。)
师:请选出最小的纸片,它还能分吗?这是不是构成纸张的最小微粒? 生:肯定不是
(1)分子、原子都很小
师: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任何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分子、原子等微粒吗?
[读一读]书上49页图片,介绍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和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
多媒体展示:“水分子的自述”:嗨!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x 10-26 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 x 1023个。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呢。我想请你们猜一猜当我们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什么物质?我们聚集在一起还运动吗?彼此之间是否会存在空隙呢?(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师:既然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极细小的微粒构成,那么这些微粒有什么特性?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展示):
1、在滤纸上滴上酚酞溶液,然后再滴上氨水,2、在小烧杯上贴上滴有酚酞的滤纸片,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氨水,然后把烧杯罩在浓氨水的上方,观察现象。
[议一议]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请讨论后回答?
生:我们看到酚酞都变红了,第一个实验说明氨水能与酚酞试液直接作用,使其变成红色;第二个实验中酚酞试液并未与浓氨水接触,但酚酞试液仍然变红了,说明构成氨气的微粒氨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解释:湿衣服为什么晾晒干了,糖块放入水里为什么消失了?这样的问题了。
生: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糖分子运动到水中去了。
师:那为什么在太阳底下,衣服干的快,热水中糖溶解的快呢? 生: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
师:同学们还能通过哪些事例说明分子的存在?以及微粒的运动呢? 生1:路过酒厂、化肥厂都可以闻到酒香和臭味。生2:打开液化气瓶可以闻到浓烈的液化气中的臭味。还可以嗅到汽油的气味。汽油瓶不盖盖放在家中,过一段时间就没了。
生3:加热一壶水可以被烧干。(3)微粒之间有空隙
师:同学们一定都知道1+1=2,但是我们完成下面这个实验后,这个等式就不成立了。
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展示):用无名指堵住一端是尖嘴的玻璃管的尖嘴端,从另一端先加入一半的酒精,再加入一半的水,然后用拇指堵住另一端,上下颠倒几次,将玻璃管尖嘴向上松开无名指,观察现象。
生:松开手指后,发现液面下降了,不是一玻璃管液体。师:那就是1+1不等于2,你们能解释吗? 生:这说明构成酒精和水的微粒之间有间隙。
师:酒精和水是液体,那气体微粒间、固体微粒间也有间隙吗? 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展示):将两只同体积的注射器,分别吸取同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生:注射器内的空气易被压缩,而水不易被压缩。这是因为固、液、气体微粒间都有间隙,但间隙不一样,气体的最大,易被压缩,液固较小不易压缩。
师:非常好,能用微粒间的间隙解释一下,热胀冷缩和物质状态的改变吗? 学生们讨论后回答:
学生1:物质受热微粒间的间隙增大,体积膨胀,遇冷微粒间的间隙缩小,体积减小。
学生2:物质由液体变为气体,是微粒间的间隙由小变大的结果 多媒体展示:水、水蒸气的变化以及微粒间的间隙。
师:固体受热,能量增加,微粒的运动加快,微粒间的间隙增大,固体就会变成液体,液体继续受热,微粒运动继续加快,间隙继续增大,液体就会变成气体。[小结]我们亲自探究了微粒的一些特征,微粒的运动,微粒间有间隙,微粒很小
(二)分子的模型
师:为了能让同学们看到微粒,老师给分子、原子制作了模型,请大家欣赏(老师展示一个用土豆、胡萝卜做的水分子模型)师:同学们自己能动手做吗? 学生分组活动(多媒体展示):利用课桌上的材料自己制作出氢气分子,氧气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氨气分子的模型。
[议一议]: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和感悟,制作完后,组间互相比较,谁做的最形象、规范。
学生1:水分子的模型像米老鼠的头,二氧化碳分子像糖葫芦 学生2:分子不是最小的,是由比它更小的原子构成。
学生3: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同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
学生4:不同的物质由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有不同的性质。像用警犬能缉毒追踪。
师: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分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所以具有不同的性质。
(三)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
师:在蔗糖溶于水,水蒸发的变化中,是分子的运动和间隙发生了变化,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怎么变呢?
多媒体展示: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学生分组活动:用自己手上的模型,演示一下化学变化,氧化汞分子分解或水分子分解过程。能得到哪些启发?
(找一个组的学生上讲台演示一下变化过程)
[读一读]:请同学阅读书本P50面的原子的有关知识,把你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与大家进行交流。学生1: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要改变
学生2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些粒子只是形式上在变,箭头左右原子的总个数没有改变,箭头两边也只有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也没变„„
学生3:若分子是一座房子,则原子就是建房子的砖。
学生4:若分子是一个变形金刚,原子就是拼图的各个部件。
学生5:若原子是一个汉字,则分子是一句话。每句话可分有各个汉字,各个汉字可组成一句话。
师:太精彩了,通过同学们的描述,眼前好像看见了许许多多分子、原子。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2、变化中原子的个数种类始终不变,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要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的种类就改变了,物质的性质也改变了,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总结:物理变化中,分子原子都不改变,而化学变化中原子不改变,分子要改变。分子、原子的世界有太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
作业:
1、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些分子的模型。
2、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我们熟知的生活现象。
【板书设计】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1)分子、原子都很小
(2)微粒的运动
(3)微粒间的间隙
(二)分子、原子的模型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物质,性质也不相同。
(三)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组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课后反思】
“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程的一个很重要探究点,本课题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课的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设计中有如下特点:
一、本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摆在首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积极改进实验方案,每个知识点都从实验中得到探究和验证,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
二、问题情境真实,资料准备充分。实验设计巧妙,可操作性强,现象明显。所有问题都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结论基本都由学生得出,老师只是略做总结归纳。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三、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紧凑,环环相扣,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但会有部分学生感觉太快,特别是在用模型演示化学变化的过程,而得出分子、原子的概念。这里应该再给学生多练习思考的时间。
第三篇: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前郭县重新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质疑并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分子的概念的建立
2、分子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解法
五、教学程序设计
提问:
1、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2、什么叫做物理变化?什么叫做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导入:设疑
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为什么温度越高减少得越快?为什么香水在室内会扩散? 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2 分子和原子
通过图3-
6、3-7 认识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进而以水分子的质量和一滴水中的分子数目让学生直观感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指出这是分子的基本特征之一。
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实验结论
演示实验:氨分子的扩散(使滴入酚酞的白色小花变红)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和想象 得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接着运用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分子间是由间隔的。
讨论: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用分子的观点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指出:这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概念: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有什么感想、感悟或问题?
练习:课后习题和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的特征
2、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
3、分子间有间隔
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二|、分子的概念
第四篇:《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叶县遵化店镇中学
牛爱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2.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能在老师指导和与他人合作中完成简单的实验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本课题的难点是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重点是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三、教学方法:
情境激学、联系推理、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开始我们今天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播放:茅台酒的故事
引发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能闻到酒的香味呢? 【板书】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播放视频:糖、盐的碾碎,花的香味
生活当中有很多司空见惯的事情,比如说,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水杯里的水会慢慢变少等等,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大胆提出猜想: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投影: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 【板书】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二)启发诱导 学习新知 1.分子的性质
分子和原子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粒子,那么他们到底有多小,都有什么性质呢? 播放视频:水分子的自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到一个水分子的质量。
提问: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一滴水里有多少水分子呢?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三)科学探究 引发兴趣
提问;小小的一滴水里,竟然聚集着如此多的水分子,这些分子还能自由的运动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同来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1;
1.观察酚酞颜色,浓氨水颜色并闻气味。
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浓氨水,然后滴加酚酞,观察颜色变化。
3.将几朵白色的用滤纸剪成的小花贴在烧杯内壁上,然后打开浓氨水的瓶塞,把烧杯罩在浓氨水上,静置,观察现象。现象:白色的小花变成红色。播放视频:氨分子运动扩散。
提问:小花为什么变成红色呢?这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板书】2分子在不断地做运动。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我们能闻到花香是什么原因?开头故事当中提到了摔烂了酒瓶为什么会满室飘香?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问题情境:湿衣服为什么在阳光下比在背阴的地方干的快?物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2:
把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放在桌子,在两个烧杯中投入少量的品红。不要搅动烧杯中的水,观察烧杯中品红的扩散过程。
结论: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加快。
过渡:数学上1+1=2,但是在化学上却有1+1≠2的情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1:取一支试管管,分别将水(已经染成红色)和酒精大约各一半倒入试管中,做上标记,堵住一端,来回倒转几次,让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再竖直试管观察现象。
现象:混合后体积变小 结论:分子之间有间隔
【板书】分子之间有间隔。
提问:构成物质的分子间间隔会发生改变吗? 学生活动探究2:
每组两个同学各拿一个注射器,一个吸入20毫升空气,一个吸入20毫升水,用手指顶住针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投影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间隔的微观示意图:
学生实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气体分子间隔>液体分子间隔>固体分子间隔 思考: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过渡:我们了解了分子的特征,下面我们来认识几种分子的模型。投影:氧分子、水分子、氢分子的模型。
讲述:科学家发现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分子能不能再分了呢?同学们先来看这两个反应 1.水的蒸发
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下面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看这两个反应到底有什么不同? 播放:水蒸发和水电解的Flash动画 讨论:请你来谈谈这两个反应有什么不同?
水能灭火,氢气能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不同物质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当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时候,水的化学性质还能保持吗? 【板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多媒体展示】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微观变化过程。
讨论:在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变成新物质的分子的?在此变化中是否存在比原子更小的粒子? 【板书】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四)学以致用 联系实际
反馈与练习: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2)香水、酒精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3)了便于运输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气加压变成液态贮存在钢瓶中。
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3.已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的速率越慢,如图所示为检测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浓盐酸挥发出的HCl与浓氨水挥发出的NH3,两种气体相遇时形成白烟,即生成氯化铵晶体,白烟的位置大约在______处。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五)交流讨论 归纳小结
说一说:学完本课题,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未知的世界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的。二 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的做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四、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教学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故事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既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知识源于现实的道理。
2、科学探究 引发兴趣: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3、学以致用 联系实际: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带进课堂,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4、交流讨论 归纳小结
通过学生角色转化,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通过练习及课后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五篇: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题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在前面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知识基础上,作为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对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起到重要的作用。
2.教材处理
为了促进学生对分子性质有更深的认识,我在课堂上增设了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探究及酒精与水混合的分组实验,并且对氨分子的扩散实验进行了改进,并将本课题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本节课我只对分子的性质及其概念进行了探讨。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②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其概念,并能够运用其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③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②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像、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与自然现象,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4.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以及应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本节课的难点是分子概念的形成和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学采用了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本课时设计为一节实验探究课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得出有关分子的性质,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分子的概念和微观想像能力,从而突破学习难点,我从以下二个方面着手:
1.采取更为开放、灵活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乐趣;
2.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把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
三、学法指导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内容,主要采用了实验—讨论法和分析—归纳法。
本节课所学习的分子是一种很小很小的粒子,它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由于我们看不到它,所以这部分知识非常抽象,不太好理解。因此在学习中采用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并结合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及课本上的相关实验现象,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及丰富的想象力,构建分子的概念,并能运用分子的有关知识来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为什么会逐渐减少呢?
2、春天里,走近花园,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呢? 【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教师引导】以上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引发学生回想起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然后配合实验,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为引出分子、原子做铺垫。)
2、实验探究,探求新知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将构成物质的粒子放大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物质是由不可见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感知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教师板书】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请学生观看一滴水的图片,并分析一滴水中水分子的数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具体数据和对比让学生理解“分子很小”,学生由于惊奇展开议论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教师板书】
二、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实验探究1】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摇匀,观察溶液颜色。
2、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烧杯中的溶液,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装有浓氨水的小瓶C。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做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用小瓶代替小烧杯,可以在平行班内多次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节约药品的习惯。)
【教师引导】我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分子的运动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学生观看动画,分子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跟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是否相同?(设计意图:用动画的形式表示微观粒子的运动跟宏观物体的运动不同,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教师板书】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实验探究2】酒精和水的混合 请学生分别取5ml水与5ml酒精,把它们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10ml ?讨论交流:出现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知识入手,拉近生活与化学的距离。通过对实验观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探究3】取两支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出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比较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身体验到不同状态的物质,分子间隔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教师提问】既然分子间有间隔,那么,气、液、固三种状态下的分子的间隔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气、固、液分子间隔图片。【学生活动】总结出分子之间的间隔:气体>液体>固体
【教师板书】
3、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使学生形成分子间间隔表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3.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A.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变干了。B.秋天校园内飘着桂花香。C.2005年3月西北地区发生沙尘暴。D.食盐在水中自然溶解。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观点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小
3.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4.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①25升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0.024升的钢瓶中。
②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为什么? ③一些物体为什么受热会膨胀,受冷会缩小呢?
④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更快,为什么? ⑤铁路上的铁轨为什么是一段一段的,而且两根之间还要留有缝隙?
4、交流总结,体验成功
1、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2、你对分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看课件,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彼此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小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5、布置作业,实践新知 【课后作业】
1、预习本课题后一部分。
2、优化设计课题1第一部分。【板书设计】
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
3、分子间有间隔 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