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念奴娇 教案好

时间:2019-05-13 21:1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柳永 念奴娇 教案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柳永 念奴娇 教案好》。

第一篇:柳永 念奴娇 教案好

【导语设计】

【知识积累】(见课件)

1、作家作品

苏轼:“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就是写的苏洵、苏轼、苏辙。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名垂青史。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他是北宋时代最大的一家。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他首开一派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特别是他在被贬黄州时期所写的作品,更如精金美玉、行云流水,历来为人所称道,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PPT1

【探究学习】

引导:苏轼有一个著名的读书方法 “‘八面受敌’读书法”几个红色大字,就是阅读一本书要反复多次,每次侧重于一个方面的内容,这种读书方法使苏轼受益无穷。今天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分三个步骤学习这首词。

学习步骤:(1)整体感知;(2)深入理解;(3)比较鉴赏。

1、我们先进行第一步,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理清这首词的结构和脉络,听听哪些词句写得好。

师:学习语文要注重朗读,特别是欣赏古典诗词,更要在吟咏之间体会其意境。朗读首先要谈准字音,读清句读;其次要读出作品的语气和风格,读出作品的思想感情。

2、请同学们考虑一下:这首词写了哪几个内容?这几个内容是靠哪些语句连缀在一起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的? 解说:上阕写赤壁景色,是第一部分。下阕写了周瑜的风采业绩,又写了对人生的感慨,分别为第二、第三部分。连缀第一、二部分的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个过渡句,又用“遥想”转入第二部分,用“故国神游”转入第三部分,这三部分联系自然而紧密。

3、我们一起来品味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

A、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好不好?为什么? 它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明确:“大江” 不仅写眼前的江水,而且着眼于整个长江;不仅写眼中所见,还写心中所想,把空间拓展开了。还指历史的长江。B、把“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千古”让我们想到了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把时间概念扩大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一开篇便将我们的视野引向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和无比悠久的时间之中,定下了这首词的豪放基调,为人物的活动展开波澜壮阔的背景。

小结:我们的词人不愧是一位高明的画师,他挥洒如椽的画笔,把一泻千里、日夜东流、滚滚滔滔的万里长江,像电影全景式鸟瞰镜头似的推到读者面前,在广阔的空间和悠远的时空背景里,我们既能看到长江波澜壮阔、磅礴浩瀚的气势,又能联想起那些扭转了乾坤的历史巨人。尽管他们的躯体已被大浪淘尽,随岁月逝去,但是,他们创立的辉煌业绩却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A、我们可以抓住哪些词语进行赏析? 解说:“穿空”二字形容山崖高耸入云的气势,写出了一种动态。“惊”写出波浪汹涌。“拍”字描绘巨浪搏击江岸。“卷”字把滚滚惊涛汹涌而来,掀起层层白色浪花的壮美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

小结:同学们抓住了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捕捉住最富有感染力的形象,体会得很好。这几句描写,有动态,有气势,有音响,有色彩,把景写活了。使人感到赤壁峰崖就在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耳边。B、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什么画面? PPT2 师: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绘形绘色绘声的语言描述这幅“赤壁奇景图”。

解说:大江两岸,怪石嶙峋,犬牙交错;陡峭的山峰昂然屹立,直插云天。江水滔滔,汹涌澎湃,拍打着两岸。被岩石击碎的巨浪,四处飞溅。江面卷起重重浪花,裹夹着团团水雾,喷吐着层层泡沫,像朵朵怒放的白莲,若堆堆无瑕的白雪。咆哮的涛声,如雷霆轰鸣,似万马奔腾„„

C、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成语来形容这种景象呢?(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气象万千)

D、作者面对这种景象,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明确:我相信我们同学如果身临其境,一定会有“登高望远,举首高歌”的豪情壮志。我们一起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朗读一遍。

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

明确:它由此及人,触景生情,由对赤壁江山的赞美,自然地想到当年在此鏖战的英雄豪杰们。诗人为什么把如画的江山同豪杰联系起来呢? 壮丽美好的江山必然孕育出杰出的人才,因而置身于如画江山中,不能不想到一时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④“雄姿英发,羽扇纶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A、你能不能根据这两句的描写,设计几个电视镜头? B、请你具体地描述第一幅,你准备怎样设计周瑜的形象? 解说:设计成“头戴纶巾,手摇鹅毛羽扇,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的儒将形象。我有一个问题:我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和历史书籍中读到的周瑜都是披坚执锐,戎装上阵的,何况赤壁之战发生在冬季,周瑜也不会手摇羽毛扇;他身为都督,也不会戴青丝巾。

C、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周瑜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明确:透露了诗人的审美倾向。儒雅之美体现在风度、情调中,这是带有幻想光芒的文人式浪漫。这样写,更能体现周瑜从容闲雅、举重若轻,胸中自有百万兵的英雄形象。

D、“曹军溃败”的场面,哪位同学来描述? PPT3 设计:大火烧起来了,曹军官兵四散逃窜,溃不成军。哭声、怒号声、车马声不绝于耳。千里兵船顿时灰飞烟灭。

解说: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江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固一世之雄”的曹操率领80万大军驻扎在赤壁,被周瑜一把火烧得“樯橹灰飞烟灭”,全军覆灭。“樯橹灰飞烟灭”仅6个字,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浩大的战争场面浓缩在“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里,可见作者语言的功力。而且寥寥数字,尤其突出了英雄人物周瑜雄才大略、卓然超群的将才形象,这在写法上是颇为巧妙的,艺术效果是强烈的。

4、词人站在江边,面对滚滚滔滔的江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豪放

①但作者并不只是豪放,他的心情有时还显得很低沉,很感伤。那么,作者是想到什么之后才产生了感伤低沉的情绪呢?把表现这种心情的句子读一读。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②旧体诗词由于受格律的限制,往往出现“词序倒置”和“词语省略”的情况。这句话应怎么说? 明确:“故国神游”就是“神游故国”的倒装句,“多情应笑我”就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句,谁笑他?省略了主语“人们”。③作者怀古之后,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转到自抒情怀。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 明确:他看到周瑜年轻有为,而自己被贬,已经47岁了,周瑜年仅24岁就开始为吴将,相比之下,他感到自己报国无门,壮志未酬,早生华发;而周瑜年轻有为,战功显赫,名垂千古。PPT4 ④周瑜的年轻从哪儿看出来的? 明确: “小乔初嫁了”。这里是写小乔还是写周瑜呢? 周瑜是在汉献帝建安三十年和小乔结婚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他们已结婚十年之久,博学的作者不会不知。所以不要把“初嫁”看死,只是顺便借用一下。作者重点不是写美人,而是衬托周瑜的少年英俊,风度潇洒,举止不凡。

⑤作者是不是一直沉浸在感伤之中而无法解脱,像李清照那样“怎一个愁字了得”呢? 明确:作者在短暂的感伤之后,想到,人生如梦,何必让种种闲愁萦烦我呢?还是洒酒酬月,把感情寄托在大自然之中吧,这是一种无可奈何之后的自我解脱,是一种旷达。在这首词中,豪放、感伤、旷达这三种思想感情是水乳交融地统一在一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苏轼深受儒、道、佛三种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渴望建功立业,但当这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时候,他便陷入了低沉感伤之中。这时,佛道思想又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使他能够在困境中自解自慰,随缘自适,旷达超脱而又不至于颓丧沉沦。

苏轼如此,李白如此,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文学家也都有这样的文化心理品质。

师:现在,我们全体朗诵这首词。PPT5

5、同学们,苏轼一生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许多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他能把如此深厚的人生意味和历史意味投注给黄州呢?《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什么会产生在这样一个地方、这样一个时期呢? 明确:我想从苏轼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说起。苏轼天性善良,正直坦诚,看到不合理的事,或者看到对百姓不利的事,往往“如蝇在喉,不吐不快”,这就得罪了很多人。又加上他的诗文成就太高,太出色,能把周围的笔墨比得黯然失色,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妒忌。这两类人都一齐向苏轼围攻过来,他们说苏轼怨恨皇帝,诽谤朝政,于是这些权贵们又搜罗苏轼的诗作,罗织罪名,构成文字狱“乌台诗案”,要求将苏轼处以死罪,并首先把他押解到京城问罪,但是,不论朝野,都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纷纷营救他。最后神宗皇帝才决定不杀他,以贬谪了事。苏轼视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谪居中的他在游黄州郊外赤壁矶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借怀古以抒发怀抱的雄豪之作。

可以说,苏轼是带着累累伤痕向黄州走来的,他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能向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寂寞小镇走来。在黄州,苏轼是孤独的,愤懑的,凄凉的。他在一首词中写道(配乐朗诵):

卜算子 PPT7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解说:他在痛苦中思考,他在思考中成熟,他的心中正激荡着感情的波澜,酝酿着冲天的豪气,只待找到一个突破口,便会不可遏制地喷涌而出!终于有一天,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遥想古代的英雄豪杰,苏轼心潮澎湃,壮情激烈,他大笔挥洒,写下了这首千古杰作。

所以,余秋雨先生说:“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经历了一场旷世未遇的人生劫难的苏东坡,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这种清纯和空灵的一个音符。PPT8 下面我们听一下这首词的朗读。

小结过渡:俄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用形象和图画说话。大凡好的诗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和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样的词作。通过鉴赏,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一定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6、我们再进行第三步——比较鉴赏。我们已经赏析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不难看出,“杨柳岸,晓风残月”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是二者不同的特色,就是风格。我们把这两首词作一下比较,看看它们各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音调上又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明确:《念奴娇•赤壁怀古》写的是千古英雄周瑜,写的事情是战争,所写的景物是壮丽景象,抒发的感情主要是豪放的,音调也很高亢。《雨霖铃》写的是情人的离别,景色很凄凉,情感哀伤,音调也不高亢。即使写词人的感伤,低沉中仍不乏英雄之气,与《雨霖铃》的感伤相比,更有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这是一种豪放式的感伤。

苏轼的豪放不同于一般所说的豪迈奔放,他的词没有屈原的忧愤,也没有阮籍的超脱,缺乏李白的飘逸,也不像陶渊明的淡泊,苏轼的词往往表现为一种深沉的喟叹。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实际上是对历史的审视和人生的反思。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提炼出豪放词的艺术风格。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明确:PPT9 总结:记得词坛有佳话: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有幕士善歌,苏轼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从这几句话中足以看出豪放词的艺术风格。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那些主要描写英雄人物的英雄壮举,或者内容虽是一般题材,却是以激昂排宕之笔加以描写的词;那些写景波澜壮阔,感情豪迈奔放的词;那些音调激越高亢,读后有“如天地之观”,觉“天雨海风逼人”的词,我们一般把它们称为豪放词。

第二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

广元市元坝中学高二、一班

授课人:罗仕晓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宋词豪放的风格特点,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了解作者苏轼以及其创作本文的时代背景。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鉴赏,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去感受该词雄浑开阔的意境。

(三)情感目标:、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理解其对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景仰之情。

2、感受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让他们得到情感上的陶冶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二单元《宋词四首》当中的一首,在前面一个多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欣赏诗歌的一些基础。根据本单元教学重点:因而在教学上侧重于进行炼字分析,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注重朗读,感受意境。

2、了解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苏轼豪放派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难点:

把握借景抒情和以景衬人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设想:

1、课前播放《向天再借五百年》这首歌,让学生感受雄浑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强调学生带着情感去读书,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3、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

4、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和老师点拨相结合的鉴赏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欣赏韩磊演唱的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为课堂营造雄浑磅礴的气氛。

这首歌气势恢宏、开阔雄伟,给人以激荡人心的感觉。让我们就在这样的氛围中一齐走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2分钟)

1、欣赏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受文章的氛围。

2、前面我们学过了柳永的《雨霖铃》,请一个同学背出其中的名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大家感觉这两首词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一个柔情婉转,一个大气磅礴)

3、说明这两首词的风格完全不一样,我们知道柳永是婉约派,那么苏轼应该是什(苏轼是豪放派的)

(三)解题(4分钟)

1、抽两个学生谈谈他们在课外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以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出示投影

了解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出色的书法家,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为“宋四家”;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坛领袖,他的散文和欧阳修齐名,他的诗和黄庭坚媲美,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柔情婉约,与南宋的辛弃疾合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了解创作背景:《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游黄冈城外赤鼻矶时写下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但是他的一生仕途坎坷,政治上备受磨难。伴随着北宋政治风浪,他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就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表之作。

(四)研读上片,把握内容。

1、抽一个学生朗读全文。(2分钟)

2、强调字音。(1分钟)出示投影:

公瑾 jǐn

雄姿英发fā

早生华发fà

羽扇纶guān巾

一尊还酹lèi)

3、学生自主疏通文字,老师答疑(5分钟)出示投影: 补充注释

乱石:写出了石头的险怪。

小乔:三国时乔公的小女儿,容貌美丽,倾国倾城;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樯橹:樯,古诗中指桅杆或借指战船;橹,船橹,放置于船尾的划水工具。樯橹就是指船只、战船。

灰飞烟灭:像灰尘一样飞舞,像烟雾一样飘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4、品味赏析上片

(1)全班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片,了解大意。(2分钟)

(2)8人一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思考并整理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10分钟)

a、文章开篇的三句与下面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孔子《论语》)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b、下面点出的赤壁古战场,是三国时的古战场吗?文中对赤壁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那些字眼最具有表现的力度?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c、作者把周瑜是放在怎样的环境中来写的?为何要这样处理?作者写赤壁之景在全文中

起什么作用?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e、总结概括上片的主要内容。

(3)抽每组选出的代表发表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并鼓励对不赞同的意见大胆的提出异议。(15分钟)出示投影:

a、文章开篇的三句与下面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孔子《论语》)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江水的汪洋恣肆、气象开阔、雄伟壮观的特点,但苏轼笔下的江水却更胜一筹:开篇的“江”字前贯之以一个“大”字,画面一下子境界开阔、气象恢弘,给人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在文章的一开头就奠定了全诗旷远、深沉、豪放的基调;而且将景与人合二为一,结合得天衣无缝:此时奔腾不息的江水已经成了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眼前这汹涌奔腾的长江,已将我们带到了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引发人怀古的思绪,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威武雄壮的英雄们的无限怀念和景仰之情。这三句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因此我们要读出豪放的风格、雄伟的气度和深沉的怀古之情

要求:请全班男生同学按刚才的要求一齐有感情的朗读这三句话,女生合书默听。然后全班同学试背这几句。

b、下面点出的赤壁古战场,是三国时的古战场吗?文中对赤壁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那些字眼最具有表现的力度?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展示的?

不是。作者所游的是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三国的赤壁古战场是在湖北的赤壁市,文中用的“人道是”极为巧妙的点明了这一点。作者这样写是想借此抒发感情,并不像做考据家,因而一带而过。

雄伟壮丽、大气磅礴。“穿、拍、卷”写出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穿”,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高山的陡峭。“拍”,从俯视的角度描写出了水石相搏的情状,展现了大江奔腾有力的气势。“卷”,写出了浪花四溅,狂澜起伏的奇异景观,这几句从声音、颜色、姿态来描写赤壁奇险雄伟的景观,无不逼真形象。文句只是寥寥数笔就将赤壁之景描写得如此的有声有色。

要求:请全班女生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几句话,读出气势。男生同学默听,然后全班同学试背这几句。

c、作者把周瑜是放在怎样的环境中来写的?为何要这样处理?作者写赤壁之景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在赤壁景物的描写之中来展示人物形象的

这样以景来衬托周瑜的英雄气概、英雄风采,让景和人相得益彰 面对赤壁如此宏大的气象、奇险壮观的画面,就会让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景、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和英雄豪杰的雄姿,此处将“周郎”和“赤壁”并称,已肯定了周郎在赤壁中的决定性的作用,一者表达词人对周郎的景仰,二者也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环境气氛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齐答:承上启下

e、抽一个朗读水平好的同学读上片,其他同学认真体会景中之情,抽人总结归纳上片内容。抽学生回答:主要描写赤壁雄奇、险要的景观,引发对古代英雄的缅怀。

5、抽学生总结上片的特点(1)雄浑开阔的意境。

(2)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6、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上片

(五)、布置作业

1、完善对上片的背诵

2、根据预习题,自主学习下片(1)、文章怎样由上片过渡到下片的?下片是咏史,写回忆周瑜的,为何却要写到“小乔初嫁了”?

(2)、文中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展示周瑜的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行文咏史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呢?(4)、行文至此并没有就此搁笔,而是深沉的感慨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诗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5)、归纳下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穿 : 山势险峻----形态(夸张)写景:赤壁奇景

拍 :巨浪惊险----声音

雄奇、险要

卷 :江水汹涌-----色彩(比喻)

第三篇:念奴娇教案

导入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形式,它以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这种不高的格调,大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中国文坛的巨匠苏东坡走来了,他以其豪迈之气,为中国词坛注入了新鲜活力,提高了词品,开阔了词境,为词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他的诗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的一生。虽然处于逆境之中,却始终保持着一种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乐观、旷达胸怀,并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清风明月中获得美的享受,从中排遣内心的苦闷,从而实现了有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化。

二、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由于作者在政治上屡遭打击,异常苦闷,于是便常常在登山临水和凭吊古迹之中寻求解脱。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想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仅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词简介

词又分为诗余、长短句、填词、乐章,原全称“曲子词”,即歌曲中的歌词。起源于民间,兴于隋唐,盛于宋,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为词调或词牌。(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歌曲的曲谱)。

四、文本解读

1、整体感知

听录音,注意字音 初嫁了(liǎo)纶(guān)巾

樯橹(qiánglú)

还酹(lèi).....

2、上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它们在你的脑海里呈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明确:

美景: 大江、赤壁、乱石、惊涛、浪花。——水(起)

怀古

景物特点:大江浩荡;赤壁险要;乱石险峭;波涛汹涌;浪花如雪

营造意境:旷远深沉;豪迈奔放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浪涛奔腾澎湃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江水汹涌翻滚 雪:写出水色的纯白

以上几词,从形声色的角度,运用夸张比拟比喻的修辞,描绘一幅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

英雄: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上阕总结:

作者描绘了奔腾不息的长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雄伟壮阔的大好山河的热爱,并由此引起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追慕。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下阕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提问,文中刻画的周瑜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小乔初嫁--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风姿出众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

谈笑间--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从容破敌

讨论苏轼在三国众多豪杰中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作者对周瑜的追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由周瑜少年得志联想到自己年岁渐老,功业未就,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叹。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周瑜------苏轼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委以重任 被贬黄州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月(结)

伤今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下阕总结:

具体描写风流人物的丰功伟绩,极力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仰慕之情,同时由英雄人物联想到自己的现实处境,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疑问式结尾(思考)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五、总结

全词借描写赤壁古战场、回忆三国英雄人物,抒发苏轼人生空老、功业无成的感慨,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词风雄浑豪放,感情充沛丰富。

第四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抚宁五中

石妍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苏轼的有关知识。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3.、理解本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本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了解作者渴望为为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三、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1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具

多媒体

六、案例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词中具有豪雄气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这首词艺术成就很高,笔墨酣畅,气势宏大,语言精练。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特别是在壮丽的景色的烘托下,塑造千古风流人物周瑜的英雄形象,再现了三国时代龙争虎斗的历史画卷,这在词中是一个创造。这首词格调慷慨奔放,创造了与婉约派完全不同的气象,成为豪放词的标志。

因此,在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确定以上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 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步骤:

(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一.激情导入: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一部《三国》展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每当人们回首这些千古英雄时,一定会有许多的感慨涌上心头。下面就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歌声,走近三国,走近《念奴娇 赤壁怀古》,看看苏轼在回望三国英雄时心头涌动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思。

二.关于词人:

苏轼(1036—1101),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就个人创作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东坡一生给人留下了2700多首,词340多首,文章4000多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观。他的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灵魂的欢欣和心智的乐趣,同时也都教给我们以生存的智慧。

三.写作背景:

1057年,苏轼21岁参加进士考试,受到欧阳修的赏识,考取进士第二名;25岁开始他一生坎坷的仕途生涯。先后担任奏院监官,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湖州太守。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险些丢掉性命后经人营救,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虚职),行动受人监视。1082年,苏轼47岁,游黄州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一直被视为豪放词人苏轼的“标志性”作品。

四.诵读

1.听范读

2.个别学生读

3.师生共同诵读

五.具体分析

按段数分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这首词属于双调,也就是二段,上下二段分别叫上下片或上下阙。一般地分为上下两片的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首词也是一样。

(一)(小组合作探究)问:上片中写景的句子有哪些?这些句子中哪些词富有表现力?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景物的总体特点你能概括出来吗?

(小组展示)1.写景的句子有:“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2.富有表现力的词

“乱”字写岸边山崖之险怪

“穿”字写岸边山崖之高峻,有直穿云霄的气势。(夸张)

“惊”本义为“马骇”也,意马受惊吓而狂奔,此处用来写江水,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写出了江水与堤岸的搏击的力度。“卷”写出了波涛水势之大。

“千堆雪”,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把无数的浪花比喻成千堆雪,既写出了浪花的多,又写了浪花的颜色。

3.总体特点:这三句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并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雄奇壮丽,波澜壮阔的图景。(其他小组点评补充,如有不足教师再适时点拨)

(二)以上我们分析的是作者的所见。上片中有这样一句话:“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你知道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吗?

明确:过渡作用。江山如画,是承上面三句而来,是对前三句景物的一个概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片的开启,如画的江山可以说是一个舞台,是英雄人物活动的一个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是如画的江山蕴育,塑造了英雄人物。

(三)上片词人为我们描绘了赤壁的壮丽图景。词人把周瑜放到这样一幅景象中去写,是想借这雄奇壮阔的景来衬托周瑜的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那么周瑜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大家找一找下片中描写周瑜的诗句。齐读。根据诗人的描写你能否用几个词来根据一下周瑜的形象呢?(小组讨论)小组展示成果:

1.雄姿英发------英俊潇洒

2.羽扇纶巾------从容儒雅。你能用自己的话对羽扇纶巾作一下描述吗?

手中轻摇着羽毛做的扇子,头上带着青丝带做的头巾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述一下这个场景

--------从容,镇定自若,有高超的指挥才能。

4.还有一个情景也是写周瑜的,通过侧面来写的。哪一句? “小乔初嫁了”

这里,“初嫁了”的“初”字,如果把它改成“出”意思会有何不同?

(学生展示)“初”更强调时间,是刚刚出嫁的意思,强调小乔年轻。周瑜在赤壁之战时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已经是老乔了。对于这个史实,苏轼是肯定知道的,这样写有何用意呢?

美人衬英雄,是为为映衬周瑜的年轻,英俊潇洒,春风得意。艺术嘛,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是可以虚构的。

(四)这首词,从题材上来看,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什么是?借古人,古事,古迹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那么苏轼想借回忆周瑜抒发什么情感呢?

找出抒怀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多情,看课下注解,是多愁善感的意思。

那么苏轼在回忆周瑜时愁些什么呢?伤感些什么呢?也许从两人的对比中会找出答案。

建功年龄 34多岁

47多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外貌

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 成就

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从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是借赞颂周瑜,把自己和周瑜对比,抒发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五)苏轼写周瑜一世豪杰,风流潇洒,就表现出他对周瑜的羡慕。一个人羡慕英雄,热爱英雄,他的骨子里就一定有着英雄基因,有着建功立业的渴望。苏轼理想中想成为周瑜那样的人,现实中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理想和现实的巨大的落差,使得内心无比苦闷。那苏轼是不是因此就郁郁寡欢了呢?让苦闷积郁在心中呢。如果是这样,他和一般的失意文人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那么苏轼又是如何来化解来自心灵的苦闷呢?来看这句“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倒了一杯酒,把酒倾洒在长江里,苏轼把什么装进了这杯酒里了?----内心的苦闷。

我们通常是借酒消愁,把苦闷装进酒里,喝进肚里,但苦闷还在我们心中。苏轼却非常潇洒地把内心的苦闷装时杯里,倾洒在长江中,让长江水带走自己的苦闷,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了解脱。

在苏轼的《赤壁赋》中 着相同的思想,还记得是哪句话吗?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得,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白,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是我的,我要;不是我的,我想也不去想。我们应该要什么呢?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去享受自然的馈赠。苏轼就这样化解了来自心灵的苦闷。

当人生遇到挫折时,但人生苦闷失意时,能够自我排遣,能够从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这种人生态度就叫做旷达。这也是苏轼带给我们的人生智慧。

(六)小结全词:上片,主要是写景,词人给我们勾画出了一幅雄奇壮阔,气势磅礴的图画。描绘这样一幅画面,主要是为了烘托下片中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从词人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年轻有为,英俊潇洒,功成名就,由此,词人又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当时的境况,是年老无为,早生华发,功业无成。在对比中,抒发了他年近半百而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但词人并非就此而消沉下去,体现了他胸襟的豁达。板书。

(七)(情感教育)人生感悟:我们说,智者并不是没有苦难,而是智者善于用自己的智慧超然于苦难。在人生当中,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胸襟。学完这首词,相信你我对人生都应该有了一个新的感悟。

六.作业:

以“我所知道的苏东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

本教案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教后反思:

1.整堂课力求让学生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很少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探究发现的。在课堂上,学生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2.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靠教材,依靠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第三,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学生课前的预习还不是很充分,课堂展示还不够主动积极,在展示过程中语言还有不流畅,思路不清晰的现象,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慢慢培养,多些让他们展示的机会。

·(教

抚 宁石 赤壁怀古》 案)

五 中 妍

《念奴娇

第五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界首中学 李春飞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人对英雄的追慕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3、感受苏轼词的豪放风格。【设计思路】

诗歌教学中,诵读是一种最为重要的手段。诗歌诵读通常有四个层面,即音读、意读、情读、美读,这四个层面逐层深入,让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了解大意,进而体会诗中情感,感受诗歌之美。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文辞优美,感情浓烈,境界开阔,气势不凡,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

因此,本课设计采用诵读感悟的方式,结合情景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手段,让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苏词的意境和风格。【教学准备】 PPT课件 【运行环境】 WIN XP MP3播放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师范读导入。

元丰五年,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面对滚滚江水,不禁豪情涌动,放声高歌:“大江东去„„”(多媒体配乐,教师范读。)

二、出示课题,学生介绍苏轼。

三、初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

2、提示词中读音和节奏。

3、学生诵读展示,教师点评。(读时可配乐营造氛围。)

4、学生齐读。

四、再读,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教师串讲点拨。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

3、齐读感知,读出气势。(读时可配乐营造氛围。)五、三读,赏析品味,揣摩词中情感。

1、赏读赤壁气势磅礴、雄奇壮阔之景,体会诗人对壮美山河的赞叹;赏读周郎雄姿英发、风流倜傥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英雄的追慕;赏读诗人壮志难酬、华发早生的苍凉感概。

2、理解景物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铺垫作用,理解诗人在对比之中抒发的复杂情感。

3、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绘壮丽之景、画英雄人物、抒豪壮之情。

4、学生诵读展示,教师点评。(读时可配乐营造氛围。)

5、学生齐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六、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阅读比较苏轼《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景物描写、情感抒发、人物塑造上的差异。(留作思考问题,学生课下讨论解决。)七、四读结课,感受苏词之美。

让我们来到东坡赤壁,仰望苏学士的气度风范,让我们一起放声高唱:“大江东去„„”(多媒体展示黄州赤壁之景、苏东坡雕塑图片,引领学生配乐齐读。)

下载柳永 念奴娇 教案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永 念奴娇 教案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联想想象揣摩关键字词,挖掘字词所蕴涵的意义,体会词人的情怀,培养独立阅读诗词的能力。 【教学时数】l课时 【教学设计】 方......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课文的......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常守波 教学目标: 一、了解宋词。 二、领会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 教学方法: “八面受敌”读词法。 教......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一、学情分析 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按其艺术风格,宋词可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流派。同学们对于豪放派词人苏轼是不陌生的,而《念奴......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上课铃响,教师走上讲台,并在电脑上插上U盘) 师:同学们,下午好! 生:老师好! (导入部分:5分钟) 师:好,各位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部书吗? 生:《西游记》、《红楼......

    念奴娇教案

    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首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之前,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苏轼。 2:苏轼是宋代词人,并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既然是八大家,那到底是......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感受豪放词风。 能力目标: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

    念奴娇学案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怀古诗词的一般特点。 2.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 3.使学生在体味山川的壮美、人物的俊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