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赛龙舟》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赛龙舟》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解读: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民族风情”,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风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热情。《赛龙舟》是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描述了在端午节这天某地赛龙舟的热烈场面和龙舟竞赛体现的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和力争上游的精神。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人们在河堤上盼龙舟到来、龙舟出现、龙舟竞赛和赛龙舟的意义。作者重点抓住龙船的样子、船手、比赛过程和观众的表现四个点来展现了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语言精炼准确。
2.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是如何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积累、丰富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引入 板书课题:赛龙舟。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七课《赛龙舟》。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字认会了吗?课文读通了吗?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出示生词)课文中还有这样几句话不容易读准确,谁愿意挑战一下自己,读给大家听。[一生一句。读错了纠正,跟读。] 看题目,赛龙舟是指什么?
课文中是讲在哪一天举行的龙舟比赛呢?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对于我们北方孩子来说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挂葫芦、吃鸡蛋、小孩子系五彩线、吃棕子)
而课文所写赛龙舟则是我国南方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最隆重的一项活动。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没有亲眼见过。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赛龙舟的魅力。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开火车读文,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4
2、交流:提示说清时间、地点及什么事。课文描写了端午节这一天中午,人们在河堤上观看龙舟比赛的热闹场面。
(三)图文结合,精读感悟
1.这龙舟比赛真是热闹呀!我们来看课本上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龙舟、船手、观众)理解“人山人海”。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这热闹的场面的呢?默读课文,对照插图想一想,在图中相应位置标记出顺序。(写上1、2、3、4等等)
3.交流:龙舟的样子、船手、比赛过程、观众等四个方面来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
4.这场龙舟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来观看。如果,你就是那天站在河堤上的一名摄影爱好者,你会选择哪一幅画面拍下来与大家分享呢?为什么?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后自由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要选择这个画面?
5.交流: 预设:
(1)我会先把龙舟的样子拍下来,因为龙舟很好看、很威武、很神气。“它们就像一条条出海的蛟龙。”长长的“龙体”上涂满了鳞甲形的斑斓花纹。那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那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
理解“蛟龙”,体会比喻的妙用。长、颜色多、美。(出示图片理解斑斓花纹,体会颜色美。)
龙舟这样威武无比,我们就要读出这种气势来。比一比看谁眼中的龙舟更威武,更神气。(指名读这两句话。)
小结:看来这位摄影爱好者很有眼光,选择了威武神气的龙舟。你还会选择什么画面拍下来呢?
(2)我会选择船手,因为他们很精神、很整齐划一。“每条龙舟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划船手。他们穿着一式的运动衣,划着一式的短浆。船头还有一个站着的人,身子一颠一颠地使劲击鼓、敲锣、吹哨子。”“随着‘咚锵,咚锵’的锣鼓声,短浆整齐、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团团雪白的浪花。龙舟就在这浪花中有节奏地起伏着,飞快地前进着,真像是龙腾大海,好看极了!壮观极了!”[理解“一式”,想象理解并模仿船手的动作,体会整齐美。
2/4
追问:船手们无论是穿着还是动作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船手们无论是穿着还是动作,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整齐。为什么会这么整齐?(有人指挥)
为了赢得比赛的最终胜利,大家必须得听从指挥,齐心合力,团结奋进。那我们也齐心合力把这份整齐团结的感觉读出来,好吗?(齐读一遍)
(3)我会拍下比赛的画面,因为这龙舟比赛实在是太激烈了。“竞赛进行得十分激烈。最前面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忽而这条在前,忽而那条在前,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咬得可紧了!
(对比读,你认为可以把“忽而”“忽而”和“咬”换哪些词? 换成“一会儿”“一会儿”“追”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忽而”“忽而”和这几个词表示时间的间隔更短,“咬”表示龙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拼命向前,谁也不肯落后。更让我们感受到比赛的激烈。)
作者的用词十分准确。小组竞赛读,看哪组同学看到的比赛最激烈。播放视频,再读。
(4)我想给河堤上的观众也拍一张照。“堤上的人群激动地呐喊着:‘加油!加油!’”许多人还点燃鞭炮抛向江面助威。我也禁不住握紧拳头大喊大叫,直到龙舟都过去了,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联系生活理解“呐喊”,生活中你什么时候“呐喊”过?(拔河、运动会上)带着呐喊助威时激动的心情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6.同学们,龙舟过去了,观众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龙舟比赛结束了,人们对当时的热闹场面难以忘怀。相信龙舟比赛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赛龙舟这项活动从古代流传至今,仅仅是因为它的精彩热闹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是的,赛龙舟的民俗除了精彩热闹,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不仅见识了龙舟比赛的激烈,更感受到龙船竞赛中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学到了场面描写的方面,作者没有笼统地写比赛怎么样,而是抓住
3/4
龙舟、船手、比赛及观众这四个点写出了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课后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写一写去年运动会拔河比赛的场面。
其实,在我国还有许多民族节日,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上网查找和询问家长了解我国其他民族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
4/4
第二篇:《荷花》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荷花》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积累词语,提高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段落。
3、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学习运用。
4、体会联想的用法。
5、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习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
7、课外延伸,了解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精彩诗句等。教学重点:体会荷花的美。认识联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一)回顾:
《燕子》和《咏柳》,春的形象大使当属燕子和垂柳,燕子回归,柳树泛青,“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的春天就花枝招展的来到人间。
欣赏了春的美景,今天咱们继续去欣赏„„生:荷花。
(二)板书:荷花。谈话:
各自了解的荷花:夏日的形象大使:也称为“莲花”,还叫“水芙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诗人也争相赞美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反馈课前预习情况。)
(三)就课题提问
荷花是什么样?美在哪儿?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二、初读课文,自读为主,完成初读任务
/ 5
(一)自由读课文,圈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二)把握课文脉络:课文围绕荷花写了哪些内容?
(三)在有关句子边上做些标注。
三、检查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一)检查生字词的掌握。
挨挨挤挤 莲蓬 饱胀 仿佛 衣裳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指导读音和字形。
如: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蹈、蜻、蜓
(二)指名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如:
“花瓣儿、花骨朵儿”都是儿化音要指导读出韵味;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不能把句子读破了;如果把眼前的荷花看作一大池活的画,句子比较长,指导读好停顿。
(三)交流: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夏日的清晨去公园赏荷花。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生字: 蓬、翩、蹈、蜓
五、作业
(一)熟读课文。
(二)了解荷花的图片资料。
(三)观察一种植物,做好观察记录。
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回顾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品读、感悟文本
(一)品读课文第一小节,整体把握文本感情基调。指名读第一小节。完成填空:(),()到()去玩。
/ 5
拓展想象:清晨走入校园,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清晨的荷花怎样呢?从哪儿体会出的?
扣住“一„„就„„”体会出,荷花的清香之浓郁,并想象一下清晨的公园美景,荷花池则宛如明珠点缀在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清晨来公园内玩的“我”心情怎样?高兴——兴奋——惊喜——迫切„„
从字里行间,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清早”、“一„„就„„”“赶紧”“往”“跑”。
通过品析,不难看出:“我”是个爱花的人,非常善于观察;有生活情趣的人,一定是热爱自然的人,热爱生活的人。(这样为理解下文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对荷花的喜爱,没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也就不会如此投入得看赏花赏得都忘我的境界。理解课文的联想部分就比较轻松了。正因为爱花,才会比一般的游人看得仔细,体会得真切,赏得入神,在爱花人的眼中,花才会更美,更具有灵气;也正因如此,“我”所看到的荷花也就更卓尔不群,艳丽无比!)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的心情,想象清晨荷花池的美景。
三、看图
欣赏荷花池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激发想象。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感悟“我”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一)自由读,体会荷花的美。
(二)指导理解“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不少”是荷花开了很多,但并也并不是全部,由“不少”可以想象到荷花竞相开放,艳丽夺人的景象。也可以推知:荷叶一定是长得更为茂密,更大更绿更圆吧,因为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可见此时的荷花池内该是荷花的天下,是荷花的盛宴呢。所以,才会上文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跑到荷花池边的“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荷花。
(三)“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体会荷叶的美和特点。“挨挨挤挤”可见荷叶的密。“碧绿”“大”可见荷叶的美。想象那么多又大又绿的圆盘般的荷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铺展在水面上的景象。
(四)欣赏描写荷花的语句,各自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荷花风姿,并说出理由。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可以这样解读:白荷花好像也争着要把自己美丽的身姿展示给人们看。“冒”
/ 5
写出了白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间想法设法伸展出来,借助荷叶的点缀,尽情炫耀着自己的艳丽姿态。
“冒”也体现了荷叶虽然挨挨挤挤的但并没有密得不留一点空隙,而那些空隙似乎就是专为白荷花留着的。于是,满池的荷花,绿色之间点缀着白色的荷花,荷花池风光迷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才展开”“两三片”写出了白荷花就像害羞的小姑娘,半开半闭,给人无限的遐想,很美。“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全”“露出”“嫩黄色”,荷花绽放,把自己全部的风姿展示给人们看,再加上露出的嫩黄色的小莲蓬,更显得娇嫩,艳丽。“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饱胀”“马上”“破裂”写出了没有开放的白荷花的姿态,虽然没有看放,但从她等待绽放的急切的姿态,我们可以想象她绽放时无与伦比的美丽。
(五)联系朗读,想象着荷花池迷人风光,读出自己的感悟。指名读,比赛读,欣赏读。
五、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一)欣赏了荷花池的美景,来体会一下文中“我”的心情。将“花”与“我”紧密联系起来,体会到“我”因花而激动,陶醉;“花”因“我”的欣赏而更艳,为体会下文,“我”忘我的变成了白荷花,与花融为一体作好铺垫。
(二)“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体会“我”此时的陶醉。
(三)“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体会到“我”由陶醉进入忘我的境地,想象满池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的绰约风姿。欣赏荷花的姿态美。
(四)忘我之间,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我”和“花”就这样自然的融为一体了。引读:一阵微风吹过来,(生)我就翩翩起舞„„告诉我昨夜做得好梦„„
(五)“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体会“我”的心情:愉悦,但又觉得惋惜。
六、总结
(一)整体把握课文描写荷花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正面写荷花的美,侧
/ 5
面借助联想写出荷花的动态美”。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自己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三)交流学习心得:我体会到写景物一定要将自己融入到景中,仔细观察,用心体会;
我体会到文中的“我”是个非常爱花的人,非常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有情趣的人;
我体会到写作文时要注意段与段之间联系要紧密,像作者这样每段衔接非常自然;
我体会到,写作文的时候用词要准确,形象,这样表达效果会非常好; 我体会到读文章带边读边想象,这样文章会更美;
我体会到写景的文章要学会联想,这样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美。„„
七、作业
(一)摘抄文章中的精美语句。
(二)默写自己描写荷花的词语和诗句。
(三)看书上的插图,展开想象,写荷花。
/ 5
第三篇:《詹天佑》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詹天佑》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阻挠、控制、竣工、讥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感。
3、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1)詹天佑是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2、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
(1)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 3
(3)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学习、讨论。
3、请个别学生回答。(1)当时的情况怎样?(2)当地的情况怎样?(3)全国的反应如何?
4、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
四、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
第二课时
一、调节课堂气氛。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听课紧张吗?我想大家一定不紧张。但是老师却很紧张,谁能帮想个办法,能使我不紧张?
二、导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注意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
三、学习第3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边读边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可以同桌互相探讨一下。
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1层,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轻声把第4节读一遍,在书上找出答案回答,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
3、经过詹天佑的亲身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第一步的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大家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今天我也想请同学们都来当一会小工程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3段的第二、三层,并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
/ 3
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型铁路的理解,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画在纸上,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起画,也可以单独完成,下面开始。教师巡导,并指定几个画的比较好的同学拿上给大家参观。
4、刚才同学们的设计都非常棒,大家都可以当小工程师了,如果你长大以后也想像詹天佑一样成为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打好基础。
5、那么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型铁路,请大家来看看。
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6、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只有弄清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
四、略讲第4段。
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
五、总结。
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
/ 3
第四篇:《蜂》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蜂》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一、教学目标:
1、能有语气地朗读古诗《蜂》,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
2、能朗读或背诵推荐的古诗《鸟》。
3、学习搜集古诗的方法。
4、通过了解祖国的经典诗文,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产生吟诵古诗文的愿望,产生对祖国诗文的自豪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古诗诵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吟诵古诗文的愿望。
三、教学用具: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当春风用神奇的彩笔,描绘出一幅山清水秀、繁花似锦的壮丽画卷的时候,在一簇簇姹紫嫣红、馥郁芬芳的百花丛中,飞舞着一群群金色的小蜜蜂。它们忽上忽下,来回穿梭,嘤嘤作歌。它们是非常勤劳的。
不是吗?当东方露出万道霞光,蜜蜂便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劳动,刚离开桃林,又飞到梨园;刚告别粉红的紫云英,又飞向金黄的油菜花;刚采完含笑的牡丹,又飞往初绽的玫瑰,哪里有群花争艳,哪里有蜜蜂歌舞,哪里必定是一片花海。为了博采万朵鲜花,她们飞越山山水水,遨游花的海洋。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辛勤劳动啊!
然而要把这采来的花粉酿成珍贵的蜂蜜,还需要进行一番呕心沥血的独特加工,“万花酿甜蜜,蜜成花不见,”这是何等卓越伟大的创造啊!
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2、简介作者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 4
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看来咱们同学读得都不错!现在看大屏幕,这些是这首诗中几个字的意思 不论(lùn):无论 山尖(jiān):山峰 无限(xiàn)风光:这里指鲜花盛开的地方。尽(jìn):全都
占(zhàn):占领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哪儿采蜜?
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⑥赞美蜜蜂。
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才艺展示台,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可以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三)巩固练习
/ 4
1、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小小的蜜蜂太了不起了,老师和许多同学一样,最喜欢的一句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师范读。
我们还是把这句话积累下来吧!(画上双横线)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谁能有语气地完整的读读这首诗?
3、你能按提示背下这首诗吗? 出示:蜂 唐罗隐 不论,无限。采得,为谁?
4、老师把这首诗藏起来了,你还能把它背下来吗?老师可要奖励最棒的你了!(背下来的同学每人奖励一个漂亮的图案。)
(四)师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集体品读)
(五)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这首小诗与宋代李纲的《耕牛》有异曲同工之妙,李诗曰: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蜜蜂与耕牛都是劳动人民喜爱的生灵,都是诗人墨客笔下含辛茹苦、默默奉献的典范。罗隐的《蜂》虽不及李纲的《耕牛》写得那么大气磅礴,人家李纲毕竟是当朝宰相,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多一些,所以颇有一番“鞠躬尽瘁,死而
/ 4
后已”的感慨,罗隐的《蜂》自然写得是小巧玲珑,至多是羽扇纶巾,风度翩翩的站在小山岗上,望着漫山遍野辛苦匆忙的小生灵,想起自己的平生事,不禁黯然神伤,随口吟出心腹事罢了。但是结尾这句“为谁辛苦为谁甜?”毕竟是巧妙的切中了蜜蜂辛劳一生,却不知为谁作嫁的主题,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因而成为历久不衰、流传至今的佳句。
(七)老师也找到了一首关于动物的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道:说微(wēi):卑微一般(bān):一样 君:你莫(mò):不要巢(cháo):窝
1、读一读
2、试着背一背
(八)搜集有关于动物的古诗
(九)总结
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都歌颂过蜜蜂。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它的酿造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 4
第五篇:《元日》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元日》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4、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读悟情。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一)谈一谈过年的感受。
1、(播放课件:迎新春)这是什么时候?
2、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二)解题“元日”。
1、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2、题目:“元”是第一,“元日”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叫春节。齐读课题
(三)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安石的这首过年诗。不过,在学之前,老师想问问
/ 3
大家,你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
2、交流。
师结:对,诵读理解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我们学好古诗,首先就要读好它。出示:注意节奏、读正确。
二、初读古诗
(一)了解诗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和散文都很著名,著有《王文公文集》。
(二)学习生字。
1、这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谁愿意当小老师到前面来教教大家?
2、哪个最难读、最容易读错? 哪位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读。重点引导读准“爆”、“屠”、“曈”、“符”的读音。)齐读生字。
3、指名读古诗,评议。让我们一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古诗
(一)结合课下注释,讨论交流诗意。
1、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能够把诗读正确,不过,古诗光读准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再好好读读这首诗,找找有没有不懂的字词? 借助字典或请教别人,搞清字、词、句的意思。
3、遇到不懂的地方,该怎样解决呢?
(教师总结引导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4、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字、词、句意思。
(二)教师引导学生疏通诗意。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理解:爆竹、屠苏
/ 3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给你什么感受?那就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读出欣喜、兴奋!读出温暖、希望!读出送旧迎新的喜庆!)指名读,男女生读。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理解:曈曈日、新桃、旧符
同学们请看看诗题,其实这是个很特殊的日子,就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新的一年,也蕴含着新的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中,你希望什么呢?(交流)
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明亮的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谁能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3、悟诗情。
(1)读一读,感悟诗情。
古诗学到这一步不够,还得透过字面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想想我们过年的情景,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图,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幸福、热闹、高兴、喜气等。)
(2)结合诗人背景,感悟诗情。
任何一首诗,都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时,诗人王安石刚当上宰相,对自己上任后的改革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期待。就像诗中所说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还能感受到什么?(除旧布新,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
四、练习背诵
(一)现在,古诗学完了,我们要把它背出来,这叫熟读成诵。(指名背、齐背)
(二)同学们,在背的时候也要注意节奏,谁再来背?
(三)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一首诗熟读成诵了。
五、总结
我们不仅学会了这首古诗,还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同学们以后学古诗就照今天学习到的方法试试,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得更好。
/ 3